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3788U - 标测导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标测导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3788U
CN219183788U CN202223306269.1U CN202223306269U CN219183788U CN 219183788 U CN219183788 U CN 219183788U CN 202223306269 U CN202223306269 U CN 202223306269U CN 219183788 U CN219183788 U CN 219183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pping
microcatheter
catheter assembly
distal end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62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彦立
李倩昀
林航
奚云珠
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62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3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3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3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测导管组件。该标测导管组件包括导引导管与微型导管,导引导管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一标测件,微型导管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二标测件,微型导管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引导管中且微型导管的远端能够由导引导管穿出之后与所述微型导管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该标测导管组件,通过导引导管和微型导管相结合的结构,可对微小空间内的心内电信号(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实现精准标测,从而实现对房颤激动灶的判断和消融效果的评估。

Description

标测导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测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协作共同发布的《2020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一致推荐通过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然而Marshall韧带(简称LOM)的存在使得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复发。LOM是左原始静脉进化过程中的残留组织,位于左心耳后部,其解剖走行是朝着左上肺静脉根部方向,其组织包括Marshall静脉(简称VOM)、小血管、肌束、神经、神经节等复杂结构。LOM可作为异位兴奋灶触发房颤,而其本身复杂构成使其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此外,LOM是二尖瓣环峡部消融的难点,同时也是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因此,在消融之前通常对LOM进行精细标测,这有助于理解并治疗LOM相关的复杂心律失常,可以提高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成功率,对房颤导管消融的指导意义重大。然而,由于LOM位置的特殊性及尺寸的局限性,导致针对LOM的标测较为困难,因此,亟需开发一款能够专为LOM进行精细标测的标测导管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测导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标测导管组件包括:导引导管与微型导管,所述导引导管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一标测件,所述微型导管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二标测件,所述微型导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引导管中且所述微型导管的远端能够由所述导引导管穿出之后与所述微型导管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导管包括:沿所述标测导管组件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段及可弯段,所述第一标测件设置在所述可弯段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测导管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主体段近端外部上的手柄及设置在所述手柄上的拉线控制件;
所述主体段内设置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近端与所述拉线控制件连接,所述牵引线的远端与所述可弯段的远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段的远端端口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牵引线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相连,所述微型导管的远端可由所述连接头伸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牵引线的远端设置有拉线环,所述拉线环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近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凹槽相通的拉线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近端沿由所述标测导管组件的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径最小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凹槽,所述第三连接段包括沿所述连接头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凸块,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凸块的间隙构成所述拉线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的远端外径沿由所述标测导管组件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段内设置有相隔的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设置所述牵引线,所述第二腔室用于输送所述微型导管并容纳所述第一标测件上的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段内设置