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417U -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417U
CN217696417U CN202221439937.5U CN202221439937U CN217696417U CN 217696417 U CN217696417 U CN 217696417U CN 202221439937 U CN202221439937 U CN 202221439937U CN 217696417 U CN217696417 U CN 217696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hamber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99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信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99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尘站和清洁系统,在集尘站本体内设置旋风腔,在旋风腔内设置一个旋风装置,使垃圾被吸入旋风腔内时,能够沿着旋风腔内壁旋转,在经由进尘口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将垃圾甩入集尘腔内的垃圾收集装置内,而不需要使用透气尘袋,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尘站在垃圾回收时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透气尘袋,而尘袋耗费快导致垃圾回收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扫地机越来越普及,而与扫地机配合工作的集尘站,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集尘站可以回收扫地机内的尘盒中收集的垃圾,使扫地机可以继续顺利执行清扫任务;
通常会在集尘站内部设置风机,经由风机产生吸力将尘盒内的垃圾,由集尘站内部的入尘通道吸入集尘站的无纺布尘袋中,垃圾被集中在无纺布尘袋中,而风气流会透过无纺布尘袋,朝风机方向涌去,并从风机后侧的风口排出;这种垃圾收集方式就要使用到透气尘袋,然而透气尘袋的成本较高,几次大量垃圾回收即可将整个尘袋装满,届时会将整个尘袋与垃圾一起丢弃,尘袋耗费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尘站和清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透气尘袋时尘袋耗费快、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尘站,包括:集尘站本体、旋风装置、垃圾收集装置、吸风装置和吸尘管;
所述集尘站本体内设置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所述吸尘管的第一端与旋风腔连接,所述吸尘管的第二端与扫地机尘盒连通;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之间设置有进尘口,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集尘腔内;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还设置有气流通孔,所述旋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旋风腔内,且通过所述气流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吸风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吸风装置的吸风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吸风装置的排风口与外部连通;
当集尘站工作时,在所述吸风装置的吸力作用下,产生依次经由所述扫地机尘盒、吸尘管、旋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气流,并将垃圾从所述扫地机尘盒中带入到所述旋风腔内,在所述旋风装置的旋风作用下,所述气流在所述旋风腔内形成旋转气流,垃圾在所述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旋风腔内壁旋转,在经过所述进尘口时被甩入设置在所述集尘腔中的垃圾收集装置内,所述旋转气流则经流所述气流通孔后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由所述吸风装置排出至所述集尘站本体外。
优选的,所述集尘腔内还设置有吸气口,所述集尘腔通过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使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垃圾收集装置打开。
优选的,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尘袋架和集尘袋,所述尘袋架设置在所述集尘腔内,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所述尘袋架上,所述集尘袋的开口正对所述进尘口,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进入所述集尘袋,使所述集尘袋完全打开。
优选的,所述吸尘管呈一定夹角与所述旋风腔的底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风装置为圆桶状,所述旋风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所述旋风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经由所述通孔和所述气流通孔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集尘站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诉过滤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用于过滤从所述旋风腔内流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小颗粒杂物。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过滤装置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并设置有与所述窗口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窗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可从所述窗口中取出。
优选的,所述窗口边沿处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腔体内延伸的滑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轨,所述滑轨可相对所述滑槽移动。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侧沿,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上。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和如上任一项中所述的集尘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尘站和清洁系统,在集尘站本体内设置旋风腔,在旋风腔内设置一个旋风装置,使垃圾被吸入旋风腔内时,能够沿着旋风腔内壁旋转,在经由进尘口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将垃圾甩入集尘腔内的垃圾收集装置内,而不需要使用透气尘袋,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尘站在垃圾回收时需要使用成本较高的透气尘袋,而尘袋耗费快导致垃圾回收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站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站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站的剖视图;
其中,1、集尘站本体;11、进尘口;12、气流通孔;13、吸气口;14、滑槽;2、旋风装置;3、垃圾收集装置;4、吸风装置;5、吸尘管;6、过滤装置;61、滑轨;7、盖板;8、面盖。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尘站,包括:集尘站本体1、旋风装置2、垃圾收集装置3、吸风装置4和吸尘管5;
所述集尘站本体1内设置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所述吸尘管5的第一端与旋风腔连接,所述吸尘管5的第二端与扫地机尘盒连通;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之间设置有进尘口11,所述垃圾收集装置3安装在所述集尘腔内;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还设置有气流通孔12,所述旋风装置2设置在所述旋风腔内,且通过所述气流通孔12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吸风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吸风装置4的吸风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吸风装置4的排风口与外部连通;
