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680U -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9680U
CN219549680U CN202320408487.1U CN202320408487U CN219549680U CN 219549680 U CN219549680 U CN 219549680U CN 202320408487 U CN202320408487 U CN 202320408487U CN 219549680 U CN219549680 U CN 219549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avity
reversing valve
drive
flow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84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远航
宣永斌
金华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84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9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9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9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该换向阀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主体,主体包括高压腔和驱动腔,驱动腔用于容纳驱动组件,高压腔用于容纳阀芯,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于阀芯,用于驱动阀芯相对于主体转动。驱动腔通过连通孔与高压腔连通,驱动组件至少部分穿过连通孔并传动连接于阀芯。由于驱动腔通过连通孔与高压腔连通,驱动腔和高压腔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连通,连通孔起到驱动腔和高压腔中间连通的作用和对驱动组件部分支撑的作用。由于驱动腔和高压腔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隔绝,驱动组件和连通孔之间不需要进行密封,减少驱动组件的旋转阻力,从而提高换向阀的换向过程的轻便性、快速性。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背景技术
换向阀是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和两个以上油口的方向控制阀,以实现介质的流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其中,介质具体为制冷剂附带冷冻油。
现有换向阀的驱动结构驱动阀芯进行换向,驱动结构需要通过转接轴进行换向,在转接轴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使驱动结构承受较大的旋转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减少换向时旋转阻力,提高换向阀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高压腔和驱动腔,所述驱动腔通过连通孔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高压腔用于容纳阀芯;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腔,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连通孔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阀芯,用于驱动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定子,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并与所述驱动腔侧壁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驱动转子和驱动轴,与所述驱动定子相互套设,所述驱动转子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定子之间,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连通孔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阀芯。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驱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高压腔的一端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主体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设置有轴承腔室,所述轴承腔室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和所述连通孔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腔室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驱动盖板,设置于所述驱动腔远离所述高压腔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二驱动轴承,所述驱动盖板朝向所述驱动腔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座,所述第二驱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安装座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换向阀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主体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腔并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控制腔和所述驱动腔相互隔绝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腔;
接线部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接线部件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部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控制腔朝向所述驱动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接线柱,穿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接线柱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接线柱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安装板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槽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接线柱,用于固定所述接线柱。