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5066U -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5066U
CN219565066U CN202122447896.6U CN202122447896U CN219565066U CN 219565066 U CN219565066 U CN 219565066U CN 202122447896 U CN202122447896 U CN 202122447896U CN 219565066 U CN219565066 U CN 219565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train
track
rail train
s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78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维
孙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4478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5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5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5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包括轨道、站台、快轨列车、慢轨列车、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上述快轨列车设于上述轨道上侧,上述慢轨列车悬挂于上述轨道下侧,上述站台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上述轨道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侧,上述快轨列车与上述慢轨列车均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此系统轨道复用,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配合使用,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且大大缩短了乘车人员的乘车时间,乘车体验好,且成本低,行驶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和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的交通造成很大负担,拥堵十分严重。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解决交通问题上人们也提出很多方案,如根据交通拥堵状况合理调节车流量,单双号限行能使得道路上车辆减少,征收交通拥堵费让通往拥堵区域车流量减少,但这些方案只是在现有交通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只能起到一时缓解的作用,而不是可持续地解决办法,随着汽车车辆数量的增加其问题又将凸现,因此寻找到一种能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轨道复用,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配合使用,缓解了地面的交通压力,且大大缩短了乘车人员的乘车时间,乘车体验好,且成本低,行驶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包括轨道、站台、快轨列车、慢轨列车、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上述快轨列车设于上述轨道上侧,上述慢轨列车悬挂于上述轨道下侧,上述站台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上述轨道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侧,上述快轨列车和上述慢轨列车均与上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轨道包括至少两个运行轨道,相邻的两个上述运行轨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架组件,任意一个上述第一连接架组件均与上述支撑装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运行轨道均包括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上述快轨列车设于上述上层轨道,上述慢轨列车悬挂于上述下层轨道,上述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接架组件件包括多个连接型材,任意一个上述连接型材均设于两个相邻的上述运行轨道之间;上述第二支撑架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型材,任意一个上述支撑型材均设于上述上层轨道和上述下层轨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快轨列车包括第一车架本体和多个车轮组件,任意一个上述车轮组件均设于上述第一车架本体下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行走轮组、第一转向架、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导向机构和使上述行走轮组行驶稳定的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上述行走轮组设于上述轨道上侧,上述行走轮组与上述第一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动力装置设于上述第一转向架,上述第一转向架与上述第一车架本体连接,上述第一导向机构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于上述轨道侧壁,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一端与上述行走轮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上述第一动力装置与上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盘、第一导向轮组件和控制上述行走轮组转动的第一连杆机构,上述第一导向轮组件与上述第一转动盘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转动盘一端转动设于上述第一转向架上,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导向轮组件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连杆机构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动盘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行走轮组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横臂和第一下横臂,上述第一上横臂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上横臂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行走轮组上车轮中轴箱的上侧壁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下横臂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下横臂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行走轮组上车轮中轴箱的下侧壁