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781U -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4781U
CN219534781U CN202320398985.2U CN202320398985U CN219534781U CN 219534781 U CN219534781 U CN 219534781U CN 202320398985 U CN202320398985 U CN 202320398985U CN 219534781 U CN219534781 U CN 219534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valve
channel
gas
electroly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989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989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4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4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4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所述阀门包括: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阀腔、液体通道及气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及所述气体通道分别与所述阀腔连通,所述液体通道包括贯穿所述阀座表面的入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贯穿所述阀座表面的抽气口;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阀座且密封所述阀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封堵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件封堵或打开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本申请提供的阀门,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池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通过电池注液装置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具体地,电池注液装置通常包括注液杯,注液杯内盛有电解液,注液杯下方依次连通有液体开关及注液嘴,抽气组件设置于注液嘴且与注液嘴的流道直接连通,注液嘴的开口抵接在电池的注液口。注液前,液体开关关闭,电解液不会流入电池内,此时通过抽气组件对电池内部进行抽真空。之后打开液体开关,电解液从注液杯经注液嘴的流道注入电池内,从而实现对电池内部进行注液。
然而,由于抽气组件与注液嘴的流道直接连通,在通过抽气组件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容易将注液嘴的流道内残留的电解液抽入抽气组件中,长此以往,电解液易在抽气组件处结晶,造成抽气组件卡死,进而影响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其能够解决电解液易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阀门,包括:
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阀腔、液体通道及气体通道,所述液体通道及所述气体通道分别与所述阀腔连通,所述液体通道在所述阀座的表面形成有入液口及出液口,所述气体通道在所述阀座的表面形成有抽气口;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阀座且密封所述阀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封堵件,在所述液体通道有液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至少封堵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在所述气体通道有气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打开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或打开。
在需要通过液体通道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使得液体通道有电解液通过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封堵件至少封堵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进而使得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之间相互断开,如此,液体通道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气体通道,进而可以避免连接在气体通道的抽气口上的抽气组件处出现电解液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使得抽气组件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使得气体通道有气体通过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封堵件打开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使得液体通道通过阀腔与气体通道间接连通,这样,电池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液体通道、阀腔及气体通道到达抽气组件。
由于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间接连通,因此,电池内的气体在到达抽气组件之前,需要先经过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阀腔及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才能够到达抽气组件,如此一来,液体通道中残留的电解液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阀腔及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保证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所述阀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液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孔。
由于液体通道通过第一连通孔与阀腔连通,也即是,液体通道与阀腔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第一连通孔间接连通,这样,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还需要经过第一连通孔,如此设置,可以更好的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阀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孔。
由于气体通道通过第二连通孔与阀腔连通,也即是,气体通道与阀腔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第二连通孔间接连通,这样,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还需要经过第二连通孔,如此设置,可以更好的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气体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90°≤a≤180°。
通过使得90°≤a≤180°,可以使得由第二连通孔与气体通道共同形成的通道的路径较曲折且不容易允许液体通过,因此,可以更好地避免电解液通过第二连通孔到达气体通道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的直径为d,4mm≤d≤30mm。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当4mm≤d≤30mm时,可以在保证液体能够在液体通道内顺畅流动的同时,起到最大程度的避免液体通道内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
可选地,在所述液体通道有液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同时封堵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连通孔。
通过使得封堵件同时封堵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就算出现电解液进入阀腔的情况,由于封堵件还同时封堵第二连通孔,因此,阀腔中的电解液也不会继续进入第二连通孔,进而可以更好地避免出现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为直线形通道,所述液体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阀座表面形成所述入液口及所述出液口。
通过使得液体通道为直线形通道,一方面,可以使得液体通道便于加工,另一方面,相比于曲线通道来说,也可以使得液体通道易于电解液在其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大量残留在液体通道中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气体通道为直线形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在所述阀座表面形成所述抽气口、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阀腔。
