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收集箱,旨在减少排出污水收集箱的气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降低基站内产生的异味以及保障基站的正常运作,提高清洁设备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收集箱包括第一收集箱以及第二收集箱,所述第一收集箱内形成有固液分离腔,所述第一收集箱设有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腔的进污口,所述固液分离腔用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所述第二收集箱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固液分离腔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以收集所述固液分离腔分离后的液体,所述第二收集箱设有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出风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容置腔,并折弯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出风孔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并设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集箱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两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分别折弯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出风孔设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两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集箱包括箱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箱本体内形成有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箱本体,并罩盖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盖板设有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和所述出风孔。
可选地,所述盖板包括内盖、外盖以及封板,所述内盖盖合于所述箱本体,所述内盖背对所述箱本体的表面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槽底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风道过孔,所述出风孔开设于所述内盖的一侧,并穿设于所述通风槽的内侧壁;所述外盖连接于所述内盖背对所述箱本体的表面;所述封板设于所述内盖和所述外盖之间,并盖合所述通风槽的槽口,所述封板与所述通风槽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箱本体的一侧设有转轴座,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座,所述盖板背对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箱本体。和/或,所述箱本体设有满水检测组件,所述满水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和/或,所述盖板背对所述箱本体的表面设有第一把手。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安装于所述箱本体内,并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过滤口,所述过滤口用以使所述固液分离腔内的液体垃圾流入容置腔内,所述箱本体对应于所述进污口的位置开设有过污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上方,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外侧壁与所述箱本体的内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所述箱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前侧壁设有所述进污口,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设于所述进污口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底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均设有所述过滤口。和/或,所述过滤口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的过流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污口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盖板罩盖所述第一收集箱的敞口。
可选地,所述盖板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箱本体之间,并围绕所述敞口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口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收集箱设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收集箱。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集箱设有网兜组件,所述网兜组件安装于所述固液分离腔,并包围所述进污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网兜组件包括网兜支架以及网兜本体,所述网兜支架卡接于所述固液分离腔的内腔壁,并包围所述进污口设置;所述网兜本体套接于所述网兜支架背对所述进污口的一端,所述网兜支架连通所述进污口和所述网兜本体。
可选地,所述固液分离腔的内腔壁设有滑轨,所述网兜支架包括连接筒、卡接块以及横档,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污口,所述连接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网兜本体;所述卡接块连接于所述连接筒的相背对两侧,所述卡接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轨内,并卡接所述滑轨的内壁;所述横档设于所述连接筒的顶部,并连接所述卡接块,所述横档抵接所述滑轨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为以上所述的污水收集箱,所述污水收集箱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装置和基站,所述基站为以上所述的基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污水收集箱内设置第一收集箱和第二收集箱,可以利用抽吸气流使固液混合物从第一收集箱的进污口进入固液分离腔内,使固液混合物可以在固液分离腔内进行固液分离,并使固体存留在固液分离腔内,而使液体流入至第二收集箱的容置腔内。