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4304U -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4304U
CN219584304U CN202321024370.XU CN202321024370U CN219584304U CN 219584304 U CN219584304 U CN 219584304U CN 202321024370 U CN202321024370 U CN 202321024370U CN 219584304 U CN219584304 U CN 219584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late body
mounting
longitudinal beam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43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强
赵勇
乔显波
梅占强
张磊
卢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43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4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4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4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所述纵梁前端板包括:前端板本体,所述前端板本体为型材挤压件,所述前端板本体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前防撞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后侧且用于与纵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上部且用于与散热器的格栅安装支架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将冲压件改成一体成型的挤压件,同时前端板采用的是型材,质量较轻且强度高,车辆前部被碰撞时,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Description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构造中,左/右纵梁前端板前部连接前防撞梁总成,后面与纵梁连接,构成完整传力通道,承担着重要的安全功能,但是,现有的纵梁前端板多采用冲压件,冲压件模具开发费用很高,开发周期长,而且在质量和强度不同兼顾,如钢制冲压件质量大,对车身轻量化设计不利,铝制冲压件强度和刚度不好,容易使整车前部安全碰撞承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纵梁前端板及机舱框架,将冲压件改成一体成型的挤压件,同时前端板采用的是型材,质量较轻且强度高,车辆前部被碰撞时,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包括:前端板本体,所述前端板本体为型材挤压件,所述前端板本体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前防撞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后侧且用于与纵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上部且用于与散热器的格栅安装支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将前端板本体设置成型材挤压件,可以具有较轻的质量且强度高,且前端板本体通过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分别与前防撞梁、纵梁和格栅安装支架连接,使得车辆前部被碰撞时,前端板本体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前端板本体包括上板体部和下板体部,所述上板体部和所述下板体部沿上下方向相连,且所述下板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板体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位设于所述上板体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位均设于所述下板体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第一安装部构造为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下板体部的间隔开分布,所述前防撞梁设有吸能连接架,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吸能连接架相连的第一固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下板体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所述吸能连接架通过定位销定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第一连接位构造为焊接点位形成的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部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上板体部和/或所述下板体部设有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上板体部和/或所述下板体部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前组合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所述第二安装部构造为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前组合灯相连的第二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机舱框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框架,包括前防撞梁、纵梁、水箱上横梁、安装支架和上述的纵梁前端板,所述纵梁前端板为两个且分别为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前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格栅安装支架,两个所述格栅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左前端板的上端和所述右前端板的上端相连,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底部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纵梁前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支架前方且与所述安装支架间隔开设置;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端板的下端和所述右前端板的下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框架,前端板下部与纵梁连接,上部与散热器格栅的安装支架连接,同时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的前面与前防撞梁通过螺栓连接,这样,水箱上横梁总成、左前端板、右前端板以及前防撞梁形成一个完整口字形回路,能够提高机舱前端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框架。
所述车辆和上述的机舱框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的前端板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的前端板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机舱框架100,
