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2671U -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2671U
CN219512671U CN202320254683.8U CN202320254683U CN219512671U CN 219512671 U CN219512671 U CN 219512671U CN 202320254683 U CN202320254683 U CN 202320254683U CN 219512671 U CN219512671 U CN 219512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leakage
alarm
cavity
sound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46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司根
李俊
刘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546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2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2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2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报警器安装装置,包括:安装盒,安装盒设有内腔,安装盒的前盖设有将内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漏音部,内腔适于安装报警器;漏音组件,漏音组件设于内腔,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报警器位于第一腔内,第一漏音部与第二腔连通,漏音组件设有第二漏音部,第二漏音部将第一腔与第二腔连通。根据本申请的报警器安装装置,通过在安装盒内设置漏音组件,并在漏音组件上设置第二漏音部,使报警器发出的声音依次进第二漏音部和第一漏音部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在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漏音效果。

Description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报警器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其可以通过发出声音进行示警。例如,报警器可以用于储能系统,在储能系统出现漏电、过温或者潮湿等异常情况时,报警器进行示警。通常为保护报警器,可以将其安装于盒体内,盒体上设置漏音孔。现有的安装装置为进一步防水或者防灰等,设置有与漏音孔对应的隔断结构。该隔断结构尽管可以隔离水等,但同时也对声音产生一定的阻隔作用,弱化了警示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具有较好的防水漏音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包括:安装盒,安装盒设有内腔,安装盒的前盖设有将内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漏音部,内腔适于安装报警器;漏音组件,漏音组件设于内腔,将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报警器位于第一腔内,第一漏音部与第二腔连通,漏音组件设有第二漏音部,第二漏音部将第一腔与第二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报警器安装装置,通过在安装盒内设置漏音组件,并在漏音组件上设置第二漏音部,使报警器发出的声音依次进第二漏音部和第一漏音部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在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漏音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漏音部和第二漏音部位于报警器下方,第一漏音部用于使声音沿水平方向从第二腔传递至外部,第二漏音部用于使声音沿竖直方向或者从上往下向后倾斜从第一腔传递至第二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漏音组件包括:挡板,挡板设有多个第一漏音孔,以形成第二漏音部,挡板前侧设有第一折边,挡板后侧设有第二折边,第一折边与前盖连接,第二折边与安装盒的后板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盖设有镂空区域,以暴露第二腔,形成第一漏音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漏音组件包括:第一折弯件,第一折弯件与前盖连接,第一折弯件包括向后下方向延伸有第三折边;第二折弯件,第二折弯件与安装盒的后板连接,第二折弯件包括向前上方向延伸有第四折边,第四折边的顶边高于第三折边的底边,第四折边与第三折边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第二漏音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盖从与第一折弯件连接位置以下的区域设有多个第二漏音孔,以形成第一漏音部,第一漏音部的底部与第三折边的底边的连线的延长线低于第四折边的顶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盖的底端高于安装盒的底部,以形成漏水间隙,漏水间隙将第二腔与外部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漏音组件包括第三折弯件,第三折弯件与安装盒的底板连接,且沿左右方向布置,第三折弯件向前弯折,且顶边高于第一漏音部顶部,第三折弯件分别与安装盒的左板和右板之间形成有间隔,以形成第二漏音部,第一漏音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三折弯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前盖设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至少沿前后方向暴露报警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有储能系统;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报警器安装装置固定于箱体,且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前盖与箱体的外表面平齐;报警器,报警器设于报警器安装装置内。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通过将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前盖与箱体的外表面平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在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安装盒内设置漏音组件,在漏音组件上设置第二漏音部,使报警器发出的声音依次进第二漏音部和第一漏音部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在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漏音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漏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安装盒100,内腔110,第一腔111,第二腔112,前盖120,第一漏音部121,镂空区域122,盒体130,翻边140,漏水间隙150;
漏音组件200,第二漏音部210,挡板220,第一漏音孔221,第一折边222,第二折边223,第一折弯件230,第三折边231,第二折弯件240,第四折边241,第三折弯件250;
报警器300;
箱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竖向,即Z向。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
