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8896U - 一种电生理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生理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8896U
CN219578896U CN202223453165.3U CN202223453165U CN219578896U CN 219578896 U CN219578896 U CN 219578896U CN 202223453165 U CN202223453165 U CN 202223453165U CN 219578896 U CN219578896 U CN 219578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pport body
bending
handle
electrophysiology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31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展
李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31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8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8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8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支撑体、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以及手柄,所述支撑体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支撑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支撑体远端表面设置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所述凹槽的部分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牵拉及/或推动所述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能够沿所述凹槽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用于采集并传输组织的电生理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电生理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生理导管。
背景技术
标测导管被用于刺激和标测心脏中的电生理活动。例如,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这种病症因在异常心房组织基质中传播的折返性子波而长期存在,该异常电活动部位主要来源于左心房肺静脉组织区域,当有异常电位活动产生时将干扰正常的心动周期并造成心律不同步,在治疗该疾病时必须首先确定子波的位置,即病灶位置。目前,常用的是使用具有电极的导管进行标测肺静脉、冠状窦或其他环状结构内有关所述结构的周边活动。
在定位病灶的过程中,可能会需要频繁地调整标测导管的释放位置,或者更换电极间距不同的其他型号标测导管,以对目标组织中的不同位置进行标测,来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度。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频繁调整标测导管的释放位置,或者更换其他型号标测导管,会提高手术成本,增加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以减少或避免手术过程中需要频繁调整标测导管的释放位置,或者更换其他型号标测导管的问题出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包括支撑体、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以及手柄,所述支撑体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支撑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支撑体远端表面设置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所述凹槽的部分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牵拉及/或推动所述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能够沿所述凹槽在所述承载件支撑体表面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用于采集并传输组织的电生理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生理导管中,所述第一电极用于传输电生理信号以实现标测功能,所述手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牵拉及/或推动所述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能够沿所述凹槽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移动,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的位置,可以对目标组织中多个不同的位置实现标测,实现一器多用,手术过程中减少电生理导管释放位置的调整,减少或避免电生理导管不同型号的更换,大幅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速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以及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生理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体、第一电极与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生理导管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生理导管的调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变更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介入医疗领域,沿着器械的输送路径,通常将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近端,将器械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远端,将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侧称作近侧,将器械远离操作者的一侧称作远侧。