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8418U -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28418U CN219528418U CN202321169871.7U CN202321169871U CN219528418U CN 219528418 U CN219528418 U CN 219528418U CN 202321169871 U CN202321169871 U CN 202321169871U CN 219528418 U CN219528418 U CN 2195284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ensation layer
- slab
- cast
- elastic compensation
- sit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置在模板上方的弹性补偿层,模板通过支撑柱支撑,在现浇带底下形成一个柔性支撑,当混凝土倒入绑扎钢筋处时,混凝土落在弹性补偿层上,通过弹性补偿层自身具有的弹性特征可以使得连接两侧的预制叠合板的接连处平滑过渡而不至于错台,弹性补偿层上还应固定有避免粘接混凝土脱模层。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柔性反弹材料的特性,使得现浇带处的混凝土可以平缓接齐两侧的预制叠合板,并且通过预制叠合板自重与弹性补偿层自身的弹性特征,可有效的封闭模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施工缝隙,进而避免了漏浆的问题,切切实实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背景技术
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施工部分称为现浇带。
现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在装配式建筑中,亦是如此,请参阅图1,其中包括1、预制叠合板、2、绑扎钢筋、3、模板(包含底部的工字板以及工字板上方的平板)、4、支撑柱;其中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就是用于浇灌混凝土的现浇带,但上述现有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下面将遇到的实际问题做详细的说明,预制叠合板其平整度在出厂时被允许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认为在±3mm,同时模板(这里的模板可以是铝模板)在安装时其上表面的齐平度偏差也允许在±3mm,这就使得一个问题出现,在现浇带浇筑时现浇带无法与两侧的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处形成较好的过渡,极易在浇筑凝固后形成错台(类似一个台阶出现),同时当缝隙较大时,浇筑的混凝土还会出现漏浆的情况,针对上述实际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包括:
弹性补偿层,其设置在模板的上方,用于将浇筑在绑扎钢筋处的混凝土与两侧的预制叠合板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模板的底部由支撑柱支撑;
脱模层,结合设置在弹性补偿层上表面,用于避免弹性补偿层粘接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补偿层采用具有反弹特征的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脱模层采用PVC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补偿层具体采用海绵制成,所述海绵的正常厚度不小于6mm。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补偿层的宽度大于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的间距且小于模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柔性反弹材料的特性,使得现浇带处的混凝土可以平缓接齐两侧的预制叠合板,并且通过预制叠合板自重与弹性补偿层自身的弹性特征,可有效的封闭模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施工缝隙,进而避免了漏浆的问题,切切实实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制叠合板;2、绑扎钢筋;3、模板;4、支撑柱;5、弹性补偿层;6、脱模层。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主要用于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现浇带与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的连接处存在错台的问题,并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图1-图3做详细的说明: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包括放置在模板3上方的弹性补偿层5,其用于将浇筑在绑扎钢筋2处的混凝土与两侧的预制叠合板1连接处平滑过渡,同时模板3通过支撑柱4支撑,这里的绑扎钢筋2、模板3、支撑柱4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弹性补偿层5位于图2中的位置处,其与模板3之间为放置的关系,主要由模板3为其提供承载面,起到的作用为:在现浇带底下形成一个柔性支撑,当混凝土浇入绑扎钢筋2处时,混凝土落在弹性补偿层5上,通过弹性补偿层5自身具有的弹性特征,可以使得连接两侧的预制叠合板1的接连处平滑过渡而不至于错台,并且为了使得本设计可以重复使用,弹性补偿层5上还应固定有脱模层6,其用于避免粘接混凝土;
