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9530U -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9530U
CN219549530U CN202320384932.5U CN202320384932U CN219549530U CN 219549530 U CN219549530 U CN 219549530U CN 202320384932 U CN202320384932 U CN 202320384932U CN 219549530 U CN219549530 U CN 219549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differential mechanism
differential
mechanism shell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49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立
周洪伟
宋传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an Xi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an Xi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an Xi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an Xingyu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49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9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9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9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涉及差速器壳体领域,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差速器外壳外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多个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差速器外壳外端的长插座,所述长插座一端设有固定设在第二端盖外端的短插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将第一端盖上的螺纹插杆穿过长插座后直接固定在第二端盖外端的短插座上,进而将差速器外壳夹紧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安装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既满足了对该壳体进行充分拆解的要求,又不必分两次对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进行分别的拆装,使得该壳体的拼装更加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壳体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一种汽车部件,其作用在于通过齿轮的一系列传动,使得汽车的前后轮或左右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这样一来,当汽车的转弯或在不平坦的路面行驶时,能够确保不同的轮胎有不同的转速,不会与路面发生滑动摩擦。
差速器的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内部有多个齿轮,外部有圆柱形的外壳,如公开号为CN212155696U的一种差速器壳体,外壳起到保护差速器内部部件的作用,因此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差速器外壳上都安装有可拆卸的端盖,有时在差速器的一端安装,有时两端均具有端盖,端盖与外壳的主体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因此一个端盖的差速器外壳拆卸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差速器外壳只有一端能开启,外壳打开的不彻底,检修较为不便,两端均设有端盖,就能够将外壳充分分解拆卸,检修更加方便,但是拆卸和安装的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将第一端盖上的螺纹插杆穿过长插座后直接固定在第二端盖外端的短插座上,进而将差速器外壳夹紧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能够拆卸,所述差速器外壳外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多个连接机构;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差速器外壳外端的长插座,所述长插座一端设有固定设在第二端盖外端的短插座,所述长插座内部设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螺纹插杆,所述螺纹插杆一端延伸至长插座外部并与第一端盖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插杆另一端贯穿短插座,所述短插座上设有螺帽,所述螺帽套设在螺纹插杆外端并与螺纹插杆通过螺纹连接,拧紧螺帽后即可固定螺纹插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均固定设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位于差速器外壳内部,所述连接圈外端固定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外端与差速器外壳内壁相接触,提高了差速器外壳内部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分别固定设有用于连接输出轴的第二轴套和第一轴套;
所述差速器外壳外端固定设有多个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凸起,所述散热凸起增大了差速器外壳的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套上设有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轴套外端开设有便于固定支撑机构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套设在凹槽处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侧设有底端为平面的支撑架,底端为平面,不易倾倒;
所述固定环两侧均通过轴承设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一端分别与支撑架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能够通过连接轴的转动展开或折叠。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将第一端盖上的螺纹插杆穿过长插座后直接固定在第二端盖外端的短插座上,进而将差速器外壳夹紧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安装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既满足了对该壳体进行充分拆解的要求,又不必分两次对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进行分别的拆装,使得该壳体的拼装更加简便。
2、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将支撑架展开后,使得支撑架底面与第一端盖外端的最低处同时与某一平面接触,以此能够使表面不规则、易滚动的差速器外壳平稳的放置在该平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的支撑机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的第一轴套立体剖视图。
图中:1、差速器外壳;2、散热凸起;3、连接机构;301、长插座;302、短插座;303、螺纹插杆;304、螺帽;4、第一端盖;5、第二端盖;6、支撑机构;601、固定环;602、连接轴;603、支撑架;7、第一轴套;8、第二轴套;9、凹槽;10、连接圈;1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差速器外壳1,所述差速器外壳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均能够拆卸,所述差速器外壳1外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的多个连接机构3;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在差速器外壳1外端的长插座301,所述长插座301一端设有固定设在第二端盖5外端的短插座302,所述长插座301内部设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螺纹插杆303,所述螺纹插杆303一端延伸至长插座301外部并与第一端盖4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插杆303另一端贯穿短插座302,所述短插座302上设有螺帽304,所述螺帽304套设在螺纹插杆303外端并与螺纹插杆303通过螺纹连接,拧紧螺帽304后即可固定螺纹插杆303。
该差速器壳体的主体部分由差速器外壳1、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构成,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使得差速器外壳1内部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离但并不密封的空间,差速器的各个部件因此而被差速器外壳1所包裹,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均能够与差速器外壳1拆卸分离,以此对该壳体充分拆解,拆卸后,差速器外壳1的两端均能够开放,因此在对差速器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时更加方便。
