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6784U -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86784U
CN212186784U CN201922077749.7U CN201922077749U CN212186784U CN 212186784 U CN212186784 U CN 212186784U CN 201922077749 U CN201922077749 U CN 201922077749U CN 212186784 U CN212186784 U CN 212186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ankle
patient
suppor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777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滨宾
朱奕
周秋敏
秦建杰
张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0777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86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86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86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后立托、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踝足矫形器仅设有两根绑带,在关键部位得到固定的同时又保证了患者佩戴的舒适性;矫形器上端边缘设有一层泡沫垫,减少佩戴时上端边缘对患者小腿三头肌部位的刺激;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连接上下旋转实现高度的调节,使患者的踝关节慢慢回归到中立位;弹簧分散了患者身体对足垫的压力,延长了足垫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踝足矫形器。
背景技术
踝关节作为人体的运动关节,也是距离地面最近、负重最多的关节,踝关节中立位为90°(相对于小腿骨),当角度小于90°所做的动作就是背屈,反之,当角度大于90°所做的动作就是跖屈。
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由于长期踝背伸(胫骨前肌)无力或踝跖屈肌(小腿三头肌)痉挛等原因,导致踝关节挛缩,踝关节始终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患者站立或步行时,足处于跖屈位,足跟不能着地;足下垂广泛存在于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及外周神经损伤患者中,会造成患者的踝关节长期处于非功能位置、踝关节强直、行走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的运动功能。
临床中通常采用踝足矫形器对足下垂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康复矫正,现有的踝足矫形器存在一些问题:一、传统的踝足矫形器用绑带将患者的踝关节固定在90°角,对于足下垂严重患者(踝关节挛缩在踝跖屈30°以上位置),佩戴传统矫形器会造成跟腱过分牵拉后疼痛不能耐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二、传统矫形器从脚部包裹到患者的小腿后部,每隔一段距离用绑带固定,造成患者腿部和脚部束缚感强,容易产生抗拒心理;三、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跖屈角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踝足矫形器,具有治疗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沿所述底托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立托、沿所述底托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的边缘为从前往后依次变高的光滑弧形;
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底座和第一立柱,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为上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包括顶座和第二立柱,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二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为下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所述足垫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外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牙。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柱内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纹,所述粗螺纹与所述粗螺牙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顶座上端设有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底托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弹簧优选的,所述足垫的底部与所述调节套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顶座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远离所述后立托的一端均设有第一绑带孔,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端均设有第二绑带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绑带孔之间设有第一绑带,两个所述第二绑带孔之间设有第二绑带。