前端板本体1,下板体部11,上板体部12,第一安装孔111,第一连接位112,第二安装孔113,第二连接位114,定位孔115,减重孔13,前防撞梁2,格栅安装支架3,水箱上横梁4,纵梁5,吸能连接架6,吸能部61,连接板62,第一固定件7,安装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将冲压件改成一体成型的挤压件,同时前端板采用的是型材,质量较轻且强度高,车辆前部被碰撞时,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梁前端板,包括:前端板本体1,前端板本体1为型材挤压件,前端板本体1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位112和第二连接位114,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前防撞梁2相连,第一连接位112位于前端板本体1的后侧且用于与纵梁5相连,第二连接位114位于前端板本体1的上部且用于与散热器的格栅安装支架3相连。
实际中,前端板本体1构造为扁平状结构,且前端板本体1可以采用铝型材,铝合金一体挤压模具开发费用非常低,单件挤压模具约一万元,相同或相近截面的型材还可以考虑共用,能大幅节省模具开发费用,同时缩短开发周期,这种结构使得前端板本体1的重量减轻,达到车身轻量化设计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机舱前端的整体刚度;如图1所示,扁平状结构的前端板本体1上端与散热器的格栅安装支架3的底部连接,前端板本体1下部的前侧安装前防撞梁2,后侧连接纵梁5,前端板本体1可以在连接前防撞梁2处的上方位置设有豁口,可以进一步减少前端板本体1的整体重量,同时又能保证前端板本体1分别与前防撞梁2采用第一安装部连接,并且与纵梁5采用第一连接位112连接,在前端板本体1的顶部采用第二连接位114与格栅安装支架3连接。
另外,前端板本体1这样的结构连接在纵梁5、前防撞梁2和格栅安装支架3之间的位置,连接方便且可靠性高,还能起到将车体的前防撞梁2、水箱上横梁4及纵梁5主要的框架连接起来,使得车辆前部被碰撞时,前端板本体1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板本体1包括上板体部12和下板体部11,上板体部12和下板体部11沿上下方向相连,且下板体部11的宽度大于上板体部12的宽度,第二连接位114设于上板体部12,第一安装部和第一连接位112均设于下板体部11。
实际中,上板体部12和下板体部11为一体,前端板本体1安装后,下板体部11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上板体部12的宽度,下板体部11的宽度较宽,可以使得纵梁5和前防撞梁2都安装在下板体部11处,且能增强下板体部11的连接强度,将上板体部12设置的宽度较小,能满足而上板体部12和格栅安装支架3有效连接的同时,还能减轻前端板本体1的整体重量,且节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构造为第一安装孔111,多个第一安装孔111在下板体部11间隔开分布,前防撞梁2设有吸能连接架6,第一安装孔111用于穿设与吸能连接架6相连的第一固定件7。
参照图2所示,图2为车身右侧的前端板本体1的前侧视角图,第一安装孔111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安装孔111均位于下板体部11处,吸能连接架6包括吸能部61和连接板62,连接板62的截面大于吸能部61的截面,且吸能部61和连接板62可以焊接为一体,吸能部61与前防撞梁2连接,连接板62与前端板本体1连接,吸能部61主要用于在车身前侧受到撞击后,能够有效的缓冲和吸能,吸能部61也采用中空结构,连接板62上开设有对应多个第一安装孔111位置和数量的配合孔,而多个第一安装孔111可以为四个,如图2所示,四个第一安装孔111在下板体部1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布,并且四个第一安装孔111的连线形成一个方形区域,而连接板62上的配合孔也是对应第一安装孔111的位置,将连接板62和前端板本体1通过四个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一固定件7固定,实现将吸能连接架6和前端板本体1之间的可靠且可拆卸的连接,而且将吸能连接架6和前端板本体1这种板和板之间的连接方式,连接方便且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板体部11还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1间隔开的定位孔115,定位孔115用于与吸能连接架6通过定位销定位配合。
实际中,定位孔11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定位孔115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位置,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孔115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孔111的中间位置,这样当通过定位孔115和定位销对前端板本体1定位在吸能连接架6上后,能够保持前端板本体1通过第一安装孔111和第一固定件7连接吸能连接架6更方便且更快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位112构造为焊接点位形成的焊接区域,焊接区域位于多个第一安装孔111的中部区域。
如图3所示,当第一安装孔111为四个时,四个第一安装孔111在上下左右分布后形成一个方形区域,焊接区域位于四个第一安装孔111形成的方形区域内的中部位置,这样保证从前防撞梁2处的受力直接传递给纵梁5,且能使得前端板本体1的前侧和后侧受力有了集中,增强前端板本体1和前防撞梁2与纵梁5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孔111还可以为四个以上,如五个、六个、七个等,且多个第一安装孔111的外围也能围成一个区域,焊接区域位于多个第一安装孔111形成的区域内的中部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板体部12和/或下板体部11设有减重孔13。具体参照图2和图3所示,减重孔13可以为长条孔,长条孔为两个且在前端板本体1偏向车身外侧区域的位置设置,前端板本体1偏向车身外侧区域的位置形成一个“目”字形截面;当然减重孔13也可以为较小的孔,在不影响前端板本体1强度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多个减重孔13且将其分布在前端板本体1偏向车身外侧区域的位置,都能达到减轻前端板本体1重量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板体部12和/或下板体部11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间隔开,且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前组合灯。其中,第二安装部设置在车身偏外侧的一端,使得前端板本体1的位置有了合理的应用和布局,满足前端板本体1在连接纵梁5、前防撞梁2、格栅安装支架3的前提下,也能安装前组合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构造为第二安装孔113,第二安装孔113用于穿设与前组合灯相连的第二固定件。
在实际中,第二安装孔113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设置两个,多个第二安装孔113均沿着前端板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分布;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孔113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113位于上板体部12靠近第二连接位114处,另外一个第二安装孔113设置在下板体部11处,两个第二安装孔113沿着前端板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分布,其中,前端板本体1的高度方向即为车身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固定件可以为拉铆螺母,采用第二安装孔113及拉铆螺母的连接方式,能够实现前组合灯可以快速、可靠、且低成本的连接,承载力强,而且拉铆螺母的固定方式还使得安装连接不破坏工作表面、镀层,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机舱框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框架100,包括前防撞梁2、纵梁5、水箱上横梁4、安装支架8和上述的纵梁前端板,纵梁前端板为两个且分别为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水箱上横梁4的两端前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格栅安装支架3,两个格栅安装支架3分别与左前端板的上端和右前端板的上端相连,水箱上横梁4的两端底部连接有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和纵梁5连接,纵梁前端板位于安装支架8前方且与安装支架8间隔开设置;前防撞梁2的两端分别与左前端板的下端和右前端板的下端相连。
