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539U -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539U
CN219461539U CN202320694047.7U CN202320694047U CN219461539U CN 219461539 U CN219461539 U CN 219461539U CN 202320694047 U CN202320694047 U CN 202320694047U CN 219461539 U CN219461539 U CN 219461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assembly
locking
handle
interven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40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世贵
林兴
黄青青
陈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940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所述介入手柄包括:螺杆、滚珠螺母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螺杆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导管组件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被限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的位移;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沿轴向移动。如此配置,由于导管组件同轴穿设于螺杆的通孔中,并与螺杆连接,导管组件对螺杆施加的是纯轴向力,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管偏置所存在的缺陷。

Description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术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技术,其原理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小创伤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变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这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特点,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人造成的危害。
介入治疗术所用到的输送系统一般分为两部分:导管和手柄。手柄作为整个介入治疗的动力源,需保证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常规的手动手柄使用螺纹副实现传动;电动手柄采用电机、联轴器、齿轮及丝杆等器件来实现传动。一些应用场景下,输送系统的精度、操作便利性等功能要求逐步提升。例如需包含高效的传动方式、导管传动件的同轴性、导管可控弯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一些手柄采用丝杆-螺母作为传动转换机构,导管偏置于丝杆一侧,一方面这样布置导致占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偏置的导管会对丝杆-螺母施加偏转力矩,有可能导致丝杆-螺母传动卡滞失效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介入手柄导管偏置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手柄,其包括:螺杆、滚珠螺母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螺杆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导管组件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
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被限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的位移;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沿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螺杆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沿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管组件的连接部位关于所述螺杆的轴线旋转对称。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通孔的内壁周向连续环绕设置,并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的整个周向外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
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限制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不超出预定行程范围;
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解除对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的限制,以允许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超出所述预定行程范围。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凸起部和锁止部,所述凸起部凸起设置于所述螺杆的外壁上,所述锁止部沿垂直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投影具有重合,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到达所述预定行程范围的极限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相抵靠;
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势能件,所述势能件用于向所述锁止部施加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方向的势能力,以使所述锁止部在未受外力或未受限制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用于向所述锁止部施压,以使所述锁止部由所述第二位置移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的,所述操作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包括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依次连接的拨杆、斜坡段和抵靠段;
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杆与所述锁止部在轴向上对准,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操作部由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斜坡段逐渐挤压所述锁止部,以使所述锁止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抵靠段与所述锁止部在轴向上对准,并且所述抵靠段与所述锁止部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的,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壳体,所述操作部包括可拆卸的盖体;
