CN219588549U -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 Google Patents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8549U
CN219588549U CN202321299188.5U CN202321299188U CN219588549U CN 219588549 U CN219588549 U CN 219588549U CN 202321299188 U CN202321299188 U CN 202321299188U CN 219588549 U CN219588549 U CN 219588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arm
arm
rack
clam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991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得成
陈顾
请求不公布姓名
邵啟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991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8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8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8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夹持机构与稳定器,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啮合组件,其中: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滑动设置于夹持座相对的两侧;啮合组件设置于夹持座,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且在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时,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第一电机转动轴线上。本申请提供的夹持机构,可防止待夹持件在夹持座上出现偏心的不良现象,使得待夹持件在夹持座上处于完全调平状态,从而减小第一电机的转动惯量,以降低第一电机能耗。

Description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码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背景技术
手机、相机、IPAD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设备,为了方便满足一些用户对拍摄方面的使用需求,在拍摄时通常会使用手持云台对拍摄设备进行夹持支撑。
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手持云台上配置夹持机构对拍摄设备进行夹持支撑,但由于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持臂相互独立,用户在操作夹持机构时,易出现两个夹持臂的拉伸长度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拍摄设备在夹持机构上出现偏心的不良现象,会增大电机的转动惯量,手机云台的功耗增加,严重影响手持云台的续航时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拍摄设备在夹持机构上易出现偏心的不良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持机构与稳定器。
一种夹持机构,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夹持座;
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二者滑动设置于所述夹持座相对的两侧;
啮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夹持座,所述啮合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且在待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时,所述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啮合组件包括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齿轮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座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二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运动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另外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内凸出有至少一根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在运动时,所述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柱上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避空结构,当所述待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时,所述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所述避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座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夹持座连接,用于遮蔽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以及啮合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在远离所述夹持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
一种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包括:
至少一个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臂的端部;
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上述夹持机构及稳定器,啮合组件可带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使得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同时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可防止待夹持件在夹持座上出现偏心的不良现象,且在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时,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上,使得待夹持件在夹持座上处于完全调平状态,从而减小第一电机的转动惯量,以降低第一电机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夹持机构与第一电机组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夹持机构中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夹持机构中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部分实施例中提供的稳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夹持机构;
110、夹持座;111、容置槽;112、通孔;120、第一夹持臂;130、第二夹持臂;140、啮合组件;141、齿轮;142、第一齿条;143、第二齿条;150、弹性件;160、限位柱;170、避空结构;180、第一盖板;190、第二盖板;
200、稳定器;
210、第一电机;220、转动臂;23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与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100,夹持机构100连接有第一电机210,第一电机210用于驱动夹持机构100的转动。夹持机构100包括夹持座110、第一夹持臂120、第二夹持臂130以及啮合组件140,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分别设置于夹持座110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在夹持座110上可滑动,且第一电机210可连接于夹持座110上,以驱动夹持机构100的转动,拓宽夹持于夹持机构100上的待夹持件的拍摄视野。其中,待夹持件可以为手机、相机、IPAD等终端设备。
啮合组件140设置于夹持座110上,啮合组件140用于带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使得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同时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且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同步滑动,即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相互联动,可防止待夹持件在夹持座110上沿第一夹持臂120的滑动方向出现偏心的不良现象。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同步滑动时,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可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作业;如图3所示,当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时,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可对待夹持件进行释放作业。并且在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之间时,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轴线上,使得待夹持件在夹持座110上处于完全调平状态,从而减小第一电机210的转动惯量,进而降低第一电机210能耗。
