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2976U - 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42976U
CN219542976U CN202320171354.7U CN202320171354U CN219542976U CN 219542976 U CN219542976 U CN 219542976U CN 202320171354 U CN202320171354 U CN 202320171354U CN 219542976 U CN219542976 U CN 219542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mponent
face
pres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13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来
潘军亮
龚军振
张冲
王敏
张传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ldwin Weifang Power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ldwin Weifang Power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ldwin Weifang Power Co ltd,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ldwin Weifa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13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42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42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42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件,翻转部件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定位组件,与翻转部件连接,定位组件上设置有承托端面和定位端面,承托端面用于承载目标工件,定位端面的至少部分与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压紧组件,设置在翻转部件上,压紧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压紧组件向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翻转部件带动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翻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发动机的过程中油底壳装配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装配生产线上的油底壳装配方式通常为手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手动装配模式需要多个手动工位配合翻身机工作,可兼容多品种发动机的混线装配。缺点是油底壳装配需要人工翻转,自动化水平低,人力成本高。自动装配模式多为1台机器人集成发动机移栽、翻身功能,油底壳的装配由操作工及拧紧机完成。此种生产模式适用于品种较为单一的发动机生产线,且生产节拍不高,在装配差距较大的油底壳时存在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适用多种机型的油底壳装配,导致油底壳装配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发动机的过程中油底壳装配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件,翻转部件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定位组件,与翻转部件连接,定位组件上设置有承托端面和定位端面,承托端面用于承载目标工件,定位端面的至少部分与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压紧组件,设置在翻转部件上,压紧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压紧组件向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翻转部件带动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翻转。
进一步地,定位端面与承托端面相互连接,定位端面与承托端面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为90°。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设置在翻转部件的端部,定位组件包括:承载本体,承托端面设置在承载本体上;定位本体,与承载本体连接,定位端面设置在定位本体上,承载本体与定位本体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还包括:定位立柱,设置在定位本体上,定位立柱为两个,两个定位立柱沿定位本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两个定位立柱分别对目标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定位立柱可伸缩地设置;和/或,定位立柱沿定位本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压紧组件包括:多个压紧部件,设置在翻转部件上,多个压紧部件沿翻转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压紧部件对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
进一步地,压紧部件朝向靠近或远离目标工件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压紧组件还包括:安装板,设置在翻转部件上,压紧部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压紧部件设置在滑动轨道上。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底座,翻转部件、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分别设置在底座上;翻转部件的宽度方向与底座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与翻转部件驱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翻转部件转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件、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翻转部件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定位组件与翻转部件连接,定位组件上设置有承托端面和定位端面,承托端面用于承载目标工件,定位端面的至少部分与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压紧组件设置在翻转部件上,压紧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组件的上方,压紧组件向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翻转部件带动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翻转。这样能够利用承托端面和定位端面分别对目标工件进行定位,利用压紧组件将目标工件压紧在承托端面上,之后翻转部件带动定位组件和压紧组件同时翻转,以实现目标工件的翻转,方便对目标工件进行装配,本申请的目标工件以油底壳为例,利用上述结构,方便了在装配发动机的过程中对油底壳进行自动化翻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的翻转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的压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翻转部件;10、连接板;11、加强框;