通过在第二收集箱上设置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并使第一气流通道连通容置腔,可以使跟随液体从固液分离腔进入容置腔的抽吸气流能依次流经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并从连通第二气流通道的出风孔排出,实现污水收集箱的回收暂存功能。而通过使第一气流通道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并使出风孔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的一侧,可以使抽吸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内弯绕流入第二气流通道,并使抽吸气流在第二气流通道内弯折从第二气流通道的一侧流出出风孔,使得抽吸气流经过两处的弯折可以有效降低气流的流速,减少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并且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在气流折弯流动时容易受惯性作用而被甩附在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内壁上,从而有效降低了经出风孔排出污水收集箱的抽吸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减少了堆积在基站后续风道和风机中的水汽,降低了基站内产生的异味以及保障基站的正常运作,提高清洁设备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污水收集箱内的气流通道大多设置得较为通畅,以使污水收集箱内的抽污气流流速更高可以提高污水收集箱的抽污效率。可是,清洁装置所收集的垃圾中一般夹杂有污水,高速流动的抽污气流会使得排出污水收集箱出风口的气流中携带有较多的污水水汽,之后该污水水汽容易堆积在基站内的后续风道内发生霉变而产生异味,或者容易进入到基站的风机内而影响风机的工作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收集箱100。
参照图1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污水收集箱100包括第一收集箱10以及第二收集箱30,第一收集箱10内形成有固液分离腔11,第一收集箱10设有连通固液分离腔11的进污口13,固液分离腔11用以对固液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第二收集箱30内形成有连通固液分离腔11的容置腔311,容置腔311用以收集固液分离腔11分离后的液体,第二收集箱30设有第一气流通道313、第二气流通道3315和出风孔3311,第一气流通道313连通容置腔311,并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出风孔3311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设于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污水收集箱100可以应用于基站,该基站可以形成有供清洁装置(也可以称呼为扫地机器人或者洗地机等)停靠的对接腔,以使基站可以向清洁装置提供用于清洁的净水,并在对接腔内对清洁装置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以及对清洁装置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回收暂存。其中,当基站回收清洁装置收集到的垃圾时,基站的抽污管道可以在清洁装置停靠在对接腔内后准确连接到清洁装置用于存储垃圾的主机集污腔,以使设置在基站的污水收集箱100的进污口13可以通过抽污管道与清洁装置的主机集污腔连通,此时开启基站的风机,可以形成自主机集污腔流经污水收集箱100再流入风机的抽污气流,并使抽污气流在主机集污腔流入污水收集箱100的流速较大,可以使得高速抽污气流在进污口13与主机集污腔之间形成较强的负压作用,使清洁装置的主机集污腔内的垃圾能很好地被抽取,并经进污口13进入至污水收集箱100的第一收集箱10的固液分离腔11内。此时,垃圾在固液分离腔11的作用下可以使固体垃圾被暂存在第一收集箱10内,并使得液体垃圾穿过第一收集箱10收集到第二收集箱30的容置腔311内,进而使基站可以有效对主机集污腔内的垃圾进行收集,到达回收暂存的目的。
在基站回收清洁装置的垃圾的过程中,抽污气流依次经过清洁装置的主机集污腔、第一收集箱10的固液分离腔11和第二收集箱30容置腔311再进第二收集箱30上的出风孔3311排出污水收集箱100回流至基站的风机(参照图3和图10,图3和图10中带箭头的虚线为抽污气流在污水收集箱100内的风路走向),此时,高速流动的抽污气流与液体垃圾一同自固液分离腔11进入容置腔311时,容易有部分液体垃圾在高速的抽污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污水水汽而混入至抽污气流中,并跟随抽污气朝向基站风机流动。而通过在第二收集箱30内设置连通容置腔311的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使第一气流通道313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可以使抽污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内需要弯折流入第二气流通道3315,有利于对抽污气流进行降速,此时由于污水水汽的重量较大,在抽污气流的流速降低后污水水汽容易受惯性作用而无法很好地弯折流入第二气流通道3315,进而可以使部分污水水汽被阻挡存留在第一气流通道313的内壁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汇集回流至容置腔311中。同时,通过将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出风孔3311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可以使抽污气流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内时需要折弯从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流入出风孔3311进而排出污水收集箱100,进而可以对抽污气流再次降速,此时抽污气流中残留的污水水汽容易在惯性作用下被滞留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内壁上而无法很好地折弯进入出风孔3311,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汇集回流至容置腔311中。经过上述的设置,可以使抽污气流在排出污水收集箱100的过程中经过折弯降速,使得抽污气流中混杂的污水水汽可以阻挡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内,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汇集回流至容置腔311中,有效减少了经出风孔3311排出污水收集箱100得抽污气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避免污水水汽汇集堆积在基站风机的后续风道中而导致后续风道内发生霉变而产生异味,使污水收集箱100能很好地完全回收暂存清洁装置收集的垃圾,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污水收集箱100内设置第一收集箱10和第二收集箱30,可以利用抽吸气流使固液混合物从第一收集箱10的进污口13进入固液分离腔11内,使固液混合物可以在固液分离腔11内进行固液分离,并使固体存留在固液分离腔11内,而使液体流入至第二收集箱30的容置腔311内。