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6771U -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6771U
CN219476771U CN202223329579.5U CN202223329579U CN219476771U CN 219476771 U CN219476771 U CN 219476771U CN 202223329579 U CN202223329579 U CN 202223329579U CN 219476771 U CN219476771 U CN 219476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ms
fixing
clamp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95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兴球
黄立亮
罗锟
陈朝海
陈智伟
杨兴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95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6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6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6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两相对侧沿着垂直于支架主体的大面的投影方向均延伸有若干夹持固定臂,支架主体与夹持固定臂一体折弯成型;每一夹持固定臂上均设置有第一BMS固定孔,且若干夹持固定臂之间形成装夹区域,每一夹持固定臂均具有弹性,夹持固定臂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驱使装夹区域增大,且在撤除外力作用下能够夹紧BMS,解决现有支架结构通过多个零件进行拼焊而导致的结构笨重复杂的问题,降低支架结构整体的成本,实现支架结构一体化、轻量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BMS的全称为电池管理系统,俗称为电池保姆或电池管家,主要就是为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包括BMS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组、显示模组、无线通信模组、电气设备、用于为电气设备供电的电池组以及用于采集电池组的电池信息的采集模组,而BMS主要由主板、从板、BDU以及高压控制板组成。
而传统用于安装固定BMS的支架结构通常采用多个零件进行拼焊而成,或者是采用多个支架结构进行组合固定BMS,这使得安装固定BMS的支架比较复杂、比较笨重,同时,也提高了支架的加工与装配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解决现有支架结构通过多个零件进行拼焊而导致的结构笨重复杂的问题,降低支架结构整体的成本,实现支架结构一体化、轻量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两相对侧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大面的投影方向均延伸有若干夹持固定臂,所述支架主体与所述夹持固定臂一体折弯成型;
每一所述夹持固定臂上均设置有第一BMS固定孔,且若干所述夹持固定臂之间形成装夹区域,每一所述夹持固定臂均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固定臂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驱使所述装夹区域增大,且在撤除外力作用下能够夹紧BMS。
通过支架主体及其两相对侧折弯而成的夹持固定臂,使得支架主体与夹持固定臂一体化成型,从而不仅避免利用焊接增材工艺使得支架结构整体质量增加,也能够避免由于焊接要求导致所选板材的厚度增大,有效实现利用简易的支架结构完成对BMS的装配固定的目的,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同时,不仅解决现有支架需要通过多个零件进行拼焊所导致的工序多、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并利用两个夹持固定臂折弯成型的一体化所具备的综合性能良好,能够有效地对两个夹持固定臂之间的BMS进行夹持,实现预装配的意想不到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BMS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有定位固定臂,所述定位固定臂上设置有第二BMS固定孔,所述定位固定臂位于所述装夹区域的一侧,用于沿着两个所述夹持固定臂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对所述BMS进行定位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固定臂及所述夹持固定臂均设置有引导部。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为设有倒角的凸起结构或者为设有倒圆角的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上延伸有支架固定部,所述支架固定部上设置有支架固定孔,所述的支架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固定臂的延伸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支架主体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固定部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铜排的折弯延伸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折弯延伸部一体折弯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延伸部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过渡连接部以及垂直于所述支架主体的铜排固定部,所述铜排固定部与所述支架固定部分别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铜排固定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铜排的铜排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固定部与所述过渡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铜排固定部与所述过渡连接部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凸筋,以增强所述支架主体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支架主体与两个夹持固定臂之间的配合,实现支架结构的轻量化及一体化的目的,并同时解决现有支架结构通过多个零件进行拼焊而导致的结构笨重复杂的问题,能够有效降低支架结构整体的成本。