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管腔用于输送所述微型导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弯段在弯曲时自身的近端和远端不共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导管可弹性变形,所述微型导管当处于自然状态时自身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设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导管的外径与所述导引导管的外径之比为1:1.5~1:2,且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15°~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测导管组件还包括加强丝,所述加强丝设置于所述微型导管内,所述加强丝的远端丝径沿由所述微型导管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标测件沿所述导引导管的轴向间隔分为多组,每组第一标测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导引导管的周向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一标测件,且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标测件对齐分布;和/或,所述第二标测件呈环状并沿所述微型导管的轴向间隔分布。
如上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微型导管的远端能够由导引导管穿出之后与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这考虑到人体解剖学特点,使得微型导管可进入Marshall静脉或其他直径微小、走形崎岖的血管中,再加上导引导管可进入至冠状窦中,这使得导引导管上的第一标测件、微型导管上的第二标测件可稳定且灵活地对于不同的目标区域(如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分别同时进行标测,对于激动灶的定位以及指导消融有重要意义;另外,微型导管可沿导引导管滑动,这使得第一、第二标测件随着微型导管的移动可以对空间跨度更大的目标区域进行电信号采集,提高术者对心内电信号界面反馈的识别效率,对消融终点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如上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通过导引导管和微型导管相结合的结构,可对微小空间内的心内电信号(冠状窦和Marshall静脉)实现精准标测,从而实现对房颤激动灶的判断和消融效果的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在体内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管当可弯段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7为图1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在B-B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在第一标测件采用2×2阵列结构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标测导管组件在第一标测件采用高密度阵列结构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10、标测导管组件;100、导引导管;110、主体段;111、封堵头;120、可弯段;120a、第一腔室;120b、第二腔室;121、加强管;130、第一插座;200、微型导管;210、第二插座;310、第一标测件;320、第二标测件;400、手柄;500、拉线控制件;600、牵引线;610、拉线环;700、连接头;700a、安装凹槽;700b、拉线腔;710、第一连接段;720、第二连接段;730、第三连接段;731、连接凸块;800、弹簧圈;900、加强丝;20、冠状窦;30、Marshall静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标测导管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标测导管组件10包括导引导管100与微型导管200。进一步地,导引导管100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一标测件310,微型导管200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二标测件320,微型导管200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引导管100中且微型导管200的远端能够由导引导管100穿出,并与微型导管200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α。需要说明的是,标测导管组件10及其各个部件的“近端”指相对靠近操作者而远离心脏的一端,“远端”指相对远离操作者而靠近心脏的一端。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标测件310、第二标测件320均可为电极元件,可以采用打印或嵌套等方式设置于对应导管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10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例如心律失常。标测导管组件10可进入至患者的心脏内捕捉并识别心内电信号,对房颤的导管消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地,参见图2及图3,导引导管100进入冠状窦20中,利用第一标测件310进行标测,微型导管200进入Marshall静脉30中利用第二标测件320进行标测。
如图4所示,标测时,先开放股静脉通路,放置导引导管100,在需要时,也可将导引导管100置入硬度更高的外鞘中。待导引导管100输送至冠状窦20区域时,在X光影像指导下寻找Marshall静脉30的开口,并将导引导管100送至Marshall静脉30的开口处;之后,将微型导管200的远端穿过导引导管100进入至Marshall静脉30中,利用第一标测件310、第二标测件320寻找、定位目标区域中的异常电位信号,并将所接收的电位信号传至监控设备端;相应调整导引导管100与微型导管200的相对位置,以按需采集完整的电信号;最后,取出标测导管组件10,完成电生理标测操作。
如上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10,微型导管200的远端能够由导引导管100穿出之后与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α,这考虑到人体解剖学特点,使得微型导管200可进入Marshall静脉30或其他直径微小、走形崎岖的血管中,再加上导引导管100可进入至冠状窦20中,这使得导引导管100上的第一标测件310、微型导管200上的第二标测件320可稳定且灵活地对于不同的目标区域(如冠状窦20和Marshall静脉30)分别同时进行标测,对于激动灶的定位以及指导消融有重要意义;另外,微型导管200可沿导引导管100滑动,这使得第一标测件310、第二标测件320随着微型导管200的移动可以对空间跨度更大的目标区域进行电信号采集,提高术者对心内电信号界面反馈的识别效率,对消融终点的判断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如上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10,通过导引导管100和微型导管200相结合的结构,可对微小空间内的心内电信号(冠状窦20和Marshall静脉30)实现精准标测,从而实现对房颤激动灶的判断和消融效果的评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引导管100包括沿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段110及可弯段120,第一标测件310设置在可弯段120上。主体段110可对微型导管200起到支撑作用,可弯段120可使得标测导管组件10能由患者的股静脉入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可弯段120的弯曲程度可调。