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制盖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腔远离所述驱动腔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包括阀芯和上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驱动结构的所述高压腔内,所述换向阀驱动结构的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高压腔转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第三流通口和第四流通口,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阀芯的另一端选择性与所述第二流通口或所述第三流通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通口与所述高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驱动结构,驱动腔通过连通孔与高压腔连通,使驱动腔和高压腔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连通,连通孔起到驱动腔和高压腔中间连通的作用,驱动组件至少部分穿过连通孔,连通孔还起到对驱动组件部分支撑的作用。由于驱动腔和高压腔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隔绝,驱动组件和连通孔之间不需要进行密封,减少驱动组件的旋转阻力,从而提高换向阀的换向过程的轻便性、快速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其包括阀芯和上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换向阀驱动结构的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阀芯相对于主体的高压腔转动,用于实现液压油的流通、切断和换向。由于驱动腔和高压腔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隔绝,驱动组件和连通孔之间不需要进行密封,减少驱动组件的旋转阻力,从而提高换向阀的换向过程的轻便性、快速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其中: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驱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驱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驱动结构中主体的剖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驱动结构显示安装槽和固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驱动结构中接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8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换向阀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阀芯;2、主体;3、第一垫片;4、第二垫片;5、驱动组件;6、传动机构;7、控制组件;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挡圈;
101、高压腔;102、驱动腔;103、连通孔;104、轴承腔室;105、控制腔;106、安装槽;107、固定槽;108、过孔;
11、直管部;12、斜管部;13、旋转轴;
201、第一流通口;202、第二流通口;203、第三流通口;204、第四流通口;
20、阀体;21、第一法兰;22、第二法兰;23、第三法兰;24、第四法兰;25、端盖;
51、驱动盖板;52、第一驱动轴承;53、第二驱动轴承;54、卡簧;55、驱动定子;56、驱动转子;57、驱动轴;
61、主动齿轮;62、从动齿轮;
71、接线部件;711、接线柱;712、安装板;72、控制盖板;73、控制器;74、密封件;7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应用于换向阀技术领域。如图1-图2所示,该换向阀驱动结构包括主体2和驱动组件5,主体2包括高压腔101和驱动腔102,驱动腔102用于容纳驱动组件5,高压腔101用于容纳阀芯1,驱动组件5传动连接于阀芯1,用于驱动阀芯1相对于主体2转动,从而实现换向阀换向的功能。
如果主体2的高压腔101和驱动腔102需要隔绝,驱动组件5通过转接轴传动连接于阀芯1,需要在转接轴位置处增加密封结构,但是由于密封结构的存在,导致驱动组件5在驱动旋转时旋转阻力比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驱动结构,驱动腔102通过连通孔103与高压腔101连通,驱动组件5至少部分穿过连通孔103并传动连接于阀芯1。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驱动结构,驱动腔102通过连通孔103与高压腔101连通,使驱动腔102和高压腔101之间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连通,连通孔103起到驱动腔102和高压腔101中间连通的作用,驱动组件5至少部分穿过连通孔103,连通孔103还起到对驱动组件5部分支撑的作用。由于驱动腔102和高压腔101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隔绝,驱动组件5和连通孔103之间不需要进行密封,减少驱动组件5的旋转阻力,从而提高换向阀的换向过程的轻便性、快速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定子55、驱动转子56和驱动轴57,驱动定子55设置于驱动腔102内并与驱动腔102侧壁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驱动转子56、驱动轴57与驱动定子55相互套设,驱动转子56设置于驱动轴57和驱动定子55之间,驱动轴57穿过连通孔103并传动连接于阀芯1。
采用这种方式,驱动组件5并不是整体安装于驱动腔102内,而是驱动组件5的驱动定子55、驱动转子56和驱动轴57这些内部具体零件安装于驱动腔102内,由于主体2的驱动腔102充当电机壳体,可省略电机壳体等部件,减少生产材料成本和占地空间。
同时,在驱动定子55的线圈通电之后,根据电磁原理,驱动转子56带动驱动轴57进行转动,驱动轴57穿过连通孔103并传动连接于阀芯1,从而实现阀芯1旋转。由于驱动轴57和连通孔103之间无需增加密封结构,驱动轴57可自由、灵活转动,减少驱动轴57旋转时产生的阻力,提高换向阀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5的驱动定子55和驱动转子56配合后能够提供驱动力,即驱动组件5实质可选驱动电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还可以选用其他驱动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还包括第一驱动轴承52,第一驱动轴承52套设于驱动轴57靠近高压腔101的一端并设置于驱动轴57和主体2之间。
换而言之,第一驱动轴承52的内圈套设于驱动轴57的前端,第一驱动轴承52的外圈设置于主体2内,第一驱动轴承52在起到承载驱动轴57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驱动轴57的转动顺畅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轴承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轴承52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提供驱动轴57前端的转动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2设置有轴承腔室104,轴承腔室104设置于驱动腔102和连通孔103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通,第一驱动轴承52设置于轴承腔室104内。