此外,通过两个夹持固定臂实现BMS进行夹持,达到预装配的意想不到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BMS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的第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1-支架主体,121-夹持固定臂,122-第一BMS固定孔,13-装夹区域,141-定位固定臂,142-第二BMS固定孔,15-引导部,16-第一加强筋,17-凸筋,18-折弯延伸部,181-过渡连接部,182-铜排固定部,183-铜排固定孔,184-第二加强筋,185-第三加强筋,191-支架固定部,192-支架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包括支架主体11,支架主体11的两相对侧沿着垂直于支架主体11的大面的投影方向均延伸有一夹持固定臂121,此处所指的延伸优选为一体折弯成型,保证每一夹持固定臂121与支架主体11一体成型,不仅使得每一夹持固定臂121与支架主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平整顺滑,提高该支架结构的美观感的同时,相较于焊接连接的方式,简化加工工艺,减低加工成本,更重要的,避免了焊接位置存在毛刺等对BMS造成刮伤磨损;
其中,每一夹持固定臂121上均设置有第一BMS固定孔122,且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形成装夹区域13,每一夹持固定臂121均具有弹性,夹持固定臂121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驱使装夹区域13增大,且在撤除外力作用下能够夹紧BMS。
应当注意,上述夹持固定臂121并不局限于一个,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等,也即为支架主体11的两相对侧沿着垂直于支架主体11的大面的投影方向均延伸多个夹持固定臂121。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支架主体11沿着较长边的方向为长度延伸方向,则沿着较短边的方向为宽度延伸方向,考虑装配的便捷性,两个夹持固定臂121设在支架主体11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上,但不局限于设置在支架主体11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上,还可以为设置在支架主体11沿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上。
此时,该支架结构在装配BMS的过程中,将BMS插接装配至装夹区域13的内部,然后再将螺栓或螺钉贯穿对应的第一BMS固定孔122,并连接至BMS,进行加固装配的目的。
由于夹持固定臂121与支架主体11折弯成型,夹持固定臂121具备一定的弹性及塑性,利用夹持固定臂121的弹性及塑性,能够产生对BMS一定的夹紧力,达到预装夹的意想不到效果,使得BMS装夹在支架结构的装夹区域13的内部后不容易产生相对移动,非常有利于后续的螺栓贯穿第一BMS固定孔122进行加固的工序,省略了二次对位的步骤,从而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
此外,通过夹持固定臂121所提供的夹紧力及螺栓贯穿第一BMS固定孔122的配合,实现双重固定BMS的效果,从而实现牢固装配BMS的目的。
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支架主体11上还设置有定位固定臂141,定位固定臂141上设置有第二BMS固定孔142,定位固定臂141位于装夹区域13的一侧,用于沿着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对BMS进行定位与固定。
具体为,两个夹持固定臂121设在支架主体11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相对侧上,则定位固定臂141设置在支架主体11沿宽度延伸方向的一侧上。当BMS安装于装配区域时,沿着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提供一定的作用力,也即沿着支架主体11的宽度延伸方向提供一定的作用力时,BMS还能够沿着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调整平动,直至BMS抵接至定位固定臂141,此时,BMS上的安装孔位将同步与第一BMS固定孔122对准,从而更进一步省略了装配BMS至该支架结构的过程进行定位的步骤,更进一步提高装配的效率。
优选的,定位固定臂14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定位固定臂141相对设置并位于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但并不局限于两个定位固定臂141,还可以为一个定位固定臂141,此时,定位固定臂141呈长条状设置,或者还可以为三个定位固定臂141、四个定位固定臂141、五个定位固定臂141等。
还应当注意的,定位固定臂141优选为一体折弯成型,保证夹持固定臂121、定位固定臂141及支架主体11一体成型,不仅定位固定臂141与支架主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平整顺滑,提高该支架结构的美观感的同时简化加工工艺,减低加工成本,并保护BMS的外表面不受磨损或刮伤。但并不局限于一体折弯成型,此处定位固定臂141与支架主体11还可以焊接连接。
意想不到的,通过两个设置有第一BMS固定孔122的夹持固定臂121以及设置有第二BMS固定孔142的定位固定臂141之间的配合,一方面,在两个夹持固定臂121的限位作用下,使得BMS上沿着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的安装孔位与第二BMS固定孔142自动对准,而BMS贴紧至支架主体11的大面并沿着两个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平动至定位固定臂141,又实现BMS上沿着支架主体1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安装孔位与第一BMS固定孔122自动对准,实现三点自定定位的目的,大大提高了BMS在装配过程中的效率及便捷性。