具体地,针对用于将可植入装置输送并释放于患者体内的输送器而言,远端是指输送器可自由插入到动物或人体体内的一端,近端是指输送器供用户或机器操作的一端,远侧是指输送器可自由插入到动物或人体体内的一侧,近侧是指输送器供用户或机器操作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申请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的目的是便于对本申请公开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然而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电生理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体110、第一电极130以及第一连接件140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生理导管100,包括支撑体110、第一电极130、第一连接件140以及手柄170,支撑体110的近端连接手柄170,支撑体170用于承载第一电极130以及第一连接件140,支撑体110远端表面设置有在其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112,第一电极130覆盖凹槽112的部分开口,第一连接件140穿置于凹槽112中,第一连接件140的远端与第一电极130连接,第一连接件140的近端连接手柄170,手柄170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140牵拉及/或推动第一电极130,使得第一电极130能够沿凹槽112在支撑体110表面移动,第一电极130用于采集并传输组织的电生理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生理导管100中,第一电极130用于传输电生理信号以实现标测功能,手柄170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牵拉及/或推动第一电极130,使得第一电极130能够沿凹槽112在支撑体110表面移动,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电极130在支撑体110表面的位置,可以对目标组织中多个不同的位置实现标测,实现一器多用,手术过程中减少电生理导管100释放位置的调整,减少或避免电生理导管不同型号的更换,大幅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速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以及对人体的伤害,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生理导管100能够用于采集并传输目标组织的电生理信号,并将该电生理信号传输至电生理导管外部的多导记录仪,从而对目标组织的电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该目标组织可以是血管结构中的一种,例如血管、心脏组织、肺动脉或静脉、肺静脉口、左心房、心室组织、左心耳、肾动脉/静脉/神经、肝动脉/静脉/神经或门静脉和支气管或支气管神经。
电生理导管10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体110和手柄170,支撑体110连接在手柄170的远端,支撑体110的近端与手柄170的远端连接,支撑体110用于沿着介入路径推进至生物体内,支撑体110的远端用于承载第一电极130。
支撑体110呈杆状,在自然状态下(未受外力作用下)沿直线延伸,支撑体110可以采用具有柔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尼龙、聚氨酯等。
支撑体110表面设置有第一电极130,第一电极130用于采集并传输组织的电生理信号。第一电极130能够导电,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铂铱合金、镍钛合金、铂金、金、银等加工而成。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30还可以用于传输消融能量以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生理导管100远端还设置有传感器,以采集目标组织的其他生理信号,例如该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电生理导管100远端温度,为电生理导管100所需功能提供相应支持。
如图1至图2所示,第一电极130的数量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30的数量有4个,分别为第一电极130a,第一电极130b,第一电极130c与第一电极130d,多个第一电极130中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30能够在承载件111表面移动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限定第一电极130的数量,第一电极1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是4个以外的其他数量的多个电极。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电极130在承载件111轴向间隔分布,以使得多个第一电极130能够与组织良好贴合。具体地,第一电极130呈环形,套设在承载件111,多个第一电极130在轴向上间隔排布,第一电极130覆盖凹槽112的部分开口。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30用于沿着凹槽112移动,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极130能够在承载件111表面轴向位置上移动。比如,第一电极130能够沿着凹槽112延伸方向,向其远侧或向其近侧移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电极130均用于沿着凹槽112移动,使得多个第一电极130能够在承载件111表面轴向位置上移动。
如图1至图2所示,支撑体110包括主体件118及承载件111,主体件118呈管状,主体件118套设于承载件111的外围,承载件111的远端从主体件111的远端伸出。即承载件111穿设在主体件118的管腔中,并且从主体件118的远端伸出,支撑体110表面显露承载件111的远端。主体件118可以与承载件111为分体部件,或者通过粘接、热熔等方式结合为一体。
凹槽112设置于承载件111,显露于主体件118的远侧。承载件111表面设置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112,承载件111中显露于支撑体110表面的部分用于承载第一电极1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件111延伸至支撑体110的近端并与手柄110连接,至少一凹槽112延伸至承载件111的近端。
凹槽112在轴向上遍布承载件111,凹槽112呈直线形沿承载件111的轴向延伸。在实施方式中,凹槽112可以沿折线、弧线,甚至是螺旋线延伸。
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凹槽112用于容置第一连接件140,第一连接件140呈线状在承载件1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用于牵拉及/或推动与其连接的第一电极130,凹槽112开口处的一个轴向区段,被第一电极140覆盖,第一电极140与第一连接件140之间在凹槽112开口处相互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12在垂直于承载件111轴线的平面上的截面为凹槽112的横截面,凹槽112的横截面呈圆弧形,凹槽112内壁光滑,便于减小与第一连接件14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连接件140能够顺滑地在凹槽112沿轴向移动。进一步地,凹槽112横截面的圆弧形角度大于180度,便于扩大凹槽112内的容置空间,第一连接件140的直径可以根据牵拉强度的需要进行选择。可以理解的是,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凹槽112横截面的圆弧形角度可以小于180度,或者凹槽112的横截面可以呈矩形、梯形、其他规则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形状。
