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874U -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874U
CN219534874U CN202222911721.0U CN202222911721U CN219534874U CN 219534874 U CN219534874 U CN 219534874U CN 202222911721 U CN202222911721 U CN 202222911721U CN 219534874 U CN219534874 U CN 219534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t
steering
antenna
mounting bracket
driv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17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仁昊
金熙
朴大明
洪瑛志
李周勋
崔在佑
李愚炅
金京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1393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6455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包括:天线安装托架,与天线设备的背面相结合,用于支撑上述天线设备;转向驱动单元,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设置在支柱的支柱安装托架相结合;倾斜驱动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以及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当进行倾斜转动工作及转向转动工作时,使得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对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旋转,并使得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相对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移动,由此,提供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天线设备倾斜调节范围的优点。

Description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即,不仅能够在密集的设置空间内有效配置天线设备,而且,可使得天线设备的方向调节变得简单。
背景技术
通常,在无线通信技术中,例如,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是指空间多用技术(Spatial multiplexing),作为使用多个天线大幅增加数据发送容量的技术,发送机通过各个发送天线发送互不相同的数据,而接收机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来区分发送数据。
由此,可通过增加收发天线的数量的同时提高频道容量来发送更多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量增加至10个,则相比于目前的单一天线系统,使用相同频带将确保约10倍的频道容量。
在4G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4G LTE-advanced)中使用的天线数多达8个,目前在pre-5G阶段正在开发安装64个或者128个天线的产品,预测在5G可使用具有更多数量的天线的基站设备,这称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当前的小区(Cell)运营为二维(2-Dimension),但是,与此相反地,若导入Massive MIMO技术,则可实现3D-波束成形(3D-Beamforming),因此,也称为全维度(FD-MIMO,Full Dimension)。
在Massive MIMO技术中,在ANT(天线)的数量增加的同时发射器(transmitter)和滤波器(Filter)的数量也一同随之增加。即便如此,由于安装场所的租赁成本或空间层面上的限制,将导致射频部件(Antenna/Filter/Power Amplifier/Transceiver etc.)变小变轻且制造变得更加便宜,而Massive MIMO为了扩张覆盖范围(Coverage)而需求高功率,而这种高功率的功耗和发热量在降低重量及尺寸方面作为不利因素产生影响。
尤其,当以层叠结构结合实现射频元件模块及数字元件模块的MIMO天线设置在限定空间时,构成MIMO天线的多层结构需实现紧凑化及小型化的设计,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加设置简易性及空间利用率,而且,当前对于设置在一个支柱(support pole)的天线装置需要实现方向层面上的自由调节。
对应上述需求,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2095871号(公开日:2020年04月02日)(以下,称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包括:倾斜单元,用于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天线设备;以及转向单元,用于沿着左右方向旋转上述天线设备。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上述倾斜单元沿着上下方向旋转天线的范围相对较小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2095871号(公开日:2020年04月02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沿着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旋转天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确保上下方向旋转范围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内容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包括:天线安装托架,与天线设备的背面相结合,用于支撑上述天线设备;转向驱动单元,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设置在支柱的支柱安装托架相结合;倾斜驱动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以及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当进行倾斜转动工作及转向转动工作时,使得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对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旋转,并使得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相对于倾斜驱动单元移动。
其中,上述支柱安装托架可包括:上部支柱安装托架,设置在上述支柱,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使得上述转向驱动单元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以及下部支柱安装托架,以配置在上述上部支柱安装托架的下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支柱,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以及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下部。
并且,下部支柱安装托架可包括:下部支柱安装本体;下部转向部,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支柱安装本体相结合;以及下部倾斜部,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转向部相结合,结合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下部。
并且,上述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可包括:第一倾斜连接部件,一端部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上部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通过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上述天线安装托架沿着上下方向旋转;以及第二倾斜连接部件,一端部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使得上述倾斜驱动单元能够相对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沿着上下方向旋转。
并且,在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中,上述一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上部铰链连接,上述另一端部可以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旋转轴结合连接,以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接收驱动力并使上述一端部旋转。
并且,在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中,上述一端部能够以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因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时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联动的方式固定,上述另一端部能够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转向驱动单元铰链连接。
并且,上述倾斜驱动单元可包括:倾斜壳体;倾斜减速机,配置在上述倾斜壳体内,设置有倾斜蜗轮;以及倾斜旋转轴,配置在上述倾斜壳体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倾斜蜗轮相啮合的倾斜蜗轮螺纹,通过水平配置来与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相结合。
