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0495U -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 Google Patents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0495U
CN219480495U CN202222670509.XU CN202222670509U CN219480495U CN 219480495 U CN219480495 U CN 219480495U CN 202222670509 U CN202222670509 U CN 202222670509U CN 219480495 U CN219480495 U CN 219480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baffle
baffle plate
foot surface
sh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705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爱
王思颖
孙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Y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6705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0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0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0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包括足面挡板,足面挡板一端边缘铰接一块小腿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控制两块挡板所形成的角度,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上各连接一个固定带。优点:通过支撑杆不仅实现了可以调节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同时让支撑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缩短,从而使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具有了一定的活动性;通过设置两根支撑架解决了患足平放在床上时,会向两侧倾倒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治疗足下垂常见的方法有足部温热疗法、康复锻炼、针刺与按摩、佩戴支具、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胫后肌腱转移治疗足下垂、腓肠肌内外侧头前移、重建伸趾功能术、手术切除、电刺激等。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佩戴支具的方法,优点是成本低,效果好,并且患者可以在平常穿戴使用。但是现有技术或产品有一部分为了防止足部下垂,会将支具做成一个整体,角度都是固定的,但是众多的患者中,病情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个患者能接收的矫正的角度都不一样,有的患者能适应这种一体支具的角度,有的则不能,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于是一些可以调节角度的装置由此孕育而生。
公开号为CN216393213U的授权专利一种新型预防足下垂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预防足下垂鞋,涉及肢体护理技术领域,包括穿戴鞋本体,所述穿戴鞋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鞋体底板,所述鞋体底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设置有调节连板,所述鞋体底板的底部设置有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腿部连接架,所述腿部连接架包括腿部护杆,所述腿部护杆共设置两个。本实用新型,在连接调节块的控制下对第一调控连杆和第二调控连杆的相对长队进行调控,连杆连接的方式使鞋体底板和腿部连接架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且通过连接调节块控制的方式简化了鞋体底板和腿部连接架之间角度连接的方式,增加了装置实用性。
上述公开授权专利,解决了一体式支具不能调节角度的功能,还将角度调节的方式进行了优化,使其调节起来更加简单,但是这种支具在使用时角度是固定的,没有活动性,就像是给脚打上了石膏,这样虽然可以防止脚下垂,但是不便于患足的落地行走,试想一下将脚踝和小腿的角度限定住行走是多么的不便捷,并且会患足的脚踝处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患足的恢复速度,但是患者戴上这种将角度固定住的支具行走,患足无法得到任何的锻炼,这也是大多数可调节角度的支具存在的问题。
当患者躺在床上,没睡觉或意识清醒的时候,可以控制脚尖朝上,但是时间一长或者睡着的时候,脚会不自觉地像两边倾倒,就会造成脚内敛或者外展,这就会影响到患足的康复,上述公开授权专利以及一众现有技术或产品都没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可调节角度的足下垂支具虽然可以防止足下垂,但是缺乏活动性,这使患者在佩戴时行走不方便,并且无法起到锻炼的作用,现有的防止足下垂支具大多数无法防止患者在躺下时,脚向两边倾倒;针对所述问题提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包括足面挡板,足面挡板一端边缘铰接一块小腿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控制两块挡板所形成的角度,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上各连接一个固定带支撑杆包括前段、中段、后段和压缩弹簧,前段的前端铰接在足面挡板的表面上,中段套在前段的尾端,压缩弹簧位于中段内部,中段的尾端与后段的前端螺纹配合,后段的尾端与小腿挡板的表面铰接;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的铰接处两侧分别连接一根支撑架,支撑架与铰接处螺纹连接,支撑架支点位于小腿根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不仅实现了可以调节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同时让支撑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缩短,从而使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具有了一定的活动性;通过设置两根支撑架解决了患足平放在床上时,会向两侧倾倒的问题。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外观呈半圆柱状,内壁上贴有软垫,两块挡板的两侧都设有带环,固定带穿过两个带环连接在挡板上,两块挡板成半圆柱状是为了可以比较好的贴在脚背和小腿上,内壁上贴有软垫则是为了使其更加的贴紧肌肤。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设置在足面挡板下对方的固定带,表面设有足底垫,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魔术贴,并相互粘粘,正常人的脚底都不是平整的,设置足底垫则是为了垫在脚下,贴合患者的脚底,使患者脚底感到舒适,固定带的两端采用魔术贴来连接其优点是操作起来比较便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不仅实现了可以调节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同时让支撑杆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挤压缩短,从而使足面挡板与小腿挡板之间的角度具有了一定的活动性。
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根支撑架解决了患足平放在床上时,会向两侧倾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斜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斜俯视图;
图3为支撑杆的局部剖内部结构配合展示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增加支撑架后侧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模拟佩戴在患足平躺在床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包括足面挡板1,足面挡板1一端边缘铰接一块小腿挡板2,两块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控制两块挡板所形成的角度,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上各连接一个固定带4。
