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0645U -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30645U CN219530645U CN202320750869.2U CN202320750869U CN219530645U CN 219530645 U CN219530645 U CN 219530645U CN 202320750869 U CN202320750869 U CN 202320750869U CN 219530645 U CN219530645 U CN 219530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source
- steering
- main
- lamp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车灯透镜包括一主透镜单元以及转向透镜单元,主光源入光面与转向光源入光面为相连设置连续平面,主光源出光面与转向光源出光面各往远离入光面的方向弧凸,各形成顶点,两个出光面之间的谷区形成分界线,分界线与该车灯透镜的垂直方向具有10°~30°的夹角;主透镜单元及转向透镜单元的入光侧分别对应设置主光源、转向光源及控制发光的控制单元形成车灯透镜组,在主光源发光经主透镜单元投射出主光区光形的状态下,车辆转弯时,控制单元触发对应转弯方向的转向光源发光,其光线经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出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使车辆转弯时对应方向具有辅助照明的光区,提升行车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车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背景技术
依照交通法规规定,车辆头灯的亮度还有投射方向均具有统一规范以及检验标准,使得在夜间或光线不足路段行驶时,具备行车上的安全性。
由于一般摩托车在直行时,车身是呈现与地面垂直的状态,头灯的照射方向是沿着车身轴向方向往前照射,而当摩托车转弯时,车身会因为压车而呈现与地面夹一锐角的倾斜状态,以右转为例,在该车身倾斜状态下,该摩托车的车灯光形将因车身向右倾斜靠近地面的原因,使得位于右前方形成光线照射不到的暗区D,如图11所示,导致驾驶员无法充分有效掌握转弯时车前的路况,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车辆在转弯时能增加车辆转弯方向的照射角度与范围,将能有效的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能增加车辆转弯方向的照射角度与范围,有效地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目的主要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透镜,包括:一主透镜单元以及至少一同体连设的转向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主透镜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主光源入光面、一个位于前侧的主光源出光面;所述主光源出光面由一与所述转向透镜单元连设的第一端缘、一相对所述第一端缘且远离所述转向透镜单元的第二端缘、一顶缘及一底缘划分形成,所述主光源出光面往远离主光源入光面的方向弧凸设置,并形成第一顶点,所述第一顶点位于所述车灯透镜的水平中线上方;
所述转向透镜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转向光源入光面、一个位于前侧的转向光源出光面;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由所述第一端缘、一相对所述第一端缘且远离所述主透镜单元的第三端缘、所述顶缘及所述底缘划分形成,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往远离转向光源入光面的方向弧凸设置,并形成第二顶点,所述第二顶点位于所述车灯的透镜水平中线下方;
所述第一端缘为所述主光源出光面与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彼此相邻接低点谷区的分界线,且所述第一端缘由所述顶缘朝所述底缘往所述第二端缘斜向设置,所述第一端缘与一纵向垂线之间形成一锐角。
如上所述的车灯透镜,其中,所述锐角角度界于10°~30°之间。
如上所述的车灯透镜,其中,所述锐角角度为20°。
如上所述的车灯透镜,其中,所述主光源入光面与所述转向光源入光面为相连设置的连续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透镜组,包括:如上所述车灯透镜,位于所述车灯透镜后侧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车灯透镜之间的主光源、转向光源,以及控制所述主光源、所述转向光源发光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光源对应所述主透镜单元的所述主光源入光面设置,所述转向光源对应所述转向透镜单元的所述转向光源入光面设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一主光源启动信号的状态下,所述主光源发光且其光线经所述主透镜单元投射出主光区光形;在所述主光源发光且所述控制单元接收一车辆转向启动信号的状态下,所述转向光源发光且其光线经所述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出转向辅助光区光形。
如上所述的车灯透镜组,其中,所述车辆转向启动信号为控制单元侦测车身倾斜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所触发产生的信号。
