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1637U -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1637U
CN219471637U CN202320574839.0U CN202320574839U CN219471637U CN 219471637 U CN219471637 U CN 219471637U CN 202320574839 U CN202320574839 U CN 202320574839U CN 219471637 U CN219471637 U CN 21947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teel
longitudinal beam
bonding plate
longitud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48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瑶
马麒胜
朱波
孙尧
侯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748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1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1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包括1‑4个加固单元,各加固单元包括:横梁钢压条,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纵梁钢压条,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并与横梁钢压条的走向垂直,加固板,为W形,由依次连接的第一贴合板、第二贴合板、第三贴合板、第四贴合板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单元对梁柱十字交界处进行加固,另外还通过梁底受力钢板对横梁和纵梁进行加固,保证了既有建筑的使用荷载,避免发生危险;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避免焊接时的高温对周边范围的胶粘剂及装饰面的产生破坏,建筑物在施工时减小施工操作面。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既有建筑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背景技术
其中,在既有建筑物中对结构局部进行加固改造扩建遇到的问题,建筑物中大部分功能或空间还在正常使用,在施工期间遇到建筑物相邻空间或同区域禁止明火或高温,以免对其产生不必要的挪移或拆改费用,也降低施工期间火灾发生的几率,其中框架柱纤维布外环围束加固法在施工过程中,先焊接扁钢箍后粘贴碳纤维,其中扁钢箍的与混凝土之间空隙较小,碳纤维很难平顺围紧环绕在间隙内,扁钢箍与混凝土之间空隙较大时很难起到扁钢箍对碳纤维布的约束作用,若先粘贴碳纤维后做焊接扁钢箍及梁柱节点区焊接钢板施工时都会产生大量高温及明火,钢板传热系数高,粘贴纤维布的粘贴胶性能产生破坏;另外在进行局部加固时,没有对梁柱十字交界处进行加固,导致既有建筑使用荷载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既可以对梁柱十字交界处进行加固,还可以对柱进行加固,且对柱进行加固时,避免焊接产生的高温高热明火对周边范围的粘胶剂、装饰面、建筑空间内物品产生损伤及破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包括1-4个加固单元,各加固单元位于梁柱十字交界处的任一交叉处,各加固单元用于相互配合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各加固单元包括:
横梁钢压条,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
纵梁钢压条,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并与横梁钢压条的走向垂直,
加固板,为W形,由依次连接的第一贴合板、第二贴合板、第三贴合板、第四贴合板组成,第一贴合板、第二贴合板、第三贴合板、第四贴合板均竖向设置,
第一贴合板的上半段贴在横梁钢压条的外侧,其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横梁上,并同时将横梁钢压条固定在横梁上,
第二贴合板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右侧壁上,
第三贴合板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前侧壁上,
第四贴合板的上半段贴在纵梁钢压条的外侧,其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纵梁上,并同时将纵梁钢压条固定在纵梁上,还用于与第一贴合板相互配合将加固板固定在梁柱交界处,并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
横梁扁钢箍,为U形,开口向上,其开口用于伸入横梁的两侧,其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横梁钢压条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横梁扁钢箍的前侧竖向段、横梁钢压条并钉在横梁上;
纵梁扁钢箍,为U形,开口向上,其开口用于伸入纵梁的两侧,其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纵梁钢压条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纵梁扁钢箍的右侧竖向段、纵梁钢压条并钉在纵梁上。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
柱纤维布,缠绕在柱的一周,且将柱完全覆盖,
上扁钢箍,位于梁下侧且柱上侧,并将柱纤维布缠绕至靠近梁时的上端进行固定,
下扁钢箍,位于柱下侧且靠近下侧楼板处,并将柱纤维布缠绕至靠近下侧楼板时的下端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
梁纤维布,缠绕在横梁或纵梁上、且靠近梁柱交界处,梁纤维布位于横梁钢压条和横梁之间或者纵梁钢压条和纵梁之间,使得横梁钢压条和纵梁钢压条对其进行固定,梁纤维布的一端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向下并绕过横梁或纵梁后向上并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
梁底受力钢板,水平设置在两个柱之间的梁底侧,通过螺杆将其固定在横梁或纵梁的底侧,梁底受力钢板位于梁纤维布的下侧、且横梁扁钢箍或纵梁扁钢箍的U形内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单元对梁柱十字交界处进行加固,另外还通过梁底受力钢板对横梁和纵梁进行加固,保证了既有建筑的使用荷载,避免发生危险;
