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2826U - 多形态容器 - Google Patents

多形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2826U
CN219582826U CN202222947812.XU CN202222947812U CN219582826U CN 219582826 U CN219582826 U CN 219582826U CN 202222947812 U CN202222947812 U CN 202222947812U CN 219582826 U CN219582826 U CN 21958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andle
hole
bolt
hand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478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灼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e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e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e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e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478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2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形态容器,包括壳体以及提手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提手凹槽,所述提手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当所述提手件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处时,所述提手件与所述提手凹槽配合以形成提手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滑动槽与第一凸沿部,通过所述提手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槽卡合,以及所述提手件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使得所述提手件能沿所述滑动槽滑动,且所述提手件与所述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一凸沿部可拆卸连接。上述提手件可以根据情况安装到多形态容器的不同位置实现不同功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Description

多形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一种加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多形态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具箱只是用于放置设备,其用途较窄,当用户希望使用设备进行切割、打磨或其它操作时,不容易找到配套的工具,具体可参考发明人之前申请的专利(专利号为:CN201820235123.7以及CN201210344064.4)涉及到的工具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形态容器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方便用户操作。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形态容器,包括壳体以及提手件,所述提手件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提手凹槽,所述提手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当所述提手件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时,所述提手件与所述提手凹槽配合以形成提手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滑动槽与第一凸沿部;通过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使得所述提手件能沿所述滑动槽滑动;其中,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以及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时,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槽及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卡合件形成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提手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所述螺杆能抵接于所述壳体使得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抵接,以将所述提手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位于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卡合件能从所述壳体的边缘插入至所述滑动槽,并使得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及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且所述提手件能从所述壳体的边缘脱离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提手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提手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提手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配合形成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分离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被打开,所述提手件能插入至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连接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闭合以限制所述提手件脱离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螺栓结构以安装于所述提手件上,其中,所述提手件设有若干用于与螺栓结构配合的安装通孔,且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安装设备。
可选的,所述设备为切割装置,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切割装置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切割装置的切割刀从所述壳体的内部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工作面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提手件的一端可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使得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工作面。