如上所述的车灯透镜组,其中,所述车辆转向启动信号为控制单元侦测方向盘转动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所触发产生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灯透镜组,在主光源发光且控制单元接收一车辆转向启动信号的状态下,转向光源发光且其光线经所述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出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使得位于车辆左/右前方的光线照射不到的暗区被照亮,增加了车辆转弯方向的照射角度与范围,也能有效地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左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右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示意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的主透镜单元与转向透镜单元各自投射形成的光形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安装于摩托车上的正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的主透镜单元投射光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安装在摩托车上且摩托车向右转向时右侧的主透镜单元与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光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安装在汽车上且汽车向右转向时右侧的主透镜单元与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光形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应用在摩托车的头灯上,在向右转向时骑士视角的光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透镜单元;1’、左主透镜单元;11、主光源入光面;11’、左主光源入光面;
12、主光源出光面;12’、左主光源出光面;121、第一顶点;
2、转向透镜单元;2’、左转向透镜单元;21、转向光源入光面;21’、左转向光源入光面;22、转向光源出光面;22’、左转向光源出光面;221、第二顶点;
3、第一端缘;
4、第二端缘;
5、顶缘;
6、底缘;
7、第三端缘;
H、水平中线;
100、车灯透镜;100’、左车灯透镜;
200、基板;
300、主光源;300’、左主光源;
400、转向光源;400’、左转向光源;
500、控制单元;
A、主光区光形;
B、转向辅助光区光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示,请一并参阅所列举的图附及图号,详细说明如下:
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当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应用在摩托车双眼式头灯的状态下,该双眼式头灯具有左右镜像结构相同的车灯透镜。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立体图(图1)以及该车灯透镜主视图(图2)、左侧视图(图3)、右侧视图(图4),其中,在该实施例中该车灯透镜是以骑士视角安装在一摩托车相对于该摩托车车身中线来说的右前方部位。
该车灯透镜100,包括:一主透镜单元1,以及至少一转向透镜单元2,该主透镜单元1与该转向透镜单元2是一体并列设置;其中:
主透镜单元1,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主光源入光面11、一个位于前侧的主光源出光面12;一与转向透镜单元2连设共构的第一端缘3、一相对该第一端缘3且远离转向透镜单元2的第二端缘4、一顶缘5及一底缘6划分出该主光源出光面12,主光源出光面12往远离主光源入光面11的方向弧凸,使主光源出光面12形成一多重非球面曲面,并在主光源出光面12弧凸的最高处形成第一顶点121,第一顶点121相对位于该车灯透镜中间的一水平中线H的上方;
转向透镜单元2,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转向光源入光面21、一个位于前侧的转向光源出光面22;一与主透镜单元1连设共构的第一端缘3、一相对该第一端缘3且远离主透镜单元1的第三端缘7、一顶缘5及一底缘6划分出该转向光源出光面22,该转向光源出光面22往远离转向光源入光面21的方向弧凸,使该转向光源出光面22形成一多重非球面曲面,并在该转向光源出光面22弧凸的最高处形成第二顶点221,第二顶点221相对位于该车灯透镜中间的水平中线H的下方;
第一端缘3为主光源出光面12与转向光源出光面22彼此相邻接低点谷区的分界线,该第一端缘3是由顶缘5朝底缘6往第二端缘4斜向设置,使第一端缘3与一纵向垂线L之间形成一锐角θ。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锐角θ的角度界于10°~30°之间;其中,较佳为,该锐角θ的角度为20°。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主光源入光面11与转向光源入光面21为相连设置的连续平面。
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100的后侧设置基板200,该基板200上设有至少一主光源300与至少一转向光源400,使主光源300与转向光源400位于基板200与车灯透镜100之间,主光源300和转向光源400与一控制单元500电性连接,使控制单元500控制主光源300和转向光源400的发光时机,其中,主光源300设置在对应主光源入光面11的位置,而转向光源400则设在与转向光源入光面21的对应处,并形成安装在车辆前方右侧的车灯透镜组,其中,主光源300发出的光线从主光源入光面11进入由主光源出光面12射出后,投射出主光区光形A,而转向光源400发出的光线则从转向光源入光面21进入由转向光源出光面22射出后,投射出转向辅助光区光形B。该转向光源400被触发点亮的时机,是控制单元500在接收一主光源启动信号使主光源300发光的状态下,控制单元500还接收到一车辆转向启动信号时被触发。如图5~图6所示的控制单元500仅显示出与配置在摩托车右侧的车灯透镜100后侧的车灯透镜100电性连接的示意状态,在实际的装配设计上,该控制单元500可同时与配置在摩托车左侧的车灯透镜100’及右侧的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的入光面侧的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左转向光源400’、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500用于车辆上各种感测器数据的传递与控制,该控制单元500可为控制器区域网路总线技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或者CAN bus)。