为了实现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在夹持座110上的同步滑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夹持座110设有容置槽111,即容置槽111朝向夹持座110的内部延伸开设,且容置槽111开口于夹持座110的其中一个端面。啮合组件140包括齿轮141、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齿轮141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槽111内,如齿轮141枢转连接于夹持座110,以在夹持座110上可转动。第一齿条142设置于第一夹持臂120上,第二齿条143设置于第二夹持臂130上,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分别啮合于齿轮141相对的两侧。当需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作业时,用户通过推、拉、拔等方式作用于第一夹持臂120和/或第二夹持臂130上,第一齿条142或第二齿条143朝向某一方向滑动,由于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分别啮合于齿轮141相对的两侧,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二者中的任一运动时,可带动齿轮141转动,并将齿轮141的转动转化为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二者中另一的滑动,使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同步滑动,以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作业。当需对待夹持件进行释放作业时,用户通过推、拉、拔等方式作用于第一夹持臂120和/或第二夹持臂130上,第一齿条142或第二齿条143朝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二者中的任一运动时,可带动齿轮141转动,并将齿轮141的转动转化为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二者中另一的滑动,使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以对待夹持件进行释放作业。
上述夹持机构100,通过第一齿条142、第二齿条143以及齿轮141之间的啮合运动,第一齿条142与第二齿条143保持同步运动,使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联动运动,即当第一夹持臂120运动时,第二夹持臂130在啮合组件140的带动下与第一夹持臂120同步运动,以及当第二夹持臂130运动时,第一夹持臂120在啮合组件140的带动下与第二夹持臂130同步运动,可同时对待夹持件进行夹持或释放操作,以保证待夹持件在夹持座110上处于完全调平状态,从而减小第一电机210的转动惯量,降低第一电机210的能耗,进而提高稳定器200的续航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夹持座110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112,并且通孔112贯通夹持座110的侧壁。第一夹持臂120插设于两个通孔112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夹持臂120在通孔112内可滑动,并且第一夹持臂120伸入至容置槽111内的端部与第一齿条142一体成型,如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一齿条142可通过注塑、挤压等方式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一齿条142的成型工艺。第二齿条143插设于两个通孔112中的另外一个,第二夹持臂130在通孔112内可滑动,并且第二夹持臂130伸入至容置槽111内的端部与第二齿条143一体成型,如第二夹持臂130与第二齿条143可通过注塑、挤压等方式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二夹持臂130与第二齿条143的成型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啮合组件140不局限为上述提供的齿轮141与齿条的组合形式,啮合组件140还可以为涡轮与蜗杆的组合形式,同样可驱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在夹持座110上的同步滑动。
为了提高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紧可靠性,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夹持机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150。弹性件1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齿条142或第二齿条143,弹性件150的另一端连接于夹持座110,弹性件150的形变方向与第一夹持臂120的运动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0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的运动过程中处于拉伸的状态,若是弹性件150仅为一个,弹性件150的一端可仅连接于第一齿条142或第二齿条143。当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之间时,由于弹性件150被拉伸,在弹性件150的弹性作用下,弹性件150拉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始终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使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始终抵接于待夹持件的侧面,以提高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持力强度,进而提高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紧可靠性。并且在夹持机构100完成对于待夹持件的释放操作之后,在弹性件150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以对夹持机构100进行自动复位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2所示,弹性件150为两个,其中一个弹性件15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齿条142,且该弹性件150的另一端连接于夹持座110,另外一个弹性件15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齿条143,且该弹性件150的另一端连接于夹持座110。一方面,两个弹性件150能够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持力强度,进而提高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紧可靠性,另一方面,两个弹性件150可保证其中一个弹性件150出现失效的不良现象时,另外一个弹性件150仍可施加弹性作用力于第一夹持臂120或第二夹持臂130上,以保证夹持机构100对于待夹持件的夹紧可靠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0为复位弹簧,当弹性件150受到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保证弹性件150可施加弹性作用力于第一夹持臂120和/或第二夹持臂130。当然,弹性件150的具体类型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复位弹簧,还可以为弹性片、柔性片或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弹性件150的具体类型,本申请不做限制。
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容置槽111内凸出有至少一根限位柱160,限位柱16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持臂120的运动方向一致。第一夹持臂120和/或第二夹持臂130开设有限位槽(图示未示出),限位槽与限位柱160相对应,并且限位柱160至少部分位于限位槽,限位槽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限位柱16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当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在运动时,限位槽在限位柱160上滑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限位柱160可抵接于限位槽的其中一侧壁,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无法继续运动,即为夹持机构100可夹持待夹持件的最小调节距离。相反地,如图3所示,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朝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限位柱160可抵接于限位槽的另外一侧壁,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同样无法继续运动,即为夹持机构100可夹持待夹持件的最大调节距离,且可防止第一夹持臂120与底座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分离的不良现象,以及第二夹持臂130与夹持座11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分离的不良现象。