具体的:请参阅图2,当混凝土经绑扎钢筋2处浇灌时,落入脱模层6上方,并将混凝土的重力传输至弹性补偿层5,因底部的模板3为硬质材质制成,这时弹性补偿层5在混凝土的重力压制下,会根据实际情况平缓过渡,直至对齐两侧的预制叠合板1的连接处,该设计方案利用了柔性材料的反弹特性,使得现浇带处的混凝土可以平缓接齐两侧的预制叠合板1,并且通过预制叠合板1自重与弹性补偿层5自身的弹性特征,可有效的封闭模板3与预制叠合板1之间的施工缝隙,进而避免了漏浆的问题,切切实实的解决了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补偿层5采用具有反弹特征的柔性材料制成,使用该类型材料可以补偿因预制叠合板1平整度偏差和模板3上表面齐平度偏差所带来的影响,即平缓过渡预制叠合板1与现浇带之间的连接处。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脱模层6采用PVC塑料制成,PVC塑料制成的垫子通过胶水粘固在弹性补偿层5上,此种材质的好处在于不粘接混凝土,同时具有柔软性,且厚度建议选用1mm。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海绵制成的弹性补偿层5可以的使得混凝土压制在其上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让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海绵材质的具体选用办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获得,例如需要浇筑13cm厚度的楼板时,我们在实验室建立类似13cm楼板的实验台,将不同柔性弹性的海绵依次采用本申请的方式进行实验,当得到连接处段差最小且最平缓过渡的海绵,即适合该厚度的楼板的最佳海绵材质的选用,海绵的正常厚度不小于6mm,且最大值不应超过10mm。
如图2、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补偿层5的宽度大于两个预制叠合板1之间的间距且小于模板3的宽度,请参阅图2中间部分,将弹性补偿层5的宽度设置小于模板3宽度是为了,在具体实施时,施工人员可以观察到弹性补偿层5与两个预制叠合板1连接处的贴合情况,避免安装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例如弹性补偿层5褶皱)。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补偿层(5),其设置在模板(3)的上方,用于将浇筑在绑扎钢筋(2)处的混凝土与两侧的预制叠合板(1)连接处平滑过渡,所述模板(3)的底部由支撑柱(4)支撑;
脱模层(6),结合设置在弹性补偿层(5)上表面,用于避免弹性补偿层(5)粘接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补偿层(5)采用具有反弹特征的柔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层(6)采用PVC塑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补偿层(5)具体采用海绵制成,所述海绵的正常厚度不小于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补偿层(5)的宽度大于两个预制叠合板(1)之间的间距且小于模板(3)的宽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69871.7U CN219528418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69871.7U CN219528418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28418U true CN219528418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628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69871.7U Active CN219528418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28418U (zh) |
-
2023
- 2023-05-16 CN CN202321169871.7U patent/CN2195284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12748A (en) | Polymer concrete block | |
CN210657852U (zh) | 预制路面板及临时道路结构 | |
CN219528418U (zh) | 一种防止叠合板现浇带错台漏浆的柔性密封垫板 | |
CN110644538A (zh) | 地下室侧墙超前后浇带外围保护结构 | |
KR100549046B1 (ko) | 솔 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프리스트레스트 콘크리트 빔 중간지점부 연속화 방법 | |
CA1128713A (en) |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decking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N213174776U (zh) | 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 | |
CN111997096A (zh) | 一种筏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 |
CN217052873U (zh) | 一种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 |
JPS6361443B2 (zh) | ||
CN216689255U (zh) | 橡胶止水带 | |
CN111791347A (zh) | 一种曲线预制板制作模具 | |
CN117513077B (zh) | 一种预制短板二次浇筑成长板的气垫模板的施工方法 | |
CN214995086U (zh) | 一种楼板浇筑结构 | |
CN111502263A (zh) | 装配式建筑防漏浆现浇横梁构件浇筑模 | |
CN214089476U (zh) | 一种具有高性能底模的组合梁结构及组合梁 | |
CN216840139U (zh) |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拼缝模板结构构造 | |
CN211645814U (zh) | 一种具有分段间隔缝填充材料的路桥段 | |
JP2747886B2 (ja) | 橋梁用弾性支承体の据付方法 | |
CN220814894U (zh) |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免撑模板装置 | |
KR20200010841A (ko) | 하프피씨 바닥판 및, 바닥판구조체 | |
CN216578424U (zh) | 一种uhpc矮肋桥面预制板的模具系统 | |
CN221761338U (zh) | 一种叠合板施工板带的吊模加固装置 | |
CN221460926U (zh) | 一种桥面连续构造 | |
CN210002582U (zh) | 一种底板后浇带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