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2308U -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2308U
CN219562308U CN202320452004.8U CN202320452004U CN219562308U CN 219562308 U CN219562308 U CN 219562308U CN 202320452004 U CN202320452004 U CN 202320452004U CN 219562308 U CN219562308 U CN 219562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workpiece
air
air passage
connecting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20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ngh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20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2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2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2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翻转组件,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双向输送器和吸附器,双向输送器安装于第一转动部的顶部,第一转动部用于带动双向输送器转动,双向输送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附器,双向输送器的两端用于推动吸附器移动进行吸附工件,翻转组件包括第二转动部和夹具部,夹具部安装于第二转动部的顶部,第二转动部用于带动夹具部转动,夹具部的位置与吸附器的位置相对应,夹具部用于夹取吸附器输送的工件,双向输送器推动工件朝夹具部移动,夹具部夹取工件,第二转动部带动工件转动180°,工件实现自动翻转,该自动翻转装置机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车床是金属切削机床中最主要的一种切削机床,在一般的机器制造工厂中以车床为主数量最多,也称之为工作母机。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车床的功能是对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旋转表面,以及螺旋表面进行切削加工。
车床加工工件的流程:工件的一端夹在车床的主轴上,工件紧固于主轴,主轴带动工件转动,车床的加工刀具对工件的另一端进行切削加工。工件的一端加工完成后,再将工件翻转,对工件的另一端进行加工,使整个工件加工完成。
但是目前技术中,工件翻转加工主要采用人工翻转或机械手翻转。采用人工翻转工件,则产生人工费用,且人工翻转的工作效率较低,导致整个工件的加工成本高。采用机械手翻转工件,工厂则需要买进机械手,在一些中小型的工厂,难以承受机械手的价格,导致机械手的一般的都是大型的工厂使用,而中小型的工厂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翻转。所以现在亟需研发出一种制造容易,成本低的工件翻转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翻转工件,且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容易,能够适用于中小型工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翻转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双向输送器和吸附器,所述双向输送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双向输送器转动,所述双向输送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吸附器,所述双向输送器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吸附器将加工夹具和翻转组件之间转移工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转动部和夹具部,所述夹具部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夹具部转动,使所述夹具部上的工件翻转;所述夹具部的位置与所述吸附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夹具部用于夹取所述吸附器吸附的工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一连接盘、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杆;所述第一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上方,所述双向输送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盘的顶部;所述第一齿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齿杆,两根所述第一齿杆均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框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齿杆与所述第一气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口;两条所述第一气道的所述第一进气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杆的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气道的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套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圈,所述第一防尘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轴承套位于两端所述第一防尘圈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安装框、第二连接盘、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杆;所述第二