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3021U -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3021U
CN219513021U CN202223498418.9U CN202223498418U CN219513021U CN 219513021 U CN219513021 U CN 219513021U CN 202223498418 U CN202223498418 U CN 202223498418U CN 219513021 U CN219513021 U CN 219513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monitoring
contact
ree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84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飞飞
谭忠华
朱艺青
洪钒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84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3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3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3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至少一动簧部分、至少一静簧部分和至少一监测组件,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和设置在动簧片上的至少一动触点,静簧部分包括装于底座的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监测静簧部分包括监测静簧片;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使所述监测动簧部分与所述动簧片随动,以与监测静簧部分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单个监测引出脚的电位监测及主触点回路的安全监测,从而根据监测引出脚的电位情况进行安全、可靠的电路控制与操作。

Description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继电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于继电器主触点回路的辅助监测功能越来越重要,辅助触点作为监测主触点状态最直接的方式,从结构上实现对主触点接触状态的监测、反馈。
目前,现有技术的电磁继电器对产品的安全检测主要通过增加一组单独的辅助触点组进行,主回路为强电,辅助触点为弱电,主回路触点组与辅助触点组为了实现绝缘、隔离,一般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导致结构复杂,并且每一个主回路的触点组监测需要用到辅助动簧片的引出脚、辅助静簧的引出脚形成的回路进行监测,亦即,辅助检测需要引出两个辅助触点引出脚。
同时,针对光伏逆变器中并网应用的继电器,为了保证光伏发电侧可靠并入电网,逆变器需要跟踪电网的实际频率和相位情况,调节发电侧的频率、相位,当发电侧与电网侧的相位、频率同步时进行并网,在这种情况下,使逆变器在并网过程中继电器两端的电压差很小,进而降低继电器负载切换的能量,提升继电器的应用可靠性。当两侧的相位、频率不同步时,可能造成因切换负载过大造成的继电器粘接失效。因此,为了更好的监测逆变器的使用状态,需要对继电器的触点电位进行监测、跟踪,以保证应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采用单个引脚的电位监测即可实现主触点回路的安全监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至少一动簧部分、至少一静簧部分和至少一监测组件,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和设置在动簧片上的至少一动触点,静簧部分包括装于底座的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监测静簧部分包括监测静簧片;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使所述监测动簧部分与所述动簧片随动,以与监测静簧部分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在其两端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至少一固定件,使动簧片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所述监测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点;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出脚,所述引出脚装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推动件,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磁路部分,所述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推动件驱动所述动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磁路部分,其中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另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或者,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磁路部分,该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分别驱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活动装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装于磁路部分的衔铁。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缠绕于线圈架的线圈、插装于线圈架的铁芯,以及轭铁和所述衔铁,轭铁位于线圈架外,并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衔铁可摆动地设置于轭铁的刀口处,并与铁芯的另一端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其另一边设置所述刀口;所述衔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的另一端配合,另一边配合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外侧,并构成驱动部;所述衔铁的另一边与所述轭铁的另一边间隙配合或配合有隔磁件,该隔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轭铁或衔铁,或者,该隔磁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所述衔铁与轭铁之间配合有用于提供衔铁复原的复原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动触点,多个动触点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静簧部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上分别设置多个静触点,两组静簧部分的多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多个动触点一一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件呈几字形或倒几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静簧部分对地或对零线的回路中串联有大电阻。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动簧片上设置有监测动触点,所述监测静簧片上设置有监测静触点,监测动簧触点与监测静触点相配合,或者,所述监测动簧片直接与监测静簧片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一片,或者,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叠加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磁路系统装于第一腔体,所述接触系统装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全部或局部位于第二腔体之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组件构成跟随式监测触点组,其设置在强电侧,与主回路一起,针对每组触点的测试,只使用到一个监测引出脚(即监测静簧片的引出脚),且无需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形成绝缘、隔离,使结构大大简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单个监测引出脚的电位监测及主触点回路的安全监测,从而根据监测引出脚的电位情况进行安全、可靠的电路控制与操作。
