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96237U -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6237U
CN211796237U CN202020111114.4U CN202020111114U CN211796237U CN 211796237 U CN211796237 U CN 211796237U CN 202020111114 U CN202020111114 U CN 202020111114U CN 211796237 U CN211796237 U CN 21179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ssembly
garbage
sub
processing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11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新帆
潘燕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11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6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站和清洁系统,其中,该处理站包括通道和垃圾收集装置,该通道的一端用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另一端与垃圾收集装置连通;该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收集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该气流发生组件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垃圾盒中的垃圾沿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收集组件中;收集组件设于通道和气流发生组件之间,其中,通道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子通道和竖向设置的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通过弧形的转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处理站可收集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中的垃圾,无需人工清理垃圾盒。

Description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机器人是一种可自主移动的、用于清洁房间的智能化装置,可以自动清除房间内的灰尘、污垢以及碎片,并将这些垃圾收集到清洁机器人内部的垃圾盒中,然后人工清理垃圾盒中的垃圾而实现最终清洁。然而,由于垃圾盒容量有限,若一次清扫的垃圾量过大,可能清扫未完成,垃圾盒就满了,需要手动清空垃圾盒之后,清洁机器人才能重新工作,使用不便,影响清扫效率。即使对垃圾盒扩容,仍然要人为定期清理垃圾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站,旨在收集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中的垃圾,无需人工清理垃圾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站,包括:通道,一端用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和,垃圾收集装置,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包括:收集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连通,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所述垃圾盒中的垃圾沿所述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所述收集组件中;所述收集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和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之间,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子通道和竖向设置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通过弧形的转弯部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站,包括:通道,一端用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和,垃圾收集装置,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包括:收集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连通,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所述垃圾盒中的垃圾沿所述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所述收集组件中;所述气流发生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和所述收集组件之间,其中,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电机;和,风叶组件,包括:枢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轴向连接,轴向延伸方向与气流流向垂直;和,叶片,安装在所述枢轴上,可转动而带动垃圾朝向所述收集组件运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处理站,所述处理站为如上所述的处理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通的通道和垃圾收集装置,该通道与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连通,进而垃圾收集装置的气流发生组件可产生气流,进而该气流带动垃圾盒中的垃圾沿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垃圾收集装置的收集组件中,该收集组件可以多次收集垃圾盒中的垃圾,无需人工清理垃圾盒中的垃圾,只需收集组件中的垃圾收满时,才需对其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系统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洁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3为图2中清洁系统的处理站的气流发生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气流发生组件的风叶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风叶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图3中气流发生组件的风叶组件的另一结构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风叶组件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清洁系统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该清洁系统包括处理站1和清洁机器人2。