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7185U - 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7185U
CN219507185U CN202223591716.2U CN202223591716U CN219507185U CN 219507185 U CN219507185 U CN 219507185U CN 202223591716 U CN202223591716 U CN 202223591716U CN 219507185 U CN219507185 U CN 219507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gger
air
powder
feeding device
fluid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17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勇
纪方力
任永志
李东南
尹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wei New Materials Co ltd
Guizhou Zhongwei Xingy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wei New Materials Co ltd
Guizhou Zhongwei Xingy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wei New Materials Co ltd, Guizhou Zhongwei Xingyang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we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17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7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7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7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料装置,涉及电池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机架、上料机和流化机构,上料机与流化机构均安装于机架上,上料机用于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内;流化机构设有气道以及连通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流化机构用于插入匣钵内,以使匣钵内的粉料在从出气口排出的气流的作用下流化,从而实现匣钵内粉料平整。该上料装置能够在上料过程中实现粉料的平整,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同时,由于采用气体流化粉料的方式实现粉料平整,相比采用刮板或压平的方式,匣钵内的粉料有更好的疏散度。

Description

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等材料生产中,需要将待烧结的粉料先装入匣钵,然后将匣钵放入窑炉内进行高温烧结。匣钵内粉料的平整度好,疏松度高能提高烧结产品的品质,因此为保证烧结品质,需要对装钵量、匣钵内粉料的平整度和疏松度进行控制。在实际生产中,输送到匣钵内的固体粉料由于流动性较差,在匣钵内容易堆积成“金字塔”形,且因为粉料颗粒小,容易装填密实,匣钵底部粉料无法充分接触到空气,这些都会给最终产品造成不利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增加整平工位来实现物料的平整,即用刮板或搅拌叶片等工具将粉料刮平,以及通过切块工位制造通气间隙,即使用插板或切刀等工具将匣钵内粉料切割成多个块,块与块之间形成通气间隙。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的粉料烧结系统存在如下缺点:
无论是人工或机械手段,均无法在上料这一个步骤内实现粉料的整平与切块,存在操作复杂和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其能够在上料过程中实现粉料的平整,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同时,由于采用气体流化粉料的方式实现粉料平整,相比采用刮板或压平的方式,匣钵内的粉料有更好的疏散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
机架、上料机和流化机构,所述上料机与所述流化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用于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内;所述流化机构设有气道以及连通所述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流化机构用于插入匣钵内,以使所述匣钵内的粉料在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流的作用下流化,从而实现匣钵内粉料平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化机构包括连接框和多根输气管,所述连接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气道为所述输气管的管腔,所述多根输气管均与所述连接框连接;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连接框上,所述多根输气管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每根所述输气管上均设置有出气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化机构还包括多个插板,所述多个插板均与所述连接框或输气管的管壁连接,所述多个插板构成网格状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插板均具有连接侧和抵接侧,所述连接侧与所述连接框或输气管的管壁连接,所述抵接侧用于与匣钵的底面抵接,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抵接侧上或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抵接侧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化机构包括连接框和多个插板,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连接框上;所述多个插板均与所述连接框连接,所述多个插板构成网格状结构;每个所述插板上均设置有气道以及连通所述气道的出气口,所述多个插板上的气道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流化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流化机构在预设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流化机构靠近或远离匣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承载匣钵,并能驱动所述匣钵在预设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流化机构靠近或远离匣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的调节阀。