当气体通道为直线形通道时,可以使得气体通道便于加工。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通过使得液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一方面,可以使得液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的延伸方向比较规整,便于加工。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阀门的安装难度。
可选地,所述阀腔具有配合面,所述第一连通孔及所述第二连通孔分别开设于所述配合面。
通过使得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分别开设于配合面,配合面可以为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的开设提供便利,降低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的加工难度。
可选地,所述配合面为锥形面或平面。
当配合面为锥形面时,锥形面可以起到加快电解液在其上流动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残留在锥形面上的情况。当配合面为平面时,便于配合面的加工,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配合面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所述配合面为锥形面,包括彼此连接的锥底部及锥面部,所述第一连通孔开设于锥底部,所述第二连通孔开设于所述锥面部。
通过使得第一连通孔开设于锥底部,第二连通孔开设于锥面部,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相互错开、相距较远,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进入气体通道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为膜片,所述膜片具有封堵凸部,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封堵凸部塞入或拔出液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以封堵或打开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阀腔的连通处。
通过使得封堵凸部塞入或拔出的方式可以使得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的封堵或者打开更加的可靠。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注液装置,所述电池注液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阀门。
由于阀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使得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可靠性更高。
可选地,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
注液杯,所述注液杯用于盛装电解液;
液体开关,所述液体开关连接于所述注液杯与所述阀门的所述入液口之间,所述液体开关用于使所述注液杯与所述入液口互相连通或断开,所述阀门的所述出液口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
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连接于所述阀门的所述抽气口。
可选地,所述液体通道为直线形通道,所述液体通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阀座表面形成所述入液口及所述出液口,所述液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使得液体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可以使得液体通道中的电解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更加顺畅,进而可以使得电解液在液体通道中的残留更少,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储液罐;
液体开关,所述液体开关连接于所述储液罐与所述入液口之间;
注液杯,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注液杯的进口连通,所述注液杯的出口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
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连接于所述抽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中,在需要通过液体通道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使得液体通道有电解液通过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封堵件至少封堵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进而使得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之间相互断开,如此,液体通道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气体通道,进而可以避免连接在气体通道的抽气口上的抽气组件处出现电解液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使得抽气组件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使得气体通道有气体通过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封堵件打开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使得液体通道通过阀腔与气体通道间接连通,这样,电池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液体通道、阀腔及气体通道到达抽气组件。由于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间接连通,因此,电池内的气体在到达抽气组件之前,需要先经过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阀腔及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才能够到达抽气组件,如此一来,液体通道中残留的电解液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阀腔及气体通道与阀腔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保证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注液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阀门的后视图;
图4是图2中阀门的左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阀门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阀门在A-A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8是图2中的阀门在B-B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注液装置的剖面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封堵件的剖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注液装置的剖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阀座;11-阀腔;111-第一连通孔;112-第二连通孔;113-配合面;12-液体通道;121-入液口;122-出液口;13-气体通道;131-抽气口;
2-驱动组件;21-驱动件;22-封堵件;221-封堵凸部;
100-阀门;200-注液杯;300-液体开关;400-抽气组件;500-注液嘴;600-电池;700-储液罐;
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的应用背景进行解释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注液装置的剖面图。
在生产电池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通过电池注液装置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具体地,参见图1,电池注液装置通常包括注液杯200,注液杯200内盛有电解液,注液杯下方依次连通有液体开关300及注液嘴500,抽气组件400设置于注液嘴500且与注液嘴500的流道直接连通,注液嘴500的开口抵接在电池的注液口。注液前,液体开关300关闭,电解液不会流入电池内,此时通过抽气组件400对电池内部进行抽真空,电池内部的气体则会通过注液嘴500的流道进入到抽气组件400,至此实现对电池内部抽真空的目的。
抽真空完成之后,打开液体开关300,电解液从注液杯200经注液嘴500的流道注入电池内,从而实现对电池内部进行注液的目的。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400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由于抽气组件400与注液嘴500的流道直接连通,因此,非常容易将注液嘴500的流道内残留的电解液抽入抽气组件400中,长此以往,电解液易在抽气组件400处结晶,造成抽气组件400卡死,进而影响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正常使用。基于此,亟需一种阀门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门100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阀门100的后视图,图4是图2中阀门100的左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阀座1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阀门100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阀门100在A-A位置处的剖面图,图8是图2中的阀门100在B-B位置处的剖面图。
