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834U -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834U
CN219467834U CN202320249580.2U CN202320249580U CN219467834U CN 219467834 U CN219467834 U CN 219467834U CN 202320249580 U CN202320249580 U CN 202320249580U CN 219467834 U CN219467834 U CN 219467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rder
auxiliary frame
plug
engine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95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国静
韦乐侠
张方磊
方圆
施卫德
陈成威
梁金玲
杨仕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95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包括左前大梁、右前大梁、前车副架、后副车架、左前下摆臂、右前下摆臂以及前防撞梁,所述前副车架的两端、所述后副车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所述左前下摆臂、所述右前下摆臂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的前端部。该副车架结构中发电机的安装位置较为合理,可以在相对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使用和碰撞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插电式混动汽车与常规燃油车对比,不仅增设电池和控制系统,还增加有发电机与充电机系统,系统结构复杂同时重量也增加不少,动能的增加非常考验车身的强度和碰撞性能。常规的燃油车副车架无法满足插电式混动汽车使用和碰撞安全要求,现有的一种方式是针对发动机和发电机本身进行研究改进,但是研发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以使发电机的安装位置较为合理,可以在相对低成本的前提下,满足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使用和碰撞安装需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包括左前大梁、右前大梁、前车副架、后副车架、左前下摆臂、右前下摆臂以及前防撞梁,所述前副车架的两端、所述后副车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所述左前下摆臂、所述右前下摆臂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的前端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至少一者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固定,且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为型材结构,所述型材结构的内腔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对应的螺母,至少所述螺母和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大梁加强板,所述大梁加强板贴合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大梁加强板环绕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设置;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螺母加强板,所述螺母加强板连接所述大梁加强板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螺母加强板具有凹部,所述螺母的部分焊接于固定所述凹部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大梁加强板的部分均位于所述螺母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安装管梁和安装板,所述安装管梁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左前大梁或所述右前大梁;还包括封板,所述安装管梁的端部贴靠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面,且所述封板的中部包裹所述安装管梁的部分外表面,所述封板的两端均贴靠到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所述封板、所述安装管梁的端部均与所述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封板卡压所述安装管梁或与所述安装管梁焊接固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连接部,所述发电机连接部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管梁的顶部,所述安装支架贴靠在所述安装管梁的顶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管梁的底部设置有管梁加强板。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副车架包括中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两端且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之上的左端梁、右端梁,所述中部梁体、所述左端梁以及所述右端梁为板梁结构;所述发动机设置有发动机左连接部和发动机右连接部,所述发动机左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中部梁体和所述左端梁的相接位置,所述发动机右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中部梁体和所述右端梁的相接位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前地板、前围板,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均与所述左前大梁、右前大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左前大梁和所述右前大梁为型材结构,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为钣金冲压结构。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动机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发电机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对接并配合螺栓固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
