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8459U - 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8459U
CN218658459U CN202223044861.9U CN202223044861U CN218658459U CN 218658459 U CN218658459 U CN 218658459U CN 202223044861 U CN202223044861 U CN 202223044861U CN 218658459 U CN218658459 U CN 218658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tool
shield
motor
guid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48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凯
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48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8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8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845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5999 priority patent/WO202410406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切割工具。切割工具包括外壳、电机、护罩、底板、调节组件。电机,支撑于外壳且用于驱动工作附件旋转;护罩与外壳连接且罩设至少部分工作附件,护罩上设置有配合部;底板包括抵接部和连接部,抵接部用于与工件抵接,连接部上设置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引导孔;调节组件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设引导孔并与护罩活动连接;引导孔一端设置有能供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通过的开口,开口处凸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能沿第一方向搭接于配合部。本申请的切割工具,底板的调节、拆卸操作方便,且能有效防止底板在此过程中不慎掉落,降低对工件或用户的损害风险。

Description

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角磨机是一种通过电机驱动工作附件(如切片、磨片)旋转,从而实现切割作业或打磨作业的切割工具。角磨机包括护罩和底板,护罩用于罩设部分工作附件,以对用户提供保护。底板通过紧固件与护罩连接,并用于与工件表面相抵接,调整底板相对于护罩的位置可以调节工作附件对工件的切割/打磨深度。
根据实际作业场景的不同,在使用角磨机前需要调整底板的位置或直接将底板拆掉。在松开紧固件后,若没有可靠地握持住底板,底板会发生掉落,进而对用户或工件造成损害。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切割工具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切割工具,底板的调节、拆卸操作方便,且能有效防止底板在此过程中不慎掉落,降低对工件或用户的损害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切割工具,包括:
外壳;
电机,支撑于所述外壳且用于驱动工作附件旋转;
护罩,与所述外壳连接且罩设至少部分所述工作附件,所述护罩上设置有配合部;
底板,包括抵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与工件抵接,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引导孔;
调节组件,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引导孔并与所述护罩活动连接;
所述引导孔一端设置有能供所述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沿所述第一方向搭接于所述配合部。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配合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凸台,所述引导孔能沿所述导向凸台滑动,所述限位部能够搭接于所述导向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限位部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引导孔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开口。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能够阻碍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配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阻尼件连接于所述导向凸台和所述连接部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并能与两者中的另一个相抵。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导向凸台分别与所述引导孔相对设置的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导向凸台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贯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以与所述引导孔的侧壁相抵。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阻尼件呈环形,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阻尼件并与所述护罩连接。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阻尼件为橡胶圈。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