以下为方便说明将位于摩托车左侧的车灯透镜100’与光形等相关的附图标号加上“’”,位于摩托车右侧的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与光形等相关的元件符号维持不变。如图7所示,揭示两个车灯透镜为左右镜像相同的结构,被分别配置在摩托车前盾的壳体左右前方,左车灯透镜100’、右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后侧分别对应设置左基板、右基板(也即,基板200),且左基板、右基板(也即,基板200)上分别设有左主光源300’、左转向光源400’与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依此形成双眼式摩托车头灯的示意状态;其中,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及左转向光源400’、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500。如图8所示,揭示当机车头灯被点亮但未执行转向时,分别设立于左侧的左车灯透镜组、右侧的右车灯透镜组,其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光线分别经左车灯透镜100’的左主透镜单元1’、右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的右主透镜单元(也即,主透镜单元1)后所投射而出的主光区光形A。
以本实施例来说,在驾驶者开启摩托车车灯开关的信号为控制单元500接收并使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发光的状态下,当摩托车上的三轴传感器侦测到车身倾斜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时,产生车辆转向启动信号,并以该车辆转向启动信号触发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发光;如图9所示,说明以骑士视角在向右转向时,因压车造成原本的主光区光形A形成一种与水平面间具有一锐角夹角的倾斜状态,此时由于摩托车上的三轴传感器侦测到车身向右倾斜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产生一车辆向右转向启动信号,控制单元500在接收到该车辆向右转向启动信号后便会使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发光,如此一来,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的光线即能经右车灯透镜(也即,100车灯透镜)的右转向光源入光面(也即,转向光源入光面21)进入右转向透镜单元(也即,转向透镜单元2),再由右转向光源出光面(也即,转向光源出光面22)射出,而投射出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也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B)。反之,在左转时,摩托车上的三轴传感器侦测到车身向左倾斜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产生一车辆向左转向启动信号,控制单元500在接收到该车辆向左转向启动信号后便会使左转向光源400’发光,如此一来,左转向光源400’的光线即能经左车灯透镜100’的左转向光源入光面21’进入左转向透镜单元2’,再由左转向光源出光面22’射出,而投射出左转向辅助光区光形。
当本实用新型的车灯透镜组应用在汽车时,由于汽车转弯时车身并不会如摩托车一般产生车身倾斜的状况,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汽车转弯时方向盘转动的角度作为汽车是否转向的判断。如图10所示,揭示在汽车车灯被启动打开的信号被控制单元500接收并使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发光的状态下,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被触发点亮以投射出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也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B)的状态。即当汽车头灯被开启产生一主光源启动信号且为控制单元500接收时,控制单元500将使左主光源300’、右主光源(也即,主光源300)发光,其光线在分别经左车灯透镜100’的左主透镜单元1’、右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的右主透镜单元(也即,主透镜单元1)后所投射而出的主光区光形A的状态下,若驾驶者操作方向盘向右转动且方向盘向右转动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时,将产生一车辆向右转向启动信号,控制单元500在接收到该车辆向右转向启动信号后,便会控制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发光,使右转向光源(也即,400转向光源)的光线经右车灯透镜(也即,车灯透镜100)的右转向光源入光面(也即,转向光源入光面21)进入右转向透镜单元(也即,转向透镜单元2),再由右转向光源出光面(也即,转向光源出光面22)射出,而投射出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也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B)。反之,若驾驶者操作方向盘向左转动且方向盘向左转动超过一预设角度阀值时,将产生一车辆向左转向启动信号,控制单元500在接收到该车辆向左转向启动信号后,便会控制左转向光源400’发光,使左转向光源400’的光线经左车灯透镜100’的左转向光源入光面21’进入左转向透镜单元2’,再由左转向光源出光面22’射出,而投射出左转向辅助光区光形。
通过上述车灯透镜组的设置,能使驾驶者在向左转弯或向右转弯时,分别触发左转向光源400’或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发光,且左转向光源400’、右转向光源(也即,转向光源400)的光线分别经左转向透镜单元2’或右转向透镜单元(也即,转向透镜单元2)后投射出左转向辅助光区光形或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也即,转向辅助光区光形B),辅助照明车辆向左或向右转弯时转弯侧的视线暗区,用以提供驾驶者良好的照明效果,达到增进行车安全的特点。
Claims (7)
1.一种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透镜单元以及至少一同体连设的转向透镜单元,其中:
所述主透镜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主光源入光面、一个位于前侧的主光源出光面;所述主光源出光面由一与所述转向透镜单元连设的第一端缘、一相对所述第一端缘且远离所述转向透镜单元的第二端缘、一顶缘及一底缘划分形成,所述主光源出光面往远离所述主光源入光面的方向弧凸设置,并形成第一顶点,所述第一顶点位于所述车灯透镜的水平中线上方;
所述转向透镜单元包括一个位于后侧的转向光源入光面、一个位于前侧的转向光源出光面;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由所述第一端缘、一相对所述第一端缘且远离所述主透镜单元的第三端缘、所述顶缘及所述底缘划分形成,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往远离所述转向光源入光面的方向弧凸设置,并形成第二顶点,所述第二顶点位于所述车灯透镜的水平中线下方;
所述第一端缘为所述主光源出光面与所述转向光源出光面彼此相邻接低点谷区的分界线,且所述第一端缘由所述顶缘朝所述底缘往所述第二端缘斜向设置,所述第一端缘与一纵向垂线之间形成一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的角度界于10°~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的角度为2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灯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源入光面与所述转向光源入光面为相连设置的连续平面。
5.一种车灯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灯透镜,位于所述车灯透镜后侧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车灯透镜之间的主光源、转向光源,以及控制所述主光源、所述转向光源发光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主光源对应所述主透镜单元的所述主光源入光面设置,所述转向光源对应所述转向透镜单元的所述转向光源入光面设置;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一主光源启动信号的状态下,所述主光源发光且其光线经所述主透镜单元投射出主光区光形;在所述主光源发光且所述控制单元接收一车辆转向启动信号的状态下,所述转向光源发光且光线经所述转向透镜单元投射出转向辅助光区光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向启动信号为所述控制单元侦测一摩托车车身倾斜超过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触发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向启动信号为所述控制单元侦测一汽车方向盘转动超过一预设角度阈值所触发的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50869.2U CN219530645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50869.2U CN219530645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30645U true CN219530645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629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50869.2U Active CN219530645U (zh) | 2023-04-07 | 2023-04-07 |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30645U (zh) |
-
2023
- 2023-04-07 CN CN202320750869.2U patent/CN2195306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20669B1 (en) | Flexible substrate mounted solid-state light sources for exterior vehicular lighting | |
US7744261B2 (en) |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 |
US6817744B2 (en) | Vehicle lamp | |
JP6130105B2 (ja) | 車両用灯具システム | |
JP2007099222A (ja) | 車両用照明装置 | |
KR101358423B1 (ko) | 차량용 헤드램프 제어 시스템 및 제어 방법 | |
JP2001043708A (ja) |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 |
KR20130000203A (ko) | 차량용 램프 | |
CN219283146U (zh) | 车辆用灯具 | |
JP2003217315A (ja) | 自動二輪車の2灯式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 |
KR20170112268A (ko) | 차량용 램프 | |
JP2003187612A (ja) | 車両用灯具 | |
CN219530645U (zh) | 车灯透镜及车灯透镜组 | |
CN217978649U (zh) | 一种具有可变灯光照射角度的电动车大灯 | |
TWM633504U (zh) | 車用照明裝置 | |
US11920755B2 (en) | Automotive headlamp system and automotive lamp | |
TWI830635B (zh) | 車燈透鏡及車燈透鏡組 | |
JP5529951B2 (ja) | フロントコンビネーション型灯具 | |
KR101356684B1 (ko) | 차량용 헤드램프 | |
WO2022185886A1 (ja) | 車両用灯具 | |
JP7532544B2 (ja) | ヘッドライト装置、及び傾斜車両 | |
CN215174766U (zh) | 一种摩托车辅助转向前照灯 | |
CN219828605U (zh) | 车辆 | |
WO2023167274A1 (ja) | 自転車用灯火装置 | |
CN109070958B (zh) | 鞍乘型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