当所述盖体装配于所述壳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锁止部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拆卸分离时,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介入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介入手柄,还包括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杆连接。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中,所述介入手柄包括:螺杆、滚珠螺母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螺杆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导管组件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被限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的位移;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沿轴向移动。
如此配置,由于导管组件同轴穿设于螺杆的通孔中,并与螺杆共轴线地连接,导管组件对螺杆施加的是纯轴向力,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管偏置所存在的缺陷。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介入手柄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介入手柄的螺杆向近端移动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传动件为齿轮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传动件为皮带传动组;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电机为空心电机;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珠螺母与螺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整体外观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包含限位组件;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介入手柄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其中包含限位组件;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位于锁止状态,且螺杆位于预定行程范围内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位于锁止状态,且螺杆移动至预定行程范围的极限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位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盖合于壳体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与壳体分离的示意图。
附图中:
01-丝杆;02-螺母;03-导管;
10-螺杆;11-连接部;12-通孔;20-滚珠螺母;30-驱动组件;31-手动驱动部;311-旋钮;32-电动驱动部;321-电机;322-传动件;40-导管组件;50-壳体;60-限位组件;61-凸起部;62-锁止部;64-操作部;641-拨杆;642-斜坡段;643-抵靠段;644-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应做广义理解,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诸如上方、下方、上、下、向上、向下、左、右等的方向术语相对于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它们在图中所示进行使用,向上或上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顶部,向下或下方向朝向对应附图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介入手柄导管偏置所存在的问题。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介入手柄,其包括丝杆01、螺母02以及导管03。其中,丝杆01可以围绕自身轴线自转,但丝杆01沿自身轴向的位置被限定。螺母02与丝杆01螺纹配合,并且螺母02被限制围绕丝杆01的周向转动。导管03与螺母02的一侧连接,这样丝杆01在围绕自身轴线自转时,将驱动螺母02沿丝杆01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导管03沿轴向移动。如背景技术所述,这样的结构,一方面由于丝杆01和螺母02占用了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缩小体积。另一方面导管03在受到阻力时,将会给丝杆01施加一个偏转力矩,使得丝杆01不仅受到轴向力,还会在偏转力矩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偏心弯曲或挠曲。这种偏转力矩对于类似丝杆01这样的细长型构件的受力非常不利,偏转力矩过大时,很容易损坏丝杆01,致使丝杆01与螺母02的传动卡滞失效。
基于上述研究,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手柄,其包括:螺杆10、滚珠螺母20以及驱动组件30;所述螺杆10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用于供导管组件40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10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40共轴线地连接;所述滚珠螺母20围绕所述螺杆10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10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20被限制沿所述螺杆10的轴向的位移;所述驱动组件30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20围绕所述螺杆10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10沿轴向移动。由于导管组件40与螺杆10连接,因此螺杆10沿轴向移动就能够带动导管组件40的全部或部分沿轴向移动。
与图1示出的介入手柄相比,本实施例中导管组件40并不是与滚珠螺母20连接,而是与螺杆10连接。并且,导管组件40(的一部分)直接贯穿于螺杆10的通孔12中。进一步的,通过对滚珠螺母20的轴向进行限位,对螺杆10的周向进行限转,使得滚珠螺母20在转动时,能够驱动螺杆10沿轴向移动,从而同轴地带动导管组件40沿轴向移动,这样导管组件40对螺杆10施加的是纯轴向力,有效克服了导管偏置所存在的缺陷。
如图3所示,在一个示范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手动驱动部31,手动驱动部31包括旋钮311,旋钮311与滚珠螺母20连接,优选同轴固定连接。这样旋动旋钮311,就可以驱动滚珠螺母20转动。优选的,旋钮311沿螺杆10的轴向贯通,以便于螺杆10在其中穿行,如图3所示。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个示范例中,驱动组件30包括电动驱动部32,电动驱动部32包括电机321和传动件322,电机321通过传动件322与滚珠螺母20连接。传动件322如包括齿轮组(如图4所示)或皮带传动组(如图5所示)。如图6所示,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动驱动部32也可以不设传动件322,例如将电机321配置为空心电机而直接驱动滚珠螺母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对电动驱动部32的结构和原理进行理解。