2、定位组件;20、承托端面;21、定位端面;22、承载本体;23、定位本体;24、定位立柱;
3、压紧组件;30、压紧部件;31、安装板;4、底座;5、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翻转部件1,翻转部件1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定位组件2,与翻转部件1连接,定位组件2上设置有承托端面20和定位端面21,承托端面20用于承载目标工件,定位端面21的至少部分与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压紧组件3,设置在翻转部件1上,压紧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组件2的上方,压紧组件3向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翻转部件1带动定位组件2和压紧组件3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件1、定位组件2和压紧组件3,翻转部件1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定位组件2与翻转部件1连接,定位组件2上设置有承托端面20和定位端面21,承托端面20用于承载目标工件,定位端面21的至少部分与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压紧组件3设置在翻转部件1上,压紧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组件2的上方,压紧组件3向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翻转部件1带动定位组件2和压紧组件3翻转。这样能够利用承托端面20和定位端面21分别对目标工件进行定位,利用压紧组件3将目标工件压紧在承托端面20上,之后翻转部件1带动定位组件2和压紧组件3同时翻转,以实现目标工件的翻转,方便对目标工件进行装配,本申请的目标工件以油底壳为例,利用上述结构,方便了在装配发动机的过程中对油底壳进行自动化翻转。
具体地,首先油底壳开口朝上吊装至翻转部件1上侧,放置在翻转部件1上,油底壳放置后定位组件2的定位端面21与油底壳的端面贴合,开始给翻转前的油底壳定位,定位好之后压紧组件3压紧油底壳,然后翻转部件1翻转180度,翻转后气动拉出油底壳支撑平台完成油底壳定位,翻转过后进行装配,本装置能精确翻转后的位置,方便后续装配。
如图2所示,定位端面21与承托端面20相互连接,定位端面21与承托端面20之间具有夹角,夹角为90°。将定位端面21与承托端面2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使其分别与油底壳的底面和侧面相贴合,以限制油底壳的自由度,垂直夹角能很精准快速的实现油底壳的定位,定位端面21和承托端面20分别为定位基准面。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设置在翻转部件1的端部,在翻转之前先实现定位,定位组件2包括:承载本体22,承托端面20设置在承载本体22上;定位本体23,与承载本体22连接,定位端面21设置在定位本体23上,承载本体22与定位本体23相互垂直。垂直夹角能很精准快速的实现油底壳的定位。定位组件2还包括:定位立柱24,设置在定位本体23上,定位立柱24为两个,两个定位立柱24沿定位本体2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两个定位立柱24分别对目标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定位。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与定位端面21贴合的油底壳的侧面为第一侧面,与定位立柱24贴合的两个侧面为第二侧面,两个第二侧面之间通过第一侧面连接,这样在三个方向上对油底壳进行定位,以限制油底壳的自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立柱24可伸缩地设置;方便实现对不同型号油底壳进行定位。适用于多品种的发动机生产线,且生产节拍高,在装配差距较大的油底壳时,能很好的适用多种机型的油底壳装配。优选地,定位立柱24为活塞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立柱24沿定位本体23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方便实现对不同型号油底壳进行定位。适用于多品种的发动机生产线,且生产节拍高,在装配差距较大的油底壳时,能很好的适用多种机型的油底壳装配。
进一步地,压紧组件3包括:多个压紧部件30,设置在翻转部件1上,多个压紧部件30沿翻转部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压紧部件30对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防止目标工件在翻转过程中发生位移错位,影响定位,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发生脱落等安全事故,压紧部件30朝向靠近或远离目标工件可移动地设置。方便实现对不同型号油底壳进行压紧。适用于多品种的发动机生产线,且生产节拍高,在装配差距较大的油底壳时,能很好的适用多种机型的油底壳装配。
压紧组件3还包括:安装板31,设置在翻转部件1上,压紧部件30设置在安装板31上,安装板31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滑动轨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压紧部件30设置在滑动轨道上。便于多方位压紧目标工件,在装配差距较大的油底壳时,能延滑动轨道滑动压紧部件30,方便调节压紧部件30的压紧力的同时,能很好的适用多种机型的油底壳装配。
优选地,压紧部件3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压紧部件30为杆体,压紧部件30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目标工件贴合的压紧端面。
进一步地,翻转装置还包括:底座4,翻转部件1、定位组件2和压紧组件3分别设置在底座4上;底座4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各部件发生错位,无法实现翻转效果,翻转部件1的宽度方向与底座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翻转部件1两端设置有连接板10,用于连接转动轴,传输驱动力,翻转部件1侧边设置有加强框11,可以增强翻转部件1的结构强度,避免长时间工作,发生断裂和变形。翻转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5,设置在底座4上并与翻转部件1驱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5驱动翻转部件1转动。能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符合生产需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待装配的油底壳放置到翻转装置上进行翻转,翻转过后进行装配,本装置能精确翻转后的位置,方便后续装配。大缸径油底壳比较重,此装置能够节省人力,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符合生产需求。大缸径发动机体积大,重量重,在装配过程中不易翻转和装配,本方案适用于多种大缸径发动机的油底壳装配,能大大减轻装配难度。此外本方案能精准的定位油底壳位置,为后续装配提供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翻转部件(1),所述翻转部件(1)绕预定轴线可翻转地设置;