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外观呈半圆柱状,内壁上贴有软垫,两块挡板的两侧都设有带环5,带环5呈矩形,这样固定带4不会产生褶皱。
设置在足面挡板1下对方的固定带4,表面设有足底垫41,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魔术贴,固定带4穿过两个带环5,接着两个端头相互粘贴在一起。
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之间设有两根支撑杆3,两根支撑杆3对称设置。
支撑杆3包括前段31、中段32、后段33和压缩弹簧34,前段31的前端铰接在足面挡板1的表面上。
中段32为圆柱筒状,中段32内的孔为沉头通孔,大径孔朝向前端,小径孔朝向尾端,大径孔套在前段31的尾端上,大径孔口和前段31尾端都设有防脱环,以防止前段31与中段32脱离,压缩弹簧34位于前段31尾端与大径孔底之间。
小径孔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段,后段33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段,第一螺纹段与内螺纹段配合。
后段33的尾端与小腿挡板2的表面铰接。
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的铰接处的轴与小腿挡板2固定,轴两侧各开设一个螺纹孔。
轴的两侧分别连接一根支撑架6,支撑架6整体呈半圆状,主体呈半圆状则是为了避开患者的足部和小腿,支撑架6的一端头上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段与螺纹孔配合,这样配合的好处是可以将两根支撑杆3旋转置于一前一后,这样从侧面看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样支撑的稳定性更好。
支撑架6的另一端的尾段呈直线状,这样可以加大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并且这样可以防止患足向两侧倾倒,并且此种结构患者在不躺下的时候,两个支撑架6是不会对患者的脚或者小腿产生什么影响的。
本实施例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使用方法如下:先将足面挡板1和小腿挡板2上的固定带4都打开,接着再将足面挡板1盖在患者的足面上,小腿挡板2卡在患者的小腿上,由于两个不便于同时操作,建议优先将足面挡板盖上后,将足面挡板1的固定带4固定住,然后再将小腿挡板2卡在小腿上,最后再将小腿挡板2上的固定带4绑定,这样就实现了基本的固定,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角度,角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支撑杆3的长短来达到的,用手捏住支撑杆3的中段旋转,调节支撑杆3的总长度,长度越短,角度越小,长度越长角度则越大,调节到适合所佩戴患者的角度即可,当患者躺下的时候,可以将两根支撑架6一个向前转动,一个向后转动,这样两根支撑架6就可以将脚支撑起来,可以通过调节两根支撑架6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改变支撑的高度,两根支撑架6相相距越近,则架起来的高度越高,相距越远,架起的高度越低。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足面挡板(1),足面挡板(1)一端边缘铰接一块小腿挡板(2),两块挡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控制两块挡板所形成的角度,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上各连接一个固定带(4);
支撑杆(3)包括前段(31)、中段(32)、后段(33)和压缩弹簧(34),前段(31)的前端铰接在足面挡板(1)的表面上,中段(32)套在前段(31)的尾端,压缩弹簧(34)位于中段(32)内部,中段(32)的尾端与后段(33)的前端螺纹配合,后段(33)的尾端与小腿挡板(2)的表面铰接;
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的铰接处两侧分别连接一根支撑架(6),支撑架(6)与铰接处螺纹连接,支撑架(6)支点位于小腿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其特征在于:足面挡板(1)与小腿挡板(2)外观呈半圆柱状,内壁上贴有软垫,两块挡板的两侧都设有带环(5),固定带(4)穿过两个带环(5)连接在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足面挡板(1)下对方的固定带(4),表面设有足底垫(41),固定带(4)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母魔术贴,并相互粘粘。
CN202222670509.XU 2022-10-11 2022-10-11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Active CN219480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0509.XU CN219480495U (zh) 2022-10-11 2022-10-11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70509.XU CN219480495U (zh) 2022-10-11 2022-10-11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0495U true CN219480495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70509.XU Active CN219480495U (zh) 2022-10-11 2022-10-11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0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10541B1 (ko) 자세 및 운동 기능의 장애 환자의 치료를 위한 장치
US20120150082A1 (en) Device for the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Foot and/or Heel Pain
KR101672860B1 (ko) 척추 및 무릎과 발목관절의 정형과 보행을 위한 보조기구
WO2019088869A1 (ru) Голеностопное звено ортеза или экзоскелета
CN103315839B (zh) 一种减轻老年人腿脚行走疼痛的简易弹性助行器
JP2005169052A (ja) 腰部股関節膝靭帯等下肢疾患者が支持する体重を、補助して疾患部の疼痛を緩和し、人体本来の姿勢制御機能を疎外しないで下肢の動きに追従して機能する腰部股関節膝靭帯等下肢疾患者用体重支持補助具。
CN112603759A (zh) 一种用于下肢截瘫患者的外骨骼机器人
CN106726060B (zh) 一种俯卧抬腿式自助牵引力多功能腰椎病治疗床
KR102122413B1 (ko) 장착형 보행 신경근 전기 자극 장치 및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저장 매체
Konz et al. Effect of restricted spinal motion on gait
CN219480495U (zh)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RU59973U1 (ru) Тренажер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Lee et al. Changes in angular kinematics of the paretic lower limb at different orthotic angles of plantar flexion limitation of an ankle-foot-orthosis for stroke patients
KR200304777Y1 (ko) 뼈 신장용 교정장치
CN209770608U (zh) 一种用于尖足矫形的训练器
CN219846985U (zh) 一种足下垂康复板
CN209122559U (zh) 一种防足下垂架
CN214857897U (zh) 防足下垂气垫弹力功能袜
CN214967249U (zh) 一种足下垂矫正带
CN211410003U (zh) 一种踝泵运动鞋
CN212186784U (zh)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CN207152990U (zh) 足踝康复训练衬垫
Galli et al. Gait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gastrocnemius fascia lengthening for spastic equinus foot deformity in a 10-year-old diplegic child
Bhave et al. Physical therapy during limb lengthening and deformity correc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CN209019081U (zh) 一种防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