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559U -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9559U CN219549559U CN202320173124.4U CN202320173124U CN219549559U CN 219549559 U CN219549559 U CN 219549559U CN 202320173124 U CN202320173124 U CN 202320173124U CN 219549559 U CN219549559 U CN 219549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gearbox
- hole
- cover body
- mount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所述侧盖包括盖体、油道以及定位所述静液压单元的安装孔;所述盖体具有贴合变速箱箱体的内侧面,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垂直于所述内侧面,所述油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油道第一端连通到所述安装孔内,第二端经所述内侧面连通到变速箱内。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侧盖不但实现了对静液压单元的定位同时兼顾了补油功能,使变速箱的结构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变更转速比和运动方向的装置,其用于汽车、拖拉机、船舶、机床和各种机器上,用来按不同工作条件改变由主动轴传到从动轴上的扭矩、转速和运动方向。
在HMCVT变速箱中通常使用静液压单元作为变量结构,由于静液压单元两侧都存在啮合的齿轮副,同时由于齿轮副会根据静液压单元的位置及受力情况进行修型,因此静液压单元在变速箱中的位置尤为重要,位置不当会影响齿轮受力,造成齿轮早期失效。另外,静液压单元在工作过程中系统内的油温会升高,油温过高会造成油液粘度降低从而影响油膜厚度以及油膜的承载能力,当负载较大时不足以支撑相互运动的两个金属部件,造成金属部件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侧盖,以解决静液压单元定位、固定以及补油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侧盖,所述变速箱内设置有静液压单元,所述侧盖包括盖体、油道以及定位所述静液压单元的安装孔;所述盖体具有贴合变速箱箱体的内侧面,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垂直于所述内侧面,所述油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油道第一端连通到所述安装孔内,第二端经所述内侧面连通到变速箱内。
优选的,所述油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相交,所述第二通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相交且与盖体内侧面相交。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具有向盖体内侧面方向突出的筒状结构,在所述筒状结构外壁和所述盖体内侧面之间具有筋板。
优选的,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至少两个销孔,所述销孔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
优选的,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将侧盖安装到变速箱箱体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
优选的,所述盖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接插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向所述盖体内侧面方向凸出。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盖板的凹台。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盖体交界处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凹台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所述变速箱的箱体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变速箱侧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侧盖实现对静液压单元的定位、固定,保证了静液压单元在变速箱箱体内部的位置,延长了齿轮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油道将变速箱内部温度低的油补进静液压单元中,降低了静液压单元内的油温,进而减少了金属部件之间的磨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侧盖不但实现了对静液压单元的定位同时兼顾了补油功能,使变速箱的结构更加紧凑。
2、本实用新型的侧盖将传感器接插件固定、线束防护、静液压单元定位及固定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结构上,减小了变速箱的布置难度,提升了变速箱的集成性。
本实用新型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侧盖外侧面正投影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侧盖外侧面立体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侧盖内侧面正投影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侧盖内侧面立体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盖安装到变速箱箱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盖安装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中:1、侧盖;11、外侧面;12、安装孔;13、油道;14、销孔;15、固定结构;151、凹台;16、排水槽;17、固定孔;18、筋板;19、内侧面;2、变速箱箱体;3、静液压单元;4、盖板;
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HMCVT: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transmission,HMCVT)是将变速箱输入的功率进行分流,一路通过固定的齿轮传动,另一路通过泵控马达系统,利用行星排将两股功率进行汇流,通过结合不同的离合器实现不同段位的动力输出,是一种综合机械传动高效率与液压传动连续可调的变速箱。
静液压单元:泵马达一体式单元,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共用同一个后盖。
为了解决静液压单元定位、固定以及补油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变速箱侧盖,所述变速箱内设置有静液压单元3,如图1-6所示,所述侧盖1包括盖体、油道13以及定位所述静液压单元3的安装孔12;所述盖体具有贴合变速箱箱体2的内侧面19,所述安装孔12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垂直于所述内侧面19,所述油道13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油道13第一端连通到所述安装孔12内,第二端经所述内侧面19连通到变速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侧盖1安装到变速箱的箱体,盖体内侧面19与箱体贴合,安装孔12垂直于盖体内侧面19,将静液压单元3安装在盖体的安装孔12内,保证了静液压单元3在变速箱箱体2内部的位置。同时,从变速箱箱体2内部的低温油经过油道13到达静液压单元3定位及固定的安装孔12的环形腔内部,进而进入到静液压单元3中,降低静液压单元3内的油温。同时安装孔12与静液压单元3的补油口保持在同轴,抵消了静液压单元3在工作时产生的扭矩,达到定位及固定静液压单元3的目的。
如图5所示,所述油道13包括第一通孔(图5中斜向右上的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和箱体油路的通孔,即侧盖1的油口),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12中心线相交,所述第二通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相交且与盖体内侧面19相交。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直线型,第一通孔的一端连通到安装孔12内,另一端外漏。第二通孔一端连通到第一通孔,另一端连通到变速箱箱体2内的油路。变速箱内的低温油经箱体内油路、侧盖1与箱体的油口、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最终流入到静液压单元3中。直线型第一通孔与安装孔12中心线相交即共面的特点,保证了在静液压单元3能够补油的同时减少了复杂的油路加工工艺。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在盖体的基础上钻孔形成,也可以采用铸造直接形成两个通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合理选择。
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油道13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或路线,只要能够实现将变速箱中低温油补到安装孔12进而进入到静液压单元3内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安装孔12具有向盖体内侧面19方向突出的筒状结构,在所述筒状结构外壁和所述盖体内侧面19之间具有筋板18。通过筋板18加强静液压单元3安装孔强度,防止静液压单元3工作时产生的扭矩使静液压单元安装孔发生形变。