可选地,主体段110可为编织软管,其材质可以为PEBAX(聚醚嵌段聚酰胺)或PU(聚氨酯)。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主体段110的近端端口处设置有封堵头111,封堵头111用于封堵微型导管200与导引导管100之间的缝隙。封堵头111可以避免血液从微型导管200与导引导管100之间的缝隙流出。封堵头111可以为鲁尔接头,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多通道接口。
可选地,主体段110内部设置有增强部。增强部可以增大导引导管100对微型导管200的支撑力度,利于微型导管200到位,提高自身的扭控性和抗弯折能力。增强部可为编织网管结构,设置于主体段110的管壁中,其材质可与主体段110相同或者不同。需要指出的是,可弯段120内可以不设置该增强部,以提高弯曲性能。
可选地,如图5所示,可弯段120在弯曲时自身的近端和远端不共面。当弯曲可弯段120时,可弯段120的近端和远端不共面,可更容易将微型导管200送入微细血管或空间内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加工时,可对可弯段120进行热处理,使其受力时的形变程度变得不均衡,这种情况下可弯段120在受力时,其近端和远端就会向两个方向偏转,从而使得可弯段120的近端和远端不共面,使得导引导管100的远端方向调整更为灵活。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当可弯段120弯曲时,可弯段120的远端与中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β,近端与中部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γ,其中第二夹角β可以为0°~180°,第三夹角γ可以为0°~90。需要说明的是,可弯段120的中部是指可弯段120近端和远端之间的部位。
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弯段120内设置有加强管121,加强管121的管腔用于输送微型导管200。加强管121可确保可弯段120被调弯时,可弯段120的管腔不受过度形变而阻碍微型导管200的通过。加强管121的材质可与可弯段120的相同或者不同,例如可皆为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聚合物。加强管121可通过粘接、热熔等方式与可弯段120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标测导管组件10还包括套设于主体段110近端外部上的手柄400及设置在手柄400上的拉线控制件500;参见图6,主体段110内设置有牵引线600,牵引线600的近端与拉线控制件500连接,牵引线600的远端与可弯段120的远端相连。通过拉线控制件500来收放牵引线600,进而调节可弯段120的弯曲程度。
可选地,手柄400为通过注塑等方式形成的空壳结构,可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导引导管100的外部。
可选地,如图1所示,该标测导管组件10还包括均与外部电源相连的第一插座130、第二插座210。其中,第一标测件310上的导线310a可由导引导管100穿出进入至手柄400中,之后再从手柄400穿出与外部的第一插座130电连接;第二标测件320上的导线320a由微型导管200的管腔穿出之后与外部的第二插座210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座130也可以设置在手柄400中,此时第一标测件310上的导线310a由导引导管100穿出之后便可以与手柄400中的第一插座13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插座130通过连接管与手柄400相连接,第二插座210通过连接管与微型导管200相连接,且较佳地,第一插座130与手柄400保持相对固定,第二插座210可随着微型导管200相对于手柄400移动。
可选地,拉线控制件500可以为推钮。其中,牵引线600的近端可与推钮的栓形结构相连。
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弯段120内设置有相隔的第一腔室120a与第二腔室120b,第一腔室120a用于设置牵引线600,第二腔室120b用于输送微型导管200并容纳第一标测件310上的导线。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加强管121设置于第二腔室120b中。如此设置可弯段120的内部结构,使得牵引线600与第一标测件310上的导线310a、微型导管200互不干扰。
可选地,牵引线600上套设有弹簧圈(附图中未示出)。控弯时,弹簧圈可对导引导管100的主体段11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主体段110产生不需要的弯折。弹簧圈可以为不锈钢等材质。弹簧圈的内表面和/或牵引线600的外表面上在有耐磨层。耐磨层可以降低牵引线600与弹簧圈之间的摩擦系数,起到耐磨防粘的作用。耐磨层可以涂覆于弹簧圈的内表面上,耐磨层的材质可以为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或FEP(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
关于牵引线600的远端与可弯段120的连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及图8所示,可弯段120的远端端口设置有连接头700,牵引线600的远端与连接头700相连,微型导管200的远端可由连接头700伸出。连接头700便于牵引线600的远端与可弯段120相连。
可选地,连接头700为软性材质,例如硅胶。该材质的连接头700可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可选地,连接头700的近端可采用热熔的方式与可弯段120的远端相连。
可选地,如图8所示,连接头700的远端外径沿由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如此设置,使得连接头700起到导向作用,利于标测导管组件10顺利到位。
可选地,如图7及图8所示,连接头700的远端端面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可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头700上设置有安装凹槽700a,牵引线600的远端设置有拉线环610,拉线环610设置于安装凹槽700a中。该连接方式便于牵引线600远端的固定。
可选地,拉线环610可采用电阻焊接、激光焊接等方式与牵引线600的远端相连。另外,拉线环610可以选用较硬的材质,例如PU,如此可以保证拉线环610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从连接头700上脱落。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连接头700的近端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凹槽700a相通的拉线腔700b。拉线腔700b便于牵引线600的远端进入至连接头700的安装凹槽700a中与拉线环610相连。