并且,可在上述倾斜旋转轴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倾斜轴形合部,可在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倾斜轴形合部相形合的连接形合部,在上述连接形合部与上述倾斜轴形合部相形合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可借助连接紧固螺栓结合。
上述天线安装托架可包括:天线安装托架主体,结合在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以及天线安装托架翼部,分别朝向上述支柱突出形成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主体,通过固定部件与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一端部铰链结合。
并且,上述固定部件可以为铰链轴承类型,用于支持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翼部之间的旋转。
并且,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翼部可由沿着水平方向相互隔开的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组成,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由一端部分别与上述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相结合的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组成,上述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左右两侧。
并且,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可由一端部分别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两侧相结合的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组成,上述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的左右两侧。
并且,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可借助滚子轴承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
并且,上述转向驱动单元可包括:转向壳体;转向减速机,配置在上述转向壳体内,设置有转向蜗轮;以及转向旋转轴,配置在上述转向壳体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转向蜗轮相啮合的转向蜗轮螺纹,通过垂直配置来与上述上部支柱安装托架相结合。
并且,上述转向蜗轮可被水平配置,使得旋转轴在上述转向壳体内朝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在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可通过第一倾斜连接部件及第二倾斜连接部件最大限度地确保天线设备的倾斜调节范围。
并且,在固定状态下,可使得结合在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天线以维持水平的状态实现转向驱动及倾斜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记载内容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天线设备设置在支柱的状态下的倾斜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正面立体图。
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4为示出图2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示出图3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去除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状态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7a为图6的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倾斜连接部件分离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7b为图6的前方部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内部结构暴露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a为图6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倾斜连接部件分离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8b为图6的后方部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内部结构暴露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示出倾斜驱动单元的内部的剖切立体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11为示出向图10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传递动力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为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b为图5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示出转向驱动单元的内部的剖切立体图。
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倾斜前后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2:天线设备
3:支柱 10:固定部件
20:滚子轴承 100:天线安装托架
110:天线安装托架主体 120:天线安装托架翼部
200:上部支柱安装托架 210a:上部安装板部
220:安装形合部 230:轴固定螺栓
320:倾斜驱动单元 321:孔
322:结合部 323:倾斜壳体本体
324:倾斜壳体盖 325:倾斜减速机
326:倾斜旋转轴 327:倾斜蜗轮螺纹
330:转向驱动单元 331:孔
333:转向壳体本体 334:转向壳体盖
335:转向减速机 336:转向旋转轴
337:转向蜗轮螺纹 400:下部支柱安装托架
500:第一倾斜连接部件 600:第二倾斜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图1为示出天线设备设置在支柱的状态下的倾斜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正面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以下,在参照图1至图3说明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应用于天线设备的示例,但是,除天线设备外,本实用新型的夹紧装置也可应用于将LED照明装置、高功率运动照明等照明机构(未图示)设置在支柱的情况。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可以为用于将天线设备2设置在支柱3的装置。当天线设备2通过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设置在支柱3时,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可使天线设备2沿着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旋转来调节天线设备2的方向。
天线设备2可包括大致呈六面体的天线壳体(未图示),在上述天线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在上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有至少一个天线元件及至少一个无线信号处理部(RU,Radio Unit)。
其中,上述天线元件可收发无线信号,上述无线信号处理部可处理上述无线信号。并且,上述天线壳体可由铝等散热材料制成,可在上述天线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有散热筋,用于扩展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
支柱3可以为RC杆。但是,支柱3并不限定于上述RC杆,可包括使得天线设备2通过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设置在外周面的所有柱形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可包括天线安装托架100、支柱安装托架200、400、倾斜驱动单元320、转向驱动单元330、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500、600。
天线安装托架100安装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可支撑天线设备2。
其中,支柱安装托架200、400包括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和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和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可沿着支柱3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
更详细地,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设置在支柱3,可相对配置在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的上侧。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与转向驱动单元330的后方部相结合,能够以可使转向驱动单元330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
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设置在支柱3,可相对配置在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的下侧。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以及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天线安装托架100的下部。
