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361U - 天线用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用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361U
CN220652361U CN202321388474.9U CN202321388474U CN220652361U CN 220652361 U CN220652361 U CN 220652361U CN 202321388474 U CN202321388474 U CN 202321388474U CN 220652361 U CN220652361 U CN 220652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teering
hinge
til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84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大明
洪瑛志
金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MW Inc
Original Assignee
KMW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300619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168131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MW Inc filed Critical KMW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尤其是,包括:固定支架部,配置在抱杆上下,以介入对于所述抱杆安装天线设备;天线安装支架,介入于在前方安装天线设备;转向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部,并进行驱动以转向转动所述天线设备;及倾斜驱动单元,上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转向驱动单元,下端部通过一对倾斜连接部件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上端部,进行驱动以倾斜转动所述天线设备;所述天线用夹紧装置还包括减齿隙设计形状,用于降低因为所述天线设备的偏心负载而引起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产生,进而提供可抑制齿隙噪声的优点。

Description

天线用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不仅可在密集的安装空间有效配置天线设备,还容易调节天线设备的方向,并且可将因为天线设备的尺寸而在调节方向时产生的干扰最小化,并且在调节天线设备的方向时可将诸如齿隙噪声的噪声的产生最小化。
背景技术
通常,无线通信技术,例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作为使用多个天线来极大地增加数据发送容量的技术,是发送机通过各个发送天线发送相互不同的数据,而接收机则通过适当的信号处理区分发送数据的空间多用技术。
从而,在增加收发天线的数量的同时增加信道容量可发送更多的数据。例如,若将天线数量增加至10个,则相比于目前的单一天线系统,使用相同频带将确保约10倍的信道容量。
在4G LTE的演进中使用的天线数多达8个,目前在pre-5G阶段安装64个或者128个天线的产品已上市,目前在5G正在开发具有更多天线数量的基站设备,这称为大规模MIMO技术。过去的小区运营是二维的,但是与此相反目前导入大规模MIMO技术可实现3D-波束成形,因此优选称为FD(全维度)-MIMO。
在大规模MIMO技术中,在ANT(天线)的数量增加的同时发射器和滤波器的数量也一同随之增加。即便如此,现实是因为安装场所的租赁成本或者空间限制将RF零部件(天线/滤波器/功率放大器/接收机等)制作得小巧、轻便且更加便宜,而大规模MIMO为了扩张覆盖范围需要大功率,但是因为这种大功率的功耗和发热量在降低重量及尺寸方面作为不利因素产生消极作用。
尤其是,在将以层叠的结构结合实现RF元件和数字元件的模块的MIMO天线安装在有限的空间时,为了将安装简易性和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突显出将构成MIMO天线的多层结构紧凑化及小型化设计的必要性,而且处于强烈要求针对设置在一个抱杆的天线装置自由调节方向的相关必要性的实情。
应对上述要求,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2095871号(2020.04.02.公告)(以下,称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具有倾斜单元与转向单元,所述倾斜单元用于以上下方向旋转天线设备,所述转向单元用于以左右方向旋转所述天线设备。
然而,所述现有技术存在所述倾斜单元以上下方向旋转天线设备的范围小的问题。
另外,还指出了在每次通过倾斜或者转向转动来调节有些沉重的天线设备的方向时,在为了能够实现所述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而连接的齿轮连接部中经常发出齿隙噪声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2095871号(2020.04.02.公告)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在使天线设备以上下方向进行倾斜转动动作的同时以左右方向进行转向转动的动作,并且可最大限度地确保各方向的转动范围。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人员按照安装在抱杆的天线设备的数量及安装空间选择性配备接杆组件的天线用夹紧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为了在进行天线方向调整时,包括比较重量件的天线设备的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可进行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而实现各个连接部,可防止从该各个连接部产生机械性间隙噪声。
然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可密集设置天线设备,以天线安装支架为准形成两处转向转动点,进而可实现产品小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不限于在以上提及的课题,而未提及的其他课题,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的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记载中明确理解。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包括:固定支架部,配置在抱杆上下,以介入对于所述抱杆安装天线设备;天线安装支架,介入于在前方安装天线设备;转向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部,并进行驱动以转向转动所述天线设备;及倾斜驱动单元,上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转向驱动单元,下端部通过一对倾斜连接部件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上端部,进行驱动以倾斜转动所述天线设备。所述天线用夹紧装置还包括减齿隙设计形状,用于降低因为所述天线设备的偏心负载而引起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产生。
在此,所述固定支架部可包括上部固定支架部及下部固定支架部,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安装在所述抱杆,所述下部固定支架部安装在所述抱杆且配置在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的下部。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在安装转动块可配置成倾斜面,所述安装转动块对于对应于所述下部固定支架部设置在所述抱杆的下部支撑支架部可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地介入铰链连接。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可具有包括所述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所述倾斜面至少面接触转向铰链衬套,所述转向铰链衬套介入于在所述安装转动块的铰链连接点配置的转向铰链安装槽与插入的转向铰链之间。
另外,所述转向铰链安装槽为,上面侧及下面侧分别可加工成开口的凹槽形状,以通过在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形成的上部垂直轴安装部及下部垂直轴安装部介入上部转向铰链及下部转向铰链。
另外,所述安装转动块包括:转动块体,后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前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下端部;及转向铰链盖,结合于所述转动块体的后端部侧面。所述转向铰链安装槽在对于所述转动块体结合所述转向铰链盖时可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可具有包括所述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所述倾斜面至少面接触倾斜铰链衬套,所述倾斜铰链衬套介入于在所述安装转动块的铰链连接点配置的倾斜铰链安装槽与插入的倾斜铰链之间。
另外,所述倾斜铰链安装槽为,可加工成分别朝向一侧面及另一侧面开口的凹槽形状,以通过在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下端部配置的下部水平支架介入一侧倾斜铰链及另一侧倾斜铰链。