需要说明的,驱动组件30也可以同时包括手动驱动部31和电动驱动部32,在手动驱动模式下,可直接旋动旋钮311,此时电动驱动部32会跟转,但并不会产生阻力。电动驱动模式下,电机321输出动力以驱动滚珠螺母20转动,旋钮311可以跟转。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螺杆10与滚珠螺母20之间通过滚珠传动,其传动效率可高达90%以上,传动损耗少,在同样的负载下,可选择体积更小,扭矩和价格更低的电机321实现驱动。可选的,滚珠螺母20的滚珠换向循环方式可以是内循环,也可以是外循环,本实施例对此不限。滚珠螺母2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展开说明。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螺杆10的材质为高分子材料,其便于加工,便于通孔12成型。进一步的,基于螺杆10在使用中并不会受到偏转力矩,高分子材料的螺杆10的抗拉抗压强度已经足够,螺杆10不必采用金属材料,有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加工,也保证了强度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螺杆10具有连接部11,所述连接部11用于沿所述螺杆10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组件40共轴线地连接。可选的,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之间所传递力的合力经过螺杆10的轴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关于所述螺杆10的轴线旋转对称。需要说明的,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是指连接部11用于与导管组件40相连接施力的部位。而旋转对称,原意是指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上一个定点旋转α(0°<α<360°)后,能够与初始图形重合,这种图形叫做旋转对称图形。在本实施例中,应扩展理解为,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围绕螺杆10的轴线转动α(0°<α<360°)后,能够与初始未转动的状态重合。举例而言,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例如可以呈多点状,且围绕螺杆10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即该多个连接点的连接图像呈正多边形)。可以理解的,由于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关于螺杆10的轴线旋转对称,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所传递力的合力必经过螺杆10的轴线,这样导管组件40在受到阻力或拉力时,对螺杆10施加的是纯轴向力,不会对螺杆10施加偏转力矩。
若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部位并非关于螺杆10的轴线旋转对称,则多多少少导管组件40会对螺杆10施加偏转力矩。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虽然导管组件40同轴地穿设于通孔12中,但倘若仅与连接部11单点连接,则显然此时该连接部位就无法关于螺杆10的轴线旋转对称。此时导管组件40在受到阻力或拉力时,还是会对螺杆10施加偏转力矩,因此就属于需要排除的方案。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11沿所述通孔12的内壁周向连续环绕设置,并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40的整个周向外壁连接。如此配置,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可以在整个周向上均匀地传力,且不会产生偏转力矩。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连接部11为形成于通孔12的内壁上的内螺纹,而相适配的,导管组件40的外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外螺纹,导管组件40旋入连接部11中后,可以实现周向上均匀地传力,并且导管组件40也可以方便地从连接部11中拆离,即实现了导管组件40与连接部11可拆卸地连接,在术中需要不同规格的导管组件40时,可以方便地对导管组件40进行拆卸和替换。当然本实施例对于连接部11与导管组件40的连接方式不限,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例如为卡扣连接、粘接、过盈配合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和不同的配置。
请参考图8,在一个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应用场景中,所述介入手柄用于输送人工瓣膜假体。可选的,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壳体50,导管组件40包括内管(未图示)和外管,其中内管可活动地穿设于外管中。内管与壳体50固定连接,外管则与连接部11连接。人工瓣膜假体被置于内管和外管之间。使用中,内管、外管以及其夹带的人工瓣膜假体一同被介入到目标位置后,保持壳体50不动,亦即内管被保持固定不动,此时通过驱动组件30即可驱动螺杆10沿轴向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外管沿轴向前后移动,使得内管和外管之间产生位移差,从而实现对人工瓣膜假体的装载、释放或回收。关于导管组件40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展开说明。
在心脏瓣膜介入治疗的应用场景中,需要通过控制外管的轴向移动,来实现对人工瓣膜假体的装载、释放或回收。具体的,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内管、外管以及其夹带的人工瓣膜假体一同被介入到目标位置后,驱动外管向近端(指朝向操作者的方向,亦即远离患处的方向)移动,以使人工瓣膜假体被部分释放,然后通过显影等方式来获知其释放位置是否合适,倘若不合适,还需要驱动外管向远端(指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亦即靠近患处的方向)移动,以回收人工瓣膜假体,进而调整介入位置,再重新释放。如此往复,直至人工瓣膜假体被部分释放后,是在合适的位置,最后才驱动外管向近端移动,至将人工瓣膜假体完全释放。
通过上述应用场景可知,在对人工瓣膜假体部分释放时,需保持外管向近端的移动不会将整个人工瓣膜假体全部释放出来。为此,优选的,请参考图9至图15,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限位组件60;所述限位组件60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限位组件6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限制所述螺杆10的轴向行程不超出预定行程范围;所述限位组件6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解除对所述螺杆10的轴向行程的限制,以允许所述螺杆10的轴向行程超出所述预定行程范围。
可以理解的,这里的预定行程范围,适配于外管对人工瓣膜假体进行部分释放的移动行程范围。该预定行程范围的具体设定,则根据人工瓣膜假体的轴向长度、膨胀量、内管和外管的初始相对位置等因素进行调节。由此,当限位组件6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螺杆10的轴向行程被限制不超出预定行程范围,可以确保与连接部11相连接的外管无论如何移动,都只能对人工瓣膜假体进行部分释放,而不会将人工瓣膜假体过度释放,确保人工瓣膜假体能够回收。而在人工瓣膜假体的介入位置调整到合适后,限位组件60可以被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螺杆10的轴向行程不再受限,与连接部11相连接的外管可以超出预定行程范围向近端移动,从而将人工瓣膜假体完全释放出来,完成植入。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所述限位组件60包括凸起部61和锁止部62,所述凸起部61凸起设置于所述螺杆10的外壁上,所述锁止部62沿垂直于所述螺杆10的轴线的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锁止部6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锁止部62与所述凸起部61沿所述螺杆10的轴向投影具有重合,所述限位组件60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所述螺杆10的轴向行程到达所述预定行程范围的极限时,所述锁止部62与所述凸起部61相抵靠(如图12所示);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如图13所示),所述锁止部62与所述凸起部61沿所述螺杆10的轴向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限位组件6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这里锁止部62与凸起部61沿螺杆10的轴向投影是指,锁止部62与凸起部61沿垂直于螺杆10的轴向的最大外轮廓在某一垂直于螺杆10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
