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1839U -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1839U
CN219471839U CN202320219595.4U CN202320219595U CN219471839U CN 219471839 U CN219471839 U CN 219471839U CN 202320219595 U CN202320219595 U CN 202320219595U CN 219471839 U CN219471839 U CN 219471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butting
abutment
inclined surfa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95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王伏根
谢家漂
王�琦
郭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95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1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1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1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页与门安装结构,合页包括主轴、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抵接轴、第一抵接块和阻尼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主轴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转动连接,第一抵接块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一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第一抵接块连接;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转动,以使抵接于第一斜面的第一抵接轴横向运动而驱动第一抵接块运动,从而使阻尼器收缩,阻尼器在收缩过程中为第一抵接块的运动提供阻尼。该合页能够为自身的转动提供阻尼,从而提供缓冲效果,且该合页不易产生噪音和磨损。

Description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通过转动进行启闭的门,门通常通过合页与门框或墙壁连接。某些合页会为门的转动提供一定的阻尼,对门的开启或关闭进行缓冲,这样可以防止门开启或关闭时因惯性而转动过快,从而提高使用者使用门时的使用体验。
然而,现有的可提供阻尼的合页大多通过轴套、垫片等部件提供摩擦阻尼。在门的开启或关闭过程中,摩擦部件(例如轴套)发生摩擦时容易产生噪音,不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而且,合页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摩擦部件容易磨损从而导致缓冲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合页,该合页能够提供用于缓冲的阻尼且不通过轴套的摩擦提供阻尼,该合页不易产生噪音及磨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合页的门安装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合页,包括:主轴;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主轴转动连接;第一抵接轴,与所述主轴平行,且所述第一抵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第一抵接块,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抵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第一抵接轴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抵接块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阻尼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第一抵接块连接;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转动,以使抵接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第一抵接轴横向运动而驱动所述第一抵接块运动,从而使所述阻尼器收缩,所述阻尼器在收缩过程中为所述第一抵接块的运动提供阻尼。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合页,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第一主体相对于第二主体沿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抵接轴可以抵住第一抵接块并驱使第一抵接块运动,从而使第一抵接块挤压阻尼器,阻尼器在收缩过程为合页的转动提供阻尼。该合页的转动阻尼不需要依赖于套在主轴上的轴套提供的摩擦阻尼,该合页不易产生噪音和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抵接块还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抵接轴垂直,其中,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阻尼器收缩,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抵接轴依次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平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二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阻尼器收缩;所述合页还包括:第二抵接轴,与所述主轴平行,且所述第二抵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第二抵接块,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抵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抵接轴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抵接块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抵接块连接,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抵接轴横向运动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斜面,以使所述第二抵接块运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抵接块还包括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的两端,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抵接轴依次与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接触;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均为锐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抵接块还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三斜面远离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贯穿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错,所述主轴穿设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错处;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抵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抵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抵接轴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抵接轴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安装结构,