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6630U -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6630U
CN219506630U CN202320186401.5U CN202320186401U CN219506630U CN 219506630 U CN219506630 U CN 219506630U CN 202320186401 U CN202320186401 U CN 202320186401U CN 219506630 U CN219506630 U CN 219506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rubber cap
counterfeiting
cut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64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卓
何晓栋
杨凯
徐林奕晖
夏炳欢
文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chsun Packing Materials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chsun Packing Materials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chsun Packing Materials Co ltd, Shanghai Techsun Rfid Technolgoy Co ltd, Shanghai Tianchen Micr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chsun Pack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64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6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6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6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包括:胶帽本体和防伪组件,所述胶帽本体为胶帽顶部和胶帽侧壁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表面,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外表面。本申请胶帽侧壁与胶帽顶部一体化设置形成胶帽本体,胶帽本体无单搭接形式粘接结构,相较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胶帽本体无肉眼可见的粘接痕迹,有效防止造假分子通过从粘接痕迹处破坏胶帽本体,避免了胶帽被非法转移、二次利用。此外,本申请还在胶帽本体上设置了防伪组件,以进一步增强胶帽的防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胶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背景技术
胶帽是一种常见的塑料薄膜制成的瓶状包装的封口结构,由于其开启即损的特性,在胶帽上添加防伪方案也就成了大多数企业的首选。以高档白酒、红酒为例,其所使用的传统胶帽一般是由热收缩塑料膜经卷绕后两端相互交叠粘接成圆柱状作为帽体,帽体需经过预收缩使得其顶端形成一个与帽体近似垂直的环形结构,帽顶通过粘接或焊接等形式粘接于这个环形结构上。由于胶帽主要采用的是0.1~1mm的薄膜类材料制成,其各部位粘接均使用单搭接的结构进行粘接,所述单搭接定义可以参考GB/T33334-2016。因此,其帽体互相交叠粘接处及帽顶与帽体的结合处必定存在一个高度差,也必然存在肉眼可见的交叠粘接痕迹。如申请号为CN202220234422.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瓶盖密封装置,其帽顶及帽体结合处均使用单搭接的方式进行粘接,存在肉眼可见的交叠粘接痕迹;又如申请号为CN202010702177.1的专利,公开了胶帽、基材及胶帽的制造方法,虽然其帽体无交叠粘接痕迹,但其帽顶与帽体顶部圆环均使用单搭接的方式进行粘接,粘接处必然存在肉眼可见的交叠粘接痕迹。造假份子可以通过在交接痕迹处切割帽体,再将取下的帽体移植到仿冒产品上,由于切割痕迹与原始交叠粘接痕迹重叠,肉眼难以分辨,大大削弱了胶帽的防伪效果。
现有技术是采用在交叠粘接缝处加贴防伪标签或喷印二维码,但造假分子仍可以通过移除防伪标签后再拆除胶帽,或精确对准二维码位置等方式达到转移并二次利用胶帽的目的。此外,由于现有胶帽均是采用市售普通薄膜进行生产,因此现有胶帽的材质本身无防伪效果,其防伪效果均是通过后续印刷复合等工艺添加,较容易被仿制。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没有肉眼可见的粘接痕迹,从而避免胶帽被二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包括:胶帽本体和防伪组件,所述胶帽本体为胶帽顶部和胶帽侧壁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表面,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外表面。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当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外表面时,所述防伪组件的外表面不凸出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胶帽顶部。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防伪组件包括:模内贴结构和/或模内标签结构。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本体上设有开启部。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开启部包括:沿所述胶帽侧壁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侧壁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所述第一切痕为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所述第二切痕为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开启部上还设有用于导向的撕拉带。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侧壁上还设有防拔部;所述防拔部包括:至少一条起始于胶帽侧壁底部边缘向胶帽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三切痕;所述第三切痕为连续的半穿切痕、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不连续的半穿切痕。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模内贴结构还设有射频标签。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顶部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侧壁的壁厚为0.005mm~5mm。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侧壁和/或所述胶帽顶部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侧壁的横向热收缩率为5%~95%。
