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5984U - 连接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5984U
CN219575984U CN202321169125.8U CN202321169125U CN219575984U CN 219575984 U CN219575984 U CN 219575984U CN 202321169125 U CN202321169125 U CN 202321169125U CN 219575984 U CN219575984 U CN 219575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nector
connection
plan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91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91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5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5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5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导电件,导电件包括导电端子和导电线,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过渡连接部,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导电线顺次连接,外壳包覆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部分导电线,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以及第二导电部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减小导电端子所占用的连接器空间,减小连接器的体积,当连接器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气元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并实现信号传输的中间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领域,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中的多个电气元件之间的电连接都是通过连接器实现的。
目前,连接器的结构较为单一,在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因而在其应用于车辆时,通常会导致车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能够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在导电端子的连接方向上占用空间较大而导致车内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导电件,导电件包括导电线和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过渡连接部,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导电线顺次连接,外壳包覆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部分导电线,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以及第二导电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过渡连接部相对于第一导电部倾斜设置;或者,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过渡连接部为弧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过渡连接部相对于第一导电部倾斜时,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差H1满足:10mm≤H1≤13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过渡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呈弧形的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相对于第一导电部倾斜,第二连接段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连接段与第一导电部的高度差H2满足:3mm≤H1≤7mm。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导电件相互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与导电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导电端子和导电线的连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压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为一体注塑件,外壳沿导电端子的周向向外凸伸形成连接板,连接板靠近导电端子的端部设置,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连接孔,连接板通过连接孔和紧固件的配合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外壳沿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配合部,密封配合部位于连接板靠近导电端子的端部的一侧,密封配合部沿导电端子的周向环绕设置,密封圈套设于密封配合部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密封配合部靠近导电端子的端部形成有挡檐,密封圈位于连接板和挡檐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包括壳本体和电磁屏蔽层,电磁屏蔽层包覆导电件的位于外壳内部的部分。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还包括绝缘层,绝缘件位于导电件和电磁屏蔽层之间,且与导电件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车辆,连接器包括外壳和导电件,导电件包括导电端子和导电线,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过渡连接部,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导电线顺次连接,外壳包覆过渡连接部、第二导电部以及部分导电线,从而使连接器的结构更紧凑。第一导电部、过渡连接部以及第二导电部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减小导电端子所占用的连接器空间,减小连接器的体积,当连接器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导电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导电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的A-A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屏蔽层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外壳100;连接板101;连接孔102;密封圈300;密封配合部103;电磁屏蔽层104;
导电件200;导电端子201;导电线202;通孔203;第一导电部204;第二导电部205;过渡连接部2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100和导电件200,导电件包括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导电端子201包括第一导电部204、第二导电部205以及过渡连接部206,第一导电部204、过渡连接部206、第二导电部205以及导电线202顺次连接,外壳100包覆过渡连接部206、第二导电部205以及部分导电线202,第一导电部204、过渡连接部206以及第二导电部205一体成型。
外壳100用于对导电件200进行防护,以提高导电件200的使用寿命。导电件200用于实现电气元件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地,外壳100包覆过渡连接部206、第二导电部205以及部分导电线202,此时,第一导电部204以及其余部分的导电线202可以暴露于外壳100外部,从而可以与其他的电气元件连接,例如,第一导电部204和导电线202中的一者可以与电机连接,另一者与电池连接;或者,第一导电部204和导电线202中的一者可以与电机连接,另一者与电机控制器连接,导电件200具体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导电端子201可以为各种金属插件,例如,导电端子201可以为铜排插件、铝排插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导电端子201可以与电气元件直接插接,减少两个电气元件之间的导电线202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导电线202可以与各类电气元件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导电端子201通常可以由多段式组装的方式形成,导电端子201的各段通常由螺栓或钎焊等外部零部件进行连接,因而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导电端子201对连接器的空间占用,导致连接器在导电端子201的延伸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当连接器应用于车辆时,将导致车内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电部204、过渡连接部206以及第二导电部205一体成型,从而可以减小导电端子201所占用的连接器空间,减小连接器的体积,当连接器应用于车辆时,可以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导电部204、过渡连接部206以及第二导电部205一体成型,从而无需通过螺栓或焊接等连接方式来实现导电端子201的连接,因而还可以避免螺栓或焊料等金属对导电端子201的电阻率的影响,进而保证导电端子201的载流能力。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电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过渡连接部206相对于第一导电部204倾斜设置;或者,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过渡连接部206为弧形。
具体地,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且过渡连接部206相对于第一导电部204倾斜设置,此时,过渡连接部206在第一导电部204和第二导电部205之间为类似折线形的过渡连接,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相互间隔设置;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过渡连接部为弧形,此时,过渡连接部在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之间为弧线型过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导电端子201的结构,可以使连接器使用多种车型,并且减少连接器装配于车辆时的空间占用。