在图11至图13所示出的示范例中,凸起部61为沿螺杆10的径向向外凸起并固定设置的部件,锁止部62为沿螺杆10的径向(如图11至图13中为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部件,其形状如“门”字型,开口略大于螺杆10的外径,以允许螺杆10于锁止部62的开口中移动。锁止部62在下降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即下降位置,如图12所示),能够与凸起部61相抵靠,从而限制螺杆10继续向近端(图12中为左端)移动,即相当于限制了螺杆10的轴向移动不超出预定行程范围。而当锁止部62上升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即升起位置,如图13所示),就解除了对凸起部61的限制,从而允许螺杆10继续向近端(图12中为左端)移动。优选的,限位组件60包括沿螺杆10的轴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凸起部61,以更稳定可靠地与锁止部62进行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60还包括势能件,所述势能件用于向所述锁止部62施加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方向的势能力,以使所述锁止部62在未受外力或未受限制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势能件例如可以是弹性势能件,如弹簧、弹片等结构,也可以是磁性势能件,如相对布置的磁体,其能够相互排斥或吸合,从而产生势能力。本实施例对势能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势能件的设置,能够保证锁止部62的可靠切换,避免锁止部62在需要将人工瓣膜假体完全释放时卡滞于第一位置而导致无法释放。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60还包括操作部64,所述操作部64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64用于向所述锁止部62施压,以使所述锁止部62由所述第二位置移至所述第一位置。可以理解的,基于势能件的设置,若不对锁止部62施加外力或限位,则锁止部62将默认保持于第二位置。操作部64的设置,则可以额外地对锁止部62施压,克服势能件的势能力,从而使锁止部62能够被压合在第一位置。
如图9至图13所示,在一个可替代的示范例中,所述操作部64沿所述螺杆10的轴向在第三位置(即近端位置,如图13所示)和第四位置(即远端位置,如图12所示)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64包括沿所述螺杆10的轴向依次连接的拨杆641、斜坡段642和抵靠段643;所述操作部64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杆641与所述锁止部62在轴向上对准,所述锁止部6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部64由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斜坡段642逐渐挤压所述锁止部62,以使所述锁止部62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所述操作部64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抵靠段643与所述锁止部62在轴向上对准,并且所述抵靠段643与所述锁止部62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6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在图9至图13所示出的示范例中,斜坡段642沿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的方向(即在图中从右向左的方向)逐渐朝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即在图中向下)倾斜。拨杆641与斜坡段642的远端(即图中右端)连接,抵靠段643与斜坡段642的近端(即图中左端)连接。如此配置,当操作部64由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即在图中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时,朝向第一位置方向倾斜的斜坡段642将逐渐挤压锁止部62,使得锁止部62向第一位置方向移动。直至操作部64到达第四位置,抵靠段643将锁止部62完全压合在第一位置。
上述图9至图13所示出的示范例,仅为操作部64的一个示范例而非对操作部64的限定。请参考图14和图15,在另一个示范例中,所述操作部64包括可拆卸的盖体644;当所述盖体644装配于所述壳体50上时,所述盖体644与所述锁止部62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6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盖体644与所述壳体50拆卸分离时,所述锁止部6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盖体644例如可通过卡合或磁吸等方式装配于壳体50上。使用中,在对人工瓣膜假体进行部分释放时,保持盖体644盖合在壳体50上,此时将不会对人工瓣膜假体过度释放。而当确认人工瓣膜假体的介入位置调整到合适后,可将盖体644与壳体50分离,此时锁止部62不再受到盖体644的挤压而弹起至第二位置,螺杆10即不再受限而可以将人工瓣膜假体完全释放出来。
基于如上所述的介入手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介入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介入手柄,还包括导管组件40,所述导管组件40穿设于所述通孔12,并与所述螺杆10(例如与连接部11)连接。介入系统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展开说明。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中,所述介入手柄包括:螺杆、滚珠螺母以及驱动组件;所述螺杆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导管组件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被限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的位移;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沿轴向移动。如此配置,由于导管组件同轴穿设于螺杆的通孔中,并与螺杆共轴线地连接,导管组件对螺杆施加的是纯轴向力,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管偏置所存在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上述若干实施例之间可相互组合。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滚珠螺母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螺杆具有沿自身轴线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导管组件共轴线地穿设,并且所述螺杆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