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慢轨列车包括第二车架本体和多个悬挂车轮组件,任意一个上述悬挂车轮组件均设于上述第二车架本体上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供电装置为两个电池组,两个上述电池组分别设于上述快轨列车和上述慢轨列车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包括轨道、站台、快轨列车、慢轨列车、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上述快轨列车设于上述轨道上侧,上述慢轨列车悬挂于上述轨道下侧,上述站台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侧,上述轨道设于上述支撑装置上侧,上述快轨列车与上述慢轨列车均与上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轨道,使轨道固定稳定,从而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稳定,站台设于支撑装置上侧,站台为乘车人员等候区,使得站台支撑稳定,供电装置用于持续给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供电,使得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能够稳定行驶。
快轨列车设于轨道上侧,在上轨行驶,快轨列车速度较快,在大型站台停留,即大客流量站台的停留(大型站台即为客流量多的站台,因为两个大型站台之间通常会有许多小型站台,两个大型站台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快轨列车不需要每站都停,只在大型站台停留,提高了车的运营速度,减少列车停靠时间,使得以这些站台为目标的人们的坐车时间更短,类似于高铁和动车的运行模式等;慢轨列车悬挂于轨道下侧,在下轨侧壁行驶,慢轨列车速度较慢,每个站台都停留,可以保证将乘客送至每一个站台和目的地,类似于普速火车的运营模式;再者通过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换乘方式的结合使用,例如远距离以小型站台为目标的人们,可以先乘坐快轨列车到达目的地附近的大型站台,然后再换乘慢轨列车达到目的地,也极大地缩短了乘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以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相结合的方式在空中行驶,不占用地面宝贵的道路交通资源,极大缓解了地面的交通拥堵;快捷且准时,较短的运行时间和优良的用户体验,经济性良好(投资成本低运营成本低);小巧灵活,适应性好,可以作为大城市的接驳线、加密线,中小城市的通勤线,以及旅游观光线;在道路狭窄,拆迁困难的旧城区更具有优势,很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轨道、快轨列车和慢轨列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快轨列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快轨列车车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快轨列车中第一导向轮机构、部分车轮组件和第一轴箱定位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快车左轴箱、左转向节和第一轴箱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慢轨列车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慢轨列车中第而导向轮机构、部分第而车架本体和部分悬挂车轮组件和第二轴箱定位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轨道,11-运行轨道,12-上层轨道,13-下层轨道,14-第一连接架组件,15-第二支撑架组件,2-快轨列车,21-第一车架本体,22-行走轮组,221-左车轮,222-右车轮,223-左轴箱,224-左转向节,23-第一导向机构,231-第一转动盘,2311-第一杆,2312-第二杆,232-第一导向轮组件,2321-左导轮,2322-右导轮,233-第一连杆机构,2331-第一连杆,2332-第二连杆,2333-第三连杆,24-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1-第一上横臂,242-第一下横臂,25-第一转向架,26-第二减振组件,3-慢轨列车,31-第二车架本体,32-悬挂行走轮组,33-第二导向机构,331-第二转动盘,332-第二导向轮组件,333-第二连杆机构,34-第二轴箱定位组件,341-第二上横臂,342-第二下横臂,35-第二转向架,36-第四减振组件,4-支撑装置,5-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包括轨道1、站台5、快轨列车2、慢轨列车3、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4,上述快轨列车2设于上述轨道1上侧,上述慢轨列车3悬挂于上述轨道1下侧,上述站台5设于上述支撑装置4上,上述轨道1设于上述支撑装置4上侧,上述快轨列车2和上述慢轨列车3均与上述供电装置(图中未显示)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4用于支撑轨道1,使轨道1固定稳定,从而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稳定,站台5设于支撑装置4上,站台5位于轨道1旁边,站台5为乘车人员等候区,使得站台5支撑稳定,供电装置用于持续给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供电,使得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能够稳定行驶。
具体的,快轨列车2设于轨道1上侧,在上轨行驶,快轨列车2速度较快,在大型站台5停留,即大客流量站台5的停留(大型站台5即为客流量多的站台5,因为两个大型站台5之间通常会有许多小型站台5,两个大型站台5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快轨列车2不需要每站都停,只在大型站台5停留,提高了车的运营速度,减少列车停靠时间,使得以这些站台5为目标的人们的坐车时间更短,类似于高铁和动车的运行模式等;慢轨列车3悬挂于轨道1下侧,在下轨侧壁行驶,慢轨列车3速度较慢,每个站台5都停留,可以保证将乘客送至每一个站台5和目的地,类似于普速火车的运营模式;再者通过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换乘方式的结合使用,例如远距离以小型站台5为目标的人们,可以先乘坐快轨列车2到达目的地附近的大型站台5,然后再换乘慢轨列车3达到目的地,也极大地缩短了乘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以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相结合的方式在空中行驶,不占用地面宝贵的道路交通资源,极大缓解了地面的交通拥堵;快捷且准时,较短的运行时间和优良的用户体验,经济性良好(投资成本低 运营成本低);小巧灵活,适应性好,可以作为大城市的接驳线、加密线,中小城市的通勤线,以及旅游观光线;在道路狭窄,拆迁困难的旧城区更具有优势,很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装置4包括多个支撑组件,任意一个上述支撑组件均设于上述轨道1下侧,用于支撑上述轨道1,且上述站台5为多个,任意一个站台5均设于对应的上述支撑组件上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组件用于支撑轨道1,即每隔一段距离,轨道1下侧就会设有一支撑组件,就如高架桥一样,站台5有多个,分别为多个大型站台5,多个大型站台5之间设有多个小型站台5,任意一个站台5(无论是大型站台5还是小型站台5)均设于其中的一个支撑组件上,即从整个轨道1的起点开始,每个相应的地名均设有一个站台5,站台5设置在支撑装置4上,直到终点,站台5的分布方式和地铁或者火车的设置方式一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支撑组件均为现有技术的支撑组件,类似于高架桥的支撑柱,现有磁悬浮离列车的支撑架等等,但是支撑组件是有多个钢型材可拆卸连接而成,使得整个支撑组件可由多个钢型材拼装组合而成,而且钢型材为批量制造,使得整个支撑组件的制作成本降低,可批量制造。