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357U - 降噪风机 - Google Patents

降噪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357U
CN219529357U CN202320490509.3U CN202320490509U CN219529357U CN 219529357 U CN219529357 U CN 219529357U CN 202320490509 U CN202320490509 U CN 202320490509U CN 219529357 U CN219529357 U CN 219529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reduction
fan
assembly
air inlet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05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世文
姚琦
杨航
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05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流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降噪风机。该降噪风机包括风机组件与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包括曲面降噪环,曲面降噪环与风机组件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相导通,曲面降噪环靠近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该降噪风机通过在进气口和/或出风口设置靠近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的曲面降噪环,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风机组件所产生噪音的周向传播,还能够减小进气口和/或出风口的空气流速的变化梯度差,进而降低风机组件产生的气动噪音。

Description

降噪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流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降噪风机。
背景技术
在能源工程中,为满足其设备的散热需求,需要使用风机对设备进行散热。但是在散热过程中由于风机的转速较高,而且在通常情况下需要有多个风机同时工作,导致在散热过程中产生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甚至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电机噪音和机械噪音的不断优化,风机工作时的气动噪音已成为轴流风机的主要噪音源。传统风机的降噪方式为在进出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横截面积恒定的导流直筒,由导流直筒利用管道模态截止效应抑制风机噪音的周向传播。但是这种截面积恒定的导流直筒结构在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空气流速的梯度变化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导致风机的气动噪音较高,降噪效果差。
因此,亟需发明降噪风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降噪风机,以减小风机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空气流速的梯度变化差,提高降噪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降噪风机,包括:
风机组件,以及;
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包括曲面降噪环,所述曲面降噪环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相导通,所述曲面降噪环靠近所述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所述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曲面降噪环包括:
降噪部,所述降噪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相导通;以及
缓冲部,与所述降噪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缓冲部的内径由靠近所述降噪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降噪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降噪组件还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降噪部和/或所述缓冲部的内腔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的直径为D0,所述缓冲部的最小内径D1A≥0.8D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部的轴向高度H1A在0~2D1A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降噪部的最小内径为D1B,所述降噪部的轴向高度H1B在0~2D1B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降噪部的横截面积朝远离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减小或恒定不变,所述降噪部与其沿轴向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B在0°~90°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N≥0,所述环形凸起的轴向高度H1C满足N*H1C≤H1A+H1B,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高度L1C在0~0.5D0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风机主体;
扇框,所述风机主体在所述扇框内旋转;以及
支撑壳体,所述扇框容置在所述支撑壳体的内腔中,所述支撑壳体上开设有共振通孔,所述降噪组件能够封堵所述支撑壳体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并与所述扇框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相抵紧,以使所述扇框、所述支撑壳体以及所述降噪组件形成共振消音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共振消音腔中设置有消音棉,所述消音棉用于减振吸声。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降噪组件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所述曲面降噪环,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与所述扇框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相抵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降噪风机,通过在进气口和/或出风口设置靠近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风机组件一端的内径的曲面降噪环,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风机组件所产生噪音的周向传播,还能够减小进气口和/或出风口的空气流速的变化梯度差,降低气压脉动,进而降低风机组件产生的气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降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提供的降噪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一提供的降噪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
1000、降噪风机;
100、风机组件;110、风机主体;120、扇框;130、支撑壳体;131、共振通孔;132、第一避让口;