请继续参照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过渡连接部206相对于第一导电部204倾斜时,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差H1满足:10mm≤H1≤13mm,从而可以进一步缩小导电端子201占用的连接器内的空间,缩小连接器的体积。
请继续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导电部205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过渡连接部206包括第一连接段2061、第二连接段2062以及呈弧形的第三连接段2063,第一连接段2061相对于第一导电部204倾斜,第二连接段206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导电部204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连接段2062与第一导电部204的高度差H2满足:3mm≤H1≤7mm,从而可以进一步缩小导电端子201占用的连接器内的空间,缩小连接器的体积。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至少两个导电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导电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件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导电件200相互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提高连接器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多型号的车辆。
如图4所示,可选地,至少两个导电件200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平行,具体地,至少两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端子201相互平行,至少两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线202也相互平行,此时,至少两个导电件200之间为依次套设的关系,不同的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端子201的长度不同,不同的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线202的长度也不同,例如,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导电件200,第一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端子201的长度小于第二个导电件200的导电端子201的长度,第一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线202的长度小于第二个导电件200的导电线202的长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一个导电件200和第二个导电件200的相互平行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电件200所占用的空间体积,进而缩小连接器的体积。
如图5所示,可选地,至少两个导电件200可以分别位于相互平行的多个平面中,至少两个导电件200相互平行,从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电件200所占用的空间体积,进而缩小连接器的体积;此时,至少两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端子201的长度可以一致,至少两个导电件200中的导电线202的长度可以一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与导电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的连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压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01的延伸方向与导电线20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互垂直,此时,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分别自连接器的外壳100的相邻的两个侧面凸伸,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所占用的空间,缩小连接器的体积,减少连接器在车辆中的空间占用。并且,由于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的连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压接,从而无需通过螺栓或者其他金属连接结构实现二者的连接,避免对导电件200的载流能力造成影响
可选地,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也可以通过其他任何无需使用焊料的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还可以通过激光焊、摩擦焊、扩散焊等进行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端子201远离导电线202的端部形成有通孔203,导电端子201通过通孔203和插接件的配合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01远离导电线202的端部开设有通孔203,在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的电气元件连接时,可以通过销轴、螺栓或者螺钉等插接件插设在通孔203中并固定于外部电气元件上,以进一步保证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电气元件的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100为一体注塑件。
外壳100为一体注塑件,具体可以将导电件200放置于注塑模具中,通过向模具中注入液态注塑材料,使液态的注塑材料包覆于导电件200的外表面,待注塑材料硬化成型后,注塑的外壳100与导电件200的外表面紧贴在一起,即可完成连接器的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100为一体注塑件,在制造连接器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导电件200放置于注塑模具中再向模具中注入注塑材料,从而使注塑材料可以包覆于导电件200的外表面,当注塑材料硬化后,保证注塑成型的外壳100可以与导电件200的外表面相互贴合,以保证位于外壳100内部的导电件200与外界环境处于相对密封状态,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外壳100内部并与相应的导电件200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提高导电件200的使用寿命和导电效果,此时,导电线202和导电端子201分别自外壳100的内部凸伸至外壳100的外部,因而也不会影响到其与外部电气元件的电连接。
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外壳100通常由上盖、壳体等结构组装而成,因此,在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导电端子201的各段依次放入壳体的各部分,并通过螺栓或钎焊等方式实现各段导电端子201的连接,随后将上盖连接于壳体,实现连接器的装配,装配步骤多,且装配难度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外壳100为一体注塑件,从而无需额外加工用于组装外壳100的零部件,可以简化连接器的加工工序和装配步骤,降低生产难度。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100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向外凸伸形成连接板101,连接板101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设置,连接板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连接孔102,连接板101通过连接孔102和紧固件的配合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
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钉等任何可以通过与连接孔102的连接实现对连接板101的固定的结构;外壳100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向外凸伸形成连接板101,即,连接板101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延伸并环绕导电端子201设置;连接板101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设置,当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电气元件插接时,通过连接板101与外部电气元件进一步固定连接,从而保证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强度,防止导电端子201和外部电气元件在导电过程中由于意外发生脱离,从而保证导电端子201和外部电气元件之间的导电效果。
连接板101上的连接孔10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可以在连接板101上设置两个对称的连接孔102,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板101和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效果,或者,也可以在连接板101上设置三个或者四个连接孔102,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外壳100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向外凸伸形成连接板101,连接板101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设置,连接板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02,从而通过连接孔102与螺栓的配合实现连接板101与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进而进一步保证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电气元件的电连接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孔102也可以与其他的插接件配合实现连接板101与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例如,连接孔102可以与销轴配合插接,或者,连接孔102还可以与螺柱等插接件配合,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7是图6中的A-A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300,外壳100沿导电端子201的延伸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配合部103,密封配合部103位于连接板101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的一侧,密封配合部103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环绕设置,密封圈300套设于密封配合部103上。