可选的,所述设备为具有转动轴的旋转电机,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固定槽,通过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合,以及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卡合,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第二卡合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的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抵接于所述壳体,能够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栓以拉动所述提手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抵接,以将所述提手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且壳体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安装座,所述提手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以安装具有转动轴的旋转电机。
本公开中的多形态容器的提手件可以根据情况安装到提手凹槽处作为提手,提高该多形态容器的便携性。亦或者该提手件与滑动槽以及第一凸沿部滑动连接以作为物品的靠背,以限制物品的位置,方便后续对物品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其中一角度下的多形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形态容器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提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多形态容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剖面D-D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壳体在剖面D-D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壳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中多形态容器与打孔装置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提手件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时多形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多形态容器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提手件、第一卡合件、第二卡合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卡合件与提手件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提手件与第一固定槽以及第一固定部配合时多形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多形态容器安装设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多形态容器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第二壳体与第二打磨装置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00、壳体;101、第四配合凸纹;110、提手凹槽;120、滑动槽;121、第二凸沿部;122、第二配合凸纹;130、第一凸沿部;140、第一壳体;141、第一固定孔;142、第二固定孔;143、第一挡板;144、第二挡板;145、第一通孔;150、第二壳体;151、第二通孔;152、加工孔;153、第一固定部;154、第一固定槽;155、第二固定部;156、第二固定槽;1561、第四凸沿部;157、第三通孔;158、容纳槽;159、工作面;160、第二卡扣部;200、提手件;210、第一卡合件;211、第一固定片;212、第二固定片;213、第一凸出部;214、第二凸出部;215、第一配合凸纹;220、第二卡合件;221、第三配合凸纹;230、安装通孔;240、螺纹孔;250、第一容腔;251、第一凸出部固定孔;252、第二凸出部固定孔;300、提手孔;400、卡扣;410、第一卡扣部;500、第一安装座;600、第一打磨装置;610、控制器;620、电源;630、旋转电机;631、转动轴;640、第二打磨装置;641、磨头;700、第一螺栓;710、第二螺栓;730、第三螺栓;800、第二安装座;810、第三卡扣部;820、第二螺纹孔;900、待切削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7以及图8所示,一种多形态容器,包括壳体100以及提手件200,提手件200的前端设有第一卡合件210,提手件200的后端设有第二卡合件220,壳体100形成有提手凹槽110,提手件200可拆卸安装于提手凹槽110,当提手件200安装于提手凹槽110处时,提手件200与提手凹槽110配合以形成提手孔300。如图1、图10以及图11所示,壳体100上形成有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通过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卡合,以及第二卡合件220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使得提手件200能沿滑动槽120的延伸方向滑动,且提手件200与滑动槽120以及第一凸沿部130可拆卸连接,其中,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延伸方向相同;当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卡合,以及第二卡合件220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时,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与滑动槽120及第一凸沿部130的延伸方向垂直,即提手件200沿前后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提手件200依旧可以沿着滑动槽120滑动,并没有完全锁死提手件200的位置。为了固定好提手件200,在一些可选方案中,多形态容器还包括第一螺栓700,如图10与图11所示,第二卡合件220形成有第一螺栓孔240,第一螺栓700的螺杆通过第一螺栓孔240与第二卡合件220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700的螺杆穿过第一螺栓孔240抵接于壳体100且能够通过旋转第一螺栓700以拉动提手件200移动使得第一卡合件210向后与滑动槽120抵接,以将提手件200固定于壳体100。需要说明的是,提手件200正常情况下,可以沿前后方向一定小范围移动(该前后方向的小范围移动并不会让提手件200与滑动槽120以及第一凸沿部130脱离卡合),但将第一螺栓700从第二卡合件220的后方穿过第一螺栓孔240抵接于壳体100并继续旋转第一螺栓700,第一螺栓700会拉动第一卡合部210、第二卡合部200以及提手件200相对壳体100向后方移动,此时,就会让提手件200前端的第一卡合部210抵压于滑动槽120,进而锁定提手件200的位置。
为了更好显示图中的方位,在图1中标识了方向A与方向B。其中,方向A从后往前,而方向B从左到右。
可选的,参见图1、图11、图13及图14,第一卡合件210形成有第一配合凸纹215,滑动槽120形成有第二配合凸纹122,通过第一配合凸纹215与第二配合凸纹122相互配合限制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沿滑动槽120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更具体而言,应为第一卡合件210的第一配合凸纹215抵接于第二配合凸纹122时才会限制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沿滑动槽120的延伸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而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更具体地说第二凸沿部121)卡合时未必会出现第一配合凸纹215抵接于第二配合凸纹122的情况。可选的,第二卡合件220形成有第三配合凸纹221,壳体100在第一凸沿部130的下方形成有第四配合凸纹101,通过第三配合凸纹221与第四配合凸纹101限制第二卡合件220与第一凸沿部130沿第一凸沿部130的延伸方向的相对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提手件200安装于提手凹槽110时,用户可以将手穿过提手孔300并握住提手件200以提起壳体100。当提手件200的第一卡合件210与第二卡合件220分别跟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连接时,提手件200可滑动设置于滑动槽120。此时,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方向为沿左右方向延伸。
