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2092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2092U
CN219572092U CN202320150066.3U CN202320150066U CN219572092U CN 219572092 U CN219572092 U CN 219572092U CN 202320150066 U CN202320150066 U CN 202320150066U CN 219572092 U CN219572092 U CN 219572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air outlet
fixing block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00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栋
盖晓男
王庆杰
司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00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2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2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2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室内机的换热器不能稳定连接安装的问题。该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的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设有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进风口,且出气口连通出风口。室内换热器位于容纳腔内,并沿第一直线方向布置于出风口与出气口之间。室内换热器沿第二直线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一端与换热器连接件连接;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垂直。固定块和壳体之间接触安装有换热器连接件,用于安装室内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用于提高室内机中换热器连接安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天埋式室内机(如风管机)是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和整体装修空间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安装和维修宽度较小,且在普通家庭中使用越来越多。
为了使室内机稳定可靠地持续运行,需要使得室内机的安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如在对室内机进行跌落试验测试时,在室内机的跌落试验后,室内机内的零部件不应有机械损伤。但是,由于室内换热器结构与壳体连接固定,而为了室内机的轻量化设计,金属壳体被制作的越来越薄,即金属壳体的厚度一般在0.8mm左右。对于室内换热器而言,由于室内换热器具有较大的质量,在跌落试验过程中,由于较薄的壳体或者是换热器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不能满足预设要求,在换热器连接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螺纹孔的边缘会出现裂纹以导致室内换热器与壳体的连接松动,即不能稳定连接室内换热器与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旨在解决室内机的换热器不能稳定连接安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室内换热器、换热器连接件以及固定块。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风机组件设有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通进风口,且出气口连通出风口。室内换热器位于容纳腔内,并沿第一直线方向布置于出风口与出气口之间。室内换热器沿第二直线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一端与换热器连接件连接;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垂直。固定块和壳体之间接触安装有换热器连接件,用于安装室内换热器。
因此,在换热器连接件处,通过固定块的设置,可以将部分换热器器连接件挤压安装于固定块和前侧板之间。由于在壳体上连接安装换热器连接件时,应力主要作用于外侧的固定块和前侧板上,通过固定块与换热器连接件的接触配合,相当于增加了换热器连接件与壳体接触部分的有效厚度,从而提高换热器连接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增加壳体内室内换热器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如此,在室内机的跌落试验过程中,室内换热器可以稳定连接于壳体内,以避免室内换热器在跌落试验过程中的零部件损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块开设有多个固定螺钉孔,换热器连接件对应固定螺钉孔开设有连接通孔,且壳体对应固定螺钉孔开设有安装通孔,用于换热器连接件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固定螺钉孔的轴向,固定块靠近壳体的一侧设有避让部,避让部为凹槽结构,并用于容纳设有连接通孔的部分换热器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固定螺钉孔的轴向,固定块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用于降低固定块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器连接件靠近壳体的部分与固定块连接并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器连接件与固定块为分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块为高强度的金属构件或者是塑料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室内机还包括壳体加强件,壳体加强件包括加强板,且加强板接触安装于换热器连接件与壳体之间,用于提高该壳体对应固定块部分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固定块还设有多个固定螺钉孔的情况下:沿固定螺钉孔的轴向,加强板上还开设有多个避让孔,且一个固定螺钉孔与一个避让孔对齐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风口开设于壳体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的一个侧壁上,且换热器连接件的一端与出风口边缘的部分壳体连接。