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3371U -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3371U
CN219513371U CN202320189441.5U CN202320189441U CN219513371U CN 219513371 U CN219513371 U CN 219513371U CN 202320189441 U CN202320189441 U CN 202320189441U CN 219513371 U CN219513371 U CN 219513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onductive terminal
contact
connecting arm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94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志刚
熊德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94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3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包括:筒状的主体部具有第一壁、两个侧壁,第二壁,主弹片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且主弹片、第一壁及两个侧壁共同围设成插接腔,主弹片凸设有接触部和分别连其前端和后端且均具有弹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后端与主体部相连接,第二壁的前端回折形成挡片与第二壁之间形成限位空间位于插接腔的上方或下方;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限位空间内;副弹片位于主弹片的一侧,且副弹片于左右方向弯折有支撑部与接触部的侧边缘相连接;如此对接插针插入时产生的推抵力分别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副弹片分摊,进而有效减小在第二部分和副弹片两处的应力集中。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的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0880104895.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触头,其具有主弹片(即原文中的触簧)及与主弹片的后端相连接的一连接片(即原文中的部分),主弹片的前端与上壁(即原文中的中间底部)相连接,连接片的前端与侧壁相连接,主弹片的末端是悬空在触头盒中,该电触头的主弹片还具有电接触区域,电接触区域用以与对接插针接触导通,但是该电触头会存在以下问题:当对接插针插入触头盒中与所述电接触区域相抵接时,对接插针会对电接触区域产生推抵力,由此在主弹片与上壁的连接处会产应力集中,同时在连接片和侧壁的连接处也会产生应力集中,上述两连接处的应力用以抵消推抵力,但是若对接插针的推抵力过大,不仅会使得主弹片朝远离对接插针的一侧过度变形或位移,而导致主弹片无法复位,如此当对接插针再次插入时,会导致电接触区域无法稳定的与对接插针对接的情况发生;而且上述两连接处的应力也会随着推抵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此很容易会导致主弹片和连接片在上述两处连接处产生断裂,进而影响所述电触头的使用寿命,而且又因为主弹片的末端是悬空在触头盒中,故在对对接插针进行拔插的过程中,所述主弹片的末端很容易刮擦到对接插针,这样很容易会导致对接插针的损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主弹片设有朝向第一壁凸设的接触部和连接接触部的前端的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接触部的后端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具有弹性,第二部分的后端与主体部相连接,第二壁和挡片于上下方向共同挡止第一部分的前端,使得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限位空间内,副弹片沿左右方向位于主弹片的一侧,副弹片的前侧与其中一个侧壁相连接,副弹片的后侧于左右方向弯折延伸有支撑部与接触部的侧边缘相连接,如此对接插针插入时产生的推抵力分别被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副弹片分摊,减小第二部分和副弹片所分摊的推抵力,进而有效减小在第二部分和副弹片两处的应力集中的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壁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及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壁,一主弹片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且所述主弹片、所述第一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设成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前端开口,所述主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凸设的一接触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前端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后端的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壁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形成一挡片,所述挡片伸入所述插接腔内,且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一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位于所述插接腔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挡片于上下方向共同挡止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避免所述接触部沿上下方向过度位移;一副弹片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主弹片的一侧,且所述副弹片的前侧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相连接,所述副弹片的后侧于左右方向弯折延伸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部的侧边缘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为接触凸包,沿前后方向上所述接触部大致位于所述主弹片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接触部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的投影部分重叠。
进一步,所述挡片具有一回折段、一水平段和一倾斜段,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回折段和所述倾斜段之间,且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自所述水平段的后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一第一水平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后端的一第一倾斜部,所述回折段用以挡止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前端,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部限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水平段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倾斜段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后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侧倾斜延伸的一第二倾斜部和连接于第二倾斜部的后端的一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的连接处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压线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后端相连接且用以压接一线缆,于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压线部具有一底壁与所述第一壁的后端相连接,且所述底壁向上凸设有一凸包,自所述凸包的顶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于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