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033U -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033U
CN219461033U CN202320453401.7U CN202320453401U CN219461033U CN 219461033 U CN219461033 U CN 219461033U CN 202320453401 U CN202320453401 U CN 202320453401U CN 219461033 U CN219461033 U CN 219461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outer cylinder
cleaning
ground
cylind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34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忠
高令宇
王勇
贾德龙
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fu Sinodo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34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清洁组件包括设有内筒部和外筒部的清洁件,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设有形变部,形变部的一侧设有形变区;至少外筒部和形变部设置为呈柔软性可变形的结构;当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外筒部的外表面构成为呈连续面结构;当外筒部在地面上且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并在外筒部上构成有朝向形变区方向呈凹陷结构的容污部;容污部上设置有使得容污部构成为朝向地面呈敞开的结构的敞口部;当清洁件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构成为容污部将地面上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的结构。清洁设备包括上述清洁组件。本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滚动件容易藏污纳垢导致的不容易清洗干净且对地面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智能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清洁设备主要来对地面进行擦地清洁处理或洗地清洁处理,其中,主要设置有滚动件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滚动件的结构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结构为设置带绒毛层或海绵层的滚筒;第二种结构为设置带刮条或刷毛条的滚刷;滚筒和滚刷虽然均可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但是滚筒的结构是通过吸附污水来实现清洁效果导致滚筒容易藏污纳垢,不容易进行清洗干净,且其还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否则容易发霉发臭;而滚刷的结构因存在刮条或刷毛条导致刮条之间或刷毛条之间容易藏污纳垢,不容易进行清洗干净;可见,现在滚动件的结构均存在上述问题,同时还存在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差的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主要解决现有的滚动件容易藏污纳垢导致的不容易清洗干净且对地面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清洁组件,包括用于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件,清洁件包括内筒部和外筒部,且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设置有形变部,形变部的一侧设置有形变区;
至少外筒部和形变部设置为呈柔软性可变形的结构;
当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外筒部的外表面构成为呈连续面结构;
当外筒部在地面上且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并在外筒部上构成有朝向形变区方向呈凹陷结构的容污部;
容污部上形成有敞口部并使得容污部通过敞口部来构成为朝向地面呈敞开的结构;
当清洁件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构成为容污部将地面上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的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当清洁件位于地面上来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外筒部上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的容污部且外筒部上未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为连续面结构;
在清洁件持续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为在凹陷结构与连续面结构之间进行持续切换。
前述的清洁组件,当设置对清洁件进行供给液体的结构时,设置在外筒部上呈连续面结构的区域位置上形成有清洗区,且设置清洗区位于容污部的上方,使得液体在清洗区上来形成对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部分进行清洗,并使得液体沿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部分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部位置被容污部带动移送。
前述的清洁组件,设置在清洁件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当外筒部受到的压力变化时或当地面上的固体物的体积有不同大小时使得容污部的截面积呈可增大或减小的结构,并使得容污部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均可形成包覆结构来进行带动移送。
前述的清洁组件,外筒部设置为呈柱形结构,当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设置外筒部的外表面在旋转滚动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弧面结构,且设置外筒部的外表面在其轴线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面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设置当外筒部在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上靠近地面的一部分和靠近地面的形变部均呈变形结构,来使得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内筒部方向和形变区方向进行变形,且使得形变部朝向形变区进行变形。