壳体加强件还包括翻边板,翻边板与加强板弯折连接,且翻边板沿第一直线方向穿过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还设有导风翻边,导风翻边布置于出风口沿第一直线方向远离室内换热器的一侧,导风翻边与壳体靠近出风口的边缘弯折连接,且翻边板为导风翻边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壳体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壳体的一种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图2所示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的室内换热器与前侧板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换热器连接件通过固定块与前侧板连接安装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固定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所示的前侧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中风机组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所示的卡扣连接件和螺钉连接件另一个角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蜗壳靠近中隔板安装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室内机;
1-壳体;11-顶侧板;12-底侧板;13-边侧板;14-容纳腔;141-进风腔;142-出风腔;15-进风口;16-出风口;17-中隔板;181-中隔孔;191-前侧板;192-安装通孔;193-导风翻边;194-风机支撑板;195-卡接孔;196-支撑孔;197-定位孔;
2-风机组件;21-蜗壳;211-进气口;212-出气口;213-上蜗壳;214-下蜗壳;215-第一卡接结构;216-第二卡接结构;217-定位插件;22-离心叶轮;23-电机;24-卡扣连接件;25-螺钉连接件;251-安装孔;26-定位柱;27-螺钉加强筋;28-卡扣加强筋;
3-室内换热器;31-冷媒管;32-翅片;
4-电器盒组件;
5-换热器连接件;51-连接通孔;
6-固定块;61-固定螺钉孔;62-避让部;63-减重孔;
7-壳体加强件;71-加强板;72-避让孔;73-翻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无特殊说明,在满足附图所示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上述方位性的描述可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灵活设置。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如上下偏差5°)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以及“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旋转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室内机10。示例性地,结合图2,室内机10可以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风机组件2和室内换热器3。其中,室内换热器3可以与空调器100的室外机(图中未示出)组成冷媒循环回路,从而通过室外机中的压缩机以及室内机10中的室内换热器3将室内的热量转移至室外。而风机组件2可以为室内循环流动的空气提供动力,以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室内换热器3的气体流量,有利于提高室内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3为图2中所示的壳体1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壳体1可以包括顶侧板11、底侧板12以及两个边侧板13。其中,顶侧板11与底侧板12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两个边侧板13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个边侧板13的上下两端可以与顶侧板11以及底侧板12的对应边缘连接。例如,顶侧板11的左右两个边缘可以与两个边侧板13的上侧边缘依次连接,对应底侧板12的左右两个边缘可以与两个边侧板13的下侧边缘依次连接。如此,顶侧板11、底侧板12以及两个边侧板13可以围成容纳腔14。结合图4,沿前后方向(即第一直线方向),壳体1的后端可以形成连通容纳腔14的进风口15,且壳体1的前端可以形成连通容纳腔14的出风口16。可以看作顶侧板11、底侧板12以及两个边侧板13在前后两端还可以分别围成进出风口16与风口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还可以包括中隔板17,中隔板17可以安装于容纳腔14内,且中隔板17的左右以及上下四个边缘处,可以与两个边侧板13、顶侧板11以及底侧板1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如此,中隔板17可以将容纳腔14沿前后方向分隔为出风腔142以及进风腔141。出风腔142可以连通出风口16,而进风腔141可以连通进风口15。在中隔板17上可以开设至少一个中隔孔181,用于连通进风腔141以及出风腔142,以实现壳体1内由进风口15到出风口16的流动的空气流通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的室内机10可以是吊装或者天埋式的室内机,如风管机。也可以是壁挂式室内机。以室内机是风管机为例,如图3所示,壳体1还可以包括多个吊顶连接耳182,多个吊顶连接耳182可以均匀分布于壳体的左右两侧,吊顶连接耳182可以与两个边侧板13连接,也可以与顶侧板11的左右两端连接。其中,每个吊顶连接耳182上设有连接孔,可以通过膨胀吊杆等连接方式将室内机10通过吊顶连接耳182固定于天花板的下方。此时,顶侧板11可以位于底侧板12的上方,并可以与上下方向垂直(相当于平行于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随后可以在天花板的下方安装吊顶结构等装饰层,以将室内机10隐藏安装于吊顶结构与天花板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将本申请中的室内机10悬挂安装于室内墙壁或者天花板处,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对于壳体1而言,可以在安装腔14内设置分隔出进风腔141与出风腔142的中隔板17。以便于安装腔14中结构件的分类摆放安装,并规划容纳腔14内的气流风道。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4中也可以无需设置中隔板,结构简单。此外,在满足空气流通的情况下,围成壳体1安装腔14的左右以及上下的侧壁,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设置为边框结构,只需在室内换热器3的上下游两侧分别设置空气的流通管道用于引流即可,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可以设置底侧板12的主体结构用于封闭出风腔142,在进风腔141中底侧板12上设有缺口以形成部分或者全部的进风口15,以便于由下向上吸入空气。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换热,风机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蜗壳21、两个离心叶轮22以及电机23以组成两个离心风机,从而带动空气在容纳腔14(如图3所示)内快速流动。