具体地,如图8所示,连接头700的近端沿由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段710、第二连接段720及第三连接段730,第二连接段720的外径最小以使第一连接段710与第三连接段730之间形成安装凹槽700a,第三连接段730包括沿连接头7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凸块731,相邻两个连接凸块731的间隙构成拉线腔700b。该种结构,利于形成安装凹槽700a与拉线腔700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段710的外径可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连接段730的外径,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微型导管200可弹性变形,微型导管200当处于自然状态时自身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α。微型导管200的远端在导引导管100内滑动过程中处于挤压变形状态,当从导引导管100穿出时便进行复位,使得微型导管200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α。微型导管200在自然状态下自身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可形成弯形弧度,该弯形弧度可以在略微扭转微型导管200的管身后,与Marshall静脉30形成良好的同轴性,使得微型导管200顺利到位。
可选地,微型导管200的材质可以为PEBAX或PU。
可选地,微型导管200的外径可等于或小于1.5mm,例如可以为1.0mm、1.1mm、1.2mm、1.3mm、1.4mm、1.5mm等,根据解剖学特点设定微型导管200的外径,如此便于微型导管200进入至崎岖狭小的空间,例如Marshall静脉30。
可选地,微型导管200的外径与导引导管100的外径之比为1:(1.5~2),例如可设置为1:1.5、1:1.6、1:1.7、1:1.8、1:1.9、1:2.0等。如此设置,可确保导管在到位过程中不被血管开口处的组织遮挡或堵塞。
可选地,第一预设夹角α可为15°~30°,例如15°、20°、25°、30°等。根据冠状窦20和Marshall静脉30形态的分析,如此设置第一预设夹角α,用于适用大部分Marshall静脉30血管走向,便于标测导管组件10进入崎岖狭小的空间以及冠状窦20的分支血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标测导管组件10还包括加强丝900,加强丝900设置于微型导管200内。加强丝900,可使微型导管200具有良好的抗折性和扭控性,支撑微型导管200输送以及到位。
可选地,加强丝900可以为不锈钢材质。加强丝900的前端可与手柄400相连,后端可采用粘胶等方式固定在微型导管200的远端上。
可选地,加强丝900的远端丝径沿由微型导管20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对加强丝900远端做变径处理,使硬度逐渐变软,保证微型导管200前端柔软,不损伤体内组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标测件310沿导引导管100的轴向间隔分为多组,每组第一标测件310包括多个沿导引导管10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标测件310,且相邻两组第一标测件310对齐分布;和/或,第二标测件310呈环状并沿微型导管200的轴向间隔分布。
心电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心脏内上游的某个心肌细胞先发生除极,而后向下游细胞扩散使它们依次除极,形成有序的激动传导。对于最早激动灶的标测定位以及激动次序的研究、确定,是心脏电生理治疗中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术者明确患者的异常电传导的路径和需要被消融的局灶。本实施例正是基于对激动次序研究的考虑,将第一标测件310采用上述阵列排布方式进行分布,并且从导管的结构、内外配合方面兼顾了Marshall区域和冠状窦的同时、分开标测,使每一个部位的电信号可以清楚准确地被识别并呈现出来,也在标测诊断复杂的非肺静脉部位为异位搏动起源点的心律失常的病灶、折返环和传导旁道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房颤消融术所形成的疤痕由于原先的正常组织被破坏,其附近的电传导速度减慢而更易形成折返环而导致术后的房速等并发症,这种传导速度的明显降低也会被阵列形式的标测件精确捕捉到。当刺激起搏后,每一个标测件310所处心内位置不同,在这条传导通路上所收集到某个信号的时间会略有差异,这个时间上的延迟可以用作心电信号传导方向的判定和潜在的折返环的研究、诊断,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进一步指导术者判断有效消融部位。当导引导管100上的第一标测件310与伸入细小血管(如Marshall静脉30中)的微型导管200上的第二标测件320配合使用,通过调整二者的相对位置后,既能够捕捉到冠状窦20远端和Marshall静脉30血管腔内的电信号,也可以有效覆盖Marshall静脉30近端与冠状窦20相连的参与电传导的肌袖组织,形成一条完整记录Marshall静脉30到冠状窦20电活动的标测系统。
上述第一标测件310可采用2×2阵列(参见图10)、2×3阵列、3×3阵列等形式部分。需要指出的是,标测时,如图11所示,可增加第一标测件310、第二标测件320的排布密度,提高取样量,从径向和轴向多维度进行评估,不遗漏对异位搏动或电传导折返环的探测,有利于研究、监测目标区域附近电信号的激动次序,定位激动灶,从而指导精准消融。
可选地,上述第一标测件310的结构可以为圆形、长方形、或条形等结构。当然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标测件310也可以为环电极。
可选地,上述第二标测件320可以为环电极(参见图10)。当然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标测件320也可采用上述阵列方式布置。较佳地,当以阵列方式排布第一标测件310和/或第二标测件320时,第一标测件310和/或第二标测件320为印刷电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导管(100)与微型导管(200),所述导引导管(100)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一标测件(310),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远端上设置有第二标测件(320),所述微型导管(20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引导管(100)中且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远端能够由所述导引导管(100)穿出之后与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近端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导管(100)包括:沿所述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依次连接的主体段(110)及可弯段(120),所述第一标测件(310)设置在所述可弯段(1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组件(1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主体段(110)近端外部上的手柄(400)及设置在所述手柄(400)上的拉线控制件(500);
