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7239U - 电子耳镜 - Google Patents

电子耳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7239U
CN219557239U CN202320890658.9U CN202320890658U CN219557239U CN 219557239 U CN219557239 U CN 219557239U CN 202320890658 U CN202320890658 U CN 202320890658U CN 219557239 U CN219557239 U CN 219557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shing
flushing pipe
pipe
control system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06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照炎
吴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08906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7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7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7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耳镜,包括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手持部、插入部和端盖,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插入部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和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和插入部,且分别开口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冲水组件,所述冲水组件包括冲水管,所述冲水管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和插入部,并且开口于所述端盖,其另一端连接冲洗器。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使电子耳镜同时具有冲洗和吸引功能,更便于操作,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耳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子耳镜。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耳科手术中,耳内窥镜普遍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传统的耳镜为直杆不可分离式硬管内镜,硬管式内窥镜由于其内部的柱状晶体结构特点,不可折弯,也无法内置冲水或吸引装置,因为其本身的柱状晶体结构体积无法缩小,再若加载冲水或吸引装置,则整个内窥镜的镜体过粗,无法通过人体狭小的耳道。而吸引器是各类手术中必要的器械,用于清除组织液和血液,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可见,因此有时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电钻、吸引管和内窥镜等需要同时在手术范围内进行工作,而耳内镜手术由于耳道空间狭窄,仅能允许单人操作,手术难度增加,加上一些特殊的手术要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内镜微创手术被迫在术中改为开放式手术。
针对该缺陷,近年来采用传像光纤或者电子摄像头的耳镜相继被开发,例如现有技术一:申请号为201811039829.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耳内镜装置,包括细长的插入杆、成像管道、工作通道和操作机构,其中插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杆体前端的探头部,所述探头部的长度为8-12mm,可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成像管道和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插入杆,所述成像管道包括传像光纤或摄像头。该耳内镜装置通过工作通道的设置,手术人员单手即可实现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从而能够更方便、安全的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
现有技术二:申请号为202120116887.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耳内窥镜,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连接有探测管,所述探测管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在所述探测管内设有冲洗通道,在所述探测管内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隔离;所述摄像头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形成所述冲洗通道。
现有技术三:申请号为20222202535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冲洗和灌流功能的耳内镜,包括:安装壳体、内镜主管、内镜管以及光导纤维束;内镜主管内设置有分隔层板,分隔层板将内镜主管的内腔分隔分别形成清洗通道和内镜管通道;内镜管设置在内镜管通道内,清洗通道用于输送清洗液;内镜主管的一端设置在安装壳体上,内镜主管远离安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防水镜片,防水镜片设置在内镜管通道位置处;光导纤维束的一端连接内镜管,光导纤维束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成像设备和外部光源设备;清洗通道远离防水镜片的一端与外部注水设备连通设置。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部分传统硬管式耳内镜的缺陷,但是依然存在不足:均无法同时加载冲水装置和吸引装置。