线缆受压与所述凸包的顶面相接触,且所述线缆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副弹片具有一连接臂,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且所述连接臂低于所述主弹片,所述连接臂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相连接,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逐渐靠近所述插接腔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且所述连接臂的宽度逐渐收窄,所述支撑部自所述连接臂的上侧缘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前方,沿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连接臂,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自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的上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壁弯折延伸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与所述连接壁的前端相连接,且所述连接壁朝靠近另一所述侧壁凸设有一凸块,另一所述侧壁对应于所述凸块设有一通孔,所述凸块限位于所述通孔内。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前述导电端子及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绝缘壳体,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壁朝远离所述插接腔的一侧弯折延伸具有一锁定矛,所述绝缘壳体对应于所述锁定矛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锁定矛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绝缘壳体。
进一步,所述绝缘壳体具有至少一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壁朝向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弯折延伸具有一倾斜壁,所述收容槽对应于所述倾斜壁设有一防呆内壁,所述防呆内壁与所述倾斜壁相配合,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误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主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凸设的所述接触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前端的所述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后端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如此,当一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与所述接触部相抵接时,所述对接插针会对所述接触部会产生推抵力;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能够给所述接触部提供足够弹性,使得所述接触部在推抵力消除的时能够复位,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接触部能够与所述对接插针进行多次稳定插接;又因为所述副弹片的后侧于左右方向弯折延伸有所述支撑部与接触部的侧边缘相连接;如此当所述接触部受到所述对接插针的推抵力而产生偏移时,所述副弹片还可以通过所述支撑部对所述接触部产生拉力,进而使得所述接触部复位,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故所述第一部分受到过大的抵推力时会与所述第二壁相互抵持,故所述第二壁能够对所述第一部分起到支撑作用而抵消一部分所述对接插针的抵推力,从而使分摊到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副弹片与所述侧壁的连接处的作用力较小,从而有效减小了在上述两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避免了由于应力过大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副弹片在上述两连接处产生断裂的情况发生;而且由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不会进入所述插接腔,故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不会刮擦到所述对接插针,更不会造成所述对接插针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在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前视图;
图4为图3在A-A上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B-B上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从后向前观察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导电端子100 主体部1 第一壁11 凸部111
侧壁12 贯通槽121 通孔122 第二壁13
锁定矛131 挡片14 限位空间141 回折段142
水平段143 倾斜段144 倾斜壁15 主弹片16
接触部161 第一部分162 第一水平部1621 第一倾斜部1622
第二部分163 第二倾斜部1631 第二水平部1632 插接腔17
连接壁18 凸块181 副弹片19 连接臂191
支撑部192 压线部2 底壁21 凸包211
凹槽2111 抵压部22 绝缘壳体200 收容槽3
防呆内壁31 限位槽4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现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图示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100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100的电连接器定义有一前后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一左右方向与一上下方向。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如图1至图5所示的导电端子100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导电端子100的一个实施例,整个所述导电端子100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导电端子100的前侧用于收容一对接插针(未图示,下同),并与之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100的后侧用于与一线缆(未图示,下同)电性连接。如图6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应用于一电连接器中,组装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绝缘壳体200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具有呈筒状的一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有一第一壁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壁11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12,及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11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壁13,所述第一壁11位于所述第二壁13的下方(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11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壁13的上方)。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壁11向上凸设有一凸部111,所述凸部111用以与所述对接插针相接触。沿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11一侧的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并未与所述第二壁13相连接,即沿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11的右侧的所述侧壁12并未与所述第二壁13相连接,且该侧壁12设有一贯通槽121,所述贯通槽121于左右方向上贯穿该侧壁12。沿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11另一侧的另一所述侧壁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13相连接,即沿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11的左侧的所述侧壁1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壁13相连接,该侧壁12还设有一通孔122,所述通孔122于左右方向上贯穿该侧壁12。
