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4606U - 一种热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压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34606U CN219534606U CN202320682266.3U CN202320682266U CN219534606U CN 219534606 U CN219534606 U CN 219534606U CN 202320682266 U CN202320682266 U CN 202320682266U CN 219534606 U CN219534606 U CN 2195346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assembly
- auxiliary
- hot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压机。该热压机包括机架、上热压板、下热压板、辅助上下料模块及辅助压板,辅助上下料模块包括驱动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及承载膜,驱动组件设置于机架且与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承载膜,并将承载膜张紧于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之间;辅助压板位于上热压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且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下热压板的两侧时,与上热压板同步移动并先于上热压板与辅助上下料模块抵接,以使承载膜贴合于下热压板。该热压机能够有效避免电芯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提高了热压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压机。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片生产完后,采用卷绕或者叠片的方式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组装形成电芯,然后再对电芯进行热压以对电芯整形。
在电芯的热压过程中,通常需要夹爪将组装形成的电芯移动放置到热压机上,如图1所示,夹爪01的夹持部011通常为凹槽形状,在夹爪01夹持电芯200时,电芯200的边缘部分嵌设在凹槽中,以使夹爪01能够较为牢固的夹持电芯200。热压机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其中,下热压板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下热压板、第二下热压板以及第三下热压板,第二下热压板连接有升降结构,以使得第二下热压板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在夹爪01夹持着电芯200放置在下热压板上时,第二下热压板在升降结构的驱动下上升至一定高度,以在夹爪01将电芯200放置到第二下热压板上时,电芯200的边缘是悬空于第二下热压板的外侧的,使得夹爪01不易与第一下热压板、第二下热压板以及第三下热压板出现接触的情况,方便了夹爪01对电芯200的松开和移动。
但是,将下热压板设置为并列的第一下热压板、第二下热压板以及第三下热压板,在对电芯200进行热压时,需要使第一下热压板、第二下热压板以及第三下热压板三者用于承载电芯200的表面是平齐的,否则,一旦出现三者之间不平齐的情况,就会导致电芯200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的情况,造成电芯200的热压效果欠佳,甚至会对电芯200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压机,能够有效避免电芯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的情况,提高了热压机对电芯的热压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压机,包括:
机架;
上热压板,所述上热压板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下热压板,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下热压板与所述上热压板相对设置,且所述上热压板沿所述竖直方向在所述下热压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热压板上;
辅助上下料模块,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包括驱动组件、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承载膜,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承载膜,并将所述承载膜张紧于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下热压板之间;
辅助压板,位于所述上热压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上热压板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下热压板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所述辅助压板与所述上热压板同步移动,并先于所述上热压板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所述承载膜贴合于所述下热压板。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压板朝向所述下热压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且所述辅助压板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的厚度与电芯的厚度相同,或者,所述辅助压板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电芯的厚度。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中设有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下热压板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所述辅助压板先于所述上热压板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所述承载膜贴合于所述下热压板。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背离所述辅助压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提供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力。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还包括两个压紧组件,两个所述压紧组件分别位于所述下热压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下热压板与所述驱动组件之间,所述承载膜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压紧组件上,所述压紧组件用于压紧或者松开所述承载膜的两端,以使所述承载膜张紧或者松弛。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压紧组件的背离所述辅助压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用于为所述压紧组件提供复位的力。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连接板、压紧气缸和压紧块,所述连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压紧气缸与所述压紧块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所述承载膜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压紧块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块相抵接时,所述承载膜处于张紧状态,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块相远离时,所述承载膜处于松弛状态。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紧组件与所述辅助压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压紧组件的朝向所述辅助压板的一侧设置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用于所述上热压板下压时与所述辅助压板相抵接。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气缸以及线轨,所述线轨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线轨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线轨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沿所述线轨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线轨滑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均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丝杆滑动;
