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6202U -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6202U
CN219586202U CN202320448063.8U CN202320448063U CN219586202U CN 219586202 U CN219586202 U CN 219586202U CN 202320448063 U CN202320448063 U CN 202320448063U CN 219586202 U CN219586202 U CN 219586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main
auxiliary
pipe
alumin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80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永军
班允刚
刘总兵
刘靖
曾勇
张传良
李蕾
朱昌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80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6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6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6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的主烟道系统,设置主烟道系统下面分居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系统,主烟道系统与副烟道系统组成双烟道集气系统;所述副烟道系统包括设置在铝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所述副烟道的一侧开设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副烟道的另一侧通过副烟管与副汇总烟管连通,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的吸口处的端门上设置覆盖件,覆盖件随着端门的开关同步动作,开设在副烟道侧面的若干个侧吸口与铝电解槽上的若干个阳极导杆位置相对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电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槽大型化过程中,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引领建设清洁工厂的重要目标,对铝电解烟气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影响电解烟气排放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环境总量控制,已成为顺应世界环保潮流、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必经之路;
因此,控制铝电解生产环境总量的技术关键是如何降低电解车间天窗的无组织排放量和净化系统烟囱的有组织排放量,这就需要同时提高电解槽的集气效率和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合理的集气烟道结构设计对电解生产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减少气体通过槽罩板间隙等处向电解车间内散发,改善电解车间内操作工人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调节电解槽的热平衡,为电解槽低电压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单烟道集气配置单烟管,或者单烟道集气配置双烟管已无法满足目前环保要求,电解槽上部集气系统主要用于对电解槽正常生产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回收,但对出铝或换极产生的烟气,传统的电解槽集气系统很难发挥作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铝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可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的主烟道系统,可回收电解槽正常生产中产生的烟气,设置在主烟道系统下面分居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系统,可回收出铝或换极产生的烟气,主烟道系统与副烟道系统组成双烟道集气系统,所述主烟道系统包括设置有多个风口的主烟道和一端与主烟道连通、另一端与主汇总烟管连通的主烟管,分布在主烟道底面的若干个主烟罩与主烟道连通,主烟罩回收的烟气通过主烟道、主烟管途经主汇总烟管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所述副烟道系统包括设置在铝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所述副烟道的一侧开设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副烟道的另一侧通过副烟管与副汇总烟管连通。
优选的,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的吸口处的端门上设置覆盖件,覆盖件随着端门的开关同步动作,覆盖件随着端门的开启与关闭控制出铝端吸尘口的开启与关闭。
优选的,开设在副烟道侧面的若干个侧吸口与铝电解槽上的若干个阳极导杆位置相对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副烟道呈口形,在副烟管以密封连接方式设置气动风阀对副烟道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主烟道系统和副烟道系统组成的双烟道集气系统的配合,既不改变原有电解槽烟罩和烟道的设计,又不影响电解槽正常出铝、换极的前提而增设的辅助集气系统,从而减少气体通过槽罩板间隙等处向电解车间内散发,改善电解车间内操作工人的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烟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副烟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端部吸尘口关闭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槽端部吸尘口开启状态图。
图中:1、主烟道,2、主烟管,3、主烟罩,4、副烟道,5、副烟管,6、出铝端吸尘口,7、侧吸口,8、阳极导杆,9、电解槽端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的主烟道系统,设置在主烟道系统下面分居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系统,主烟道系统与副烟道系统组成整体的集气系统;
a为出铝端,b为烟道端,主烟道系统包括设置有5个风口的主烟道1和一端与主烟道1连通、另一端与主汇总烟管连通的主烟管2,分布在主烟道1底面的5个主烟罩3与主烟道1连通,主烟道1为长条状,主烟道1下方的5个风口位于电解槽的正上方,主烟罩3为扇形敞口状,5个主烟罩3之间存在间距,主烟罩3、主烟道1和主烟管2之间相互连通;
电解槽在正常生产时产生的烟气经5个主烟罩3回收后,烟气通过连通的主烟道1、主烟管2途经主汇总烟管最后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5个主烟罩3的设置扩大了吸收烟气的面积,提高了集烟气的效果,经净化系统净化后的气体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请参阅图2,a为出铝端,b为烟道端,副烟道系统包括设置在铝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4,副烟道4的一侧开设2个出铝端吸尘口6,副烟道4的另一侧通过副烟管5与副汇总烟管连通,副烟道4呈口形,开设在副烟道4侧面的28个侧吸口7与铝电解槽上的28个阳极导杆8位置相对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在保障主烟道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车间外增设一副汇总烟管,用于接收来自副烟道系统的烟气,铝电解槽工作时,副烟道系统处于关闭状态;