由于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左侧以及右侧位于壳体100的边缘,故提手件200可从壳体100的边缘直接插入到滑动槽120中并与滑动槽120以及第一凸沿部130卡合。需要说明的是,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一侧位于壳体100边缘即可,无需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两侧都位于壳体100边缘。同时为了方便提手件200与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提手件200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合件210与第二卡合件220,具体参见图3。其中,第一卡合件210用于与滑动槽120卡合,第二卡合件220用于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更具体而言,滑动槽120形成有第二凸沿部121,第一卡合件210形成有第一卡合腔以容纳滑动槽120的第二凸沿部121,第二卡合件220形成有第二卡合腔以容纳第一凸沿部130。故通过上述方案实现第一卡合件210与滑动槽120卡合,及第二卡合件220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并且让提手件200可沿滑动槽120与第一凸沿部130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件210与提手件200可拆卸连接,第二卡合件220与提手件200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2-14所示,第一卡合件210形成有第一固定片211与第二固定片212,第一固定片上形成有第一凸出部213,第二固定片212形成有第二凸出部214。提手件200内形成有第一容腔250,第一容腔250中形成有第一凸出部固定孔251与第二凸出部固定孔252,第一凸出部213与第二凸出部214可分别插入第一凸出部固定孔251与第二凸出部固定孔252内以使得第一卡合件210与提手件20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片211与第二固定片21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的能力。具体而言,当第一卡合件210的第一固定片211与第二固定片212插入第一容腔250时,第一固定片211与第二固定片212可发生一定位移与形变,以进入至第一容腔250。当第一凸出部213与第二凸出部214分别跟第一凸出部固定孔251与第二凸出部固定孔252对准时,第一固定片211与第二固定片212恢复至原有位置,使得第一凸出部213插入至第一凸出部固定孔251,第二凸出部214插入至第二凸出部固定孔252。第二卡合件220与提手件2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大致如第一卡合件210与提手件2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类似,本公开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的,如图4-8所示,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40以及位于第一壳体140上方的第二壳体150,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配合形成有提手凹槽110,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配合形成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且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可拆卸连接;当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分离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被打开,提手件200能插入至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内;当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连接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闭合以限制提手件200脱离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应理解的是,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由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配合形成,当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分离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被打开,提手件200即可以从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的打开处进入到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内。当提手件200位于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内,且第一壳体140的前侧与第二壳体150的前侧连接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就会闭合,提手件200无法再从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打开处脱离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连接时,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闭合,提手件200难以从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脱离。但提手件200还是有可能会沿着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的开口方向(即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移动,故采用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跟壳体100配合以进一步限制提手件200的活动。
可选的,当提手件200位于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时,第一卡合件210与第二卡合件220跟壳体100配合以限制提手件200滑移。具体而言,壳体100内形成有第一挡板143与第二挡板144,位于提手件200左侧的第一卡合件210的左侧与第一挡板143抵接,位于提手件200右侧的第二卡合件220的右侧与第二挡板144抵接,通过第一挡板143与第二挡板144限制提手件20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的开口方向)。而闭合的第一固定孔141与第二固定孔142则限制提手件200沿上下前后方向移动,进而让提手件200完全固定于壳体100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第一卡合件210与第二卡合件220跟壳体100配合以限制提手件200的滑移。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设置提手件200的长度以及壳体100内部用于容纳部分提手件200的容腔长度相等以固定提手件200。当然,也可以通过让壳体100内部用于容纳部分提手件200的容腔与位于壳体100内部的提手件200的形状相匹配,以限制提手件200的移动。
此外,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通过4个卡扣40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二壳体150上形成有转轴,卡扣400套设于转轴上,故可绕转轴转动。而卡扣400的第一卡扣部410经过转动后可以与第一壳体140卡扣连接或分离,故实现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可拆卸连接。具体而言,第一壳体140上形成有第二卡扣部160,通过第一卡扣部410与第二卡扣部160配合以限制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不仅限于卡扣400连接,其它的连接方式亦是可以。