以电机的数量是一个为例,参照图5,位于进风腔141内的两个蜗壳21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且左右方向可以平行于蜗壳的轴线所在的方向,每个蜗壳21内可以布置有一个离心叶轮22。如此,沿左右方向,可以将电机23布置于两个蜗壳21之间,且电机23可以与中隔板17或者是顶侧板11支撑连接,且电机23的左右两端可以通过延伸的两个输出轴插入两个蜗壳21内,并与其中的离心叶轮22连接,以使电机23可以带动两个蜗壳21内的离心叶轮22进行转动,以将室内机10以外的气流吸入进风腔141内,并使空气可以循环流动。
其中,如图5所示,蜗壳21可以设有连通进风腔141的进气口211,且该进气口211可以与进风腔141的进风口15(如图4所示)连通。对应的,蜗壳21还可以设有朝向室内换热器3布置的出气口212,以使室内换热器3布置于出气口212和出风口16之间,并使出气口212可以和出风口16连通。基于此,在容纳腔14(如图3所示)内安装有中隔板17的情况下,中隔板17上的中隔孔181与出气口212一一对应布置,即一个蜗壳21的出气口212可以由后向前与一个中隔孔181对齐,以使进风腔141内的空气可以在离心叶轮22的带动下,依次经进气口211、出气口212和中隔孔181吹向出风腔142内的室内换热器3,并最终由出风口16吹出。
在出风腔142中,如图5所示,室内换热器3可以包括多个连通的冷媒管31以及多个翅片32。示例性地,多个冷媒管31可以与空调器100(如图1所示)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以及室外换热器分别连通,用于冷媒的循环流动。在出风腔142中,多个冷媒管31可以沿上下以及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个冷媒管31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为了增加冷媒管3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冷媒管31中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可以将每个翅片32与每个冷媒管31接触连接,以通过多个翅片32增加冷媒管3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示例性地,每个翅片32可以对应每个冷媒管31开设有对应通孔,多个翅片32可以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以使每个翅片32上对应的通孔可以沿左右方向对齐,随后可以将每个冷媒管31由左向右(或者由右向左)依次插入每个出风口16对应的通孔内,以使每个冷媒管31可以与每个翅片32插接接触。然后,将冷媒管31的左右两端对应连通,如将多个冷媒管31的左右两端依次连通,也可以将多个冷媒管31分为多组,并将每组冷媒管31的左右两端依次连通,用于冷媒的循环流动。这样,通过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翅片32,大大增加了多个冷媒管31的散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冷媒管31中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效率,以快速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其中,冷媒管31可以是圆管也可以是扁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室内机还可以包括电器盒组件4,以电器盒组件4可以安装于进风腔141内,并可以安装于进风腔141的最右侧为例。以使电器盒组件4可以向附近的电机23进行供电,并可以通过控制电机23的转速以控制空气的流通量。
此外,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10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该室内机10的壳体1还可以包括前侧板191,该前侧板191可以与顶侧板11(如图3所示)、底侧板12以及两个边侧板13的前侧边缘连接,且前侧板191上开设有出风腔142(如图5所示)的出风口16。在出风腔142内,为了将室内换热器3与壳体1连接安装,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两个换热器连接件5,其中一个换热器连接件5可以靠近室内换热器3的左端布置,并可以安装于室内换热器3和底侧板12之间,以使该换热器连接件5的一端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的左端连接,且该换热器连接件5的另一端可以与底侧板12连接。而另一个换热器连接件5可以靠近室内换热器3的右端布置,并可以安装于室内换热器3和前侧板191之间,以使该换热器连接件5的一端可以与室内换热器3的右端连接,且该换热器连接件5的另一端可以与前侧板191连接。以使室内换热器3可以通过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换热器连接件5与壳体1连接安装,以将将室内换热器3稳定安装于出风腔142内。
对应的,参照图6,在连接安装蜗壳21时,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将蜗壳21与顶侧板11或者是前侧板17(如图5所示)卡接安装,安装便捷,且结构简单。
但是为了使室内机10稳定可靠地持续运行,需要使得室内机10的安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例如,在对室内机10进行跌落试验测试时,在室内机10的跌落试验后,室内机10内的零部件不应有机械损伤。但是,在上述方案中,由于室内换热器3以及风机组件2的蜗壳21等结构均与壳体1连接固定,而为了室内机10的轻量化设计,金属壳体1被制作的越来越薄,即金属壳体1的厚度一般在0.8mm左右。对于室内换热器3而言,由于室内换热器3具有较大的质量,在跌落试验过程中,由于较薄的壳体1或者是换热器连接件5的结构强度不能满足预设要求,换热器连接件5与壳体1的连接位置处的螺纹孔的边缘会出现裂纹以导致室内换热器3与壳体1的连接松动,即不能稳定连接室内换热器3与壳体1。
此外,对于风机组件2而言,由于蜗壳21通常是塑料构件,且蜗壳21与卡接结构的连接强度较低。使得室内机10在跌落实验过程中,蜗壳21与壳体1之间的卡接结构会由于应力的过渡集中出现断裂的风险,从而使得蜗壳21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松动,即不能稳定连接蜗壳21与壳体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换热器3的安装强度不够的问题,如图7所示,图7为图6中所示的室内换热器3与前侧板191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该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固定块6,结合图8,图8为图7中所示的换热器连接件5通过固定块6与前侧板191连接安装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该固定块6和前侧板191之间可以接触安装有换热器连接件5,如换热器连接件5的前端设有位于固定块6和前侧板191之间的连接翻边,用于安装室内换热器3。