当集尘站工作时,在所述吸风装置4的吸力作用下,产生依次经由所述扫地机尘盒、吸尘管5、旋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气流,并将垃圾从所述扫地机尘盒中带入到所述旋风腔内,在所述旋风装置2的旋风作用下,所述气流在所述旋风腔内形成旋转气流,垃圾在所述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旋风腔内壁旋转,在经过所述进尘口11时被甩入设置在所述集尘腔中的垃圾收集装置3内,所述旋转气流则经流所述气流通孔12后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由所述吸风装置4排出至所述集尘站本体1外。
如上所述,集尘站本体1内设置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其中,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在集尘站本体1内的位置关系可以是多种设置方式的,即,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中的其中一个可以在另外两个的同一侧,也可以在另外两个的不同侧或者夹持在另外两个的中间等,但需注意的是,需要保持旋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连通,以使在吸风装置4工作时产生的吸尘气流能够经由扫地机尘盒、吸尘管5后到达旋风腔和第一腔体形成通路,且旋风腔要与集尘腔连通,以使垃圾能在旋风装置2产生的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下从旋风腔甩入集尘腔内的垃圾收集装置3内,其中吸风装置4是风机,被固定在第一腔体内,同时,为了消除风机运转产生的噪音,可在第一腔体内放置一些海绵,海绵可以吸附掉部分的噪音,使风机产生的噪声不会过大,风机的吸风口与第一腔体接通,排风口则与第一腔体的侧壁或底面连通,以将抽取的气体排放在集尘站外,集尘站开始工作时,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产生吸尘气流,垃圾会混入吸尘气流经由吸尘管5后被带入旋风腔内,在旋风装置2的作用下,进入旋风腔内的吸尘气流及垃圾沿着旋风腔的内壁旋转并产生离心力,在经过进尘口11时被甩入设置在所述集尘腔中的垃圾收集装置3内完成垃圾收集,其中,垃圾收集装置3上设置的是普通的垃圾袋,其开口正对着进尘口11,以便于收集垃圾,而旋转气流则会经由在旋风装置2侧壁上设置的通孔和气流通孔12后进入到第一腔体内,并由风机排出在集尘站本体1外,此设计中,垃圾收集装置3上设置的是普通的垃圾袋,而不需要透气尘袋,因此,可以降低垃圾收集的成本。
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腔内还设置有吸气口13,所述集尘腔通过所述吸气口13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4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使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垃圾收集装置3打开。
如上所述,集尘腔内还设置有吸气口13,其中,集尘腔可以通过吸气口13直接与第一腔体连接,也可以通过气管与其连接,当集尘站工作时,吸风装置4可以通过吸气口13抽走集尘腔内的气体使旋风腔与集尘腔之间形成气压差,以使旋风腔更好地进入集尘腔内,因此,可以利用从进尘口11和吸气口13形成的气流来使垃圾袋打开,而不用人为打开垃圾袋,也减少人为操作时垃圾袋没有被完全打开的情况,充分利用塑料袋空间,作为一个优选,吸气口13因设置在与吸气口13相对的侧壁或者靠近与吸气口13相对的侧壁的底面上,这样在气流的作用下,集尘袋不会被吸附缩卷一团,进一步地,可在吸气口13周围设置一个挡板或支架,避免集尘袋将吸气口13堵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装置3包括尘袋架和集尘袋,所述尘袋架设置在所述集尘腔内,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所述尘袋架上,所述集尘袋的开口正对所述进尘口11,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4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进入所述集尘袋,使所述集尘袋完全打开。
如上所述,垃圾收集装置3包括尘袋架和集尘袋,集尘袋被装配在尘袋架上,其中,集尘袋的开口正对所述进尘口11,当旋风腔内的气流和/或垃圾从进尘口11进来时,可以直接进入到集尘袋内并把集尘袋撑开。
参照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管5呈一定夹角与所述旋风腔的底面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管5与所述旋风腔的底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如上所述,为了使从吸尘管5进来的带垃圾的气流能更好地在旋风腔内形成旋转气流,可以使吸尘管5呈一个锐角的倾斜角度进入旋风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风装置2为圆桶状,所述旋风装置2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12连通,所述旋风装置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经由所述通孔和所述气流通孔12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风腔为圆筒状。
如上所述,为了使从吸尘管5进来的带垃圾的气流能更好地在旋风腔内形成旋转气流,旋风腔应该设置为圆筒状,对应的旋风装置2也设置为圆桶状,圆桶状的旋风装置2倒扣在旋风腔的底面上并固定住,旋风装置2的开口与气流通孔12连通,旋风装置2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其上端面无需要设置通孔,以避免从吸尘管5进来的带垃圾的气流直接从上端面的气孔被吸入第一腔体内,导致不能形成旋转气流或减弱旋转效果,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使气流的旋转效果,旋风装置2的侧壁上的通孔应该迎合气流进来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站还包括过滤装置6,所述过滤装置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诉过滤装置6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12连通,用于过滤从所述旋风腔内流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小颗粒杂物。
优选的,为了过滤掉从旋风装置2的侧壁上的通孔上进入的小颗粒杂物,在气流通孔12处还设置一个过滤装置6,其中过滤装置6可以是过滤网,将过滤网设置在气流通孔12上,避免小颗粒杂物进入风机内损坏风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过滤装置6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并设置有与所述窗口匹配的盖板7,所述盖板7与所述窗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可从所述窗口中取出。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过滤装置6从第一腔体内取出进行清理和更换,可在第一腔体靠近所述过滤装置6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再设置有与窗口匹配的盖板7,以将窗口封盖住,同时,可以在盖板7于窗口的接触处设置密封圈,保证第一腔体内的密闭性。
参照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口边沿处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腔体内延伸的滑槽14,所述过滤装置6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4匹配的滑轨61,所述滑轨61可相对所述滑槽14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滑轨61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侧沿,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上。