2、由于所述动簧片在其两端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一固定件,使所述动簧片形成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点,且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由磁路系统通过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分开驱动,使得动簧片两端的动、静触点粘连与否不会互相影响,从而降低其中一组触点粘接对另一组触点的影响,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粘接性能。
3、当磁路系统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磁路部分时,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的动作相互独立,不会互相影响,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特殊场合。
4、所述动簧片两端分别设置多个动触点时,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形成至少两组触点并联的形式,有效降低了产品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产品温升,有效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5、所述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在底座中分腔设置,大大提高了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的绝缘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不含外壳);
图2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含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等);
图3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不含外壳);
图4是实施例一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主视图(含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等);
图7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一(不含外壳);
图8是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二(含外壳);
图9是实施例二图8的B-B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含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等);
图11是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含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等);
图12是实施例五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含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等);
图中,1、动簧部分,11、动簧片,111、第一弹性臂,112、第二弹性臂,12、动触点,13、柔性导电件,14、引出脚,2、静簧部分,21、静簧片,22、静触点,3、监测组件,31、监测动簧片,32、监测动触点,33、监测静簧片,331、监测引出脚,34、监测静触点,4、底座,41、第一腔体,42、第二腔体,43、隔板,5、磁路部分,51、线圈架,52、线圈,53、铁芯,54、衔铁,55、轭铁,56、复原簧片,6、第一推动件,7、第二推动件,8、固定件,9、隔磁片,10、外壳,20、挡胶片,30、限位片,40、推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数量为二个或二个以上,“至少一”是指数量为一或一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包括底座4、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至少一动簧部分1、至少一静簧部分2和至少一监测组件3,动簧部分1包括动簧片11和设置在动簧片11上的至少一动触点12,静簧部分2包括装于底座4的静簧片21和设置在静簧片21上的静触点22;动触点12与静触点22一一相配合。监测组件3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31和设置在监测动簧片31上的监测动触点32,监测静簧部分包括装于底座4的监测静簧片33和设置在监测静簧片33上的监测静触点34,监测动触点32与监测静触点34一一相配合。所述监测动簧片31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11,使所述监测动簧部分与所述动簧片11随动,以与监测静簧部分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所述动簧片11为单片结构,所述动簧片11优选铜或铜合金材质,其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和弹性形变能力。所述监测动簧片31和/或监测静簧片33具有形变能力,以确保监测动簧部分与检测静簧部分闭合到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在其两端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一固定件8,使动簧片11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所述部位优选动簧片11的中部,使得动簧片11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相互对称或基本对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一推动件6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111,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二推动件7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112。所述动簧部分1的数量为一组,所述静簧部分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静簧部分2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处。所述监测组件3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分别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有所述监测动簧片31。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是指在动簧片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磁路部分5,其中一个磁路部分5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6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111,另一个磁路部分5通过所述第二推动件7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112。两个磁路部分5并列设置,且每个磁路部分5别呈卧式。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仅包括一个磁路部分,该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此时,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路部分5包括线圈架51、缠绕于线圈架51的线圈52、插装于线圈架51的铁芯53,以及轭铁55和衔铁54,轭铁55位于线圈架51外,并与铁芯53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衔铁54可摆动地设置于轭铁55的刀口处,并与铁芯53的另一端配合,所述衔铁54与轭铁55之间配合有用于提供衔铁54复原的复原簧片56。具体,所述轭铁55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53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其另一边位于所述线圈架51外侧,并设置所述刀口;所述衔铁54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53的另一端配合,另一边构成驱动部,即用于给所述第一推动件6和/或第二推动件7施力。所述衔铁54的另一边与所述轭铁55的另一边间隙配合或配合有隔磁件,该隔磁件将所述轭铁55的另一边与衔铁54的另一边隔开,防止二者直接接触。