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合页;支撑件,所述第一主体固定于所述支撑件;门体,所述第二主体固定于所述门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门安装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门体的开启或关闭过程具有缓冲效果,且用于提供缓冲效果的合页不易产生噪音及磨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门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型材,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型材连接,所述第一型材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粘接;第二型材,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所述第二型材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门体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型材还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型材还设置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四安装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合页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合页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合页处于另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合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合页从图1所示状态转动至图3所示状态时第一抵接块和第二抵接块的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第二抵接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淋浴房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淋浴房所采用的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合页、第一型材、第二型材、门体和支撑件的组装方式示意图(俯视角度);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和第一型材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合页,101-第一主体,102-第二主体,103-第一连杆,104-第二连杆,105-主轴,106-第一限位槽,107-第二限位槽;
201-第一抵接块,202-杆件,203-壳体,204-阻尼器,205-第一抵接轴,206-第一连接轴,207-第二抵接块,208-弹性件,209-第二抵接轴,210-第二连接轴,211-第一插接孔,212-第二插接孔;
301-第一安装腔,302-第二安装腔;
401-第一斜面,402-第一平面,403-第二平面,404-第二斜面,405-第三斜面,406-第四斜面;
501-接触部,502-连接部;
601-墙体,602-门体,603-玻璃板,604-支撑件,605-第一型材,606-第二型材;
701-第一安装槽,702-第二安装槽,703-第三安装槽,704-第四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比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合页100,合页100包括主轴105、第一主体101、第二主体102、第一连杆103、第二连杆104、第一抵接轴205、第一抵接块201和阻尼器204。其中,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可以分别与需要实现转动连接的两个物体连接,例如,第一主体101与门框连接,第二主体102与门连接。
第一主体101与第二主体102转动连接。参照图1,第一连杆103与第一主体101连接,第二连杆104与第二主体102转动连接,主轴105穿设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通过主轴105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主体101与第二主体102之间的转动连接。主轴105、连杆和合页100主体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后文具体介绍。
第一抵接轴205、第一抵接块201和阻尼器204之间相互配合,从而使阻尼器204能够对合页100的转动提供阻尼,从而对合页100本身或者连接于合页100的物体进行缓冲。本申请中,“合页100的转动”指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之间的相对转动。
参照图4,第一抵接轴205与主轴105平行,第一抵接轴205与第一连杆103连接。对比图1和图4,当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转动时,第二主体102会通过第二连杆104带动第一抵接轴205横向运动。第一抵接轴205的“横向运动”,具体是指第一抵接轴205相对于第一主体101的运动,而且“横向”是指第一抵接轴205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抵接轴205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横向”并不一定等同于水平方向,当第一抵接轴205竖直设置时,横向为水平方向,但当第一抵接轴205沿其他方向设置时,横向可以是水平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
第一抵接块201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一主体101,第一抵接块201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抵接轴205的轴向运动。参照图5,第一抵接块201设置有第一斜面401,第一斜面401与第一抵接轴20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一抵接块201与第一抵接轴205的端部抵接,而且在合页10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抵接轴205可以与第一斜面401抵接。更具体地,图4中,第一主体101的内部具有第一安装腔301,第一抵接块20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301中,第一抵接轴205的端部穿入第一安装腔301中从而与第一抵接块201抵接。图4中,第一抵接轴205沿竖直方向设置,相应地,第一抵接块20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
阻尼器204安装于第一主体101,阻尼器204与第一抵接块201连接。阻尼器204具体可以设置为液压阻尼器、弹簧阻尼器等。参照图2,阻尼器204包括壳体203和杆件202,杆件202的一部分设置于壳体203的内部,杆件202的一部分露出于壳体203的外部,且杆件202可以相对于壳体203滑动。阻尼器204的安装方式可参照图4,阻尼器204亦设置在第一安装腔301中,第一抵接块201内部中空,阻尼器204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一抵接块201的内部,壳体203与第一安装腔301的壁面抵接,杆件202的露出端与第一抵接块201抵接。阻尼器204的具体原理和内部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本申请不详细介绍。
第二主体102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1转动,以使抵接于第一斜面401的第一抵接轴205横向运动而驱动第一抵接块201运动,从而使阻尼器204收缩,阻尼器204在收缩过程中未第一抵接块201的运动提供阻尼。阻尼器204对第一抵接块201所提供的阻尼,即阻尼器204对合页100的转动或对门的转动所提供的阻尼。“阻尼器204收缩”,是指阻尼器204的杆件202露出在壳体203外部的部分的长度减小。