前述的清洁组件,形变部和外筒部均设置为可弹性复位的结构,使得当外筒部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形变部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复位且外筒部上变形的部分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同步复位,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变形成为连续面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形变部包括内端部和外端部,内端部设置为与内筒部呈相连结构,外端部设置为与外筒部呈相连结构,形变部使得外筒部和内筒部呈相互间隔的结构;
形变部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形变部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且相邻两个形变部之间构成为形变区,多个形变区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形变区设置为沿清洁件的轴线方向呈中空结构或呈中通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设置清洁件的旋转滚动方向为沿A方向进行旋转滚动运动,且形变部设置为由内端部朝向外端部方向进行延伸伸出的结构,并设置形变部上延伸伸出的结构部分呈倾斜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形变部设置为由内端部朝向外端部方向来沿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呈直线倾斜的结构或呈弧形倾斜的结构;
当形变部呈弧形倾斜的结构时设置形变部朝向A方向呈弯曲的结构,或当形变部呈倾斜结构时设置形变部与内筒部之间朝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构成的角度Q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75度。
前述的清洁组件,当清洁件在地面上旋转滚动运动并承受压力时,多个形变部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依次进行变形并依次形成有多个容污部,多个容污部依次对应地朝向多个形变区呈凹陷结构来形成对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移送的结构。
前述的清洁组件,设置形变部的长度值L大于外筒部的外径值D1的五分之一,或设置形变部的长度值L大于内筒部的外径值D2的五分之一;
或设置形变部在外筒部和内筒部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大于等于5毫米;
或设置形变区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形成的位于相邻两个形变部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值大于等于形变部在外筒部和内筒部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的两倍;
或设置外筒部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
前述的清洁组件,设置外筒部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8毫米且小于等于1.2毫米;或设置形变部的厚度值H2大于等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
或,设置形变部的平均厚度值H0大于等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
或,设置内筒部的厚度值H3大于形变部的厚度值H2,或设置内筒部的形变量小于外筒部的形变量且小于形变部的形变量;
或,设置形变部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部且设置加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且大于形变部的厚度值H2;
或,设置容污部的凹陷结构在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设置有增厚部且设置增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容污部的凹陷结构上除增厚部以外的区域位置的厚度值。
前述的清洁组件,至少外筒部和形变部设置为由疏水性材质构成来使得外筒部和形变部呈不吸附液体的结构;
或至少设置外筒部由两种材质均匀混合制成且设置两种材质的硬度值不相同来使得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呈磨砂结构或呈颗粒状结构;
或至少设置外筒部由硅橡胶材质制成且硅橡胶材质的硬度值设置为35度-55度。
清洁设备,包括机器主体,还包括如前所述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器主体上的清洁腔内,当清洁组件旋转滚动运动时可构成为接触地面进行清洁的结构;
机器主体上设置有供液箱和回收箱;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供液箱相连通的供液部,供液部设置为用于向清洁件进行供给液体的结构;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回收箱相连通的回收部,回收部设置为用于对容污部带动移送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流动通过并收集到回收箱内;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动力件,动力件设置为提供动力来将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移送到回收箱内收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组件,通过设置清洁件来旋转滚动运动,实现对地面的清洁处理效果,在旋转滚动运动中来实现对地面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移送处理,固体物即为垃圾,液体即为清水或污水,有效的提升了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件,设置外筒部、内筒部和形变部,外筒部在未接触地面时呈连续面结构,即为构成为呈连续的面结构,连续面结构不容易藏污纳垢,也不容易粘附或堆积垃圾或污水,当外筒部接触地面时在变形结构下会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通过容污部来实现容纳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实现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移送进而进行收集。
本方案的清洁件在对地面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来清洁的过程中,实现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在连续面结构和凹陷结构的容污部之间持续切换,外筒部接触地面时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此时可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形成连续面结构,此时可以有效的来对外筒部进行清洗,实现对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部分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解决外筒部上藏污纳垢的问题,实现外筒部可以轻易的被清洗干净,且外筒部可以有效的来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和形变部的结构,使得外筒部和形变部能够有效的来进行变形,使得外筒部在接触地面时能够有效稳定地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