该处理站1包括通道10和垃圾收集装置12,该通道10的一端连通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另一端连通垃圾收集装置12。垃圾收集装置12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流发生组件14和收集组件16,气流发生组件14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垃圾盒20中的垃圾沿通道10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收集组件16中。该清洁机器人2包括且不限于扫地机器人、吸尘机器人和拖地机器人,该垃圾盒20设有与通道10连通的出口,当该清洁机器人2完成清扫后或者电量不足时,可以自动回到处理站1的停靠位置上,此时垃圾盒20的出口与通道10连通,处理站1可以对垃圾盒20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同时也可以对该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处理站1的通道10和垃圾收集装置12相互连通,而该通道10与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连通,当垃圾收集装置12的气流发生组件14工作时,通过气压差而产生气流,该气流带动垃圾盒20中的垃圾沿通道10移动,并使垃圾进入垃圾收集装置12的收集组件16中,该收集组件16可以多次收集垃圾盒20中的垃圾,进而无需人工清理垃圾盒20中的垃圾,只需一次性处理收集组件16中的垃圾,减少了清洁次数,从而使清洁工作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收集组件16设于通道10和气流发生组件14之间,气流发生组件14工作时,产生吸力而使气流移动,气流携带垃圾依次通过通道10、收集组件16而集中在收集组件16中。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通道10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子通道100和竖向设置的第二子通道104,第一子通道100与第二子通道104通过弧形的转弯部102连接。通过设置竖向的第二子通道104,将向上移动垃圾,垃圾进入收集组件16后,可以利用重力收集垃圾。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子通道100包括上盖和底盖,底盖的朝向第二子通道104的一端呈圆弧形,且底盖的朝向第二子通道104的一端微向上延伸,当通道10连通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时,即以通道10连通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的状态为参照,底盖的朝向垃圾盒20的一端略微大于底盖的朝向第二子通道102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处理站1包括底座,第一子通道100的上盖与底座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处理站1还包括第一收纳腔11和第二收纳腔15,第一收纳腔11内设置有电路板13,气流发生组件14位于第二收纳腔15。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收纳腔11和第二收纳腔15可以为同一腔体,位于其中的电路板13和气流发生组件14间隔且互不干涉设置。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气流发生组件14为风机组件。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收集组件16包括第三收纳腔17以及可拆卸安装于第三收纳腔17中的透气垃圾袋,第三收纳腔17与气流发生组件14连通,透气垃圾袋的入口与通道10连通。
由于该透气垃圾袋可以拆卸设置,只需将该透气垃圾袋取出,即可将收集的垃圾清理到,并更换新的透气垃圾袋。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收集组件16可以采用抽屉式结构,垃圾收集在可抽出部分,直接抽出可抽出部分,倒掉垃圾,然后将可抽出部分装回。
本实施例清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处理站1的停靠位置时,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的出口与处理站1的通道10的一端连通,处理站1开始工作,此时,气流发生组件14的风机转动,气体经风机排出,进而在通道10内产生气压差,即在通道10内产生气流,在该气流的作用下垃圾依次沿第一子通道100、转弯部102和第二子通道104,进入收集组件16的透气垃圾袋中,该透气垃圾袋起到了滤网的作用,可以让空气通过其中,并经气流发生组件14排出。当收集组件16的透气垃圾袋内垃圾达到一定的量后,会触发提示信号,拆除该透气垃圾袋而移除垃圾,并更换新的透气垃圾袋。因此,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清洁机器人2不用频繁清理垃圾,使用更方便;处理站1中的收集组件16可以将收集到的垃圾暂存之后,待满时进行清理,使清洁工作更加方便。
另外,该处理站1还具有充电功能,当清洁机器人2位于停靠位置时,通过处理站1的充电触点与清洁机器人2的充电极片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处理站1可以对该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清洁系统的另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该清洁系统包括处理站1和清洁机器人2。该处理站1包括通道10和垃圾收集装置12。该通道10的一端连通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另一端连通垃圾收集装置12。垃圾收集装置12包括相互连通的气流发生组件14和收集组件16,气流发生组件14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垃圾盒20中的垃圾沿通道10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收集组件16中。该清洁机器人2包括且不限于扫地机器人、吸尘机器人和拖地机器人,该垃圾盒20设有与通道10连通的出口,当该清洁机器人2完成清扫后或者电量不足时,可以自动回到处理站1的停靠位置上,此时垃圾盒20的出口与通道10连通,处理站1可以对垃圾盒20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同时也可以对该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处理站1的通道10和垃圾收集装置12相互连通,而该通道10与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连通,当垃圾收集装置12的气流发生组件14工作时,通过气压差而产生气流,该气流带动垃圾盒20中的垃圾沿通道10移动,并使垃圾进入垃圾收集装置12的收集组件16中,该收集组件16可以多次收集垃圾盒20中的垃圾,进而无需人工清理垃圾盒20中的垃圾,只需一次性处理收集组件16中的垃圾,减少了清洁次数,从而使清洁工作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气流发生组件14设于通道10和收集组件16之间,气流发生组件14包括电机(未图示)和风叶组件140。风叶组件140包括枢轴141和叶片143,枢轴141与电机的转轴轴向连接,枢轴141的轴向延伸方向与气流流向垂直。叶片143安装在枢轴141上,可转动而移动垃圾朝向所述收集组件16运动。