通过主体2设置有轴承腔室104,第一驱动轴承52设置于轴承腔室104内,轴承腔室104为第一驱动轴承52提供容纳空间。由于轴承腔室104设置于驱动腔102和连通孔103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通,轴承腔室104不会影响驱动轴57通过连通孔103伸入高压腔10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驱动组件5还包括驱动盖板51,驱动盖板51设置于驱动腔102远离高压腔101的一侧,通过驱动盖板51可对驱动腔102内的驱动组件5进行拆装。
其中,驱动腔102靠近高压腔101的一侧连通于轴承腔室104,驱动腔102远离高压腔101的一侧为开口结构,驱动盖板51起到的对驱动腔102的开口结构进行封堵的作用,避免驱动腔102内的液压油出现泄漏的情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驱动盖板51可通过螺栓固定于主体2上,实现驱动盖板51和主体2之间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驱动组件5还包括第二驱动轴承53,驱动盖板51朝向驱动腔102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座,第二驱动轴承53套设于驱动轴57的另一端并设置于驱动轴57和安装座之间。
换而言之,第二驱动轴承53的内圈套设于驱动轴57的后端,第二驱动轴承53的外圈设置于驱动盖板51的安装座内,第二驱动轴承53在起到承载驱动轴57作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驱动轴57的转动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换向阀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7,主体2设置有控制腔105,控制组件7设置于控制腔105并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主体2的控制腔105为控制组件7提供容纳空间,控制组件7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实现对驱动组件5的控制,用于控制驱动组件5的转动角度和转动方向,使驱动组件5的驱动轴57可以正向或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从而实现阀芯1的位置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腔105和驱动腔102相互隔绝设置。
由于驱动腔102和高压腔101相互连通,将控制腔105和驱动腔102相互隔绝设置,使位于控制腔105内的控制组件7不受影响,以减少对控制组件7的污染而影响控制组件7的使用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控制组件7包括控制盖板72,控制盖板72设置于控制腔105远离驱动腔102的一侧。
其中,控制腔105靠近驱动腔102的一侧与其相隔绝,控制腔105远离驱动腔102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控制盖板72起到的对控制腔105的开口结构进行封堵的作用,以对控制器73进行防尘保护。通过控制盖板72可对控制组件7进行拆装。其中,控制盖板72通过螺栓固定于主体2上,以实现控制盖板72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控制组件7还包括控制器73、接线部件71,控制器73设置于控制腔105,控制器73通过接线部件71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
具体地,控制腔105具体为矩形结构的腔体,在控制腔105的四角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柱,控制器73设置于支撑柱,支撑柱在起到对控制器73支撑作用的同时,还使控制器73和控制腔105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距离,减少控制器73受到污染的风险。控制器73通过螺栓固定于支撑柱上,保证控制器73的安装位置的稳定性。控制器73通过接线部件71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接线部件71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以实现控制器73对驱动组件5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接线部件71包括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控制腔105朝向驱动腔10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06,安装板712设置于安装槽106内,接线柱711穿设于安装板712,接线柱711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器73,另一端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
控制腔105朝向驱动腔10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06,即安装槽106设置于控制腔105与驱动腔102位置接近的位置,安装槽106用于安装安装板712,使控制器73尽可能接近驱动腔102。接线柱711穿设于安装板712,安装板712起到固定接线柱711的作用,接线柱711与安装板712垂直设置,接线柱711呈直立式结构,接线柱711的上端电连接控制器73,接线柱711的下端电连接于驱动组件5,以将控制器73的控制信号输送至驱动组件5。
可以理解的是,接线柱7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接线柱711平行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以接线柱711的数量三个为例,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3-图4所示,安装槽106的槽底设置有过孔108,接线柱711穿设于过孔108,使接线柱711在穿过过孔108后与驱动组件5相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106的槽底未设置有过孔108的部分形成台阶,台阶可以承载接线部件71的安装板7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由于接线柱711穿过过孔108与驱动组件5电性连接,如果驱动腔102内的液压油通过过孔108、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之间的缝隙流动至控制腔105内,会对控制器73进行污染和损坏。为此,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之间设置有绝缘件,绝缘件具体可采用玻璃烧结等工艺制成,即在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之间的缝隙进行绝缘处理,起到驱动腔102和控制腔105之间隔绝的作用,避免驱动腔102内的液压油通过安装板712和接线柱711之间的缝隙进入控制腔105内接触控制器73,实现对控制器73的防护,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控制组件7还包括密封件74,密封件74套设于安装板712并设置于安装板712和安装槽106之间。
其中,密封件74具体为密封圈,将密封件74设置于安装板712和安装槽106之间,密封件74起到安装板712和安装槽106之间密封的作用,起到驱动腔102和控制腔105之间隔绝的作用,避免驱动腔102内的液压油通过安装板712和安装槽106之间的间隙进入控制腔105内接触控制器73,实现对控制器73的防护,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接线部件71的接线柱711需要从控制腔105伸入驱动腔102内,尽管接线部件71位于控制腔105和驱动腔102之间,在密封件74和绝缘件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控制腔105和驱动腔102通过接线部件71实现绝缘、无泄漏的功能,在保证接线柱711电性连接的同时,还保证控制器73的绝缘效果,减少换向阀的泄露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图5所示,控制组件7还包括固定件75,安装槽106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107,固定件75设置于固定槽107内并套设于接线柱711,用于固定接线柱711。