通过在第二收集箱30上设置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使第一气流通道313连通容置腔311,可以使跟随液体从固液分离腔11进入容置腔311的抽吸气流能依次流经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从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出风孔3311排出,实现污水收集箱100的回收暂存功能。而通过使第一气流通道313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使出风孔3311设置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可以使抽吸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内弯绕流入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使抽吸气流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内弯折从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流出出风孔3311,使得抽吸气流经过两处的弯折可以有效降低气流的流速,减少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并且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在气流折弯流动时容易受惯性作用而被甩附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内壁上,从而有效降低了经出风孔3311排出污水收集箱100的抽吸气流中携带的水汽,减少了堆积在基站后续风道和风机中的水汽,降低了基站内产生的异味以及保障基站的正常运作,提高清洁设备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8至图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收集箱30设有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分别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两端,出风孔3311设于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两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并使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分别折弯连通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两端,可以使经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分别弯折进入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两股抽污气流相对流动,并分别流至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一侧弯折经出风孔3311排出。此时,两股相对流动的抽污气流在第二气流通道3315流动至出风孔3311时可以相互冲击降速,并汇集从出风孔3311处流出,两股抽污气流内混杂的污水水汽因为惯性的作用而相互碰撞并被甩至第二气流通道3315的通道内壁上,进而使抽污水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可以被更好地阻挡截留在污水收集箱100内,进一步降低经出风孔3311排出污水收集箱100外的抽污气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提高污水收集箱100的实用性。其次,通过在第二收集箱30中设置两个第一气流通道313,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箱100的出风效率。
参照图2、图8、图9和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收集箱30包括箱本体31以及盖板33,箱本体31内形成有容置腔311和第一气流通道313;盖板33连接于箱本体31,并罩盖容置腔311和第一气流通道313,盖板33设有第二气流通道3315和出风孔33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集箱30采用分离设置的箱本体31和盖板33,并使容置腔311箱本体31内,利用盖板33罩盖容置腔311,可以通过拆离盖板33对容置腔311内暂存到的液体垃圾进行清理,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操作便利性。此时,通过将第一气流通道313设置在箱本体31内,并将第二气流通道3315和出风孔3311设置在盖板33上,使盖板33盖合箱本体31时连通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便于使第一气流通道313与第二气流通道3315形成一定的夹角设置,使得第一气流通道313可以很好地折弯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315,保障抽污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内的降速作用。同时,通过将第一气流通道313设置在箱本体31内,将第二气流通道3315设置在盖板33上,还可以便于用户分别对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进行清洁,减少污水水汽长期堆积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和第二气流通道3315内,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33包括内盖331、外盖333以及封板335,内盖331盖合于箱本体31,内盖331背对箱本体31的表面设有通风槽3313,通风槽3313的槽底壁开设有连通第一气流通道313的风道过孔3317,出风孔3311开设于内盖331的一侧,并穿设于通风槽3313的内侧壁;外盖333连接于内盖331背对箱本体31的表面;封板335设于内盖331和外盖333之间,并盖合通风槽3313的槽口,封板335与通风槽3313围合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315。