现有技术一通过设置工作通道,可选择性插入手术器械或吸引器,但是其未设置冲水装置,手术过程中血液、组织液和人体组织等均有可能阻挡内镜镜头,使得手术视野不清,因此其必须使用外置的冲洗器进行冲洗,然而使用外置的冲洗器冲洗时,一方面频繁更换手术器械必然影响手术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外置的冲洗器无可视功能,无法针对性清理内镜镜头和术野范围;现有技术二和现有技术三均只设置了冲洗通道,无吸引装置,另外,固定设置的冲洗通道不利于更换和维护,一旦发生漏水或者损坏,则整个耳内镜将无法使用。综上,虽然现有技术解决了传统硬管式耳内镜的部分缺陷,但是受限于人体耳道过于狭窄,对于深入耳道的镜体外径要求极高,而现有技术并不能解决在极端细小的镜体内部同时加载冲洗和吸引通道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同时具有冲洗和吸引功能的电子耳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电子耳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耳镜,包括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手持部、插入部和端盖,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插入部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插入部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和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和插入部,且分别开口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冲水组件,所述冲水组件包括冲水管,所述冲水管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和插入部,并且开口于所述端盖,其另一端连接冲洗器。
采用该技术方案,可使电子耳镜同时具有冲洗和吸引功能,更便于操作,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另外,由于加载了冲水组件,一方面可以随时保持摄像头的清洁从而保证术野清晰可见,另一方面在可视条件下能做到精准冲洗;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的设置,可选的使用吸引功能或器械操作,当使用吸引功能时,医生单人单手可以同时完成冲水和吸引,另一只手可以持器械进行检查或治疗,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冲水组件还包括冲水控制系统,所述冲水控制系统设于所述手持部内部,其包括工作槽,以及自下而上安置于所述工作槽内的弹簧、压块、挡条和控制按钮;其中所述弹簧为两根,所述挡条为两条,所述压块为可活动设置;所述两根弹簧左右分布,向下抵住所述工作槽底部,向上顶住所述压块的底面并对所述压块形成持续反弹力;所述两根挡条左右间隔分布,悬挂固定于所述工作槽的槽壁,并且紧压所述压块的顶面;所述控制按钮设于所述两根挡条之间,并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压块的顶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控制按钮和压块的连接处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为冲水管通路,所述冲水管由此穿行,所述冲水管通路的延伸线与所述两根挡条垂直,且所述冲水管穿行于所述两根挡条与压块之间,在所述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保持封闭状态;所述控制按钮部分露出于所述工作槽,所述手持部的外壁设有容纳所述控制按钮的按钮孔。采用该技术方案,更方便操作者单人单手控制冲水系统,同时更能方便得根据需要控制冲水量,也更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控制按钮和压块采用卡扣式连接,所述控制按钮底部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卡扣凹槽,所述压块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所述卡扣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卡扣,所述卡扣凹槽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两个缺口,相应的,所述卡扣中部也设有一缺口,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压块连接状态下,所述三个缺口对齐形成所述冲水管通路。
优选地,还包括吸引头,所述吸引头设置于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露出于所述端盖外的开口处,所述吸引头为可拆卸设置。采用该技术方案,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或尺寸的吸引头来满足各种不同的手术要求。
更优选地,所述吸引头的周身设有多个孔洞。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位于所述手持部内部的管道侧壁设有负压孔一,所述手持部的外壁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负压孔二,所述负压孔一和负压孔二相重合。采用该技术方案,使操作者可以直接通过按堵负压孔的操作单人单手控制吸引功能的开关和吸引力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手持部内部设有固定支架和控制系统模块,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各组件的位置,所述冲水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上。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手持部内部的各组件位置固定更稳固,从而提升电子耳镜的耐用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头部支架、中部支架和底部支架,所述头部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控制系统模块,所述中部支架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和底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和控制系统模块内部均设有供所述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和冲水组件穿行的通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头部支架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中部支架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和底部支架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位于所述手持部内部的管道侧壁设有负压孔一,所述手持部的外壁设有负压孔二,所述控制系统模块的壳体设有负压孔三,所述负压孔一、负压孔二和负压孔三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冲水管部分露出于其位于所述端盖的开口处,所述冲水管包括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出水口一设于所述冲水管的末端,出水口二设于所述冲水管外露部分的侧壁且其出水方向与所述成像组件在所述端盖上的开口处相对。采用设置多个出水口的技术方案,可增强冲水效率,同时保持术野和镜头的清晰。