可选的,多形态容器还包括第一安装座500,第一安装座500通过螺栓结构以安装于提手件200上,其中,如图3所示,提手件200设有若干用于与螺栓结构配合的安装通孔230,且安装通孔230沿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分布。第一安装座500可以安装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座500如何安装设备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考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如申请号为CN201820235123.7的专利),除了可以采用本申请人使用的技术外,还可以采用别的安装方式,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的,如图1与图2所示,壳体100的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45与第二通孔151,第一通孔145用于供切割装置进入到壳体100的内部并固定切割装置,第二通孔151用于供切割装置的切割刀从壳体100的内部伸出壳体100的外部。
可选的,第一通孔145、第二通孔151及滑动槽120位于壳体100的工作面159上。这样的好处在于,用户需要操作时只需要在工作面159上进行即可,无需不断翻转容器。而且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加强该工作面159的强度即可,无需全部加强所有面的强度以满足用户特殊操作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壳体100的工作面159上设置铁片,铁片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145、第二通孔151形状与位置匹配的第四通孔157以及第五通孔。且铁片上设有与滑动槽120位置相对应的第六通孔,以供提手件200从第五通孔插入到滑动槽120中。
可选的,壳体100上设有容纳槽158,提手件200的一端可插入容纳槽158内,使得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壳体100的工作面159。当提手件200一端插入容纳槽158,另一端位于工作面159上方时,此时,可以在第一安装座500上设置打磨设备600,具体参见图9。通过打磨设备600对工作面159上的物品进行打孔。可选的,工作面159上可设置加工孔152,打磨掉的碎屑可以从加工孔152中进入到壳体100。
可选的,结合图1、图2、图7、图8以及图15-18,壳体100形成有第一固定部153、第二固定部155、第一固定槽154与第二固定槽156,通过第二卡合件210与第一固定部153卡合,以及第一卡合件220与第一固定槽154卡合,接着让第一螺栓700的螺杆通过第一螺栓孔240与第二卡合件220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700的螺杆穿过第一螺栓孔240抵接于壳体100,用户能够通过旋转第一螺栓700以拉动提手件200移动使得第一卡合件210向左移动并与第一固定槽154抵接,以将提手件200固定于壳体100。可选的,第一固定部153位于壳体100边缘,第一固定槽154为通槽,其贯通壳体的工作面。同时,通过螺栓结构将第一安装座500安装于提手件200,具体而言,螺栓结构包括第二螺栓710与螺母,通过第二螺栓710穿过第一安装座上的通孔与提手件200上的安装通孔230后与提手件内部的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螺母与第二螺栓710配合以将提手件200与第一安装座500固定。
第二固定槽156与第二固定部155用于安装第二安装座800。与将提手件200安装于壳体100的方式类似。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第二安装座800左侧形成有第三卡扣部810。让第三螺栓730的螺杆通过第二安装座800右侧的第二螺纹孔820与第二安装座800螺纹连接,且第三螺栓730的螺杆穿过第二螺纹孔820抵接于壳体100,用户能够通过旋转第三螺栓730以拉动第二安装座800移动使得第二安装座800相对壳体100向右移动并使得第三卡扣部810与第二固定槽156卡合并抵接,以将第二安装座800固定于壳体100。
可选的,第二固定槽156形成有第四凸沿部1561以与第三卡扣部810卡合。提手件200上安装有第一安装座500,通过第一安装座500与第二安装座800以安装具有转动轴631的旋转电机630。通过第一安装座500与第二安装座800的设置,使得转动轴631在转动时更加平稳。需要说明的是,该转动轴631能与旋转电机630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第二安装座800上侧由前部以及后部组成,前部与后部配合形成通孔用于安装转动轴631。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转动轴631时,前部与后部之间并非抵接,以供转动轴631通过。待转动轴631位于通孔时,可以旋转第三螺栓730以使得前部与后部紧密贴合,以夹持固定位于通孔内的转动轴631。
可选的,如图8与图20所示,壳体100中设有第三通孔157,用户将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拆开后,可以将第二打磨装置640的磨头641从第一壳体140底伸出至第一壳体140的顶面(即工作面159)的上方,通过磨头641对物料进行打磨。虽然如图1与图2所示,第二通孔151与第三通孔157相互连通,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51与第三通孔157可以相互分开。
正常情况下,提手件200设置于提手凹槽110中。当用户需要切割物品时,可以将第一卡合件210用于与滑动槽120卡合,第二卡合件220用于与第一凸沿部130卡合,使得提手件200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同时,提手件200还可以沿第一凸沿部130与滑动槽120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用户可以将提手件200滑动至预设位置,然后将待切割的物品抵接提手件200,以形成一个定位,方便后续的切割。同时,切割装置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45部分进入到壳体100内部,然后将切割装置的切割头从第二通孔151中伸出以对待切割的物品进行切割。
虽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51的延伸方向与放置于滑动槽120上的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相同,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15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不同,如第二通孔151的延伸方向与提手件200的延伸方向呈30°、60°、或者90°角。
对物品进行打磨时,可以将提手件200的一端插入至容纳槽158内,此时,提手件200垂直于工作面159,用户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座将第一打磨装置600放置到提手件200上,通过第一打磨装置600对位于工作面159上的物品进行打磨,具体参见图9。
对物品进行切削时,可以通过第一卡合件210与第一固定部153卡合,以及第二卡合件220与第一固定槽154卡合让提手件200安装至工作面159上,然后让第一安装座500设置于提手件200上,第二安装座设置于工作面159上。接着,让具有转动轴631的旋转电机630安装到第一安装座500与第二安装座900上。待切削物品900放到旋转电机630的转动轴631上,让待切削物品900随着转动轴631转动,在用户手持铰刀的情况下对待切削物品900进行切削。
在一些情况下,将第一壳体140与第二壳体150拆开,并用将第二壳体150固定后,可以把第二壳体150当做工作台,切削、打磨等操作可以在第二壳体150的工作面159上进行。