可选地,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中,所述胶帽顶部的热收缩率为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胶帽侧壁与胶帽顶部一体化设置形成胶帽本体,胶帽本体无单搭接形式粘接结构,相较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胶帽本体无肉眼可见的粘接痕迹,有效防止造假分子通过从粘接痕迹处破坏胶帽本体,避免了胶帽被非法转移、二次利用;本申请还在胶帽本体上设置了防伪组件,以增强胶帽的防伪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帽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帽本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防伪组件设置于胶帽本体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防伪组件设置于胶帽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防伪组件设置于胶帽本体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胶帽侧壁1、胶帽顶部2、防伪组件3、开启部4、第一切痕5、第二切痕6及撕拉带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包括:胶帽侧壁1、胶帽顶部2和防伪组件3,所述胶帽侧壁1与所述胶帽顶部2一体化设置形成胶帽本体,所述防伪组件3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表面,或者,所述防伪组件3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防伪组件3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胶帽侧壁1与胶帽顶部2一体化设置形成胶帽本体,胶帽本体无单搭接形式粘接结构,相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胶帽本体无肉眼可见的粘接痕迹,有效防止造假分子通过从粘接痕迹处破坏胶帽本体,避免了胶帽被非法转移、二次利用。此外,本实施例还在胶帽本体上设置了防伪组件3,可将防伪组件3设置于胶帽本体的内表面,如图3所示,将防伪组件3设置于胶帽顶部2的底部;还可将防伪组件3设置于胶帽本体的内部,如图4所示,将防伪组件3设置于胶帽顶部2的内部;还可将防伪组件3设置于胶帽本体的外表面。通过设置防伪组件3,进一步增强胶帽的防伪效果。
具体地,当所述防伪组件3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2的外表面时,所述防伪组件3的外表面不凸出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胶帽顶部2,以降低将防伪组件3移除并二次利用的风险,增强胶帽的防伪效果。
可选地,所述防伪组件3包括:模内贴结构和/或模内标签结构。
本实施例的防伪组件3为模内贴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采用模内标签结构或在胶帽本体不同的部位同时设置模内贴结构和模内标签结构,以提升胶帽的防伪效果。
可选地,所述胶帽顶部2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异形。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胶帽本体上还设有开启部4以便于胶帽开启。所述开启部4包括:沿所述胶帽侧壁1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一条第一切痕5;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2的一条第一切痕5;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2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1的一条第一切痕5;或者,沿所述胶帽侧壁1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5,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5的第二切痕6;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2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5,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5的第二切痕6;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2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1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5,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5的第二切痕6;用户通过揭起第二切痕6即可顺利将胶帽沿第一切痕5开启。
具体地,所述第一切痕5为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所述第二切痕6为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
可选地,所述半穿切痕的深度为胶帽侧壁1壁厚的5%~95%。
可选地,所述切痕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直线、曲线或折线。
可选地,所述开启部4还可沿所述胶帽侧壁1的周向螺旋设置。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切痕5的数量设置为两条以上时,所述第一切痕5之间采用平行设置或交叉设置。
具体地,所述开启部4上还设有用于导向的撕拉带7,以便于开启部4开启。
具体地,所述胶帽侧壁1上还设有防拔部(附图中未画出);所述防拔部包括:至少一条起始于胶帽侧壁1底部边缘向胶帽顶部2方向延伸的第三切痕;所述第三切痕为连续的半穿切痕、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不连续的半穿切痕。
具体地,所述模内贴结构还设有射频标签,即模内贴结构可以是单层的模内贴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的模内贴结构,还可以是带有射频标签的模内贴结构,该具有射频标签的模内贴结构具有数据记录功能,以进一步提供防伪效果。
具体地,所述胶帽侧壁1和/或所述胶帽顶部2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可选地,所述塑料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PET(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polyethylene,聚乙烯)、POF(PlasticOptical Fiber,聚烯烃塑料光学材料)、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OPS(OrientedPolystyrene Films,定向聚苯乙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胶帽顶部2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其厚度大于等于0.1mm;所述胶帽侧壁1采用具有热塑性的塑料材质制成,具有热收缩性,其横向热收缩率为5%~95%,其厚度为0.005mm~5mm。
可选地,胶帽顶部2可采用具有热收缩性质的塑料材质制成,也可不采用具有热收缩性质的塑料材质制成,当胶帽顶部2采用热收缩性质的塑料材质制成时,其热收缩率为0~20%。