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上方,所述夹具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顶部;所述第二齿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齿杆,两根所述第二齿杆均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框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齿杆与所述第二气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气口;两条所述第二气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杆的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第二气道的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齿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轴承套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轴承套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尘圈,所述第二防尘圈套设于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轴承套位于两端所述第二防尘圈之间。
优选的,所述夹具部包括夹块和驱动轴,所述第二连接盘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夹块,所述夹块的下端摆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顶部,两侧所述夹块相对应设置;两侧所述夹块相对应的一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夹块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盘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设置有滑道,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滑道,所述驱动轴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驱动轴沿轴向方向移动时带动两块所述夹块做开合动作。
优选的,所述滑道设置有上顶持面,所述驱动轴设置有下顶持面,所述上顶持面位于所述下顶持面的上方,所述上顶持面与所述下顶持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驱动轴朝下滑动;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驱动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驱动机推动所述顶块朝向所述驱动轴移动,所述顶块推动所述驱动轴朝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顶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进气道,所述第三进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顶块的一侧,所述第三进气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顶块的顶部;所述驱动轴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通气道,所述第三通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轴上端的一侧,所述第三通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夹块下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通气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底部,所述第三通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气道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双向输送器安装于第一转动部的顶部,双向输送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附器,工件可以吸附在吸附器背离双向输送器的一侧,第一转动部带动双向输送器旋转,双向输送器的两端用于带动吸附器将加工夹具和翻转组件之间转移工件,夹具部安装于第二转动部的顶部,夹具部的位置与吸附器的位置相对应,夹具部用于夹取吸附器吸附的工件,第二转动部带动夹具部旋转,使夹在夹具部的工件实现翻转,该自动翻转装置机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输送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翻转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气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第一气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转动部,2-双向输送器,3-吸附器,4-第二转动部,5-夹具部,6-第一气道,7-第一轴承套,8-第一防尘圈,9-第二气道,10-第二密封圈,11-第二轴承套,12-第二防尘圈,13-连接块,14-凸块,15-工件,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
101-第一安装框,102-第一连接盘,103-第一齿轮,104-第一齿杆,171-第三进气道,401-第二安装框,402-第二连接盘,403-第二齿轮,404-第二齿杆,501-夹块,502-驱动轴,503-第三通气道,601-第一进气口,602-第一通气口,603-第一密封圈,901-第二进气口,902-第二通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包括输送组件和翻转组件;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1、双向输送器2和吸附器3,双向输送器2安装于第一转动部1的顶部,第一转动部1用于带动双向输送器2转动,双向输送器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附器3,双向输送器2的两端用于带动吸附器3将加工夹具和翻转组件之间转移工件15;翻转组件包括第二转动部4和夹具部5,夹具部5安装于第二转动部4的顶部,第二转动部4用于带动夹具部5转动,使夹具部5上的工件翻转;夹具部5的位置与吸附器3的位置相对应,夹具部5用于夹取吸附器3吸附的工件。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用于对工件15自动翻转。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双向输送器2用于取出或放回车床内的工件。双向输送器2位于车床的一侧,工件15的一端在车床加工完成时,双向输送器2将工件15从车床位置输送至夹具部5,夹具部5用于对工件15翻转,夹具部5对工件15翻转后,双向输送器2再将工件15从夹具部5输送至车床,方便车床对工件的另一端加工。