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沿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二丝杆滑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辅助压板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下热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架还包括下压驱动件和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下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下压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下压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移动,以带动所述上热压板和所述辅助压板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轮辊,所述第一滑轮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滑轮辊抵接于所述承载膜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定义为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轮辊,所述第二滑轮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二滑轮辊被配置为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滑轮辊,所述承载膜依次绕经所述第二滑轮辊的下侧和所述第一滑轮辊的上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中,辅助上下料模块中,驱动组件设置于机架,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以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能够位于下热压板的正上方或下热压板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承载膜,并将承载膜张紧于上热压板和下热压板之间,使得承载膜能够承载待热压的电芯,以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移动时,使得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能够相互靠近,此时,待热压的电芯可承载于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以及承载膜上,使得待热压的电芯的放置能够较为平稳,同时待热压的电芯的边缘部分能够悬空于承载膜之外,以及能够悬空于下热压板的正上方,使得待热压的电芯的被夹爪夹持的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以在夹爪松开对待热压的电芯的夹持时,夹爪能够稍微下移一定的距离(如2mm、5mm等),避免了夹爪在松开对待热压的电芯的夹持并移开的过程中拖拽电芯或者划伤电芯,能够有效提高热压机对电芯的热压质量。
并且,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背移动,使得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下热压板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位于上热压板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的辅助压板可与上热压板同步移动,并先于上热压板与辅助上下料模块抵接,此时,辅助压板与上热压板继续同步移动,使得辅助压板能够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离开初始位置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承载膜贴合于下热压板,使得承载于承载膜上的待热压的电芯能够承载于下热压板上,以在上热压板下压时能够对待热压的电芯施加较大的力进行热压,相比于将下热压板设置为三个依次排列的下热压板,能够有效防止电芯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提高了电芯的热压质量。
另外,电芯完成热压后,辅助压板与上热压板可同步向上移动,以解除对辅助上下料模块的挤压,使得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使承载膜能够悬于下热压板的上方,使得热压后的电芯能够悬于下热压板的正上方,此时,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相向移动以相互靠近并位于下热压板的正上方,使得热压后的电芯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边缘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以在夹爪对热压后的电芯进行夹持时,能够避免对电芯造成划伤等伤害,提高了热压机对电芯的热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背景技术提供的一种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上下料模块中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靠近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上下料模块中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下热压板的两侧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上下料模块中承载膜贴设于下热压板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夹爪;011-夹持部;
1-机架;11-安装架;12-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4-第三安装板;15-下压驱动件;2a-上热压板;2b-下热压板;3-辅助上下料模块;31-驱动组件;311-第一驱动气缸;312-线轨;313第二驱动气缸;32a-第一支撑组件;321-第一滑轮辊;322-第二滑轮辊;323-支撑杆;32b-第二支撑组件;32c-承载膜;33-弹性件;4-辅助压板;5-压紧组件;51-压紧气缸;52-压紧块;6-抵接件;100-热压机;2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压机,能够有效避免电芯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的情况,提高了热压机对电芯的热压质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压机,如图2-图5所示,包括机架1、上热压板2a、下热压板2b、辅助上下料模块3以及辅助压板4;其中,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下热压板2b设置于机架1上且与上热压板2a相对设置,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在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位于下热压板2b上;辅助上下料模块3包括驱动组件31、第一支撑组件32a、第二支撑组件32b以及承载膜32c,驱动组件31设置于机架1,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驱动组件31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如图2中X所示的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用于支撑承载膜32c,并将承载膜32c张紧于上热压板2a和下热压板2b之间;辅助压板4位于上热压板2a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并与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下热压板2b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辅助压板4与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并先于上热压板2a与辅助上下料模块3抵接,以使位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