如上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支架和过滤网,其中过滤装置6可以是一个正方体形或者圆球形等任一形状的立体镂空结构,过滤网可以是一个袋装的结构套设在过滤支架上,也可以设置在过滤支架的各个棱之间的网状结构,过滤装置6的一面设为开口不设置过滤网,开口这端与气流通孔12紧密接触,旋风腔内的气流依次穿过旋风装置2侧壁上的通孔、气流通孔12和开口后进入过滤装置6内进行过滤,进一步地,窗口的两对边沿处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腔体内延伸的滑槽14,滑槽14可以设置窗口的上端或者下端或上下端之间均可以,其呈现水平状,在所述过滤装置6的两边沿上设对应置有与所述滑槽14匹配的滑轨61,安装或卸载时,将滑轨61嵌入滑槽14内或将滑轨61抽离处滑槽14,就可以安装和卸载过滤装置6。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面盖8,所述面盖8与所述集尘站本体1连接,所述面盖8可相对所述集尘站本体1转动,以打开或密封所述旋风腔和所述集尘腔。
如上所述,包括面盖8设于集尘站本体1的其中一侧壁的上端,面盖8可相对所述集尘站本体1转动,以打开或密封所述旋风腔和所述集尘腔。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和如上任意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集尘站。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尘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站本体、旋风装置、垃圾收集装置、吸风装置和吸尘管;
所述集尘站本体内设置第一腔体、旋风腔和集尘腔,所述吸尘管的第一端与旋风腔连接,所述吸尘管的第二端与扫地机尘盒连通;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之间设置有进尘口,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集尘腔内;
所述旋风腔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还设置有气流通孔,所述旋风装置设置在所述旋风腔内,且通过所述气流通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吸风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吸风装置的吸风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吸风装置的排风口与外部连通;
当集尘站工作时,在所述吸风装置的吸力作用下,产生依次经由所述扫地机尘盒、吸尘管、旋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的气流,并将垃圾从所述扫地机尘盒中带入到所述旋风腔内,在所述旋风装置的旋风作用下,所述气流在所述旋风腔内形成旋转气流,垃圾在所述旋转气流的离心作用力下沿着所述旋风腔内壁旋转,在经过所述进尘口时被甩入设置在所述集尘腔中的垃圾收集装置内,所述旋转气流则经流所述气流通孔后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并由所述吸风装置排出至所述集尘站本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内还设置有吸气口,所述集尘腔通过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使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垃圾收集装置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尘袋架和集尘袋,所述尘袋架设置在所述集尘腔内,所述集尘袋设置在所述尘袋架上,所述集尘袋的开口正对所述进尘口,当集尘站工作时,所述吸风装置抽走所述集尘腔内的气体,所述旋风腔与所述集尘腔形成气压差,在所述气压差的作用下,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进入所述集尘袋,使所述集尘袋完全打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呈一定夹角与所述旋风腔的底面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装置为圆桶状,所述旋风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所述旋风装置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旋风腔内的旋转气流经由所述通孔和所述气流通孔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站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诉过滤装置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孔连通,用于过滤从所述旋风腔内流入到所述第一腔体内的小颗粒杂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过滤装置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并设置有与所述窗口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窗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可从所述窗口中取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边沿处设置有朝所述第一腔体内延伸的滑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轨,所述滑轨可相对所述滑槽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侧沿,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过滤支架上。
10.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扫地机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尘站。
CN202221439937.5U 2022-06-08 2022-06-08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Active CN217696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9937.5U CN217696417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9937.5U CN217696417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417U true CN217696417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0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9937.5U Active CN217696417U (zh) 2022-06-08 2022-06-08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10958A1 (en) Filter for a vacuum cleaner
JP2004249067A (ja) 真空掃除機用集塵容器
JPH0652749U (ja) 真空クリーナ
WO2020244321A1 (zh) 空气处理组件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04541958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7696417U (zh) 集尘站和清洁系统
CN213286101U (zh) 一种建筑施工除尘装置
CN207985813U (zh) 垃圾箱及扫地机
CN205493713U (zh) 吸尘器用积尘盒
CN205493717U (zh) 便携式吸尘器
CN210749008U (zh) 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
CN212186364U (zh) 一种风路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0335618U (zh) 一种金属模具加工使用的废屑收集机构
CN210585874U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细粉去除的垂直吸风道
CN206102554U (zh) 一种吸尘器
CN101669800A (zh) 一种吸尘器集尘桶的过滤器
CN21827952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9479971U (zh) 污水收集箱、基站和清洁设备
CN219516109U (zh) 一种吸尘效果好的袋式吸尘器
CN213669816U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14301492U (zh) 环卫车排风结构
JP3488877B1 (ja) 電気掃除機
CN114711678B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1796237U (zh)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JP2011055974A (ja) 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