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7650U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7650U
CN219497650U CN202320328646.7U CN202320328646U CN219497650U CN 219497650 U CN219497650 U CN 219497650U CN 202320328646 U CN202320328646 U CN 202320328646U CN 219497650 U CN219497650 U CN 219497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iron core
assembly
arm
electromagnetic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86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仲波
池言
代文广
钟叔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86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7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7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卡,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轭铁、铁芯以及衔铁组件,所述轭铁在铁芯的一端端部分别布设有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平行于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所述上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一磁路段,所述下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二磁路段;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的永磁体,所述第一衔铁插设于上轭铁臂和铁芯之间,所述第二衔铁插设于铁芯和下轭铁臂之间,通过第一衔铁或第二衔铁与铁芯吸合,以带动推动卡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组件的触点件状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优化装配工序,且体积小巧,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即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即接通或切断负载时),只需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状态的转换。磁保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和通信领域,是一种动作可靠性高、切换功率大、节能环保的绿色元器件。
公开号为CN112509869A公开了一种大负载电磁继电器,其磁路系统呈立式,倒装于底座上,且接触系统和磁路系统设于底座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的推动卡转动连接于底座,磁路系统的衔铁通过作用于弹性件及推动件,使推动卡通过摆动带动动簧部分动作。采用这样结构的电磁继电器,底座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增大继电器的体积,无法满足现有的小型化设计;且推动卡自身结构复杂、推动卡与衔铁的连接结构复杂,不利于继电器的批量化生产与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优化装配工序,且体积小巧,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卡,所述基座的内部空间沿着高度方向分隔成供所述磁路系统安装的第一腔室和供所述接触系统安装的第二腔室,所述推动卡分别与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轭铁、铁芯以及衔铁组件,所述轭铁在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端部分别布设有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平行于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所述上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一磁路段,所述下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二磁路段;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的永磁体,所述第一衔铁插设于第一磁路段的上轭铁臂和铁芯之间,所述第二衔铁插设于第二磁路段的铁芯和下轭铁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铁或第二衔铁与铁芯吸合,以带动推动卡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触点件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推动卡的内部,所述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平行插设于所述推动卡上。
进一步的,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推动卡的内部,所述推动卡朝向所述铁芯的一侧设有分别供所述上衔铁和下衔铁穿设的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衔铁组件与推动卡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轭铁呈L字形,包括垂直布设的短板和长板,所述短板与所述铁芯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长板沿着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分设于所述长板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一体成型于所述轭铁。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线圈架、绕设于所述线圈架上的线圈,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架。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沿着宽度方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推动卡的两侧设有对应卡接在所述滑槽内的限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销为圆柱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点组件和静触点组件,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点组件连接,以在磁路系统控制衔铁组件动作而带动推动卡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组件与静触点组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设于所述动簧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动簧片靠近所述推动卡的端部为卡接端,所述推动卡设有供所述动簧片的卡接端搭接的插槽。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分设于基座沿着高度方向分隔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以减小基座的长度,对应减小继电器的体积;