在本实施例中,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下热压板2b与上热压板2a相对设置,且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在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位于下热压板2b上,使得上热压板2a和下热压板2b之间能够形成热压空间,以在上热压板2a相对于机架1向下热压板2b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对待热压的电芯200进行热压。
辅助上下料模块3中,驱动组件31设置于机架1,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驱动组件31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以使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位于下热压板2b的正上方或下热压板2b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用于支撑承载膜32c,并将承载膜32c张紧于上热压板2a和下热压板2b之间,使得承载膜32c能够承载待热压的电芯200,以在驱动组件31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移动时,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相互靠近,此时,待热压的电芯200可承载于第一支撑组件32a、第二支撑组件32b以及承载膜32c上,使得待热压的电芯200的放置能够较为平稳,同时待热压的电芯200的边缘部分能够悬空于承载膜32c之外,以及能够悬空于下热压板2b的正上方,使得待热压的电芯200的被夹爪夹持的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以在夹爪松开对待热压的电芯200的夹持时,夹爪能够稍微下移一定的距离(如2mm、5mm等),避免了夹爪在松开对待热压的电芯200的夹持并移开的过程中拖拽电芯200或者划伤电芯200,能够有效提高热压机100对电芯200的热压质量。
并且,驱动组件31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相背移动,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下热压板2b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辅助压板4可与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并先于上热压板2a与辅助上下料模块3抵接,此时,辅助压板4与上热压板2a继续同步移动,使得辅助压板4能够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3离开初始位置沿竖直方向向下移动,以使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使得承载于承载膜32c上的待热压的电芯200能够承载于下热压板2b上,以在上热压板2a下压时能够对待热压的电芯200施加较大的力进行热压,相比于将下热压板2b设置为三个依次排列的下热压板2b,能够有效防止电芯200在热压的过程中出现压痕,提高了电芯200的热压质量。
另外,电芯200完成热压后,辅助压板4与上热压板2a可同步向上移动,以解除对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挤压,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使承载膜32c能够悬于下热压板2b的上方,使得热压后的电芯200能够悬于下热压板2b的正上方,此时,驱动组件31可驱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相向移动以相互靠近并位于下热压板2b的正上方,使得热压后的电芯200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边缘部分能够处于悬空状态,以在夹爪对热压后的电芯200进行夹持时,能够避免对电芯200造成划伤等伤害,提高了热压机100对电芯200的热压质量。
上述的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在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位于下热压板2b上,可以是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在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完全位于下压热板上,即上热压板2a的板面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下热压板2b的板面的尺寸;也可以是,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在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位于下热压板2b上且延伸出下热压板2b的板面,即上热压板2a的板面的尺寸大于下热压板2b的板面的尺寸,在此并不做限定。优选地,上热压板2a的板面尺寸可与下热压板2b的板面尺寸相同。
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下热压板2b的上方,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悬于下热压板2b的上方,也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刚好与下热压板2b的上表面相接触,在此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承载于第一支撑组件32a、第二支撑组件32b以及承载膜32c上的电芯200悬于下热压板2b即可。
可选地,如图3所示,辅助压板4朝向下热压板2b的一端凸出于上热压板2a,且辅助压板4凸出于上热压板2a的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相同,或者,辅助压板4凸出于上热压板2a的厚度大于电芯200的厚度。
由此,可使得上热压板2a向下移动时,辅助压板4能够先与辅助上下料模块3相抵接并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3向下移动,以使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上,能够使得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仅进行一次或者很少次数向下移动的动作,即能够完成对电芯200的热压,操作简单快捷。
上述的,辅助压板4朝向下热压板2b的一端凸出于上热压板2a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的差值小于电芯200的厚度时,易使得上热压板2a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大,导致上热压板2a对电芯200的挤压的尺寸较大,造成热压后的电芯200中的正、负极片以及隔膜之间的间隙较小,不利于后续对电芯200进行注液的操作,甚至对电芯200的性能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中,辅助压板4凸出于上热压板2a的厚度大于电芯200的厚度时,二者之间的差值可为A,0.5mm≤A≤1.5mm,使得热压后的电芯200的厚度能够在热压后的电芯200的预设厚度范围内,可使得热压后的电芯200具有较好的质量。