另一方面,螺栓贯穿第一BMS固定孔122并连接至BMS,实现BMS在沿着支架主体11的长度延伸方向的固定,而螺栓贯穿第二BMS固定孔142并连接至BMS,实现BMS在沿着支架主体11的宽度延伸方向的固定,使得BMS在三个位置受力固定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该支架结构装配BMS的牢固性及稳定性。
进一步的,具体结合图3及图4所示,定位固定臂141及夹持固定臂121均设置有引导部15。引导部15优选为设有倒角的凸起结构,当然,还可以为设有倒圆角的凸起结构。
则BMS在插接装配的过程中,BMS将沿着引导部15自动对位到装配区域的内部,直至BMS抵接至支架主体11的大面即可,更进一步提高装配BMS的效率及便捷性,另外,使得BMS装配至装配区域的过程中不会刮擦到夹持固定臂121的边缘或定位固定臂141的边缘,从而保护BMS在装配过程中不受磨损。
更进一步的,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支架主体11上设置有支架固定部191,支架固定部191上延伸有支架固定孔192,支架固定部191的延伸方向与夹持固定臂121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支架固定部191优选为一体折弯成型,支架固定部191优选位于支架主体11靠较长边一侧。
应当说明的,考虑支架结构的整体受力平衡以及加工的简便,支架主体1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固定部191,但并不局限于两个支架固定部191。还可以为一个支架固定部191,支架固定部191呈长条状,且支架固定部191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架固定孔192。或者,支架固定部191上设置为三个支架固定部191,四个支架固定部191,五个支架固定部191等。
更进一步的,为增强支架固定部191的结构强度,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支架固定部191与支架主体1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6。优选的,第一加强筋16优选呈三角状。利用第一加强筋16的结构,不仅增强支架结构能够承受负荷的能力,同时有效避免支架固定部191折弯成型后的变形复原,从而提高支架结构的加工精度。
同理的,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为增强支架主体11的刚性及结构强度,避免支架主体11在长期受力的过程中产生弯曲形变等问题,支架主体11上设置有两个凸筋17,每一凸筋17呈长条腰型槽状,且沿着支架主体11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以增强支架主体11的结构强度。
应当说明的,并不局限于支架主体11上设置有两个凸筋17,支架主体11上还可以设置为一个凸筋17、三个凸筋17、四个凸筋17、五个凸筋17等。
补充说明的,利用支架主体11上设置凸筋17以及支架固定部191与支架主体1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第一加强筋16,使得支架结构整体强度及刚性大大提高,从而能有效进一步缩小支架主体11以及支架固定部191的厚度,使得支架结构整体的重量进一步减小,达到更进一步提高支架结构轻量化的目的。
上述中,通过较为简易的支架结构实现了对BMS的装配固定,并同时非常有效地提高了BMS装配至支架结构的安装效率,从而大大缩短了BMS的装配工时。而BMS的装配过程中,除了需要安装BMS本身外,通常会加装有其他关联元件,如铜排。铜排,又称铜母排或铜汇流排,是由铜材质制作的,截面呈倒角或圆角矩形的长导体,以避免产生尖端放电的目的,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但目前现有的支架与安装固定铜排的支架分开单独设计,不仅增加了生产制作的成本,还增加了铜排的支架与固定BMS支架的装配工序,使得整体的装配相对繁琐。
兹就上述存在的瑕疵,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优选改进方案,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支架固定部191的端部还设置有折弯延伸部18,也即折弯延伸部18为一体折弯成型,使得支架主体11、折弯延伸部18与支架固定部191一体成型,从而通过折弯延伸部18实现安装固定铜排的目的,无需再加装用于固定铜排的支架,在将BMS装配至支架结构之后即可陆续在支架结构上完成铜排的安装。因此,利用折弯延伸部18能够减少在电池包上所安装支架的种类和数量,简化电池包的结构,降低生产及装配的成本。
具体的,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折弯延伸部18包括平行于支架主体11的过渡连接部181以及垂直于支架主体11的铜排固定部182,铜排固定部182与支架固定部191分别与过渡连接部181的两端固定连接,铜排固定部18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铜排的铜排固定孔183。此处所指的固定连接为一体成型,也即为铜排固定部182与支架固定部191均为一体折弯成型。
考虑铜排存在一定的重量,在长期装配过程中,折弯延伸部18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进一步的,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支架固定部191与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84,在第二加强筋184的作用下,使得支架固定部191与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不因铜排的重量而容易发生弯曲形变,有效提高了支架固定部191与过渡连接部181的结构强度。
更进一步的,具体请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铜排固定部182与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85,利用第三加强筋185,使得铜排固定部182与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不因铜排的重量而容易发生弯曲形变,有效增强了折弯延伸部18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1),所述支架主体(11)的两相对侧沿着垂直于所述支架主体(11)的大面的投影方向均延伸有若干夹持固定臂(121),所述支架主体(11)与所述夹持固定臂(121)一体折弯成型;