可以理解的是,内盖331朝向外盖333的表面可以凹陷形成通风槽3313,或者可以利用槽体结构镶嵌在内盖331上形成通风槽3313。此时通过将封板335盖合在通风槽3313的槽口上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315,并在通风槽3313的槽底壁开设连通第一气流通道313的风道过孔3317,可以使第一气流通道313内的抽污气流经风道过孔3317折弯进入第二气流通道3315,进一步保障了抽污气流的折弯降速。而通过利用分离设置的封板335盖合通风槽3313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315,可以通过拆离封板335对第二气流通道3315进行清洁或者检修等操作,进一步保障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正常运作。而通过将外盖333连接在内盖331背对箱本体31的表面,使封板335设置在内盖331和外盖333逐渐,可以利用外盖333罩盖内盖331上的通风槽3313,并利用外盖333抵顶封板335,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盖板33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封板335可以通过螺丝连接或者卡扣339连接在通风槽3313的槽口处,并在外盖333朝向内盖331的表面设置有抵接封板335的支撑柱对封板335进行支撑;或者封板335可以固定在外盖333上,并在外盖333盖合内盖331时使封板335扣合在通风槽3313的槽口处。同时,封板335与通风槽3313的槽口之间紧密连接,或者封板335与通风槽3313的槽口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或者密封圈337等密封结构,以防止抽污气流从封板335与通风槽3313之间的间隙中漏出,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图4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33的一侧设有转轴3319,箱本体31的一侧设有转轴座315,转轴3319可转动连接于转轴座315,盖板33背对转轴3319的一侧设有卡扣339,卡扣339卡接于箱本体31。和/或,箱本体31设有满水检测组件319,满水检测组件319设于容置腔311内。和/或,盖板33背对箱本体31的表面设有第一把手33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33的一侧设置转轴3319,并在箱本体31的一侧设置与转轴3319转动连接的转轴座315,可以使盖板33通过转轴3319结构可转动开合地设置在箱本体31上,使得用户可以在箱本体31上直接转动开启盖板33对第二收集箱30内暂存的污水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操作便利性。而在盖板33背对转轴3319的一侧还设有卡扣339,利用卡扣339卡接箱本体31,可以很好地实现箱本体31和盖板33的锁紧连接,在污水收集箱100的日常使用中利用卡扣339锁紧盖板33和箱本体31,并在需要处理箱本体31内暂存的垃圾时松开卡扣339即可使盖板33翻开,有效避免第二箱本体31在日常中发生倾倒而误开盖板33,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此外,通过在容置腔311中设置满水检测组件319,可以利用满水检测组件319对容置腔311内的水面进行监测,使得当容置腔311中得液体垃圾堆积较多时可以触发满水检测组件319并使满水检测组件319向用户发出警示信号,便于用户获知并对污水收集箱100进行处理,保障污水收集箱100的正常运作,进一步提高了基站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中,满水检测组件319可以采用浮漂结构或者导电片结构等,并设置在容置腔311一侧内壁的上端,以使容置腔311内的水面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可以负起浮漂或者使导电片导通,进而达到触发满水检测组件319的目的。
其次,通过在盖板33背对箱本体31的表面设置第一把手3331,可以使用户通过握持第一把手3331开启盖板33,并且可以使用户能握持第一把手3331对污水收集箱100进行搬运,有效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操作便利性。
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安装于箱本体31内,并开设有连通容置腔311的过滤口15,过滤口15用以使固液分离腔11内的液体垃圾流入容置腔311内,箱本体31对应于进污口13的位置开设有过污口31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收集箱10设置在箱本体31中,可以使第一收集箱10与第二收集箱30能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污水收集箱100能更好地安装在基站中。此时,通过在箱本体31对应进污口13设置有过污口317,可以使基站的抽污管连接在箱本体31外侧并罩盖过污口317,即可使抽污管将清洁装置的主机集污腔中的垃圾抽取到第一收集箱10中,有利于更好地简化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而通过在第一收集箱10开设连通容置腔311和固液分离腔11的过滤口15,可以通过限制过滤口15的大小,使得过滤口15仅能通过液体垃圾和抽污气流,使得进入第一收集箱10的垃圾中固体垃圾被阻挡存留在第一收集箱10中,进而使液体垃圾经过滤口15进入至容置腔311内被存留,有效达到了污水收集箱100的固液分离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位于容置腔311的上方,第一收集箱10的外侧壁与箱本体3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13,第一气流通道313沿箱本体31的高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收集箱10设置在容置腔311的上方,可以利用重力使液体垃圾能很好地从过滤口15流入至容置腔311中,便于进一步简化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而通过将第一收集箱10的外侧壁与箱本体31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13,并使第一气流通道313沿箱本体31的高度方向延伸,可以使进入容置腔311内的抽污气流自下而上地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13中,使得抽污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313内需要克服重力势能上升而达到一定的对抽污气流进行降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抽污气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在跟随抽污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受重力作用而下落至容置腔311中,进一步降低了抽污气流中所携带的污水水汽,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5、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的前侧壁设有进污口13,第一气流通道313设于进污口13的外周侧,第一收集箱10的底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均设有过滤口15。和/或,过滤口15设有过滤件151,过滤件151的过流面积不小于进污口13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的底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均设有过滤口15(其中,第一收集箱10的前后左右为相对的位置关系,即表示第一收集箱10的底壁和未设有进污口13的侧壁均设有过滤口15),使得该过滤口15的数量相对较多。此时,第一收集箱10内的液体垃圾和抽污气流可以从朝向第一收集箱10的底壁和第一收集箱10未设有进污口13的侧壁的多个方向通过,从而有利于大幅度的提高基站对清洁装置的集尘抽污效率。而通过将第一气流通道313设置在位于第一收集箱10前侧壁的进污口13的外周侧,可以使经过滤口15进入容置腔311的抽污气流需要从第一收集箱10的底壁、后侧壁、左侧壁以及右侧壁回流至第一收集箱10的前端再进入至第一气流通道313中,进一步地延长了抽污气流再污水收集箱100内的流动路径(具体抽污气流流动路径可以结合参考图3和图10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意的风路流向),进一步降低了抽污气流的流速,减少抽污气流中携带的污水水汽。