本申请中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不仅提供了发电机的安装空间,还使得发电机构建为日字型的封闭抵抗区域的一部分,以优化传力路径,提高行驶安全性,可以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对副车架进行改进,满足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电机和发动机安装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传力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前副车架和右前大梁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后副车架与右前大梁、右前下摆臂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后副车架与右前大梁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前副车架与发动机连接的示意图。
图1-7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右前大梁;2、前地板;3、后副车架;3-1、安装管梁;3-2、安装板;3-3、封板;4、右前下摆臂;5、前副车架;5-1、中部梁体;5-2、右端梁;5-3、左端梁;6、前防撞梁;7-左前大梁;8、发动机;8-1、右发动机连接部;8-2、左发动机连接部;8-3、第一法兰盘;9、发电机;9-1、发电机连接部;9-2、第二法兰盘;10、前围板;11、左前下摆臂;
12-1、螺栓;12-2、螺栓;12-3、螺栓;12-4、螺栓;
13、大梁加强板;
14、螺母;
15、螺母加强板;15-1、凹部;
16、安装支架;
17、管梁加强板;
18、螺母;
19、大梁加强板;
20-1-连接件、20-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示意图,图1示意出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底部。
该实施例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包括大致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以及大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副车架5、后副车架3,还包括大致沿纵向延伸的左前下摆臂11、右前下摆臂4,纵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位于最前侧的前防撞梁6。
其中,前副车架5的两端分别连接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后副车架3的两端也分别连接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前副车架5位于后副车架3的前侧。另外,左前下摆臂11的两端分别连接前副车架5、后副车架3的一端,右前下摆臂4的两端分别连接前副车架5、后副车架3的另一端。而前防撞梁6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到左前大梁7和右前大梁1的前端部。
再看图1,本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5用于安装发动机8,后副车架3用于安装发电机9,发动机8和发电机9本身可以连接。具体地,可以结合图2理解,图2为图1中发电机9和发动机8安装位置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发动机8的后侧和发电机9的前侧可以对接,发动机8的后侧可以设置第一法兰盘8-3,发电机9的前侧可以设置第二法兰盘9-2,发动机8、发电机9可以通过各自的法兰盘并配合螺栓对接固定。
该实施例中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设置前后分布的前副车架5、后副车架3,以分别安装发动机8和发电机9,为发电机9、发动机8提供安装位置;与此同时,可继续参考图3理解,图3为图1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传力示意图。
图3中,前防撞梁6和发动机8之间的区间为吸能区域A,当汽车受到较强的正面碰撞时,前防撞梁6的吸能区域A在吸收碰撞的能量后,前防撞梁6溃缩变形会接触到发动机8,即残余的碰撞力会挤压发动机8,由于发动机8和前副车架5连接,则碰撞力可通过前副车架5传递给左前下摆臂11、右前下摆臂4,另外,发动机8还与发电机9连接,则碰撞力还会通过发电机9传递至与发电机9连接的后副车架3。此时,图3中,在前副车架5和后副车架3之间形成一个日字型的封闭抵抗区域B,然后再把残余的碰撞力扩散到左前大梁7和右前大梁1上。
如图1所示,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位于后侧的前围板10、前地板2,前围板10、前地板2和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的后段连接,则图3中示意的传力路径,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碰撞力直接传递给车辆的前围板10、前地板2而导致的乘员舱区域挤压变形,继而减少或避免对人员的伤害。可见,本实施例中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不仅提供了发电机9的安装空间,还使得发电机9构建为日字型的封闭抵抗区域B的一部分,以优化传力路径,提高行驶安全性。
请继续参考图4,图4为图1中前副车架5和右前大梁1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前副车架5具体是通过螺栓12-2与对应的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固定,且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均为型材结构,型材结构的内腔设置有与螺栓12-2对应的螺母14,本实施例中至少螺母14和型材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大梁加强板13,大梁加强板13贴合型材结构的内壁,即在螺栓12-2和螺母14固定的位置,设置大梁加强板13以增加型材结构在连接位置的厚度,提高连接的强度。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大梁加强板13环绕型材结构的内壁设置,图4中,即大梁加强板13贴合到右前大梁1的一圈表面,这样强度提高更为可靠,当然,大梁加强板13在螺母14的位置沿纵向上延伸一段长度即可,无需在右前大梁1的整个纵向上设置,前副车架5和左前大梁7的连接方式同右前大梁1的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重复论述。