沿着安装孔12筒状结构外壁圆周阵列多个筋板18,对于筋板18的厚度、大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选择,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图2所示,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至少两个销孔14,所述销孔14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19。盖体的形状可以矩形、圆形或其它形状,具体根据变速箱箱体2的结构而定。本实施例中盖体采用矩形,两个销孔14分布在盖体的对角线上,用于侧盖1与变速箱箱体2之间的定位,保证了安装完成后的侧盖1与箱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当然可以理解的,也可以直接在盖体上直接设置销钉用于定位;或者在盖体上设置凸台(凹槽),在变速箱箱体2上设置相匹配的凹槽(凸台)以实现定位,只要能够保证侧盖1与箱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
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将侧盖1安装到变速箱箱体2的固定孔17,所述固定孔17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19。如图1、图2所示,螺栓固定孔17均匀分布在侧盖1边缘,用于固定螺栓,使用螺栓将侧盖1固定到变速箱箱体2上。
变速箱通常需要配合传感器接插件,传感器接插件是指传感器等电气插头,用于传输变速箱内部压力等传感器信号。如图2、图4所示,所述盖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接插件的固定结构15,所述固定结构15位于所述安装孔12的一侧。将传感器固定、线束防护、静液压单元3定位及固定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结构上,减小了变速箱的布置难度,提升了变速箱的集成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15向所述盖体内侧面19方向凸出,即传感器接插件安装面低于侧盖的外侧面11,保证了传感器接插件在安装完成后,传感器接插件的外侧不高于侧盖1外表面,起到了保护线束及接插件的作用。同时,通过筋板18连接安装孔12筒体结构和传感器接插件固定结构15,加强了静液压单元安装孔的强度。
如图2、图6所示,所述固定结构15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盖板4的凹台151,在安装传感器接插件后,在固定结构15处安装有盖板4,用于保护传感器插头不受恶劣情况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15与所述盖体交界处设置有排水槽16,所述排水槽16的长度大于所述凹台151的宽度。如图1所示,排水槽16的位置位于侧盖1安装到变速箱箱体2后的固定结构15的下侧,所述排水槽16的长度和凹台151的宽度均指图1中竖向方向的尺寸,通过排水槽16的长度大于凹台151宽度的限定,使得安装盖板4后排水槽16仍能漏出,有效的防止污水在传感器固定结构15内存留,防止出现接插件失灵的情况。
基于上述侧盖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变速箱的箱体上安装有所述的侧盖1。由于上述侧盖1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采用该侧盖1的变速箱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侧盖,所述变速箱内设置有静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包括盖体、油道以及定位所述静液压单元的安装孔;
所述盖体具有贴合变速箱箱体的内侧面,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盖体上并垂直于所述内侧面,所述油道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油道第一端连通到所述安装孔内,第二端经所述内侧面连通到变速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相交,所述第二通孔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中心线相交且与盖体内侧面相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具有向盖体内侧面方向突出的筒状结构,在所述筒状结构外壁和所述盖体内侧面之间具有筋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至少两个销孔,所述销孔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盖体的外圈设置有用于将侧盖安装到变速箱箱体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轴线垂直于所述盖体内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置有用于安装传感器接插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向所述盖体内侧面方向凸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外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盖板的凹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箱侧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盖体交界处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凹台的宽度。
10.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侧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3124.4U CN219549559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73124.4U CN219549559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9559U true CN219549559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73124.4U Active CN219549559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9559U (zh) |
-
2023
- 2023-02-03 CN CN202320173124.4U patent/CN2195495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076165A1 (en) | Drive device | |
CN202274066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减速器箱体 | |
KR102077378B1 (ko) | 스크루 압축기, 이에 적용되는 압축기 요소 및 기어 박스 | |
CN113007332B (zh) |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 |
US8069951B2 (en) |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oil cooler of vehicular transmission | |
CN115750752A (zh) |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 |
CN219549559U (zh) | 一种变速箱侧盖及变速箱 | |
CN215861676U (zh) |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 |
CN113154020B (zh) | 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变速箱后壳体 | |
CN117713426A (zh) | 具有集成壳体的双电机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 |
CN110848291A (zh) |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前壳体 | |
CN106594250B (zh) | 风电齿轮箱中行星轮系支撑轴承的润滑机构 | |
CN213017618U (zh) | 混动变速器的中联板和具有其的混动变速器 | |
CN216692095U (zh) | 一种双输入多输出的并车分动箱 | |
CN220727081U (zh) | 农业机械、动力传动系统及其分动箱 | |
CN220185718U (zh) | 一种二加三hst变速箱 | |
CN219345433U (zh) | 主减速器壳及主减速器 | |
CN219176923U (zh) | 一种变速器与取力器的润滑结构总成 | |
US3153326A (en) |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ump mounting | |
CN218625353U (zh) | 集成多种油路的混动变速器中联板、液压控制系统及汽车 | |
CN21478892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减速器齿轮箱壳体 | |
CN202048145U (zh) | 一台发动机与多台车用空调压缩机的变速直连装置 | |
CN220727008U (zh) | 分动器齿轮箱、动力总成及农业机械 | |
CN221145248U (zh) | 一种可降噪的直角行星减速机 | |
CN212690349U (zh) | 一体式空压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after: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after: Weichai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61 Shandong city in Weifang province F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Street No. 197 Patentee before: WEICHAI POWER Co.,Ltd. Patentee before: LINDE HYDRAULICS (CHINA)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