且使得外筒部在未受到压力时容污部可以有效的来进行复位切换到连续面结构,进而有效的提升外筒部被清洗干净的效果,且有效的提升外筒部来对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的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的结构及形变部的结构,使得外筒部在接触地面来形成容污部的过程中,容污部的凹陷结构的截面积可以增大或减小,进而来实现容污部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均可形成包覆结构来进行带动移送,实现提升清洁件对地面上的不同大小体积的垃圾进行移送处理的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的外表面,通过在旋转滚动运动中来实现未接触地面和接触地面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实现外筒部上形成连续平滑面和连续平滑弧面与凹陷结构的容污部之间的连续切换效果,有效的提升对清洁件的清洗效果,并同时提升清洁件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及形变部的结构,实现外筒部可以有效的来进行变形并从连续面结构切换变形到凹陷结构的容污部,实现外筒部可以有效的变形,具体较好的柔软性结构,同时形变部结构也可以有效的变形,具备较好的带动外筒部进行同步变形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外筒部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的形成。
本方案的外筒部和形变部的厚度值的设定及位置分布设定,使得形变部可以有效的来带动外筒部进行同步的变形,使得外筒部的一部分可以有效的朝向形变区方向来变形,并使得形变部可以较好的来引导变形,有效的提升容污部的形成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的结构,在旋转滚动运动中,实现依次形成多个容污部,主要在外筒部的不同位置接触地面时均可对应的形成容污部,且外筒部上未接触地面的部分均可对应的复位形成连续面结构,使得外筒部更容易被清洗干净,且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更好。
本方案对外筒部进行清洗的结构设置清洗区,清洗区主要设置位于外筒部上连续面结构的区域位置上,使得外筒部上被清洗的区域位置不会藏污纳垢,且因为完整的连续面结构使得外筒部更容易被清洗干净,同时液体即清水和污水也能够更好的沿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进行流动来实现将外筒清洗干净,以及污水可以有效的流动进入到容污部位置来被有效的带动移送。
本方案的清洁件的结构使得清洁件不会吸附污水和垃圾,清洁件自身的重量在清洁地面的过程中不会增加,可以有效的提升清洁件旋转滚动运动的稳定性,同时,清洁件更容易被干燥处理,无效进行烘干或风干,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干燥,不容易出现发霉发臭的问题。
本方案的形变部的倾斜结构,使得形变部更容易进行变形,使得当外筒部位于地面上受到压力时更容易沿倾斜方向来进行变形,进而实现外筒部上更容易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其能够更有效的确保形变部进行复位,提升清洁件形成容污部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件的结构,外筒部上连续面结构和凹陷结构的容污部的结构设置,使得清洁件在旋转滚动运动中实现一边有效的清洗干净且一边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使得清洁件上无需设置刮条、刷毛条、绒毛层或海绵层的结构,清洁件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同时清洁件可以在对地面清洁的过程中被清洗干净,无需用户在完成地面清洁后再来对清洁件进行维护清洗处理,极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便捷度和使用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清洁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清洁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清洁件的侧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清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清洁件的侧部示意图;
图6为清洁件位于地面上形成容污部的示意图;
图7为清洁件在地面上受到压力形成容污部的示意图;
图8为形变部与内筒部之间形成的角度示意图;
图9为当设置供给液体结构时在外筒部上的连续面结构上形成清洗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清洁组件安装到清洁设备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清洁设备在地面上通过清洁组件来对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进行移送收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清洁组件,10-清洁件,101-外筒部,1011-清洗区,102-内筒部,103-形变部,1031-内端部,1032-外端部,104-形变区,105-容污部,1051-敞口部,2-清洁设备,201-清洁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清洁组件1及其清洁设备2,如图1至图11构成所示,清洁组件1主要实现在位于地面上时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具体地,将清洁组件1安装到清洁设备2上,清洁设备2启动工作来使得清洁组件1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基于清洁组件1的结构设置及方案来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滚动件容易藏污纳垢导致的不容易清洗干净且对地面清洁效果差的问题。
本方案的清洁组件1,包括用于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件10,清洁件10主要来接触地面并在接触地面的过程中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其中,清洁件10包括内筒部102和外筒部101,外筒部101位于内筒部102的外部或外环区域位置,内筒部102位于外筒部101的内部或内环区域位置,使得外筒部101位于内筒部102的外侧来形成包绕结构,且在内筒部102和外筒部101之间设置有形变部103,形变部103设置为可以在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之间进行变形的结构,同时形变部103还形成对外筒部101的支撑结构效果,形变部103的一侧设置有形变区104,主要在形变部103沿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一侧或两侧位置设置有形变区104,形变区104设置为呈中空或避空的结构,以便形变部103可以来朝向形变区104方向进行变形,清洁件10位于地面上进行清洁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接触地面进行清洁,形变部103形成对外筒部101的支撑效果,内筒部102来实现带动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同步地进行旋转滚动。