工件15的输送流程:双向输送器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附器3,双向输送器2的两端具有伸缩功能,双向输送器2推动吸附器3朝工件15方向伸展,工件15可以吸附在吸附器3背离双向输送器2的一侧,吸附器3吸附到工件15后,第一转动部1带动双向输送器2旋转,使该工件15朝夹具部5方向移动,双向输送器2将工件1推送于夹具部5,夹具部5夹取工件15后,第二转动部4旋转180°,使工件15的另一侧面朝向于双向输送器2,双向输送器2再次推动吸附器3朝位于夹具部5的工件15方向伸展,工件15的另一端被吸附器3,然后,第一转动部1旋转,将双向输送器2吸附着工件15的一端朝车床方向转动,将工件15推送回至车床,车床对工件15另一端进行加工。由此,工件15实现自动翻转,该自动翻转装置机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靠性高。
双向输送器2方便输送工件15,双向输送器2的一端推动吸附器3朝向车床处吸附工件15后,向夹具部5的位置转动180°时,使双向输送器2的另一端推动另一吸附器3朝向车床处夹取工件15,能够提高夹取工件15的速度,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双向输送器2指的是两端具有伸缩杆的器件,优选为双向气缸,在双向气缸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吸附器3,吸附器3固定贴合于双向气缸端面,方便双向气缸推动吸附器3进行吸附工件15。双向气缸的稳定性好和精度高,便于输送工件15。
吸附器3能够吸附被加工的工件15,以使输送组件对工件15在翻转组件和车床之间输送。吸附器3优选为电磁铁,电磁铁的吸附性能强,能够吸附住较重的工件15,且电磁铁可断电消磁,通过控制电磁铁消磁的时机,对工件脱离吸附器3的时机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的工件15翻转操作。
第一转动部1与第二转动部4配合设置有固定框16,固定框16可将第一转动部1与第二转动部4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固定,方便双向输送器2与夹具部5相互配合动作,防止双向输送器2与夹具部5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而产生加工误差,提高翻转工件15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第一转动部1与第二转动部4沿Z轴方向转动,使第一转动部1与第二转动部4朝同一方向转动,方便第二转动部4带动夹具部5转动180度,夹具部5对工件翻转时,方便设置于双向输送器2的吸附器3进行吸附工件15。
具体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安装框101、第一连接盘102、第一齿轮103和第一齿杆104;第一连接盘102位于第一安装框101的上方,双向输送器2安装于第一连接盘102的顶部;第一齿杆104位于第一安装框101的内部,第一齿轮103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框101的内部,第一齿轮1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安装框101连接于第一连接盘102,第一齿轮1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杆104,两根第一齿杆104均与第一齿轮103相啮合。
第一齿轮1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齿杆104,一侧的第一齿杆104移动时可推动第一齿轮103转动,第一齿轮103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另一侧的第一齿杆104跟随移动。可选用一侧的第一齿杆104推动第一齿轮103作为正转,另一侧的第一齿杆104推动第一齿轮103作为反转,两根第一齿杆104配合推动第一齿轮103转动,使第一齿轮103在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好。
第一齿轮103带动第一连接盘102转动时,安装在第一连接盘102的双向输送器2跟随转动。
具体地,第一安装框101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道6,第一齿杆104与第一气道6滑动配合,第一气道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601,第一气道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口602;两条第一气道6的第一进气口601朝相反的方向设置;第一齿杆104的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03,第一密封圈603的外侧与第一气道6的侧面相贴合;第一齿轮1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套7,第一轴承套7固定于第一安装框101的内部,第一轴承套7用于支撑第一齿轮103。
可在第一进气口601处安装气管,气管供气体流入至第一气道6内推动第一齿杆104移动位置,使第一齿杆104推动第一齿轮103转动,选用气体推动第一齿杆104移动,能够使第一齿杆104的动作反应快速且精度高,方便驱动第一连接盘102转动。
第一齿杆104朝第一通气口602的一端滑动时,位于第一通气口602至第一齿杆104之间的气体,可从第一通气口602排出,避免与第一齿杆104发生抵触,使第一齿杆104滑动更加流畅。
两条第一气道6的第一进气口601朝相反的位置设置,气体从一条的第一气道6流入推动第一齿杆104移动,使第一齿杆104推动第一齿轮103正转动。气体从另一条的第一气道6流入推动第一齿杆104移动,由于两条第一气道6的第一进气口601的位置是相反的,使第一齿杆104推动第一齿轮103反转动。第一齿轮103能够正转动或反转动,方便第一齿轮103带动第一连接盘102转动。