如图1至图5所示,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壁13朝远离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弯折延伸具有一锁定矛131,换句话说,所述第二壁13向上弯折延伸具有所述锁定矛131,所述锁定矛131用以与所述绝缘壳体200相配合,进而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00退出所述绝缘壳体200。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壁13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形成一挡片14,所述挡块与所述第二壁13之间形成一限位空间141,所述挡片14可以用以导引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挡片14具有一回折段142、一水平段143和一倾斜段144,所述水平段143连接于所述回折段142和所述倾斜段144之间。所述回折段14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壁13相连接,所述回折段142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段143相连接。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144自所述水平段143的后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即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144向下倾斜延伸形成。
如图1至图5所示,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壁13朝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的一侧弯折延伸具有一倾斜壁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13朝位于所述第二壁13右侧的所述侧壁12弯折延伸具有所述倾斜壁15,所述倾斜壁15用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00误插入所述绝缘壳体200。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还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主弹片16,所述主弹片16位于所述导电端子100的所述主体部1内。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主弹片16位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3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主弹片16位于两个所述侧壁12之间,且所述主弹片16、所述第一壁11及两个所述侧壁12共同围设成一插接腔17,所述限位空间141位于所述插接腔17的上方或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空间141位于所述插接腔17的上方。所述插接腔17的前端开口,用以供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主弹片16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11凸设的一接触部161和连接所述接触部161的前端的一第一部分162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161的后端的一第二部分163。所述接触部161为接触凸包2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161也可以接触凸肋或者是其它形态),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接触部161大致位于所述主弹片16的中间位置。所述凸部111向上凸伸于所述插接腔17内,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接触部161与所述凸部111为正对设置,所述接触部161与所述凸部111用以共同夹持及接触所述对接插针。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62具有弹性,且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后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壁13和所述挡片14于上下方向共同挡止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端,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141内,如此可以避免所述接触部161沿上下方向过度位移。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侧设有一第一水平部1621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后端的一第一倾斜部1622,且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的后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挡片14伸入所述插接腔17内,且所述回折段142用以挡止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的前端,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限位于所述第二壁13和所述水平段143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与所述倾斜段144相对应,且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朝靠近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于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延伸形成。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部分163具有弹性,且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1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163具有一第二倾斜部1631和连接于第二倾斜部1631的后端的一第二水平部1632,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后端相连接,且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朝远离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即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水平部1632与所述主体部1相连接,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水平部1632和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的连接处与所述侧壁1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可以避免在第二水平部1632和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的连接处应力集中过大。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主体部1还具有一连接壁18,所述连接壁18自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的上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壁12弯折延伸形成,换句话说,所述连接壁18是自位于右侧的所述侧壁12的上边缘朝向位于左侧的所述侧壁12弯折延伸形成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壁18是自位于左侧的所述侧壁12的上边缘朝向位于右侧的所述侧壁12弯折延伸形成)。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壁18位于所述第一壁11和所述第二壁13之间,所述第二部分163的所述第二水平部1632的后端与所述连接壁18的前端相连接,且所述连接壁18朝靠近另一所述侧壁12凸设有一凸块181,即所述连接壁18朝靠近位于左侧的所述侧壁12凸设有所述凸块181,所述凸块181与所述通孔122相对应,且所述凸块181限位于所述通孔122内。