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可转动地与所述螺杆配合连接,且所述滚珠螺母被限制沿所述螺杆的轴向的位移;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滚珠螺母围绕所述螺杆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螺杆沿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沿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导管组件共轴线地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管组件的连接部位关于所述螺杆的轴线旋转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通孔的内壁周向连续环绕设置,并用于与所述导管组件的整个周向外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
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限制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不超出预定行程范围;
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解除对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的限制,以允许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超出所述预定行程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凸起部和锁止部,所述凸起部凸起设置于所述螺杆的外壁上,所述锁止部沿垂直于所述螺杆的轴线的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可移动地设置;
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投影具有重合,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所述螺杆的轴向行程到达所述预定行程范围的极限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相抵靠;
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部与所述凸起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限位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势能件,所述势能件用于向所述锁止部施加由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方向的势能力,以使所述锁止部在未受外力或未受限制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可拆卸或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用于向所述锁止部施压,以使所述锁止部由所述第二位置移至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沿所述螺杆的轴向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操作部包括沿所述螺杆的轴向依次连接的拨杆、斜坡段和抵靠段;
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拨杆与所述锁止部在轴向上对准,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操作部由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四位置移动时,所述斜坡段逐渐挤压所述锁止部,以使所述锁止部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抵靠段与所述锁止部在轴向上对准,并且所述抵靠段与所述锁止部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手柄还包括壳体,所述操作部包括可拆卸的盖体;
当所述盖体装配于所述壳体上时,所述盖体与所述锁止部相抵靠,以使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拆卸分离时,所述锁止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10.一种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介入手柄,还包括导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杆连接。
CN202320694047.7U 2023-03-31 2023-03-31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Active CN219461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4047.7U CN2194615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4047.7U CN2194615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539U true CN219461539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0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4047.7U Active CN219461539U (zh) 2023-03-31 2023-03-31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258905A1 (en) Endoscope treatment system
EP3614900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doscopic connection
US8870855B2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releasing a medical implant from a catheter, and catheter having a release mechanism
CN219461539U (zh)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CN217366195U (zh) 可调弯鞘管
US8790353B2 (en) Device for mechanical lithotripsy and removal of calculi that form in the bile duct or in the urinary system
CN116250970A (zh) 介入手柄与介入系统
EP4082491A1 (en) Implant delivery system
US11839373B2 (en) Magnet-assisted suture grasper comprising a suture retrieval needle, a retriever body, a grasper wire, a grasper arm, and a grasper magnet
US20210220611A1 (en) Medical device including an actuator restraining assembly
CN213821586U (zh) 施夹器的适配器及夹仓组件
CN212522104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209360784U (zh) 一种外科器械容易对位的关节锁定机构
CN111419475A (zh) 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的组装方法及该连接组件
WO2023016213A1 (zh) 一种手柄、输送器及医用装置
CN212853728U (zh) 可拆卸式连接组件
CN114366226B (zh) 施夹器及其夹仓轴驱动方法
CN213310605U (zh) 一种外鞘管的驱动机构及输送系统
CN116327436A (zh) 一种组织固定装置的驱动控制机构及组织固定装置
CN219896735U (zh) 控弯手柄和介入系统
WO2015111921A1 (ko) 트랜스-플랫폼 장치 및 그의 용도
US20220354344A1 (en) Endoscope treatment tool
CN108392365B (zh) 下肢骨折复位装置
CN108024826A (zh) 包括医疗装置的系统
CN117357211A (zh) 一种锁止结构以及手术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