第一气道6贯穿第一安装框101,方便安装第一齿杆104,第一安装框10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板16,第一挡板16用于堵住第一气道6的开口,第一齿杆104从第一气道6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即是第一齿杆104带动第一齿轮103转动180°,方便第一连接盘102带动双向输送器2转动与吸附器3配合夹取工件15。第一进气口601和第一通气口602均设置于第一挡板16处,方便气体流入或流出。
第一密封圈603能够使第一齿杆104在第一气道6内滑动时,防止气体从第一齿杆104的一端泄漏至另一端,保证第一齿杆104正常滑动。
由于第一齿杆104的一侧与第一齿轮103相啮合,需在第一气道6位于第一齿轮103的位置开设啮合口,便于第一齿杆104的一侧与第一齿轮103相啮合。第一齿杆104呈圆柱形,气体在推动第一齿杆104移动时,虽有小部分气流从啮合口处流失,由于整体气体的压力较大,流失的气体对第一齿杆104影响较小,不会对第一齿杆104的动作造成影响。
第一轴承套7能够限位第一齿轮103在第一安装框101内部的位置,方便第一齿轮103转动。
具体地,第一安装框10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圈8,第一防尘圈8套设于第一齿轮103;第一轴承套7位于两端第一防尘圈8之间。第一防尘圈8可防止灰尘进入第一安装框101的内部,避免灰尘影响第一齿轮103和第一轴承套7的正常转动。
具体地,第二转动部4包括第二安装框401、第二连接盘402、第二齿轮403和第二齿杆404;第二连接盘402位于第二安装框401的上方,夹具部5安装于第二连接盘402的顶部;第二齿杆404位于第二安装框401的内部,第二齿轮403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框401的内部,第二齿轮40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框401连接于第二连接盘402,第二齿轮4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齿杆404,两根第二齿杆404均与第二齿轮403相啮合。
第二齿轮40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齿杆404,一侧的第二齿杆404移动时可推动第二齿轮403转动,第二齿轮403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另一侧的第二齿杆404跟随移动。可选用一侧的第二齿杆404推动第二齿轮403作为正转,另一侧的第二齿杆404推动第二齿轮403作为反转,两条第二齿杆404配合推动第二齿轮403转动,使第二齿轮403在转动过程的稳定性好。
第二齿轮403带动第二连接盘402转动,安装在第二连接盘402的夹具部5跟随转动。
具体地,第二安装框401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道9,第二齿杆404与第二气道9滑动配合,第二气道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901,第二气道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气口902;两条第二气道9的第二进气口901朝相反的方向设置;第二齿杆404的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0的外侧与第二气道9的侧面相贴合;第二齿轮4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套11,第二轴承套11固定于第二安装框401的内部,第二轴承套11用于支撑第二齿轮403。
可在第二进气口901处安装气管,气管供气体流入至第二气道9内推动第二齿杆404移动位置,使第二齿杆404推动第二齿轮403转动,选用气体推动第二齿杆404移动,能够使第二齿杆404的动作反应快速且精度高,方便驱动第二连接盘402转动。
第二齿杆404朝第二通气口902的一端滑动时,位于第二通气口902至第二齿杆404之间的气体,可从第二通气口902排出,避免与第二齿杆404发生抵触,使第二齿杆404滑动更加流畅。
两条第二气道9的第二进气口901朝相反的位置设置,气体从一条的第二气道9流入推动第二齿杆404移动,使第二齿杆404推动第二齿轮403正转动。气体从另一条的第二气道9流入推动第二齿杆404移动,由于两条第二气道9的第二进气口901的位置是相反的,使第二齿杆404推动第二齿轮403反转动。第二齿轮403能够正转动或反转动,方便第二齿轮403带动第二连接盘402转动。
第二气道9贯穿第二安装框401的两端,方便安装第二齿杆404,第二安装框401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挡板17,第二挡板17用于堵住第二气道9的开口,第二齿杆404从第二气道9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即是第二齿杆404带动第二齿轮403转动180°,方便第二连接盘402带动夹具部5配合夹取工件15。第二进气口901和第二通气口902均设置于第二挡板17处,方便气体流入或流出。
第二密封圈10能够使第二齿杆404在第二气道9内滑动时,防止气体从第二齿杆404的一端泄漏至另一端,保证第二齿杆404正常滑动。
由于第二齿杆404的一侧与第二齿轮403相啮合,需在第二气道9位于第二齿轮403的位置开设啮合口,便于第二齿杆404的一侧与第二齿轮403相啮合。第二齿杆404呈圆柱形,气体在推动第二齿杆404移动时,虽有小部分气流从啮合口处流失,由于整体气体的压力较大,流失的气体对第二齿杆404影响较小,不会对第二齿杆404的动作造成影响。
第二轴承套11能够限位第二齿轮403在第二安装框401内部的位置,方便第二齿轮403转动。
具体地,第二安装框40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尘圈12,第二防尘圈12套设于第二齿轮403;第二轴承套11位于两端第二防尘圈12之间。第二防尘圈12可防止灰尘进入第二安装框401的内部,避免灰尘影响第二齿轮403和第二轴承套11的正常转动。
具体地,夹具部5包括夹块501和驱动轴502,第二连接盘402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块501,夹块501的下端摆动安装于第二连接盘402的顶部,两侧夹块501相对应设置;两侧夹块501相对应的一面设置有凸块14,凸块14位于夹块501的下端;第二连接盘402和第二齿轮403的中心设置有滑道,驱动轴502穿入滑道,驱动轴502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凸块14卡入凹槽内;驱动轴502沿轴向方向移动时带动两块夹块501做开合动作。
驱动轴502可沿滑道上下滑动,基于凸块14卡入凹槽内,驱动轴502朝上滑动时,驱动轴502顶向凸块14的一端一起朝上移动,使两块的夹块501朝相反侧转动打开,方便放入工件15。
凸块14位于夹块501的下端,驱动轴502顶向凸块14时,使夹块501的上端朝背向驱动轴502的方向转动,夹块501的上端设为夹取端,方便夹取端进行夹取工件15。