设备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如具有转动轴的旋转电机,第一打磨装置600、第二打磨装置640、切割装置等。当然,也可以在本公开的多形态容器中配备具有转动轴的旋转电机、打磨装置600以及切割装置。而且也可以为设备配备专门的控制器610与电源620,如图9所示,打磨装置600还配备有控制器610与电源620,控制器610与用于控制打磨装置600,电源620与用于为打磨装置600供线。可选的,在多形态容器内部设置一些固定结构以安装固定有各个设备。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提手件,所述提手件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提手凹槽,所述提手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当所述提手件安装于所述提手凹槽时,所述提手件与所述提手凹槽配合以形成提手孔,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滑动槽与第一凸沿部;通过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使得所述提手件能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其中,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以及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时,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动槽及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二卡合件形成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提手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所述螺杆抵接于所述壳体,且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栓以带动所述提手件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使得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抵接,以将所述提手件固定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侧位于壳体的边缘,所述第一卡合件能从所述壳体的边缘插入至所述滑动槽,并使得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滑动槽卡合及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凸沿部卡合,且所述提手件能从所述壳体的边缘脱离所述滑动槽与所述第一凸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提手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提手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配合形成所述提手凹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配合形成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分离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被打开,所述提手件能插入至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连接时,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闭合以限制所述提手件脱离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螺栓结构以安装于所述提手件上,其中,所述提手件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螺栓结构配合的安装通孔,且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座用于安装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切割装置,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切割装置进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切割装置的切割刀从所述壳体的内部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位于所述壳体的工作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容纳槽,所述提手件的一端可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使得所述提手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工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形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固定槽,通过所述第二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卡合,以及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卡合,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第二卡合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的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抵接于所述壳体,能够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螺栓以拉动所述提手件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卡合件与所述第一固定槽抵接,以将所述提手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且壳体可拆卸安装有第二安装座,所述提手件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以安装设备。
CN202222947812.XU 2022-11-04 2022-11-04 多形态容器 Active CN21958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7812.XU CN219582826U (zh) 2022-11-04 2022-11-04 多形态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47812.XU CN219582826U (zh) 2022-11-04 2022-11-04 多形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2826U true CN219582826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47812.XU Active CN219582826U (zh) 2022-11-04 2022-11-04 多形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2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1732B1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US9079291B2 (en) Hand-held tools
US10792780B2 (en) Sander
JP2003522037A (ja) 深さストッパを有する手持ち工作機械
JP2008507421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電気式手持工作機械
WO2021010136A1 (ja) 動力工具
CN219582826U (zh) 多形态容器
CN215748171U (zh) 研磨装置
JP6660572B2 (ja) 接続装置
US9333669B2 (en) Cutting devices
CA2560110A1 (en) Storage drawer for hand-held power tool
EP2777875A2 (en) Handheld sanding device and accessory
CN218658459U (zh) 切割工具
US20060067801A1 (en) Portable router having an inerchangeable handle
CN214771147U (zh) 一种清缝角磨机
US11813768B2 (en) Portable machining apparatus with mount to receive and retain an auxiliary fitting
CN115121863A (zh) 高安全性可拆分式多用切割机
JP2020182982A (ja) 電動工具
CN111791129A (zh) 多功能电动工具
KR101746938B1 (ko) 커팅머신에 탈부착가능한 캐리어
CN216371005U (zh) 铝材用数控钻铣机
JP6895514B2 (ja) 搬送可能な加工ユニット及びスタック装置
US20230278166A1 (en) Power tool
CN210023940U (zh) 一种电圆锯
CN216030622U (zh) 一种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