另外,所述安装转动块包括:转动块体,后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前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下端部;倾斜铰链盖,结合于所述转动块体的前端部下面。所述倾斜铰链安装槽为,在对于所述转动块体结合所述倾斜铰链盖时可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作为在所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轴的两端部形成的一侧匹配部及在与所述倾斜轴结合的所述倾斜连接部件的端部形成的另一侧匹配部,可具有以转动方向卡顿的齿面包括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作为在所述转向驱动单元的转向轴的两端部形成的一侧匹配部及在上部支撑支架部形成的另一侧匹配部,可具有以转动方向卡顿的齿面包括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其中所述上部支撑支架部对应于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设置在所述抱杆以结合所述转向轴。
另外,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可配置成在介入于所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驱动部外壳的内侧面与倾斜驱动马达之间的倾斜阻尼器及介入于所述转向驱动单元的转向上部外壳的内侧面与转向驱动马达之间的阻尼器可分别包括以倾斜转动方向或者转向转动方向干扰的倾斜面。
另外,所述转向驱动单元包括:电驱动的转向驱动马达;转向轴,上下垂直配置;及传递齿轮组件,从所述转向驱动马达接收驱动力来传递于所述转向轴;其中,在所述传递齿轮组件中与所述转向轴啮合的传递齿轮可向前方或者后方倾斜预定角度配置,以防止正交于所述天线设备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方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可达成如下的各种效果:
第一,使用人员可适用按照在抱杆安装的天线设备的数量及安装空间选择性配备接杆组件的夹紧装置,因此具有可将针对抱杆的安装便利性及空间利用性最大化的效果。
第二,为了在调整天线方向时,包括比较重量件的天线设备的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可实现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而实现各个连接部,具有阻断止从该各个连接部产生机械性间隙噪声的效果。
第三,可密集设置天线设备,以天线安装支架为准形成两处转向转动点,进而可实现产品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在在抱杆安装天线设备的安装形态的前方部及后方部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前方部及后方部立体图;
图3a及图3b作为图2a及图2b各个的分解立体图,是示出在图2a及图2b的结构中对于倾斜驱动单元与转向驱动单元结合天线安装支架的结合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及图4b是图2a及图2b各个的具体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a及图5b是示出在图2a及图2b的结构中未利用接杆组件的情况及利用接杆组件的情况下的天线设备安装形态的侧视图及平面图;
图5c是沿着在图5a的(b)标记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6是示出在图1的结构中在抱杆的外周面夹紧的拆卸型夹紧齿轮面板的安装形态的部分切割立体图;
图7是在图4a及图4b的结构中将天线安装支架的下端部与抱杆侧安装支架部及介入该连接的安装转动块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8a及图8b是在图7的结构中将安装转动块分解的前方部及后方部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图8a及图8b的结构中防齿隙衬套的功能的连接部位的一部分的垂直剖面图;
图10a及图10b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及转向驱动单元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分解立体图;
图11a及图1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与转向驱动单元及倾斜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的一侧及另一侧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a的详细分解立体图;
图13a及图13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一侧及另一侧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4的结构中将齿轮外壳去除的状态下的传递齿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在图14的结构中将转向单元上部外壳去除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通过天线设备的倾斜转动及/或者转向转动来设定方向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P:抱杆 A:天线设备
1:天线用夹紧装置 50A:上部固定支架部
50B:下部固定支架部 60:接杆组件
61A、61B:前后水平杆 63:左右水平杆
65:螺栓紧固孔 67:夹紧齿轮面板
69:齿轮面板固定螺栓 70:垂直支撑框架
80A:上部支撑支架部 80B:下部支撑支架部
81A:上部垂直轴安装部 81B:下部垂直轴安装部
82:转向铰链连接螺栓 83:另一侧匹配部
90:天线安装支架 91:基架板
92:对角线安装部 93:附加螺栓紧固孔
94:安装扩张部 95:多个螺栓贯通孔
96:天线安装紧固孔 97:天线紧固螺栓
98U:上部水平支架 98D:下部水平支架
99U:上部铰链连接端 99D:下部铰链连接端
100:倾斜驱动单元 110:倾斜驱动部外壳
120:倾斜驱动部外壳盖 130:倾斜驱动部
140:倾斜轴 143:一侧匹配部
145:螺栓紧固孔 150:倾斜驱动马达
160:传递齿轮组件 180:单元设置框架
200:转向驱动单元 210:转向下部外壳
220:转向上部外壳 230:转向驱动部
240:转向轴 243:一侧匹配部
245:螺栓紧固孔 250:转向驱动马达
260:传递齿轮组件 300A、300B:倾斜连接部件
303:另一侧匹配部 305:连接组装螺栓
400:安装转动块 410:转动块体
420:转向铰链盖 425A、425B:转向铰链安装槽
435A、453B:倾斜铰链安装槽 440L-1:一侧倾斜铰链
440R-1:另一侧倾斜铰链 440L-2:一侧倾斜铰链衬套
440R-2:另一侧倾斜铰链衬套 450U-1:上部转向铰链
450D-1:下部转向铰链 450U-2:上部转向铰链衬套
450D-2:下部转向铰链衬套 500:转向阻尼器
510:安装垫圈 520:下部阻尼器
530:上部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
在对各个附图的构件赋予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件,应注意即使在不同的附图示出,也应尽可能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时,若判断相关公知结构或者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则省略该具体说明。
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构件时,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的用语。这种用语只是用于将一构件与其他构件区分开来,不得由用语限制构件的本质或者顺序等。另外,除非有不同的定义,否则将技术性或者科学性用语包括在内的在此使用的所有用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诸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定义的用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文章中的含义一致,除非在本申请中有明确定义,否则不得以理想性或者过度形式性的含义解释。
图1a及图1b是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在在抱杆安装天线设备的安装形态的前方部及后方部立体图;图2a及图2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前方部及后方部立体图;图3a及图3b作为图2a及图2b各个的分解立体图,是示出在图2a及图2b的结构中对于倾斜驱动单元与转向驱动单元结合天线安装支架的结合形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a及图4b是图2a及图2b各个的具体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a及图5b是示出在图2a及图2b的结构中未利用接杆组件的情况及利用接杆组件的情况下的天线设备安装形态的侧视图及平面图;图5c是沿着在图5a的(b)标记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图6是示出在图1的结构中在抱杆的外周面夹紧的拆卸型夹紧齿轮面板的安装形态的部分切割立体图。
如图1a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同时执行介入在抱杆P安装天线设备A的同时对于固定状态的抱杆P可进行具体的方向设定,以满足通过天线设备A振荡的频率波束的波束成形设计。
更详细地说,如图1a及图1b所示,通过在抱杆P的外周面周边已安装的抱杆安装支架部50A、50B、80A、80B,能够以水平方向间隔预定距离地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以使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对于垂直配置的抱杆P的长度方向设置成悬臂形态。