其中,若是限位柱160仅为一根,则可在第一夹持臂120或第二夹持臂130上对应开设有限位槽;若是限位柱160为两根,则可在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上均对应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柱160与限位槽的设置方式与数量可根据用户需求具体设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为了避免待夹持件在夹持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的不良现象,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避空结构170。当待夹持件夹持于第一夹持臂120与第二夹持臂130之间时,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避空结构170,使得夹持机构100不会对待夹持件的按键造成遮挡或挤压的不良现象,即避免待夹持件在夹持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的不良现象,方便用户对于待夹持件的握持与操作。
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夹持座110设置有第一盖板180,第一盖板180与夹持座110连接,第一盖板180用于遮蔽第一夹持臂120、第二夹持臂130以及啮合组件140。如第一盖板180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于夹持座110,第一盖板180可对容置槽111进行封闭,防止夹持座110内部结构件暴露于外界环境中,以对夹持座110内部结构件进行保护,且提高夹持机构100的外观完整性。并且,第一盖板180在远离夹持座1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190。本实施例中,第二盖板190为一完整、光滑的板状结构,由于第一盖板180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件连接于夹持座110上,通过第二盖板190可隐藏上述连接件,以进一步提高夹持机构100的外观完整性。
另外,如图1与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稳定器200,稳定器200包括至少一个转动臂220与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的夹持机构100。其中,转动臂220上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第二电机230,如转动臂220为两个时,则第二电机230也为两个,并且其中一个第二电机230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转动臂220的运动,另外一个第二电机230用于驱动另外一个转动臂220的运动。第一电机210设置于其中一个转动臂220的端部,夹持机构100连接于第一电机210。
上述稳定器200,通过第二电机230可驱动转动臂220的运动,并且第一电机210可驱动夹持机构100的转动,以提高夹持机构100上待夹持件的拍摄视角。并且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轴线上,使得待夹持件在夹持座110上处于完全调平状态,从而减小第一电机210与第二电机230的转动惯量,降低第一电机210与第二电机230的能耗,进而提高稳定器200的续航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机构,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夹持座;
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二者滑动设置于所述夹持座相对的两侧;
啮合组件,设置于所述夹持座,所述啮合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同步滑动,且在待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时,所述待夹持件的重心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设有容置槽,所述啮合组件包括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齿条设于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齿轮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齿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夹持臂可滑动地插设于另外一个所述通孔,且其伸入至所述容置槽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或所述第二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运动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另外一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凸出有至少一根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槽,当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在运动时,所述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柱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避空结构,当所述待夹持件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时,所述待夹持件的按键收容于所述避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夹持座连接,用于遮蔽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以及啮合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在远离所述夹持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
10.一种稳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包括:
至少一个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上设置有驱动其运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臂的端部;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CN202321299188.5U 2023-05-25 2023-05-25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Active CN219588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9188.5U CN219588549U (zh) 2023-05-25 2023-05-25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99188.5U CN219588549U (zh) 2023-05-25 2023-05-25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8549U true CN21958854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99188.5U Active CN219588549U (zh) 2023-05-25 2023-05-25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8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9289B1 (en) Universal holde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203222A1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111600981A (zh) 一种齿轮齿条联动式夹持机构及手机支架
CN219588549U (zh) 夹持机构及稳定器
CN111677988A (zh) 可自动锁固的夹持支架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12875892U (zh) 一种夹持支架
CN210380969U (zh) 一种按压联动手机支架
EP2262118B1 (en) A holder for a mobile phone with an inclined socket
CN110661958B (zh) 电子设备
CN210839690U (zh) 手机云台结构
KR100785193B1 (ko) 차량용 통신 단말기 거치대
CN217753660U (zh) 结构紧凑且运行稳定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19346010U (zh) 夹持机构及手持云台
CN20921816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7503297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手机拍摄稳定器
CN219459120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6952349U (zh) 电子设备安装支架
CN215186876U (zh) 一种手机支架的锁死结构
CN216313159U (zh) 一种手机固定支架
CN214253346U (zh) 共享电源的锁紧机构和共享电源设备
CN218594262U (zh) 防松式车载支架
CN212811782U (zh) 具有自动追踪充电功能的车载手机支架
CN212231526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夹持支架
CN21612251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8603508U (zh) 一种自锁开关式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