另外,辅助压板4朝向下热压板2b的一端凸出于上热压板2a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的差值较大时,如大于1.5mm时,易使得上热压板2a向下移动的距离较小,导致上热压板2a对电芯200的挤压的尺寸较小,造成热压后的电芯200中的正、负极片以及隔膜之间的间隙较大,同样会对电芯200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辅助压板4朝向下热压板2b的一端凸出于上热压板2a,凸出的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相同,或者凸出的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的差值范围为0.5mm~1.5mm,可使得热压后的电芯200具有较好的质量。
上述的辅助压板4与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并先于上热压板2a与辅助上下料模块3抵接,以使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其中,位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在辅助压板4的作用下移动、贴合于下热压板2b的过程中,可以仅是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移动,以带动位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移动、并贴合于下热压板2b上;也可以是,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整体移动,以使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随着移动,从而带动位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移动、并贴合于下热压板2b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仅是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在辅助压板4的作用下移动时: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中可设有弹性件33,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下热压板2b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辅助压板4先于上热压板2a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抵接,并压缩弹性件33,以使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
由此,当辅助压板4与上热压板2a一起向下移动,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相抵接,并继续向下移动、挤压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向下移动时,弹性件33可产生压缩变形,以对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的移动起到缓震的效果,提高了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的向下移动的平稳性;同时,当辅助压板4向上移动时,被压缩的弹性件33还可带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向上移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弹性件33可以是弹簧、泡棉、硅胶块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弹性件3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在此也不做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辅助压板4抵接、并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整体移动时,如图3-图5所示,辅助上下料模块3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辅助上下料模块3还包括弹性件33,弹性件33设置于辅助上下料模块3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弹性件33用于为辅助上下料模块3提供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力。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初始位置是指辅助上下料模块3在未被辅助压板4挤压向下移动时,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所处于的位置。
由此,当辅助压板4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3并向下移动时,弹性件33可产生压缩变形,以对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整体的移动起到缓震的效果,提高了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向下移动的平稳性,从而能够使得承载膜32c的移动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同时,当辅助压板4向上移动时,被压缩的弹性件33还可带动辅助上下料模块3向上移动,以恢复至初始位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弹性件33设置于辅助上下料模块3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弹性件33设置于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位置可具有多种,如,弹性件33可设置于驱动组件31的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使得被压缩变形的弹性件33能够驱动驱动组件31向上移动,此时,驱动组件31可带动辅助上下料模块3中的其它部件一起向上移动,如可带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等一起向上移动;也可以是,弹性件33设置于辅助上下料模块3中的其它部件的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如,设置于第一支撑组件32a或者第二支撑组件32b的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此时,在此并不做限定。
可选地,如图3-图5所示,辅助上下料模块3还包括两个压紧组件5,两个压紧组件5分别位于下热压板2b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位于下热压板2b与驱动组件31之间,承载膜32c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压紧组件5上,压紧组件5用于压紧或者松开承载膜32c的两端,以使承载膜32c张紧或者松弛。
由此,通过将承载膜32c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压紧组件5上,压紧组件5压紧或者松开承载膜32c的两端,以使承载膜32c能够张紧或者松弛,以在承载膜32c悬于下热压板2b的上方时,承载膜32c的两端能够被压紧模块压紧,使得承载膜32c处于张紧状态,在承载膜32c贴合于下热压板2b上,上热压板2a对电芯200进行热压时,承载膜32c的两端能够被压紧模块松开,使承载膜32c处于松弛状态,以使得电芯200再被热压时能够始终处于下热压板2b上,同时也可防止电芯200再被热压时因承载膜32c处于张紧状态而出现被撕裂的情况。
其中,压紧组件5可通过滑动部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上,如,压紧组件5的朝向机架1的一侧可设置滑块,机架1的朝向压紧组件5的一侧可设置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滑块可滑动地嵌设于滑槽中,以使压紧组件5能够沿滑槽相对于机架1上下移动,防止了压紧组件5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也可以在压紧组件5的朝向机架1的一侧设置滚珠,压紧组件5通过滚珠沿竖直方向与机架1移动连接,减小了压紧组件5与机架1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压紧组件5沿竖直方向的移动能够较为流畅。
可选地,如图3-图5所示,压紧组件5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弹性件33设置于压紧组件5的背离辅助压板4的一侧,弹性件33用于为压紧组件5提供复位的力。
