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6355U -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6355U
CN219566355U CN202320283212.XU CN202320283212U CN219566355U CN 219566355 U CN219566355 U CN 219566355U CN 202320283212 U CN202320283212 U CN 202320283212U CN 219566355 U CN219566355 U CN 219566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form
support
guide
carri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32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丹风
杨金龙
张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32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6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6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6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该托架,用于承托托盘;其包括:主体框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第一导向件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第二导向件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其中,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本申请的托架,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的第一导向件和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的第二导向件能够相对靠近或是远离;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间隔距离,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根据托盘的实际规格尺寸进行调整,灵活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仓储转运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托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托架的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AGV系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其关键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对于AGV小车及其相应生产线上的配套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多,呈现多样性、定制化特点。在仓储系统生产线上,需要设置托架,以实现AGV搬运物料的转运承接功能;托架分布在AGV运行路线的两侧合理位置,为AGV小车搬运物料,提供支撑,为多AGV协作、多工序衔接提供功能性支撑。
为了保证托盘在托架上的精准放置,需要设置导向单元对托盘进行位置定位调整;但现有技术中的托架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托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托架,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托架的仓储系统,其解决了托架不能适应不同规格的托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托架,用于承托托盘;包括:
主体框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
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以将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第四腰型孔;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以将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平行。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托盘由上至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所述第一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第一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面为V型结构;
所述第二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端面为V型结构。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所述行进空间具有终止位;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靠近所述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移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平台靠近所述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移动。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多个支腿;所述多个支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增高垫片;所述增高垫片能够连接于所述支腿的底部;
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衬板。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还包括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所述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第二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相对;
反光镜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
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反光镜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
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一水平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杆;第一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杆的顶部;第二支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杆;
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二竖直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第二水平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杆;第三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顶部;第四支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杆;
其中,
所述第一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
所述第二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座;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支座。
可选的,上述托架中,
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所述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承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承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第三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件;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件;
和/或,
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竖直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适配的第二安装孔;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通过第一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水平杆通过第二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通过第三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水平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二支座通过第四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四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沿所述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所述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设置有多个。
一种仓储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托架。
本申请提供的托架和仓储系统中,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的第一导向件和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的第二导向件能够相对靠近或是远离;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间隔距离,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根据托盘的实际规格尺寸进行调整,灵活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主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4中:
1-主体框架,2-导向单元,3-第一限位件,4-第二限位件,5-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6-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
11-第一支撑平台,12-第二支撑平台,13-支腿;
21-第一导向件,22-第二导向件;
51-第一支架组件,52-第二支架组件;
61-第一承接件,62-第二承接件;
111-第一衬板;112-第二衬板;
511-第一竖直杆,512-第一水平杆,513-第一支座,514-第二支座;515-第一连接件;516-第二连接件;
521-第二竖直杆,522-第二水平杆;523-第三支座,524-第四支座,525-第三连接件,523-第四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托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托架的仓储系统。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一种托架,用于承托托盘;托架包括主体框架1和导向单元2。主体框架1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导向单元2包括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第一导向件21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第二导向件22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托盘上承托有料卷。
第一导向件21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和/或,第二导向件22可移动的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如上设置,以实现第一导向件21与第二导向件22的相对靠近或是远离。
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的第一导向件21和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的第二导向件22能够相对靠近或是远离;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的间隔距离,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根据托盘的实际规格尺寸进行调整,灵活适用性强。
请参阅附图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主体框架1采用60方管焊接而成。俯视主体框架1,主体框架1为U型结构;并且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分别形成于U型结构相对的两侧边。具体的:主体框架1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四个支腿分别位于主体框架1的四个边角位,以形成四只支腿支撑结构。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位于主体框架1的同一侧;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位于主体框架1的另一同侧。U型结构内部,即第一支撑平台11与第二支撑平台12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U型结构的开口处,即第二支腿与第四支腿之间的区域形成进口位;U型结构的底部,即第一支腿与第三支腿之间的区域形成终止位。
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第三支腿与第四支腿之间、第一支腿与第三支腿之间分别通过水平横梁连接。第一支腿与第三支腿之间的水平横梁设置有多根;且第一支腿与第三支腿之间的位于最上方的水平横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短竖直支撑立柱和第二短竖直支撑立柱;第一短竖直支撑立柱靠近第一支腿;第二短竖直支撑立柱靠近第三支腿。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的水平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长竖直支撑立柱,第一长竖直支撑立柱与第一短竖直支撑立柱形成第一悬臂支撑结构;第一悬臂支撑结构的上方焊接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钢板;第一钢板的表面形成第一支撑平台11。同理,第三支腿与第四支腿之间的水平横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长竖直支撑立柱;第二长竖直支撑立柱和第二短竖直支撑立柱形成第二悬臂支撑结构;第二悬臂支撑结构的上方焊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钢板;第二钢板的表面形成第二支撑平台12。
如上设置,主体框架1的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的有效支撑,进而加强对托盘以及料卷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的,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均为60×680mm方管。水平横梁为60×1208mm方管。第一长竖直支撑立柱和第二长竖直支撑立柱分别设置有三根,且第一长竖直支撑立柱和第二长竖直支撑立柱均为60×420mm方管。第一短竖直支撑立柱和第二短竖直支撑立柱均为60×150mm方管。第一支撑架包括5根60×186mm方管,一根60×1328mm方管;第二支撑架包括5根60×186mm方管,一根60×1328mm方管。第一钢板为5mm钢板;第二钢板为5mm钢板。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平台11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孔;第一导向件21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腰型孔、第一腰型孔,以将第一导向件21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件21由5mm钢板弯折而成,以形成导向端面和底部连接端面;第一导向件21弯折结构的内部用小筋板进行支撑,以保证导第一导向件21的整体强度与刚度。第二腰型孔开设于第一导向件21的底部连接端面。第一紧固件为六角螺钉。
进一步的,第一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平行,第二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垂直;或者,第一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垂直,第二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平行。如上设置,能够实现第一导向件21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便捷快速的调节,进而实现第一导向件21与第二导向件22之间的间距调节,以适应主体框架1的加工误差、托盘尺寸误差,进而满足大小规格尺寸的托盘的导向需要。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平台12上设置有第三腰型孔;第二导向件22上设置有第四腰型孔;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第四腰型孔、第三腰型孔,以将第二导向件22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件22由5mm钢板弯折而成,以形成导向端面和底部连接端面;第二导向件22弯折结构的内部用小筋板进行支撑,以保证导第二导向件22的整体强度与刚度。第四腰型孔开设于第二导向件22的底部连接端面。第二紧固件为六角螺钉。
进一步的,第三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平行,第四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垂直;或者,第三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垂直,第四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平行。如上设置,能够实现第二导向件22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便捷快速的调节,进而实现第二导向件22与第一导向件21之间的间距调节。第一导向件21能够在第一支撑平台11移动调节,同时第二导向件22能够在第二支撑平台12移动调节,两者共同配合,最大化的适应了主体框架1的加工误差、托盘尺寸误差,满足大小规格尺寸的托盘的导向需要。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托盘由上至下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第一导向件21靠近第二导向件22的端面为第一导向端面;第一导向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第二导向件22的方向倾斜。第二导向件22靠近第一导向件21的端面为第二导向端面;第二导向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第一导向件21的方向倾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AGV小车承托住托盘,托盘上承托有料卷;AGV小车带动托盘和料卷由行进空间的进口位行驶至行进空间的终止位;然后AGV小车的升降组件将托盘连同料卷下放至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
如上设置,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的上方开口空间大于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的下方空间,且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均为倾斜面,这样即使AGV小车在行进空间内存在一定的位置偏差,也能够保证托盘下落至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的上方开口空间内,并且在倾斜的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的引导下最终进入第一导向端面和第二导向端面的下方空间,进而实现了托盘连同料卷在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精准导向定位。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21靠近第二导向件22的端面为V型结构。第二导向件22靠近第一导向件21的端面为V型结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均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而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成V型。第一导向件21的V型的开口靠近第二导向件22;第二导向件22的V型的开口靠近第一导向件21。
其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托盘的相对的两个边缘设置有与上述V型结构适配拼接的V型结构。如上设置,进一步实现了托盘和料卷在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精准导向定位放置。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平台11与第二支撑平台12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行进空间具有开口位和终止位;