优选地,所述冲水管分为总冲水管、第一分冲水管和第二分冲水管,所述冲水组件还包括Y形连接管,所述第一分冲水管和第二分冲水管通过所述Y形连接管与所述总冲水管相连接,所述总冲水管穿行于所述手持部内,所述第一分冲水管和第二分冲水管穿行于所述插入部内,其位于所述端盖处的开口为两个,所述第一分冲水管的开口处即为其出水口,所述第二分冲水管露出于所述端盖的开口处,其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分冲水管外露部分的侧壁且其出水方向与所述成像组件在所述端盖上的开口处相对。采用该技术方案,将冲水管分为两根分冲水管,各司其职,进一步提升了冲洗效率。
优选地,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摄像头、电连接线和成像接头,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光纤和光纤接头,所述电连接线和照明光纤由热缩管包裹,所述成像接头和光纤接头合并为内镜接头,所述内镜接头用于连接外部显示系统。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插入部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采用不锈钢材质后,可通过退火处理来实现插入部局部的折弯,以便于满足不同手术的需要,而传统硬管式耳内镜是无法折弯的。
优选地,所述插入部的外径为2.0mm-3.5m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子耳镜内部组件的精细化改进,解决了传统硬管式耳内镜镜体过粗、无法同时加载冲水或吸引功能的技术问题,将各组件通过结构的优化改进或者材质的优选,使得本实用新型插入人体耳道的插入部外径做到尽可能细小,插入部变细的同时又能增加多种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插入部可以按需进行局部折弯,可以满足不同角度各种手术条件,同时各组件均采用活动连接结构设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节省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件手持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冲水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冲水控制系统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固定支架及控制系统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头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底部支架及各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组件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组件吸引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 手持部
101 锥形帽
102 负压孔二
103 按钮孔
1041 头部支架
1041a 长杆螺丝
1041b 阻尼螺母一
1042 中部支架
1043 底部支架
1043a 圆形凸台
200 插入部
300 端盖
401 成像接头
402 摄像头
501 光纤接头
502 照明光纤
601 内镜接头
602 热缩管
603 线缆护套
700 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
7011 吸引装置连接软管
7012 吸引器接头
7013 负压孔一
702 通道连接管
8011 工作槽
8012 弹簧
8013 压块
8013a 卡扣
8014 控制按钮
8014a 卡扣凹槽
8015 挡条
8016 冲水管通路
802 冲水管
802a 总冲水管
802b 第一分冲水管
802c 第二分冲水管
803 冲水连接管
804 Y形连接管
805 冲洗装置连接软管
806 冲洗器接头
900 控制系统模块
901 负压孔三
902 密封圈二
903 密封圈三
904 阻尼螺母二
905 阻尼螺母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手持部”、“插入部”、“端盖”、“压块”等表述并非限制其定义,而是为了方便解释,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相同但采用不同的技术术语表述,并不能表示该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有实质性区别。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耳镜外覆壳体,壳体由三部分组成,由后往前分别为手持部100、插入部200和端盖300,该三部分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为了便于后期维护,优选采用螺纹连接、卡接等活动连接方式。手持部100的功能为方便操作者握持和操作,同时也有保护其内部零部件的功能;插入部200为一硬质材料的中空管道,本实施例采用医用不锈钢制成,插入部200用于插入人体耳道进行检查和治疗,由于人体耳道狭窄,插入部200的外径要求足够细小,本实用新型插入部200的外径为2.0mm-3.5mm;端盖300的功能为定位和保护,定位系指固定各组件在端盖300处开口的位置,保护系指保护电子耳镜的镜头等。