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还具有一副弹片19,所述副弹片19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主弹片16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弹片19位于所述主弹片16的右侧,且所述副弹片19部分位于所述贯通槽121内,另一部分伸入所述插接腔17。所述副弹片19具有一连接臂191及连接所述连接臂191上侧的一支撑部192。所述连接臂191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相连接,即所述连接臂191的前端与位于右侧的所述侧壁12相连接。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逐渐靠近所述插接腔17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线,换句话说,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是向左倾斜延伸的,且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的宽度逐渐收窄。沿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低于所述主弹片16。沿前后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前方,沿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62的一侧,即所述连接臂19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右侧,而且所述第一部分162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163远离所述连接臂191,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宽度。所述支撑部192自所述连接臂191的上侧缘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支撑部192与所述接触部161的侧边缘相连接。换句话说,所述支撑部192是自所述连接臂191的上侧缘向左弯折延伸形成,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接触部161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192的投影部分重叠。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100的后半部分还具有一压线部2,所述压线部2与所述主体部1的后端相连接且用以压接一线缆。所述压线部2具有一底壁21与所述第一壁11的后端相连接,且所述底壁21向上凸设有一凸包211,自所述凸包211的顶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2111于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底壁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抵压部2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底壁21左侧的设有三个所述抵压部22,位于所述底壁21右侧的设有两个所述抵压部22,当然所述底壁21的左右两侧的所述抵压部22的数量可以一个、两个或者是其它数量),沿左右方向上,每一所述抵压部22朝靠近所述导电端子100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一侧弯折,所述抵压部22用以抵压与所述导电端子100相接触的所述线缆,使得所述线缆受压与所述凸包211的顶面相接触,且所述线缆部分伸入所述凹槽2111内。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所述绝缘壳体200具有多个收容槽3,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00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3内。每一所述收容槽3设有一防呆内壁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内壁31是自所述收容槽3的上内壁面向下且向右倾斜延伸形成的,每一所述防呆内壁31与对应的所述倾斜壁15对应设置,即所述防呆内壁31与对应的所述倾斜壁15的倾斜方向一致,而且每一所述防呆内壁31自对应的所述收容槽3的后侧向前延伸,如此当所述导电端子100从后向前插入所述收容槽3时,所述防呆内壁31可以在所述导电端子100刚刚插入所述收容槽3时就与对应的所述倾斜壁15相配合,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00误插(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内壁31的倾斜方向也可以是自所述收容槽3的下内壁面向上且向左倾斜延伸,或者所述防呆内壁31也可以是以沿其它方向倾斜延伸形成,只要能够保证所述防呆内壁31能与对应的所述倾斜壁15相配合而起到防至所述导电端子1误插的作用即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收容槽3内凸设有一个绝缘凸块,通过上述绝缘凸块与所述倾斜壁15的相配合而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误插的作用,亦或者在所述收容槽3内设置其它结构,只要能起到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误插的作用即可)。沿上下方向上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00的所述第二壁13朝远离所述插接腔17的一侧弯折延伸具有所述锁定矛131,所述绝缘壳体200对应于所述锁定矛131设有一限位槽4,所述锁定矛131限位于所述限位槽4内,防止所述导电端子100退出所述绝缘壳体20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所述电连接器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主弹片16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11凸设的所述接触部161和连接所述接触部161的前端的所述第一部分162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161的后端的所述第二部分163,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1相连接;如此,当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17与所述接触部161相抵接时,所述对接插针会对所述接触部161会产生推抵力;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能够给所述接触部161提供足够弹性,使得所述接触部161在推抵力消除的时能够复位,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接触部161能够与所述对接插针进行多次稳定插接;又因为所述副弹片19的后侧于左右方向弯折延伸有所述支撑部192与接触部161的侧边缘相连接;如此当所述接触部161受到所述对接插针的推抵力而产生偏移时,所述副弹片19还可以通过所述支撑部192对所述接触部161产生拉力,进而使得所述接触部161复位,而且由于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141故所述第一部分162受到过大的抵推力时会与所述第二壁13相互抵持,故所述第二壁13能够对所述第一部分162起到支撑作用而抵消一部分所述对接插针的抵推力,从而使分摊到所述第二部分163与所述主体部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副弹片19与所述侧壁12的连接处的作用力较小,从而有效减小了在上述两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避免了由于应力过大而使得所述第二部分163和所述副弹片19在上述两连接处产生断裂的情况发生;而且由于所述接触部16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之间,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141,不会进入所述插接腔17,故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前端不会刮擦到所述对接插针,更不会造成所述对接插针的损坏。
(2)沿前后方向上所述接触部161大致位于所述主弹片16的中间位置,如此当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17时,所述对接插针对所述接触部161产生的推抵力能够较为均匀的被所述第二部分163和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弹性缓冲,而且还可以被所述第一部分162与所述第二壁13相互抵持的抵持力抵消一部分,避免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二者之一所受的推抵力过大而导致过度变形,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接触部161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192的投影部分重叠,如此使得所述支撑部192与所述接触部161的位置较近,当所述接触部161受到所述对接插针的推抵力时,所述副弹片19能够通过所述支撑部192提供与推抵力相反的拉力,如此就能更好的限位所述接触部161的偏移。