穿设件,穿设所述引导孔并与所述护罩活动连接,所述穿设件能沿第一方向通过所述开口;
握持件,连接于所述穿设件远离所述护罩的一端,所述握持件能沿所述穿设件的穿设方向止挡所述连接部。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配合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穿设件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本申请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的切割工具,紧固件穿设底板上的引导孔并与护罩的配合部连接,从而能将底板与护罩的位置锁定。在调节底板的位置时,先旋松紧固件,并使底板沿导向孔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护罩移动,由于引导孔开口处设置的限位部能够与护罩的配合部进行搭接配合,故可以对底板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起到止挡限位作用,从而能避免底板不慎掉落,降低对工件或用户的损害风险。此外,由于引导孔一端设置有开口,且能供调节组件沿第一方向通过,故旋松紧固件后,用户操作底板沿预设的轨迹运动可以使底板分别与护罩、紧固件脱离,即在不需要完全拆卸掉调节组件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底板的拆卸,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去掉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锁轴机构锁定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轴机构锁定传动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锁轴机构解锁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轴机构与传动轴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护罩和底板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护罩、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护罩、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护罩、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显示机构设置在握持部与电机壳交汇处时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第一种控制原理图;
图16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切割工具的显示机构设置在电池壳上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切割工具的显示机构设置在电池壳上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四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第二种控制原理图;
图23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的第三种控制原理图;
图24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切割工具在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结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操作件与第二开关配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切割工具在第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切割工具在第二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11、电机壳;12、握持部;13、电池壳;14、安装部;
21、电池包;22、电机;221、输出轴;23、电池包结合部;
31、第一操作件;32、第二操作件;33、第一开关;34、第二开关;
4、显示机构;41、控制部;42、显示组件;421、指示器;43、第一功能键;431、第一按键;432、第二按键;44、第二功能键;45、面板;46、锁定按键;
5、锁轴机构;51、拨动件;511、凹槽;512、台阶;52、锁钩;53、第一弹片;531、第一凸部;54、枢接轴;
6、护罩;61、护罩本体;62、配合部;621、导向凸台;622、端面;623、第一侧壁;624、容纳槽;625、螺纹孔;63、中心孔;
7、底板;71、抵接部;72、连接部;721、引导孔;73、开口;74、限位部;
8、调节组件;81、紧固件;811、穿设件;812、握持件;82、阻尼件;
9、传动机构;91、传动轴;92、第一齿轮;93、第二齿轮;
10、快调机构;101、第二弹片;102、卡槽;103、限位件;104、限位槽;105、第一安装件;106、第二安装件;
20、控制主板;
30、照明组件;
40、工作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割工具,具体地,切割工具可以为一种手持式工具,一种紧凑型多材料切断工具,也可以为既可磨、又可切的多功能角磨机。如图1-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切割工具为角磨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中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及右侧的方位描述均是以切割工具在使用时其相对于用户的方位。如图1-图3所示,切割工具包括外壳1、电池包结合部23、电池包21、电机22和控制主板20(未图示)。电机22支撑在外壳1上,电池包结合部23在机械上与外壳1连接或形成于外壳1上,电池包结合部23在电路上与控制主板电连接20。电池包21用于为整个切割工具供电,且电池包21通过与电池包结合部23相配合实现安装。电机22的输出轴221直接或间接与工作附件40连接。具体地,工作附件40可以是刀片、磨盘等。