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6847U -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6847U
CN219476847U CN202320458319.3U CN202320458319U CN219476847U CN 219476847 U CN219476847 U CN 219476847U CN 202320458319 U CN202320458319 U CN 202320458319U CN 219476847 U CN219476847 U CN 219476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vity
cover plate
waterproof
ultras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83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x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x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x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xd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83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6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6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6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包括电池下壳,电池大盖片,电池小盖片,防水圈,电芯和PCB控制板,电池下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芯和PCB控制板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电芯和PCB控制板电性连接,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上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周边都设有密封槽,防水圈安装在密封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结构和防水圈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可靠性得到保证,在进行超声跌落测试时,良率高,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双排气孔的设计方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进行对流,在极端环境下能更好的调节内部气压,增强稳定性,能广泛适用多种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数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防水电池的装配结构都是采用超声结合,通过超声防止水的进入但是目前的结构会造成20%的不良率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及资源浪费。并且对于产品在严苛环境中使用造成很大的限制,如:产品经过跌落,温度变化,抗老化等因素导致超声产品在结合部分出现有极轻微松动导致产品防水性能极速下降,达不到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旨在解决所述产品防水的不良率问题及经过严格环境测试后产品继续保持相关参数的稳定性能,从而满足特定客户对于特殊产品性能要求。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包括电池下壳,电池大盖片,电池小盖片,防水圈,电芯和PCB控制板,所述电池下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周边都设有密封槽,所述防水圈安装在密封槽内,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具有相同的密封结构,所述电池大盖片设有与所述密封槽对应的密封压合部,所述密封压合部用于伸入密封槽内挤压防水圈形成过盈配合实现第一重防水,所述密封压合部的内侧设有超声熔接部,所述超声熔接部与第一腔体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超声波熔接在一起实现第二重防水,超声波焊接原理:超声波作用于热塑性的塑料接触面时,会产生每秒几万次的高频振动,这种达到一定振幅的高频振动,通过上焊件把超声能量传送到焊区,由于焊区即两个焊接的交界面处声阻大,因此会产生局部高温。又由于塑料导热性差,不能及时散发热量,聚集在焊区,致使两个塑料的接触面迅速熔化,加上一定压力后,使其融合成一体。当超声波停止作用后,让压力持续几秒钟,使其凝固成型,这样就形成一个坚固的分子链,达到焊接的目的,焊接强度能接近于原材料强度;
优选地,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上都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一面安装有防水透气膜,两个所述排气孔用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进行对流,透气膜原理:在气态下,不管是水汽分子还是空气中组成的各种气体分子都是单独存在的,分子非常小,可以顺利渗透到防水透汽膜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作用(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俗的说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使透汽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超声熔接部的截面为倒立的等边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之间通过镍带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结构和防水圈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可靠性得到保证,防水等级高,在进行超声跌落测试时,良率高,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双排气孔的设计方便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进行对流,在极端环境下能更好的调节内部气压,增强稳定性,能广泛适用多种环境,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超声焊接过程中对超声波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生产中可灵活进行选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大盖片和电池下壳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电池下壳,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3-密封槽,2-电池大盖片,21-密封压合部,22-超声熔接部,3-电池小盖片,4-防水圈,5-PCB控制板,6-电芯,7-镍带,8-排气孔,9-防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上端”、“下端”、“左侧”、“右侧”、“前端”、“后端”以及类似的表达是参考附图的位置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包括电池下壳1,电池大盖片2,电池小盖片3,防水圈4,电芯6和PCB控制板5,电池下壳1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电芯6和PCB控制板5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内,电芯6和PCB控制板5电性连接,电池大盖片2和电池小盖片3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周边都设有密封槽13,防水圈4安装在密封槽13内,电池大盖片2和电池小盖片3具有相同的密封结构,电池大盖片2设有与密封槽13对应的密封压合部21,密封压合部21用于伸入密封槽13内挤压防水圈4形成过盈配合实现第一重防水,密封压合部21的内侧设有超声熔接部22,超声熔接部22与第一腔体11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超声波熔接在一起实现第二重防水,超声波焊接原理:超声波作用于热塑性的塑料接触面时,会产生每秒几万次的高频振动,这种达到一定振幅的高频振动,通过上焊件把超声能量传送到焊区,由于焊区即两个焊接的交界面处声阻大,因此会产生局部高温。