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设有密闭腔室,所述上料机的排料口连通所述密闭腔室;所述流化机构设于所述密闭腔室内;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所述抽吸机构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抽吸机构用于吸收流化机构导致的粉料扬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与匣钵配合使用,将匣钵置于流化机构下方,使流化机构插入匣钵中,上料机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内,在部分粉料进入匣钵内后启动流化机构,也即将气源与进气口连通,使气流通过气道后从出气口排出,利用出气口排出的气体吹动位于匣钵内的粉料,粉料在气流作用下流化,也就是说在气流作用下粉料的流动性增加,并且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实现粉料平整。当粉料添加完成后,延时关闭流化机构,并且使流化机构从匣钵中拔出以离开粉料。整个过程中,在匣钵内上料的同时就实现了粉料的平整,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便捷,效率高。并且,整个过程中由于采用气体流化粉料的方式实现平整,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刮板或压平的方式,匣钵内的粉料有更好的疏散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流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流化机构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料装置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流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机架;101-密闭腔室;110-竖杆;120-横杆;200-上料机;201-入料口;202-排料口;210-下料阀;300-流化机构;301-进气口;302-出气口;310-连接框;311-连接凸耳;320-输气管;330-插板;331-连接侧;332-抵接侧;400-第一伸缩机构;500-第二伸缩机构;600-承载台;700-抽吸机构;710-储料罐;720-过滤器;730-负压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包括机架100、上料机200和流化机构300。上料机200与流化机构300均安装于机架100上,上料机200用于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图未示)内。流化机构300设有气道(图未示)以及连通气道的进气口301和出气口302,流化机构300用于插入匣钵内,以使匣钵内的粉料在从出气口302排出的气流的作用下流化,从而实现匣钵内粉料平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料装置与匣钵配合使用,并且将气源与进气口301连接。先将匣钵通过机架100定位,使匣钵位于流化机构300的下方,并且使流化机构300插入匣钵内,出气口302基本位于匣钵的底部。然后,通过上料机200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内,当上料机200输送了部分粉料进入匣钵后,再利用气源将气体输送至气道内并且从出气口302排出进入匣钵中,也即气体延迟通入,在匣钵有一定装料的状态下使气体从出气口302喷出,固体粉料在喷射气体作用下流动性变好,并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平整。同时,气体透过物料后自然排出。当匣钵内粉料添加完成后,延迟关闭气体通入,并将流化机构300拔出匣钵,匣钵装料动作完成且此时匣钵内粉料实现平整和疏松,后续将匣钵送入炉体进行粉料的烧结作业。
在匣钵内上料过程中,粉料在气流作用下流动性增加,气流带动粉料运动且在粉料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实现自动平整,操作简单,省去刮动步骤,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机架100设置为金属框架结构,包括四根竖杆110和多根横杆120,四根竖杆110平行间隔排布,四根竖杆110的一端位于同一矩形的四个角处,相邻两根竖杆110之间通过至少一根横杆120固定连接。竖杆110的底部可以设置具有制动功能的行走轮,便于移动整个装置,也便于在移动后锁定位置。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料机200固定在机架100的顶部,并且上料机200设有入料口201和排料口202,入料口201可以通过添料装置添加物料或通过上料机200内部负压将物料从入料口201处吸入,然后物料能够从排料口202排出。当上料机200安装在机架100上后,入料口201大致水平布设,排料口202朝下布设。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排料,排料口202可以设置为锥形口。此外,排料口202处可以设置下料阀210,能够控制排料速度和排料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料机200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在机架100上。
