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3415U -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3415U
CN219583415U CN202320202120.4U CN202320202120U CN219583415U CN 219583415 U CN219583415 U CN 219583415U CN 202320202120 U CN202320202120 U CN 202320202120U CN 219583415 U CN219583415 U CN 219583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late
supporting
mould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21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e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eleite M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eleite M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eleite M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021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3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3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3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上模具、模具底座、下模具、出料机构和顶杆,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定位支撑上模具的限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辅助安装下模具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调节所述升降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该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通过限位机构对上模具进行初步限位,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性使上模具与限位机构相连接,通过调节两个防护板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将模具底座放置于支撑箱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下模具与模具底座相安装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模具进行自动拼接定位,避免安装过程中的晃动,使用效果更好,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主要分为两种使用状态,在卧式注塑时,通过下模具分离,出料机构将物料由成型孔中推出,而在立式注塑的过程中,通过上模具分离,出料机构将物料由成型孔中推出,从而达到完成出料的效果。
但在注塑模具进行安装时,因模具重量较大,在进行安装定位时,需要不断调整位置,从而保证对准定位孔,然而操作人员在通过吊装或直接人工安装时,在调整位置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因视野受阻,不方便观察是否对准,从而导致碰撞损伤模板表面,影响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证安装定位效果,稳定性高减轻操作人员工作负担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上模具、模具底座、下模具、出料机构和顶杆,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定位支撑上模具的限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辅助安装下模具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顶部用于调节所述升降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底板顶部两端的竖板和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竖板表面上方用于支撑所述上模具的支撑板,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竖板表面上方的与所述支撑板相适配的贯穿口;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上方且位于两个所述竖板之间用于支撑模具底座的支撑箱,所述支撑箱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支撑箱表面两端用于固定下模具的防护板,设于支撑箱内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防护板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撑箱内腔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所述双向丝杆表面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所述防护板的底端贯穿至所述支撑箱的内腔且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套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螺纹连接地竖向贯穿于所述底板底部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箱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箱表面的两端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端贯穿至所述底板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表面的上方开设有辅助口,所述模具底座的表面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具的表面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的表面螺纹连接地贯穿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前端贯通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拆卸板,所述拆卸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竖板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模具的定位板。
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通过限位机构对上模具进行初步限位,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性使上模具与限位机构相连接,通过调节两个防护板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将模具底座放置于支撑箱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防护板之间,下模具与模具底座相安装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模具进行自动拼接定位的同时保证后续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安装过程中的晃动,使用效果更好,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在需对模具进行转运时,通过辅助口的辅助方便操作人员将上模具和下模具相连接,拆卸定位螺栓取消对支撑板的固定,拆卸支撑板对上模具的支撑,拆卸竖板方便后续转运,同时在无需吊装如立式注塑时,可通过将底板安装至定位置,上模具与下模具直接不相互连接,通过吊起上模具使其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通过出料机构与顶杆的配合达到自动出料的效果,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拆卸板和定位螺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底板;2、竖板;3、支撑箱;4、支撑板;5、上模具;6、防护板;7、螺纹杆;8、下模具;9、模具底座;10、出料机构;11、顶杆;12、辅助口;13、滑动杆;14、双向丝杆;15、丝杆套;16、连接板;17、定位板;18、定位螺栓;19、拆卸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底板1、上模具5、模具底座9、下模具8、出料机构10和顶杆11,设于底板1顶部用于定位支撑上模具的限位机构,设于底板1顶部用于辅助安装下模具的升降机构,设于底板1顶部用于调节升降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