其中,固定件75具体可选卡箍,安装槽106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107,固定件75设置于固定槽107内,固定槽107为固定件75提供安装位置,固定件75套设于接线柱711的外部,实现接线柱711和控制腔105之间的固定,提高接线柱711的位置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向阀,如图6-图7所示,该换向阀包括阀芯1和上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阀芯1设置于换向阀驱动结构的高压腔101内,换向阀驱动结构的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阀芯1相对于高压腔101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其包括阀芯1和上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换向阀驱动结构的驱动组件5用于驱动阀芯1相对于主体2的高压腔101转动,用于实现液压油的流通、切断和换向。由于驱动腔102和高压腔101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隔绝,驱动组件5和连通孔103之间不需要进行密封,减少驱动组件5的旋转阻力,从而提高换向阀的换向过程的轻便性、快速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主体2设置有第一流通口201、第二流通口202、第三流通口203和第四流通口204,阀芯1转动设置于主体2内,阀芯1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201连通,阀芯1的另一端选择性与第二流通口202或第三流通口203连通,第四流通口204与高压腔101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主体2具有第一流通口201、第二流通口202、第三流通口203和第四流通口204这四个流通口,根据流通口的数量,换向阀具体为四通阀。如图8所示,当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时,阀芯1可相对于主体2进行转动,阀芯1远离第一流通口201的一端转动至第二流通口202处,此时第一流通口201与第二流通口202相通,第三流通口203与第四流通口204通过主体2的内腔相通。如图9所示,当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时,阀芯1可相对于主体2进行转动,阀芯1远离第一流通口201的一端转动至第三流通口203处,此时第一流通口201与第三流通口203相通,第二流通口202与第四流通口204通过主体2的内腔相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可具体为空调系统中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的其中一种。也就是说,当第一状态为制冷状态时,第二状态则为制热状态;当第一状态为制热状态时,第二状态则为制冷状态。换向阀主要是通过阀芯1在主体2转动,使阀芯1的另一端在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之间切换,以达到换向和切换制冷/制热状态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制冷和制热之间的切换,还可以是其他不同工作状态的切换,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并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通口201连通压缩机回气口,第四流通口204连通压缩机排气口,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连通冷凝器和蒸发器。在各个流通口流通的液压油为制冷剂并附带冷冻油。
如图8所示,在第一状态下,主体2的内腔为高压腔101,液压油从第四流通口204进入至主体2的内腔,并通过第三流通口203流出,低压油从第二流通口202进入至阀芯1内并通过第一流通口201流出,此时阀芯1内为低压腔;如图9所示,在第二状态下,主体2的内腔为高压腔101,液压油从第四流通口204进入至主体2的内腔并通过第二流通口202流出,低压油从第三流通口203进入至阀芯1内并通过第一流通口201流出,此时阀芯1内为低压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阀还包括传动机构6,驱动组件5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连接于阀芯1,驱动组件5通过传动机构6驱动阀芯1相对于主体2转动。
通过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5和传动机构6,以将驱动组件5的驱动力通过传动机构6传递至阀芯1,以实现阀芯1相对于主体2的转动。其中,传动机构6起到驱动力传递的作用,传动机构6安装于阀芯1并靠近第一流通口201一端,驱动组件5驱动传动机构6转动,从而带动阀芯1转动换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传动机构6包括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主动齿轮61连接于驱动组件5的输出端,从动齿轮62套设于阀芯1靠近第一流通口201一端,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相互啮合。驱动组件5驱动主动齿轮61转动,随着主动齿轮61的转动,在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的啮合传动作用下,带动从动齿轮62转动,利用从动齿轮62的转动带动阀芯1的转动。通过主动齿轮61和从动齿轮62两个齿轮的相互啮合,能够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旋转的方式实现传动,从而节省驱动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驱动组件5还包括卡簧54,卡簧54套设于驱动轴57靠近高压腔101的一端并抵接于主动齿轮61的侧面,卡簧54在实现对驱动轴57前端固定的同时,还实现驱动轴57和主动齿轮61之间的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图所示,该换向阀的主体2包括阀体20,阀体20的外形类似于长方体结构,阀体20为中空结构,阀体20的腔室即为主体2的内腔,也可以称之为高压腔101。第一流通口201和第四流通口204设置于阀体20,第四流通口204设置于阀体20的顶面,阀体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流通口201,另一侧设置有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换向阀的主体2还包括第一法兰21,第一法兰2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阀体20的侧面,第一法兰21与第一流通口201正对设置。第一法兰21对应第一流通口201设置有第一通孔,使低压油从阀芯1内经过第一流通口201和第一通孔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阀的主体2还包括端盖25,端盖25设置于阀体20远离第一流通口201的一侧,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设置于端盖25。