当电机驱动风叶组件140转动时,风叶组件140转动产生气流,同时由于枢轴141的轴向与气流流向垂直,由气流所携带的垃圾沿通道10移动至叶片143,垃圾随着叶片143转动,而朝向收集组件16运动,进而集中在收集组件16中。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气流发生组件14还包括导通件142,该导通件142的一端可拆卸连通通道10,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收集组件16。风叶组件140可转动安装于导通件142之中,电机设于导通件142之外。
该导通件142可拆卸设置,方便对导通件142及其内的风叶组件140上积累的垃圾进行清理,例如风叶组件140表面和导通件142内表面上积聚的灰尘、缠绕在风叶组件140上的头发等。另外,相对于在导通件142内部设置电机,电机设置在导通件142之外,可在导通件142内使用较大的风叶组件140,而提高通道10内的风力,同时可以避免电机对垃圾的移动造成阻挡。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导通件142呈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144、下侧壁146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风叶组件140安装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叶片143呈方形,叶片143的长度方向与枢轴141的轴向相同,宽度方向与枢轴141的径向相同。
导通件142和风叶组件140均采用方形设置,有利于提高风叶组件140的叶片143的面积,进而提高通道10内的风力,即提高对垃圾的吸力。由于风叶组件140安装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风叶组件140可自上而下转动,有利于垃圾通过风叶组件140。另外,电机对应风叶组件140的枢轴141设置,其安置在地面上,可以减小振动,降低噪音。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风叶组件140可以安装在上侧壁144和下侧壁146之间,对应地,电机可以设置在导通件142的上侧壁144上。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叶片143转动形成的转动直径d大于导通件142的下侧壁146、上侧壁144之间的距离,下侧壁146设有避让叶片143的第一弧形凹槽148,上侧壁144设有避让叶片143的第二弧形凹槽。
该转动直径大于上侧壁144、下侧壁146之间的距离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风叶组件140的叶片143的面积,进而提高通道10中的风力,进一步增大对垃圾盒20中的垃圾的吸力。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第一弧形凹槽148的弧宽w大于转动直径d,落在转动直径d外的垃圾可以进入第一弧形凹槽148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进而在叶片143的带动下转至叶片143的另一侧。
请参照图4和图6,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叶片143的长度l大于叶片143的宽度r,叶片143的长度l的增长可以保证叶片143的面积,叶片143的宽度r的缩短有利于垃圾通过叶片143,进而该设置既可以提高风力,又有利于垃圾通过风叶组件140。优先地,叶片143的长度大于叶片143的宽度的两倍。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片的叶片143在枢轴141的径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优选地,该叶片143的数量为两片,呈180度设置。由于两片叶片143平直设置,不会在叶片143之间卡夹垃圾,有利于垃圾通过叶片143。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叶片143的数量不限于为两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甚至还可以在该枢轴141上设置一片叶片143。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叶片143远离枢轴141的端部朝转动方向弯曲,如此设置,方便将垃圾转入至另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收集组件16包括盒体(未图示)和滤网(未标号),滤网设置在盒体远离气流发生组件14的一端,且滤网可开合设置,进而可直接将收集组件16从气流发生组件14上拆卸,并打开滤网,将收集组件16中的垃圾倒掉。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收集组件16可以采用抽屉式结构,垃圾收集在可抽出部分,方便清理垃圾。
本实施例清洁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清洁机器人2停靠在处理站1的停靠位置时,清洁机器人2的垃圾盒20的出口与处理站1的通道10的一端连通,处理站1开始工作,此时,气流发生组件14的电机驱动风叶组件140转动,部分气体流经收集组件16的滤网而排出,进而在通道10内产生气压差,即在通道10内产生气流,在该气流的作用下垃圾沿通道10移动并进入导通件142,并在风叶组件140的作用下垃圾被转动至靠近收集组件16的一侧,接着在风力的作用下进入收集组件16中,从而完成对垃圾盒20中垃圾的收集,当其收集组件16内垃圾达到一定的量后,会触发提示信号,通过将收集组件16与气流发生组件14分离,并打开收集组件16中的滤网而将垃圾倒出,同时可以定期清理气流发生组件14的导通件142及其内的风叶组件140。因此,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清洁机器人2不用频繁清理垃圾,使用更方便;处理站1中的收集组件16可以将收集到的垃圾暂存之后,待满时进行清理,使清洁工作更加方便。
另外,该处理站1还具有充电功能,当清洁机器人2位于停靠位置时,通过处理站1的充电触点与清洁机器人2的充电极片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进而处理站1可以对该清洁机器人2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处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一端用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和,
垃圾收集装置,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包括:
收集组件;和,
气流发生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连通,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所述垃圾盒中的垃圾沿所述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所述收集组件中;