2、本实用新型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的框架柱粘贴纤维布加固施工时,柱上端和下端采用无焊接方式的螺栓连接,避免焊接时的高温对周边范围的胶粘剂及装饰面的产生破坏,建筑物在施工时减小施工操作面,更小范围的对原建筑改造范围内的装饰物拆改挪移,降低改造过程中造价成本;
3、本实用新型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对施工区域有复杂选择性及不确定性,对施工周围环境和施工方法也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做法也可适用于对施工场地无高温及明火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板可采用钢结构工厂预加工后现场拼装模型进行施工,采用螺栓连接节点,安装速度快,施工难度底,更加容易控制施工质量,由于其建造特征不同,钢结构现场拼装比现场焊接制作工期提高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横梁钢压条;2、纵梁钢压条;3、第一贴合板;4、第二贴合板;5、第三贴合板;6、第四贴合板;7、横梁扁钢箍;8、上扁钢箍;9、下扁钢箍;10、柱纤维布;11、梁纤维布;12、梁底受力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1-4个加固单元,各加固单元位于梁柱十字交界处的任一交叉处,各加固单元用于相互配合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各加固单元包括:横梁钢压条1、纵梁钢压条2、加固板。
横梁钢压条1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纵梁钢压条2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并与横梁钢压条1的走向垂直。
加固板为W形,加固板由依次连接的第一贴合板3、第二贴合板4、第三贴合板5、第四贴合板6组成,第一贴合板3、第二贴合板4、第三贴合板5、第四贴合板6均竖向设置。
第一贴合板3的上半段贴在横梁钢压条1的外侧,第一贴合板3的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第一贴合板3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横梁上,并同时将横梁钢压条1固定在横梁上。
第二贴合板4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右侧壁上,第三贴合板5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前侧壁上。
第四贴合板6的上半段贴在纵梁钢压条2的外侧,第四贴合板6的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第四贴合板6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纵梁上,并同时将纵梁钢压条2固定在纵梁上,第四贴合板6还用于与第一贴合板3相互配合将加固板固定在梁柱交界处,并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系统还包括:横梁扁钢箍7、纵梁扁钢箍,横梁扁钢箍7为U形,横梁扁钢箍7开口向上,横梁扁钢箍7开口用于伸入横梁的两侧,横梁扁钢箍7的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横梁钢压条1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横梁扁钢箍7的前侧竖向段、横梁钢压条1并钉在横梁上。
纵梁扁钢箍为U形,纵梁扁钢箍开口向上,纵梁扁钢箍开口用于伸入纵梁的两侧,纵梁扁钢箍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纵梁钢压条2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纵梁扁钢箍的右侧竖向段、纵梁钢压条2并钉在纵梁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还包括:柱纤维布10、上扁钢箍8、下扁钢箍9,柱纤维布10缠绕在柱的一周,且将柱完全覆盖,上扁钢箍8位于梁下侧且柱上侧,并将柱纤维布10缠绕至靠近梁时的上端进行固定,下扁钢箍9位于柱下侧且靠近下侧楼板处,并将柱纤维布10缠绕至靠近下侧楼板时的下端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还包括:梁纤维布11,梁纤维布11缠绕在横梁或纵梁上、且靠近梁柱交界处,梁纤维布11位于横梁钢压条1和横梁之间或者纵梁钢压条2和纵梁之间,使得横梁钢压条1和纵梁钢压条2对其进行固定,梁纤维布11的一端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梁纤维布11的另一端向下并绕过横梁或纵梁后向上并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还包括:梁底受力钢板12,梁底受力钢板12水平设置在两个柱之间的梁底侧,梁底受力钢板12用于通过螺杆将其固定在横梁或纵梁的底侧,梁底受力钢板12位于梁纤维布11的下侧、且横梁扁钢箍7或纵梁扁钢箍的U形内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固单元对梁柱十字交界处进行加固,另外还通过梁底受力钢板对横梁和纵梁进行加固,保证了既有建筑的使用荷载,避免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的框架柱粘贴纤维布加固施工时,柱上端和下端采用无焊接方式的螺栓连接,避免焊接时的高温对周边范围的胶粘剂及装饰面的产生破坏,建筑物在施工时减小施工操作面,更小范围的对原建筑改造范围内的装饰物拆改挪移,降低改造过程中造价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对施工区域有复杂选择性及不确定性,对施工周围环境和施工方法也有较高的选择性,此做法也可适用于对施工场地无高温及明火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板可采用钢结构工厂预加工后现场拼装模型进行施工,采用螺栓连接节点,安装速度快,施工难度底,更加容易控制施工质量,由于其建造特征不同,钢结构现场拼装比现场焊接制作工期提高50%以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4个加固单元,各所述加固单元位于梁柱十字交界处的任一交叉处,各所述加固单元用于相互配合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各所述加固单元包括:
横梁钢压条(1),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