手持部100的壳体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分为前后两部分,该两部分以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现有技术已知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纹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锥形帽101,锥形帽101为圆锥体形,其与插入部200和手持部100同轴,连接于插入部200和手持部100之间,其小圆口端的内径与插入部200的外径相匹配,大圆口端设有外螺纹,手持部100前端设有与其相应的内螺纹,两者螺纹连接,锥形帽101有利于操作者更平稳地握持电子耳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和冲水组件,以上组件全部轴向贯穿手持部100和插入部200的内部管道,其一端自插入部200内部管道穿出后分别在端盖300处开口或者露出于端盖300,另一端从手持部100的后端穿出,分别与相应的外部设备连接,例如成像组件和照明组件与显示系统连接,冲水组件与冲洗器等冲水装置连接,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作为吸引通道使用时与外部的吸引装置连接,作为器械通道时,将手术器械直接插入即可使用,显示系统、冲洗器、吸引器均为现有技术,也非本实用新型所需保护的技术内容,故附图中未显示。成像组件包括摄像头402、电连接线和成像接头401,摄像头402设置于成像组件位于端盖300的开口处,电连接线连接摄像头402和成像接头401,用于传输电信号和数据信号,成像接头401插入外部显示系统的相关插口,出于插入部200的外径要求,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因为CMOS图像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本实施例采用的摄像头401尺寸为1.05*1.05mm或者0.65*0.65mm,摄像头401为现有技术,只要其尺寸与其他组件配合相加后仍小于插入部200内径的摄像头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照明组件包括照明光纤502和光纤接头501,光纤优选采用直径为0.003mm/根,一束大致为200根,优选采用两束,每束光纤的外径大约为0.5mm,在定位时可分别安置于摄像头402的两侧,可提高视野范围的光亮度,从而提升清晰度,光纤数量的设置需兼顾保证足够的亮度和保持镜体的体积足够细小为要求,照明光纤502为现有技术,只要其总体尺寸与其他组件配合相加后仍小于插入部200内径的光纤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线和照明光纤502自插入部200穿行至手持部100内部后的部分由热缩管602包裹,成像接头401和光纤接头501合并为内镜接头601,内镜接头601用于插入外部显示系统的相关插口;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包括一硬质材料制成的中空管道,该中空管道优选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更耐用、安全,其外径优选采用0.8mm-1.8mm,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插入,当用作吸引通道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还包括吸引装置连接软管7011和吸引器接头7012,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从手持部100后端穿出的末端先与吸引装置连接软管7011连接,随后通过吸引器接头7012连接吸引器,当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做器械通道使用时,可使用的器械例如活检钳、咬切钳、抓取钳、持针钳、分离钳等;冲水组件包括冲水管802,冲水管802的外径优选采用0.4mm-0.7mm,冲水管802穿出手持部100后端后通过冲洗器接头806连接冲洗器,本实施例中,冲水管802为一根,作为本实施例更优选的方案,冲水管802末端自插入部200内部管道伸出于其位于端盖300的开口处,其出水口为至少两个,具体为:冲水管802末端设有出水口一,该出水口一可用于冲洗术野,冲水管802露出于端盖300以外的部分管身侧壁还设有出水口二,该出水口二用于冲洗镜头,因此该出水口二方向应相对于成像组件在端盖300上的开口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一为基础,所述的冲水组件还包括冲水控制系统,冲水控制系统包括工作槽8011、弹簧8012、压块8013、挡条8015和控制按钮8014;工作槽8011为一方形凹槽;弹簧8012优选为两根,平衡性和稳定性更好;压块8013或者压板均可,其形状也为方形,优选采用与工作槽8011适配并小于工作槽8011,以便于其在工作槽8011内做上下位移;挡条8015或者挡板均可,优选为两根,便于更稳固地挡住压块8013,限制其活动范围;弹簧8012、压块8013、挡条8015和控制按钮8014自下而上安置于工作槽8011内,工作槽8011底部优选设置左右两个圆形凹槽,用以容纳两根弹簧8012,使其不易移位,同样的,在压块8013的底面相应位置也设置两个圆形凹槽以容纳弹簧8012,弹簧8012被固定于压块8013和工作槽8011底部之间,装配完成的状态下,弹簧8012被压缩,使其对压块8013形成持续反弹力,向上顶住压块8013;两根挡条8015左右间隔分布,安置于压块8013上方、并悬挂固定于工作槽8011的槽壁,可通过在工作槽8011的槽壁开设两个通槽的方式,装配时将挡条8015插入该两个通槽即可,挡条8015紧压压块8013的顶面,阻挡住了压块8013因弹簧8012的反弹力而被动向上移动的方向;控制按钮8014设置于两根挡条8015之间,与压块8013垂直固定连接,优选固定于压块8013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例如粘接、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也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卡扣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控制按钮8014的圆形底部沿其周向设有卡扣凹槽8014a,压块8013的相应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圆形卡扣8013a,卡扣8013a的形状与卡扣凹槽8014a相匹配,将控制按钮8014的卡扣凹槽8014a倒扣按下,使卡扣8013a卡入卡扣凹槽8014a即可完成组装;控制按钮8014和压块8013连接处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即为冲水管通路8016,冲水管802由此通行,本实施例中,卡扣凹槽8014a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两个缺口,相应的,卡扣8013a从中部圆心处一分为二,也设有一个缺口,三个缺口的口径相同,当控制按钮8014与压块8013完成卡接后,三个缺口对齐形成了冲水管通路8016;冲水管通路8016的延伸线与两根挡条8015垂直,并且位于挡条8015和压块8013之间,即冲水管802穿行于挡条8015和压块8013之间,工作槽8011的槽壁位于冲水管通路8016的两端延伸线上各设有一个管槽,供冲水管802通行;控制按钮8014上部突出于工作槽8011,手持部100的外壁相应位置设有一通孔作为容纳控制按钮8014的按钮孔103。