所述收集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和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之间,其中,所述通道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子通道和竖向设置的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通过弧形的转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包括上盖和底盖,所述底盖的朝向所述第二子通道的一端呈圆弧形,且所述底盖的朝向所述第二子通道的一端微向上延伸,以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的状态为参照,所述底盖的朝向所述垃圾盒的一端略微大于所述底盖的朝向所述第二子通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站包括底座,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站还包括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收纳腔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气流发生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包括第三收纳腔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三收纳腔中的透气垃圾袋,所述第三收纳腔与所述气流发生组件连通,所述透气垃圾袋的入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6.一种处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一端用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垃圾盒;和,
垃圾收集装置,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包括:
收集组件;和,
气流发生组件,与所述收集组件连通,用于产生气流而带动所述垃圾盒中的垃圾沿所述通道移动,并使垃圾进入所述收集组件中;
所述气流发生组件设于所述通道和所述收集组件之间,其中,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
电机;和,
风叶组件,包括:
枢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轴向连接,轴向延伸方向与气流流向垂直;和,
叶片,安装在所述枢轴上,可转动而带动垃圾朝向所述收集组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组件还包括:
导通件,一端可拆卸连通所述通道,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所述收集组件;
所述风叶组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导通件之中,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导通件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通件呈方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侧壁、下侧壁和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风叶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
所述叶片呈方形,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枢轴的轴向相同,宽度方向与所述枢轴的径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转动形成的转动直径大于所述导通件的下侧壁、上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下侧壁设有避让所述叶片的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上侧壁设有避让所述叶片的第二弧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远离所述枢轴的端部朝转动方向弯曲。
11.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站为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站。
CN202020111114.4U 2020-01-17 2020-01-17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Active CN21179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1114.4U CN211796237U (zh) 2020-01-17 2020-01-17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1114.4U CN211796237U (zh) 2020-01-17 2020-01-17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6237U true CN211796237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1114.4U Active CN211796237U (zh) 2020-01-17 2020-01-17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2093Y (zh) 水沫式吸尘装置
CN114305227A (zh) 扫地机器人及集尘装置
CN215584021U (zh) 集尘桩及具有其的清洁系统
CN215027128U (zh)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用吸尘装置
CN214914198U (zh) 集尘基站
CN211796237U (zh) 处理站和清洁系统
CN112971629A (zh) 一种带有污水处理结构的家用自动扫地机器人基站
CN113080791A (zh) 集尘基站
CN210204622U (zh) 一种扫地机
CN218033527U (zh) 一种空调通风系统中的自动清洁过滤装置
CN113892870B (zh) 一种清洁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CN207980755U (zh) 一种皮革加工用除尘装置
CN212424231U (zh) 垃圾回收装置及清洁系统
CN216256944U (zh) 具有气液分离中转效果的垃圾收集装置及其清洁设备
CN112006601A (zh) 一种避免堵塞的防撞家用吸尘器
CN109924924B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CN107212809B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CN213821238U (zh) 一种旋风式吸尘器
CN216108267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清扫效果好的清扫装置
CN217390606U (zh) 扫地机器人的清洁系统
CN215687466U (zh) 垃圾收集装置、扫地机器人充电桩及清洁系统
CN220898612U (zh) 一种能够压制尘屑的表面清洁器
CN216628366U (zh) 自清洁装置及系统
CN213030575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8165133U (zh) 一种过滤结构及具有其的尘气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