示例性的,在连接前侧板191、换热器连接件5以及固定块6时,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上述构件。也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铆接开孔连接上述构件。
如图9所示,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固定块6可以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螺钉孔61。换热器连接件5对应固定螺钉孔61可以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51。且前侧板191对应固定螺钉孔61可以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192。基于此,在安装连接换热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的过程中,以固定螺钉孔61的数量、连接通孔51的数量和安装通孔192的数量相同且均是两个为例,可以由后向前依次对齐一个固定螺钉孔61、一个连接通孔51以及一个安装通孔192,如此可以使用螺钉由前向后依次穿过一个安装通孔192和一个连接通孔51后并拧入一个固定螺钉孔61内。这样,通过使用两个螺钉,可以将右端的换热器连接件5紧固安装于前侧板191处,用于室内换热器3(如图7所示)的连接安装。
这样,在换热器连接件5处,通过固定块6的设置,可以将换热器器连接件5挤压安装于固定块6和前侧板191之间。由于在前侧板191上连接安装换热器连接件5时,应力主要作用于前后两侧的固定块6和前侧板191上,通过固定块6与换热器连接件5的接触配合,相当于增加了换热器连接件5与前侧板191接触部分的有效厚度,从而提高换热器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增加壳体1内室内换热器3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如此,在室内机10的跌落试验过程中,室内换热器3可以稳定连接于壳体1内,以避免室内换热器3在跌落试验过程中的零部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过换热器连接件5连接换热器3的左右两端时,换热器3可以包括边框固定块,该边框固定块可以与翅片32或者是冷媒管31连接安装为一个整体结构,以使换热器连接件5可以通过焊接、粘接、螺钉连接或者铆钉连接等方式与该边框固定块连接。此外,也可以换热器连接件5直接与左右两端的多个冷媒管31连接安装。
在连接固定块6、换热器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时,也可以通过铆钉依次穿过一个固定螺钉孔61、一个连接通孔51、以及一个安装通孔192,并固定连接固定块6、换热器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以将室内换热器3通过前侧板191稳定安装于出风腔142中。所不同的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块6、换热器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后,上述构件之间便于通过螺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检修室内换热器3。而通过铆钉连接上述构件,结构简单。
此外,继续参照图9,室内机10还可以包括壳体加强件7,该壳体加强件7可以包括加强板71,在安装换热器连接件5的过程中,可以在换热器连接件5和前侧板191之间接触安装加强板71,用于提高前侧板191对应固定块6部分的结构强度。即相当于通过提高用于安装换热器连接件5处前侧板191局部的结构强度,以使室内换热器3(如图7所示)可以与前侧板191稳定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沿前后方向,加强板71上可以设有多个避让孔72,且可以使一个避让孔72可以沿前后方向与一个固定螺钉孔对齐布置。这样,在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安装时,螺钉或者铆钉可以通过避让孔72穿过加强板71,并使该加强板71挤压安装于前侧板191和换热器连接件5之间,以便于通过加强板71提高前侧板19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不影响上述构件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安装。
此外,也可以无需在上述构件上开设通孔结构,在上述构件均为金属构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由前向后依次接触的前侧板191、加强板71、换热器连接件5以及固定块6。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板71上的避让孔72可以是通孔结构,这样,可以由前向后依次对齐一个安装通孔192、一个避让孔72、一个连接通孔51和一个固定螺钉孔61,接着可以由前向后将螺钉或者铆钉依次穿过上述通孔以连接前侧板191和固定块6。此外,加强板71上的避让孔72也在周向上的一侧具有缺口,如此,可以先将前侧板191、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随后可以在前侧板191和换热器连接件5之间插入加强板71,在此过程中,螺钉或者铆钉不会沿径向插入具有缺口结构的避让孔72(近似为U形孔)内,安装较为方便。
对于固定块6而言,固定块6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由塑料支撑,只需使固定块6形成为高强度的金属构件或者塑料构件即可。以金属材料为例,固定块6可以由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材料制成。以塑料为例,固定块6也可以由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lastic,即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或者是AS(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即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高强度塑料制成。对应的,壳体加强件7和壳体1或者是前侧板191的可以是金属板材。对此不作限定。
在接触连接固定块6和换热器连接件5时,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可以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独立构件,即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为分体式结构。这样,便于两个独立构件的生产制作,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判断是否在换热器连接件5处安装固定块6,即可以灵活使用固定块6。