电池包21、电机22均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控制主板20上电后能够控制电机22输出正向旋转运动或反向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工作附件40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外壳1从前至后依次包括电机壳11、握持部12和电池壳13。电机22安装在电机壳11内,握持部12用于用户握持,电池包21与电池壳13可拆卸连接。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握持部12和电池壳13构成一个整体,该整体由左、右两个半壳扣合而成,电机壳11由前、后两个半壳扣合拼接而成。本实施例的切割工具,通过使握持部12与电池壳13构成的整体的分型面与电机壳11的分型面错开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个外壳1的结构强度。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电池包结合部23包括形成于电池壳13上的插槽,还包括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的端子(未图示),当电池包21插接于插槽内后,电池包21的正负极分别与对应的端子连接。
如图4所示,切割工具还包括传动机构9,传动机构9的输入端与电机22的输出轴221连接,传动机构9的输出端(以下称为传动轴91)与工作附件40相连接,传动轴91与输出轴221相平行且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传动机构9,使工作附件40的旋转轴线(即传动轴91)沿电机壳11的径向更靠外侧设置,从而能够增加工作附件40的切割深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机构9,使工作附件40的切割深度可达19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动机构9包括第一齿轮92、第二齿轮93及传动轴91。其中,传动轴91可转动地支撑在外壳1上,第一齿轮92与电机22的输出轴221连接,第二齿轮93与传动轴91连接,第一齿轮92和第二齿轮93相啮合。电机22旋转时,通过第一齿轮92和第二齿轮93的传动可以使传动轴91带动工作附件4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机构9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切割工具还包括锁轴机构5,锁轴机构5能够选择性地将电机22的输出轴221或传动轴91锁定,从而使工作附件40不能转动。当锁轴机构5处于锁定输出轴221或传动轴91的锁定状态时,可以防止用户误操作导致工作附件40意外发生转动,进而避免误操作对用户的损伤。在需要切割工具正常工作时,则将锁轴机构5切换至解锁状态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锁轴机构5包括拨动件51、锁钩52和枢接轴54。其中,锁钩52通过枢接轴54与外壳1枢接,锁钩52的一端设置有沟槽,拨动件51连接于锁钩52的另一端,当用户驱动拨动件51绕枢接轴54转动时,锁钩52的沟槽能够勾住传动轴91以使传动轴91不可转动,或者锁钩52与传动轴91分离以解锁传动轴91。本实施例中,锁轴机构5还包括第一弹片53,第一弹片53与外壳1连接,第一弹片53上设置有第一凸部531,拨动件51上设置有凹槽511和位于凹槽511旁边的台阶512,在驱动拨动件51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片53的第一凸部531能够选择性地卡接在凹槽511内或者卡接在台阶512远离凹槽511的一侧,以使锁轴机构5保持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具体地,第一弹片53沿凹槽511的深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以使第一凸部531在一定作用力下能够从凹槽511伸出。如图6所示,当用户驱动拨动件51转动,且第一凸部531卡接在凹槽511内时,锁钩52上的沟槽刚好卡接柱传动轴91,从而使锁轴机构5保持在锁定状态;如图8所示,当用户驱动拨动件51反向转动,且第一凸部531卡接在台阶512远离凹槽511的一侧时,锁钩52与传动轴91分离,从而使锁轴机构5保持在解锁状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片53的具体造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旋转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9所示,切割机构还包括护罩6,护罩6与外壳1连接且能够包覆住部分的工作附件40,从而防止工作附件40切割过程产生的飞屑迸溅到用户身上。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的不同,工作附件40与工件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需要调整护罩6相对于工作附件40的角度(即相对于外壳1的角度),以保证护罩6对用户的可靠防护。本实施例中,护罩6相与外壳1转动配合,具体地,如图9-图10所示,外壳1上形成有安装部14,安装部14与电机壳11连接或与电机壳11一体成型。护罩6上设置有中心孔63,护罩6的中心孔63套设在安装部14上且能相对于安装部14转动。护罩6的转动轴线与工作附件40的转动轴线共线设置。
如图9所示,切割机构还包括快调机构10,在用户转动护罩6的过程中,快调机构10能使护罩6快速锁定在预设的角度。快调机构10包括第二弹片101和多个卡槽102。其中,第二弹片101与外壳1连接,且形成有第二凸部,多个卡槽102设置在护罩6上。在用户转动护罩6时,第二弹片101被挤压,第二凸部会与护罩6的非卡槽的位置相抵,从而对护罩6的转动产生一定的阻力。当第二弹片101上的第二凸部与任一个卡槽102相对时,第二凸部能够卡入到该卡槽102内,从而对护罩6的角度进行锁定,进而实现护罩6角度的快速调整。具体地,多个卡槽102设置在护罩6朝向外壳1的一侧,且多个卡槽102分布在同一个圆弧上,该圆弧的圆心位于传动轴91所在的直线上。通过第二弹片101与多个卡槽102的配合,能够实现护罩6角度的快速调节和锁定。
如图9所示,快调机构10还包括限位件103和限位槽104,其中限位槽104设置在护罩6上,限位件103一端与外壳1连接,限位件103的另一端能在限位槽104内滑动。通过限位件103与限位槽104的配合能够对护罩6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04设置在护罩6朝向外壳1的一侧,限位槽104构造为圆弧槽,圆弧槽的圆心位于传动轴91所在的直线上。圆弧槽对应的圆心角的大小即为护罩6的最大旋转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1所示,切割工具还包括底板7,底板7与护罩6相连接,底板7用于在切割过程中与工件相抵,从而限定工作附件40的切割深度。如图12所示,底板7包括抵接部71和连接部72,抵接部71用于与工件抵接,连接部72用于与护罩6连接。本实施例中,底板7相对于护罩6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调整工作附件40的切割深度。