优选的,所述后立托的的顶端边缘设有泡沫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踝足矫形器仅设有两根绑带,分别对患者的足背部和小腿进行固定,减少了传统矫形器绑带的数量,在关键部位得到固定的同时又保证了患者佩戴的舒适性;二、矫形器的上端不高,且上端边缘设有一层泡沫垫,减少佩戴时上端边缘对患者小腿三头肌部位的刺激,避免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病情加重;三、踝足托的底部设有调节套管,第一套管套接在第二套管外,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连接上下旋转实现高度的调节,足垫置于踝足托上,使用时患者将脚放在足垫上,根据患者的情况,旋转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上的高度,从而改变调节套管的整体高度,从而逐渐改变足垫与患者小腿骨的角度,通过反复锻炼、循序渐进,使患者的踝关节慢慢回归到中立位,达到纠正足下垂的理想效果;四、踝足托的底托非全包结构,脚部尺寸大的患者不会感到顶脚,且踝足托适用各种材质的足垫,适配性高;五、底托中间位置设置弹簧,将足垫放置进踝足托时,弹簧也接触到足垫,支撑足垫的中间位置,分散了患者身体重量对足垫的压力,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避免了足垫因受力不均而容易锻炼的问题,提高了足垫的使用寿命;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佩戴方便,适合临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的调节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的足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踝足托;11-底托;111-调节套管;112-第一套管; 113-第二套管;114-底座;115-第一立柱;1151-粗螺牙;116-顶座; 1161-海绵层;117-第二立柱;1171-粗螺纹;118-弹簧;12-后立托; 121-泡沫垫;13-左侧托;131-第一绑带孔;1311-第一绑带;14-右侧托;141-第二绑带孔;1411-第二绑带;2-足垫;21-圆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包括踝足托1和足垫2,踝足托1包括底托11、沿底托11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立托12、沿底托11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左侧托 13和右侧托14;左侧托13和右侧托14的边缘为从前往后依次变高的光滑弧形;
在实际运用中,踝足托只有后立托而无前立托,非全包结构,脚部尺寸大的患者在使用矫形器是不会因为顶脚而不舒适,后立托沿底托后端向上延伸,高度在患者踝关节往上一段距离,用于包裹患者小腿部位,左侧托和右侧托起到侧面支撑作用,放置足垫放入踝足托中后左右移位。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托11靠近后立托12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111,调节套管111包括第一套管112和第二套管113,第一套管112包括底座114和第一立柱115,底座114和第一立柱115无缝连接,第一立柱115为上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第二套管113包括顶座116和第二立柱117,顶座116和第二立柱117无缝连接,第二立柱117为下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第二套管113套接于第一套管112的外部;如图1和图4所示,足垫2置于踝足托1上,足垫2的形状与底托12相适应,依照患者喜好,踝足托中可放各种材质、功效的不会不易变形的足垫,已起到对患者足部支撑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15外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牙1151。
进一步的,第二立柱117内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纹1171,粗螺纹1151与粗螺牙1171相匹配。
在实际运用中,360°粗螺牙117均匀分布在第一立柱115 外侧壁上,第二立柱117内侧壁均匀布有360°粗螺纹,粗螺纹1151 和粗螺牙1171相匹配,承重力大,足够支撑患者站立起来后的身体重量,保证患者站立在足垫上时调节套管不会轻易滑脱。
进一步的,顶座116上端设有海绵层1161。顶座116的上端与足垫2接触,患者踩在足垫上进行矫形锻炼时,脚底因为海绵的缓冲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底托11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弹簧118。在实际运用中,底托中间位置设置弹簧118,将足垫2放置进踝足托1时,弹簧118也接触到足垫,支撑足垫3的中间位置,分散了患者身体重量对足垫2的压力,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避免了足垫因受力不均而容易断裂的问题,延长了足垫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图1和图4所示,足垫2的底部与调节套管111 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凹槽21,圆形凹槽21的直径略大于顶座116 的直径。足垫在置入踝足托中时,将圆形凹槽21对准顶座116,圆形凹槽21直径略大于顶座116直径,在调节套管111调节高度时,顶座116顶端始终在圆形凹槽21内。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托13和右侧托14远离后立托12的一端均设有第一绑带孔131,左侧托和右侧托靠近后立托的端均设有第二绑带孔141。
进一步的,两个第一绑带孔131之间设有第一绑带1311,两个第二绑带孔141之间设有第二绑带1411。
在实际运用中,踝足矫形器仅设有两根绑带,第一绑带1311 用于固定患者的前脚背部位,第二绑带1441用于固定患者踝关节往上的小腿部分,解决了传统矫形器绑带多束缚患者的问题,关键部位得到固定的同时又保证了患者佩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后立托12的的顶端边缘设有泡沫垫121。
在实际运用中,后立托12与患者的小腿接触,后立托12的长度设置在踝关节往上位置,小腿较短的患者佩戴时也不用担心会碰到关节部位;且底托上端边缘设有一层泡沫垫121,减少佩戴时上端边缘对患者小腿三头肌部位的刺激,避免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病情加重的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足下垂患者正常站立,足处于跖屈位,前脚掌触地而足跟无法着地,但由于站立时患者身体重量集中在脚部,不能长期站立,且不能将患者的踝关节简单直接地始终固定在中立位,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需要用踝足矫形器每日进行一定时长的康复训练,做法为:第二套管113套接在第一套管112外,第一套管112 和第二套管113通过360°粗螺牙和360°粗螺纹螺纹连接,当患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站立,足跟离地,先旋转第二套管112的顶座,将第二套管113移动到患者足跟的高度,将足垫2底部的圆形凹槽对准顶座116,将足垫2置于踝足托1上,足垫接触到弹簧118 和调节套管111,患者双脚分别踩在两个矫形器的足垫上,若患者需要加大康复训练力度,可移开足垫2,旋转顶座116,降低第二套管 