此外,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例如,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可以由相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塑料制成,以便于在生产时直接加工出一体式结构的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或者,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制成,如换热器连接件5可以是金属构件,而固定块6可以是塑料件,如此,在换热器连接件5的基础上,也可以在换热器连接件5靠近或者前侧板191的一端通过注塑工艺制作固定块6,以使塑料件的固定块6换热金属构件的换热器连接件5可以形成一体式的结构。此时,每个连接通孔51可以与一个固定螺钉孔61对齐设置,可以省略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之间的对齐步骤,以简化室内换热器3的安装步骤。
当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是一体式结构时,可以使换热器连接件5靠近前侧板191的一端被包裹于固定块6内,此时固定块6可以直接接触加强板71或者是前侧板191。
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9中所示的固定块6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若换热器连接件5和固定块6是分体式构件,则可以在固定块6的前侧设有避让部62,该避让部62可以是凹槽结构,可以容纳设有连接通孔51的部分换热器连接件5,即该凹槽结构可以用于容纳换热器连接件5前侧的翻边结构,以使固定块6的前侧壁可以靠近、接触甚至贴合前侧板191。此外,沿前后方向,固定块6上还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63,每个固定块6上的减重孔6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若固定块6上的减重孔63的数量是多个,多个减重孔63可以在固定块6上间隔分布。且减重孔63可以靠近并与固定螺钉孔61间隔布置,以使固定块6在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通过开设的减重孔63降低固定块6的质量,以减少固定块6的制作原料的消耗量,从而减低制作成本。
对于壳体加强件7而言,如图11所示,图11为图9中所示的前侧板191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由于前侧板191上可以开设有出风口16,即出风口16可以开设于壳体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的前侧侧壁上。如此,在将换热器3(如图7所示)的左两端通过换热器连接件5连接于出风口16左右两侧边缘的前侧板191上时。壳体加强件7还可以包括翻边板73,该翻边板73可以与加强板71弯折连接,有利于提高加强板71靠近翻边板73的部分区域的结构强度。基于此,在加强板71挤压安装于前侧板191和换热器连接件5之间时,可以将翻边板73这一部分由后向前插入出风口16内,以避免翻边板73的布置影响壳体加强件7的安装效果。
基于此,继续参照图11,壳体1还可以包括导风翻边193,该导风翻边193可以布置于出风口16的前侧,且使导风翻边193可以与前侧板191靠近出风口16的边缘处弯折连接,用于引导出风口16处气流的流动方向。示例性的,若需要空气向前流动,则可以调节导风翻边193与前侧板191垂直连接。若需要空气向下流动,则可以调节上下两侧的导风翻边193相较于前侧板191可以向下倾斜布置。若需要空气向左右两侧中的一侧流动,则可以调节左右两侧的导风翻边193相较于前侧板191的弯折角度向对应的一侧倾斜布置。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9和图11,在出风口16的左右两侧边缘处均安装有壳体加强件7,用于连接换热器3的左右两端,且壳体加强件7还包括翻边板73的情况下。由后向前插入出风口16中,且布置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翻边板73也可以作为左右两个导风翻边193,有利于简化壳体1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换热器连接件5固定连接换热器3时,换热器连接件5还可以与顶侧板11连接安装,也可以与底侧板12连接安装。且出风口16也可以对应开设于底侧板12的前侧边缘处。在使用换热器连接件5的情况下,以使换热器3的至少一端可以通过固定块6和壳体加强件7的至少一种构件加强连接于壳体1上。对应的,钣金结构的换热器连接件5和壳体加强件7的厚度尺寸可以是0.8-1.5mm。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为了解决室内机10中蜗壳21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10中风机组件2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该风机组件2还可以包括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对应的,蜗壳21可以包括上蜗壳213和下蜗壳214。卡扣连接件24的一端可以连接于上蜗壳213的上侧,且卡扣连接件24的另一端可以与顶侧板11连接。对应的,螺钉连接件25的一端可以连接于上蜗壳213的上侧,且螺钉连接件25的另一端也可以与顶侧板11连接。
如此,蜗壳2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的共同作用安装于进风腔141内,并可以与壳体1连接。其中,卡扣连接件24的设置有利于蜗壳21的定位安装,较为方便。基于此,配合螺钉连接件2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蜗壳21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以使蜗壳21可以较为稳定地连接安装于壳体1内。这样,在室内机10的跌落试验过程中,蜗壳21可以稳定连接于壳体1内,以避免蜗壳21在跌落试验过程中的零部件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蜗壳21而言,可以通过上蜗壳213、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的设置与顶侧板11稳定连接。也可以通过下蜗壳214、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的设置与底侧板12稳定连接。在上述两种方案的基础上,蜗壳21还可以与中隔板17连接,进一步提高蜗壳21连接的稳定性。此外,蜗壳21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仅在轴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进气口,并便于安装离心叶轮或者电机即可。对此不作限定。
当蜗壳21是包括上蜗壳213和下蜗壳214的分体式结构时,可以通过卡接方式连接上蜗壳213和下蜗壳214。如图12所示,蜗壳21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卡接结构215和多个第二卡接结构216,上蜗壳213靠近下蜗壳214的边缘处可以间隔安装多个第一卡接结构215,且下蜗壳214靠近上蜗壳213的边缘处也可以对应安装多个第二卡接结构216。第一卡接结构215可以是卡槽或者卡孔等卡接结构,而第二卡接结构216可以是对应的卡扣或者卡勾等卡接结构,以使第一卡接结构215和可以对应的一个第二卡接结构216卡接安装,用于连接上蜗壳213和下蜗壳214。