如图2所示,承载件112设置有多个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112,并在承载件11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优选地,凹槽112与第一电极130、第一连接件140一一对应,即每个凹槽112用于容置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40,第一电极130用于在对应的凹槽112开口处与对应第一连接件140连接,并能够沿着对应的凹槽112沿轴向移动。优选地,第一电极130数量为2-6个,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30数量为4个,第一连接件140与凹槽112的数量均为4个。
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12在轴向上遍布承载件111,凹槽112呈直线形沿承载件111的周向延伸,凹槽112在垂直于承载件111轴线的平面上的横截面呈相同的圆弧形。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30呈完整环形套设在承载件111的外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第一电极130的结构形式,比如,第一电极130可以呈点状,可以呈平面片状,可以呈弧形片状或其他形状。第一电极130在周向上占据的圆周角可以较小,从而可以内嵌至凹槽112的开口内,凹槽112的侧壁在其延伸方向上形成供第一电极130滑动连接的导槽,该第一电极130能够嵌入对应的凹槽112中,多个第一电极130结构没有相互干涉,每个第一电极130能够沿其对应的凹槽112移动至凹槽112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扩大了第一电极130移动的轴向范围。
优选地,在承载件111的周向表面上,第一电极130覆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凹槽112,即至少一第一电极130覆盖对应凹槽112的部分开口,并且覆盖对应凹槽112相邻的一个凹槽112的部分开口,至少一第一电极130的内表面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140从相邻的一个凹槽112中脱出,从而提高手柄170牵拉及/或推动第一连接件140进而带动第一电极130移动的有效性。
承载件111上设置的4个凹槽112分别为在周向上依次布置的凹槽112a、凹槽112b、凹槽112c、凹槽112d,第一电极130b对应凹槽112b,用于在凹槽112b的开口处与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40连接,并能够沿着凹槽112b在承载件111表面移动,第一电极130b在周向上的占据的圆心角大于90度,第一电极130b覆盖凹槽112b的部分开口,以及相邻的凹槽112a的部分开口,第一电极130a以及第一连接件140用于在凹槽112a的开口处相连,即第一电极130a与凹槽112a对应。第一电极130b的内表面用于限制第一连接件140从相邻的一个凹槽112a中脱出,从而保证手柄170牵拉及/或推动第一连接件140进而带动第一电极130a移动的有效性。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一电极130均呈环形,在承载件111的周向上占据的圆心角为360度,两个第一电极130中,相对位于近侧的第一电极130能够限制位于远侧的第一电极130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40从凹槽112中脱出,提高了第一电极130在承载件111表面移动的有效性。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用于在手柄170与第一电极130之间连接实现牵拉及推动的作用,需要一定的刚性。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40为合金导线,以电连接第一电极130与手柄170。第一连接件140材料可以选用维氏硬度大于50HV的高韧性合金导线,比如不锈钢、铂铱合金、镍钛合金、铂金、金、银等加工而成。
第一连接件140表面绝缘,两端部分表面并未做绝缘处理,可以与手柄170以及第一电极130实现电连接,第一连接件140可以与手柄170以及第一电极130之间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40还通过缠绕、卡扣、夹持等方式与第一电极130或手柄17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实现了电连接以及机械推动与牵拉的作用。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仅用于实现机械推动与牵拉的作用,第一电极130与手柄170的电电连接通过额外设置第一导线实现,第一导线的近端连接手柄170,远端连接第一电极130,第一电极130采集到的电生理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导线以及手柄170传输至电生理导100外部的多导记录仪,多导记录仪用于对采集的电生理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用于在手柄170的控制下推动第一电极1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用于在手柄170的控制下牵拉第一电极130,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140可以采用柔软的线体,比如缝合线、钢缆等。
可选地,电生理导管100包括第二电极135与第二导线145,第二导线145穿设于支撑体110内,第二导线145用于电连接手柄170与第二电极135,第二电极135和第二导线145用于传输生理信号及/或消融能量。
第二电极135固定设置于支撑体110表面,不能在支撑体110表面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135的数量为1个,设置于支撑体110的远端端部。
具体地,第二电极135的远端呈弧线形向其远侧凸出设置,优选地,第二电极135的远端面呈半球形等流线型结构。第二电极135的近端与支撑体110的远端连接,第二电极135的近端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撑体110的远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135至少近端部分中空,可以套设在支撑体110的远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135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以为多个。第二电极135可以设置于支撑体110的远端端部以外的其他位置,比如设置在承载件111的近端,或者是设置在承载件111的近端与远端之间的位置。
支撑体110内部形成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传输腔113,第二导线145设置于传输腔113中。具体地,第二导线145的远端延伸至承载件111的远端端部,第二导线145的近端延伸至手柄170,优选地,传输腔113形成于承载件111,如图2所示,传输腔113为贯通承载件112的近端与远端的通道,多个凹槽112在周向上围绕传输腔113设置。
如图1所示,手柄170包括调节键181,手柄170表面形成有活动槽182,调节键181活动设置于活动槽182内,调节键181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40的近端,用于带动第一连接件140沿着活动槽182移动,从而调节第一电极130在承载件111表面的位置。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动槽182沿轴向延伸,调节键181沿着活动槽182的延伸方向移动能够带动第一电极130沿轴向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12沿弧线延伸,调节键181沿着活动槽182的延伸方向移动能够带动第一电极130在轴向以及周向上移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槽182沿弧线形延伸,或者活动槽182用于嵌设调节键181,调节键181用于供操作者按压,不同的按压深度对应第一电极130的不同位置。