以图5中靠上的一组阻尼器204和第一抵接块201为例,第一斜面401的左端低于其右端,当合页100从图1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图4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抵接轴205的顶端在保持与第一斜面401抵接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斜面401逐渐向左运动。结合图4和图5,第一抵接轴205施加于第一斜面401的力具有一个向上的分力,该分力驱动第一抵接块201向上运动,从而使阻尼器204收缩。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主体102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若第二主体102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阻尼器204压缩,那么第二主体102沿第二方向转动时不会使阻尼器204压缩,在第二主体102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阻尼器204会恢复至未被压缩的状态。第一方向在图1中对应顺时针方向(俯视角度下),第二方向在图1中对应逆时针方向(俯视角度下)。若第二主体10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对应门的开门过程,那么阻尼器204对开门过程提供缓冲;若第二主体10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对应门的关门过程,那么阻尼器204对关门过程提供缓冲。
在第一主体101相对于第二主体102沿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抵接轴205可以抵住第一抵接块201并驱使第一抵接块201运动,从而使第一抵接块201挤压阻尼器204,阻尼器204在收缩过程为合页100的转动提供阻尼。该合页100的转动阻尼不需要依赖于套在主轴105上的轴套提供的摩擦阻尼,该合页100不易产生噪音和磨损。
下面再对本实用新型的合页100的其他设置作进一步地介绍。
如上文所述,阻尼器204用于为第二主体102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的转动提供阻尼和缓冲;若需要对第二主体102在相反方向上的转动提供阻尼和缓冲,那么合页100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抵接块207、第二抵接轴209以及弹性件208。其中,第二抵接块207、第二抵接轴209和弹性件208之间的配合关系,与第一抵接块201、第一抵接轴205和阻尼器204之间的配合关系类似。
结合图4和图5,第二抵接轴209与主轴105平行,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一连杆103连接。当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转动时,第二抵接轴209会相对于第二主体102横向移动,第二抵接轴209“横向”移动意味着第二连接轴21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抵接轴209的轴向垂直。第二抵接块207可活动地安装于第二主体102,第二抵接块207能够相对于第二主体102沿第二抵接轴209的轴向运动,第二抵接块207包括第二斜面404,第二斜面404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弹性件20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主体102、第二抵接块207连接。
更具体地,参照突,第二主体10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302,第二抵接块207和弹性件208均容纳在第二安装腔302中,第二抵接轴209的端部穿入到第二安装腔302中并与第二抵接块207抵接。图4和图5中,弹性件208设置为弹簧,弹性件208设置在第二抵接块207背对第二抵接轴209的一侧。结合图4和图7,第二抵接块207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502和接触部501,连接部502呈圆柱状,弹性件208套在连接部502的外部,弹性件208的一端与接触部501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腔302的壁面抵接。第二斜面404则设置在接触部501背对连接部502的一侧。
图5中,从图5左侧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右侧所示的状态,对应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方向转动;从图5右侧所示的状态切换至左侧所示的状态,对应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二方向转动。在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阻尼器204收缩,弹性件208在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抵接轴209横向运动并推动第二斜面404,从而使第二抵接块207运动并压缩弹性件208。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门框与门通过合页100连接,在开门的过程中阻尼器204对门的转动进行缓冲,在关门的过程中弹性件208对门的转动进行缓冲,而且,在开门的过程中,弹性件208所提供的弹力还能够作为驱动门打开的动力的一部分。
参照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块207还包括第三斜面405和第四斜面406,第三斜面405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四斜面406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三斜面405和第四斜面406分别连接于第二斜面404的两端。第三斜面405和第四斜面406中的任意一者的倾斜角度都与第二斜面404的倾斜角度不同。具体地,若将第二斜面404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记为第一夹角,将第三斜面405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将第四斜面406与第二抵接轴209之间的夹角记为第三夹角,那么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第三夹角小于第一夹角。
相比于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二斜面404抵接时,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三斜面405或第四斜面406抵接并横向运动时,第二抵接轴209的横向运动阻力更大,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转动时的阻力较大。如此,合页100转动过程的头段和末段的阻力较大,合页100转动过程的头段和末段的缓冲效果会更强。相应地,对于与该合页100连接的门,门在将要开启至最大角度或者将要关闭时,门可以受到较强的缓冲,以免门转动过快而与门框发生剧烈的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接块用于与抵接轴抵接的表面还可以包括平面;相对于抵接轴与斜面抵接,抵接轴与平面抵接时,合页100或者门更容易保持角度或位置稳定。
例如,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接块201还设置有第一平面402,第一平面402与第一斜面401相连,第一平面402与第一抵接轴205垂直。第一平面402与第一斜面401之间的相对位置还满足:第二主体102能够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方向转动从而使阻尼器204收缩,在第二主体102沿第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抵接轴205依次与第一斜面401、第一平面402抵接。若是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与门的关门过程相对应,那么当门刚好关上时,第一抵接轴205与第一平面402抵接,门能够较为稳定地处于关闭状态。
类似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块207还设置有第二平面403,如图5所示,第二平面403连接于第三斜面405远离第二斜面404的一端,第二平面403与第二抵接轴209垂直。若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与门的开门过程相对应,那么当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二平面403抵接,门能够较为稳定地处于该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左侧所示的状态中第二抵接块207处于正视角度,这只是为了方便示出抵接块和抵接轴之间的接触位置变化关系;实际上在合页100转动至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二平面403抵接的时候,第一抵接块201和第二抵接块207不会同时处于正视角度。