所述隔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轭铁55或衔铁54,或者,该隔磁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4,具体,该隔磁件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并呈卧式的隔板4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分别活动装于所述底座4,并分别位于适于被相应的磁路部分5的衔铁54推动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装于相应的磁路部分的衔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6为绝缘材质,或者,所述第一推动件6局部绝缘,特别是第一推动件6用于与所述动簧片11和/或衔铁54接触的部位为绝缘材质。第二推动件7为绝缘材质,或者,所述第二推动件7局部绝缘,特别是第二推动件7用于与所述动簧片11和/或衔铁54接触的部位为绝缘材质。所述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分别为柱状结构,但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动触点12,多个动触点12沿动簧片11的宽度方向排布。每组静簧部分2的静簧片21分别设置多个静触点22。如此,使得动簧片11两端分别形成至少两组触点并联的形式,从而有效降低了产品的接触电阻,进而降低产品温升,有效提高了产品可靠性。例如,在动簧片两端分别设置单个动触点的情况下,假设回路电流为I,则每个触点的电流也为I,左侧触点组、右侧触点的接触电阻为R,则接触部位的发热功率为:
P=I2R+I2R
当采用双触点(即动簧片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动触点12)并联结构后,每个触点的电流为I/2,整个回路触点组的发热功率为:
即:P′=I2R,整体发热为不采用多回路并联结构下的二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设有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所述磁路系统装于第一腔体41,所述接触系统装于第二腔体42;所述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上下分布,且第一腔体41在上,第二腔体42在下。具体,所述磁路系统上自上而下装于所述第一腔体41,且第一腔体41由一隔墙分隔为两个小腔体,两个小腔体分别用于安装上述两个磁路部分5。所述接触系统侧向装入所述第二腔体42,所述静簧片21的引出脚位于所述底座4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8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4或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4,具体,所述固定件8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42的下腔壁,所述固定件8大致呈几字形。所述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相互隔离,所述第一腔体41和第二腔体42之间的共同壁体仅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插孔,所述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分别活动穿插于两个插孔,且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41内,并设有一圈外凸缘,第一推动件6和第二推动件7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42内,并分别配合于适于推动所述动簧片11的第一弹性臂111、第二弹性臂112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推动件6、第二推动件7的推动点可根据触点压力的需要进行调整,推动点越靠近触点组,在同等情况下,触点的压力就越大,实现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具体为常开型继电器,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其为常闭型或转换型继电器。其动簧部分1和静簧部分2组成桥式触点结构,左右两侧各由一个推动件(即所述第一推动件6/第二推动件7)推动,两个推动件可以由一个磁路部分直接驱动,也可以由两个磁路部分分开驱动。当对推动件施加力时,推动件推动各自侧的动簧片的第一弹性臂111/第二弹性臂112运动,使各自侧的动触点12、静触点22闭合,同时带动监测动簧片31运动,监测动触点32与监测静触点34闭合。当两侧的动触点12、静触点22均闭合时实现电路的导通,在导通状态时,负载电流通过一侧的静簧片21-静触点22-动触点12-动簧片11-另一侧的动触点12-静触点22-静簧片21形成导电主回路。当主回路触点与监测触点闭合时,监测引出脚331的电位与主回路的一致,进而实现对主回路触点接触状态的监测;当产品去激励后,动簧片11恢复形变,主回路触点断开,同时动簧片11恢复形变过程中监测动簧片31也跟随动簧片11的恢复而恢复,使监测触点断开,监测引出脚331处于悬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监测组件3构成跟随式监测触点组,其设置在强电侧,与主回路一起,针对每组触点的测试,只使用到一个监测引出脚331(即监测静簧片33的引出脚),且无需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形成绝缘、隔离,使结构大大简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单个监测引出脚331的电位监测及主触点回路的安全监测,从而根据监测引出脚331的电位情况进行安全、可靠的电路控制与操作。为了实现主回路的强电与监测回路的弱电隔离,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监测静簧部分对地或者对N(即零线)的回路中串联大电阻,使得当触点闭合时负载电流基本通过主回路流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动簧部分1和静簧部分2组成桥式触点结构,使得动簧片11两端的动触点12与静触点22粘连与否不会互相影响,从而降低其中一组触点粘接对另一组触点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使监测动簧片31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动簧片1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监测组件3构成跟随式监测触点组,其设置在强电侧,与主回路一起,针对每组触点的测试,只使用到一个监测触点引出脚,且无需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形成绝缘、隔离,使结构大大简化。为了实现主回路的强电与监测回路的弱电隔离,所述监测静簧片43对地或者对零线的回路中串联有大电阻,使得当触点闭合时负载电流基本通过主回路流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当其两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正常激励时: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左监测触点组、主回路右侧触点组、右监测触点组均闭合时,左监测触点脚的电位与发电侧的相同(忽略触点接触电阻的情况下)。所述左侧触点组/右侧触点组是指相应侧相对应配合的动触点12与静触点22组成的触点组。所述左监测触点组/右监测触点组是指相应侧相对应配合的监测动触点32与监测静触点34组成的触点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可应用于电网系统中。当其中一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正常激励,另一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激励异常时: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左监测触点组闭合,左监测触点脚的电位与电网系统的发电侧相同;主回路右侧触点组、右监测触点组处于断开状态,右监测触点脚处于悬空状态,判定主回路右侧触点组异常。当其中一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激励异常,另一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正常激励时: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左监测触点组断开,左监测触点脚处于悬空状态,判定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异常;主回路右侧触点组、右监测触点组闭合,右监测触点脚与电网系统的电网侧相同,判定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异常。
当两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均激励异常时:主回路左侧触点组、左监测触点组、主回路右侧触点组、右监测触点组均处于断开状态,左监测触点脚右监测触点脚均处于悬空状态,并且电路无输出,判定主回路左右触点组均异常。