模具底座9可拆卸地设于升降机构的上方,上模具5可拆卸地设置于模具底座9的上方,顶杆11设置有两个,两个顶杆11分别竖向固定连接于上模具5底部的两端,且贯穿模具底座9与出料机构10相接触,出料机构10设于下模具8的下方,模具底座9、上模具5、出料机构10和顶杆11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因此不做具体描述,只是简单描述位置关系。
通过限位机构将上模具5进行限位后,模具底座9放置于升降机构的顶部且下模具8放置于模具底座9的顶部后进行安装,通过调节机构使升降机构将组装完成后的模具底座9与下模具8输送至指定位置与上模具5相互接触,无需人工进行调节,保证安装稳定。
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于底板1顶部两端的竖板2和两个分别设于两个竖板2表面上方用于支撑上模具5的支撑板4,两个分别开设于竖板2表面上方的与支撑板4相适配的贯穿口。
一个支撑板4的内端向另一个支撑板4方向延伸一定位置,同时支撑板4的底部与竖板2的表面之间可设置有支撑加强杆图中未示出,保证支撑板4的稳定性。
通过支撑板4内端延伸保证对上模具5的支撑,当上模具5表面与两个支撑板4的顶部相接触后,可通过螺栓与支撑板4相连接,从而保证上模具5的稳定,通过贯穿口保证支撑板4安装或根据后续使用需求进行拆卸,竖板2可拆卸地设于底板1的顶部。
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底板1上方且位于两个竖板2之间用于支撑模具底座9的支撑箱3,支撑箱3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两个分别设于支撑箱3表面两端用于固定下模具的防护板6,设于支撑箱3内腔用于驱动两个防护板6的驱动机构。
支撑箱3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驱动机构的空腔,通过两个防护板6对模具底座9进行定位保证模具底座9安装位置的准确性,通过两个防护板6对模具底座9进行限位,支撑箱3对模具底座9进行支撑,在模具底座9与下模具8相互安装后,通过支撑箱3沿竖直方向滑动至合适位置后,使下模具8、模具底座9完成与上模具5的组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驱动机构包括一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支撑箱3内腔的双向丝杆14,双向丝杆14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双向丝杆14表面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15,防护板6的底端贯穿至支撑箱3的内腔且与相对应的丝杆套15表面固定连接。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双向丝杆1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箱3的内壁面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4的另一端贯穿至支撑箱3的外部且贯穿处设置有轴承,保证双向丝杆14转动的稳定性,双向丝杆14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调节两个丝杆套15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两个防护板6之间的间距,支撑箱3的表面开设有供两个防护板6滑动的滑槽。
当双向丝杆14顺时针转动时,两个丝杆套15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个防护板6相互远离,当双向丝杆14逆时针转动时,两个丝杆套15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两个防护板6相互靠近,丝杆套15的表面与防护板6的表面滑动连接,从而保证丝杆套15滑动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调节机构包括一螺纹连接地竖向贯穿于底板1底部的螺纹杆7,螺纹杆7的顶端与支撑箱3的表面转动连接,支撑箱3表面的两端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3,滑动杆13的底端贯穿至底板1下方。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7的替代方案可为液压千斤顶,从而保证支撑箱3的升降效果,可根据具体使用需求将螺纹杆7进行替换,螺纹杆7的底端贯穿至底板1的下方,且贯穿处设置有螺纹杆7表面相适配的螺纹,同时螺纹杆7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保证螺纹杆7的顶端带动支撑箱3向上或向下运动,螺纹杆7顺时针转动时,螺纹杆7带动支撑箱3向上运动,螺纹杆7逆时针转动时,螺纹杆7带动支撑箱3向下运动,从而调节支撑箱3上方模具底座9和下模具8的位置,滑动杆13与贯穿处滑动连接,从而保证支撑箱3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竖板2表面的上方开设有辅助口12,模具底座9的表面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通过螺栓与下模具8的表面可拆卸连接。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如需吊装时,通过辅助口12可从侧面完成下模具8与上模具5的安装定位,通过辅助口12可对连接板16进行安装,方便加强下模具8与模具底座9之间的关联,连接板16可分别通过螺栓与下模具8和模具底座9相连接,保证加强固定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竖板2的表面螺纹连接地贯穿设置有定位螺栓18,定位螺栓18的前端贯通相对应的支撑板4。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具体使用需求可通过拆卸定位螺栓18将支撑板4进行拆卸,从而取消对上模具5的定位和安装,方便后续对模具进行拆卸转运,与支撑板4相适配的贯穿口表面开设有与定位螺栓18表面螺纹相适配的螺纹孔,当定位螺栓18的前端贯通相对应的支撑板4后,通过螺纹孔与定位螺栓18螺纹连接,从而对支撑板4进一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竖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拆卸板19,拆卸板19通过螺栓与底板1可拆卸连接。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需对竖板2进行安装时,拆卸板19通过螺栓与底板1的表面可拆卸连接,当模具组装安装完成且与可通过支撑板4与上模具5脱离接触后,将竖板2进行拆卸,方便去除模具以及进行转运至指定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竖板2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上模具5的定位板17。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17固定安装在竖板2的内侧面且位于支撑板4的上方,同时通过定位板17对上模具5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上模具5的后侧面与定位板17的前侧面相接触,定位板17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竖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在立式注塑时,在注塑产品成型后,可通过吊装上模具5,使上模具5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同时出料机构10与顶杆11的配合,将产品顶出,实现自动化出料的同时不糊妨碍后续的使用,同时当需将整体模具转运时,通过将下模具8和上模具5相连接,下模具8与模具底座9相连接,从而保证后续的转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上模具5放置在支撑板4上,通过两个支撑板4对上模具5进行支撑固定,通过转动双向丝杆14使两个防护板6运动至合适位置后,将模具底座9放置于支撑箱3的顶部,通过两个防护板6对模具底座9进行定位,00的顶部安装下模具8后,通过螺纹杆7的转动使支撑箱3向上运动,滑动杆13保证支撑箱3运动的稳定性,同时当支撑箱3运动至合适位置时,顶杆11与出料机构10相接触,通过辅助口12进行后续安装,避免人工手动对准,不断调整,当安装完成后,如需转运时,可通过拆卸定位螺栓18和支撑板4取消对上模具5的支撑,再拆卸竖板2,方便后续模具的转运。