现有技术中,底板与护罩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使用切割工具时,根据实际作业场景的不同,需要调整底板相对于护罩的位置或直接将底板拆掉。当松开调节组件后,若用户没有可靠地握持住底板,底板会发生掉落,进而对用户或工件造成损害。
对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护罩6包括护罩本体61和配合部62,其中护罩本体61用于罩设工作附件40,中心孔63设置在护罩本体61上。配合部62与护罩本体61相连接,且设置在护罩6朝向连接部72的一侧。连接部72上设置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图12中X方向)延伸的引导孔721,切割工具还包括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包括紧固件81,紧固件81穿设引导孔721并与护罩6活动连接。引导孔721一端设置有能供调节组件8沿第一方向通过的开口73,开口73处凸设有限位部74,限位部74能沿第一方向搭接于配合部62。
在调节底板7的位置时,先旋松紧固件81,并使底板7沿导向孔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护罩6移动,由于引导孔721开口73处设置的限位部74能够与护罩6的配合部62进行搭接配合,故可以对底板7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起到止挡限位作用,从而能避免底板7不慎掉落,降低对工件或用户的损害风险。此外,由于引导孔721一端设置有开口73,且能供调节组件8沿第一方向通过,故旋松紧固件81后,用户操作底板7沿预设的轨迹运动可以使底板7分别与护罩6、紧固件81脱离,即在不需要完全拆卸掉调节组件8的基础上,即可实现底板7的拆卸,操作更方便。
如图12所示,紧固件81包括穿设件811和握持件812,其中穿设件811穿设引导孔721并与护罩6活动连接,穿设件811能沿第一方向通过开口73,以使底板7能方便地从护罩6上拆卸掉。握持件812连接于穿设件811远离护罩6的一端,握持件812的横截面积大于穿设件811的横截面积,不仅便于用户进行握持旋拧,且能沿穿设件811的穿设方向对底板7的连接部72起到止挡作用,从而防止底板7沿穿设件811的穿设方向掉落。本实施例中,配合部62上设置有螺纹孔625,穿设件811为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孔625螺纹配合,握持件812沿螺纹杆的轴向抵压底板7的连接部72,从而可以将底板7与护罩6的位置相锁定。本实施例中,穿设件81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即为图12中的Y方向,Y方向垂直于X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配合部6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凸台621,引导孔721能沿导向凸台621滑动,限位部74能够搭接于导向凸台621沿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622。导向凸台621不仅能对底板7的运动方向起到导向作用,且限位部74与导向凸台621的配合,能够防止底板7沿第一方向滑动过程中意外掉落。此外,由于限位部74能与导向凸台621的端面622相抵,故限定了底板7的拆卸时的运动轨迹,从而能更好地防止底板7掉落。本实施例中,螺纹孔625贯穿导向凸台621。当需要调节底板7相对于护罩6的位置时:只需要稍微旋拧紧固件81,使紧固件81沿其轴向移动较小的距离,并使底板7的连接部72能相对于导向凸台621滑动即可,此时由于限位部74的存在,可以很好地防止底板7意外掉落。当需要拆卸底板7时:旋钮紧固件81且使紧固件81沿Y方向运动的距离大于连接部72的厚度,从而使握持件812与限位凸台之间沿Y方向的距离大于连接部72的厚度。此时,用户握持底板7并使连接部72沿Y方向远离护罩6,当底板7上的引导孔721与导向凸台621完全脱离时,连接部72的引导孔721上的开口73与穿设件811正对,接着使底板7沿X方向移动,并使穿设件811从开口73穿出,即可实现底板7的拆卸。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限位部74为两个,两个限位部74分别设置在引导孔7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个限位部74之间的间隙构成开口73。两个限位部74的设置使底板7的连接部72能够更稳定与导向凸台621的端面622抵接,从而可以更稳定可靠地防止底板7意外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调节组件8还包括阻尼件82,阻尼件82能够阻碍连接部72相对于配合部62沿第一方向滑动。故在调节底板7相对于护罩6沿X方向运动时,会有一定的阻尼感,使底板7可以悬停在导向凸台621的任意位置,更便于进行调节操作。可选地,阻尼件82连接于导向凸台621和连接部72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并与两者中的另一个相抵,从而能够在底板7相对于护罩6运动的过程中对护罩6起到阻尼作用。
如图12所示,导向凸台621分别与引导孔721相对设置的侧壁为第一侧壁623,导向凸台621上设置有容纳槽624,容纳槽624贯穿至少一个第一侧壁623,阻尼件82设置于容纳槽624并至少部分凸出于第一侧壁623以与引导孔721的侧壁相抵。容纳槽624对阻尼件82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防止阻尼件82掉落,且保证阻尼件82能够与引导孔721的侧壁相抵。本实施例中,容纳槽624贯穿两个第一侧壁623,故阻尼件82的两端可从分别从两个第一侧壁623凸出,并分别与引导孔721的两个侧壁相抵,从而对底板7相对于护罩6的运动提供更为可靠的阻尼。