第一支撑平台11靠近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3;第一限位件3能够相对第一支撑平台11移动。第二支撑平台12靠近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第二限位件4能够相对第二支撑平台12移动。
通过设置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4能够防止AGV小车移动过位,进一步保证托盘连同料卷在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精准导向定位放置。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平台11靠近终止位的部分设置有第五腰型孔;第一限位件3由5mm钢板弯折而成,以形成限位端面和底部连接端面;第一限位件3弯折结构的内部用小筋板进行支撑,以保证导第一限位件3的整体强度与刚度;第一限位件3的底部连接端面开设有第六腰型孔;通过第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五腰型孔、第六腰型孔,以将第一限位件3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第二支撑平台12靠近终止位的部分设置有第七腰型孔;第二限位件4由5mm钢板弯折而成,以形成限位端面和底部连接端面;第二限位件4弯折结构的内部用小筋板进行支撑,以保证导第二限位件4的整体强度与刚度;第二限位件4的底部连接端面开设有第八腰型孔;通过第四紧固件依次穿过第八腰型孔、第七腰型孔,以将第二限位件4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
进一步的,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均为六角螺钉。
进一步的,第五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平行,第六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垂直;或者,第五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垂直,第六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平行。第七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平行,第八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垂直;或者,第七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方向垂直,第八腰型孔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平行。
如上设置,能够实现第一限位件3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便捷快速的调节,同时能够实现第二限位件4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便捷快速的调节,进而灵活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托盘。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3靠近行进空间的开口位的端面为第一限位端面;第一限位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开口位的方向倾斜。第二限位件4靠近行进空间的开口位的端面为第二限位端面;第二限位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开口位的方向倾斜。如上设置,第一限位件3和第二限位件4同时起到了对托盘的限位导向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托盘连同料卷在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精准导向定位放置。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包括多个支腿13;多个支腿13分别支撑第一支撑平台11、第二支撑平台12。主体框架1还包括增高垫片;增高垫片能够连接于支腿13的底部。
其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支腿13设置有四个,四个支腿13分别为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
支腿13的底部焊接固定钢板,以避免对支腿13的磨损,实现支腿13在地面上的平稳支撑效果。
增高垫片可拆卸连接于固定钢板,以适应地面不平整时的调平需求。
进一步的,固定钢板为7mm钢板。增高垫片设置有两种规格;两种规格的增高垫片分别为1mm钢板、2mm钢板。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衬板。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上分别铺设有间隔排布的第一衬板111和第二衬板112;且第一衬板111和第二衬板112的延伸方向与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平行。
第一衬板111选用1280×110×5mm的聚四氟乙烯板;第二衬板112选用120×65×5mm的聚四氟乙烯板。
设置衬板可以对托盘的下落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通过设置间隔排布的第一衬板111和第二衬板112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能够减小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收缩力,同时有益于装配。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托架还包括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5。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5包括第一支架组件51、第二支架组件52、反光镜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第一支架组件51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第二支架组件52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且与第一支撑平台11相对。反光镜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51。传感器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架组件5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托盘上放置有料卷;料卷包括卷筒和一圈圈缠绕在卷筒上的物料。
通过设置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5可以实现对卷筒的位置检测,以及对物料卷的卷绕厚度检测。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反光镜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支架组件51包括第一竖直杆511、第一水平杆512、第一支座513和第二支座514。第一竖直杆511竖直放置,且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第一水平杆512水平放置,且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竖直杆511。第一支座513设置于第一竖直杆511的顶部。第二支座514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水平杆512。第二支架组件52包括第二竖直杆521、第二水平杆522、第三支座523和第四支座524。第二竖直杆521竖直放置,且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第二水平杆522水平设置,且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竖直杆521。第三支座523设置于第二竖直杆521的顶部。第四支座524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水平杆522。第一反光镜设置于第一支座513;第二反光镜设置于第二支座514;第一传感器设置于第三支座523;第二传感器设置于第四支座524。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光镜和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卷筒的放置位置;第二反光镜和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物料的卷绕厚度。
由于第一竖直杆511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进而实现了第一支座513、第一反光镜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由于第二竖直杆521在高度方向上可调,进而实现了第三支座523、第一传感器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以保证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反光镜位置相对;如上设置,可以保证托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卷筒的检测需求。同理,由于第一水平杆512在高度方向上可调,第二支座514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进而实现了第二支座514、第二反光镜在高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双重调节;由于第二水平杆522在高度方向上可调,第四支座524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可调,进而实现了第四支座524、第二传感器在高度方向、水平方向上的双重调节,以保证第二传感器与第二反光镜位置相对;如上设置,可以保证托架能够适应不同卷绕厚度的物料的检测需求。
其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竖直杆511和第二竖直杆521均为30×30×530mm的欧标铝型材;第一水平杆512和第二水平杆5212均为20×20×280mm欧标铝型材。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托架上设置有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6。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6包括第一承接件61、第二承接件62、第三反光镜和第三传感器。第一承接件61设置于第一支撑平台11。第二承接件62设置于第二支撑平台12。第三反光镜设置于第一承接件61。第三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承接件62。