其中,端盖25还可以称之为排气法兰,端盖25的外形类似于长方体的片状结构,端盖25设置于阀体20远离第一流通口201的一侧,端盖25起到封堵阀体20的开口端的作用。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设置于端盖25,端盖25为这两个流通口提供设置位置,两个流通口作为与阀芯1的切换口并设置于同一个端盖25上,便于阀芯1与这两个流通口进行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阀的主体2还包括第二法兰22和第三法兰23,第二法兰22和第三法兰23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端盖25,第二法兰22与第二流通口202正对设置,第二法兰22对应第二流通口202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法兰23与第三流通口203正对设置,第三法兰23对应第三流通口203设置有第三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向阀的主体2还包括第四法兰24,第四法兰24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阀体20的顶部,第四法兰24与第四流通口204正对设置,第四法兰24对应第四流通口204设置有第四通孔。
在第一状态时,如图8所示,低压油从第二通孔和第二流通口202进入阀芯1内,并通过第一流通口201和第一通孔流出,高压油通过第四通孔和第四流通口204进入阀体20的腔室,并通过第三流通口203和第三通孔流出;在第二状态时,如图9所示,低压油从第三通孔和第三流通口203进入阀芯1内,并通过第一流通口201和第一通孔流出,高压油通过第四通孔和第四流通口204进入阀体20的腔室,并通过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二通孔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阀芯1包括直管部11和斜管部12,直管部11的一端与第一流通口201正对设置,另一端连接于直管部11,斜管部12远离直管部11的一端选择性与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连通。
其中,阀芯1的直管部11和从动齿轮62的内壁中其中一个设置有连接键,另一个设置有键槽,连接键卡接于键槽,以实现阀芯1的直管部11和从动齿轮62之间的连接,从而从动齿轮62可以带动阀芯1的直管部11进行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芯1还包括旋转轴13,旋转轴13设置于斜管部12,主体2对应旋转轴13设置有轴孔,旋转轴13穿设于轴孔。
通过阀芯1的旋转轴13穿设于主体2的轴孔,旋转轴13在为阀芯1提供旋转中心的同时,还起到对阀芯1在转动过程的支撑作用。将旋转轴13设置于阀芯1的斜管部12上,当直管部11在旋转时,斜管部12不是以其自身轴线转动,而是以旋转轴13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从而斜管部12远离直管部11的一端可以在第二流通口202和第三流通口203之间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该换向阀还包括第一轴承8,在主体2内设置有轴承室,第一轴承8设置于轴承室并套设于阀芯1的直管部11,提高阀芯1的直管部11转动的顺畅性。同时,利用第一轴承8有利于对阀芯1进行定位,使阀芯1不易产生倾斜,从而阀芯1不易与阀体20发生摩擦,减少阀芯1的摩擦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承8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轴承8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便于阀芯1的直管部11进行自由转动。在相邻两个第一轴承8之间设置有挡圈10,挡圈10套设于阀芯1的直管部11,挡圈10起到对相邻两个第一轴承8间隔的作用,并起到对轴承限位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第一轴承8的数量两个为例,对第一轴承8的实际数量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该换向阀还包括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9设置于轴孔并套设于旋转轴13的外部。通过在旋转轴13和轴孔之间设置有旋转轴13,提高阀芯1的旋转轴13转动的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换向阀包括第一垫片3,第一垫片3设置于阀芯1靠近端盖25的一端和端盖25之间。
由于第一垫片3的厚度便于控制,可先将阀芯1与端盖25之间的轴向间隙加工比较大,再根据实际大小来选择合适厚度的第一垫片3,从而使得第一垫片3与阀芯1之间的轴向间隔符合要求。采用这种方式,第一垫片3的厚度根据阀芯1与端盖25之间间隙进行选配,从而降低阀芯1、端盖25加工难度,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另外,即使阀芯1和第一垫片3之间因振动等原因出现相互接触,第一垫片3也有利于降低阀芯1的摩擦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该换向阀还包括第二垫片4,第二垫片4设置于阀芯1远离端盖25的一端和第一法兰21之间。
由于第二垫片4的厚度便于控制,可先将阀芯1与第一法兰21之间的轴向间隙加工比较大,再根据实际大小来选择合适厚度的第二垫片4,从而使得第二垫片4与阀芯1之间的轴向间隔符合要求。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垫片4的厚度可根据阀芯1与第一法兰21之间间隙进行选配,从而降低阀芯1、第一法兰21的加工难度,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另外,即使阀芯1和第二垫片4之间因振动等原因出现相互接触,第二垫片4也有利于降低阀芯1的摩擦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垫片4为圆环结构,第二垫片4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第一流通口201通过第二垫片4的中心孔与第一法兰21的第一通孔相连通,使第二垫片4虽然起到阀芯1和第一法兰21之间阻隔的作用,但是第二垫片4不会影响液压油的流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向阀,存在以下优势:
1、阀芯1内部长通低压,阀体20内部长通高压。
2、阀芯1旋转换向,控制器73控制驱动组件5为阀芯1换向提供动力。
3、换向阀可降低换向扭矩,可适配电机等驱动组件5的范围更广。
4、换向阀可减少了自身重量和尺寸,满足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
5、换向阀无需进行焊接,便于安装、拆卸和返修。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仅仅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示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说明书中描述的装置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高压腔和驱动腔,所述驱动腔通过连通孔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高压腔用于容纳阀芯;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腔,所述驱动组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连通孔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阀芯,用于驱动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主体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定子,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并与所述驱动腔侧壁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