(3)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144自所述水平段143的后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部分162设有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后端的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所述回折段142用以挡止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的前端;如此所述回折段142可以避免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17时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的前端相互撞击而对所述主弹片16造成损坏,而且所述倾斜段144可以对所述对接插针起到导引作用,方便所述对接插针插入至所述插接腔17内;而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部1621限位于所述第二壁13和所述水平段143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与所述倾斜段144相对应;如此所述水平段143和所述第二壁13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部分162,而且所述倾斜段144还能够为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让位,避免所述倾斜段144末端直接撞击到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
(4)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朝靠近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的后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前端相连接,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朝远离所述第一壁11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161的后端相连接;如此当所述对接插针退出所述插接腔17时,所述第一倾斜部1622和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可以通过其本身的弹力,使所述接触部161复位,进而避免在多次插拔之后所述接触部161和所述对接插针无法稳定对接的情况发生;而且所述第二水平部1632与所述主体部1相连接,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水平部1632和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的连接处与所述侧壁12之间具有间隙,如此,上述连接处的侧边缘与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侧壁12不连接,这样不仅方便对上述连接处进行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倾斜部1631,而且还能够避免由于所述主弹片16在上述连接处的形状或尺寸变化较大,而导致此处的应力的集中过大的情况发生。
(5)所述底壁21向上凸设有所述凸包211,自所述凸包211的顶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2111于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线缆受压与所述凸包211的顶面相接触,且所述线缆部分伸入所述凹槽2111内;如此增加所述压线部2对所述线缆的保持力,使得所述线缆与所述导电端子100能稳定的接触导通。
(6)所述连接臂191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相连接,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逐渐靠近所述插接腔17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如此所述连接臂191可以导引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17,而且由于所述连接臂191的宽度逐渐收窄,如此不仅能够使得所述连接臂191具有较好的弹性,而且因为所述连接臂191在与所述侧壁12的连接处的宽度较宽,故增大了所述连接臂191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12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避免在此连接处产生断裂,而且由于所述连接臂191低于所述主弹片16,所述支撑部192自所述连接臂191的上侧缘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支撑部192与所述接触部161的侧边缘相连接,如此所述对接插针对所述主弹片16产生向上的推抵力时,所述副弹片19可以通过所述支撑部192对所述主弹片16产生向下拉力,进而避免所述主弹片16受推抵力过度向上位移,但是由于所述接触部161的前后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连接,故所述第一部分162和所述第二部分163会抵消掉大部分所述对接插针产生的推抵力,而所述支撑部192所需要抵消的推抵力会减小,这样减小所述支撑部192对所述主弹片16产生的拉力,进而避免由于拉力过大而导致所述支撑部192产生断裂的情况发生。
(7)沿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臂191仅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62的一侧,如此当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插接腔17时,所述第一部分162会因为所述对接插针的推抵力产生些许偏移,而所述第一部分162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163远离所述连接臂191,这样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162与连接臂191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为第一部分162的位移提供让位,避免了所述第一部分162由于受推抵力产生偏移而与所述连接臂191相撞击,损坏所述第一部分162或/和所述连接臂191,而且又因为所述第一部分162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前方,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16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宽度;故当所述对接插针从前向后插入所述插接腔17时,由于所述第二部分163的宽度较大,故随着所述对接插针插入,所述主弹片16和所述第一壁11还能够稳定的夹持所述对接插针。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一第一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壁左右两侧的两个侧壁,及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的一第二壁,一主弹片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且所述主弹片、所述第一壁及两个所述侧壁共同围设成一插接腔,所述插接腔的前端开口,所述主弹片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壁凸设的一接触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前端的一第一部分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的后端的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壁的前端向后回折延伸形成一挡片,所述挡片伸入所述插接腔内,且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形成一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位于所述插接腔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挡片于上下方向共同挡止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前端限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避免所述接触部沿上下方向过度位移;一副弹片沿左右方