所述主体段(110)内设置有牵引线(600),所述牵引线(600)的近端与所述拉线控制件(500)连接,所述牵引线(600)的远端与所述可弯段(120)的远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段(120)的远端端口设置有连接头(700),所述牵引线(600)的远端与所述连接头(700)相连,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远端可由所述连接头(700)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700)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牵引线(600)的远端设置有拉线环(610),所述拉线环(610)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700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700)的近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凹槽(700a)相通的拉线腔(700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700)的近端沿由所述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远端至近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段(710)、第二连接段(720)及第三连接段(730),所述第二连接段(720)的外径最小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段(710)与所述第三连接段(730)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凹槽(700a),所述第三连接段(730)包括沿所述连接头(70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凸块(731),相邻两个所述连接凸块(731)的间隙构成所述拉线腔(700b)。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700)的远端外径沿所述标测导管组件(1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段(120)内设置有相隔的第一腔室(120a)与第二腔室(120b),所述第一腔室(120a)用于设置所述牵引线(600),所述第二腔室(120b)用于输送所述微型导管(200)并容纳所述第一标测件(310)上的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段(120)内设置有加强管(121),所述加强管(121)的管腔用于输送所述微型导管(200)。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段(120)在弯曲时自身的近端和远端不共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导管(200)可弹性变形,所述微型导管(200)当处于自然状态时自身的远端与近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预设夹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导管(200)的外径与所述导引导管(100)的外径之比为1:1.5~1:2,且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15°~30°。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导管组件(10)还包括加强丝(900),所述加强丝(900)设置于所述微型导管(200)内,所述加强丝(900)的远端丝径沿由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逐渐变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标测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测件(310)沿所述导引导管(100)的轴向间隔分为多组,每组第一标测件(310)包括多个沿所述导引导管(10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一标测件(310),且相邻两组所述第一标测件(310)对齐分布;和/或,
所述第二标测件(320)呈环状并沿所述微型导管(200)的轴向间隔分布。
CN202223306269.1U 2022-12-09 2022-12-09 标测导管组件 Active CN219183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269.1U CN219183788U (zh) 2022-12-09 2022-12-09 标测导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6269.1U CN219183788U (zh) 2022-12-09 2022-12-09 标测导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3788U true CN219183788U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18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6269.1U Active CN219183788U (zh) 2022-12-09 2022-12-09 标测导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3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0552B2 (en) Catheter with stacked spine electrode assembly
US11723574B2 (en) Catheter having closed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spines of uniform length
CN105615993B (zh) 具有用于标测和消融管状区域的软的远侧末端的导管
US7628788B2 (en) Ablation catheter with improved tip cooling
AU2007260763B2 (en) Catheter with multi port tip for optical lesion evalluation
JP4156156B2 (ja) 灌注式分割形先端電極カテーテル
JP6366901B2 (ja) 血管焼灼のための螺旋状の端部区域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US6371955B1 (en) Atrial branding iron catheter and a method for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JP5123665B2 (ja) 心臓の肺静脈口を切除する予成形した切除カテーテル
CN219183788U (zh) 标测导管组件
CN216257375U (zh) 微型脉冲消融装置
CN113616325B (zh) 微型脉冲消融装置
CN118161172A (zh) 标测导管组件
CN117481776A (zh) 细小血管消融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