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轨道1包括至少两个运行轨道11,相邻的两个上述运行轨道1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架组件14,任意一个上述第一连接架组件14均与上述支撑装置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运行轨道11用于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的行驶,轨道1上运行的车辆变多,从而可以乘载更多的人员,极大的减缓了地面上交通拥堵的现象;而且相邻的两个运行轨道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架组件14连接,相邻的两个运行轨道11通过第一连接架组件14连接,使得整个轨道1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而且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架组件14均与支撑装置4连接,即两个相邻的运行轨道11之间的第一连接架组件1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支撑组件,且其中的多个支撑组件设于第一连接架组件14的空隙位置并且与第一连接架组件14连接,使得支撑组件能够支撑第一连接架组件14,从而支撑两个相邻的运行轨道11,站台5设于上述其中的几个支撑组件上,即对于两个相邻的运行轨道11来说,站台5位于两个运行轨道11之间,对于整个轨道1来说,两两运行轨道11之间均设有站台5(多个大型站台5和多个小型站台5),从而可以使乘车人员乘车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运行轨道11均包括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上述快轨列车2设于上述上层轨道12,上述慢轨列车3悬挂于上述下层轨道13,上述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组件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分开设置,而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组件15,通过第二支撑架组件15来固定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使得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的连接更加固定,使得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在行驶的时候既互不影响又行驶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架组件14包括多个连接型材,任意一个上述连接型材均设于两个相邻的上述运行轨道11之间;上述第二支撑架组件15包括多个支撑型材,任意一个上述支撑型材均设于上述上层轨道12和上述下层轨道13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架组件14包括多个连接型材,多个连接型材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上述运行轨道11,且为可拆卸连接,连接型材可批量制作,使得两个相邻的运行轨道11可以拆卸连接组装,成本低,且连接型材为钢型材,强度和硬度高,稳定性好。
第二支撑架组件15包括多个支撑型材,多个支撑型材用于连接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且为可拆卸连接,连接型材和支撑型材均可批量制作,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可以拆卸连接组装,成本低,且支撑型材为钢型材,强度和硬度高,稳定性好;且上层轨道12和下层轨道13也为多个型材板和型材杆组成,型材板和型材杆也可批量制作,且均为钢型材,使得整个轨道1均为可拆卸连接,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站台5上设有多个供乘车人员使用的升降组件和楼梯,使得乘车人员可以很方便的上下站台5,使得客人乘车方便。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快轨列车2包括第一车架本体21和多个车轮组件,任意一个上述车轮组件均设于上述第一车架本体21下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架本体21具有内腔,内设有座椅、扶杆和空调等等轨道车辆上应有的设施,快轨列车2通过多个车轮组件在轨道1上行驶,多个车轮组件使得快轨列车2行驶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行走轮组22、第一转向架25、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导向机构23和使上述行走轮组22行驶稳定的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上述行走轮组22设于上述轨道1上侧,上述行走轮组22与上述第一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动力装置设于上述第一转向架25,上述第一转向架25与上述第一车架本体21连接,上述第一导向机构23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另一端设于上述轨道1侧壁,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一端与上述行走轮组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上述第一动力装置与上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向架25用于承载行走轮组22、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导向机构23和第一轴箱定位装置,第一动力装置用于带动行走轮组22转动,使车辆行走,且第一动力装置可为市场上购买到用于轨道车辆运动的电机,可替换性好;第一导向机构23一端与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另一端设于轨道1侧壁,即第一导向机构23用于对快轨列车2进行导向,使其沿轨道1稳定的行驶,相当于汽车的方向盘;第一轴箱定位装置用于对车轮组件中车轮轴上的轴箱进行定位,限制轴箱的摆动,从而使得车轮只微型摆动,避免车轮组件中的车轮摆动幅度过大,从而保证车轮组件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向机构23包括第一转动盘231、第一导向轮组件232和控制上述行走轮组22转动的第一连杆机构233,上述第一导向轮组件232与上述第一转动盘231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转动盘231一端转动设于上述第一转向架25上,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导向轮组件232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连杆机构233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动盘23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行走轮组22传