参见图2、图3及图4,阀门100包括:阀座1及驱动组件2。其中,结合图2及图5,阀座1设置有阀腔11、液体通道12及气体通道13,液体通道12及气体通道13分别与阀腔11连通,液体通道12在阀座1的表面形成有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气体通道13在阀座1的表面形成有抽气口131。参见图6、图7及图8,驱动组件2设置于阀座1且密封阀腔11,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及封堵件22,驱动件21用于在液体通道12有液体通过时驱动封堵件22至少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在气体通道13有气体通过时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液体通道12及气体通道13分别与阀腔11连通,因此,液体通道12没有与气体通道13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具体来说,液体通道12可以通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以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连通至气体通道13,进而实现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的目的。
另外,由于驱动组件2设置于阀座1且密封阀腔11,驱动组件2的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封堵或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因此,当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时,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之间相互断开,当封堵件22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时,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也即是,可以实现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在间接连通状态及断开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此一来,参见图9,当该阀门100应用在电池注液装置中时,可以将阀门100的入液口121与液体开关300连通,将阀门100的出液口122与注液嘴500连通,将抽气组件400与阀门100的抽气口131连通,这样一来,在需要通过液体通道12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使得液体通道12有电解液通过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至少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进而使得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之间相互断开,如此,液体通道12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气体通道13,进而可以避免连接在气体通道13的抽气口131上的抽气组件400处出现电解液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使得抽气组件400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400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使得气体通道13有气体通过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使得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这样,电池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液体通道12、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到达抽气组件400。
由于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11间接连通,因此,电池内的气体在到达抽气组件400之前,需要先经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才能够到达抽气组件400,如此一来,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40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保证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正常使用。
另外,由于封堵件22可以至少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如此一来,液体通道12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阀腔11,也即是说,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隔开,进而使得液体通道12的体积与阀腔11的体积互不影响,从而可以避免液体通道12内的电解液进入阀腔11内造成电解液的损耗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提高注液精度。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阀门,在注液时,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即封堵件22封堵第一连通孔111;当电解液流经液体通道12,电解液仅与封堵件22封堵第一连通孔111的部分接触,电解液与封堵件22的接触面积较小。在注液完成后,电解液仅会在封堵件22封堵第一连通孔111的位置残留,与现有技术中的阀门相比,大大减少了电解液的残留量,避免因电解液残留导致电解液的注入量与设定量不符,提高了注液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电池质量。
当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时,关于电解液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400的原因,以下作几点简单说明。
首先,由于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11间接连通,因此,可以使得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行走路径较曲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
其次,由于阀腔11位于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之间,因此,就算有少量的电解液通过液体通道12进入阀腔11,阀腔11也可以起到容纳该部分电解液的作用,使得电解液不容易继续通过气体通道13到达抽气组件400。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避免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抽气组件400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之前,可以通过抽气组件400向电池内吹气,使得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被吹离液体通道12,接着,才进行第二次抽真空的操作,如此,可以更好地避免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液体通道1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11,第一连通孔111形成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
由于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液体通道1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11,因此,液体通道12将通过第一连通孔111与阀腔11连通,也即是,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第一连通孔111间接连通,这样,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还需要经过第一连通孔111,如此设置,可以更好的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发生。
为了避免电解液经过第一连通孔111到达阀腔11,进而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一连通孔111的直径小于液体通道12的直径,如此一来,液体通道12中的电解液将不容易进入到第一连通孔111,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降低电解液经过第一连通孔111到达阀腔11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降低电解液经过阀腔11到达抽气组件400的可能性。