本实施例中,工作槽8011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手持部100的内壁,也可以直接在手持部100内壁设置内部镂空的槽体作为工作槽8011。图3示出的是另一实施例中冲水控制系统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冲水控制系统未单独提供附图说明。冲水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初始状态下,在弹簧8012的反弹力作用下,压块8013向上顶住挡条8015,也因此将穿行于两者间的冲水管802压扁,从而使水流通路被阻,此时冲水管802不冲水,当按下控制按钮8014时,弹簧8012收缩,压块8013被压向下移动离开挡条8015,冲水管802的阻力被解除,水流恢复流通,此时冲水管802冲水,当冲水完成,松开控制按钮8014后,弹簧8012回弹,将压块8013向上顶回挡条8015处,重新封闭冲水管802,冲水停止,同时,在冲水过程中,操作者可通过控制按压控制按钮8014的力度,实现调节冲水量的效果,具体为:当控制按钮8014被按压到底时,冲水管802的管壁无任何阻力,此时冲水量最大,反之,冲水管802被压缩内径变小,则冲水量随之减少。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础上改进的优选方案。
本实施例中,为优化吸引通道的功能,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位于手持部100内部的管道侧壁设有一凹洞作为负压孔一7013,相应的,手持部100的外壁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孔洞作为负压孔二102,安置时将负压孔一7013和负压孔二102相重合,可采用在两者之间加装连接软管或者将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靠近手持部100内壁设置,也可以将该部分手持部100壳体做内嵌设计,使其贴近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当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与手持部100组装完成时,负压孔一7013和负压孔二102重合形成一个总的负压孔。负压孔的设计可以方便使用者控制吸引功能的开关和调节吸力。
实施例四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手持部100内部设置固定支架,用于固定穿行于其中的各组件,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和组装便利性。固定支架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支架,其中设置供各组件通行的通道,现有技术公开的相关支架结构及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分段式结构,尤其适用于以实施例二为基础的改进。如图5所示,固定支架分为头部支架1041、中部支架1042和底部支架1043,还包括控制系统模块900;头部支架1041连接插入部200和控制系统模块900,中部支架1042连接控制系统模块900和底部支架1043。如图6和图7所示,头部支架1041呈“门”字形,其顶部设有左右各一个通孔和中间一个内螺纹孔,两边的通孔用于容纳长杆螺丝1041a,控制系统模块900的前端面设有两个内螺纹孔,将长杆螺丝1041a分别插入通孔,然后拧入控制系统模块900的两个内螺纹孔即可完成头部支架1041和控制系统模块900的组装;头部支架1041中间的内螺纹孔用于容纳阻尼螺母一1041b,阻尼螺母系指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管道、外周沿其周向覆有外螺纹的螺母,阻尼螺母一1041b中间的管道内径与插入部200的外径相适配,组装时,将插入部200插入阻尼螺母一1041b的中空管道,然后将阻尼螺母一1041b拧入头部支架1041中间的内螺纹孔,随着不断拧紧,中空管道被不断压缩,内径不断变小,从而对于内部的插入部200不断增加压力,最终实现固定插入部200和头部支架1041的效果。头部支架1041与插入部200和控制系统模块9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例如卡接、焊接、粘接等其他可适用的连接方式,例如:不单独设置阻尼螺母一1041b,而在插入部200末端外壁沿其周向设置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头部支架1041中间的内螺纹孔相适配,将插入部200插入头部支架1041中间的内螺纹孔并拧紧即可完成组装。
控制系统模块900与插入部200同轴,沿其轴向设有数个通孔,分别供经热缩管602包裹后的摄像头电连接线和照明光纤502、冲水管802、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穿行。其中,为了增加稳固性,优选将设置于控制系统模块900轴心处的通孔前端部分或者两端部分设置内螺纹,同时设置与该内螺纹及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900外径相匹配的阻尼螺母,如图7所示,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900插入该通孔后,将阻尼螺母二904旋入前端的内螺纹并拧紧,再将阻尼螺母三905旋入后端的内螺纹并拧紧,即完成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和控制系统模块900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冲水控制系统设置于控制系统模块900上,具体为:在控制系统模块900表面设置一凹槽,即为工作槽1011,控制系统模块900内部供冲水管802穿行的通孔与工作槽1011内部的冲水管通路8016同轴,冲水管802穿行于通孔与冲水管通路8016之间。更优选地,作为以实施例二为基础改进的实施例三的优化方案,可在控制系统模块900相应位置的壳体处设置通孔作为负压孔三901,负压孔三901与负压孔一7013和负压孔二102形状大小相同,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和控制系统模块900组装完成状态下,负压孔一7013、负压孔二102和负压孔三901重合,形成一个总的负压孔。
中部支架1042内部镂空,各组件穿行其中,中部支架1042前端连接控制系统模块900,后端连接底部支架1043,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可适用的方式,例如粘接、焊接、螺纹连接等,本实施例采用卡接方式,即:分别在控制系统模块900后端沿其径向设置至少两个相对的卡槽或卡扣,同时在中部支架1042前端相应位置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卡扣或卡槽,同理,在中部支架1042后端沿其径向设置至少两个相对的卡槽或卡扣,在底部支架1043前端相应位置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卡扣或卡槽。