在此,抱杆安装支架部50A、50B、80A、80B可包括:固定支架部50A、50B,配置在抱杆P上下以介入于在抱杆P安装天线设备A;支撑支架部80A、80B,对应于固定支架部50A固定并且安装于抱杆P。对于固定支架部50A、50B与支撑支架部80A、80B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将在之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对于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的夹紧装置1,为了便于理解,举例说明了安装并适用天线设备A,但是应该理解为除了天线设备A以外,还将在抱杆P安装LED照明装置、大功率体育照明等的照明器具(未示出)等的情况全部包括在内。
假如,利用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的夹紧装置1介入于在体育竞技场等待安装的照明器具的安装,进而能够以使用人员所希望的方向进行倾斜转动及/或者转向转动操作。
参照图1a及图1b,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通过调整天线设备A的安装距离的接杆组件60可设置成时天线设备A对于抱杆P间隔预定距离。
如图5a至图5c所示,接杆组件60可根据是否对于抱杆P间隔设置天线设备A来选择性配备,在不需要接杆组件60,而是将天线设备A相对紧贴结合于抱杆P的外周面的情况下,只可拆卸并去除相当于接杆组件60的构件。在去除接杆组件60的情况下,在后述的左右水平杆63配置的夹紧齿轮面板67直接安装在后述的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之后直接夹紧抱杆P的外周面,同时紧固于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的后述的抱杆固定螺栓52可直接紧固于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
图1a及图1b示出了具有上述的接杆组件60的实施例,在图5a及图5b的(a)示出了删除接杆组件60的实施例。
在此,接杆组件60可包括上部接杆组件(未标记附图标记)及下部接杆组件(未标记附图标记),所述上部接杆组件配置在与上述的上部固定支架部50A相对应的高度,所述下部接杆组件配置在与下部固定支架部50B相对应的高度。上部接杆组件及下部接杆组件只是设置位置不同,结构全部相同,因此未赋予单独的附图标记,并且可用上部接杆组件及下部接杆组件中的任意一个的说明代替剩余一个的说明。
另一方面,接杆组件60可包括: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朝向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的左右两端部水平延伸;左右水平杆63,以左右水平方向配置来连接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后端部。
对于如上所述的接杆组件60,虽然未单独标记附图标记,但是可以是由上部组件60A及下部组件60B构成一对而成,所述上部组件60A及下部组件60B配置成分别对应于配置成包围抱杆P的外周面一侧的形态的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包围抱杆P的外周面另一侧的形态。
同时,如图2a及图2b所示,接杆组件60通过以下方式完成针对抱杆P的结合: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贯通左右水平杆63向设置在抱杆P的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侧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从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侧贯通插入的抱杆固定螺栓52(参照图5c)分别紧固于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后端部的螺栓紧固孔65。如图5c所示,对于左右水平杆63固定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前端部可通过同时贯通后述的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支撑支架紧固螺栓62实现。
在此,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左右水平杆63中朝向抱杆P的内侧面具有狭槽型的齿轮面板安装槽85(参照图6),在齿轮面板安装槽85可固定多个齿轮齿排列成“V”字形状的夹紧齿轮面板67,以夹紧抱杆P的外周面防止打滑。
在此,夹紧齿轮面板67并非一定要形成为“V”字形状,而是倾向于尽可能接近于与抱杆P的外周面一致的形状。在夹紧齿轮面板67为“V”字形状的情况下,具有可适用于具有各种外径的抱杆P的优点。
夹紧齿轮面板67并非一定要只配置在左右水平杆63,而是在没有接杆组件60直接设置在抱杆P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也可设置在后述的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内侧面。
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夹紧齿轮面板67插入于齿轮面板安装槽85之后未形成齿轮齿的中间部分的外侧剖面与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外侧面相匹配配置,在该夹紧齿轮面板67的未形成齿轮齿的外侧剖面上部或者下部相邻形成螺栓固定孔87,通过在该螺栓固定孔87紧固的齿轮面板固定螺栓69可固定夹紧齿轮面板67。此时,齿轮面板固定螺栓69为,在主体部69A插入并紧固于螺栓固定孔87的期间直径大于主体部69A形成的头部69B的阶梯面与夹紧齿轮面板67的未形成齿轮齿的外侧剖面重叠的同时可防止夹紧齿轮面板67脱离于齿轮面板安装槽85。
另一方面,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接杆组件60的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前端部可配置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
对于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结合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前端部的方式,与上述相同,只是在是否使用抱杆固定螺栓52,还是只使用支撑支架紧固螺栓62方面存在差异,与对于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结合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后端部的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具体的说明。
如图3a及图3b所示,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各个的左右两端部通过以上下垂直方向配置的一对垂直支撑框架70分别被坚固连接。垂直支撑框架70能够以上下方向同时连接并固定接杆组件60的上部组件60A及下部组件60B的结构中的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前端部。
在此,垂直支撑框架70大致具有“∟”形状的水平剖面,以同时支撑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侧端面与后端面,而支撑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后端面的部位可由上述的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前端部贯通来进行支撑。
如上所述,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分别配置在沿着抱杆P的长度方向以上下方向间隔的独立的位置,但是通过追加设置一对垂直支撑框架70形成直角六面体形状的框架结构,通过该结构可保持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坚固且稳定的结合,防止以左右侧方向与前后方向形成间隙。
因此,在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通过后述的倾斜驱动单元10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的驱动进行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及左右方向的转向转动时,可防止由物理性组装公差引起的机械性齿隙噪声。
如图3a及图3b所示,上部支撑支架部80A及下部支撑支架部80B可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及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以提供天线设备A转向转动时所需的两处转向转动点S1、S2。
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分别在上下可突出配置成一对,而中间部位可形成为空白空间。在一对的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之间的空白空间可介入并连接后述的转向驱动单元200的结构中的转向轴240。
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也分别在上下突出配置成一对,而中间部位可形成为空白空间。在一对的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之间的空白空间可介入并连接后述的安装转动块400的后端部。
更详细地说,如图4a及图4b所示,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及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提供两处转向转动点S1、S2,而且可提供为使转向驱动单元200的转向轴240的中心及安装转动块400的铰链连接点以上下方向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另一方面,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转向驱动单元200的下部通过单元连接铰链117(参照后述的图11a至图12)可铰链连接倾斜驱动单元100。