具体的,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的下部与左纵梁5和右纵梁5一一对应焊接,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的上部与两个格栅安装支架3一一对应且局部MIG焊接,同时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的前面与前防撞梁2通过螺栓连接,这样,水箱上横梁4、左前端板、右前端板以及前防撞梁2形成一个完整口字形回路,能够提高机舱前端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纵梁前端板位于安装支架8前方且与安装支架8间隔设置,这样可以利用纵梁前端板挤压件的吸能效果,在车辆前部对散热器等结构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机舱框架100,通过上述设有前端板本体1的机舱框架100,首先能节省模具开发费用,同时缩短开发周期,且前端板本体1质量较轻且强度高,前端板本体1与其他结构连接后,车辆前部被碰撞时,既能传力,又能缓冲吸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端板本体,所述前端板本体为型材挤压件,所述前端板本体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前防撞梁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后侧且用于与纵梁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位位于所述前端板本体的上部且用于与散热器的格栅安装支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本体包括上板体部和下板体部,所述上板体部和所述下板体部沿上下方向相连,且所述下板体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上板体部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位设于所述上板体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位均设于所述下板体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构造为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在所述下板体部的间隔开分布,所述前防撞梁设有吸能连接架,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吸能连接架相连的第一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开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所述吸能连接架通过定位销定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构造为焊接点位形成的焊接区域,所述焊接区域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部和/或所述下板体部设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部和/或所述下板体部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开,且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前组合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梁前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构造为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穿设与所述前组合灯相连的第二固定件。
9.一种机舱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防撞梁、纵梁、水箱上横梁、安装支架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纵梁前端板,所述纵梁前端板为两个且分别为左前端板和右前端板,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前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格栅安装支架,两个所述格栅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左前端板的上端和所述右前端板的上端相连,所述水箱上横梁的两端底部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纵梁前端板位于所述安装支架前方且与所述安装支架间隔开设置;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前端板的下端和所述右前端板的下端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舱框架。
CN202321024370.XU 2023-04-28 2023-04-28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Active CN219584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4370.XU CN2195843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4370.XU CN2195843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4304U true CN219584304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4370.XU Active CN219584304U (zh) 2023-04-28 2023-04-28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4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5677A (zh) 汽车车身前端
CN215794047U (zh)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9584304U (zh) 纵梁前端板、机舱框架和车辆
CN215904271U (zh)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CN216546381U (zh) 一种新型后纵梁集成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US9302712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11731303U (zh)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CN220842705U (zh) 前机舱稳定横梁、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7374688U (zh)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具有其的车身连接结构和车辆
CN220826530U (zh) 一种轻量化前下防护总成
CN112572614A (zh)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CN219790313U (zh) 前端框架总成和车辆
CN204821203U (zh) 汽车的座椅横梁总成及其汽车
CN218505967U (zh) 车辆门槛组件及车辆
CN215826657U (zh) 车辆的防撞总成和车辆
CN214451306U (zh) 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辆
CN218112794U (zh) 后地板骨架结构、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668339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20180551U (zh) 一种电池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4095417U (zh) 用于车辆的柔性牵引钩组件
CN213594383U (zh) 用于车辆的翼子板支架和车辆
CN212766088U (zh) 汽车前横梁总成
CN217864012U (zh) 防撞梁安装板和具有其的防撞梁组件、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