请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流化机构300包括连接框310和多根输气管320,连接框310设置为矩形框,连接框310通过螺钉或螺栓安装于机架100上。例如,可以在连接框310的四周设置四个连接凸耳311,每个连接凸耳311通过螺钉、螺栓或销钉固定在对应的竖杆110上。连接框310与机架100连接后,连接框310围成的平面大致水平设置。同时,连接框310内部设置有在其周向上延伸的环形通道(图未示),进气口301设于连接框310上并且与环形通道连通。输气管320的数量按需设置,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多根输气管320均与连接框310连接,并且,多根输气管320交叉排布且相互连通,每根输气管320的管腔即为一个气道,每根输气管320均与进气口301连通,每根输气管320上均设置有出气口302。出气口302设置于输气管320远离连接框310的端部或出气口302的位置与输气管320远离连接框310的端部具有间距,优选地,出气口302的位置与输气管320远离连接框310的端部具有间距,如此,当输气管320远离连接框310的端部与匣钵的底面接触时,不会堵塞出气口302。例如,出气口302可以设置在输气管320的侧部。此外,每根输气管320上的出气口3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对于粉料的吹动效果好。
请结合图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的,流化机构300还包括多个插板330,多个插板330均与连接框310或与输气管320的管壁连接,多个插板330交叉排布且构成网格状结构。也即,多个插板330拼接后形成多个网格,网格可以为方形通孔或圆形通孔等,当流化机构300插接在匣钵后,粉料可以进入网格内,当粉料添加完成,延迟关闭气体通入后,流化机构300离开匣钵,由于粉料没有受到气流的影响,粉料的流动性减弱,粉料不会完全填补插板330离开后的位置,如此,在原有插板330位置处形成了通气间隙,匣钵内粉料呈切割块状,不仅通过流化机构300实现粉料的平整,还实现了粉料的切割分块。
进一步的,插板330为矩形板,插板330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相邻的连接侧331和抵接侧332,连接侧331的部分与连接框310或输气管320的管壁固定连接,抵接侧332悬空,具体如将多块片状的插板330的连接侧331连接在图2所示硫化机构300的输气管320的管壁和或连接框310上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并且流化机构300与机架100装配后,匣钵位于抵接侧332一侧,流化机构300插入匣钵时,抵接侧332插入匣钵内并且能够与匣钵的底面接触,实现流化机构300与匣钵的定位。出气口302设置在抵接侧332上或出气口302的位置位于连接框310和抵接侧332之间,优选地,出气口302的位置位于连接框310和抵接侧332之间,如此,出气口302不易被匣钵的底面堵塞。应当理解,为了便于从底部吹动粉料,出气口302更加靠近抵接侧332设置。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料装置还包括输气机构(图未示),输气机构包括储气件以及气泵,气泵的进口与储气件连通,气泵的出口通过管道与进气口301连通,气泵启动后能够将气体输送至气道并且从出气口302喷出。可选的,管道上还设置有能够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的调节阀,操作便捷灵活,实现对粉末不同的流化效果,使用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烧结需要,气源气体可以为热空气、氧气或惰性气体等,满足不同烧结要求。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上料机200构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400,第一伸缩机构400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等,第一伸缩机构4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伸缩机构400的一端与机架100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框310上的连接凸耳311连接。第一伸缩机构400能够带动流化机构300在预设方向上往复滑动,预设方向沿竖杆110的延伸方向,如此,通过第一伸缩机构400能够使流化机构300靠近或远离匣钵,也即使流化机构300插入匣钵内或者从匣钵内拔出。
请结合图4,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框310可以与机架100固定连接,通过移动匣钵来使流化机构300和匣钵相互靠近或远离。例如,上料机200构包括第二伸缩机构500,第二伸缩机构500安装于机架100上,第二伸缩机构500的伸缩段设置有承载台600,承载台600用于承载匣钵,并能驱动匣钵在预设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流化机构300靠近或远离匣钵。第二伸缩机构500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
此外,还可以在承载台600上安装振动器(图未示),利用振动器带动匣钵振动,在流化装置使粉料流动性变化的前提下,更高效地实现匣钵粉料的平整效果。并且可以在装料结束后通过控制振动器,提高对匣钵内粉料的紧密度,实现对粉料疏密程度的调控,以使用于对密实度有要求的粉料装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料装置,通过设计流化机构300,实现一体化粉料整平和切块,有效改善了现有技术操作复杂、效率低的问题。在上料过程中即实现粉料的平整和切块,且整个过程中由于采用气体流化粉料的方式实现平整,相比采用刮板或压平的方式,匣钵内的粉料有更好的疏散度。
实施例2
请结合图5,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实施例1中已经描述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流化机构300进行了改进,具体如下:
流化机构300包括连接框310和多个插板330,连接框310为矩形框,连接框310内部设置有在其周向上延伸的环形通道,进气口301设于连接框310上并且与环形通道连通。插板330的数量不限,多个插板330交叉排布且构成网格状结构。每个插板330可以为矩形板,多个插板330垂直交叉排布,构成多个方形网孔。并且,每个插板330上设置有气道以及出气口302,每个插板330上的气道均与连接框310上的环形通道连通,气流可以直接从插板330上的出气口302射出。
实施例3
请结合图6,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上料装置,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避免叙述重复累赘,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已经描述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说明。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气流扰动粉料时可能引起扬尘的情况进行了改善,具体如下:
上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700,抽吸机构700包括储料罐710、过滤器720和负压风机730,过滤器720设于储料罐710内,负压风机730与储料罐710连通。机架100设置有密闭腔室101,上料机200的排料口202连通密闭腔室101。上料过程中,流化机构300和匣钵均设于密闭腔室101内。储料罐710通过管道与密闭腔室101连通。也就是说,粉料流化平整在密闭腔室101内进行,当产生扬尘时,利用负压风机730在密闭腔室101内产生负压,扬起的粉尘可以进入储料罐710储存起来,由于储料罐710内设置有过滤器720,过滤器720能够阻挡粉尘,粉尘积留在储料罐710中,且不会进入负压风机730,不会缩短负压风机730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密闭腔室101还可以通过管道连通上料机200,部分粉尘可以直接进入上料机200,再次参与上料作业。
应当理解,密闭腔室101可以配置门板,通过门板能够开启或关闭密闭腔室101,从而便于匣钵的取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上料机和流化机构,所述上料机与所述流化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用于将粉料输送至匣钵内;所述流化机构设有气道以及连通所述气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流化机构用于插入匣钵内,以使所述匣钵内的粉料在从所述出气口排出的气流的作用下流化,从而实现匣钵内粉料平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机构包括连接框和多根输气管,所述连接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气道为所述输气管的管腔,所述多根输气管均与所述连接框连接;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连接框上,所述多根输气管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每根所述输气管上均设置有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机构还包括多个插板,所述多个插板均与所述连接框或所述输气管的管壁连接,所述多个插板构成网格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插板均具有连接侧和抵接侧,所述连接侧与所述连接框或输气管的管壁连接,所述抵接侧用于与匣钵的底面抵接,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抵接侧上或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抵接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机构包括连接框和多个插板,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连接框上;所述多个插板均与所述连接框连接,所述多个插板构成网格状结构;每个所述插板上均设置有气道以及连通所述气道的出气口,所述多个插板上的气道均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与所述流化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流化机构在预设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流化机构靠近或远离匣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承载匣钵,并能驱动所述匣钵在预设方向上往复运动,以使所述流化机构靠近或远离匣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气机构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气体流量和压力的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设有密闭腔室,所述上料机的排料口连通所述密闭腔室;所述流化机构设于所述密闭腔室内;
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抽吸机构,所述抽吸机构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抽吸机构用于吸收流化机构导致的粉料扬尘。
CN202223591716.2U 2022-12-30 2022-12-30 上料装置 Active CN219507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1716.2U CN2195071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1716.2U CN2195071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7185U true CN219507185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1716.2U Active CN2195071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7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8078A (zh) 一种用于多金属材料3d打印设备的铺粉系统
CN210517504U (zh) 一种防尘电力柜
CN219507185U (zh) 上料装置
CN115569614B (zh) 锂电池负极粉料气流送料系统及送料方法
CN210973081U (zh) 清洁型粉料给料装置
CN210098204U (zh) 真空筛粉机
CN204412696U (zh) 一种清除led粉尘颗粒的设备
KR102295368B1 (ko) 분체 혼합 및 미분 제어 장치
CN213894026U (zh) 一种新型刮板分料器
CN211636843U (zh) 一种高纯度纳米陶瓷材料的流化装置
CN212092469U (zh) 一种煤矿开拓用运输装置
CN211887855U (zh) 一种新式上料、筛分、除尘系统
CN210236293U (zh) 一种泡沫分料装置
CN209256467U (zh) 一种分切机械用刀生产设备除尘装置
CN210456605U (zh) 一种基于防堵塞技术的负压上料装置
CN220461677U (zh) 一种振动筛粉尘收集装置
CN215325810U (zh) 投料装置及无尘投料站
CN217837075U (zh) 一种膨润土输送装置
CN211769043U (zh) 一种饲料提升装置
CN215287190U (zh) 一种集中处理无尘喂料装置
CN215659762U (zh) 一种喷砂机及喷砂系统
CN104258968A (zh) 一种破碎设备的降尘装置
CN217664672U (zh) 一种石墨粉体气流分选主体结构
CN218691567U (zh) 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CN216395684U (zh) 除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