下面基于图5再对第一抵接块201、第二抵接块207、第一抵接轴205和第二抵接轴209的运动过程进行总结。在一实施例中,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抵接轴205与第一斜面401远离第一平面402的一端抵接,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二平面403抵接;在门开启至最大角度时,第一抵接轴205与第一平面402抵接,第二抵接轴209与第四斜面406抵接。在开门过程中,第一抵接轴205逐渐沿第一斜面401移动至第一平面402,第二抵接轴209依次经过第二平面403、第三斜面405、第二斜面404和第四斜面406。在关门过程中,第一抵接轴205从第一平面402移动至第一斜面401远离第一平面402的那一端,第二抵接轴209依次经过第四斜面406、第二斜面404、第三斜面405和第二平面403。
下面再举例说明主轴105、连杆和合页100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03贯穿第二连杆104,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相互交错,主轴105穿设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且位于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的交错处。第一连杆103的两端分别位于主轴105的两侧,第二连杆104的两端分别位于主轴105的两侧。第一连杆103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二抵接轴209与第一主体101连接,第一连杆103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102连接。第二连杆104的其中一端通过第一抵接轴205与第一主体101连接,第二连杆104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102连接。
其中,合页100还包括第一连接轴206和第二连接轴210,第一连接轴206穿设第一连杆103和第二主体102,第一连杆103与第二主体102通过第一连接轴206转动连接;合页100还包括第二连接轴210,第二连接轴210穿设第二连杆104和第一主体101,第二连杆104与第一主体101通过第二连接轴210转动连接。参照图2,第一主体101具有第一插接孔211,第二主体102具有第二插接孔212,第一连接轴206插接于第一插接孔211中,第二连接轴209插接于第二插接孔212中。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呈十字交叉的结构,合页100的结构紧凑性较高,而且,每一合页100主体均与第一连杆103和第二连杆104连接,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之间的约束较多,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高。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01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06,第一抵接轴205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06中,第二主体102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07,第二抵接轴209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7中。当第二主体102相对于第一主体101转动时,第一抵接轴205沿第一限位槽106滑动,第二抵接轴209沿第二限位槽107滑动。限位槽的壁面可以与抵接轴的侧面抵接,从而对抵接轴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合页100的转动角度的限位。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4,第一限位槽106与第一安装腔301连通,第一抵接轴205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槽106穿入到第一安装腔301中,从而与第一抵接块201抵接;第二限位槽107与第二安装腔302连通,第二抵接轴209可以通过第二限位槽107穿入到第二安装腔302中,从而与第二抵接块207抵接。
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合页100可以用于实现某两个物体之间的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合页100可以应用到门的安装上。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安装结构,门安装结构包括门体602、支撑件604以及如上述任意实施例中所述的合页100,第一主体101固定于支撑件604,第二主体102固定于门体602。其中,支撑件604可以是门框、墙,还可以是立设于地面上的玻璃板603、木板之类的隔板。基于合页100的技术效果,在门体602的开启或关闭过程中,门体602可以得到缓冲,门的开启或关闭手感较好,有利于提高门的使用体验。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门安装结构可以作为淋浴房的一部分。图8中,淋浴房包括立设于地面上的墙体601和两个玻璃板603,其中一个玻璃板603作为支撑件604,门体602可以设置为玻璃门,墙体601、玻璃板603和门体602能够共同围出供使用者淋浴的空间。
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门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型材605和第二型材606。第一主体101与第一型材605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参照图11,第一型材605设置有第一安装槽701,支撑件604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第一安装槽701中,支撑件604与第一安装槽701的槽壁粘接。类似地,参照图11,第二主体102与第二型材606连接(例如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第二型材606设置有第二安装槽702,门体602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第二安装槽702中,门体602与第二安装槽702的槽壁粘接。
支撑件604与第一安装槽701的槽壁之间可以是通过粘接层(未示出)进行粘接,粘接层被夹持在第一安装槽701的槽壁和支撑件604之间。对于已固定好的支撑件604和第一型材605,粘接层具体可以是凝固后的胶水。类似地,门体602与第二安装槽702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粘接层进行粘接。
采用粘接这一连接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需要在支撑件604和门体602上开设的孔的数量,减少门安装结构的组装过程中的打孔步骤,从而提高门安装结构的组装便捷性。此外,在支撑件604、门体602均由玻璃制成的情况下,减少开孔数量还有利于降低支撑件604和门体602损坏的风险。
结合图10至图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材605还设置有第三安装槽703,第一主体101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第三安装槽703中,第二型材606还设置有第四安装槽704,第二主体10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第四安装槽704中。这种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合页100主体露出在型材外的部分的体积,从而提高门安装结构的结构紧凑性和美观性。
此外,如上文所述,第一主体101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抵接块201和阻尼器204的第一安装腔301;若第一主体101与第一型材605连接,那么第一型材605可以覆盖并封闭第一安装腔301的开口,以免阻尼器204和第一抵接块201脱出,而且,第一型材605可以约束第一抵接块201的横向运动,保证第一抵接块201沿第一抵接轴205的轴向运动。类似地,若第二主体102与第二型材606连接,那么第二型材606可以覆盖并封闭第二安装腔302的开口,以免第二抵接块207和阻尼器204脱出,而且第二型材606可以保证第二抵接块207沿第二抵接轴209的轴向运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轴;
第一主体;
第二主体;
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
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主轴转动连接;