可选地,所述胶帽侧壁1和/或所述胶帽顶部2还添加有防伪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防伪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红外荧光材料、紫外荧光材料、红外吸收材料、磁性粉末、磁性变色材料、光学变色材料、温度变色材料和珠光材料中的一种。
制作胶帽的注塑塑料母粒可以使用具有防伪功能的塑料母粒,从而形成材质本身带有防伪功能的胶帽顶部2。
可选地,采用印刷技术或转印技术给胶帽带来美观及防伪的效果,或采用喷码技术给胶帽添加可变元素。
本申请具备以下优点:首先,由于胶帽顶部2与胶帽侧壁1一体成型,省去粘接环节,使得胶帽顶部2与胶帽侧壁1无交叠痕迹,即胶帽本体上无单搭接形式粘接结构,因此也不存在肉眼可见的粘接痕迹,如果造假分子企图使用割开转移的方法转移胶帽,将会产生肉眼可见的割裂痕迹,方便判断胶帽是否经过转移,从而提高了胶帽的防伪效果。
其次,由于本申请将模内贴技术引入胶帽领域中,使得具有模内贴结构的胶帽顶部2具有模内贴技术的优点,包括印刷精美、可做镭射、镀铝等特效,大大提高产品包美观度;模内贴结构不易脱落破损、防水、防油、防霉;还可以杜绝二次印刷和贴标签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模内贴结构本身制作成本较高,加之由于使用过程需由机械手系统完成送标工作,因而在资金和技术上均有一定的门槛,可以有效防止假冒;最后,模内标签结构具有优异的再回收性能,可以不经剥离与胶帽一起粉碎资源再利用,无二次污染发生。
另外,由于本申请可以使用添加了防伪材料的塑料母粒,使得胶帽顶部2和/或胶帽侧壁1的材质本身具有防伪效果,难以被仿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帽本体和防伪组件,所述胶帽本体为胶帽顶部和胶帽侧壁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表面,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内部,或者,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本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伪组件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外表面时,所述防伪组件的外表面不凸出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胶帽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组件包括:模内贴结构和/或模内标签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本体上设有开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部包括:沿所述胶帽侧壁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的一条第一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侧壁的周向或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或者,设置于所述胶帽顶部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或者,沿所述胶帽顶部延伸至所述胶帽侧壁的至少两条第一切痕,
及连接所述第一切痕的第二切痕;所述第一切痕为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所述第二切痕为连续的全穿切痕或半穿切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部上还设有用于导向的撕拉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侧壁上还设有防拔部;所述防拔部包括:至少一条起始于胶帽侧壁底部边缘向胶帽顶部方向延伸的第三切痕;所述第三切痕为连续的半穿切痕、不连续的全穿切痕或不连续的半穿切痕。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贴结构还设有射频标签。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顶部的厚度大于等于0.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侧壁的壁厚为0.005mm~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侧壁和/或所述胶帽顶部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侧壁的横向热收缩率为5%~95%。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化防伪胶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帽顶部的热收缩率为0~20%。
CN202320186401.5U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Active CN219506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401.5U CN219506630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6401.5U CN219506630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6630U true CN219506630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6401.5U Active CN219506630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6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6218B2 (en) In-mould labelling process
US9862130B2 (en) Flexible tube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9166451B (zh) 一种高透明的用于pet注塑的模内标签制作方法
CN219506630U (zh) 一种一体化防伪胶帽
JP2006239885A (ja) 樹脂製収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528695C (zh) 包装容器以及制造该包装容器的方法
CN205910941U (zh) 佩戴式标识
JP2017095113A (ja) キャップシール付き容器、及びキャップシール
JP2008285195A (ja) シュリンクラベルおよびそのラベル装着体
JP5076643B2 (ja) シュリンクラベル付き容器
CN205574574U (zh) 一次性防伪软包装袋
CN108349630A (zh) 容器封闭件
CN210734967U (zh) 一种用于瓶口的防伪塑封
CN110668000B (zh) 带标签的容器
CN213293298U (zh) 胶帽及基材
CN210000865U (zh) 带有电子标签的封口结构
CN216735571U (zh) 无线射频识别胶帽及含其的瓶状包装
JP4753013B2 (ja) シュリンク包装容器
CN113955312A (zh) 胶帽、基材及胶帽的制造方法
KR102522450B1 (ko) 음료용기의 라벨구조물
CN217731336U (zh) 一种防揭开帽体基材、帽体及胶帽结构
CN218143232U (zh) 一种防伪酒瓶胶帽
CN218618056U (zh) 基于rfid标签的高效防伪包装盒
US20240143967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ealing liner
CN217731312U (zh) 一种帽顶具有防转移功能的胶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