可选地,阻尼件82呈环形,紧固件81穿设阻尼件82并与护罩6连接。紧固件81穿设阻尼件82能够防止阻尼件82意外掉落丢失。本实施例中,阻尼件82为橡胶圈。其他实施例中,阻尼件82也可以为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3所示,快调机构10还包括第一安装件105和第二安装件106,第一安装件105和第二安装件106均套设在安装部14上且分别抵接护罩6的两侧。第一安装件105和第二安装件106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护罩6的轴向限位,避免护罩6沿轴向发生位置窜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105为蝶形弹簧,第二安装件106为卡簧。蝶形弹簧可以对护罩6产生沿轴向的挤压力,故护罩6也会对蝶形弹簧及卡簧产生轴向的抵压力,在用户转动护罩6时,该抵压力使护罩6分别与第一安装件105和第二安装件106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对护罩6的转动产生阻尼。
切割工具在切割过程中,用户会对切割工具施加一定的下压力,进而切割工具对工件产生下压力,因此,工件会则会对底板7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可能导致底板7和护罩6发生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片101、蝶形弹簧分别对护罩6转动产生了阻力,上述两阻力相叠加使护罩6在转动时需要克服足够大的作用力,从而能够防止工件对底板7的反作用力导致的护罩6转动。本实施例中,在护罩6的最大外径处,需要克服至少30N的阻力,才能使护罩6转动。其中,30N的阻力能够使得切割工具在工作中,当底板7接触工件时,底板7和护罩6不会因为用户正常施加的下压力而发生旋转;当用户需要调节护罩6角度的时候,30N的阻力又是一个用户比较容易克服的力。
用户在使用切割工具时,需要先对耗材附件的旋转方向进行选择。现有的切割工具用户无法直观获取工作附件40的旋转方向等与切割工具相关的信息,影响用户体验。
对比,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切割工具还包括显示机构4,其中,显示机构4包括控制部41和显示组件42,控制部41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显示组件42与控制部41电连接,控制部41输送电信号给显示组件42,使得显示组件42显示切割工具的信息。可选地,切割工具的信息包括电机的旋转方向,故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电机22当前或即将驱动耗材附件的旋转方向,因此能更为方便地将电机22的旋转方向调整至所需的方向,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电机22的旋转方向”既包括电机22旋转状态下其当前的旋转方向,也包括当前电机22未旋转,但当触发控制主板20得电后,电机22即将要执行的旋转方向。
一些实施例中,切割工具的信息还包括:电机的当前转速、切割工具的开关机状态、照明组件的亮灭状态及亮度等级、电池包的电能余量信息、蓝牙连接状态、电机的锁定和解锁状态、工作模式状态(工作模式包括轻载模式和重载模式)、切割模式状态(切割模式包括普通切割模式和特殊切割模式。其中在普通切割模式下,当松开第一操作件31后,电机自动停止转动。在特殊切割模式下,当监测到切割完进入空载状态时自动降速或停机等)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显示机构4还包括面板45,显示组件42设置在面板45上,面板45连接在外壳1上或者嵌设在外壳1上,通过设置面板45便于实现显示组件42的安装。如图3所示,控制部41与面板45相连接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显示机构4至少部分设置在握持部12与电机壳11的相交处。本实施例中,显示机构4的显示组件42安装在外壳1上,以便于用户看到,而控制部41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以便于外壳1对控制部41起到可靠的防护作用。
可选地,显示组件42设置在握持部12与电机壳11的相交处,故用户在使用切割工具并握持住握持部12后,可以方便地观察到显示组件42显示的内容。具体地,显示组件42连接于握持部12与电机壳11相交位置的上侧。在此实施例中,控制部41可以设置在握持部12与电机壳11的相交处的内部,以便于与显示组件42进行电连接。当然控制部41也可以根据实际空间布置需求设置在外壳1内的其他位置,比如在握持部12下侧的靠近电池壳13处。
可选地,显示机构4的显示组件42连接于电池壳13上。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显示机构4的显示组件42可以位于电池壳13的上侧壁。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显示机构4的显示组件42也可以位于电池壳13的前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的显示组件42在外壳1上的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切割机构还包括照明组件30,照明组件30安装在电机壳11与握持部12交汇的位置,照明组件30用于在切割工具使用过程中朝工件一侧照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16和图17揭示的技术方案,控制部41可与控制主板20合为一个集成控制板,以节约空间和材料。当控制部41与控制主板20合为一个集成控制板时,此处的控制部41和控制主板20均为该集成控制板的一部分。虽然此处给控制部41和控制主板20使用两个不同的名称,并不意味着二者不能合并为一块控制板。当然,控制部41与控制主板20也可以分为两块独立的控制板并安装在一起,且保持电连接。
可选地,如图18所示,显示组件42包括两个指示器421,每个指示器421用于标记电机22的一个旋转方向,例如:当一个指示器421点亮时,表示电机22正向旋转,当另外一个指示器421点亮时,表示电机22反向旋转,在此方案中,两个指示器421均可以为LED灯。可选地,切割工具的护罩6上标示有正转和反转箭头以及对应的字母,如“F”“R”,对应的,两个指示器421处分别标示对应的字母。