如图8和图9所示,底部支架1043沿其轴向设有数个供各组件穿行的通孔,关于各组件与底部支架1043的固定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可适用的各种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粘接等,本实施例中,热缩管602包裹的摄像头402的电连接线和照明光纤502插入一线缆护套603中,线缆护套603具有膨大的胶圈部,将线缆护套603插入底部支架1043的通孔后,其膨大的胶圈部卡住通孔的洞口,即可完成成像组件和照明组件的固定;关于冲水组件的固定,由于冲水管802系软管,可采用加设硬质材料制成的冲水连接管803的方式,冲水连接管803两端外径变小,中部沿其周向设有外螺纹,底部支架1043供冲水组件穿行的通孔内部设有相应的内螺纹,将冲水管802进水口的头部套入冲水连接管803的前端细小处,将冲水连接管803的外螺纹旋入通孔内部的内螺纹即可完成冲水组件的固定,另外还包括一冲水装置连接软管805,将冲水装置连接软管805一端套入冲水连接管803后端细小处,另一端通过冲洗器接头806与外部冲水装置连接;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由于是不锈钢材质,可以直接采用加装阻尼螺母的方式与底部支架1043固定,采用该方式时,将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穿过底部支架1043上供其穿行的通孔,该通孔一端或者两端设置内螺纹,然后将具有与之相配的外螺纹和与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外径相适配的中空管道的阻尼螺母分别旋入一端或者两端的内螺纹即可完成固定;也可采用加设通道连接管702的方式,如图所示,通道连接管702前端为阻尼螺丝结构,其外周设有外螺纹,将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末端插入通道连接管702,拧入与阻尼螺丝结构的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即可完成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与通道连接管702的固定,通道连接管702中部外周沿其周向也设有外螺纹,底部支架1043供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穿行的通孔内部设有与之相匹配的内螺纹,将通道连接管702的外螺纹旋入通孔中的内螺纹并拧紧,即可完成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与底部支架1043的固定;此外,底部支架1043末端轴心处还设有凸出的阻尼螺丝结构,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或者通道连接管702从阻尼螺丝结构的中空管道伸出,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或通道连接管702的进口处可直接插入手术器械或者外接吸引装置,具体为:将吸引装置连接软管7011套入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或通道连接管702的进口处,随后将带有内螺纹的套管接头与底部支架1043末端的阻尼螺丝结构螺纹连接固定。底部支架1043末端沿其周向外径缩小,形成一阶梯状的圆形凸台1043a,手持部100的尾端设有与该圆形凸台1043a外径相匹配的圆槽,圆形凸台1043a卡入该圆槽,即可完成底部支架1043与手持部100的固定。
实施例五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方案,冲水管802可分为总冲水管802a、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通过Y形连接管804与总冲水管802a相连接,总冲水管802a穿行于手持部100内,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穿行于插入部200内。本实施例以实施例四作为基础,将Y形连接管804设于头部支架1041内,如图10所示,总冲水管802a自控制系统模块900的通孔内穿出后插入Y形连接管804的进水口,将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的进水口分别插入Y形连接管804的两个出水口,随后将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插入插入部200内部管道,其位于端盖300的开口为两个,其中,第一分冲水管802b位于端盖300的开口处即为其出水口,即第一分冲水管802b的末端为其出水口,用于冲洗术野,第二分冲水管802末端自插入部200内部管道伸出于其位于端盖300的出口处,其出水口设于第二分冲水管802c外露部分的侧壁且其出水方向与成像组件在端盖300上的开口处相对,用于冲洗镜头,第二分冲水管802c也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出水口,分别设置于第二分冲水管802c的末端和其外露部分的侧壁。如图11所示,端盖300设于插入部200的前端,可采用套接、卡接、螺纹连接、焊接和粘接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采用胶粘的方式,具体为:端盖300后端管壁外径缩小,形成阶梯状,而该部分管壁外径与插入部200的内径相匹配,端盖300前端的外径与插入部200的外径相同,组装时将端盖300后端外涂胶水后插入插入部200前端管道中,即可完成两者的组装。端盖300前端面设有多个孔洞,分别容纳摄像头402、照明光纤502、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其中,摄像头402、两根照明光纤502、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和第一分冲水管802b的开口与端盖300前端面齐平,各组件末端以胶粘的方式固定于其位于端盖300的出口处,第二分冲水管802c露出于端盖300的前端面,其管壁以胶粘的方式固定于其位于端盖300的出口处。
实施例六