夹取端的夹取面呈C字形,夹取端的夹取面是指与工件15相接触的面,此处所说的C字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C字形,而是类似C字形的形状。夹取端的夹取面还可以根据工件15的形状而设置,并非限制于C字形。
第二连接盘402顶部的两侧凸出有连接块13,夹块501的下端摆动安装于连接块13,连接块13凸出于第二连接盘402,方便夹块501摆动,可使用转动轴穿过夹块501的下端与连接块13,方便夹块501的下端与连接块13转动连接。
具体地,滑道设置有上顶持面,驱动轴设置有下顶持面,上顶持面位于下顶持面的上方,上顶持面与下顶持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用于推动驱动轴502朝下滑动;第二安装框401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机16,驱动机16的驱动端设置有顶块17,驱动机16推动顶块17朝向驱动轴502移动,顶块17推动驱动轴502朝上滑动。
夹块501需转动打开夹取工件15时,驱动机16推动顶块17顶向驱动轴502的底部,驱动轴502在滑道内朝上方移动,驱动轴502顶向凸块14朝上方转动,夹块501的上端朝背向驱动轴502的方向转动,使两块夹块501的夹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件15的尺寸,方便将工件15放入两块夹块501之间,便于夹块501对工件15进行夹取。
驱动轴502在滑道内朝上方移动时,下顶持面也朝向上顶持面推进,弹性件15将被压缩。工件15放置在两块夹块501之间时,驱动机16带动顶块17朝下缩回,此时,弹性件15将展开,弹性件15将顶持下顶持面朝下移动,驱动轴502则在滑道内朝下方移动,驱动轴502将拉动凸块14跟随朝下方转动,夹块501的上端朝向工件15的方向转动,使两块夹块501的夹取端固定贴合于工件15,工件15实现固定。
驱动机16可选择为气缸、电缸等可伸缩推动端的器件,优选为气缸,方便与第一转动部1和第二转动部4共用供气设备。
采用弹性件15推动驱动轴502朝下方移动,使夹块501夹紧工件15,夹块501根据弹性件15的弹力而转动夹紧于工件15,有助于保护工件15不被夹块501夹伤,由于弹性件15的弹力原因,夹块501还能够适合固定贴合于不同大小尺寸的工件15,实用性强。
具体地,顶块17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进气道171,第三进气道171的一端位于顶块的一侧,第三进气道171的另一端位于顶块17的顶部;驱动轴5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通气道503,第三通气道503的一端位于驱动轴502上端的一侧,第三通气道503的一端与夹块501下端的位置相对应;第三通气道503的另一端位于驱动轴502的底部,第三通气道503的另一端与第三进气道503的位置相对应。
位于顶块17一侧的第三进气道171的一端可连接于气管,气管可供气体从第三进气道171的另一端排出,第三进气道171的另一端位于顶块17的顶部,当顶块17顶向驱动轴502的底部时,顶块17则与驱动轴502的底部相贴合,气体可流入至第三通气道503内,气体从位于驱动轴502上端的第三通气道503端口喷出,气体可清理夹块501下端的灰尘或切削工件15落下的废料,防止废料落在凸块14内,避免影响夹块501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组件和翻转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双向输送器和吸附器,所述双向输送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双向输送器转动,所述双向输送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吸附器,所述双向输送器的两端用于带动所述吸附器将加工夹具和翻转组件之间转移工件;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二转动部和夹具部,所述夹具部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顶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用于带动所述夹具部转动,使所述夹具部上的工件翻转;
所述夹具部的位置与所述吸附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夹具部用于夹取所述吸附器吸附的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安装框、第一连接盘、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杆;
所述第一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上方,所述双向输送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盘的顶部;
所述第一齿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齿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齿杆,两根所述第一齿杆均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第一齿杆与所述第一气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口;
两条所述第一气道的所述第一进气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齿杆的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气道的侧面相贴合;
所述第一齿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一轴承套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防尘圈,所述第一防尘圈套设于所述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轴承套位于两端所述第一防尘圈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安装框、第二连接盘、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杆;
所述第二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上方,所述夹具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顶部;