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显示组件42包括一个指示器421,指示器421能显示不同颜色,以不同颜色来标记电机22输出的旋转方向,例如:绿色表示正向旋转,红色表示反向旋转,此方案中,指示器421可以为LED灯。在另一个方案中,指示器421还可以是直接显示不同的文字进行标记,例如:以“正”字表示电机22正向旋转,以“反”字表示电机22反向旋转,在此方案中,指示器421可以为LED显示屏。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8所示,显示机构4还包括第一功能键43,第一功能键43与控制部41电连接,第一功能键43能使控制部41上电以使显示组件42进行显示。当用户触发第一功能键43时,控制部41上电,显示组件42对电机22旋转的方向进行显示,从而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看到电机22的旋转方向。即本实施例在控制主板20没有上电、电机22没有开始旋转的前提下,即可使用户获得电机22的旋转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键43也设置在面板45上,从而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键43可包括多个按钮,多个按钮分别对应实现对电机的调速、整个切割工具的开关机、照明组件的亮灭及亮度调整、蓝牙功能的启闭、工作模式的切换、切割模式的切换、电机的解锁和锁定等功能。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键43可实现以上描述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还包括第一操作件31和第一开关33,第一开关33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第一操作件31用于用户操作,且第一操作件31能够触发第一开关33动作。当第一操作件31触发第一开关33后,控制主板20上电,从而能够驱动电机22转动。具体地,第一操作件31可以为扳机。
可选地,第一功能键43还能够切换电机22的旋转方向。即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显示机构4观察到电机22的旋转方向,还可以实现对电机22旋转方向的切换,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功能键43为一个按键。第一功能键43的使用方法可以为:第一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控制部41上电。第二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正转(或反转),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对应为正转(或反转)。第三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控制主板20的电机驱动电路切换至停转;第四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显示组件42所显示的电机22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对应切换。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闪存,其可以实现在控制主板20未上电的情况下保存数据。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功能键43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为:第一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控制部41上电,同时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默认的旋转方向;第二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显示组件42显示的电机22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对应切换。第三次按压第一功能键43,控制部41断电。
可选地,如图19所示,显示机构4还包括锁定按键46,锁定按键46与控制部41电连接,锁定按键46用于对电机22进行电子锁定。即当按压锁定按键46后,即便控制主板20上电,也无法使电机22输出旋转运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第一功能键43包括第一按键431和第二按键432,第一按键431和第二按键432均能使控制部41得电,第一按键431和第二按键432分别能对应将电机22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其具体使用方式为:当首先按压的是第一按键431时,控制部41上电,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正向旋转,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对应为正向旋转;接着按压第二按键432时,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反向旋转,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切换为反向旋转。当首先按压的是第二按键432时,控制部41上电,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反向旋转,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为反向旋转;接着按压第一按键431时,显示组件42显示电机22正向旋转,同时控制主板20上的电机驱动电路切换为反向旋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第一功能键43包括第一按键431和第二按键432,且第一功能键43与显示组件42集成为一体。具体地,显示组件42的一个指示器421安装在第一按键431下方,另一个指示器421安装在第二按键432的下方,从而使面板45上的部件更为精简。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键431和第二按键432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显示机构4包括第一功能键43和第二功能键44,其中,第一功能键43用于使控制部41上电,第二功能键44能切换电机22输输出的旋转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图26所示,切割工具包括第一操作件31和第二操作件32,其中第一操作件31能够触发控制主板20上电并使电机22旋转,第二操作件32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第二操作件32位于第一位置时,切割工具整机失电,此时操作第一操作件31,电机22不旋转。当第二操作件32位于第二位置时,此时操作第一操作件31能使控制主板20和控制部41上电,电机22正向旋转,显示组件42对应显示;当第二操作件32位于第三位置时,此时操作第一操作件31能使控制主板20和控制部41上电,电机22反向旋转,显示组件42对应显示。即在此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切割工具前,先通过操作第二操作件32来选择电机22的旋转方向,接着操作第一操作件31,控制主板20上电,电机22开始旋转,同时显示组件42显示当前电机的旋转方向。若此旋转方向不是所需的旋转方向,则用户再操作第二操作件32切换电机22的旋转方向,此时再操作第一操作件31即可使电机22按照所需的方向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件31可以为扳机,第二操作件32为拨动开关。