其中,至少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设置为呈柔软性可变形的结构,这样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可以进行变形,外筒部101在接触地面时可以进行变形,形变部103在外筒部101接触地面进行变形时也可随外筒部101的变形来进行变形,变形均朝向形变区104的内部来进行变形,通过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的变形效果来实现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效果。
具体的,当外筒部101未接触地面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构成为呈连续面结构,即为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构成为一个完整的连续的面结构,也可以理解为首尾相接的连续面结构,此时外筒部101因其外表面呈连续面结构而不容易藏污纳垢,且很容易被清洗干净;当外筒部101在地面上且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10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并在外筒部101上构成有朝向形变区104方向呈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可以理解的是,当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接触到地面并受到压力时,此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接触地面的部分进行变形,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容污部105形成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容纳的结构效果,且当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时容污部105内的垃圾和污水进行同步地旋转运动来被移送离开清洁件10,其中,容污部105上形成有敞口部1051并使得容污部105通过敞口部1051来构成为朝向地面呈敞开的结构,容污部105主要呈朝向内筒部102方向且朝向形变区104内呈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形成有敞口部1051,敞口部1051来使得容污部105与清洁件10的外部呈连通结构,也即使得容污部105与地面上的空间区域构成为连通结构,此时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可以通过敞口部1051进入到容污部105内,实现容污部105来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进行收容纳放进行移送,即为,当清洁件10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构成为容污部105将地面上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的结构,此时固体物即为垃圾,液体即为污水,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即为垃圾和污水的混合物,在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地面上的污水和垃圾被外筒部101上形成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进行容纳和摩擦刮动,进而带动污水和垃圾进行移动实现移送收集效果。
可见,本方案的清洁件10,设置外筒部101、内筒部102和形变部103,外筒部101在未接触地面时呈连续面结构,即为构成为呈连续的面结构,连续面结构不容易藏污纳垢,也不容易粘附或堆积垃圾或污水,当外筒部101接触地面时在变形结构下会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通过容污部105来实现容纳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实现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移送进而进行收集,清洁件10的结构使得清洁件10较为容易的被清洗干净,同时不容易藏污纳垢,同时容污部105的结构可以有效的来提升将地面进行清洁干净的效果。
本方案中,清洁件10在对地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部分,当清洁件10位于地面上来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外筒部101上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且外筒部101上未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为连续面结构,即为外筒部101在未接触地面时其外表面均为连续面结构,只有当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接触地面时其上接触地面的部分才会进行变形来形成容污部105,而外筒部101上未接触到地面的其他外表面位置仍然为连续面结构,在清洁件10持续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至少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为在凹陷结构与连续面结构之间进行持续切换,可以理解的是,随时清洁件10的旋转滚动运动,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不同位置会形成依次来接触到地面的结构,且接触到地面的位置也会依次来形成不接触到地面的结构,这样会使得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任意位置均会构成为在呈连续面结构和呈凹陷结构之间进行持续的切换,当呈连续面结构时此时可以来进行清洗,实现较为方便的清洗干净,当呈凹陷结构时此时即构成了容污部105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容污部105在带动移送污水和垃圾的过程中会被污染变脏,但是当切换变成为连续面结构时又可以被有效的清洗干净,使得外筒部101在对地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始终可以保持较为干净的状态,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不容易藏污纳垢,且不会粘附或吸附较多的污水或垃圾,使得外筒部101极为容易被清洗干净,进而使得外筒部101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被干燥。