又由于塑料导热性差,不能及时散发热量,聚集在焊区,致使两个塑料的接触面迅速熔化,加上一定压力后,使其融合成一体。当超声波停止作用后,让压力持续几秒钟,使其凝固成型,这样就形成一个坚固的分子链,达到焊接的目的,焊接强度能接近于原材料强度;
本实施例中,电池大盖片2和电池小盖片1上都开设有排气孔8,排气孔8的一面安装有防水透气膜9,两个排气孔8用于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进行对流,透气膜原理:在气态下,不管是水汽分子还是空气中组成的各种气体分子都是单独存在的,分子非常小,可以顺利渗透到防水透汽膜另一侧,从而发生透汽现象。当水汽冷凝变成水珠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的表面存在张力作用(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俗的说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的渗透发生,使透汽膜有了防水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超声熔接部22的截面为倒立的等边三角形,电芯6和PCB控制板5之间通过镍带7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结构和防水圈4结合的双重防水结构,可靠性得到保证,防水等级高,在进行超声跌落测试时,良率高,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双排气孔8的设计方便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之间进行对流,在极端环境下能更好的调节内部气压,增强稳定性,能广泛适用多种环境,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在超声焊接过程中对超声波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生产中可灵活进行选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3)

1.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下壳,电池大盖片,电池小盖片,防水圈,电芯和PCB控制板,所述电池下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分别安装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上方;
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周边都设有密封槽,所述防水圈安装在密封槽内,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具有相同的密封结构,所述电池大盖片设有与所述密封槽对应的密封压合部,所述密封压合部用于伸入密封槽内挤压防水圈形成过盈配合实现第一重防水,所述密封压合部的内侧设有超声熔接部,所述超声熔接部与第一腔体的上表面接触,通过超声波熔接在一起实现第二重防水;
所述电池大盖片和电池小盖片上都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一面安装有防水透气膜,两个所述排气孔用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进行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熔接部的截面为倒立的等边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和PCB控制板之间通过镍带进行连接。
CN202320458319.3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Active CN219476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319.3U CN219476847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319.3U CN219476847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6847U true CN21947684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8319.3U Active CN219476847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6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8599C (zh) Mea、mea的制造方法和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
CN107257534A (zh) 碳纤维球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85925B (zh) 滤清器滤芯
KR20220129677A (ko) 가스 투과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7193583A1 (zh) 黑色铝塑膜和聚合物锂电池
CN219476847U (zh) 一种用超声波熔接的防水电池
WO2016206328A1 (zh) 微型扬声器
US3775189A (en) Forming sealed housing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JP2005158690A5 (zh)
CN208368615U (zh) 一种密封钉结构
CN204733373U (zh) 微型扬声器
CN217859308U (zh) 一种dbc板固定结构及超声波焊接装置
CN203590454U (zh) 压电驻极体传声器
CN201829487U (zh) 一种三极管引线框架
CN210553466U (zh) 一种环保型塑料薄膜
CN111836500A (zh) 电子产品密封防水结构、电子产品及其制作方法
CN207736606U (zh) 一种具有防滞留功能的全塑玻璃结构
CN206596219U (zh) 发声装置模组
CN207881881U (zh) 传感体
CN101533913B (zh) 塑壳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2946697A (zh) 薄膜电路板制造方法及其薄膜电路板
CN212727753U (zh) 电子产品密封防水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01352458Y (zh) 一种防水闪存盘
CN111114032A (zh) 一种新型泡沫板材表面封孔结构及其封孔方法
CN210624453U (zh) 一种点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