在以上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吸引头,吸引头设置于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位于端盖300的开口处,吸引头一端插入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的末端管道内,可采用卡接、螺纹连接等现有技术已公开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另一端露出于端盖300外,采用可拆卸设置以便于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吸引头,图12示出了几种尺寸和类型的吸引头;此外,加长的吸引头更便于精准清理术野,同时由于其位置前置于摄像头402,有利于吸除摄像头402前方的污物,保持摄像头402的清洁;作为更优改进,可在吸引头周身设置多个孔洞,增大吸引范围和角度,提升吸引效率,另外,在吸引头周身侧壁设置孔洞,有利于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当摄像头402被粘上骨屑等人体组织时,视野受阻,此时侧壁的吸引孔可以快速地将这些物质从镜头位置吸走,此外,侧壁的吸引孔还有泄压的作用,具体为:当操作范围深入近脑部位置时,过大的吸引力会造成脑部受损,而侧壁的吸引孔可以稀释吸引头头部吸引孔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吸引头对单一操作部位的吸力。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还包括数个密封圈,分别为:设置于锥形帽101与手持部100前端之间的密封圈一;设置于控制系统模块900外周面的密封圈二902和密封圈三903,控制系统模块900外周面靠近两端部沿其周向分别设有容纳密封圈二902和密封圈三903的凹坑;设置于手持部100前后两部分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圈四;设置于底部支架1043的圆形凸台1043a与手持部100尾端圆槽连接处的密封圈五;以及设置于一些管道与管道相接处的小密封圈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电子耳镜,包括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手持部(100)、插入部(200)和端盖(300),所述手持部(100)与所述插入部(200)一端部相连接,所述端盖(300)与所述插入部(200)的另一端部相连接;所述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和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100)和插入部(200),且分别开口于所述端盖(300);还包括冲水组件,所述冲水组件包括冲水管(802),所述冲水管(802)轴向贯穿所述手持部(100)和插入部(200),并且开口于所述端盖(300),其另一端连接冲洗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组件还包括冲水控制系统,所述冲水控制系统设于所述手持部(100)内部,其包括工作槽(8011),以及自下而上安置于所述工作槽(8011)内的弹簧(8012)、压块(8013)、挡条(8015)和控制按钮(8014);其中所述弹簧(8012)为两根,所述挡条(8015)为两条,所述压块(8013)为可活动设置;所述两根弹簧(8012)左右分布,向下抵住所述工作槽(8011)底部,向上顶住所述压块(8013)的底面并对所述压块(8013)形成持续反弹力;所述两根挡条(8015)左右间隔分布,悬挂固定于所述工作槽(8011)的槽壁,并且紧压所述压块(8013)的顶面;所述控制按钮(8014)设于所述两根挡条(8015)之间,并且垂直固定于所述压块(8013)的顶面中心位置处,所述控制按钮(8014)和压块(8013)的连接处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为冲水管通路(8016),所述冲水管(802)由此穿行,所述冲水管通路(8016)的延伸线与所述两根挡条(8015)垂直,且所述冲水管(802)穿行于所述两根挡条(8015)与压块(8013)之间,在所述弹簧(8012)的反弹力作用下保持封闭状态;所述控制按钮(8014)部分露出于所述工作槽(8011),所述手持部(100)的外壁设有容纳所述控制按钮(8014)的按钮孔(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8014)和压块(8013)采用卡扣式连接,所述控制按钮(8014)底部沿其圆周方向设有卡扣凹槽(8014a),所述压块(8013)设有向上凸起的与所述卡扣凹槽(8014a)形状相匹配的卡扣(8013a),所述卡扣凹槽(8014a)沿其径向设有相对的两个缺口,相应的,所述卡扣(8013a)中部也设有一缺口,所述控制按钮(8014)与所述压块(8013)连接状态下,所述三个缺口对齐形成所述冲水管通路(801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引头,所述吸引头设置于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位于所述端盖(300)的开口处,所述吸引头为可拆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头的周身设有多个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位于所述手持部(100)内部的管道侧壁设有负压孔一(7013),所述手持部(100)的外壁设有与之相对应的负压孔二(102),所述负压孔一(7013)和负压孔二(102)相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00)内部设有固定支架和控制系统模块(900),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各组件的位置,所述冲水控制系统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头部支架(1041)、中部支架(1042)和底部支架(1043),所述头部支架(1041)用于连接所述插入部(200)和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所述中部支架(1042)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和底部支架(1043),所述固定支架和控制系统模块(900)内部均设有供所述成像组件、照明组件、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和冲水组件穿行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架(1041)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中部支架(1042)与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和底部支架(1043)的连接方式为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工作通道组件(700)位于所述手持部(100)内部的管道侧壁设有负压孔一(7013),所述手持部(100)的外壁设有负压孔二(102),所述控制系统模块(900)的壳体设有