以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安装于上蜗壳213的上侧为例,卡扣连接件2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对应螺钉连接件25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对此不作限定。以卡扣连接件24的数量和螺钉连接件25的数量均是多个为例,多个卡扣连接件24可以布置于上蜗壳213的左右两侧,且多个螺钉连接件25也可以布置于上蜗壳213的左右两侧,以使上蜗壳213的左侧或者右侧均连接有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在前后方向上,同一侧的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间隔布置,以较为均匀地分担蜗壳21和壳体1之间的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壳体1还可以包括风机支撑板194,该风机支撑板可以安装于进风腔141内,并可以连接于顶侧板11的下方。基于此,结合图13和图14,图13为图1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所示的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另一个角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卡扣连接件24可以是卡勾结构,且风机支撑板194对应卡扣连接件24可以设有卡接孔195,该卡接孔195可以用于卡扣连接件24的卡接安装。例如,该卡接孔195可以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且条形孔的宽度由后向前逐渐减小,以使插入该卡接孔195内的卡扣连接件24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与风机支撑板194的卡接安装会越来越紧。对应的,螺钉连接件25沿上下方向设有安装孔251,且风机支撑板194对应该安装孔251设有支撑孔196。可以使安装孔251和支撑孔196中的至少一个是螺纹孔,以便于通过螺钉连接风机支撑板194和螺钉连接件25。此外,也可以直接通过铆钉连接风机支撑板194和螺钉连接件25。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支撑板194也可以连接于底侧板12处,用于通过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连接下蜗壳214。此外,当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可以与顶侧板11或者底侧板12直接连接时,对应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的上述开孔结构也可以设置于顶侧板11上或者底侧板12上,用于连接安装卡扣连接件24和螺钉连接件25。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孔251和定位孔197的对齐操作,结合图14,风机组件2还可以包括定位柱26,该定位柱26可以位于螺钉连接件25和风机支撑板194之间,且定位柱26还与螺钉连接件25连接安装。风机支撑板194对应定位柱26设有定位孔197,该定位柱26可以插入定位孔197内。当定位柱26的数量是多个,并可以与螺钉连接件25一一对应连接时,通过多个定位柱26和多个定位孔197的插接安装,可以使安装孔251和定位孔197对齐布置,以便于通过螺钉或者铆钉连接螺钉连接件25和风机支撑板194。此外,当定位柱26和定位孔197的数量是一个时,配合卡扣连接件24的卡接安装,也可以使使安装孔251和定位孔197对齐布置。
为了提高螺钉连接件25与上蜗壳213的连接强度,如图13所示,风机组件2还可以包括螺钉加强筋27,螺钉加强筋27可以与螺钉连接件25和上蜗壳213连接,从而提高螺钉连接件25和上蜗壳213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对应的,风机组件2也可以包括卡扣加强筋28,卡扣加强筋28可以与卡扣连接件24和上蜗壳213连接,从而提高卡扣连接件24和上蜗壳213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螺钉加强筋27和卡扣加强筋2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每个螺钉连接件25和上蜗壳213之间连接有两个螺钉加强筋27为例,该螺钉加强筋27可以是厚度为1-3mm的片状结构,如螺钉加强筋27的厚度可以是2mm。同一螺钉连接件25上的两个螺钉加强筋27之间的间距可以是4-8mm,如该两个螺钉加强筋27之间的间距可以为6mm。当蜗壳21安装于风机支撑板194上后,螺钉加强筋27的其中一个边缘与风机支撑板194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度为60°-90°,可以是75°。其中,卡扣加强筋28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片状结构的螺钉加强筋27进行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12中蜗壳21靠近中隔板17安装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对齐出气口212和一个中隔孔181,蜗壳21还可以包括定位插件217,每个蜗壳21可以与一个定位插件217连接,也可以连接两个定位插件217。示例性的,以上蜗壳213靠近出气口212的上侧边缘向前连接有定位插件217为例,该定位插件217可以插入中隔孔181内,以阻止上蜗壳213相对于插入的中隔孔181左右移动,从而使得该蜗壳21的出气口21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与插入的该中隔孔181对齐布置,安装蜗壳21较为方便。对应的,也可以在下蜗壳214靠近出气口212的下侧边缘向前连接定位插件217,也可以实现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定位插件217而言,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定位插件217可以是蜗壳21的出气口212上下两侧的导流板结构。此外,也可以设置独立的定位柱结构的定位插件217,并可以在中隔板17上靠近中隔孔181的边缘处开设对应定位柱结构的定位插件217的定位插孔,也可以满足出气口212与中隔孔181的快速对位需求,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设有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出风口;