113在第一套管111上的高度,从而降低调节套管111的整体高度,再进行训练,足垫高度、患者足部高度也随之降低,足垫2与患者小腿骨的角度逐渐减小;一段时间内,根据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通过反复锻炼、循序渐进,慢慢改变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使患者的踝关节慢慢回归到中立位,达到矫正足下垂足下垂的理想效果;使用时还可根据患者足下垂的严重程度定做适应不同足跟高度的调节套管进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踝足矫形器仅设有两根绑带,分别对患者的足背部和小腿进行固定,减少了传统矫形器绑带的数量,在关键部位得到固定的同时又保证了患者佩戴的舒适性;矫形器的后立托不高,且上端边缘设有一层泡沫垫,减少佩戴时上端边缘对患者小腿三头肌部位的刺激,避免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导致病情加重;踝足托的底部设有调节套管,第一套管套接在第二套管外,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螺纹连接上下旋转实现高度的调节,足垫置于踝足托上,使用时患者将脚放在足垫上,根据患者的情况,旋转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上的高度,从而改变调节套管的整体高度,从而逐渐改变足垫与患者小腿骨的角度,通过反复锻炼、循序渐进,使患者的踝关节慢慢回归到中立位,达到纠正足下垂的理想效果;踝足托的底托非全包结构,脚部尺寸大的患者不会感到顶脚,且踝足托适用各种材质的足垫,适配性高;底托中间位置设置弹簧,将足垫放置进踝足托时,弹簧也接触到足垫,支撑足垫的中间位置,分散了患者身体重量对足垫的压力,提高了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避免了足垫因受力不均而容易锻炼的问题,提高了足垫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佩戴方便,适合临床推广。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踝足托和足垫,所述踝足托包括底托、沿所述底托后端向上延伸的后立托、沿所述底托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左侧托和右侧托;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的边缘为从前往后依次变高的光滑弧形;
所述底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位置设置有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包括底座和第一立柱,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一立柱为上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包括顶座和第二立柱,所述顶座和所述第二立柱无缝连接,所述第二立柱为下端有开口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部,所述足垫置于所述踝足托上,所述足垫的形状与所述底托相适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柱内侧壁上均匀布满粗螺纹,所述粗螺纹与所述粗螺牙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上端设有海绵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垫的底部与所述调节套管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顶座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远离所述后立托的一端均设有第一绑带孔,所述左侧托和所述右侧托靠近所述后立托的端均设有第二绑带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绑带孔之间设有第一绑带,两个所述第二绑带孔之间设有第二绑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托的顶端边缘设有泡沫垫。
CN201922077749.7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Active CN212186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749.7U CN21218678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77749.7U CN21218678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86784U true CN212186784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6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77749.7U Active CN21218678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86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106065A1 (en) Orthotic Assembly for Selectively off-Loading a Weight-Bearing Joint
US9271895B2 (en) Method for treating urinary incontinence
CN204260891U (zh) 踝足矫正护具
AU200833002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imulating at least one human foot in response to the human's stance
CN207614016U (zh)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治疗的辅助装置
CN108720975B (zh) 一种用于矫正足内翻的行走外骨骼
CN212186784U (zh) 一种足下垂患者专用踝足矫形器
CN204723226U (zh) 足踝矫治支具
CN204542488U (zh) 用于康复训练器的踝足矫形器
CN104546251A (zh) 用于康复训练器的踝足矫形器
CN210186358U (zh) 一种医用足部按压式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器
CN205307167U (zh) 一种舒适的腿型矫正装置
KR102289210B1 (ko) 의식 저하자의 족하수증 예방을 위한 수동적 하지 족부 운동기구 및 그 이용 방법
CN211050087U (zh) 下肢关节功能训练装置
CN208808771U (zh) 一种足踝矫形器
CN209573370U (zh) 一种足内翻矫正鞋
CN209220596U (zh) 一种足下垂矫正器
CN219480495U (zh) 防止足下垂固定护具
CN110652070A (zh) 一种个性化膝关节减荷的变刚度鞋中底设计方法
CN216318238U (zh) 一种面向脚疾人群的自助力辅助假肢
CN210612300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足内翻畸形矫正器
CN104688487A (zh) 踝关节康复训练器
CN217645780U (zh) 一种多功能足底训练器
CN205434021U (zh) 地面反射型踝足矫形器
CN205307166U (zh) 一种腿型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