其次,过滤件151可以为气液过滤网或者对液体和气流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层,进而通过将过滤件151安装在过滤口15处可以很好地实现第一收集箱10的固液分离效果。此时,过滤件151可以通过螺丝固定或者卡扣339固定在过滤口15的外周侧,而过滤件151与第一收集箱10的箱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胶或者密封圈337等密封结构,以使固液分离腔11的垃圾只能通过过滤件151将液体垃圾流至容置腔311中,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的上端呈敞口111设置,盖板33罩盖第一收集箱10的敞口111。
第一收集箱10的上端呈敞口111状设置,使得该第一收集箱10仅具有底壁和环绕于该底壁上的侧壁组成。此时的第一收集箱10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第一收集箱10的加工成型的便利性。同时,如此设置也可以在打开盖板33时直接在箱本体31上显露第一收集箱10,便于用户将滞留在第一收集箱10内的固体垃圾进行取出清理,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操作便利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也可以是具有顶壁,而为了便于该第一收集箱10内的固体垃圾可以取出,该第一收集箱10的顶壁可以开设有用于对垃圾进行取出的开口。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33还设有密封圈337,密封圈337设于盖板33与箱本体31之间,并围绕敞口111和第一气流通道313的出口设置。和/或,第一收集箱10设有第二把手17,第二把手17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收集箱1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33上设置密封圈337,并将密封圈337设置在盖板33和箱本体31之间,可以利用密封圈337隔绝箱本体31内的液体通过盖板33和箱本体31之间的间隙漏出第二收集箱30,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通过将密封圈337围绕敞口111和第一气流通道313的出口设置,还可以使密封圈337分别隔绝第一气流通道313和固液分离腔11,有效避免了固液分离腔11与第一气流通道313相互干涉,防止固液分离腔11内的垃圾直接进入第一气流通道313。
其次,通过在第一收集箱10上设置第二把手17,并使第二把手17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收集箱10上,可以在盖板33开启时,通过转动翻出第二把手17,使用户可以握持把手从箱本体31上提起第一收集箱10;并在需要盖合盖板33时通过转动第二把手17使第二把手17收纳在第一收集箱10内,使盖板33可以很好地盖合第一收集箱10。利用第二把手17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的操作便利性,便于用户对污水收集箱100暂存的垃圾进行清理。
参照图4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箱10设有网兜组件19,网兜组件19安装于固液分离腔11,并包围进污口13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污口13处设置网兜组件19,可以利用网兜组件19对经进污口13进入的垃圾中的固体进行过滤拦截,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对固体垃圾过滤拦截效果。同时,在需要对位于第一收集箱10内的固体垃圾进行清理时,用户也可以是直接将该网兜组件19取出,即可较为便捷的将所收集到的固体垃圾快速取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箱100的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网兜组件19包括网兜支架191以及网兜本体,网兜支架191卡接于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并包围进污口13设置;网兜本体套接于网兜支架191背对进污口13的一端,网兜支架191连通进污口13和网兜本体。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网兜支架191安装网兜本体,可以利用网兜支架191对网兜本体进行一定的支撑固定,使网兜本体可以更稳定地设置在固液分离腔11内并连通进污口13。同时,通过将网兜本体的卡扣339套接在网兜支架191上,可以利用网兜支架191使网兜本体的开口保持敞开状态,使得垃圾可以更稳定地经进污口13进入至网兜本体中。而通过将网兜支架191卡接固定在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上,可以有效简化网兜支架191与第一收集箱10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网兜组件19在第一收集箱10中的拆装便利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设有滑轨113,网兜支架191包括连接筒1911、卡接块1913以及横档1915,连接筒1911的一端连通进污口13,连接筒1911的另一端连接网兜本体;卡接块1913连接于连接筒1911的相背对两侧,卡接块1913可滑动地设于滑轨113内,并卡接滑轨113的内壁;横档1915设于连接筒1911的顶部,并连接卡接块1913,横档1915抵接滑轨113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上设置滑轨113,可以使网兜支架191利用卡接块1913滑入滑轨113中并卡接滑轨113的内壁使网兜支架191卡接固定在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上,进一步简化网兜支架191与第一收集箱10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了网兜组件19在第一收集箱10中的拆装便利性。其中,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可以通过凹设一侧设有开口的槽体结构形成滑轨113,或者可以在固液分离腔11的内腔壁上镶嵌凸起结构形成滑轨113。而通过在连接筒1911的顶部设置连接卡接块1913的横档1915,可以在卡接块1913滑入至连接筒1911的筒口罩盖进污口13时,利用横档1915抵接在滑轨113的端部进行固定,使垃圾可以更好地进入网兜组件19中进行收集容置,有效避免了网兜组件19的安装偏位,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收集箱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污水收集箱100,该污水收集箱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基站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污水收集箱100安装于基站本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装置和基站,该基站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清洁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