其次,因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为上下布设,连接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的推动卡沿着基座的高度方向设置即可,使得推动卡的结构简单,推动卡与衔铁组件的连接结构也较为简单,减少装配工序,批量化的装配生产;同时,推动卡和衔铁组件的运动方向为竖直上下运动,该传动方式也较为简单;此外,推动卡沿着基座的高度方向设置,也能进一步增加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之间的强弱电爬电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所示为图2的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图2的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磁路系统、推动卡以及接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磁路系统、推动卡以及接触系统的正视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衔铁组件和推动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座、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滑槽;
2-磁路系统、21-轭铁、211-上轭铁臂、212-下轭铁臂、201-短板、202-长板、22-铁芯、23-衔铁组件、231-第一衔铁、232-第二衔铁、233-永磁体、24-线圈架、25-线圈;
3-接触系统、31-动触点组件、311-动簧片、312-动触点、32-静触点组件、321-静触点、4-推动卡、41-插槽、42-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1、磁路系统2、接触系统3以及推动卡4,基座1的内部空间沿着高度方向分隔成供磁路系统2安装的第一腔室11和供接触系统3安装的第二腔室12,推动卡4分别与磁路系统2和接触系统3连接。本实施例中,以基座1的固定使用状态下的方式为描述方向,即以基座1的第一腔室11所在侧为上侧,远离上侧的另一侧为下侧,同位于一直立面上且与所述上、下侧相互垂直的为前、后两侧。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接触系统3包括动触点组件31和与动触点组件31对应的静触点组件32,其中动触点组件31包括动簧片311和设于动簧片311上的动触点312,磁路系统2的衔铁组件23通过推动卡4与动触点组件31连接,以使磁路系统2通过控制衔铁组件23活动而带动推动卡4位移,从而驱使动触点312与静触点组件32的静触点321接触或分离,从而在触点相接触的自保持状态和触点相分离的复归状态之间切换,实现开/关。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和接触系统3分设于基座1沿着高度方式分隔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内,一方面减小基座1的长度,对应减小继电器的体积;另一方面,也使得连接磁路系统2和接触系统3的推动卡4沿着基座1的高度方向设置即可,使得推动卡4的结构简单化,也便于推动卡4分别与衔铁组件23和动触点组件31的连接。更进一步的,沿着基座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推动卡4也能进一步增加磁路系统2和接触系统3之间的强弱电爬电距离。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至图6所示,磁路系统2包括轭铁21、铁芯22、衔铁组件23、线圈架24以及绕设于线圈架24上的线圈25,铁芯22穿设于线圈架24上,具体地,铁芯22可为圆柱形电磁纯铁铁芯,以铁芯22穿入线圈架24的中孔,铁芯22可与中孔过盈配合,以组装于线圈架24中。轭铁21在铁芯22沿着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端部分别垂直布设有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平行于铁芯22的长度方向,上轭铁臂211与铁芯22组成第一磁路段,下轭铁臂212与铁芯22组成第二磁路段;衔铁组件23包括第一衔铁231、第二衔铁232以及连接第一衔铁231和第二衔铁232的永磁体233,第一衔铁231插设于第一磁路段的上轭铁臂211和铁芯22之间,第二衔铁232插设于第二磁路段的铁芯22和下轭铁臂212之间,通过第一衔铁231或第二衔铁232与铁芯吸合,以带动推动卡4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3的触点件状态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以衔铁组件23内永磁体233的磁吸作用,可使接触系统3保持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其常开状态或常闭状态的转换则依靠外部脉冲电信号进行触发,通过外部脉冲电信号驱动衔铁组件23以带动推动卡4位移,从而使接触系统3在触点相接触的自保持状态和触点相分离的复归状态之间切换。本实施例中,铁芯22、轭铁21以及衔铁组件23的配合,使得衔铁组件23的移动方向为沿着基座1的高度方向,而动触点组件31与静触点组件32的状态切换时动触点组件31的动作方向也为竖直方向,从而推动卡4无需额外连接其他结构,只需在竖直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衔铁组件23和动触点组件31即可,通过推动卡4自身的上下移动,即能直接带动动触点312与静触点组件32的静触点321接触或分离,从而在触点相接触的自保持状态和触点相分离的复归状态之间切换;推动卡4自身的结构简单,推动卡4与衔铁组件23的连接结构也较为简单,同时,推动卡4的运动方向为竖直上下运动,该传动方式也较为简单。
其中,继续参阅图3至图5、以及图8所示,永磁体233直接设于推动卡4的内部,推动卡4朝向铁芯22的一侧设有分别供第一衔铁231和第二衔铁232穿设的插槽41,第一衔铁231和第二衔铁232平行插设于推动卡4上。进一步的,衔铁组件23与推动卡4可为注塑成型,且在成型过程中为一体成型,保证了衔铁组件23与推动卡4装配的可靠性,也相应减少了装配工序。当然地,在其他实施例,衔铁组件23和推动卡4也可为分体结构,二者的装配方式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推动卡4的另一端与动触点组件31的具体连接关系为:动簧片311靠近推动卡4的端部为卡接端,推动卡4设有供动簧片311的卡接端搭接的插槽41,具体地,动簧片311的卡接端可设置有卡钩等部件,通过卡扣搭接于插槽41中,以实现推动卡4与动簧片311的连接,从而实现推动卡4带动动簧片311的上下移动。该推动卡4与动触点组件31的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其中,参阅图4所示,基座1沿着宽度方向的前后两侧还分别设有滑槽13,推动卡4的两侧设有对应卡接在滑槽13内的限位销42。这样,一方面限位销42与滑槽13可为推动卡4的上下移动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卡4也能通过限位销42与滑槽13的配合限位于基座1上,保证装配的可靠性,且该连接方式也较为简单,优化基座1与推动卡4的装配工序。进一步的,限位销42为圆柱型结构。因动触点组件31与静触点组件32分离时,动簧片311是以远离推动卡4的一端的端部为支点进行摆动的,动簧片311的卡接端的摆动路径大致呈圆弧状,因此将限位销42设计为圆柱型结构,能够更加适配动簧片311的摆动路径,保证动簧片311的摆动效果。
本实施例中,以轭铁21仅在铁芯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端部分别垂直布设有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6至图7所示,轭铁21呈L字形,包括垂直布设的短板201和长板202,短板201与铁芯22的一端的端部连接,长板202沿着铁芯22的长度方向设置,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分设于长板202的上下两侧。进一步的,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一体成型于所述轭铁21。本实施例中的轭铁21的一体化的设计也保证了零件的可靠性,且进一步减少装配工序。其中,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以满足继电器的推拉行程要求。