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盘231相当于方向盘,当快轨列车2进行转弯时,轨道1给予第一导向轮组件232以外力,从而第一导向轮组件232带动第一转动盘231转动,第一转动盘231转动带动第一连杆机构233转动,从而第一连杆机构233带动行走轮组22进行转向,即带动车轮转向,使得快轨列车2可以稳定的进行转弯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行走轮组22包括左车轮221和右车轮222,上述第一导向轮组件232包括左导轮2321和右导轮2322,上述左导轮2321和上述右导轮2322均与上述第一转动盘231转动连接,上述左导轮2321和上述第一转动盘231之间设有第一杆2311,上述第一杆2311与上述第一转动盘231固定连接,第一杆2311与左导轮2321转动连接,上述左导轮2321与上述上层轨道12左内侧壁抵接,上述右导轮2322和上述第一转动盘231之间设有第二杆2312连接,上述第二杆2312与上述第一转动盘231固定连接,上述第二杆2312与上述右导轮2322转动连接,上述右导轮2322与上述上层轨道12右内侧壁抵接;上述第一连杆机构233包括第一连杆2331、第二连杆2332和第三连杆2333,第一连杆2331与第二杆2312转动连接,上述第一连杆2331与上述第二连杆2332转动连接,上述第二连杆2332一端部与上述左车轮221转动连接,上述第二连杆2332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三连杆2333一端部转动连接,上述第三连杆2333另一端部与上述右车轮222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辆转弯时,左导轮2321和右导轮2322会带动第一转动盘231转动,第二杆2312会带动第一连杆2331、第二连杆2332和第三连杆2333依次传动,使得左导轮2321和右导轮2322同时转动,使得整个转弯过程稳定且流畅。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包括第一上横臂241和第一下横臂242,上述第一上横臂241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上横臂241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行走轮组22上车轮中轴箱的上侧壁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下横臂242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下横臂242的另一端部与上述行走轮组22上车轮中轴箱的下侧壁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向架25、第一上横臂241和第一下横臂242和行走轮组22上轴箱四者组成四连杆机构,在车辆进行行驶的时候,四连杆机构通过限制车轮中轴箱的摆动,进而限制车轮的摆动,从而使行走轮组22更加稳定的行驶,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上横臂241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转向架25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下横臂242的一端部与上述车架本体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连接;使得第一上横臂241和第一下横臂242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转动,从而限制了行走轮组22横向为摆动,只允许行走轮组22内的车轮在竖直方向上摆动,从而使得车辆行驶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左车轮221和右车轮222结构一样,左车轮221包括左车轮本体、左轴箱223和左转向节224,上述左轴箱223设于上述左车轮本体中心轴处,上述左转向节224设于上述左轴箱223和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之间,上述左轴箱223与左转向节224转动连接,上述第一上横臂241和上述第一下横臂242均与上述左转向节224转动连接,右车轮222包括右车轮本体、右轴箱、右转向节,上述右轴箱设于上述右车轮本体中心轴处,而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为两个,两个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转向架25转动连接,两个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转向节224和右转向节转动连接,即两个上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轴箱223和右轴箱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个车轮都配备有一个第一轴箱定位装置24,使得每个车轮在行驶时都会被限制车轮的摆动程度,从而使得整个车辆的行驶变得稳定和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车架本体21和任意一个上述第一转向架25之间均设有第一减振组件(图中未显示),任意一个上述第一减振组件均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一减振器,上述第一弹簧设于上述第一车架本体21和上述第一转向架25之间,上述第一弹簧套设于上述第一减振器外侧,上述第一减振器设于上述第一转向架25上侧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车架本体21和第一转向架2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一减振器组合而成的第一减振组件,使得车轮产生的振动经过第一减振组件减振,使得整个第一车架本体21的振动幅度会很小,保证乘车人员的乘车体验,且第一弹簧和第一减振器均可为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为轨道车辆上使用的减振器,可替换性好,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转向架25与任意一个上述第一下横臂24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减振组件26,任意一个上述第二减振组件26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减振器,上述第二弹簧设于上述第一下横臂242和上述第一转向架25之间,上述第二弹簧套设于上述第二减振器外侧,上述第二减振器设于上述第一下横臂242上侧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下横臂242和第一转向架25之间设有第二弹簧和第二减振器组合而成的第二减振组件26,使得车轮产生的大部分振动依次被第一减振组件和第二减振组件26消磨殆尽,使得整个第一车架本体21的振动幅度会很小很小,保证乘车人员的乘车体验,且第二弹簧和第二减振器均可为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为轨道车辆上使用的减振器,可替换性好,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慢轨列车3包括第二车架本体31和多个悬挂车轮组件,任意一个上述悬挂车轮组件设于上述第二车架本体31上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悬挂轮组件与第二车架本体31连接,多个悬挂轮组件使得慢轨列车3的行驶更加稳定和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悬挂车轮组件均包括悬挂行走轮组3222、第二转向架35、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导向机构33和使