由此,在电芯200完成热压后,辅助压板4向上移动时,被压缩的弹性件33可带动压紧组件5向上移动复位,压紧组件5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使得压紧组件5能够带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向上移动复位至原始位置,相比于将弹性件33设置于可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上,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在组装时可无需考虑与弹性件33的连接,降低了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驱动组件31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压紧组件5包括连接板(图中未示出)、压紧气缸51和压紧块52,连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压紧气缸51与压紧块52均设置于连接板,压紧块52与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相对设置,承载膜32c的端部设置于压紧块52与活塞杆之间,活塞杆与压紧块52相抵接时,承载膜32c处于张紧状态,活塞杆与压紧块52相远离时,承载膜32c处于松弛状态。
由此,当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伸出并与压紧块52相抵接时,即可将承载膜32c的端部压紧在活塞杆与压紧块52之间,使得承载膜32c能够处在张紧状态;当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缩回并与压紧块52之间具有间隙时,即能够松开对承载膜32c的端部的压紧,使得承载膜32c能够处在松弛状态,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压紧气缸51也可以是压紧液压缸,还可以是压紧电缸,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驱动组件31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还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当电芯200完成热压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向上移动时,可以是,驱动组件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向上移动的向上驱动件,也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向上移动的向上驱动件,如气缸、弹性件33等,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带动驱动组件31向上移动;还可以是,压紧组件5在弹性件33的驱动下向上移动时,带动驱动组件31向上移动,在此并不做限定。
并且,驱动组件31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可使得驱动组件31可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同步上下移动,使得驱动组件31与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连接能够较为稳定牢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压紧组件5也可包括连接板、压紧电机、丝杆、可滑动地套设于丝杆上的螺母以及压紧块52,连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压紧电机、丝杆与压紧块52均设置于连接板,丝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压紧电机的驱动端与丝杆连接,压紧块52与螺母设置,承载膜32c的端部设置于压紧块52与螺母之间,以在压紧电机启动后,丝杆转动,螺母沿丝杆滑动至与压紧块52相抵接,将承载膜32c的端部压紧在螺母与压紧块52之间,使得承载膜32c能够处于张紧状态,在丝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螺母朝远离压紧块52的方向滑动,螺母和压紧块52松开对承载膜32c的压紧,使得承载膜32c能够处于松弛状态。
可选地,如图3-图5所示,压紧组件5与辅助压板4相对设置,且压紧组件5的朝向辅助压板4的一侧设置有抵接件6,抵接件6用于上热压板2a下压时与辅助压板4相抵接。
由此,辅助压板4向下移动与抵接件6相抵接时,可挤压抵接件6向下移动,抵接件6带动压紧组件5向下移动,防止了辅助压板4直接与压紧组件5相抵接而对压紧组件5对承载膜32c的压紧和松开造成影响。
其中,抵接件6的朝向辅助压板4的一侧还可设置有弹性垫,以在辅助压板4与抵接件6相抵接时,辅助压板4与抵接件6之间为软接触,防止了因辅助压板4在抵接、挤压抵接件6时抵接件6被撞击而受到损伤。
上述的驱动组件31可具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11、第二驱动气缸313以及线轨312,线轨3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线轨312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一驱动气缸311和第二驱动气缸313之间,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线轨312上,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组件32a连接,第一驱动气缸311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沿线轨312滑动,第二驱动气缸313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第二驱动气缸313用于驱动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线轨312滑动。
由此,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支撑组件32a可沿线轨312向靠近第二支撑组件32b的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气缸313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二支撑组件32b可沿线轨312向靠近第一支撑组件32a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移动;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一支撑组件32a可沿线轨312向远离第二支撑组件32b的方向移动,同样的,第二驱动气缸313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二支撑组件32b可沿线轨312向远离第一支撑组件32a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相背移动,操作步骤简洁方便。
其中,第一驱动气缸311和第二驱动气缸313也可以是驱动电缸,还可以是驱动液压缸,在此并不做限定。
上述的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组件32a连接,可以是,第一支撑组件32a朝向线轨312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滑块与线轨312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与滑块连接。同样的,第二驱动气缸313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可与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与第一支撑组件32a的连接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另一种驱动组件31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第一支撑组件32a沿第一丝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丝杆上,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一支撑组件32a连接,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支撑组件32a沿第一丝杆滑动;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沿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二丝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丝杆上,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二丝杆滑动。