驱动转子和驱动轴,与所述驱动定子相互套设,所述驱动转子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定子之间,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连通孔并传动连接于所述阀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驱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靠近所述高压腔的一端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主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置有轴承腔室,所述轴承腔室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和所述连通孔之间并分别与其相连通,所述第一驱动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腔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驱动盖板,设置于所述驱动腔远离所述高压腔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第二驱动轴承,所述驱动盖板朝向所述驱动腔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座,所述第二驱动轴承套设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安装座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换向阀驱动结构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主体设置有控制腔,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腔并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控制腔和所述驱动腔相互隔绝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控制腔;
接线部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接线部件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件包括:
安装板,所述控制腔朝向所述驱动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接线柱,穿设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接线柱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接线柱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安装板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槽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并套设于所述接线柱,用于固定所述接线柱。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控制盖板,设置于所述控制腔远离所述驱动腔的一侧。
14.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驱动结构,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换向阀驱动结构的所述高压腔内,所述换向阀驱动结构的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阀芯相对于所述高压腔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置有第一流通口、第二流通口、第三流通口和第四流通口,所述阀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阀芯的另一端选择性与所述第二流通口或所述第三流通口连通,所述第四流通口与所述高压腔连通。
CN202320408487.1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Active CN219549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8487.1U CN2195496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8487.1U CN2195496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9680U true CN21954968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5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8487.1U Active CN219549680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9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9352C (zh) 具有连续功率调节的涡旋机器
EP0144169A2 (en) Scroll type compressor with displacement adjusting mechanism
US20070258836A1 (en) Vacuum pump
US20090321214A1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JP4549968B2 (ja) 電動圧縮機
EP1004773B1 (en) Multi-stage capacity control scroll compressor
CN101490417B (zh) 电动压缩机
CN219549680U (zh) 一种换向阀驱动结构和换向阀
US20090208348A1 (en) Capacity varying device for scroll compressor
US20210332911A1 (en) Electronic Valve, Valve Body Structure, Valve, Valve Core, and Integral Valve Cor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Valve
CN101443553A (zh) 电动压缩机
WO2010011082A2 (ko) 용량 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CN216557400U (zh) 风机组件、室内机及其空调器
CN110608173A (zh) 双流道泵与壁挂炉
CN219549681U (zh) 一种换向阀防阻结构和换向阀
US20120027583A1 (en) Vacuum pump
JPS6337279B2 (zh)
CN210034609U (zh) 阀门
CN221240191U (zh) 一种外转子门机电机及驱控一体机
JPS62126290A (ja) 可逆回転式圧縮機
JP2010133564A (ja) 多方切換弁
JP2000081257A (ja) 冷暖房装置における作動媒体の流路切換装置
CN219139345U (zh) 一种电子油泵
CN110649733A (zh) 一种采用外夹层冷却腔散热的稀土永磁盘式电机
CN219974808U (zh) 容量调节装置及变容量的涡旋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