具体地,如图23和图24所示,切割工具还包括第一开关33和第二开关34,第一开关33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第一操作件31用于触发第一开关33,第二开关34与控制主板20电连接,第二操作件32用于触发第二开关34。可选地,切割工具的护罩6上标示有正转和反转旋向箭头和对应字母,如“F”“R”,对应的,第二操作件32的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处分别标示相应的字母。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关33和第二开关34可以给控制部41输出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为一种可实现磨削或切割的手持式切割工具,也就是说,该切割工具可安装的工作附件可以为一种磨片,也可以为一种锯片。且切割工具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400mm,切割工具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80mm。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为一种可实现磨削或切割的手持式切割工具,且切割工具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50mm,切割工具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60mm。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为一种可实现磨削或切割的手持式切割工具,且切割工具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300mm,切割工具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140mm。
可选地,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切割工具整机在左右方向的宽度W大于或等于100mm,且小于或等于140mm。切割工具整机在前后方向的长度H大于或等于150mm且小于或等于300mm。需要说明的是,整机长度是指切割工具以平行于抵接部71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也是平行于切割表面的最大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切割工具的长度约为295mm,宽度约为135mm。
对于这种尺寸小于传统圆锯的单手握持的手持式切割工具,电机握持部设置在电机和电池包之间,因此对于此类切割工具,其本身尺寸较小,可供用户观察和操作的位置有限。通过设置“电显”的显示机构,可以显示切割工具的各种信息,且显示机构至少部分设置在握持部与电机壳相交的位置,方便用户边切割边快速直观的获得切割工具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优化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可选地,如图27所示,在切割工具安装上电池包21后,整个切割工具的重心G位于握持部12处,故用户在握持时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具体地,重心G位于握持部12处包括:如图27所示,在俯视视角下,做两条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辅助线L,两条辅助线L分别与握持部12的左右两端相切,重心G位于两条辅助线L之间。同时,如图28所示,做两个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辅助平面P,两个辅助平面P分别与握持部12沿前后方向的两端相切,重心G位于两个辅助平面P之间。
可选地,电池包21可以直插或斜插的方式与外壳1连接。其中,图28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电池包21为直插方式,如图28所示,握持部12的延伸方向与电池包21的后侧壁相垂直,整个切割工具在去掉电池包21和安装电池包21后均可竖直放置。图1所示的切割工具的电池包21为斜插方式,如图1所示,握持部12的延伸方向与电池包21的后侧壁呈夹角设置。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
电机(22),支撑于所述外壳(1)且用于驱动工作附件旋转;
护罩(6),与所述外壳(1)连接且罩设至少部分所述工作附件,所述护罩(6)上设置有配合部(62);
底板(7),包括抵接部(71)和连接部(72),所述抵接部(71)用于与工件抵接,所述连接部(72)上设置有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引导孔(721);
调节组件(8),包括紧固件(81),所述紧固件(81)穿设所述引导孔(721)并与所述护罩(6)活动连接;