转向驱动单元200与倾斜驱动单元100铰链连接的意思是指为了介入天线设备A的安装而配置在前方的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上端部进行倾斜转动动作时也使倾斜驱动单元100针对相对固定状态的转向驱动单元200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相对的倾斜转动。
同时,如图4a及图4b所示,倾斜驱动单元100对于转向驱动单元200及天线安装支架90连接成可至少具有三处倾斜转动点T1、T2、T3。
用“T1”指示的倾斜转动点(以下,简称为“T1转动点”)是指倾斜驱动单元100的结构中的倾斜轴140的轴方向,是连接于该倾斜轴140的后述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转动中心点。
同时,用“T2”指示的倾斜转动点(以下,简称为“T2转动点”)包括由一端部连接于T1转动点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另一端部画出的旋转路径,可以是连接于该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另一端部的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上端部画出的转动半径。在此,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上端部的转动半径可指天线设备A的倾斜路径。
另一方面,用“T3”指示的倾斜转动点(以下,简称为“T3转动点”)可以是利用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之间的单元连接铰链117的铰链连接点。单元连接铰链117可以是使倾斜驱动单元100对于转向驱动单元200可进行相对自由转动的结构。
在此,如上所述,在以转向驱动单元200为相对固定在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的构件为前提的情况下,倾斜驱动单元100可以是在转向驱动单元200的下部相对旋转的构件。
在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上端部进行向前方倾斜的动作时,倾斜驱动单元100通过连接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上端部的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负载以T3转动点为准可向后方旋转预定角度。即,若通过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向前方倾斜转动天线设备A的上端部,则天线设备A的重心向后方移动,为了补偿该重心的移动,倾斜驱动单元100对于转向驱动单元200以T3转动点为准进行相对旋转。
在此,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并不一定只通过一个转动点,即T3转动点连接。
假如,虽未示出,但是也可再增加一个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相同形状的连接部件类型的构件进行铰链连接,以在各个端部增加倾斜转动点。但是,在以连接部件形式连接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的情况下,诸如铰链的构件全部需要配置成一对,因此存在增加零部件数量的缺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的情况下,不增加连接部件类型的构件,而是只利用一对单元连接铰链117,使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相互铰链连接,进而具有可实现产品整体的小型化设计,并且节省零部件数量的优点。
另一方面,如图4a及图4b所示,对于T3转动点,作为以未倾斜驱动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情况为前提的情况,在T1转动点与T2转动点位于上下垂直的直线上时,T3转动点优选为至少相比于T1转动点与T2转动点位于更后方。更加优选为,T3转动点可设置成相比于位于上下垂直的直线上的两处转向转动点S1、S2至少位于更前方。以下,在转向转动点中,用S1指示的转动点简称为“S1转动点”,用S2指示的转动点简称为“S2转动点”来进行记载。
因此,T3转动点为,在以停止在倾斜驱动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之前的位置为前提的情况下,相比于T1转动点与T2转动点的虚拟连接直线位于更后方,相比于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可位于更前方。
在此,由于天线设备A为预定的重量件,因此在进行倾斜转动天线设备A的方向调整的情况下,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连接点(T1转动点)的机械性连接结构产生机械性齿隙噪声;在T3转动点接近于T1转动点及T2转动点的虚拟连接直线的情况下,更加加重所述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另一方面,T3转动点同与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的虚拟连接直线一致或者位于更后方的情况下,在以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及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的突出长度相同为前提时,转向转动角度可被周边构件限制在预定的范围。
因此,更加优选为,对于T3转动点,在以停止在倾斜驱动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之前的位置为前提的情况下,相比于T1转动点与T2转动点的虚拟连接直线位于更后方,且设定在与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的虚拟连接直线间隔最大距离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可设定为不产生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位置。以下,对于上述的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原因及其防止原理将在之后进行更加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如图1a至图4b所示,对于天线设备A可如下结合:通过天线安装支架90接收倾斜驱动单元10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的倾斜转动及/或者转向转动驱动力,上端部以下端部的天线倾斜转动点T4(以下,简称为“T4转动点”)为中心以前后方向进行倾斜转动,或者左右两端部以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为中心以前后方向进行转向转动。
更详细地说,天线安装支架90为,上端部介入一对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及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至少一处可转向转动地连接于上部支撑支架部80A,下端部至少一处可转向转动地连接于下部支撑支架部80B。
如图3a及图3b所示,天线安装支架90可包括2个安装扩张部94,所述安装扩张部94向形成为长方形的面板形状的基架板91的外侧方向延伸而成。
在基架板91与安装扩张部94形成多个螺栓贯通孔95,这是为了将多个螺栓贯通孔95的形成位置更加多样化,以根据作为结合对象的天线设备A的尺寸及形状可紧固在基架板91的适当位置。通过天线紧固螺栓94(参考图4a)通过多个螺栓贯通孔95贯通,进而紧固于在天线设备A的背面形成的未示出的螺栓紧固孔的动作,可在天线安装支架90坚固地安装天线设备A。
同时,天线安装支架90还可包括4个对角线安装部92,所述对角线安装部92从天线安装支架90的基架板91的各个角落部分向外侧对角线方向延伸成一体,在对角线安装部92分别可形成附加螺栓紧固孔93。
另一方面,在天线安装支架90中的多处形成以前后方向贯通的天线安装紧固孔96,通过贯通天线安装紧固孔96进行紧固的多个天线紧固螺栓97可坚固地结合天线设备A的背面。
在4个对角线安装部92中的上侧2个对角线安装部92的背面部固定上部水平支架98U,在4个对角线安装部92中的下侧2个对角线安装部92的背面部可固定下部水平支架98D。尤其是,下部水平支架98D通过前后贯通下部水平支架98D的安装附加螺栓98S可螺栓结合于在天线安装支架90形成的附加螺栓紧固孔93。
上部水平支架98U执行针对基架板91衔接在一对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上端部形成的T2转动点铰链连接一对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作用。尤其是,在相当于T1转动点与T2转动点的一对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各个的端部可分别配置用于铰链结合的铰链介入孔301、302。
另外,下部水平支架98D执行针对基架板91衔接对于在安装转动块400形成的T4转动点的铰链连接的作用。
上部水平支架98U与下部水平支架98D以左右水平方向延长形成。
在上部水平支架98U中一对上部铰链连接端99U向后方延伸,并且介入连接铰链311、312,所述上部水平支架98U通过相当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T2转动点的铰链介入孔302可铰链连接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
在下部水平支架98D中一对下部铰链连接端98D-1向后方延伸,并且介入后述的一对的模块倾斜铰链440L、440R,进而所述下部水平支架98D通过T4转动点可铰链连接于安装转动块400的前端部。
对于所述下部水平支架98D的下部铰链连接端99D铰链结合安装转动块400的结构,在说明阻断机械性齿隙噪声的原理的后面部分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对于利用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的抱杆P的安装形态及其优点,如下进行简单说明。