请参阅图4,优选地,支撑体111远端设置有调弯段114,调弯段114覆盖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30的移动范围以及第二电极135,即调弯段114用于调节第二电极135以及至少部分第一电极130的释放位置,从而便于手术过程中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调弯段114覆盖承载件111的远端并向承载件111的近端延伸,覆盖承载件111凸设于主体件118远端的大部分轴向区段。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调弯段114覆盖承载件111凸设于主体件118远端的全部区域。
调弯段114的硬度小于支撑体110中其他部分的硬度,进而便于在调弯过程中,调弯段114相对于支撑体110的其他区段能够明显体现弯曲形变,保持支撑体110其他区段大致保持直线状或贴合介入通道的形态。
调弯段114中设置有调弯固定件(图未示),支撑体110中设置有调弯拉线116,调弯拉线116穿置于支撑体110内,调弯拉线116两端分别连接调弯固定件与调弯控制部件190,调弯控制部件190用于牵拉调弯拉线116从而控制调弯段114偏转。
调弯拉线1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扁平形状。调弯拉线116的直径范围为0.05mm~0.25mm。调弯拉线116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钨合金、钴铬合金或者镍钛合金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弯拉线116也可以由具有一定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调弯拉线116为直径0.20mm的不锈钢丝。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承载段111设置有贯通其近端与远端的调弯腔117,调弯腔117为用于供调弯拉线116穿设的通道,调弯腔117沿承载段111的轴线延伸,或者沿弧线延伸,比如沿螺旋线延伸。调弯腔117在承载件111偏心设置,即调弯腔117偏离承载件111的轴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弯拉线116远端连接的调弯固定件,可以是第二电极135,或者是其他固定设置于承载件111中的部件,比如嵌设于调弯腔117远端的钢套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弯拉线116为第二导线145,调弯固定件为第二电极135,即用第二导线145复用为调弯拉线116,穿设于调弯腔117中,省略设置传输腔113以及第二导线145(或者调弯拉线116),从而便于精简生理导管100结构与部件,减小支撑体110直径。
调弯控制部件19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手柄170表面周向旋转的方式拉动第二导线145在轴向上移动,在变更实施方式中,调弯控制部件190用于在轴向上移动从而牵拉第二导线145,在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标测的目标组织为冠状窦、希氏束、右室心尖及高位右房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电生理导管100的使用操作步骤为:
1.血管穿刺:将电生理导管100插入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和消毒,利用穿刺针穿刺颈静脉、双侧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2.电生理导管100放置:将电生理导管100沿介入路径经由导管鞘或直接放置体内;
3.电生理检查:
用电生理刺激仪诱发心动过速,电生理导管100采集目标组织的电生理信号,配合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活动,找到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即病灶位置;
4.消融治疗:
消融仪产生的能量,通过电生理导管100或其他消融装置送至标测的病灶位置,对心肌组织细胞进行破坏,使心肌组织不再起到传导电信号的作用,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请参阅图5,在变更实施方式中,多个凹槽112中至少两个凹槽112分布在承载件111的不同轴向区段,从而实现对应第一电极130的轴向限位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12a与凹槽112b的近端位置不同,凹槽112a的远端贯通至承载件111的远端,凹槽112b的远端延伸至接近承载件111远端的位置,从而限定了第一电极130b在轴向的移动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不同的第一电极130相互接触电耦合,承载件111将不同的凹槽112设置于其凸出于主体件118不同的轴向区段,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凹槽112的长度。多个凹槽11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12贯通至承载件111的近端与远端,凹槽112开口的部分轴向区段覆盖有限位片,该限位片用于阻挡第一电极130,从而限制第一电极130的周向移动范围。优选地,该限位片与承载件111一体成型。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第一电极、第一连接件以及手柄,所述支撑体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支撑体用于承载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支撑体远端表面设置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所述凹槽的部分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牵拉及/或推动所述第一电极,使得所述第一电极能够沿所述凹槽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用于采集并传输组织的电生理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维氏硬度大于50HV。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合金导线,以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手柄;或者,所述支撑体内设置有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手柄之间的第一导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呈杆状,所述支撑体包括主体件及承载件,所述主体件呈管状,所述主体件套设于所述承载件的外围,所述承载件的远端从所述主体件的远端伸出,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承载件,并显露于所述主体件的远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延伸至所述支撑体的近端并与所述手柄连接,至少一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承载件的近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至少两个凹槽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不同区段。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沿着所述凹槽移动,使得多个所述第一电极能够在所述承载件的轴向间隔分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数量为2-5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凹槽一一对应,所述凹槽在所述承载件表面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凹槽沿直线或弧线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表面绝缘,在所述承载件的周向表面上,至少一第一电极覆盖对应凹槽的部分开口,并且覆盖所述对应凹槽相邻的一个凹槽的部分开口,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的内表面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相邻的一个凹槽中脱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件周向上,所述至少一第一电极占据的圆周角大于90度。
