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4909U -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4909U CN219544909U CN202321003265.8U CN202321003265U CN219544909U CN 219544909 U CN219544909 U CN 219544909U CN 202321003265 U CN202321003265 U CN 202321003265U CN 219544909 U CN219544909 U CN 2195449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boss
- strip
- rear fender
- shaped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靠近第二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第二板件靠近第一板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第一板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第二板件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长条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且其与第一长条形凹槽形成L型结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首先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与第二长条形凹槽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54405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加强筋的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外凸弧形段和内凹弧形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凸弧形段设置有长条形凹槽,所述的长条形凹槽为“L”形,在所述的内凹弧形段上设置有直线形凹槽,通过增加加强筋,有效改善零件冲压成形性,便于控制零件的尺寸符合性,增强零件的刚性强度,减少了材料,节约了成本。上述后翼子板里板制造难度高,加工设备吨位要求比较大,制造成本高,故而提出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靠近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板件靠近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所述第一板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板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且其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形成L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边缘处设有折沿,所述折沿上开设有便于加工与安装的半圆形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板件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远离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均为圆弧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的深度均为3-5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形成的L型角度为110-13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上均开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首先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与第二长条形凹槽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这样可以采用体积、吨位小的冲压设备对该里板进行冲压加工,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边角料的产生,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该里板整体的使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板件;2、第二板件;3、第一凸台;4、第二凸台;5、第一长条形凹槽;6、第二长条形凹槽;7、折沿;8、半圆形开口;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第一板件1靠近第二板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3,第二板件2靠近第一板件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台3相适配的第二凸台4,第一凸台3与第二凸台4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第一板件1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5,第二板件2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长条形凹槽5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6,且其与第一长条形凹槽5形成L型结构。
该实施例中,首先对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3与第二凸台4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这样可以采用体积、吨位小的冲压设备对该里板进行冲压加工,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边角料的产生,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该里板整体的使用强度。
优选地,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的边缘处设有折沿7,折沿7上开设有便于加工与安装的半圆形开口8。
半圆形开口8可方便该里板后续安装在车体上或进行其他的加工。
优选地,第二板件2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弧形。
第二板件2采用直角三角形可提高第二板件2的使用强度,其斜边为弧形可让其变得更加美观。
优选地,第一板件1远离第二板件2的一端均为圆弧倒角。
第一板件1的尖角处均加工为圆弧倒角,可避免工作人员在对第一板件1进行后续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刮伤工作人员和其他汽车零部件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的深度均为3-5厘米。
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的深度均为5厘米时,其刚性强度提升最多,冲压加工成本最低。
优选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形成的L型角度为110-135度。
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形成的L型角度为120度时,其刚性强度提升最多。
优选地,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上均开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9。
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9在不影响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刚性强度的前提下,可方便后续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的安装和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对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3与第二凸台4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第二长条形凹槽6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这样可以采用体积、吨位小的冲压设备对该里板进行冲压加工,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边角料的产生,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该里板整体的使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靠近所述第二板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3),所述第二板件(2)靠近所述第一板件(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3)相适配的第二凸台(4),所述第一凸台(3)与所述第二凸台(4)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所述第一板件(1)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5),所述第二板件(2)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6),且其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形成L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的边缘处设有折沿(7),所述折沿(7)上开设有便于加工与安装的半圆形开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远离所述第二板件(2)的一端均为圆弧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6)的深度均为3-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6)形成的L型角度为110-13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上均开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03265.8U CN219544909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03265.8U CN219544909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4909U true CN219544909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03265.8U Active CN219544909U (zh) | 2023-04-28 | 2023-04-28 |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4909U (zh) |
-
2023
- 2023-04-28 CN CN202321003265.8U patent/CN2195449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9478A (zh) | 蓄电元件 | |
CN219544909U (zh) |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 |
CN210837863U (zh) | 电池包连接组件 | |
CN211252482U (zh) | 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
CN216742314U (zh) | 一种薄壁箱形焊接件 | |
CN209641861U (zh) | 一种电接线夹 | |
CN211731564U (zh) | 一种支撑件和汽车前框体结构 | |
CN218141795U (zh) | 一种汽车左前轮罩前板焊合结构 | |
CN211731574U (zh) | 侧围外板、侧围外板与立柱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214999112U (zh) | 加重铁 | |
CN212294800U (zh) | 一种挖掘机液压剪用连接座 | |
CN217873238U (zh) | 一种单壳泵前泵盖 | |
CN110976559A (zh) | 一种电池架的整形装置 | |
CN218357290U (zh) | 一种麻将机及其机架 | |
CN220585451U (zh) | 一种带定位筋的钎焊极柱、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 |
CN212766081U (zh) | 一种汽车后梁上片 | |
CN217983495U (zh) | 一种壳体结构及电芯 | |
CN217191960U (zh) | 一种弹片生产用冲压模具 | |
CN210429917U (zh) | 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5982933U (zh) | 一种室外机面板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4978901U (zh) | 一种内部贴板焊接的准确定位结构 | |
CN220500465U (zh) | 一种汽车顶盖结构 | |
CN216833150U (zh) | 防弹车门防折弯缺口结构 | |
CN221443009U (zh) | 一种高强度汽车零件冲压件 | |
CN218632261U (zh) | 侧板结构、电池模组及动力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