纵梁钢压条(2),黏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且靠近顶板的位置处,并与所述横梁钢压条(1)的走向垂直,
加固板,为W形,由依次连接的第一贴合板(3)、第二贴合板(4)、第三贴合板(5)、第四贴合板(6)组成,所述第一贴合板(3)、第二贴合板(4)、第三贴合板(5)、第四贴合板(6)均竖向设置,
所述第一贴合板(3)的上半段贴在横梁钢压条(1)的外侧,其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横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横梁上,并同时将横梁钢压条(1)固定在横梁上,
所述第二贴合板(4)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右侧壁上,
所述第三贴合板(5)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的柱的拐角处的前侧壁上,
所述第四贴合板(6)的上半段贴在纵梁钢压条(2)的外侧,其下半段贴在梁柱十字交界处纵梁的侧壁上、且靠近柱贴合,用于通过螺杆将其钉在纵梁上,并同时将纵梁钢压条(2)固定在纵梁上,还用于与第一贴合板(3)相互配合将加固板固定在梁柱交界处,并对梁和柱进行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横梁扁钢箍(7),为U形,开口向上,其开口用于伸入横梁的两侧,其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横梁钢压条(1)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横梁扁钢箍(7)的前侧竖向段、横梁钢压条(1)并钉在横梁上;
纵梁扁钢箍,为U形,开口向上,其开口用于伸入纵梁的两侧,其两个竖向段用于卡在纵梁钢压条(2)的外侧,继而通过螺杆自前向后依次穿过纵梁扁钢箍的右侧竖向段、纵梁钢压条(2)并钉在纵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柱纤维布(10),缠绕在柱的一周,且将柱完全覆盖,
上扁钢箍(8),位于梁下侧且柱上侧,并将柱纤维布(10)缠绕至靠近梁时的上端进行固定,
下扁钢箍(9),位于柱下侧且靠近下侧楼板处,并将柱纤维布(10)缠绕至靠近下侧楼板时的下端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梁纤维布(11),缠绕在横梁或纵梁上、且靠近梁柱交界处,所述梁纤维布(11)位于横梁钢压条(1)和横梁之间或者纵梁钢压条(2)和纵梁之间,使得横梁钢压条(1)和纵梁钢压条(2)对其进行固定,所述梁纤维布(11)的一端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其另一端向下并绕过横梁或纵梁后向上并黏贴在横梁或纵梁靠近上侧楼板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梁底受力钢板(12),水平设置在两个柱之间的梁底侧,通过螺杆将其固定在横梁或纵梁的底侧,所述梁底受力钢板(12)位于梁纤维布(11)的下侧、且横梁扁钢箍(7)或纵梁扁钢箍的U形内腔底部。
CN202320574839.0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Active CN219471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4839.0U CN219471637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4839.0U CN219471637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1637U true CN21947163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4839.0U Active CN219471637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1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454B (zh) 基于大空间结构体和独立式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US7882665B2 (en) Construction configuration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steel houses
US5333426A (en) Wood frame construction system with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TW201608086A (zh) 雙向連續雙樑構成的三維輕鋼構架
US7603815B2 (en) Panel structure of steel house and panel constructing method
CN219471637U (zh) 一种用于对既有建筑混凝土框架柱和粱进行加固的系统
JPH04269229A (ja) スペースフレーム構造体
JP3871756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屋根構造
JP5174786B2 (ja) 屋根組み用垂木ユニット、屋根組みブロック及び建物の屋根施工方法
JP3029756U (ja) 軸組と壁組パネルとから成る木造住宅
CN214364312U (zh) 一种全预制双向受力楼板及连接节点
JPH08260607A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の屋根構造
CN111088858A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预制山墙及其连接构造
CN220954030U (zh) 一体化施工的柔性连接拼装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大板系统
CN107130683A (zh) 一种装配式盒子建筑及其标准建筑模块
CN212801978U (zh) 碳纤维加固的板柱节点抗震结构
JPH10325180A (ja) 建物の屋根構造
CN210659014U (zh) 一种装配式夹层分块交叉网肋雨棚
KR100570101B1 (ko) 커튼월 구조
JP3401311B2 (ja) 単位パネルによる建物の建築工法
JPH10169088A (ja) 屋根の構造体及び該構造体を備える屋根ユニット
CN112726918A (zh) 一种全预制双向受力楼板及连接节点
JP3040290B2 (ja) 屋根の施工方法
JPH0882030A (ja) 艤装部品付き壁パネル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H0372134A (ja) 軸組、パネル工法の家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