所述引导孔(721)一端设置有能供所述调节组件(8)沿第一方向通过的开口(73),所述开口(73)处凸设有限位部(74),所述限位部(74)能沿所述第一方向搭接于所述配合部(6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6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凸台(621),所述引导孔(721)能沿所述导向凸台(621)滑动,所述限位部(74)能够搭接于所述导向凸台(621)沿所述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6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74)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部(74)分别设置在所述引导孔(72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两个所述限位部(74)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开口(7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8)还包括阻尼件(82),所述阻尼件(82)能够阻碍所述连接部(72)相对于所述配合部(62)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82)连接于所述导向凸台(621)和所述连接部(72)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并能与两者中的另一个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台(621)分别与所述引导孔(721)相对设置的侧壁为第一侧壁(623),所述导向凸台(621)上设置有容纳槽(624),所述容纳槽(624)贯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壁(623),所述阻尼件(82)设置于所述容纳槽(624)并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623),以与所述引导孔(721)的侧壁相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82)呈环形,所述紧固件(81)穿设所述阻尼件(82)并与所述护罩(6)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82)为橡胶圈。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81)包括:
穿设件(811),穿设所述引导孔(721)并与所述护罩(6)活动连接,所述穿设件(811)能沿第一方向通过所述开口(73);
握持件(812),连接于所述穿设件(811)远离所述护罩(6)的一端,所述握持件(812)能沿所述穿设件(811)的穿设方向止挡所述连接部(7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62)上设置有螺纹孔(625),所述穿设件(811)为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625)螺纹配合。
CN202223044861.9U 2022-11-16 2022-11-16 切割工具 Active CN218658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4861.9U CN218658459U (zh) 2022-11-16 2022-11-16 切割工具
PCT/CN2023/125999 WO2024104060A1 (zh) 2022-11-16 2023-10-23 切割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4861.9U CN218658459U (zh) 2022-11-16 2022-11-16 切割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8459U true CN21865845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4861.9U Active CN218658459U (zh) 2022-11-16 2022-11-16 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84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060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切割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4060A1 (zh) * 2022-11-16 2024-05-23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切割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7004B2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JP6059032B2 (ja) 電動工具
CN218658459U (zh) 切割工具
US8893390B2 (en) Power tool with replaceable blade
JP6953288B2 (ja) 携帯用切断機
US9197153B2 (en) Power tool having display that displays residual capacity of battery
US20110162218A1 (en) Hand held circular saw power tool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US11026367B2 (en) Garden tools
US20230069581A1 (en) Power tool
JP6383777B2 (ja) 電動工具
JP6736434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CN118046302A (zh) 切割工具
CN114888761B (zh) 双头电动工具
CN114986453B (zh) 双头电动工具
WO2022247813A1 (zh) 电动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WO2024104060A1 (zh) 切割工具
JP7455661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2019059010A (ja) 電動工具
CN218592913U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组合
CN111791129A (zh) 多功能电动工具
JP6673020B2 (ja) 電動工具
CN111745748B (zh) 电动作业机
US20240139930A1 (en) Power too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18556994U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217453808U (zh) 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