第一抵接轴,与所述主轴平行,且所述第一抵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第一抵接块,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一抵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所述第一抵接轴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抵接块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阻尼器,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阻尼器与所述第一抵接块连接;
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转动,以使抵接于所述第一斜面的所述第一抵接轴横向运动而驱动所述第一抵接块运动,从而使所述阻尼器收缩,所述阻尼器在收缩过程中为所述第一抵接块的运动提供阻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块还设置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一抵接轴垂直,其中,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阻尼器收缩,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抵接轴依次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平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二主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阻尼器收缩;
所述合页还包括:
第二抵接轴,与所述主轴平行,且所述第二抵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第二抵接块,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抵接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抵接轴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二抵接块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抵接块连接,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抵接轴横向运动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斜面,以使所述第二抵接块运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块还包括第三斜面和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斜面的两端,当所述第二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抵接轴依次与所述第四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三斜面接触;
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和所述第三夹角均为锐角,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块还包括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三斜面远离所述第二斜面的一端,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抵接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贯穿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互交错,所述主轴穿设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交错处;
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抵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主轴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抵接轴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抵接轴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抵接轴的一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8.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页;
支撑件,所述第一主体固定于所述支撑件;
门体,所述第二主体固定于所述门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安装结构还包括:
第一型材,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型材连接,所述第一型材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支撑件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粘接;
第二型材,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二型材连接,所述第二型材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门体的其中一侧边缘容纳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门体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还设置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型材还设置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四安装槽中。
CN202320219595.4U 2023-02-13 2023-02-13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Active CN219471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9595.4U CN219471839U (zh) 2023-02-13 2023-02-13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9595.4U CN219471839U (zh) 2023-02-13 2023-02-13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1839U true CN219471839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9595.4U Active CN219471839U (zh) 2023-02-13 2023-02-13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1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1816A (zh) 一种双层幕墙连接结构
CN107965223B (zh) 一种缓冲铰链装置
WO2021179408A1 (zh) 一种隐藏式铰链及淋浴房门窗结构
CN219471839U (zh)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CN212507865U (zh) 隐藏式天地铰链
EP3786401A1 (en) Invisible hinge with rotary shaft in v-shaped configuration
CN116464353A (zh) 合页与门安装结构
KR100755495B1 (ko) 리프트 슬라이딩 창호용 핸들
CN107989503B (zh) 一种缓冲铰链
CN215369313U (zh) 一种液压自闭合页、液压自闭门
WO2019196511A1 (zh) 一种转动助力阻尼装置及其相关的门窗结构和淋浴房
CN111550143A (zh) 隐藏式天地铰链
KR101496018B1 (ko) 도어레버
CN110821328B (zh) 一种开关门稳定性高的地弹簧
CN211173611U (zh) 组合式双向开合机械铰链上下套件
CN208056889U (zh) 一种带弹簧的天地铰链
CN211081433U (zh) 二段力缓冲铰链和柜体组件
CN210659640U (zh) 双向开合门
CN209838032U (zh) 一种缓冲复位合页及应用该合页的淋浴房门
CN210828799U (zh) 一种带有隔震效果的木门连接结构
CN210659639U (zh) 组合式轴向左右开关机械铰链
CN220353651U (zh) 天地液压缓冲铰链结构
CN220487298U (zh) 弹簧式门执手
CN114320052A (zh) 一种具有开闭合力可调功能的天地铰链
CN217380166U (zh) 一种具有开闭合力可调功能的天地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