每一所述夹持固定臂(121)上均设置有第一BMS固定孔(122),且若干所述夹持固定臂(121)之间形成装夹区域(13),每一所述夹持固定臂(121)均具有弹性,所述夹持固定臂(121)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驱使所述装夹区域(13)增大,且在撤除外力作用下能够夹紧BM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还设置有定位固定臂(141),所述定位固定臂(141)上设置有第二BMS固定孔(142),所述定位固定臂(141)位于所述装夹区域(13)的一侧,用于沿着两个所述夹持固定臂(121)之间的中心线方向对所述BMS进行定位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臂(141)及所述夹持固定臂(121)均设置有引导部(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5)为设有倒角的凸起结构或者为设有倒圆角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延伸有支架固定部(191),所述支架固定部(191)上设置有支架固定孔(192),所述的支架固定部(19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固定臂(121)的延伸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部(191)与所述支架主体(1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部(191)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铜排的折弯延伸部(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所述支架固定部(191)与所述折弯延伸部(18)一体折弯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延伸部(18)包括平行于所述支架主体(11)的过渡连接部(181)以及垂直于所述支架主体(11)的铜排固定部(182),所述铜排固定部(182)与所述支架固定部(191)分别与所述过渡连接部(18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铜排固定部(18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铜排的铜排固定孔(18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部(191)与所述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8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固定部(182)与所述过渡连接部(181)之间的折弯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8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用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1)上设置有至少一凸筋(17),以增强所述支架主体(11)的结构强度。
CN202223329579.5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Active CN219476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579.5U CN21947677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9579.5U CN21947677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6771U true CN219476771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9579.5U Active CN219476771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67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76771U (zh) 一种bms用的支架结构
CN217035895U (zh) 一种极耳连接结构及电池
CN217788730U (zh) 汇流排支架、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4848960U (zh) 电池模组及二次电池
CN21275101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6288756U (zh) 电池模组
CN218745842U (zh) 一种锂电池点焊固定装置
CN214479335U (zh) 一体式直角连接件以及走线架
CN212289488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托架
CN217086335U (zh) 一种变压器铜板并联结构
CN216086467U (zh) 一种插拔式变流器固定装置及变流器
CN217151199U (zh) 提高贴片拼装紧密型的铝合金模板
CN211907547U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防护装置
CN21899697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锂电池保护板结构
CN214155143U (zh) 电控柜用新型侧支件
CN219542013U (zh) 一种电池组极耳焊接固定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13572410U (zh) 一种用于矩形墙檩的固定结构
CN219564759U (zh) 一种大容量车载储能电源的固定装置
CN219163638U (zh) 电芯结构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电池包
CN215380875U (zh) 一种蚯蚓养殖移动稳固组件
CN218160543U (zh) 一种极耳切刷压挡机构及自动切刷机
CN219873936U (zh) 连接片及电池模组
CN217642537U (zh) 便于操作的电力通信传输桥架
CN218717984U (zh) 角码及边框
CN217641709U (zh) 一种可安装限位的电气隔离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