图4为示出图2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示出图3所示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去除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状态的倾斜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图7a为图6的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倾斜连接部件分离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7b为图6的前方部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内部结构暴露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a为图6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倾斜连接部件分离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b为图6的后方部分解立体图,属于示出内部结构暴露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示出倾斜驱动单元的内部的剖切立体图。
如图4至图9所示,倾斜驱动单元320可产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转动天线设备2的驱动力。
如上所述的倾斜驱动单元320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相结合,可通过本身的驱动力与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转向驱动单元330一体式移动。
其中,如图4至图9所示,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500、600可包括: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实际与天线设备2的倾斜转动工作有关联;以及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连接倾斜驱动单元320与转向驱动单元330。
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一端部与天线安装托架100的上部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倾斜驱动单元320相结合,可通过倾斜驱动单元320的驱动力使天线安装托架100沿着上下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在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中,一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天线安装托架100的上部铰链连接,另一端部可以与倾斜驱动单元320的倾斜旋转轴326结合连接,以从倾斜驱动单元320接收驱动力并使一端部旋转。
尤其,如图7b所示,在倾斜旋转轴326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倾斜轴形合部326-1,可在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与倾斜轴形合部326-1相形合的连接形合部500-1。在连接形合部500-1向倾斜轴形合部326-1侧面接形合的情况下,随着向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旋转方向相互干涉,可起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接收倾斜旋转轴326的旋转力的作用。
其中,在连接形合部500-1与倾斜轴形合部326-1相形合的状态下,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可借助连接紧固螺栓550结合。
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一端部与倾斜驱动单元320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转向驱动单元330相结合,可使得倾斜驱动单元320能够相对于转向驱动单元330沿着上下方向旋转。
更详细地,在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中,一端部能够以在天线安装托架100因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时与倾斜驱动单元320联动的方式固定,另一端部能够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转向驱动单元330铰链连接。
尤其,如图4所示,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可借助滚子轴承20与转向驱动单元330相结合。滚子轴承20可包括:外轮,固定在转向驱动单元330的下述转向壳体本体333的孔331内侧;内轮,位于外轮的内部,使得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结合端600-1凹入;以及多个球轴承,配置在外轮与内轮之间。
当结合端600-1凹入在滚子轴承20的内轮时,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可通过未图示的连接紧固螺栓与转向壳体本体333铰链结合。
图10为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向图10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传递动力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2a为图4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2b为图5所示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示出转向驱动单元的内部的剖切立体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天线安装托架100可包括: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结合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以及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分别朝向支柱3突出形成在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通过固定部件10与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一端部相结合。
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可由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的背面沿着水平方向相互隔开的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组成,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由一端部分别与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相结合的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组成,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倾斜驱动单元320的左右两侧。
其中,固定部件10可以为铰链轴承类型,用于支持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一端部与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之间的旋转。
由此,天线安装托架100可因铰链连接的固定部件10而能够自由旋转,因此,上端部可沿着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一端部的转动轨迹来以天线安装托架100的下端部为中心朝向上下方向倾斜转动。
并且,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可由一端部分别与倾斜驱动单元320的两侧相结合的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组成,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借助滚子轴承20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转向驱动单元330的左右两侧。
其中,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可通过滚子轴承20相对于转向驱动单元330自由旋转,当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通过接收倾斜驱动单元320的驱动力来倾斜转动时,与转向驱动单元330无关,倾斜驱动单元320将独立沿着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轨迹进行移动工作,可在倾斜驱动单元320的可移动范围内扩展天线设备2的可倾斜范围。
更详细地,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最大限度地朝向上侧旋转的状态下,倾斜驱动单元320可配置在转向驱动单元330的上侧,如图1所示,在最大限度地朝向下侧旋转的状态下,倾斜驱动单元320可配置在转向驱动单元330的下侧。因此,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天线2的倾斜调节范围。
然而,倾斜驱动单元320不用必须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转向驱动单元330的下侧,如以下参照图14说明的内容,在确保天线设备2的最大倾斜角度的前提下,倾斜驱动单元320也可位于转向驱动单元330的上侧。
下部支柱安装托架400可包括:下部支柱安装本体410;下部转向部420,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下部支柱安装本体410相结合;以及下部倾斜部430,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下部转向部420相结合,结合在天线安装托架100的下部。