定位组件(2),与所述翻转部件(1)连接,所述定位组件(2)上设置有承托端面(20)和定位端面(21),所述承托端面(20)用于承载目标工件,所述定位端面(2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目标工件的表面贴合;
压紧组件(3),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件(1)上,所述压紧组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组件(2)的上方,所述压紧组件(3)向所述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通过所述翻转部件(1)带动所述定位组件(2)和所述压紧组件(3)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端面(21)与所述承托端面(20)相互连接,所述定位端面(21)与所述承托端面(20)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件(1)的端部,所述定位组件(2)包括:
承载本体(22),所述承托端面(20)设置在所述承载本体(22)上;
定位本体(23),与所述承载本体(22)连接,所述定位端面(21)设置在所述定位本体(23)上,所述承载本体(22)与所述定位本体(23)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2)还包括:
定位立柱(24),设置在所述定位本体(23)上,所述定位立柱(24)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立柱(24)沿所述定位本体(2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两个所述定位立柱(24)分别对所述目标工件相对的两个侧面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立柱(24)可伸缩地设置;和/或,
所述定位立柱(24)沿所述定位本体(23)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3)包括:
多个压紧部件(30),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件(1)上,多个所述压紧部件(30)沿所述翻转部件(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所述压紧部件(30)对所述目标工件施加压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件(30)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目标工件可移动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3)还包括:
安装板(31),设置在所述翻转部件(1)上,所述压紧部件(30)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1)上,所述安装板(31)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压紧部件(30)设置在所述滑动轨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
底座(4),所述翻转部件(1)、所述定位组件(2)和所述压紧组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
所述翻转部件(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底座(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
驱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底座(4)上并与所述翻转部件(1)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翻转部件(1)转动。
CN202320171354.7U 2023-02-03 2023-02-03 翻转装置 Active CN219542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1354.7U CN2195429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翻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1354.7U CN2195429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42976U true CN219542976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7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1354.7U Active CN219542976U (zh) 2023-02-03 2023-02-03 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42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8899B (zh) 铝合金模板焊接定位工装台
CN206105265U (zh) 车架机器人焊接系统
CN105618982A (zh) 客车桥壳与板簧垫板焊接用工装夹具
CN110125600A (zh) 焊接定位架及具有其工装
CN106271075A (zh) 拼焊拼接机械手以及激光拼焊系统
CN201189596Y (zh) 汽车底板补焊翻转台
CN210756123U (zh) 一种汽车驱动桥后盖内侧焊缝焊接工装
CN219542976U (zh) 翻转装置
CN209206804U (zh) 一种前车架拼焊工装
CN209829947U (zh) 一种用于蓝牙电池加工设备的折角机构
CN210334946U (zh) 花栏焊前装夹定位工装
CN208961236U (zh) 一种高精度自适应电池模组焊接夹具
CN212398687U (zh) 一种停车设备边梁连接板焊接生产线
CN210334947U (zh) 花栏焊前装夹工装
CN210451573U (zh) 钣金件精密加工装置
CN215903061U (zh) 方向盘扭簧组装设备
CN218370271U (zh) 自动翻面装置及生产线
CN206998113U (zh) 定位夹具工装
CN112276389A (zh) 一种正面吊用伸缩梁组体装置及组体方法
CN101530963B (zh) 装配变截面型面工件的固持装置
CN221640043U (zh) 一种窗户组装设备
CN210335278U (zh) 多轴数控智能设备
CN219256613U (zh) 热熔胶贴合除泡设备
CN214922029U (zh) 一种汽车玻璃盖板铁架安装工装
CN219703966U (zh) 鳞板对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