即,如图5a至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根据抱杆P的周边状况选择性安装接杆组件60可改变天线设备A的安装位置,将天线设备A紧贴结合于抱杆P或者从抱杆P间隔预定距离。
假如,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未配备接杆组件60的情况(参考各个附图的(a))下,天线设备A相对紧贴结合于抱杆P,而且在没有周边干扰结构(其他天线设备等)的情况下,在调节天线设备A的方向方面,可将干扰最小化地密集安装;在配置接杆组件60的情况(参考各个附图的(b))下,为了防止天线设备A与周边干扰结构(其他天线设备等)发生干扰,可从抱杆P更加间隔预定距离(参考附图标记“D”)地分散安装天线设备A。
如图5c所示,接杆组件60通过以下的方式可实现针对抱杆P的结合: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贯通左右水平杆63向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延伸预定长度,并且从上部固定支架部50A及下部固定支架部50B侧贯通插入的抱杆固定螺栓52分别紧固于一对前后水平杆61A、61B的前端部的螺栓紧固孔65。
图7是在图4a及图4b的结构中将天线安装支架的下端部与抱杆侧安装支架部及介入该连接的安装转动块分解的分解立体图;图8a及图8b是在图7的结构中将安装转动块分解的前方部及后方部分解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在图8a及图8b的结构中防齿隙衬套的功能的连接部位的一部分的垂直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还可包括减齿隙设计形状,以用于在通过倾斜转动动作及/或者转向转动动作调整比较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方向时,阻断因为天线设备A的重力方向的偏心负载可出现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在与倾斜转动动作或者转向转动动作相关的连接部位的多处分散适用减齿隙设计形状,在该部分中更加详细说明减齿隙设计形状。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为使天线设备A能够顺利进行的转向转动动作,对于在上下同一垂直线方向配置的两处转向转动点S1、S2两点铰链连接天线设备A,同时为使天线设备A能够顺利进行倾斜转动动作,可形成以左右不同的水平线方向配置的四处倾斜转动点T1、T2、T3、T4地铰链连接天线设备A。
在此,在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中,上部的转动点S1为以左右方向转向转动后述的转向驱动单元200本身的铰链点;在两处的转向转动点S1、S2中,下部的转动点S2实际上是以左右方向转向转动结合天线设备A的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下端部的铰链点,进而能够实现天线设备A的更加稳定的转向转动动作。
更详细地说,为了通过上部的转动点S1与转向驱动单元200铰链连接,在一对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分别从上部及下侧以上下方向插入紧固转向铰链连接螺栓82,进而可紧固于转向轴240(参照图10a)的两端部。对于转向轴240结合转向铰链连接螺栓82的相关具体说明将在之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4个倾斜转动点T1、T2、T3、T4中T1转动点及T2转动点为通过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旋转动作转动介入天线设备A的结合的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上端部的铰链点(固定点及转动点)。
然后,如上所述,T3转动点为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之间的相对旋转的铰链点。
最后,如上所述,T4转动点为为使介入天线设备A的结合的天线安装支架90能够进行倾斜转动动作而对于安装转动块400旋转支撑天线安装支架90的下端部的铰链点。
更详细地说,参照图8a及图8b,安装转动块400可包括:转动块体410,后端部铰链连接于下部支撑支架部80B,而前端部铰链连接于天线安装支架90的后面下端部(即,下部水平支架98D);转向铰链盖420,结合于转动块体410的后端部侧面;倾斜铰链盖430,结合于转动块体410的前端部下面。
同时,安装转动块400还可包括: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加工成分别朝向转动块体410及转向铰链盖420的上面侧及下面侧开口的凹槽形状;上部转向铰链450U-1及下部转向铰链450D-1,通过形成在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的上部铰链安装槽82h-U及下部铰链安装槽82h-D分别介入于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来支撑转向转动。
在此,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为,在对于转动块体410结合转向铰链盖420时,分别可凹陷加工成大致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而且向上面侧及下面侧逐渐扩大直径的形状。因此,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可具有相当于内侧面的部位的边长相对小于相当于外侧端的部位的边长的梯形形状的垂直剖面。
同时,上部转向铰链450U-1与下部转向铰链450D-1优选形成为,除了紧固于上部铰链安装槽82h-U及下部铰链安装槽82h-D的部位以外,插入于上述的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的插入部位与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的凹槽加工形状相对应形成相匹配的形状。
在此,在上部转向铰链450U-1与下部转向铰链450D-1及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之间可分别介入上部转向铰链衬套450U-2与下部转向铰链衬套450D-2。
另一方面,安装转动块400还可包括: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加工成分别朝向转动块体410及倾斜铰链盖430的一侧面侧及另一侧面侧开口的凹槽形状;一侧倾斜铰链440L-1及另一侧倾斜铰链440R-1,通过在下部水平支架98D的一对下部铰链连接端98D-1形成的下部铰链孔98D-1h分别介入于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来支撑倾斜转动。
在此,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为,在对于转动块体410结合倾斜铰链盖430时,可凹陷加工成大致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而且分别向一侧面及另一侧面侧逐渐扩大直径的形状。因此,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可具有相当于内侧面的部位的边长相对小于相当于外侧端的部位的边长的梯形形状的垂直剖面。
一侧倾斜铰链440L-1与另一侧倾斜铰链440R-1优选形成为,除了紧固于一侧及另一侧的下部铰链孔98D-1h的部位以外,插入于上述的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的插入部位与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的凹槽加工形状相对应形成相匹配的形状。
在此,在一侧倾斜铰链440L-1与另一侧倾斜铰链440R-1及一侧及另一侧的铰链安装槽435A、435B之间可介入一侧倾斜铰链衬套440L-2及另一侧倾斜铰链衬套440R-2。
通常,衬套是介入于相对活动的两个物体之间执行引导两个物体的结合或者支撑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特性的作用的摩擦消耗部件。尤其是,在该衬套执行对于固定物体支撑旋转物体的作用的情况下,通常在固定物体加工一侧开口的长方形(直角四边形)的凹槽,之后将旋转物体的一部分插入于凹槽,而且制造与凹槽相对应形状的衬套介入于旋转物体的插入部位,进而在旋转物体运动时可阻挡该旋转物体直接接触于固定物体的凹槽的内侧面。因此,衬套通常形成为一端部封闭的空心圆柱形状。
然而,如上所述的形状(即,具有长方形的垂直剖面的凹槽)的衬套为,一端部是封闭的,所以在固定物体的凹槽与旋转物体的插入部位之间出现组装公差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应对旋转轴方向的公差的问题。
同时,为了零部件之间的顺利组装,通常在制造零部件时必须设置组装公差,但是诸如本实用新型,衬套配置成为了调整作为预定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方向而支撑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动作,将该衬套制造成作为如上所述的普通类型具有长方形(直角四边形)的凹槽形状而且设置预定的组装公差的情况下,存在因为通过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赋予的特有偏心负载导致衬套本身扭曲受损或者引起机械性齿隙噪声的顾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预防上述的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安装转动块400还可包括减齿隙设计形状。
更详细地说,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将在与天线设备A的转向转动动作相关的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与上部转向铰链450U-1及下部转向铰链450D-1分别介入的上部转向铰链衬套450U-2及下部转向铰链衬套450D-2的形状设计成具有梯形形状的垂直剖面的形状,同时将在与天线设备A的倾斜转动动作相关的一侧及另一侧的倾斜铰链安装槽435A、435B与一侧倾斜铰链440L-1及另一侧倾斜铰链440R-1分别介入的一侧倾斜铰链衬套440L-2及另一侧倾斜铰链衬套440R-2的形状设计成具有梯形形状的水平剖面的形状。