通过设置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6可以实现对托盘的位置检测。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沿水平方向,第一支撑平台11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竖直杆511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适配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组件51还包括第一连接件515;第一连接件515为L型的连接角座;第一连接件515包括L型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其中,第一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适配的第二安装孔;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以将第一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
进一步的,沿水平方向,第二支撑平台1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第二竖直杆521上设置有与第三安装孔适配的第四安装孔。
第二支架组件52还包括第三连接件525;第三连接件525为L型的连接角座;第三连接件525包括L型设置的第五板和第六板;其中,第五板上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孔适配的第四安装孔;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第四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以将第五板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
通过第二安装孔与不同位置的第一安装孔的适配安装,进而实现了第一竖直杆511在第一支撑平台11上的水平位置的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一支座513、第一反光镜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通过第四安装孔与不同位置的第三安装孔的适配安装,进而实现了第二竖直杆521在第二支撑平台12上的水平位置的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三支座523、第一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以保证第一传感器与第一反光镜位置相对;如上设置,可以保证托架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卷筒的检测需求。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竖直杆511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通过第一滑块螺母连接于第一支撑平台1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515的第二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一滑块螺母穿过第二板上的连接孔并进入第一滑槽内,当第一滑块螺母在第一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一滑槽能够相对第一滑块螺母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一竖直杆511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一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一竖直杆511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二竖直杆521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五滑槽;第五滑槽通过第五滑块螺母连接于第二支撑平台1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件525的第四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五滑块螺母穿过第四板的连接孔并进入第五滑槽内,当第五滑块螺母在第五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五滑槽能够相对第五滑块螺母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二竖直杆521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五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二竖直杆521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竖直杆511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二滑槽;第一水平杆512通过第二滑块螺母连接于第二滑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组件5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516;第二连接件516为30×30×19压铸角座;第二连接件516包括L型设置的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三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水平杆512固定安装在第三板上;第四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二滑块螺母穿过第四板上的连接孔并进入第二滑槽内,当第二滑块螺母在第二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二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二滑槽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一水平杆512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二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一水平杆512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为同一个滑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竖直杆521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六滑槽;第二水平杆522通过第六滑块螺母连接于第六滑槽。
第二支架组件52还包括第四连接件526;第四连接件526为30×30×19压铸角座;第四连接件526包括L型设置的第七板和第八板;第七板上开设有连接孔;通过紧固件将第二水平杆522固定安装在第七板上;第八板上开设有连接孔,第六滑块螺母穿过第八板上的连接孔并进入第六滑槽内,当第六滑块螺母在第六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六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六滑槽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二水平杆522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六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二水平杆522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五滑槽与第六滑槽为同一个滑槽。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竖直杆51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一支座513通过第三滑块螺母连接于第三滑槽。如上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支座513在第一竖直杆511上的微动调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513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三滑块螺母穿过上述连接孔并进入第二滑槽内,当第三滑块螺母在第三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三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三滑槽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一支座513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三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一支座513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二竖直杆521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七滑槽;第三支座523通过第七滑块螺母连接于第七滑槽。如上设置,可以实现第三支座523在第二竖直杆521上的微动调节。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座523上开设有连接孔,第七滑块螺母穿过上述连接孔并进入第七滑槽内,当第七滑块螺母在第七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七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七滑槽在高度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三支座523在高度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七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三支座523在特定高度上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杆512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四滑槽。第二支座514通过第四滑块螺母连接于第四滑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座514上开设有连接孔,第四滑块螺母穿过上述连接孔并进入第四滑槽内,当第四滑块螺母在第四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四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四滑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二支座514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四滑块螺母以实现第二支座514在特定水平位置上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二水平杆522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八滑槽。第四支座524通过第八滑块螺母连接于第八滑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支座524上开设有连接孔,第八滑块螺母穿过上述连接孔并进入第八滑槽内,当第八滑块螺母在第八滑槽内处于旋松状态时,第八滑块螺母能够相对第八滑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调节,进而实现了第四支座524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通过旋紧第八滑块螺母以实现第四支座524在特定水平位置上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平台11与第二支撑平台12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沿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5设置有多个。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5的设置数量根据托盘上能够承托的料卷的数量适配设置。