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右前大梁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螺母加强板15,螺母加强板15连接大梁加强板13相对的两侧表面,具体可以连接大梁加强板13左右两侧的表面,而且,螺母加强板15还具有凹部15-1,与螺栓12-2配合的螺母14可以焊接在右前大梁1内,具体可以焊接在大梁加强板13的内表面,而此时的螺母1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凹部15-1内,与凹部15-1可以焊接,即螺母14的端部焊接到大梁加强板13,而螺母14的部分外周壁可以焊接到凹部15-1,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螺母14的强度,保障与螺栓12-2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螺母14为异形螺母,螺母14沿轴向具有较长的长度,螺栓12-2穿过大梁加强板13的部分可以均位于螺母14内,这样,与螺母14配合的长度较长,连接强度较为可靠,又得到螺母加强板15的支持。
后副车架3与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4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请继续参考图5、6,图5为图1中后副车架3与右前大梁1、右前下摆臂4连接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后副车架3与右前大梁1连接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后副车架3包括安装管梁3-1,如图2所示,安装管梁3-1用于连接发电机9。此时,后副车架3还包括图6所示的安装板3-2,安装管梁3-1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安装板3-2。图6中一个安装板3-2通过螺栓12-4固定于右前大梁1,即后副车架3也是通过螺栓12-4与前大梁固定。图6示意的左前大梁7的内腔设置有大梁加强板19,螺母18焊接在大梁加强板19的内表面,螺栓12-4穿过安装板3-2、左前大梁7以及大梁加强板19后与螺母18配合。这里设置大梁加强板19的目的与上述设置大梁加强板13的目的相同,都是提高连接位置的强度。图4中还设置螺母加强板15和异形的螺母14,这也是考虑到前副车架5位于前侧,前侧碰撞时,对强度要求更高,可知,前副车架5与前大梁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参照后副车架3,仅设置大梁加强板13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封板3-3,安装管梁3-1的端部贴靠在安装板3-2的底面,且封板3-3的中部包裹安装管梁3-1的部分外表面,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管梁3-1为圆管形状,封板3-3的中部为弧形,以贴合包裹安装管梁3-1的端部,封板3-3的两端则均贴靠到安装板3-2的底面,且封板3-3、安装管梁3-1的端部、安装板3-2焊接固定,这样可以提高管状的安装管梁3-1与安装板3-2焊接的可靠性,三者之间可以彼此焊接,也可以封板3-3、安装管梁3-1均与安装板3-2焊接,封板3-3只是压紧安装管梁3-1。
再看图2,还包括安装支架16,发电机9包括发电机连接部9-1,发电机连接部9-1通过安装支架16安装于安装管梁3-1的顶部,具体是安装在安装管梁3-1左右方向中部的顶部,这样利于碰撞力向两侧的均匀传递。安装支架16贴靠在安装管梁3-1的顶部,这样可以提高与安装管梁3-1连接的可靠性,安装支架16相当于加强结构。该实施例中的安装管梁3-1的中部下凹,这样可以留出空间供发电机9的发电机安装部9-1伸入至安装管梁3-1的顶部进行安装操作。
另外,如图2所示,安装管梁3-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管梁加强板17。受离地高度与发电机9体积较大的限制,后副车架3的高度也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后副车架3的强度与刚度,避免发动机8与发电机9产生过大噪音,在发电机9的安装管梁3-1的底部焊接管梁加强板17。
另外,如图5所示,右前下摆臂4的一端具体是通过连接件20-1与前副车架5连接,右前下摆臂4的另一端则是通过连接件20-2与安装板3-2连接,连接件20-1和连接件20-2可以是螺栓。
请继续参考图7,图7为图1中前副车架5与发动机8连接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前副车架5包括中部梁体5-1和位于中部梁体5-1两端且位于中部梁体5-1之上的左端梁5-3、右端梁5-2,发动机8设置有发动机左连接部8-2和发动机右连接部5-1,发动机左连接部8-2通过螺栓12-1连接在中部梁体5-1和左端梁5-3的相接位置,发动机右连接部8-1通过螺栓12-1连接在中部梁体5-1和右端梁5-2的相接位置。这里的前副车架5结构呈下凹的托架状,可以提供相应的空间以安装发动机,且连接在中部梁体5-1和端部梁相接的位置,受力更为稳定,受到碰撞时还可以将一部分碰撞力予以分解抵消。
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梁体5-1、左端梁5-3、右端梁5-2为板梁结构,可以钣金冲压形成,具有较好的抗弯抗扭性能,以更好地满足发动机8的安装需求,而后副车架3用于安装发电机9,对抗弯抗扭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故采用安装管梁3-1的结构,安装管梁3-1相较于板梁结构,具有重量轻、加工成本低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前地板2和前围板10,均与左前大梁7、右前大梁1的后段连接,左前大梁7和右前大梁1为型材结构,前地板2和前围板10为钣金冲压结构。即该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为钣金冲压和型材结构搭配混用,可以兼顾减重、强度、成本等要求。