当两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去激励,主回路左侧触点出现粘接,右侧触点正常断开时,左监测触点脚的电位与发电侧相同,右监测触点脚处于悬空状态,判定左侧触点出现粘接异常。
当两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去激励,主回路左侧触点正常断开,右侧触点出现粘接时,左监测触点脚处于悬空状态,右监测触点脚电位与电网相同,判定右侧触点出现粘接异常。
当两个磁路部分5的线圈去激励,主回路左侧触点、右侧触点均出现粘接时,左监测触点脚与右监测触点脚电位均有电位,且主回路有输出,判定主回路左右触点同时出现粘接异常。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跟随式触点监测回路实现对各自功率引出脚的接通状态、电位进行监测,当左右触点组接通无异常,且左右触点引出脚电位正常时,接通电流,实现电路的导通;当监测到其中一组触点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另一组触点断开电路,从而提高产品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5-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动簧部分1还包括软导电件13,该软导电件1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使软导电件13与动簧片11并联连接。所述软导电件13包括软连接导线、编织导线和多层铜箔柔性连接带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所述动簧片11、软导电件13、动触点12三者采用铆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所述动簧片11位于所述软导电件13背对动触点1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具体,所述动簧片11为不锈钢材质,其具备弹性好、导电性差、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规避动簧片工作时的发热问题。此时,所述软导电件13主要起到回路中载流的作用,而动簧片11主要起提供复原反力的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采用良导电材料制成,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能够利用软导电件进行分流,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载流能力,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电流环境。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隔磁件为固定连接于所述轭铁55的另一边外侧面的隔磁片9,利用该隔磁片9隔离轭铁55的另一边和衔铁54的另一边,防止二者直接接触,所述固定连接方式为铆接或其它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底座4底部设有供处于同一侧的静簧片21的引出脚、监测静簧片33的引出脚穿过的挡胶片20,以用于防止或减少密封胶进入第二腔体4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监测组件3的监测动簧片31分别与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采用铆接的方式电性连接,但电性连接方式不局限于铆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8铆接于所述动簧片11的中部,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腔体42的上腔壁,所述固定件8呈倒几字形,如图7所示。所述外壳10底端开口,且所述外壳10底端与底座4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包容于其中。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上述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动簧片11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11叠加在一起,且一部分动簧片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拱形折弯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组监测组件3的监测动簧片31分别一体成型于其中一动簧片11的第一弹性臂111和第二弹性臂112,但不局限于此。所述其中一动簧片位于多片动簧片11的顶层,且未设置所述拱形折弯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1未包括柔性导电件13。
实施例四
请参见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上述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动簧片1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动触点12,所述动簧片11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出脚14,所述引出脚14装于所述底座4。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部分还包括软导电件13,该软导电件13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动簧片11的两端,使软导电件13与动簧片11并联连接。所述软导电件13包括软连接导线、编织导线和多层铜箔柔性连接带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动触点12和引出脚14分别与所述动簧片11、软导电件13采用铆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引出脚14和动触点12分别位于软导电件13背对动簧片11的一侧,使引出脚14和动触点12分别与软导电件13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采用弱导电材料制成,具体,所述动簧片11为不锈钢材质,其具备弹性好、导电性差、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规避动簧片工作时的发热问题。此时,所述软导电件13主要起到回路中载流的作用,而动簧片11主要起提供复原反力的作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采用良导电材料制成,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动簧片能够利用软导电件进行分流,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载流能力,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电流环境。
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组件3的数量为一组,该监测组件3的监测动簧片31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11,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动簧片与所述动簧片采用铆接或焊接或其它固定方式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片30,该限位片3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4,并配合在靠近所述动簧片11的一端的位置,在动触点12与静触点22断开状态,所述动簧片11的一端与限位片30接触,以限制动触点12与静触点22在断开状态的最大间距。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通过折弯使其大致呈Z字形。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只需采用一个推动件40推动所述动簧片11动作,因而,本实用新型只需采用一个磁路部分即可。所述磁路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磁路部分5的结构一致或大体一致。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的数量为一片,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11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11叠加在一起。
实施例五