在出铝或换极时,打开电解槽侧部罩板,电解槽少许烟气外溢,在阳极被换走时,残极被运走,烟气量增加,阳极导杆8与侧吸口7完全分离,此时的侧吸口7由半封闭状态变成完全开放状态,28个完全开放状态下的侧吸口7回收的烟气通过副烟道4、副烟管5和副汇总烟管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净化;28个完全开放状态下的侧吸口7的工作解决了在出铝或换极时产生的烟气,全方位的对烟气进行回收,减少气体通过槽罩板间隙等处向电解车间内散发,改善电解车间内操作工人的生产环境;
侧吸口7与铝电解槽上的阳极导杆8之间设置间隙目的在于使阳极导杆对侧吸口7的吸风量起到控制作用;
请参阅图3-4,2个出铝端吸尘口6的吸口处的电解槽端门9上设置挡板,挡板随着电解槽端门9的开关同步动作,挡板固定于电解槽端门9上并能随着电解槽端门9的开关一起动作,挡板可挡住此处的出铝端吸尘口6,电解槽端门9关闭时,此处的出铝端吸尘口6处于关闭状态,端门开启时,此处的出铝端吸尘口6处于开启状态,
请参阅图3,电解槽端门9处于关闭状态,T形挡板随着电解槽端门9的关闭对2个出铝端吸尘口6的吸口处进行封堵,2个出铝端吸尘口6的吸口处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副烟道4未开始工作;
请参阅图4,电解槽端门9处于开启状态,T形挡板随着电解槽端门9的开启与2个出铝端吸尘口6的吸口处完全分离,2个出铝端吸尘口6的吸口处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副烟道4开始工作,对出铝或换极时产生的烟气进行回收,减少气体通过槽罩板间隙等处向电解车间内散发;
在副烟管以密封连接方式设置气动风阀对副烟道4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气动风阀的引入有利于实现副烟道系统开关状态的自动化;
以500kA的双阳极电解槽为例,1台电解槽槽共28组阳极组,在副烟道4上共有28处侧吸口7,每个侧吸口7与阳极导杆8对应,换极时,副烟道4的气动阀被打开,28处侧吸口7同时处于工作状态,整个电解槽的负压将明显增加,打开电解槽侧部罩板,电解槽少许烟气外溢,在阳极被换走时,残极被运走,烟气量增加,阳极导杆8与侧吸口7完全分离,此时的侧吸口7由半封闭状态变成完全开放状态,风量将明显增加,有效地解决了因换极增加的外溢烟气回收难的问题,达到净化目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解槽上方的主烟道系统,设置主烟道系统下面分居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系统,主烟道系统与副烟道系统组成双烟道集气系统;
所述副烟道系统包括设置在铝电解槽两侧的副烟道,所述副烟道的一侧开设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副烟道的另一侧通过副烟管与副汇总烟管连通,若干个出铝端吸尘口的吸口处的端门上设置覆盖件,覆盖件随着端门的开关同步动作,开设在副烟道侧面的若干个侧吸口与铝电解槽上的若干个阳极导杆位置相对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烟道系统包括设置有多个风口的主烟道和一端与主烟道连通、另一端与主汇总烟管连通的主烟管,分布在主烟道底面的若干个主烟罩与主烟道连通,主烟罩回收的烟气通过主烟道、主烟管途经主汇总烟管进入电解烟气净化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烟道呈口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副烟管以密封连接方式设置气动风阀对副烟道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
CN202320448063.8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Active CN219586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8063.8U CN219586202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8063.8U CN219586202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6202U true CN219586202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0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8063.8U Active CN219586202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62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135A (zh) * 2021-04-02 2021-08-10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槽上部烟气收集管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135A (zh) * 2021-04-02 2021-08-10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槽上部烟气收集管路系统
CN113235135B (zh) * 2021-04-02 2024-09-17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解槽上部烟气收集管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86202U (zh) 一种用于电解槽的双烟道集气系统
CN102373489B (zh) 一种铝电解烟气干法净化方法
CN102851706B (zh) 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
CN110042432B (zh) 铝电解槽密闭集气装置
CN207738863U (zh) 一种电解槽集气装置
CN102312253A (zh) 铝电解槽双烟管集气管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913903B (zh) 一种可连续运行的多室节能铝电解槽
CN110257861B (zh) 一种电解车间天车集气的方法
CN201534889U (zh) 电解烟气干法净化系统
CN100460568C (zh) 一种铝电解预焙槽的排风方法及装置
CN207738853U (zh) 一种铝电解槽新型上部结构装置
CN206177055U (zh) 电炉高温烟尘利用及除尘装置
CN113235135B (zh) 一种电解槽上部烟气收集管路系统
CN201793776U (zh) 铝电解槽双烟管集气管路系统
CN104250840A (zh) 出铝排气装置及方法
CN215713428U (zh) 一种辅助下料结构以及铝电解槽高温烟气收集装置
CN218812147U (zh) 一种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集气装置
CN109750325B (zh) 一种电解车间的氨雾收集与处理系统
CN210584461U (zh) 一种电解车间有动力的双烟管配置系统
CN1179478A (zh) 点式连接下料和干法净化自焙多阳极铝电解槽装置
CN210135277U (zh) 一种气流切换阀组
CN209210949U (zh) 一种铝电解槽新型集气烟道
CN221522816U (zh) 一种内部压力均匀的铝电解槽烟气集气烟道
CN106978610B (zh) 一种减少铝电解槽散热和槽烟气排放的方法
CN110280122A (zh) 一种电解车间有动力的双烟管配置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