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沿第一直线方向布置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换热器连接件,所述室内换热器沿第二直线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至少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垂直;以及,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壳体之间接触安装有所述换热器连接件,用于安装所述室内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开设有多个固定螺钉孔,所述换热器连接件对应所述固定螺钉孔开设有连接通孔,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固定螺钉孔开设有安装通孔,用于所述换热器连接件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螺钉孔的轴向,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为凹槽结构,并用于容纳设有所述连接通孔的部分所述换热器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螺钉孔的轴向,所述固定块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用于降低所述固定块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换热器连接件靠近所述壳体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并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换热器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块为分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高强度的金属构件或者是塑料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壳体加强件,所述壳体加强件包括加强板,且所述加强板接触安装于所述换热器连接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提高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固定块部分的结构强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块还设有多个固定螺钉孔的情况下;
沿所述固定螺钉孔的轴向,所述加强板上还开设有多个避让孔,且一个所述固定螺钉孔与一个所述避让孔对齐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垂直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的一个侧壁上,且所述换热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边缘的部分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壳体加强件还包括翻边板,所述翻边板与所述加强板弯折连接,且所述翻边板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穿过所述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导风翻边,所述导风翻边布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远离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导风翻边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出风口的边缘弯折连接,且所述翻边板为所述导风翻边的一部分。
CN202320150066.3U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9572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0066.3U CN219572092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0066.3U CN219572092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2092U true CN219572092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8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0066.3U Active CN219572092U (zh) 2023-01-28 2023-01-28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2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9169B2 (en) Modular ventilating exhaust fan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9812873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CN108413497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KR2017002014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9877134U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WO2022217893A1 (zh) 立式空调及立式空调风道结构的加工系统
CN108224567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957209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036872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5342441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61882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346702U (zh) 空调器
CN219572081U (zh) 空调器
CN220689209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16752138U (zh) 电加热管及空调器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25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83274U (zh) 空调外机中的固定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8154519U (zh) 用于穿墙式空调机的隔板组件、穿墙式空调机
CN113266885A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3571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303013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组的支架组件、空调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7303007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374703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固定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