由此,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转动,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支撑组件32a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组件32b的方向移动,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转动,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二支撑组件32b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支撑组件32a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能够沿使用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且能够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的移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和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距离能够控制的较为精确。
其中,第一支撑组件32a沿第一丝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丝杆上,可在第一支撑组件32a的靠近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螺纹孔,第一丝杆穿设于螺纹孔中,或者,在第一支撑组件32a的靠近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螺母,螺母螺接于第一丝杆上,均能够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较为流畅的沿第一丝杆滑动,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架1包括第一安装板12和安装架11,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架11,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2。
由此,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均设置与第一安装板12上,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件上,可通过移动第一安装板12带动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同时移动,简化了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的移动操作,提高了热压机100的热压效率。且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架11上,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2上,可使得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的移动能够较为稳定。
其中,辅助压板4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辅助压板4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于上热压板2a的两侧,以在辅助压板4向下挤压辅助上下料模块3下移时,辅助上下料模块3所受到的挤压力能够关于上热压板2a对称,使得辅助上下料模块3的下移不易出现倾斜的情况。
且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2上,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可焊接于第一安装板12上,也可以是,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通过螺纹副与第一安装板12螺纹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机架1还包括第二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3设置于安装架11的第一端且与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下热压板2b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朝向第一安装板12的一侧。
由此,下热压板2b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上,使得下热压板2b的安装能够较为牢固稳定,以使得电芯200在进行热压时不易出现因下热压板2b晃动而降低热压质量的情况。
其中,下热压板2b设置于第二安装板13上,下热压板2b可焊接于第二安装板13上,也可以是,下热压板2b粘接于第二安装板13,还可以是,下热压板2b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3上,在此并不做限定。
第二安装板13设置于安装架11的连接方式可与下热压板2b与第二安装板13的连接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安装架11的第一端可以是安装架11的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下方的一端,即第二安装板13可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下方。
可选地,如图2所示,机架1还包括下压驱动件15和第三安装板14,第三安装板14设置于安装架11的第二端且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背离第二安装板13的一侧,下压驱动件15设置于第三安装板14上,下压驱动件15的驱动端与第一安装板12连接,下压驱动件15用于驱动第一安装板12移动,以带动上热压板2a和辅助压板4沿竖直方向移动。
由此,可通过下压驱动件15驱动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一安装板12带动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上热压板2a的移动能够方便省力。且,下压驱动件15设置于第三安装板14上,使得下压驱动件15的固定能够较为牢固。
其中,下压驱动件15可以是气缸、电缸、液压缸等中的任一种,在此并不做限定。
另外,第三安装板14设置于安装架11的第二端,第二端可以是安装架11的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上方的一端,即第三安装板14可位于第一安装板12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组件32a包括支撑杆323和沿第二水平方向(如图6中Y所示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轮辊321,第一滑轮辊321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杆323的一端,第一滑轮辊321抵接于承载膜32c的下表面,支撑杆323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31连接,第二水平方向定义为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
需要解释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滑轮辊321抵接于承载膜32c的下表面是指,承载膜32c绕第一滑轮辊321的上侧设置。
由此,通过第一滑轮辊321抵接于承载膜32c的下表面,可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在沿第一水平移动时,第一支撑组件32a在支撑承载膜32c的同时,还能够与承载膜32c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降低了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承载膜32c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在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较为流畅。第一滑轮辊321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杆323,可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与承载膜32c之间的摩擦阻力为滚动摩擦阻力,进一步降低了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承载膜32c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沿第一水平方向的移动能够更为流畅。