负压孔三(901),所述负压孔一(7013)、负压孔二(102)和负压孔三(901)相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2、3、5、7、8或9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管(802)部分露出于其位于所述端盖(300)的开口处,所述冲水管(802)包括至少两个出水口,其中出水口一设于所述冲水管(802)的末端,出水口二设于所述冲水管(802)外露部分的侧壁且其出水方向与所述成像组件在所述端盖(300)上的开口处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2、3、5、7、8或9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水管(802)分为总冲水管(802a)、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所述冲水组件还包括Y形连接管(804),所述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通过所述Y形连接管(804)与所述总冲水管(802a)相连接,所述总冲水管(802a)穿行于所述手持部(100)内,所述第一分冲水管(802b)和第二分冲水管(802c)穿行于所述插入部(200)内,其位于所述端盖(300)处的开口为两个,所述第一分冲水管(802b)的开口处即为其出水口,所述第二分冲水管(802c)露出于所述端盖(300)的开口处,其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二分冲水管(802c)外露部分的侧壁且其出水方向与所述成像组件在所述端盖(300)上的开口处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2、3、5、7、8或9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摄像头(402)、电连接线和成像接头(401),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光纤(502)和光纤接头(501),所述电连接线和照明光纤(502)由热缩管(602)包裹,所述成像接头(401)和光纤接头(501)合并为内镜接头(601),所述内镜接头(601)用于连接外部显示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402)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2、3、5、7、8、9或14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200)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
16.根据权利要求1、2、3、5、7、8、9或14任一所述的电子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200)的外径为2.0mm-3.5mm。
CN202320890658.9U 2023-04-20 2023-04-20 电子耳镜 Active CN219557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658.9U CN219557239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子耳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0658.9U CN219557239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子耳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7239U true CN21955723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0658.9U Active CN219557239U (zh) 2023-04-20 2023-04-20 电子耳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7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18466B1 (en) Endoscope distal section comprising a unitary fluid channeling component
JPH01160525A (ja) 内視鏡
US8303489B2 (en) Endoscope with built-in filtering means
WO2002005869A2 (en) Endoscope with a removable suction tube
JPH01244732A (ja) シース付内視鏡
JP5414759B2 (ja) 流体管路切換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CN107224260B (zh) 内窥镜操作部和内窥镜
JP2007105395A (ja) 内視鏡
CN204500906U (zh) 一次性直视宫腔组织吸引管
EP0812565B1 (en) Endoscope unit
US11497383B2 (en) Protective sheath, hysteroscop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nephroscope equipped with same
CN219557239U (zh) 电子耳镜
EP2574272B1 (en) Endoscope forceps plug
CN118044775A (zh) 电子耳镜
CN107811598A (zh) 保护套、带有保护套的宫腔镜以及带有保护套的肾镜
CN211324920U (zh) 一种输尿管镜的插入管组合件
RU12544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екучими средами в эндоскопе
CN207785125U (zh) 保护套、带有保护套的宫腔镜以及带有保护套的肾镜
JP4813146B2 (ja) 内視鏡
CN214856483U (zh) 内窥镜用一次性护套及内窥镜组件
CN214965363U (zh) 一种内窥镜辅助装置
WO2019075706A1 (zh) 一种蜂巢结构的先端头部、内窥镜及其制造方法
CN219206849U (zh) 一种俩瓣包覆式套体及内窥镜
CN218606533U (zh) 壳体的上壳、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KR101493598B1 (ko) 내시경 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내시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