具体地,天线安装托架100可设置在天线设备2。天线安装托架100可设置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天线安装托架100与天线相连接,可支撑天线设备2。当处于设置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的状态时,天线安装托架100可朝向支柱3突出配置。
天线安装托架100可包括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及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
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可结合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可形成为板形,正面与天线设备2的背面相接触。
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可通过多个螺栓及多个螺母结合在天线设备2的背面。在此情况下,优选地,在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及天线设备2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分别紧固上述螺栓的螺栓孔。
当然,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与天线设备2背面的结合方式也可通过焊接等已知结合方式实现。
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可包括一对沿着水平方向相互隔开并分别向后方突出形成在天线安装托架主体110的背面的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为四边形板,可形成为后端凸出的圆弧形状。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固定结合在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一端,在因倾斜驱动单元320的驱动力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可沿着上下方向旋转。
参照图4至图9,倾斜驱动单元320可包括:倾斜壳体323、324;倾斜减速机325,配置在倾斜壳体323、324内,设置有倾斜蜗轮325a;以及倾斜旋转轴326,配置在倾斜壳体323、324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倾斜蜗轮325a相啮合的倾斜蜗轮螺纹327,通过水平配置来与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相结合。
在倾斜壳体323、324的两侧形成有孔321,使得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而且,突出形成有与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一端部相结合的结合部322。
具体地,倾斜壳体323、324可包括:倾斜壳体本体323,内部为中空,一侧开放;以及倾斜壳体盖324,与倾斜壳体本体323相结合,用于遮蔽倾斜壳体本体323的开放的一侧。
其中,与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另一端部相结合的孔321及与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一端部相结合的结合部322可分别贯通倾斜壳体本体323的左侧封闭部分及倾斜壳体盖324或形成在其外侧面。
尤其,在与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一端部面接触的状态下,结合部322可借助多个组装螺栓650固定。因此,当通过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倾斜驱动力进行转动工作时,倾斜驱动单元320以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为中心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参照图4、图10至图13,转向驱动单元330可包括:转向壳体333、334;转向减速机335,配置在转向壳体333、334内,设置有转向蜗轮335a;以及转向旋转轴336,配置在转向壳体333、334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转向蜗轮335a相啮合的转向蜗轮螺纹337,通过垂直配置来与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相结合。
具体地,转向壳体333、334可包括:转向壳体本体333,内部为中空,下侧开放;以及转向壳体盖334,与转向壳体本体333相结合,用于遮蔽转向壳体本体333的开放一侧。
其中,如图12a及图12b所示,转向壳体本体333的后端部插入设置在上部支柱安装托架200中向前方突出的上部安装板部210a与下部安装板部210b之间,可通过轴固定孔210h并利用轴固定螺栓230对转向旋转轴336实现螺栓固定,上述轴固定孔210h分别沿着上下方向贯通形成在上部安装板部210a和下部安装板部210b。
转向旋转轴336沿着上下方向垂直配置在转向壳体本体333的内部,因此,可从转向减速机335接收其驱动力来进行轴旋转,在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在上部安装板部210a的下部面和下部安装板部210b的上表面形成凹凸形状的安装形合部220相形合的状态下,可借助上述轴固定螺栓230实现螺栓固定。
转向旋转轴336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上述安装形合部220相形合来沿着轴旋转方向相互干涉,因此,转向驱动单元330通过转向旋转轴336的自身旋转力来沿着左右方向转向转动。
在此情况下,转向旋转轴336的上端及下端可分别通过上下贯通形成在转向壳体333的后端部的上部贯通孔333a及下部贯通孔333b分别朝向上部及下部暴露并与上部安装板部210a及下部安装板部210b的安装形合部220相形合。
另一方面,转向减速机335可包括:减速齿轮箱335b,内置有减速马达(未图示)及齿轮组(未图示);以及上述转向蜗轮335a,接收从减速齿轮箱335b输出的驱动力来旋转。
其中,优选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体积相对较小的后方部的体积,转向蜗轮335a被水平配置在转向壳体333、334内,以朝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在转向壳体333、334的两侧形成有孔331,使得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而且,可在孔331内安装有滚子轴承20,使得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另一端部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结合。
图14为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的倾斜前后状态的侧视图。
参照图14的(a)部分,在未进行倾斜转动工作的初始状态下,天线设备2的前表面可上下垂直配置。在此情况下,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和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可分别维持上下垂直平行的状态。
参照图14的(b)部分,当倾斜驱动单元320为了天线元件的束倾斜而进行工作时,随着倾斜驱动单元320被驱动,使得倾斜驱动力从倾斜减速机325传递到倾斜旋转轴326。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与天线安装托架翼部120相连接的一端部以另一端部的一点T2为旋转中心来沿着规定的转动轨迹进行旋转。
此时,天线安装托架100以上端部被固定的下端部为中心向前方下侧倾斜规定角度并转动,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也以与转向驱动单元330铰链连接的另一端部的一点T1为旋转中心来使得一端部按照向前方倾斜转动的天线安装托架100的移动距离沿着规定的转动轨迹进行旋转。
其中,随着倾斜驱动单元320也按照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的一端部的旋转距离向前方移动,因此,可提供仅以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的小角度旋转即可实现大角度倾斜转动的优点。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1可通过第一倾斜连接部件500及第二倾斜连接部件600最大限度地确保天线设备2的倾斜调节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所有层面上仅为示例,不应以限定含义加以理解。相比于上述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基于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表示,从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的含义、范围及其等同概念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安装托架,与天线设备的背面相结合,用于支撑上述天线设备;
转向驱动单元,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设置在支柱的支柱安装托架相结合;
倾斜驱动单元,以能够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以及
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当进行倾斜转动工作及转向转动工作时,使得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对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旋转,并使得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相对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柱安装托架包括:
上部支柱安装托架,设置在上述支柱,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使得上述转向驱动单元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以及