在安装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时,首先将第二端盖5放置在差速器外壳1一端的相应位置,放置时,将第二端盖5外端的短插座302与差速器外壳1外端的长插座301一一对齐,而后放置第一端盖4,将其放置在差速器外壳1另一端的相应位置,放置过程中,第一端盖4上的螺纹插杆303与差速器外壳1外端的长插座301一一对齐并插入长插座301中,螺纹插杆303一端在穿过长插座301后再穿过短插座302,而后在螺纹插杆303的一端套上螺帽304并拧紧,这样一来将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固定在一起,并将差速器外壳1夹在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之间夹紧固定,而拆卸时,将螺帽304拧下,而后将螺纹插杆303从短插座302和长插座301中拔出即可。
通过以上方式安装和拆卸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能够同时进行安装和拆卸,既满足了对该壳体进行充分拆解的要求,又不必分两次对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进行分别的拆装,使得该壳体的拼装更加简便。
为了提高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的密封性,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上均固定设有连接圈10,所述连接圈10位于差速器外壳1内部,所述连接圈10外端固定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外端与差速器外壳1内壁相接触,提高了差速器外壳1内部的密封性。
所述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上分别固定设有用于连接输出轴的第二轴套8和第一轴套7;
所述差速器外壳1外端固定设有多个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凸起2,所述散热凸起2增大了差速器外壳1的散热面积。
在安装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时,需要将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上的连接圈10完全插入差速器外壳1内部,且连接圈10外端的密封垫11与差速器外壳1内壁充分接触,确保了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与差速器外壳1连接处的密封性,而差速器内部分别从第一轴套7和第二轴套8处延伸出两个输出轴,在差速器作用下,两个输出轴的转速不同,以此实现了差速器的功能,差速器外壳1外端的连接机构3用于增加散热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使该差速器外壳能够平稳的摆放,如图1、4、5所示,所述第一轴套7上设有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支撑机构6,所述第一轴套7外端开设有便于固定支撑机构6的凹槽9。
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套设在凹槽9处的固定环601,所述固定环601外侧设有底端为平面的支撑架603,底端为平面,不易倾倒;
所述固定环601两侧均通过轴承设有连接轴602,两个所述连接轴602一端分别与支撑架603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架603能够通过连接轴602的转动展开或折叠。
在第一轴套7的外端设置有支撑机构6,当需要将该差速器外壳放置在某一与地面平行的平面时,可以转动支撑架603,使得支撑架603的底端与该平面平行并与该平面接触,以此从第一轴套7处支撑该差速器外壳,而第一端盖4外端最低处此时也与该平面接触,在该状态下,支撑机构6底端到第一轴套7截面圆心处的直线距离与第一端盖4的半径一致,因此在支撑机构6的支撑作用下,该差速器外壳的轴线与该平面平行,且支撑机构6底端为平面,防止该差速器外壳滚动,因此通过设置支撑机构6能够使表面不规则、易滚动的差速器外壳平稳的放置在平面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包括差速器外壳(1),所述差速器外壳(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外壳(1)外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端盖(4)、第二端盖(5)的多个连接机构(3);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在差速器外壳(1)外端的长插座(301),所述长插座(301)一端设有固定设在第二端盖(5)外端的短插座(302),所述长插座(301)内部设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螺纹插杆(303),所述螺纹插杆(303)一端延伸至长插座(301)外部并与第一端盖(4)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插杆(303)另一端贯穿短插座(302),所述短插座(302)上设有螺帽(304),所述螺帽(304)套设在螺纹插杆(303)外端并与螺纹插杆(303)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上均固定设有连接圈(10),所述连接圈(10)位于差速器外壳(1)内部,所述连接圈(10)外端固定设有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外端与差速器外壳(1)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4)和第二端盖(5)上分别固定设有用于连接输出轴的第二轴套(8)和第一轴套(7);
所述差速器外壳(1)外端固定设有多个起到散热作用的散热凸起(2),所述散热凸起(2)增大了差速器外壳(1)的散热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7)上设有能够提高稳定性的支撑机构(6),所述第一轴套(7)外端开设有便于固定支撑机构(6)的凹槽(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套设在凹槽(9)处的固定环(601),所述固定环(601)外侧设有底端为平面的支撑架(603);
所述固定环(601)两侧均通过轴承设有连接轴(602),两个所述连接轴(602)一端分别与支撑架(603)两侧内壁固定连接。
CN202320384932.5U 2023-03-05 2023-03-05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Active CN219549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932.5U CN219549530U (zh) 2023-03-05 2023-03-05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932.5U CN219549530U (zh) 2023-03-05 2023-03-05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9530U true CN21954953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6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4932.5U Active CN219549530U (zh) 2023-03-05 2023-03-05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9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6025B (zh) 排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壳体
KR970011493A (ko) 유성 치차 감속기구
CN219549530U (zh) 一种便于拼装的差速器壳体
CN214367583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
CN202280753U (zh) 一种双联式万向节总成
GB2026404A (en) Motor vehicle suspension strut
CN1281423C (zh) 万向轮
CN217501981U (zh) 一种同轴线锥螺杆压缩机
CN220791987U (zh) 一种改良型转角式减速机
CN215861268U (zh) 一种电动机螺钉支撑杆
CN216672793U (zh) 一种大电机冷却器内侧进风罩
CN207229614U (zh) 电机皮带轮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626004U (zh) 轴流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80692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五通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电动自行车
CN216150784U (zh) 一种用于旋压机的旋轮室总成
CN215634800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
CN207297830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变速箱的输入系统
CN113864426B (zh) 一种轻型压路机用轮边减速器组件
CN210661095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球头万向节
CN206274787U (zh) 割灌机动力输出结构
CN215521895U (zh) 一种带有防尘结构的行星钢球减速器
CN203836156U (zh) 一种变速器倒挡中间齿轮布置结构
CN212737635U (zh) 轮边驱动拖拉机后转向桥结构
CN112127995B (zh) 一种空压机与高压油泵传动连接结构
CN204239290U (zh) 一种螺旋增压式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