其中,上述第一连通孔111的形状可以圆形,当第一连通孔111的形状为圆形时,便于加工。当然,第一连通孔1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可能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通道12的直径为d,4mm≤d≤30mm。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当4mm≤d≤30mm时,可以在保证液体能够在液体通道12内顺畅流动的同时,起到最大程度的避免液体通道12内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
具体地,d可以为4mm,10mm或者30mm等,只需使得4mm≤d≤30mm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气体通道13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12,第二连通孔112形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
由于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气体通道13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12,因此,气体通道13将通过第二连通孔112与阀腔11连通,也即是,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第二连通孔112间接连通,这样,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还需要经过第二连通孔112,如此设置,可以更好的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发生。
为了更好地避免电解液经过第二连通孔112到达气体通道13,进而更好地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第二连通孔112的直径小于气体通道13的直径,如此一来,液体通道12中的电解液将不容易进入到第二连通孔112,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降低电解液经过第二连通孔112到达气体通道13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降低电解液经过第二连通孔112到达抽气组件400的可能性。
其中,第二连通孔11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连通孔111的形状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连通孔111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避免电解液经过第二连通孔112到达气体通道13,进而更好地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8,第二连通孔112的轴线与气体通道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a,90°≤a≤180°。通过使得90°≤a≤180°,可以使得由第二连通孔112与气体通道13共同形成的通道的路径较曲折且不容易允许液体通过,因此,可以更好地避免电解液通过第二连通孔112到达气体通道13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夹角a可以为90°≤a≤18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比如,a可以为90°、91°、100°、179°或者180°等,只需使得90°≤a≤180°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考虑到当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时,封堵件22长期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封堵件22不能严丝合缝的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进而出现缝隙的情况,如此一来,电解液可能会通过该缝隙进入阀腔11,进而有可能会继续通过第二连通孔1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进入第二连通孔112,从而出现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避免出现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21用于在液体通道12有液体通过时驱动封堵件22同时封堵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通过使得封堵件22同时封堵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就算出现电解液进入阀腔11的情况,由于封堵件22还同时封堵第二连通孔112,因此,阀腔11中的电解液也不会继续进入第二连通孔112,进而可以更好地避免出现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7,液体通道12为直线形通道,液体通道12的两端分别在阀座1表面形成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通过使得液体通道12为直线形通道,一方面,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便于加工,另一方面,相比于曲线通道来说,也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易于电解液在其中流动,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大量残留在液体通道12中的情况。
当然,上述液体通道12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比如,液体通道12的形状也可以为曲线形或者折线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液体通道12的形状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气体通道13为直线形通道,气体通道13的一端在阀座1表面形成抽气口131、另一端连通于阀腔11。
当气体通道13为直线形通道时,可以使得气体通道13便于加工,当然,气体通道13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比如,气体通道13的形状也可以为曲线形或者折线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液体通道12的两端分别在阀座1表面形成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的情况下,通过使得气体通道13的一端在阀座1表面形成抽气口131、另一端连通于阀腔11,可以使得该阀门形成三通阀,由于三通阀的应用场景较丰富,因此,可以使得该阀门的应用场景更加的多元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7及图8,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通过使得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一方面,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比较规整,便于加工。
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阀门的安装难度,具体来说,当阀门应用在电池注液装置中时,对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在电池注液装置中的安装位置不会作严格的限定,就算不小心把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的安装位置装反,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示例性地,在安装阀门时,正确的安装方法为需要使得阀门100的入液口121与液体开关300连通,将阀门100的出液口122与注液嘴500连通,但是,通过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在安装时如果误将阀门100的出液口122与液体开关300连通,将阀门100的入液口121与注液嘴500连通,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可以降低阀门100的安装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应该作广义上的理解,也即是,当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大致互相垂直时,也可以理解为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狭义上的限定。
当然,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之间也可以不垂直,比如,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之间也可以存在不为90°的夹角,示例性地,该夹角可以为10°、20°或者30°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夹角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阀腔11具有配合面113,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分别开设于配合面。
通过使得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分别开设于配合面,配合面可以为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的开设提供便利,降低第一连通孔111及第二连通孔112的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面为锥形面或平面。当配合面为锥形面时,锥形面可以起到加快电解液在其上流动的作用,进而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残留在锥形面上的情况。当配合面为平面时,便于配合面的加工,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配合面的加工成本。