如上所述,在天线设备A为预定的重量件的这一点上,由于是通过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实现的特有的转向转动动作及倾斜动作,不得不产生偏心负载,由此引起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而将这种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最小化的原理,将参照图9如下进行简单说明。
以供参考,上述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理解为是在为了在使天线设备A做倾斜转动动作时支撑作为预定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倾斜方向,即前后方向的负载而配置的转向转动点S1、S2产生的,并且理解为是在为了在与此相反地使天线设备A做转向转动动作时支撑作为预定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转向方向,即左右方向的离心力负载而配置的倾斜转动点T1、T2、T3、T4产生的。
参照图9,在使安装转动块400的天线设备A以前后方向进行倾斜转动动作的情况下,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负载产生偏心的作用,以在由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的转向转动点S1、S2形成的虚拟的上下直线上倾向于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为了能够应对在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时发挥作用的上述的偏心负载,将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插入于该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的上部转向铰链450U-1及下部转向铰链450D-1的插入部位及介入于这两个构件之间的上部转向铰链衬套450U-2与下部转向铰链衬套450D-2的形状形成为具有上述的梯形形状剖面。
因此,具有如下的优点:在插入设置在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的上部转向铰链450U-1及下部转向铰链450D-1与分别介入这两个构件之间的上部转向铰链衬套450U-2与下部转向铰链衬套450D-2之间存在组装公差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各个衬套450U-2、450D-2扭曲成椭圆形的同时发生旋转支撑功能消失的问题,同时在支撑偏心负载时对于梯形形状剖面中沿着倾斜于转向转动点S1、S2的面变形的同时可保持旋转支撑功能。
另外,在天线设备A做倾斜动作时,偏心负载也与上部及下部的转向铰链安装槽425A、425B、上部转向铰链450U-1及下部转向铰链450D-1与介入于这两个构件之间的上部转向铰链衬套450U-2与下部转向铰链衬套450D-2的倾斜面一致,因此具有可预防在做倾斜动作时产生机械性齿隙噪声现象的优点。
图10a及图10b示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及转向驱动单元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分解立体图。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可包括倾斜驱动单元10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所述倾斜驱动单元10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结合于接杆组件60或者上部支撑支架部80A或者下部支撑支架部80B的前方,所述接杆组件60、上部支撑支架部80A或者下部支撑支架部80B为了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而介入于对于抱杆P安装天线设备A中。
倾斜驱动单元100可包括:倾斜驱动部外壳110,具有内置后述的倾斜驱动部130的内部空间110S;倾斜驱动部外壳盖120,封闭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开口的一侧。
倾斜驱动部外壳盖120通过多个盖组装螺丝125可结合于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开口的一侧端部。
在倾斜驱动部外壳110与倾斜驱动部外壳盖120可形成倾斜轴连接孔111h、121h,所述倾斜轴连接孔111h、121h分别与内部空间110S连通,并且使后述的倾斜驱动部130的结构之一的倾斜轴140的左右两端部暴露在外部。
通过倾斜轴连接孔111h、121h暴露在外部的倾斜轴140的两端部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连接,可将从后述的倾斜驱动马达150传递的倾斜驱动力传递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
另一方面,转向驱动单元200可包括:转向下部外壳210,安装并结合后述的转向驱动部230;转向上部外壳220,覆盖安装并结合于转向下部外壳210的转向驱动部230地进行遮蔽。
转向上部外壳220通过多个外壳组装螺丝225可结合于转向下部外壳210的边框上端部,所述转向下部外壳210配置成覆盖倾斜下部外壳210的上侧。
在转向上部外壳220与转向下部外壳210分别可形成转向轴连接孔221h(下部侧未示出),所述转向轴连接孔221h与在转向上部外壳220与转向下部外壳210与安装在内部的转向驱动部230安装空间(未标记附图标记)连通,并且使后述的转向驱动部230的结构之一的转向轴24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暴露在外部。
通过转向轴连接孔221h(未示出)暴露在外部的转向轴240的两端部与配置在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的转向铰链连接螺栓82连接,通过从后述的转向驱动马达250传递的转向驱动力可使转向驱动单元200本身进行转向转动动作。
图11a及图1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与转向驱动单元及倾斜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的一侧及另一侧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1a的详细分解立体图。
另一方面,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倾斜驱动单元100与转向驱动单元200在相当于T3转动点的铰链中心点可分别通过单元连接铰链117铰链连接。
为此,在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上端部及倾斜驱动部外壳盖120的上端部左右两侧部分别形成铰链贯通端113、213,在各个铰链贯通端113、213形成铰链贯通孔114、124可紧固一对的单元连接铰链117;在转向下部外壳210的下端部左右两侧部分别形成铰链紧固端213,在铰链紧固端213可形成铰链紧固孔214,紧固贯通铰链贯通端113、213的铰链贯通孔114、124的单元连接铰链117。
另一方面,倾斜轴140及转向轴240分别执行作为从倾斜驱动马达150及转向驱动马达250接收驱动力可实现倾斜驱动单元10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的倾斜转动驱动及转向转动驱动的驱动力传递部的功能,同时也执行在天线设备A进行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动作时分别以倾斜方向及转向方向支撑的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负载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还可包括用于在倾斜轴140与转向轴240的动力连接点减少齿隙的设计形状。
更详细地说,所述用于减少齿隙的设计形状可如下具体实现。
即,担心在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时也在倾斜轴140与转向轴240发生机械性齿隙噪声,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中,为了将如上所述的机械性齿隙噪声最小化,还可包括一侧匹配部143、243及另一侧匹配部303、83(附图标记“83”参考图4a),所述的一侧匹配部143、243及另一侧匹配部303、83具有梯形剖面,即在倾斜轴140及转向轴240的端部与连接于该倾斜轴140及转向轴240的端部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及垂直轴安装部81A、81B中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各个旋转轴方向形成倾斜的面。
更详细地说,在倾斜轴140的相当于T1转动点的左右两端面分别可形成一侧匹配部143,所述一侧匹配部143为除了中心部分以外以圆周方向反复卡顿的齿面与齿谷。在一侧匹配部143的中心部分可形成螺栓紧固孔145,所述螺栓紧固孔145插入并紧固用于螺栓紧固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连接组装螺栓305。
同时,在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的相当于T1转动点的内侧面分别可形成另一侧匹配部303,所述另一侧匹配部303为除了中心部分以外分别以圆周方向反复卡顿的齿面与齿谷。在另一侧匹配部303的中心部分可形成供连接组装螺栓305贯通的螺栓贯通孔301。
另一方面,在转向轴240的相当于S1及S2转动点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可形成一侧匹配部243,所述一侧匹配部243为除了中心部分以外以圆周方向反复卡顿的齿面及齿谷。在一侧匹配部243的中心部分可形成螺栓紧固孔245,在所述螺栓紧固孔245插入紧固铰链连接螺栓82,用于对于一对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进行螺栓组装。