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行驶稳定的第二轴箱定位装置,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设于上述轨道1上侧,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与上述第二动力装置传动连接,上述第二动力装置设于上述第二转向架35,上述第二转向架35与上述第二车架本体31连接,上述第二导向机构33一端与上述第二转向架35转动连接,另一端设于上述轨道1侧壁,上述第二轴箱定位装置一端与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二转向架35转动连接,上述第二动力装置与上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悬挂行走轮组3222的结构和作用和悬挂行走轮组3222作用一样,不同点只在于悬挂行走轮组3222在上层轨道12行驶,悬挂行走轮组3222悬挂在下层轨道13上行驶;第一转向架25和第二转向架35结构一样,第二导向机构33的结构和作用和第一导向机构23一样;第二轴箱定位装置的结构和作用和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一样,整个悬挂车轮组件内的结构和车轮组件的结构一样,从而使得制作成本降低,且制作方便,且第二动力装置可为市场上购买到用于轨道车辆运动的电机,可替换性好。
具体的,第二导向机构33包括第二转动盘331、第二导向轮组件332和控制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转动的第二连杆机构333,上述第二导向轮组件332与上述第二转动盘331转动连接,上述第二转动盘331一端转动设于上述第二转向架35上,另一端与上述第二导向轮组件332转动连接,上述第二连杆机构333一端与上述第二转动盘33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传动连接。
具体的,任意一个上述第二轴箱定位组件34均包括第二上横臂341和第二下横臂342,上述第二上横臂341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二转向架35转动连接,上述第二上横臂341的另一端部与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上车轮的轴箱的上侧壁转动连接,上述第二下横臂342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二转向架35转动连接,上述第二下横臂342的另一端部与上述悬挂行走轮组3222上车轮的轴箱的下侧壁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车架本体21和上述第二车架本体31的结构一样,从而使得制作成本降低,且制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车体本体和任意一个上述第二转向架35之间均设有第三减振组件(图中未显示),第三减振组件和第一减振组件的结构和作用一样,使得慢轨列车3的振动减小,保证乘客的乘车体验。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转向架35与任意一个上述第二下横臂34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减振组件36,第四减振组件36和第二减振组件26结构和作用一样,使得慢轨列车3的振动减小,保证乘客的乘车体验。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供电装置为两个电池组,两个上述电池组分别设于上述快轨列车2和上述慢轨列车3内。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为两个电池组,两个电池组分别设于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内,运用电池组来代替传统的供电系统,一方面使得成本能够大大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供电装置出现问题,也只是更换电池的问题,相比于供电系统损坏,能够迅速的恢复车辆的运行,且成本降低了很多;无论是快轨列车2还是慢轨列车3,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只需更换电池组即可,即可补充电力,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任意一个上述电池组均为新能源环保电池,成本低且环保,一定程度的保护了环境不受污染。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轨道12的车辆(快轨列车2)为自动导轨车辆APM,APM为自动导向快捷运输系统,利用橡胶轮胎走行,有独立路权,设专用导向机构,并采用无人驾驶的运输系统,使得快轨列车2行驶的速度快且稳定,大大缩短了乘车人员的乘车时间;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均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简单方便,且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采用高频发车和上下轨交错发车的模式,每车次间隔时间较短,减少了乘客平均的等待时间,改善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包括轨道1、站台5、快轨列车2、慢轨列车3、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4,上述快轨列车2设于上述轨道1上侧,上述慢轨列车3悬挂于上述轨道1下侧,上述站台5设于上述支撑装置4上,上述轨道1设于上述支撑装置4上侧,上述快轨列车2与上述慢轨列车3均与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支撑装置4用于支撑轨道1,使轨道1固定稳定,从而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稳定,站台5设于支撑装置4上,站台5位于轨道1旁边,站台5为乘车人员等候区,使得站台5支撑稳定,供电装置用于持续给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供电,使得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能够稳定行驶。
具体的,快轨列车2设于轨道1上侧,在上轨行驶,快轨列车2速度较快,在大型站台5停留,即大客流量站台5的停留(大型站台5即为客流量多的站台5,因为两个大型站台5之间通常会有许多小型站台5,两个大型站台5之间的距离相距较远);快轨列车2不需要每站都停,只在大型站台5停留,提高了车的运营速度,减少列车停靠时间,使得以这些站台5为目标的人们的坐车时间更短,类似于高铁和动车的运行模式等;慢轨列车3悬挂于轨道1下侧,在下轨侧壁行驶,慢轨列车3速度较慢,每个站台5都停留,可以保证将乘客送至每一个站台5和目的地,类似于普速火车的运营模式;再者通过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换乘方式的结合使用,例如远距离以小型站台5为目标的人们,可以先乘坐快轨列车2到达目的地附近的大型站台5,然后再换乘慢轨列车3达到目的地,也极大地缩短了乘车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以快轨列车2和慢轨列车3相结合的方式在空中行驶,不占用地面宝贵的道路交通资源,极大缓解了地面的交通拥堵;快捷且准时,较短的运行时间和优良的用户体验,经济性良好(投资成本低 