当然,配合面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比如,配合面还可以大致为凹球面形或者椭圆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配合面的形状不作限定。
当配合面113为锥形面时,配合面113包括彼此连接的锥底部及锥面部,第一连通孔111开设于锥底部,第二连通孔112开设于锥面部。
通过使得第一连通孔111开设于锥底部,第二连通孔112开设于锥面部,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连通孔111与第二连通孔112相互错开、相距较远,进而可以避免电解液进入气体通道13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一连通孔111与第二连通孔112在配合面113上的开设位置不同,相比于将第二连通孔112开设于锥面部的同时、将第一连通孔111也开设于锥面部的方式来说,易于分辨。
另一方面,经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使得第一连通孔111开设于锥底部,第二连通孔112开设于锥面部,电解液也不容易进入到气体通道13中,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发生。
其中,上述封堵件22的实现方式具有多种,比如,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封堵件22可以为钢球,当封堵件22为钢球时,阀门可以理解为球阀。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7及图10,封堵件22为膜片,膜片具有封堵凸部221,驱动件21用于驱动封堵凸部221塞入或拔出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以封堵或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
通过使得封堵凸部221塞入或拔出的方式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的封堵或者打开更加的可靠。
其中,当封堵件22为膜片时,阀门100可以理解为膜塞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件21可以为气缸或者任意能够驱动封堵凸部221塞入或拔出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的元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驱动件21不作限定。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参见图9,电池注液装置包括阀门100。
其中,阀门100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任一种阀门1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一中对阀门100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阀门10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使得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可靠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9,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注液杯200、液体开关300及抽气组件400。其中,注液杯200用于盛装电解液。液体开关300连接于注液杯200与阀门的入液口121之间,液体开关300用于使注液杯200与入液口121互相连通或断开,阀门100的出液口122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抽气组件400连接于阀门的抽气口131。
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通过液体通道12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进而使得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之间相互断开,如此,液体通道12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气体通道13,进而可以避免连接在气体通道13的抽气口131上的抽气组件400处出现电解液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400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400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使得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这样,电池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液体通道12、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到达抽气组件400。
由于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11间接连通,因此,电池内的气体在到达抽气组件400之前,需要先经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才能够到达抽气组件400,如此一来,就算液体通道12中残留有电解液,电解液也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400,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使得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可以正常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避免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抽气组件400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之前,可以通过抽气组件400向电池内吹气,使得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被吹离液体通道12,接着,才进行第二次抽真空的操作,如此,可以更好地避免液体通道12中残留的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抽气组件400可以为抽气管或者抽气泵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抽气组件400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通道12为直线形通道,液体通道12的两端分别在阀座1表面形成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液体通道12沿竖直方向延伸。
通过使得液体通道12沿竖直方向延伸,可以使得液体通道12中的电解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更加顺畅,进而可以使得电解液在液体通道12中的残留更少,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电解液到达抽气组件400的情况发生。
当上述注液杯200、液体开关300及阀门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排布时,阀门可以理解为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下方。
当然,阀门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下方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阀门可以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上方,具体地,参见图11,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储液罐700、液体开关300、注液杯200及抽气组件400。其中,储液罐700用于存储电解液,液体开关300连接于储液罐700与入液口121之间。出液口122与注液杯200的进口连通,注液杯200的出口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抽气组件400连接于抽气口131。
当储液罐700、液体开关300、阀门100及注液杯200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排布时,阀门可以理解为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在需要通过液体通道12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进而使得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之间相互断开,接着,可以打开液体开关300,储液罐700内的电解液可以依次通过液体开关300、液体通道12及注液杯200到达电池内腔内,由于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封堵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因此,液体通道12内的电解液不会流入气体通道13,进而可以避免连接在气体通道13的抽气口131上的抽气组件400处出现电解液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400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当需要通过抽气组件400对电池进行第二次抽真空时,驱动件21可以驱动封堵件22打开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使得液体通道12通过阀腔11与气体通道13间接连通,这样,电池内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液体通道12、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到达抽气组件400。