200、降噪组件;210、曲面降噪环;211、降噪部;212、缓冲部;220、环形凸起;230、安装座;231、第二避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在现有技术中,传统风机的降噪方式为在进出口和/或出风口设置横截面积恒定的导流直筒,由导流直筒利用管道模态截止效应抑制风机噪音的周向传播。但是这种截面积恒定的导流直筒结构在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空气流速的梯度变化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脉动从而导致风机的气动噪音较高,降噪效果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风机1000,该降噪风机1000包括风机组件100与降噪组件200,其中,降噪组件200包括曲面降噪环210,曲面降噪环210与风机组件100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相导通,曲面降噪环210靠近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该降噪风机1000通过在进气口和/或出风口设置靠近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的曲面降噪环210,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风机组件100所产生噪音的周向传播,还能够减小进气口和/或出风口的空气流速的变化梯度差,降低气压脉动,进而降低风机组件100产生的气动噪音。
优选地,风机组件100包括风机主体110、扇框120以及支撑壳体130,其中,风机主体110在扇框120内旋转,扇框120容置在支撑壳体130的内腔中,支撑壳体130上开设有共振通孔131,降噪组件200能够封堵支撑壳体130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并与扇框120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相抵紧,以使扇框120、支撑壳体130以及降噪组件200形成共振消音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降噪组件200设置在风机组件100的进气口,风机组件100的出气口未设置有降噪组件200。支撑壳体130的出气端面设置有第一避让口132,以便于空气能够从出风口排出。当风机主体110进行工作时,扇框120、支撑壳体130以及降噪组件200共同构成的共振消音腔能够随着风机主体110的工作频率一起振动,起到共振消音的效果。
进一步地,降噪组件200还包括安装座230,其中,安装座23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曲面降噪环210,安装座230的下端面与扇框120的进气端面相抵紧。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230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口231,以便于空气通过第二避让口231进入进气口。需要说明的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30与支撑壳体13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效果好,便于安装与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230与支撑壳体130也可以一体加工成型,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共振消音腔中设置有消音棉,消音棉用于减振吸声。消音棉吸音效果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剪裁成不同的形状,适用性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曲面降噪环210包括降噪部211与缓冲部212,其中,降噪部211的一端与进气口相导通,缓冲部212与降噪部211的另一端相连接,缓冲部212的内径由靠近降噪部211的一端朝远离降噪部211的方向逐渐增大,降噪组件200还包括环形凸起220,环形凸起220设置在降噪部211的内腔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12的轴向截面形状的变化曲率为圆弧曲线,外观流畅美观。当风机主体110进行工作时,外部空气首先需要经过缓冲部212,由靠近降噪部211的一端朝远离降噪部211的方向逐渐增大的缓冲部212能够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为进入其中的空气提供缓冲,降低外部空气的来流速度,进而降低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速变化梯度,从而减小进气口处的压力脉动,达到降低进气口处气动噪音的效果。当外部空气经过缓冲部212后进入降噪部211时,降噪部211能够利用管道模态截止效应抑制进气口处气动噪音的周向传播,而且设置在降噪部211内腔壁上的环形凸起220还能够抑制风机组件100中叶片表面分离涡的产生,进一步降低气动噪音。
此外,设置在曲面降噪环210内腔壁上的环形凸起220还能够减小来流空气与扇框120进气口处产生的叶顶泄露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损耗,减小叶顶位置分离涡的产生,进而降低进气口处的气动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动力学原理、管道模态截止效应以及叶顶泄露涡流的具体产生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风机组件100进气口的直径为D0,缓冲部212的最小内径D1A≥0.8D0,避免缓冲部212的最小内径D1A过小沿进气口进入的空气不足的问题,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气流能够进入进气口,保障风机组件100的正常工作和散热效果。
由于降噪风机1000的使用场景较为复杂,经常需要将降噪风机1000安装在狭窄环境中,狭窄环境中的空气流动性差,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部212的适用性,缓冲部212的轴向高度H1A在0~2D1A之间,降噪部211的最小内径为D1B,降噪部211的轴向高度H1B在0~2D1B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曲面降噪环210的整体高度H1为缓冲部212的轴向高度H1A+降噪部211的轴向高度H1B,缓冲部212的轴向高度H1A远小于缓冲部212的最小内径D1A,降噪部211的轴向高度H1B远小于降噪部211的最小内径D1B,以使外部空气能够沿着缓冲部212与降噪部211充分输入进气口。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部212的轴向高度H1A以及降噪部211的轴向高度H1B均可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降噪部211的横截面积朝远离进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减小或恒定不变,降噪部211与其沿轴向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B在0°~90°之间,以适应不同场景的安装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部211与其沿轴向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B为0°,降噪部211的横截面积恒定不变,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气动噪音的周向传播,而且外观更加流畅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环形凸起220的数量N≥0,环形凸起220的轴向高度H1C满足N*H1C≤H1A+H1B,环形凸起220的径向高度L1C在0~0.5D0之间。通过在曲面降噪环210的内腔壁上设置环形凸起220,并限定环形凸起220的轴向高度H1C不大于曲面降噪环210的整体高度H1以及环形凸起220的径向高度L1C不大于进气口直径D0的一半,能够在有效减小叶顶位置分离涡的产生的同时,避免环形凸起220封堵曲面降噪环210,保证足够的外部空气能够进入进气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曲面降噪环210内腔壁上设置有一个环形凸起220,环形凸起220设置在降噪部211的内腔壁中,而且环形凸起220的轴向高度H1C与径向高度L1C均远小于曲面降噪环210的整体高度H1与进气口直径D0的一半。此外,环形凸起220的轴向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212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12的轴向截面形状的变化曲率为椭圆圆弧曲线,缓冲部212的两端在进行相同横截面积的变化时,缓冲部212轴向不同位置处的横截面变化更加平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缓冲部212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212的轴向截面形状的变化曲率为双曲线,缓冲部212在进行相同轴向长度的延伸时,缓冲部212两端的横截面变化更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降噪部211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部211与其沿轴向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B为10°,降噪部211的横截面积朝远离进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20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部211的内腔壁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环形凸起220,能够进一步抑制风机组件100中叶片表面分离涡的产生。