所述第二齿杆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框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齿杆,两根所述第二齿杆均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齿杆与所述第二气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气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通气口;
两条所述第二气道的所述第二进气口朝相反的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齿杆的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第二气道的侧面相贴合;
所述第二齿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套,所述第二轴承套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内部,所述第二轴承套用于支撑所述第二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尘圈,所述第二防尘圈套设于所述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轴承套位于两端所述第二防尘圈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部包括夹块和驱动轴,所述第二连接盘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夹块,所述夹块的下端摆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顶部,两侧所述夹块相对应设置;
两侧所述夹块相对应的一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夹块的下端;
所述第二连接盘和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设置有滑道,所述驱动轴穿入所述滑道,所述驱动轴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驱动轴沿轴向方向移动时带动两块所述夹块做开合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设置有上顶持面,所述驱动轴设置有下顶持面,所述上顶持面位于所述下顶持面的上方,所述上顶持面与所述下顶持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驱动轴朝下滑动;
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下端设置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的驱动端设置有顶块,所述驱动机推动所述顶块朝向所述驱动轴移动,所述顶块推动所述驱动轴朝上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进气道,所述第三进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顶块的一侧,所述第三进气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顶块的顶部;
所述驱动轴的内部设置有第三通气道,所述第三通气道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轴上端的一侧,所述第三通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夹块下端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三通气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驱动轴的底部,所述第三通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进气道的位置相对应。
CN202320452004.8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Active CN219562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2004.8U CN21956230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2004.8U CN21956230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2308U true CN219562308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0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2004.8U Active CN219562308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2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1321B (zh) 一种环形配件内外壁打磨设备
CN219562308U (zh) 一种自动翻转工件的装置
CN113477966A (zh) 一种带有切屑清理功能的车床
TWI424899B (zh) 鏈式刀庫導刀機構(三)
CN214981129U (zh) 一种曲面板材搬运用真空吸盘夹具
CN106493475B (zh) 一种金属波纹软管切断装置
CN20991934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钻孔的数控设备
CN110394735B (zh) 一种自动更换砂轮片装置
CN216465974U (zh) 一种注塑机用夹持机构及其夹持装置
CN114247951A (zh) 一种自动焊线机
CN116810741A (zh) 通信基站底板加工装置
CN116100222A (zh) 一种焊接用工装夹具组件
CN213474705U (zh) 一种带旋转功能的取料机构
CN213591850U (zh) 一种铣床
CN213080577U (zh) 一种工件焊接用夹持固定装置
CN210884229U (zh) 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07805918U (zh) 一种自定心可旋转夹具
CN107617802B (zh) 一种气泵焊锡装配线
CN219465940U (zh) 基站底板加工治具
CN219561953U (zh) 汽车焊装定位止回装置
CN217254007U (zh) 一种自动化机器人焊接辅助工装
CN220178812U (zh) 一种五轴龙门机床吸尘结构以及机床
CN215848069U (zh) 一种汽车塑料饰件多工位加工设备
CN220516489U (zh) 一种水槽用上下料夹爪
CN219818199U (zh) 防尘式的钢管切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