本方案中,针对对外筒部101进行清洗干净的结构部分,当设置对清洁件10进行供给液体即清水的结构时,设置在外筒部101上呈连续面结构的区域位置上形成有清洗区1011,此时对外筒部101的外表面进行清洗的区域位置即为在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连续面结构上,此时可以极为简单且容易的将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清洗干净,清洗区1011位置内不容易藏污纳垢,且不容易粘附垃圾,清水可以即为轻易的将外筒部101的外表面进行冲淋清洗干净,上述设置的结构使得液体在清洗区1011上来形成对外筒部101的连续面结构部分进行清洗的效果,极大的提升了将外筒部101进行清洗干净的效果,且设置清洗区1011位于容污部105的上方,清洗区1011内的清水及清洗清洗区1011形成的污水会沿连续面结构向下流动,并使得液体沿外筒部101的连续面结构部分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部105位置被容污部105带动移送,实现清洗中产生的污水能够向下有效的流动进入到容污部105内容纳,方便容污部105来将污水和垃圾进行容纳后进行带动移送,同时形成对地面的清洗效果,实现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件10的结构部分,设置在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当外筒部101受到的压力变化时或当地面上的固体物的体积有不同大小时使得容污部105的截面积呈可增大或减小的结构,并使得容污部105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均可形成包覆结构来进行带动移送,因外筒部101呈柔软性可变形的结构,当外筒部101受到的压力变化时,此时对应形成的容污部105的凹陷深度或截面积会变化,或者当地面上存在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即垃圾时,此时因垃圾会形成对容污部105的接触挤压结构使得容污部105的凹陷深度或截面积会对应的形成不同大小,垃圾在容污部105内会形成容污部105的外表面接触到垃圾并形成包覆结构,在包覆结构下形成垃圾在容污部105内被带动来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移送,进而实现对垃圾的移送收集效果,同时实现对污水的移送效果。
具体地,当外筒部101受到的压力增大时,此时容污部105的截面积或凹陷的深度增大,当外筒部101受到的压力减小时,此时容污部105的截面积或凹陷的深度减小;同时,当地面上的垃圾的体积较大时,此时容污部105的截面积或凹陷的深度较大,当地面上的垃圾的体积较小时,此时容污部105的截面积或凹陷的深度较小,以便更好地来实现容污部105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均可形成包覆结构来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极大的提升外筒部101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的效果,进而提升清洁件10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的外筒部101的结构部分,主要将外筒部101设置为呈柱形结构,为圆柱形结构,且为中空或中通的圆柱形结构,形变部103来与外筒部101的内表面相连,并设置形变部103与外筒部101内的或内环的内筒部102进行相连,形成外筒部101位于内筒部102的外部或外环区域位置上,同时在外筒部101与内筒部102之间形成中空或中通结构的形变区104,形变区104可构成外筒部101上的一部分来进行朝向形变区104内进行变形的结构,当外筒部101未接触地面时,设置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在旋转滚动方向上或在圆周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弧面结构,此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构成为完整的连续弧面结构或完整的连续平滑弧面结构,也可以理解的是此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为一个整体的连续弧面结构,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且设置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在其轴线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面结构,即为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在旋转轴线先方向上构成的结构为完整的连续面结构或完整的连续平滑面结构,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在沿旋转轴线方向上为一个整体的连续面结构,不存在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此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可以有效的来进行清洗,清水冲淋在外筒部101上会形成对连续面结构的冲淋,可以极为简单且容易地将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清洗干净,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不容易藏污纳垢,且外筒部101不会发霉发臭。
本方案中,清洁件10在接触地面时构成的结构部分,设置当外筒部101在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101上靠近地面的一部分和靠近地面的形变部103均呈变形结构,主要为外筒部101上靠近地面或接触地面的部分因受到压力而朝向形变区104方向进行变形,同时靠近地面或与接触地面的外筒部101上的位置对应的形变部103也会因受到压力而进行变形,在此状态下,会使得外筒部10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内筒部102方向和形变区104方向进行变形,且使得形变部103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进行变形的部分构成为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而形变部103上进行变形的部分来实现带动外筒部101上进行变形的部分进行同步的变形,进而形成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即形成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此时容污部105可以来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进行容纳并在清洁件10的旋转滚动运动下实现带动移送的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件10的结构部分,将形变部103和外筒部101均设置为可弹性复位的结构,主要为形变部103和外筒部101的柔软性可变形结构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在变形的过程中或变形过后可以进行弹性复位,来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使得当外筒部101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形变部103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复位且外筒部101上变形的部分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同步复位,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变形成为连续面结构;在清洁件10上的外筒部101接触地面并受到压力时,外筒部101上接触地面的外表面的部分进行变形来朝向形变区104方向呈凹陷结构,同时形变部103也会朝向形变区104方向进行变形来与外筒部101上变形的部分形成同步的变形结构效果,当清洁件10脱离地面来未受到压力时,此时因为压力的消失,使得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进行弹性复位变形来切换呈为连续面结构,同时形变部103也进行弹性复位变形来形成连接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并形成支撑结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外筒部101在接触地面并受到压力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接触地面的部分由连续面结构进行变形切换成为凹陷结构,此时凹陷结构即为容污部105,当外筒部101脱离地面并未受到压力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容污部105进行弹性复位来进行变形切换成为连续面结构,实现形变部103和外筒部101的弹性复位效果。