请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监测动簧部分未包括监测动触点,所述监测静簧部分未包括监测静触点,所述监测动簧片31直接与监测静簧片33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包括底座、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包括至少一动簧部分、至少一静簧部分和至少一监测组件,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和设置在动簧片上的至少一动触点,静簧部分包括装于底座的静簧片和设置在静簧片上的静触点,动触点与静触点相配合;监测组件包括监测动簧部分和监测静簧部分,监测动簧部分包括监测动簧片,监测静簧部分包括监测静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动簧片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动簧片,使所述监测动簧部分与所述动簧片随动,以与监测静簧部分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在其两端之间的一个部位固定连接于至少一固定件,使动簧片形成位于所述部位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和/或第二弹性臂电性连接或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所述监测动簧片;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点;还包括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磁路系统通过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动触点,所述动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出脚,所述引出脚装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推动件,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磁路部分,所述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推动件驱动所述动簧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磁路部分,其中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另一个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二推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弹性臂;或者,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磁路部分,该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所述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分别驱动所述动簧片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活动装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分别装于磁路部分的衔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包括线圈架、缠绕于线圈架的线圈、插装于线圈架的铁芯,以及轭铁和所述衔铁,轭铁位于线圈架外,并与铁芯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衔铁可摆动地设置于轭铁的刀口处,并与铁芯的另一端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的一端接触连接或一体成型,其另一边设置所述刀口;所述衔铁呈L字形,其一边与所述铁芯的另一端配合,另一边配合在所述轭铁的另一边外侧,并构成驱动部;所述衔铁的另一边与所述轭铁的另一边间隙配合或配合有隔磁件,该隔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轭铁或衔铁,或者,该隔磁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于所述底座;所述衔铁与轭铁之间配合有用于提供衔铁复原的复原簧片。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动触点,多个动触点沿所述动簧片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静簧部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上分别设置多个静触点,两组静簧部分的多个静触点分别与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多个动触点一一对应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件呈几字形或倒几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静簧部分对地或对零线的回路中串联有大电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动簧片上设置有监测动触点,所述监测静簧片上设置有监测静触点,监测动簧触点与监测静触点相配合,或者,所述监测动簧片直接与监测静簧片接触闭合或分离断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一片,或者,所述动簧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动簧片叠加在一起;所述底座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磁路系统装于第一腔体,所述接触系统装于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全部或局部位于第二腔体之上。
CN202223498418.9U 2022-12-27 2022-12-27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Active CN219513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8418.9U CN21951302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8418.9U CN21951302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3021U true CN21951302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8418.9U Active CN219513021U (zh) 2022-12-27 2022-12-27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3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138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actuator for circuit breaker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12810187U (zh) 继电器
CN219513021U (zh) 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CN209000831U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冲击及带触点黏连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JP2024513030A (ja) リレー
CN115995363A (zh) 一种带监测功能的继电器
CN219123159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2786374A (zh) 一种自动检测线圈绝缘型电磁继电器
CN219123158U (zh)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US8279027B2 (en) Magnetic latching actuator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CN116153719A (zh)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CN212587410U (zh) 一种大负荷干簧管结构
CN115799000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KR102501441B1 (ko) 릴레이의 구조
CN211294973U (zh) 一种能与电路板贴装的电磁继电器
CN113394045A (zh) 大容量隔离开关
CN111952116A (zh) 一种大负荷干簧管结构
CN219040365U (zh)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CN219759394U (zh) 一种高压电动接地开关
CN214588642U (zh) 一种智能熔断继电器
CN220796597U (zh) 继电器
CN220457138U (zh) 一种被配置用作开关装置的电气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