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报警器安装装置包括:安装盒100和漏音组件200,安装盒100设有内腔110,安装盒100的前盖120设有将内腔110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漏音部121,内腔110适于安装报警器300;漏音组件200设于内腔110,将内腔110分隔为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报警器300位于第一腔111内,第一漏音部121与第二腔112连通,漏音组件200设有第二漏音部210,第二漏音部210将第一腔111与第二腔112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盒100可以包括盒体130和前盖120,盒体130前侧为开口,前盖120可拆卸连接地设置于该开口处。在不考虑前盖120上的第一漏音部121的情况下,前盖120盖合于盒体130后,形成的封闭的内腔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130上可以设有固定结构,报警器300通过该固定结构安装于内腔110内,该固定结构可以为螺纹孔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30上可以设有翻边140,前盖12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边140上。在报警器300安装于内腔110后,将前盖120与翻边140固定。其中,翻边140可以竖直布置,前盖120为平板,使得安装盒100的前侧为平整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的任一侧边可以与盒体130可旋转连接,使前盖120可以翻转。报警器300安装于内腔110后,将前盖120盖合于盒体130,并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漏音组件200可以固定于盒体130上,或者同时固定于盒体130和前盖120上。漏音组件200除第二漏音部210之外的部分为实体结构,其能够起到阻隔作用,在外部的水汽或者灰尘从第一漏音部121进入后,漏音组件200可以进一步阻隔水汽或者灰尘蔓延至报警器3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漏音部121和第二漏音部210可以为开口结构,以便于声音穿透。报警器300所产生的声音通过第二漏音部210从第一腔111传递至第二腔112,并通过第一漏音部121从第二腔112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200对声音的阻隔作用较低。
根据本申请的报警器安装装置,通过在安装盒100内设置漏音组件200,并在漏音组件200上设置第二漏音部210,使报警器300发出的声音依次经第二漏音部210和第一漏音部121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200在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漏音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漏音部121和第二漏音部210位于报警器300下方,第一漏音部121用于使声音沿水平方向从第二腔112传递至外部,第二漏音部210用于使声音沿竖直方向或者从上往下向后倾斜从第一腔111传递至第二腔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漏音部121和第二漏音部210可以为开口结构,第一漏音部121的开口竖直布置,开口轴线水平布置。第二漏音部210的开口水平或者从上往下向前倾斜布置,开口轴线竖直或者从上往下向后倾斜。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的水汽或者灰尘从第一漏音部121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二腔112,但由于第二腔112向第一腔111蔓延的方向为向上或者向上前方向,因此水汽或者灰尘不容易蔓延至第一腔111内。而由于声音为辐射传播,其不受开口结构的朝向影响。
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漏音组件200可以包括挡板220,挡板220设有多个第一漏音孔221,以形成第二漏音部210,挡板220前侧设有第一折边222,挡板220后侧设有第二折边223,第一折边222与前盖120连接,第二折边223与安装盒100的后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220的各侧边均与内腔110的内壁相抵,第一腔111通过第一漏音孔221与第二腔112连通。档板220可以水平布置,或者倾斜布置使后测高于前侧,报警器300所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漏音孔221沿竖直方向或者从上往下向后倾斜从第一腔111传递至第二腔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边222和第二折边223可以从挡板220的左端延伸至右端,以提供更多的固定位置。第一折边222上设有固定孔,以利用螺栓将第一折边222与前盖120固定。第二折边223可以通过焊接与盒体130固定,以防止占用器件安装位置。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设有镂空区域122,以暴露第二腔112,形成第一漏音部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盖120与第一折边222相连位置往下部分均为镂空区域122。前盖120覆盖了与第一折边222相连位置往上部分,使第二腔112与外部之间直接连通。由于第一漏音部121完全镂空,提高了漏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30的底部可以呈从上往下向前倾斜布置。在外部水汽或灰尘等进入第二腔112后,使其沿该倾斜的面流出。
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漏音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一折弯件230和第二折弯件240,第一折弯件230与前盖120连接,第一折弯件230包括向后下方向延伸有第三折边231;第二折弯件240与安装盒100的后板连接,第二折弯件240包括向前上方向延伸有第四折边241,第四折边241的顶边高于第三折边231的底边,第四折边241与第三折边231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第二漏音部210。
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的水汽或灰尘从第一漏音部121进入第二腔112后,从第三折边231下端过水,由于第四折边241的顶边高于第三折边231的底边,水汽或灰尘不容易从第四折边241进入第一腔111内,实现防水漏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折边231和第四折边24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三折边231和第四折边24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具有间隔,从而具有较好的漏音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折边231和第四折边24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可以部分重叠,第三折边231和第四折边241在竖直方向具有间隔,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从与第一折弯件230连接位置以下的区域设有多个第二漏音孔123,以形成第一漏音部121,第一漏音部121的底部A与第三折边231的底边B的连线的延长线低于第四折边241的顶边C。
可以理解的是,在AB连线的延长线低于C的情况下,即使有水汽从第一漏音部121沿斜向上方向进入第二腔112内,并越过B点,由于第四折边241的遮挡作用也无法进入第一腔111内,具有更好的防水漏音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的底端高于安装盒100的底部,以形成漏水间隙150,漏水间隙150将第二腔112与外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没有覆盖安装盒100的底部,使前盖120底端与安装盒100之间形成漏水间隙150。水汽或灰尘进入第二腔112后,从该漏水间隙150流出。安装盒100的底部可以从后向前从上向下倾斜布置,以便于水汽或灰尘流出。同时,漏水间隙150也具有漏音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30的底板上可以设有开口,该开口即为漏水间隙150将第二腔112与外部连通。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盒体130便于开口的情况下设置漏水间隙150,水汽或灰尘进入第二腔112后,从该漏水间隙150流出。
参照图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漏音组件200可以包括第三折弯件250,第三折弯件250与安装盒100的底板连接,且沿左右方向布置,第三折弯件250向前弯折,且顶边高于第一漏音部121顶部,第三折弯件250分别与安装盒100的左板和右板之间形成有间隔,以形成第二漏音部210,第一漏音部12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三折弯件25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折弯件250可以呈Z型件。第三折弯件250的下折边与安装盒100的底板连接,上折边的顶边高于第一漏音部121顶部,起到阻隔水汽或灰尘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报警器300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第三折弯件250分别与安装盒100的左板和右板之间形成的间隔从第一腔111传递至第二腔112,再从第一漏音部121传递至外部。第一漏音部12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三折弯件250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可以避免水汽或灰尘从间隔进入第一腔11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盖120设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至少沿前后方向暴露报警器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器300可以为声光报警器,透光区域可以便于声光报警器检测光线,同时也便于从外部观察报警器。前盖120可以为透光塑料件。