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20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20的轴向截面形状为梯形。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20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20的轴向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凸起220的设置问题不同。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20设置在缓冲部212的内腔壁上。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降噪风机1000的具体数量不同。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降噪风机1000沿其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四个降噪风机1000,每个降噪风机10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降噪风机1000的具体结构完全相同,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降噪风机1000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九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降噪组件200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同。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扇框120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均设置有降噪组件200,进一步提高对风机主体110的降噪效果。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实施公开的降噪风机1000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曲面降噪环210上不设置环形凸起220。
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曲面降噪环210的加工难度,未在曲面降噪环210的内腔壁上设置环形凸起22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组件(100),以及;
降噪组件(200),所述降噪组件(200)包括曲面降噪环(210),所述曲面降噪环(210)与所述风机组件(100)的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相导通,所述曲面降噪环(210)靠近所述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小于其远离所述风机组件(100)一端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降噪环(210)包括:
降噪部(211),所述降噪部(211)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相导通;以及
缓冲部(212),与所述降噪部(211)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缓冲部(212)的内径由靠近所述降噪部(211)的一端朝远离所述降噪部(211)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降噪组件(200)还包括环形凸起(220),所述环形凸起(220)设置在所述降噪部(211)和/或所述缓冲部(212)的内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的直径为D0,所述缓冲部(212)的最小内径D1A≥0.8D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212)的轴向高度H1A在0~2D1A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211)的最小内径为D1B,所述降噪部(211)的轴向高度H1B在0~2D1B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部(211)的横截面积朝远离所述进气口和/或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减小或恒定不变,所述降噪部(211)与其沿轴向延伸方向的偏移角度B在0°~9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20)的数量N≥0,所述环形凸起(220)的轴向高度H1C满足N*H1C≤H1A+H1B,所述环形凸起(220)的径向高度L1C在0~0.5D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100)包括:
风机主体(110);
扇框(120),所述风机主体(110)在所述扇框(120)内旋转;以及
支撑壳体(130),所述扇框(120)容置在所述支撑壳体(130)的内腔中,所述支撑壳体(130)上开设有共振通孔(131),所述降噪组件(200)能够封堵所述支撑壳体(130)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并与所述扇框(120)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相抵紧,以使所述扇框(120)、所述支撑壳体(130)以及所述降噪组件(200)形成共振消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消音腔中设置有消音棉,所述消音棉用于减振吸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组件(200)还包括:
安装座(230),所述安装座(23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所述曲面降噪环(210),所述安装座(230)的下端面与所述扇框(120)的进气端面和/或出气端面相抵紧。
CN202320490509.3U 2023-03-09 2023-03-09 降噪风机 Active CN219529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0509.3U CN21952935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降噪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0509.3U CN21952935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降噪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357U true CN219529357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0509.3U Active CN219529357U (zh) 2023-03-09 2023-03-09 降噪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1016A (zh) 压缩机气流偏转器以及结合该偏转器的压缩机
KR20050035119A (ko) 라디에이터 팬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엔진 냉각장치
CN212615643U (zh) 径向两侧多通道进出风消声装置
CN219529357U (zh) 降噪风机
CN111350698B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115030908A (zh) 一种低噪声涡轮风机
CN114738317B (zh) 低损耗离心风机用叶轮组件及其风机
CN110529414A (zh) 一种离心式管道风机
CN201034090Y (zh) 节能低噪声空调冷却轴流风机
CN210688483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器
CN211599101U (zh) 一种导流圈装置及轴流风机
CN2274257Y (zh) 节喷扩抗式消声器
CN220470300U (zh) 导流罩及风机
CN115388037B (zh) 一种具有宽频降噪效果的增压器进气整流结构
CN220505412U (zh) 一种风机及应用有该风机的清洁装置
CN215595935U (zh) 一种双级轴流式通风机
CN215486711U (zh) 一种单双吸可调式离心风机
CN220470301U (zh) 整流罩及散热风机
CN216429989U (zh) 一种稳定运行的风机
CN210769382U (zh) 一种高效混流风机
CN217898225U (zh) 一种低噪高压离心风机
CN219388015U (zh) 一种超静音发电机组风道用的降噪组件
CN216790308U (zh) 吸油烟机用出风口罩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CN214661068U (zh) 一种带破涡机构的高效离心风机
CN216554513U (zh) 一种带导叶式风机电机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