其中,支撑杆323的数量可为一个,一个支撑杆323设置于下热压板2b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任一侧,节省材料;也可以是,支撑杆3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323分别设置于下热压板2b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可使得第一滑轮辊321的连接具有较好的稳固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组件32a还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轮辊322,第二滑轮辊32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杆323,第二滑轮辊322被配置为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一滑轮辊321,承载膜32c依次绕经第二滑轮辊322的下侧和第一滑轮辊321的上侧。
由此,通过第二滑轮辊322被配置为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一滑轮辊321,承载膜32c依次绕经第二滑轮辊322的下侧和第一滑轮辊321的上侧,使得第二滑轮辊322能够对承载膜32c起到较好的张紧效果,以使承载膜32c在承载电芯200时不易出现电芯200下沉太多的情况。
且承载膜32c依次绕经第二滑轮辊322的下侧,可使得第二滑轮辊322抵接于承载膜32c的上表面,使得承载膜32c与第二滑轮辊322之间的接触面积也较小,减小了承载膜32c与第一支撑组件32a直降的摩擦阻力。第二滑轮辊32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杆323,可使得承载膜32c与第二滑轮辊322之间为滚动摩擦,进一步减小承载膜32c与第一支撑组件32a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一支撑组件32a的移动更为流畅。
其中,第二滑轮辊322与第一滑轮辊321的结构可相同,以使得第一滑轮辊321与第二滑轮辊322之间能够互换,简化了第一支撑组件32a的组装难度。
上述的第二支撑组件32b的结构可与第一支撑组件32a的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对第一支撑组件32a的描述,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热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上热压板(2a),所述上热压板(2a)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
下热压板(2b),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下热压板(2b)与所述上热压板(2a)相对设置,且所述上热压板(2a)沿所述竖直方向在所述下热压板(2b)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下热压板(2b)上;
辅助上下料模块(3),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包括驱动组件(31)、第一支撑组件(32a)、第二支撑组件(32b)以及承载膜(32c),所述驱动组件(31)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驱动组件(31)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向或者相背移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用于支撑所述承载膜(32c),并将所述承载膜(32c)张紧于所述上热压板(2a)和所述下热压板(2b)之间;
辅助压板(4),位于所述上热压板(2a)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所述下热压板(2b)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所述辅助压板(4)与所述上热压板(2a)同步移动,并先于所述上热压板(2a)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所述承载膜(32c)贴合于所述下热压板(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压板(4)朝向所述下热压板(2b)的一端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2a),且所述辅助压板(4)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2a)的厚度与电芯(200)的厚度相同,或者,所述辅助压板(4)凸出于所述上热压板(2a)的厚度大于所述电芯(200)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中设有弹性件(33),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位于所述下热压板(2b)的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时,所述辅助压板(4)先于所述上热压板(2a)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33),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之间的所述承载膜(32c)贴合于所述下热压板(2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还包括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设置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背离所述辅助压板(4)的一侧,所述弹性件(33)用于为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提供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上下料模块(3)还包括两个压紧组件(5),两个所述压紧组件(5)分别位于所述下热压板(2b)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下热压板(2b)与所述驱动组件(31)之间,所述承载膜(32c)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压紧组件(5)上,所述压紧组件(5)用于压紧或者松开所述承载膜(32c)的两端,以使所述承载膜(32c)张紧或者松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5)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所述弹性件(33)设置于所述压紧组件(5)的背离所述辅助压板(4)的一侧,所述弹性件(33)用于为所述压紧组件(5)提供复位的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1)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连接板、压紧气缸(51)和压紧块(52),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31),所述压紧气缸(51)与所述压紧块(52)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压紧块(52)与所述压紧气缸(51)的活塞杆相对设置,所述承载膜(32c)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压紧块(52)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块(52)相抵接时,所述承载膜(32c)处于张紧状态,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压紧块(52)相远离时,所述承载膜(32c)处于松弛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5)与所述辅助压板(4)相对设置,且所述压紧组件(5)的朝向所述辅助压板(4)的一侧设置有抵接件(6),所述抵接件(6)用于所述上热压板(2a)下压时与所述辅助压板(4)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11)、第二驱动气缸(313)以及线轨(312),所述线轨(3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线轨(312)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1)和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1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线轨(312)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31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沿所述线轨(312)滑动,所述第二驱动气缸(313)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沿所述线轨(312)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均沿所述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沿所述第一丝杆滑动;