本电磁继电器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给磁路系统2施加正信号的激励时,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会产生相反的极性,位于第一磁路段的第一衔铁231被铁芯22吸引,位于第二磁路段的第二衔铁232被下轭铁臂212吸引,使得衔铁组件23向下移动,第一衔铁231与铁芯22吸合,另一侧的第二衔铁232与下轭铁臂212存在磁间隙;在此过程中,衔铁组件23的动作带动推动卡4的向下位移,从而驱动动簧片311动作,使动簧片311发生形变,促使动簧片311上的动触点312与静触点组件32的静触点321吸合,以达到触点相接触的自保持状态;
当磁路系统2去施加反信号的激励时,上轭铁臂211和下轭铁臂212会产生相反的极性(与给予正信号激励时的极性相反),位于第一磁路段的第一衔铁231被上轭铁臂211吸引,位于第二磁路段的第二衔铁232被铁芯22吸引,使得衔铁组件23向上移动,第二衔铁232与铁芯22吸合,另一侧的第一衔铁231与上轭铁臂211存在磁间隙;在此过程中,衔铁组件23的动作带动推动卡4的向上位移,从而驱动动簧片311动作,以驱动动簧片311复位,以使动触点312与静触点321分断,切换至触点相分离的复归状态。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卡,所述基座的内部空间沿着高度方向分隔成供所述磁路系统安装的第一腔室和供所述接触系统安装的第二腔室,所述推动卡分别与磁路系统和接触系统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轭铁、铁芯以及衔铁组件,所述轭铁在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端部分别布设有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平行于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所述上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一磁路段,所述下轭铁臂与所述铁芯组成第二磁路段;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第一衔铁、第二衔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的永磁体,所述第一衔铁插设于第一磁路段的上轭铁臂和铁芯之间,所述第二衔铁插设于第二磁路段的铁芯和下轭铁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衔铁或第二衔铁与铁芯吸合,以带动推动卡的位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触点件状态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于所述推动卡的内部,所述第一衔铁和第二衔铁平行插设于所述推动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组件与推动卡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轭铁呈L字形,包括垂直布设的短板和长板,所述短板与所述铁芯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长板沿着所述铁芯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分设于所述长板的上下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轭铁臂和下轭铁臂一体成型于所述轭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线圈架、绕设于所述线圈架上的线圈,所述铁芯穿设于所述线圈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沿着宽度方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推动卡的两侧设有对应卡接在所述滑槽内的限位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为圆柱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系统包括动触点组件和静触点组件,所述推动卡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点组件连接,以在磁路系统控制衔铁组件动作而带动推动卡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组件与静触点组件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状态的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以及设于所述动簧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动簧片靠近所述推动卡的端部为卡接端,所述推动卡设有供所述动簧片的卡接端搭接的卡槽。
CN202320328646.7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磁继电器 Active CN219497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646.7U CN2194976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8646.7U CN2194976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7650U true CN21949765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4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8646.7U Active CN2194976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7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50001594Y1 (ko) 전자 릴레이
EP2648203A1 (en) Latching relay
EP3958283A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apable of resis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EP0844636A2 (e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electric switching apparatus
CN214043580U (zh) 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
CN219497650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CN110556269B (zh) 电磁继电器
CN215815733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US5200723A (en) Remotely-controlled relay
EP0458302B1 (en) Remotely controlled relay
CN219350091U (zh) 一种具有新型推动板的磁保持继电器
CN113823529A (zh) 一种初始电磁吸力增强的磁路部分及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0156327U (zh) 小型化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CN219696355U (zh) 一种采用磁钢代替弹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07437481B (zh) 一种用于磁保持继电器的磁路系统
CN109427509B (zh) 继电器
CN219873335U (zh) 一种新型紧凑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4378264U (zh) 一种触头组件改良式电磁继电器
CN219246602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6213152U (zh) 带辅助触点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20821412U (zh) 一种抗冲击的电磁继电器
CN107706052B (zh) 一种铁芯摆动式继电器
CN219979461U (zh) 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