该结构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简单,从制造到总成焊接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要求,很容易形成批量生产,可适用在传统造车主机厂,在现有的燃油车上做改款为插电式混动汽车,不需要大批量地更改汽车结构,即主要是将发电机构建到日字型的封闭抵抗区域中,不需要增设其他部件。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大梁、右前大梁、前副车架、后副车架、左前下摆臂、右前下摆臂以及前防撞梁,所述前副车架的两端、所述后副车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所述左前下摆臂、所述右前下摆臂的两端均分别连接所述前副车架、所述后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后副车架用于安装发电机,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前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的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至少一者通过螺栓与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固定,且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为型材结构,所述型材结构的内腔设置有与所述螺栓对应的螺母,至少所述螺母和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大梁加强板,所述大梁加强板贴合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加强板环绕所述型材结构的内壁设置;所述左前大梁、所述右前大梁中至少一者还包括螺母加强板,所述螺母加强板连接所述大梁加强板相对的两侧表面;所述螺母加强板具有凹部,所述螺母的部分焊接于固定所述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大梁加强板的部分均位于所述螺母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安装管梁和安装板,所述安装管梁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左前大梁或所述右前大梁;还包括封板,所述安装管梁的端部贴靠在所述安装板的底面,且所述封板的中部包裹所述安装管梁的部分外表面,所述封板的两端均贴靠到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所述封板、所述安装管梁的端部均与所述安装板焊接固定,所述封板卡压所述安装管梁或与所述安装管梁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连接部,所述发电机连接部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管梁的顶部,所述安装支架贴靠在所述安装管梁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梁的底部设置有管梁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包括中部梁体和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两端且位于所述中部梁体之上的左端梁、右端梁,所述中部梁体、所述左端梁以及所述右端梁为板梁结构;所述发动机设置有发动机左连接部和发动机右连接部,所述发动机左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中部梁体和所述左端梁的相接位置,所述发动机右连接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中部梁体和所述右端梁的相接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地板、前围板,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均与所述左前大梁、右前大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左前大梁和所述右前大梁为型材结构,所述前地板和所述前围板为钣金冲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后侧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发电机的前侧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对接并配合螺栓固定。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02320249580.2U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467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580.2U CN21946783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9580.2U CN21946783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834U true CN219467834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9580.2U Active CN219467834U (zh) 2023-02-17 2023-02-17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187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10612246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619670B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CN112172933A (zh) 一种车身前地板结构
CN21204757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088234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
CN219467834U (zh) 一种插电式混动汽车副车架结构以及车辆
CN112606911A (zh) 汽车前部加强结构
CN112660245A (zh) 一种车身前纵梁结构
CN111169268B (zh)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11661155A (zh) 一种电动车后副车架定位及安装结构
CN211765886U (zh) 一种车辆前车体的传力结构
CN2100118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副车架及前悬架装置
CN111169267B (zh) 电池包保护框架及汽车
CN100408410C (zh) 牵引挂钩的安装部构造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4771666B (zh) 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CN218368020U (zh) 前地板处纵梁网格结构
CN213948210U (zh) 座椅安装横梁
CN216833178U (zh) 一种电车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2667488U (zh)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CN220053943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406616U (zh) 车身前部结构与车辆
CN215322276U (zh) 上车踏板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