下部支柱安装托架,以配置在上述上部支柱安装托架的下侧的方式设置在上述支柱,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以及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支撑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下部支柱安装托架包括:
下部支柱安装本体;
下部转向部,以能够沿着水平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支柱安装本体相结合;以及
下部倾斜部,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下部转向部相结合,结合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倾斜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倾斜连接部件,一端部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上部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通过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使上述天线安装托架沿着上下方向旋转;以及
第二倾斜连接部件,一端部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相结合,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使得上述倾斜驱动单元能够相对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沿着上下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中,上述一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的上部铰链连接,上述另一端部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旋转轴结合连接,以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接收驱动力并使上述一端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中,上述一端部以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因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而沿着上下方向旋转时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联动的方式固定,上述另一端部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铰链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包括:
倾斜壳体;
倾斜减速机,配置在上述倾斜壳体内,设置有倾斜蜗轮;以及
倾斜旋转轴,配置在上述倾斜壳体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倾斜蜗轮相啮合的倾斜蜗轮螺纹,通过水平配置来与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相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倾斜旋转轴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凹凸形状的倾斜轴形合部,
在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倾斜轴形合部相形合的连接形合部,
在上述连接形合部与上述倾斜轴形合部相形合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连接紧固螺栓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包括:
天线安装托架主体,结合在上述天线设备的背面;以及
天线安装托架翼部,分别朝向上述支柱突出形成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主体,通过固定部件与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一端部铰链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部件为铰链轴承类型,用于支持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与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翼部之间的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安装托架翼部由在上述天线安装托架本体的背面沿着水平方向相互隔开的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组成,
上述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由一端部分别与上述一对天线安装托架翼部相结合的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组成,
上述一对第一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左右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由一端部分别与上述倾斜驱动单元的两侧相结合的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组成,
上述一对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铰链结合在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的左右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倾斜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借助滚子轴承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相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向驱动单元包括:
转向壳体;
转向减速机,配置在上述转向壳体内,设置有转向蜗轮;以及
转向旋转轴,配置在上述转向壳体内,在外周面形成有与上述转向蜗轮相啮合的转向蜗轮螺纹,通过垂直配置来与上述上部支柱安装托架相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向蜗轮被水平配置,使得旋转轴在上述转向壳体内朝向左侧或右侧倾斜。
CN202222911721.0U 2021-11-03 2022-11-02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Active CN21953487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49769 2021-11-03
KR1020220139325A KR20230064551A (ko) 2021-11-03 2022-10-26 안테나 기기용 클램핑 장치
KR10-2022-0139325 2022-10-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874U true CN21953487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1721.0U Active CN219534874U (zh) 2021-11-03 2022-11-02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5334B2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KR102588383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4121483B2 (ja) 移動通信基地局のアンテナビーム制御装置
KR101869756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용 가변 빔 제어 안테나
US20060232486A1 (en) Antenna system
JP7171942B2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US11923615B2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CN219534874U (zh)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KR20230064551A (ko) 안테나 기기용 클램핑 장치
CA25849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rotating reflector antenna to minimize swept arc
US20230178874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CN212011271U (zh) 一种龙伯透镜电调天线
EP4002578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CN110112537B (zh) 一种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天线的龙门架
CN220585506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JP4341781B2 (ja) アンテナ雲台
JPH09214235A (ja) アンテナ指向装置
KR102293341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CN220652361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CN115528428A (zh) 天线装置和基站
JP2624611B2 (ja) ポーラマウントを有する衛星放送受信用パラボラアンテナ
KR20050118348A (ko) 이동수신용 다중채널 위성 안테나
CN113594675A (zh) 一种车载动中通卫星天线
CN116939752B (zh) 一种船载通信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KR100653937B1 (ko) 안테나 시스템에 채용되는 안테나 어레이 빔 가변용 구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