同时,一对的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的相当于S1及S2转动点的下面部及上面部分别可形成另一侧匹配部83,所述另一侧匹配部83为除了中心部分以外以圆周方向反复卡顿的齿面与齿谷。在另一侧匹配部83的中心部分可形成供上述的铰链连接螺栓82贯通的螺栓贯通孔(未标记附图标记)。
在此,在一侧匹配部143、243及另一侧匹配部303、83分别形成的齿面与齿谷通过连接组装螺栓305及铰链连接螺栓82相互坚固匹配结合(啮合)进而能够传递倾斜转动方向及转向转动方向各个的驱动力,同时匹配结合的部位的齿面与齿面具有倾斜面,即梯形剖面,从而可预防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
通过如上所述的一侧匹配部143、243及另一侧匹配部303、83的形状结构阻断机械性齿隙噪声的特征为,并非只适用于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与倾斜轴140之间的结合结构及上部垂直轴安装部81A与转向轴240之间的结合结构。即,会在之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为了如上所述的阻断机械性齿隙噪声的特征,也可直接适用于倾斜驱动单元100的倾斜驱动马达15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的转向驱动马达250的安装结构。
图13a及图13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倾斜驱动单元的一侧及另一侧分解立体图。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倾斜驱动单元100还可包括:电驱动的倾斜驱动马达150;传递齿轮组件160,从倾斜驱动马达150接收驱动力来传递于倾斜轴140。
倾斜驱动马达150及传递齿轮组件160通过单元设置框架180可稳定地安装在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10S。
尤其是,传递齿轮组件160通过齿轮箱外壳192物理性区划于在内部空间110S设置的其他构件设置,所述齿轮箱外壳192通过多个箱固定螺栓195结合,以在由齿轮箱底座191提供的上面稳定地轴安装多个齿轮之后覆盖齿轮箱底座191的上部。
在此,传递齿轮组件160可包括:第一传递齿轮161,是与连接于倾斜驱动马达150的旋转轴的马达蜗轮151啮合配置的输入齿轮;第二传递齿轮162,与第一传递齿轮161啮合配置;第三传递齿轮163,与第二传递齿轮162啮合配置;第四传递齿轮164,与第三传递齿轮163啮合配置;第五传递齿轮170,与第四传递齿轮164啮合配置。
第一传递齿轮至第五传递齿轮161~164、170配置成分别由具有相互不同直径的二档齿轮形成,以在传动顺序方面使输入部与输出部的各个啮合部分相互不同,并且使5个传递齿轮161~164、170全部具有相互不同的齿轮啮合比,进而对比倾斜驱动马达150的使用容量转换为适当的减速力和减速比可传递于倾斜轴140。
尤其是,第一传递齿轮161执行作为输入齿轮的功能,而马达蜗轮151配置成连接于倾斜驱动马达150的旋转轴的齿轮形态蜗杆齿轮类型,所以第一传递齿轮161的二档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优选采用容易与蜗杆齿轮啮合的蜗轮齿轮类型的齿轮;第五传递齿轮170执行作为输出齿轮的功能,而倾斜轴蜗轮齿轮141配置成如下所述连接于倾斜轴140外周面的齿轮形态为蜗轮齿轮类型,所以第五传递齿轮170的二档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优选采用容易与蜗轮齿轮啮合的蜗杆齿轮类型的齿轮。
倾斜轴蜗轮齿轮141在5个传递齿轮中可与在第五传递齿轮170的外周面形成的齿条齿171啮合传递动力。
在此,为了通过一侧匹配部143及另一侧匹配部303的相互匹配结合对于一对的倾斜连接部件300A、300B顺利传递驱动力,倾斜轴140以左右水平地配置在倾斜驱动部外壳110内的内部空间110S;传递齿轮组件160大致配置成具有上下方向的旋转轴;倾斜驱动马达150可左右水平配置以具有与倾斜轴140平行的旋转轴。
同时,在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内部空间110S中的后方部可通过基板固定支架186安装马达控制板185。
另一方面,在倾斜驱动马达150与倾斜驱动部外壳110的内侧面之间还可配置倾斜阻尼器(未示出)。倾斜阻尼器为,衰减通过倾斜驱动马达150的倾斜驱动而从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反向传递的运行反力,执行防止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的作用。以下,由于倾斜阻尼器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后述的转向阻尼器500相同,因此对于对于倾斜阻尼器将在转向阻尼器500的说明部分进行更加详细说明。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的结构中的转向驱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示出图14的结构中将齿轮外壳去除的状态下的传递齿轮组件的立体图;图16是在图14的结构中将转向单元上部外壳去除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14至图16所示,转向驱动单元200还可包括:电驱动的转向驱动马达250;传递齿轮组件260,从转向驱动马达250接收驱动力来传递于转向轴240。
转向驱动马达250及传递齿轮组件260通过单元设置框架(未示出)可稳定安装在转向下部外壳210及转向上部外壳220之间的内部空间。
尤其是,传递齿轮组件260通过齿轮箱外壳292可物理性区划于在内部空间设置的其他构件设置,所述齿轮箱外壳292通过多个齿轮箱固定螺栓295结合,以在由以上下方向配置的齿轮箱底座291提供的侧面稳定地用轴设置多个齿轮之后覆盖齿轮箱底座291的侧部。
在此,对于传递齿轮组件260的各个结构(即,第一传递齿轮至第五传递齿轮261~264、270与马达齿轮251)及转向轴240传递驱动力机制为,与在倾斜驱动单元100说明的对于传递齿轮组件160及倾斜轴140传递驱动力的机制只有方向不同,大同小异,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在转向驱动马达250与转向上部外壳220的内侧面之间还可配置转向阻尼器500作为减齿隙设计形状。转向阻尼器500衰减因为转向驱动马达250的转向驱动而从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反向传递的运行反力,执行防止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的作用。
更详细地说,如图14及图15所示,转向阻尼器500可配置在转向驱动马达250中与连接旋转轴的下端部相反方向的上端部与转向上部外壳220的内侧面之间。
转向阻尼器500可包括:安装垫圈510,介入于转向驱动马达250的下端部;下部阻尼器520,固定在转向驱动马达250的安装突起252,该安装突起252贯通安装垫圈510的贯通孔510h;上部阻尼器530,具有与下部阻尼器520的上端部一部分重叠匹配结合的下端部。
下部阻尼器520为,以圆周方向反复形成齿面(附图标记“521”)及齿谷(附图标记“522”),形成齿面521的部分与上部阻尼器530的一部分重叠匹配结合。
上部阻尼器530为,在上面部形成贯通孔530h以供在转向上部外壳220内侧面形成的固定突起(未示出)贯通进行紧固,在下面部以圆周方向反复形成齿面(附图标记“531”)及齿谷(附图标记“532”),进而形成齿面531的部分可插入并匹配结合于下部阻尼器520的齿谷522部分。
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转向阻尼器500为,在通过倾斜转动对于天线设备A进行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调整时以及通过转向转动对于天线设备A进行左右方向的方向调整时,衰减作为重量件的天线设备A的偏心负载,进而执行防止转向驱动马达250的机械性齿隙噪声产生的作用。对此,优选理解为也可在省略具体说明的倾斜阻尼器(未示出)的情况下直接适用的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如上所述,作为用于最小化或者防止在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时可产生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产生的技术特征,1)对于与倾斜转动动作直接相关的T3倾斜转动点的位置进行有效设计并适用;2)对于介入于对于下部垂直轴安装部81B安装天线安装支架90的安装转动块400的各个铰链相关结构的形状设计进行变更适用;3)对于与倾斜轴140及转向轴240连接的周边结构进行变更设计并适用;4)对于倾斜驱动马达150及转向驱动马达250的连接部分进行变更设计。
同时,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为,假设天线设备A做倾斜转动动作时倾斜力以前后方向(F-R)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与转向轴240的蜗轮齿轮241啮合配置的第五传递齿轮270的蜗杆齿轮271的轴方向E优选为相比于左右水平方向稍微向一侧后方或者另一侧后方倾斜配置。
这是因为在转向轴240的蜗轮齿轮241与第五传递齿轮270的蜗杆齿轮271正交于前后方向(F-R)的倾斜方向地啮合的情况下,具有衰减天线设备A的转向转动动作时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优点,但是这可降低天线设备A倾斜转动动作时的机械性齿隙噪声衰减效果。
图17是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通过天线设备的倾斜转动及/或者转向转动来设定方向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图17的(a)示出了作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安装在抱杆P的天线设备A在通过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进行方向调整之前的状态的针对抱杆P的安装状态。
在此,如图17的(b)所示,使用人员只通过天线设备A的倾斜转动动作也可完成方向调整的情况下,运行倾斜驱动单元100的倾斜驱动马达150可进行倾斜转动。