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沿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2b)沿所述第二丝杆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第一安装板(12)和安装架(11),所述第一安装板(12)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所述上热压板(2a)和所述辅助压板(4)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板(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3)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2)沿所述竖直方向相对设置,所述下热压板(2b)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3)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12)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还包括下压驱动件(15)和第三安装板(14),所述第三安装板(14)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2)的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13)的一侧,所述下压驱动件(15)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4)上,所述下压驱动件(15)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2)连接,所述下压驱动件(1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12)移动,以带动所述上热压板(2a)和所述辅助压板(4)沿所述竖直方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包括支撑杆(323)和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轮辊(321),所述第一滑轮辊(32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23)的一端,所述第一滑轮辊(321)抵接于所述承载膜(32c)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31)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定义为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32a)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轮辊(322),所述第二滑轮辊(32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杆(323),所述第二滑轮辊(322)被配置为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滑轮辊(321),所述承载膜(32c)依次绕经所述第二滑轮辊(322)的下侧和所述第一滑轮辊(321)的上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2266.3U CN219534606U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热压机 |
PCT/CN2024/081088 WO2024198909A1 (zh) | 2023-03-30 | 2024-03-12 | 一种热压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2266.3U CN219534606U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热压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34606U true CN219534606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58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82266.3U Active CN219534606U (zh) | 2023-03-30 | 2023-03-30 | 一种热压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346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7733A1 (zh) * | 2023-03-15 | 2024-09-1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热压装置 |
WO2024198909A1 (zh) * | 2023-03-30 | 2024-10-03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压机 |
-
2023
- 2023-03-30 CN CN202320682266.3U patent/CN2195346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87733A1 (zh) * | 2023-03-15 | 2024-09-19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电芯热压装置 |
WO2024198909A1 (zh) * | 2023-03-30 | 2024-10-03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压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534606U (zh) | 一种热压机 | |
CN116365048A (zh) | 一种热压机 | |
CN114725480B (zh) | 电芯贴胶装置 | |
CN108717958B (zh) | 电芯包膜机 | |
CN211556070U (zh) | 一种极耳整形化成夹具 | |
CN210943854U (zh) | 转运系统 | |
WO2024187733A1 (zh) | 电芯热压装置 | |
CN219959082U (zh) | 一种电池模组挤压装置 | |
CN210733258U (zh) | 锂电池电极片保护膜折弯装置 | |
CN21776846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装配挤压工装 | |
CN209737407U (zh) | 立式化成夹具层板辅助支撑结构 | |
KR102534910B1 (ko) | 피치-가변형 배터리 고정구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셀 형성 장치 | |
CN217740608U (zh) | 折弯装置 | |
CN214919556U (zh) | 一种精准型电子料件取料设备 | |
CN219534593U (zh) | 一种热压机 | |
WO2024198909A1 (zh) | 一种热压机 | |
CN216750008U (zh) | 一种化成夹具 | |
CN112331897A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堆叠装置 | |
CN218503616U (zh) | 一种压头、焊接设备及光伏接线盒 | |
CN221125989U (zh) | 锂片覆合金属丝装置 | |
CN220672643U (zh) | 热压机构 | |
CN116231040A (zh) | 一种热压机 | |
CN220439689U (zh) | 一种铅蓄电池极板装配装置 | |
CN216066100U (zh) | 高效的锂电池极耳焊接装置 | |
CN211945541U (zh) | 圆形卷针卸料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