由于液体通道12与气体通道13没有直接连通,而是通过阀腔11间接连通,因此,电池内的气体在到达抽气组件400之前,需要先经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才能够到达抽气组件400,如此一来,就算液体通道12中残留有电解液,电解液也不容易穿过液体通道12与阀腔11的连通处、阀腔11及气体通道13与阀腔11的连通处到达抽气组件400,这样,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电解液在抽气组件处结晶的情况发生,因此,抽气组件也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可以使得整个电池注液装置的可以正常使用。
由此可知,阀门100不仅可以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下方,也可以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上方,无论阀门100安装于注液杯200的下方还是上方,均可以避免抽气组件出现卡死的情况,应用场景非常的多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
阀座(1),所述阀座(1)设置有阀腔(11)、液体通道(12)及气体通道(13),所述液体通道(12)及所述气体通道(13)分别与所述阀腔(11)连通,所述液体通道(12)在所述阀座(1)的表面形成有入液口(121)及出液口(122),所述气体通道(13)在所述阀座(1)表面形成有抽气口(131);
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阀座(1)且密封所述阀腔(11),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及封堵件(22),在所述液体通道(12)有液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22)至少封堵所述液体通道(12)与所述阀腔(11)的连通处,在所述气体通道(13)有气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22)打开所述液体通道(12)与所述阀腔(11)的连通处的同时、打开所述气体通道(13)与所述阀腔(11)的连通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液体通道(1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1)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体通道(13)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112)的轴线与所述气体通道(1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a,90°≤a≤1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12)的直径为d,4mm≤d≤3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通道(12)有液体通过时,所述封堵件(22)同时封堵所述第一连通孔(111)及所述第二连通孔(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12)为直线形通道,所述液体通道(1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阀座(1)表面形成所述入液口(121)及所述出液口(1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13)为直线形通道,所述气体通道(13)的一端在所述阀座(1)表面形成所述抽气口(131)、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阀腔(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通道(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气体通道(13)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1)具有配合面,所述第一连通孔(111)及所述第二连通孔(112)分别开设于所述配合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为锥形面或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面为锥形面,包括彼此连接的锥底部及锥面部,所述第一连通孔(111)开设于锥底部,所述第二连通孔(112)开设于所述锥面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22)为膜片,所述膜片具有封堵凸部(221),所述驱动件(21)用于驱动所述封堵凸部(221)塞入或拔出液体通道(12)与所述阀腔(11)的连通处以封堵或打开所述液体通道(12)与所述阀腔(11)的连通处。
14.一种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注液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阀门(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
注液杯(200),所述注液杯(200)用于盛装电解液;
液体开关(300),所述液体开关(300)连接于所述注液杯(200)与所述阀门的所述入液口(121)之间,所述液体开关(300)用于使所述注液杯(200)与所述入液口(121)互相连通或断开,所述出液口(122)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
抽气组件(400),所述抽气组件(400)连接于所述阀门的所述抽气口(13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注液装置还包括:
储液罐(700);
液体开关(300),所述液体开关(300)连接于所述储液罐(700)与所述入液口(121)之间;
注液杯(200),所述出液口(122)与所述注液杯(200)的进口连通,所述注液杯(200)的出口用于与电池内腔连通;
抽气组件(400),所述抽气组件(400)连接于所述抽气口(131)。
CN202320398985.2U 2023-03-06 2023-03-06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Active CN219534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8985.2U CN219534781U (zh) 2023-03-06 2023-03-06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8985.2U CN219534781U (zh) 2023-03-06 2023-03-06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4781U true CN219534781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6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98985.2U Active CN219534781U (zh) 2023-03-06 2023-03-06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4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2179A1 (en) Heater assembly and cartridge
US10135048B2 (en) Lead-acid battery
WO2020071157A1 (ja) エゼ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EP2848297B1 (en) Filter assembly and filter element for use in the assembly
BRPI0912471B1 (pt) batéria de ácido - chumbo
CN219534781U (zh)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CN116247365A (zh) 阀门及电池注液装置
CN118099682A (zh) 一种密封钉、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08268487U (zh) 一种带引导孔的插装式单向阀
CN210866350U (zh)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CN206591176U (zh) 一种多腔室间气氛隔离装置
CN210052791U (zh) 一种防倒吸注液套杯装置
CN210073932U (zh) 一种锂电池封口板用注液孔防护结构及其锂电池封口板
CN219144451U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19226570U (zh) 一种注液套杯
CN220636767U (zh) 电池盖板防爆阀焊接定位装置及电池防爆阀焊接输送线
CN111463400A (zh) 防溢流铅酸蓄电池盖及蓄电池
CN219440233U (zh) 输液穿刺器
CN211510573U (zh) 电子烟
CN221057540U (zh) 可排气补液的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1526638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膨胀水箱及燃料电池车
CN218919249U (zh) 电池注液装置
CN219739037U (zh) 电池化成压床的负压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14547191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20368117U (zh) 一种新型的二次注液机抽气充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