运营成本低);小巧灵活,适应性好,可以作为大城市的接驳线、加密线,中小城市的通勤线,以及旅游观光线;在道路狭窄,拆迁困难的旧城区更具有优势,很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站台、快轨列车、慢轨列车、供电装置和支撑装置,所述快轨列车设于所述轨道上侧,所述慢轨列车悬挂于所述轨道下侧,所述站台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侧,所述轨道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侧,所述快轨列车和所述慢轨列车均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包括至少两个运行轨道,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行轨道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架组件,任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架组件均与所述支撑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运行轨道均包括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所述快轨列车设于所述上层轨道,所述慢轨列车悬挂于所述下层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架组件包括多个连接型材,任意一个所述连接型材均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运行轨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组件包括多个支撑型材,任意一个所述支撑型材均设于所述上层轨道和所述下层轨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轨列车包括第一车架本体和多个车轮组件,任意一个所述车轮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一车架本体下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车轮组件均包括行走轮组、第一转向架、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导向机构和使所述行走轮组行驶稳定的第一轴箱定位装置,所述行走轮组设于所述轨道上侧,所述行走轮组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转向架,所述第一转向架与所述第一车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轨道侧壁,所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一端与所述行走轮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动盘、第一导向轮组件和控制所述行走轮组转动的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动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盘一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转向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盘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行走轮组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箱定位装置包括第一上横臂和第一下横臂,所述第一上横臂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横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行走轮组上车轮中轴箱的上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横臂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横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行走轮组上车轮中轴箱的下侧壁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慢轨列车包括第二车架本体和多个悬挂车轮组件,任意一个所述悬挂车轮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车架本体上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为两个电池组,两个所述电池组分别设于所述快轨列车和所述慢轨列车内。
CN202122447896.6U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Active CN219565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7896.6U CN21956506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7896.6U CN21956506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5066U true CN219565066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7896.6U Active CN219565066U (zh) 2021-10-11 2021-10-11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5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56499U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CN105197047A (zh) 一种橡胶轮胎低地板转向架
CN103332194A (zh) 一种悬挂式独轨列车驱动装置
CN110509945B (zh) 永磁直驱电机驱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US6688235B2 (en) Suspended coa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203283232U (zh) 一种悬挂式独轨列车驱动装置
KR101364703B1 (ko) 고무차륜 경량전철의 안내륜 완충장치
CN111422214A (zh)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CN110509946B (zh) 采用轮边减速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CN102673607A (zh) 带探伤装置的铁路轨道车转向架
CN107738659B (zh) 一种高舒适空轨车辆转向架
CN107554543B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铰接式有轨电车转向架
CN219565066U (zh)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CN201573646U (zh) 高架软轨交通系统
CN212709410U (zh) 单电机同时驱动双轴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
CN109204336A (zh) 快速两用单轨车辆
CN210618138U (zh) 采用轮边减速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CN112519804B (zh) 一种悬挂式混合磁悬浮轨道交通系统
CN111152798A (zh) 空轨转向架
CN102910175A (zh) 侧挂式双电源驱动轨道电车用悬挂装置
CN210618137U (zh) 永磁直驱电机驱动的悬挂式单轨车辆单轴转向架
CN113715849A (zh) 一种空中轨道车辆运行系统
CN210454800U (zh) 一种空中轨道车
CN202743276U (zh) 带探伤装置的铁路轨道车转向架
JP3679063B2 (ja) 鉄道車両用一軸台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