向位于所述主弹片的一侧,且所述副弹片的前侧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相连接,所述副弹片的后侧于左右方向弯折延伸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接触部的侧边缘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接触凸包,沿前后方向上所述接触部大致位于所述主弹片的中间位置,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接触部的投影与所述支撑部的投影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具有一回折段、一水平段和一倾斜段,所述水平段连接于所述回折段和所述倾斜段之间,且沿从前往后的方向上,所述倾斜段自所述水平段的后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壁的一侧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一第一水平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后端的一第一倾斜部,所述回折段用以挡止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前端,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水平部限位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水平段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倾斜段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后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侧倾斜延伸的一第二倾斜部和连接于第二倾斜部的后端的一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前端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接,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水平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的连接处与所述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压线部,所述压线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后端相连接且用以压接一线缆,于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所述压线部具有一底壁与所述第一壁的后端相连接,且所述底壁向上凸设有一凸包,自所述凸包的顶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于前后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线缆受压与所述凸包的顶面相接触,且所述线缆部分伸入所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弹片具有一连接臂,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位于所述第二壁的下方,且所述连接臂低于所述主弹片,所述连接臂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相连接,沿自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连接臂逐渐靠近所述插接腔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且所述连接臂的宽度逐渐收窄,所述支撑部自所述连接臂的上侧缘弯折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前方,沿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连接臂,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一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自其中一个所述侧壁的上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壁弯折延伸形成,且在上下方向上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后端与所述连接壁的前端相连接,且所述连接壁朝靠近另一所述侧壁凸设有一凸块,另一所述侧壁对应于所述凸块设有一通孔,所述凸块限位于所述通孔内。
9.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及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绝缘壳体,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壁朝远离所述插接腔的一侧弯折延伸具有一锁定矛,所述绝缘壳体对应于所述锁定矛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锁定矛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防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所述绝缘壳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具有至少一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壁朝向其中一个所述侧壁弯折延伸具有一倾斜壁,所述收容槽对应于所述倾斜壁设有一防呆内壁,所述防呆内壁与所述倾斜壁相配合,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误插。
CN202320189441.5U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Active CN219513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9441.5U CN219513371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9441.5U CN219513371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3371U true CN21951337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9441.5U Active CN219513371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3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8654B (zh) 电连接器
TWI394327B (zh) 電連接器
US5549480A (en) Unitary connector allowing laterally variant positions of mating contacts of complementary connector
CN100580997C (zh) 具有双短路触点的卡边缘电连接器
CN104836046A (zh) 连接器端子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CN219513371U (zh) 导电端子以及设有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10061391B (zh) 电连接器
CN115810955A (zh) 一种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TW201907628A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CN210517104U (zh) 电连接器
CN211376973U (zh) 电连接器
CN220066158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5184645U (zh) 端子组合以及连接器组合
CN110718797A (zh) 电连接器
CN21348411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220672905U (zh) 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CN216312118U (zh) 导电端子、端子组合以及连接器组合
CN216720325U (zh) 板接电连接器
CN212517600U (zh) 线对板插座及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4013245U (zh) 电连接器
CN22045669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20106966U (zh) 导电端子、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8070237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