在此,如图17的(c)所示,在只通过天线设备A的转向转动动作完成方向调整的情况下,运行转向驱动单元200的转向驱动马达250可进行转向转动。
然后,如图17的(d)所示,使用人员在方向调整方面同时需要通过天线设备A的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动作的情况下,将倾斜驱动单元100的倾斜驱动马达150及转向驱动单元200的转向驱动马达250运行预定时间,进而可执行以所希望的方向调整天线设备A的方向。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天线用夹紧装置1,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必限于上述的一实施例,而是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相关人员当然可进行各种变形及同等范围内的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的权利保护范围应该由权利要求书定义。

Claims (13)

1.一种天线用夹紧装置,包括:
固定支架部,配置在抱杆上下,以介入对于所述抱杆安装天线设备;
天线安装支架,介入于在前方安装天线设备;
转向驱动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部,并进行驱动以转向转动所述天线设备;及
倾斜驱动单元,上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转向驱动单元,下端部通过一对倾斜连接部件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上端部,进行驱动以倾斜转动所述天线设备;
所述天线用夹紧装置还包括减齿隙设计形状,用于降低因为所述天线设备的偏心负载而引起的机械性齿隙噪声的产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部包括上部固定支架部及下部固定支架部,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安装在所述抱杆,所述下部固定支架部安装在所述抱杆且配置在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在安装转动块配置成倾斜面,所述安装转动块对于对应于所述下部固定支架部设置在所述抱杆的下部支撑支架部可倾斜转动及转向转动地介入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具有包括所述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所述倾斜面至少面接触转向铰链衬套,所述转向铰链衬套介入于在所述安装转动块的铰链连接点配置的转向铰链安装槽与插入的转向铰链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铰链安装槽为,上面侧及下面侧分别加工成开口的凹槽形状,以通过在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形成的上部垂直轴安装部及下部垂直轴安装部介入上部转向铰链及下部转向铰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转动块包括:转动块体,后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前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下端部;及转向铰链盖,结合于所述转动块体的后端部侧面;
所述转向铰链安装槽在对于所述转动块体结合所述转向铰链盖时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具有包括所述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所述倾斜面至少面接触倾斜铰链衬套,所述倾斜铰链衬套介入于在所述安装转动块的铰链连接点配置的倾斜铰链安装槽与插入的倾斜铰链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铰链安装槽为,加工成分别朝向一侧面及另一侧面开口的凹槽形状,以通过在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下端部配置的下部水平支架介入一侧倾斜铰链及另一侧倾斜铰链。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转动块包括:转动块体,后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下部支撑支架部,前端部铰链连接于所述天线安装支架的后面下端部;倾斜铰链盖,结合于所述转动块体的前端部下面;
所述倾斜铰链安装槽为,在对于所述转动块体结合所述倾斜铰链盖时形成为内侧面具有圆形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作为在所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轴的两端部形成的一侧匹配部及在与所述倾斜轴结合的所述倾斜连接部件的端部形成的另一侧匹配部,具有以转动方向卡顿的齿面包括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作为在所述转向驱动单元的转向轴的两端部形成的一侧匹配部及在上部支撑支架部形成的另一侧匹配部,具有以转动方向卡顿的齿面包括倾斜面的梯形形状的剖面,其中所述上部支撑支架部对应于所述上部固定支架部设置在所述抱杆以结合所述转向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齿隙设计形状为,配置成在介入于所述倾斜驱动单元的倾斜驱动部外壳的内侧面与倾斜驱动马达之间的倾斜阻尼器及介入于所述转向驱动单元的转向上部外壳的内侧面与转向驱动马达之间的转向阻尼器分别包括以倾斜转动方向或者转向转动方向干扰的倾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用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驱动单元包括:
电驱动的转向驱动马达;
转向轴,上下垂直配置;及
传递齿轮组件,从所述转向驱动马达接收驱动力来传递于所述转向轴;
其中,在所述传递齿轮组件中,与所述转向轴啮合的传递齿轮向前方或者后方倾斜预定角度配置,以防止正交于所述天线设备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方向。
CN202321388474.9U 2022-06-03 2023-06-02 天线用夹紧装置 Active CN2206523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68546 2022-06-03
KR10-2023-0061957 2023-05-12
KR1020230061957A KR20230168131A (ko) 2022-06-03 2023-05-12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361U true CN220652361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8474.9U Active CN220652361U (zh) 2022-06-03 2023-06-02 天线用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5334B2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US7554502B2 (en) Adjusting device for phase shifter of antenn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US11923615B2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KR102588383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7321301B2 (ja) 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KR102206659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7387004B2 (ja) 基地局アンテナ用クランピング装置
CN220652361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KR101576262B1 (ko) 2축 김발장치
CN220585506U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KR102515619B1 (ko) 안테나 장치
EP4002578A1 (en)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tenna
KR20230064551A (ko) 안테나 기기용 클램핑 장치
CN116324218A (zh) 天线用夹紧装置
KR20230168131A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KR20230168130A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US20010045991A1 (en) Drive mechanism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pan and tilt
CN113983285B (zh) 一种智能会议一体机的折叠机构及折叠式智能会议一体机
KR102376022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JP743345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KR101113825B1 (ko) 위성통신용 안테나 장치
JPH09214235A (ja) アンテナ指向装置
US5874925A (en) Parabolic antenna capable of adjusting the elevation angle of a feed horn
CN219534874U (zh) 天线设备用夹紧装置
KR102603394B1 (ko) 안테나용 클램핑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