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限位机构对上模具5进行初步限位,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性使上模具5与限位机构相连接,通过调节两个防护板6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将模具底座9放置于支撑箱3的顶部且位于两个防护板6之间,下模具8与模具底座9相安装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模具进行自动拼接定位的同时保证后续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安装过程中的晃动,使用效果更好,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另外在需对模具进行转运时,通过辅助口12的辅助方便操作人员将上模具5和下模具8相连接,拆卸定位螺栓18取消对支撑板4的固定,拆卸支撑板4对上模具5的支撑,拆卸竖板2方便后续转运,同时在无需吊装如立式注塑时,可通过将底板1安装至定位置,上模具5与下模具8直接不相互连接,通过吊起上模具5使其沿竖直方向运动,从而通过出料机构10与顶杆11的配合达到自动出料的效果,根据具体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状态。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上模具(5)、模具底座(9)、下模具(8)、出料机构(10)和顶杆(11),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底板(1)顶部用于定位支撑上模具的限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1)顶部用于辅助安装下模具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底板(1)顶部用于调节所述升降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底板(1)顶部两端的竖板(2)和两个分别设于两个所述竖板(2)表面上方用于支撑所述上模具(5)的支撑板(4),两个分别开设于所述竖板(2)表面上方的与所述支撑板(4)相适配的贯穿口;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板(1)上方且位于两个所述竖板(2)之间用于支撑模具底座(9)的支撑箱(3),所述支撑箱(3)可沿竖直方向滑动,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支撑箱(3)表面两端用于固定下模具的防护板(6),设于支撑箱(3)内腔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防护板(6)的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撑箱(3)内腔的双向丝杆(14),所述双向丝杆(14)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所述双向丝杆(14)表面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15),所述防护板(6)的底端贯穿至所述支撑箱(3)的内腔且与相对应的所述丝杆套(15)表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螺纹连接地竖向贯穿于所述底板(1)底部的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顶端与所述支撑箱(3)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箱(3)表面的两端均竖向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3),所述滑动杆(13)的底端贯穿至所述底板(1)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表面的上方开设有辅助口(12),所述模具底座(9)的表面可拆卸地竖向设置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具(8)的表面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的表面螺纹连接地贯穿设置有定位螺栓(18),所述定位螺栓(18)的前端贯通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板(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拆卸板(19),所述拆卸板(19)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板(1)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2)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定位所述上模具(5)的定位板(17)。
CN202320202120.4U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19583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2120.4U CN219583415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2120.4U CN219583415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3415U true CN219583415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2120.4U Active CN219583415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34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9238U (zh) 壳芯机
CN214720419U (zh) 一种铸件自动化生产线
CN216461636U (zh) 一种铝锭铸造模具
CN219583415U (zh) 一种辅助安装的注塑模具
CN211193805U (zh) 用于模具加工的装夹台
CN204770585U (zh) 一种卧式低压铸造机
CN215046393U (zh) 一种金属铸造用工作效率高的送料装置
CN205800185U (zh) 塑料吨桶焊接装置
CN211672272U (zh) 一种模移装置
CN217018152U (zh) 一种自动上料和卸料的铁件冲压模具
CN207874529U (zh) 座便器高压成型机机内开合模装置
CN216968639U (zh) 一种可快速完成模具安装的热成型机
CN217226442U (zh) 一种注塑机铸件下模板
CN220897861U (zh) 悬臂式浇注机
CN220515096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折弯机
CN212598838U (zh) 一种可倾式浇注机横移装置
CN219925237U (zh) 一种模具加工机床用定位装置
CN215657796U (zh) 一种自动更换多套模板的环形辊道输送线结构
CN220362892U (zh) 一种蜗轮注塑模具的维修拆卸装置
CN215434022U (zh) 一种模具用定位装置
CN218283687U (zh) 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脱模结构
CN220611977U (zh) 一种农机轮毂压平冲孔设备
CN219169544U (zh) 一种金属铸件铸造模具
CN216175823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可拆卸式钢质模具
CN212857706U (zh) 一种高效冲压型金属铸造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9

Address after: 516000 Fengping Township Industrial Zone, Qiancun village, Yuanzhou Town, BOLUO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Shengx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9, Building 4, Lianfeng Commercial Plaza,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24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ieleite Mold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