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该托架在满足大小托盘支撑的尺寸基础上,支腿13距离AGV小车单侧距离100mm以上,AGV小车托举托盘未下放时,托盘与第一支撑平台11和第二支撑平台12之间预留30mm的高度,保证了小车承托托盘进入行进空间时的安全性。同时为了适应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的要求,所有零件均采用不锈钢、发黑表面处理,保证了料卷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粉尘碎屑导致短路。
综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仓储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托架。由于仓储系统具有上文所述的托架,此仓储系统由托架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见上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托架,用于承托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
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以将所述第一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设置有第三腰型孔;所述第二导向件上设置有第四腰型孔;通过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四腰型孔、所述第三腰型孔,以将所述第二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其中,所述第一腰型孔与所述第三腰型孔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由上至下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平台;
所述第一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端面由上至下向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端面为V型结构;
所述第二导向件靠近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端面为V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所述行进空间具有终止位;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靠近所述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移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平台靠近所述终止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多个支腿;所述多个支腿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支撑平台;所述主体框架还包括增高垫片;所述增高垫片能够连接于所述支腿的底部;
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衬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所述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包括:
第一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第二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且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相对;
反光镜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
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光镜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
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一水平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杆;第一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杆的顶部;第二支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杆;
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二竖直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第二水平杆,沿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杆;第三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竖直杆的顶部;第四支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杆;
其中,
所述第一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
所述第二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
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支座;
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所述第二镜反射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承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第二承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第三反光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承接件;第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接件;
和/或,
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竖直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适配的第二安装孔;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通过第一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水平杆通过第二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竖直杆沿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通过第三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水平杆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二支座通过第四滑块螺母连接于所述第四滑槽;
和/或,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之间形成有行进空间;沿所述行进空间的行进方向,所述第一镜反射检测单元设置有多个。
10.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托架。
CN202320283212.X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Active CN219566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3212.XU CN219566355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3212.XU CN219566355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6355U true CN219566355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5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3212.XU Active CN219566355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6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0438B2 (en) Slot channel overhead storage platform
CN108000047A (zh) 一种薄壁三通管夹紧装置
CN1394120A (zh) 悬挂式贮藏结构
CN219566355U (zh) 一种托架及仓储系统
US6991412B2 (en) Transport device
KR20170082465A (ko) 물품 수납 선반, 및 물품 수납 선반을 구비한 물품 수납 설비
CN111908114B (zh) 一种搬运晶圆盒货架的转运设备
WO2003041890A1 (fr) Dispositif pour elargir un tuyau d'echangeur thermique
CN111092599B (zh) 一种太阳电池板测试架
JP2737423B2 (ja) 自動倉庫
JP6348389B2 (ja) 支持装置、太陽光パネル設置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JP3224794U (ja) 運搬補助具
CN215686335U (zh) 一种板状物件展示架
CN218021925U (zh) 一种agv运输车
CN216107854U (zh) 胶轮路轨导向轨的安装工装
CN211473030U (zh) 悬吊式储存匣置放设备及其可携式电控箱
CN219566238U (zh) 货盘仓
CN221049816U (zh) 一种带有防倾倒结构的搬运机器人
CN213339953U (zh) Fpc电磁铁辅助吸着装置
CN220683548U (zh) 放置架和检测设备
CN216862554U (zh) 货架、货物放置装置及货物放置系统
CN217422856U (zh) 一种可调节轨道悬吊装置
CN216800321U (zh) 快速简便的喷枪工装调节架
CN219175896U (zh) 一种自锁铝导杆焊接模具
CN215807219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前维护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