当外壳100通过连接板101实现与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时,部分位于外壳100的外部的导电端子201与外部电气元件插接,此时,部分位于外壳100的外部的导电端子201与外界环境处于相对密封状态,但是,由于连接板101与外部连接元件的连接部位存在一定的间隙,外界环境中的水汽通过该间隙可以与位于外壳100外部的导电端子201发生相互作用,造成导电端子201生锈或者腐蚀,影响导电端子201的导电效果以及使用寿命,因此,通过设置外壳100沿导电端子201的延伸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配合部103,密封配合部103位于连接板101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的一侧,此时,将密封圈300套设在密封配合部103上,当连接板101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时,密封圈300位于连接板101和外部电气元件之间,并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实现连接板101和外部电气元件之间的密封,从而可以减少外部环境中的水汽与位于外壳100的外部的导电端子201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导电端子201发生生锈或者腐蚀的情况,保证导电端子201的导电效果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密封配合部103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形成有挡檐,密封圈300位于连接板101和挡檐之间。挡檐可以由密封配合部103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向外凸伸形成。挡檐可以沿导电端子201的周向环绕设置,以保证其对密封圈300的限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配合部103靠近导电端子201的端部形成有挡檐,密封圈300位于连接板101和挡檐之间,从而可以对密封圈300进行限位,防止密封圈300在密封过程中由于意外滑落而对连接板101和外部电气元件之间的密封效果造成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导电件200为多个,多个导电件200相互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导电件200,且多个导电件200相互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根据电气元件之间的实际电压幅度设置导电件200的数量,例如,可以设置2个导电件200以导通电气元件之间的高压电,或者,也可以设置1个或者3个、4个等各种数量的导电件200以适应外白奴电气元件之间的不同的电压幅度,从而提高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屏蔽层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100包括壳本体和电磁屏蔽层104,电磁屏蔽层104包覆导电件200的位于外壳100内部的部分,从而可以通过电磁屏蔽层104屏蔽导电件200与外部电气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屏蔽层104可以同时包覆导电端子201和导电线202,或者,由于一般的导电线202的外侧包覆设置了隔离层,因此,电磁屏蔽层104也可以仅包覆于导电件200的导电端子201的外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外壳100还包括绝缘层,绝缘件位于导电件200和电磁屏蔽层104之间,且与导电件100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屏蔽层104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此时,为了避免电磁屏蔽层104与导电件200接触,进而在导电时导致导电件200短路,在电磁屏蔽层104与导电件200之间设置绝缘层,且绝缘层与导电件200的外表面贴合,从而可以防止电池屏蔽层和导电件200之间发生电流短路而影响导电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壳本体与绝缘层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注塑,具体地,可以在制作连接器时将电磁屏蔽层104与导电件200一同放于注塑模具中,并向模具中注入注塑材料,使注塑材料覆盖导电件200并填充于电磁屏蔽层104与导电件200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保证电磁屏蔽层104与导电件200之间的相互绝缘。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导电件,包括导电线和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所述导电线顺次连接,所述外壳包覆所述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部分所述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过渡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过渡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所述过渡连接部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倾斜时,所述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的高度差H1满足:10mm≤H1≤1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时,所述过渡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以及呈弧形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倾斜,所述第二连接段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高度差H2满足:3mm≤H1≤7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所述导电件相互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电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导电线的连接方式包括超声波焊接或压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一体注塑件,所述外壳沿所述导电端子的周向向外凸伸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设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孔和紧固件的配合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外壳沿所述导电端子的延伸方向凸伸形成密封配合部,所述密封配合部位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的一侧,所述密封配合部沿所述导电端子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配合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配合部靠近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形成有挡檐,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挡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和电磁屏蔽层,所述电磁屏蔽层包覆所述导电件的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电磁屏蔽层之间,且与所述导电件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CN202321169125.8U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器和车辆 Active CN219575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9125.8U CN219575984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9125.8U CN219575984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5984U true CN219575984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8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9125.8U Active CN219575984U (zh) 2023-05-15 2023-05-15 连接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5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9814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header assembly
CA2022526C (en) Molded circuit component unit for connecting lead wire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6727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10468832B2 (en) Connector
EP2642598B1 (en) Electric terminal
US7354297B2 (en) Connector fixing structure
US11024984B2 (en) Contact carrier, electrical contact unit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able assembly
JP2012104398A (ja) コネクタ
EP3758156B1 (en) Angled electrical header connectors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19575984U (zh) 连接器和车辆
CN116865059A (zh) 一种连接母排
JP738486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20431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線付コネクタ
CN217182464U (zh) 电连接组件、电连接件和连接器
CN217182463U (zh) 电连接组件、电连接件和连接器
JP4020800B2 (ja) コネクタを用いた導体の接続方法
CN217306781U (zh) 电连接组件和连接器
US20220278491A1 (en) Connecting component for shielding a connector and a shield connector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012673A1 (en) Connector and wiring harness
CN218163289U (zh) 间隔元件以及用于功率电子器件的电路板组件
JP7452406B2 (ja) 端子台
CN22023351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021607U (zh) 一种硬质线束连接器
CN219498263U (zh) 用于电机的连接器及电机组件
CN219717289U (zh) 连接端子和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