参照图7,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和报警器300,箱体内部设有储能系统;报警器安装装置固定于箱体,且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前盖120与箱体的外表面平齐;报警器300设于报警器安装装置内。
箱体可以形成有密闭的空腔,储能系统固定于该空腔内。储能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其已有成熟的技术,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报警器安装装置可以固定于箱体任一侧的箱板400上。报警器安装装置朝向箱体外侧的前盖120与对应的箱板400的外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器300可以与储能系统电连接,储能系统在出现异常时,向报警器300发送报警信号,使报警器300发出警报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报警器300还可以自动监控功能,报警器300在监测到储能集装箱异常时,自动发出警报声。
根据本申请的储能集装箱,通过将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前盖120与箱体的外表面平齐,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在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安装盒100内设置漏音组件200,在漏音组件200上设置第二漏音部210,使报警器300发出的声音依次经第二漏音部210和第一漏音部121传递至外部,漏音组件200在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漏音效果。当然,储能集装箱还可以应用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有内腔,所述安装盒的前盖设有将所述内腔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漏音部,所述内腔适于安装报警器;
漏音组件,所述漏音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报警器位于所述第一腔内,所述第一漏音部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漏音组件设有第二漏音部,所述第二漏音部将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音部和所述第二漏音部位于所述报警器下方,所述第一漏音部用于使声音沿水平方向从所述第二腔传递至外部,所述第二漏音部用于使声音沿竖直方向或者从上往下向后倾斜从所述第一腔传递至所述第二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音组件包括:
挡板,所述挡板设有多个第一漏音孔,以形成所述第二漏音部,所述挡板前侧设有第一折边,所述挡板后侧设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安装盒的后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设有镂空区域,以暴露所述第二腔,形成所述第一漏音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音组件包括:
第一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第一折弯件包括向后下方向延伸有第三折边;
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二折弯件与所述安装盒的后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件包括向前上方向延伸有第四折边,所述第四折边的顶边高于所述第三折边的底边,所述第四折边与所述第三折边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漏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从与所述第一折弯件连接位置以下的区域设有多个第二漏音孔,以形成所述第一漏音部,所述第一漏音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三折边的底边的连线的延长线低于所述第四折边的顶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底端高于所述安装盒的底部,以形成漏水间隙,所述漏水间隙将所述第二腔与外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音组件包括第三折弯件,所述第三折弯件与所述安装盒的底板连接,且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第三折弯件向前弯折,且顶边高于所述第一漏音部顶部,所述第三折弯件分别与所述安装盒的左板和右板之间形成有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漏音部,所述第一漏音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三折弯件沿左右方向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设有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至少沿前后方向暴露所述报警器。
10.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储能系统;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报警器安装装置,所述报警器安装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且所述报警器安装装置的前盖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平齐;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报警器安装装置内。
CN202320254683.8U 2023-02-09 2023-02-09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19512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683.8U CN219512671U (zh) 2023-02-09 2023-02-09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54683.8U CN219512671U (zh) 2023-02-09 2023-02-09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2671U true CN21951267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4683.8U Active CN219512671U (zh) 2023-02-09 2023-02-09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2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6071B2 (ja) 電動車両
CN105899387A (zh) 机动车辆
JP2014164825A (ja) コネクタ
CN219512671U (zh) 报警器安装装置及储能集装箱
JPWO2007043241A1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005012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09785195U (zh) 一种智能消防防火灾报警控制器
US3985453A (en) Light scattering type smoke detector
US3109155A (en) Protective casing for an ultrasonic transducer
JP7315488B2 (ja)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および蓄電装置
US20090242319A1 (en) Self-Draining Grill 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210230424U (zh) 一种雾化机外壳
JPH1134737A (ja) ホーン防水装置
CN210197605U (zh) 空调器
JP2012118555A (ja) 車両用ホーン
JP2022085084A (ja) バッテリケー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蓄電池システム
CN216352684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井盖监测装置
CN216144968U (zh) 到位开关组件
JP4668029B2 (ja) 燃料電池自動車
JPS6339827Y2 (zh)
JP2020199951A (ja) リアバンパにおける後方確認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15474333U (zh) 驾驶室的空调组件、驾驶室及扫路机
CN216647720U (zh) 一种公路施工预警机
CN219712765U (zh) 一种用于户外安装的摄像头支架
CN218124925U (zh) 一种喇叭防护结构及室外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