11.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调节键,所述手柄表面形成有活动槽,所述调节键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调节键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近端,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着所述活动槽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支撑体表面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生理导管包括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线,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支撑体远端端部,所述第二导线穿设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第二导线用于电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导线用于传输生理信号及/或消融能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内部形成有在近端与远端之间延伸的传输腔,所述第二导线设置于所述传输腔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远端设置有调弯段,所述调弯段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的移动范围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所述调弯段的硬度小于所述支撑体中其余部分的硬度,所述手柄设置有调弯控制部件;
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所述调弯控制部件,所述调弯控制部件用于牵拉所述第二导线从而控制所述调弯段偏转;或者,
所述支撑体中设置有调弯拉线,所述调弯拉线穿置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调弯拉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调弯控制部件,所述调弯控制部件用于牵拉所述调弯拉线从而控制所述调弯段偏转;或者,
所述调弯段中设置有调弯固定件,所述支撑体中设置有调弯拉线,所述调弯拉线穿置于所述支撑体内,所述调弯拉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调弯固定件与所述调弯控制部件,所述调弯控制部件用于牵拉所述调弯拉线从而控制所述调弯段偏转。
15.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生理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用于传输电消融能量。
CN202223453165.3U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电生理导管 Active CN219578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3165.3U CN219578896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电生理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3165.3U CN219578896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电生理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8896U true CN219578896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5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3165.3U Active CN219578896U (zh) 2022-12-22 2022-12-22 一种电生理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8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1879B2 (ja) 両方向性作動用の単一牽引ワイヤを備えた二重ループラッソー
JP5123665B2 (ja) 心臓の肺静脈口を切除する予成形した切除カテーテル
JP4350346B2 (ja) マッピング組立体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US11992259B2 (en) Flexible multi-arm catheter with diametrically opposed sensing electrodes
EP1323451B1 (en) System for atrial defibrillation
US6246914B1 (en) High torque catheter and methods thereof
US6955657B1 (en) Intra-ventricular substance delivery catheter system
EP0861676B1 (en) Electrode array catheter
US6611720B2 (en) High torque catheter possessing multi-directional deflectability and methods thereof
EP1457225A2 (en) Catheter with contractable mapping assembly
EP0500215A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of tachyarrhythmia
JP2017012750A (ja) 面内の線形電極部分を有する閉じたループアレイ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CN113796868A (zh) 用于心血管治疗设备的管腔内参考电极
CN114423481A (zh) 具有三个牵拉导线的导管器械
CN114449967A (zh) 医疗导丝组件和/或电连接器
CN218045122U (zh) 医疗导管
JP2002126096A (ja) 電極を備えたカテーテル装置
JP4602049B2 (ja) カテーテル
CN219578896U (zh) 一种电生理导管
CN113616325A (zh) 微型脉冲消融装置
JP4925206B2 (ja) 電極カテーテル
CN219183788U (zh) 标测导管组件
CN112294433A (zh) 标测导丝及应用其的三维标测系统
KR20200021627A (ko) 스네어 일체형 심근 전기 신호 감지 카테터
US20230210433A1 (en) Reconfigurable electrode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of arrhythmi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