其中,通过外筒部101和形变的弹性复位效果,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未变形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构成为完整的连续面结构,外筒部101的连续面结构可以有效的来形成清洗效果,外筒部101不容易藏污纳垢且不容易发霉发臭,而外筒部101进行变形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时此时可以来有效的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实现对地面的有效清洁效果,将地面有效的清洁干净。
针对形变部103的结构部分,形变部103包括内端部1031和外端部1032,内端部1031设置为与内筒部102呈相连结构,外端部1032设置为与外筒部101呈相连结构,形变部103使得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呈相互间隔的结构,同时使得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来通过形变部103构成为相连的结构,使得外筒部101位于外环区域位置,内筒部102位于内环区域位置,而形变部103位于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区域位置,形变部103实现对外筒部101的连接支撑结构,同时形变部103还可以自身进行变形,且可以实现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同步的变形,当外筒部101接触地面受到压力时,压力会通过外筒部101传递到形变部103,外筒部101上的一部分在压力下进行变形来形成容污部105,同时形变部103也会进行变形来形成对外筒部101的变形引导,实现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均呈变形的效果。
本方案中,清洁件10的结构部分,形变部103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形变部103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多个形变部103来形成内筒部102和外筒部101在不同位置上的相连结构,且相邻两个形变部103之间构成为形变区104,多个形变区104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形变区104设置为沿清洁件10的轴线方向呈中空结构或呈中通结构,多个形变部103和多个形变区104形成清洁件10的结构使得单个形变区104上可以对应的来形成单个容污部105,在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接触地面受到压力且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随清洁件10的旋转滚动运动,外筒部101上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来分别依次接触地面并承受压力,此时可以在单个形变区10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并呈凹陷结构,同时,可以在多个形变区104分别对应的位置上依次来分别形成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并呈凹陷结构,进而实现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同一位置可以在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与连续面结构之间切换,以便实现外筒部101的任意位置均可呈连续面结构来实现清洗效果,有效的将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清洗干净。
本方案中,形变区104的中通结构或中空结构,使得形变区104可以有效的来对应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结构,同时使得容污部105可以有效的回弹复位来使得容污部105由凹陷结构变形成为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连续面结构,使得外筒部101上的任何位置不是一直处于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结构,而是处于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结构与连续面结构之间持续切换,进而使得外筒部101上的任意位置均可在呈连续面结构下来被清洗,也使得外筒部101上的任意位置均可呈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收集。
为了进一步提升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进行变形的效果,提升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的形成效果,本方案中,设置清洁件10的旋转滚动方向为沿A方向进行旋转滚动运动,且形变部103设置为由内端部1031朝向外端部1032方向进行延伸伸出的结构,并设置形变部103上延伸伸出的结构部分呈倾斜结构,形变部103的延伸伸出结构使得内筒部102和外筒部101之间呈间隔分布且通过形变部103来构成为相连结构,并设置形变在延伸伸出的方向上构成为倾斜结构,倾斜结构使得外筒部101可以更好的来相对形变部103进行变形,形变部103也能够更好地相对内筒部102进行变形,同时形变部103也能够更好地带动外筒部101的一部分进行变形,有利于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的形成;当外筒部101接触地面受到压力时,此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倾斜结构的形变部103相对垂直结构的形变部103具备刚好的变形效果,使得形变部103沿其倾斜方向进行有效的变形,提升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进行变形的效果,提升容污部105形成的效果。
其中,形变部103在延伸伸出的方向上设置为不与外筒部101或内筒部102呈垂直的结构,因为,垂直的结构会使得形变部103和外筒部101进行相对内筒部102变形的效果变差,即为在设置相同的结构下,垂直结构的形变部103相对倾斜结构的形变部103的变形效果相对较差,使得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的形成效果较差,且形变部103能够变形的效果较差,不利于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针对形变部103的倾斜结构部分,形变部103设置为由内端部1031朝向外端部1032方向来沿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呈直线倾斜的结构或呈弧形倾斜的结构,使得当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时,形变部103可以沿其倾斜的方向上进行有效的变形,当外筒部101承受到压力时,此时压力会使得形变部103沿倾斜方向进行变形,使得形变部103自身的阻挡力较小,可以更好的沿倾斜方向来进行变形,提升外筒部101上容污部105的形成效果;另倾斜结构设置为呈直线型或弧形结构可以来对应的设定。
其中,当形变部103呈弧形倾斜的结构时设置形变部103朝向A方向呈弯曲的结构,形成形变部103上朝向A方向上的外表面呈朝向A方向上呈凸起的弯曲结构,而形变部103上朝向与A方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呈朝向A方向上呈凹陷的弯曲结构,实现形成弧形结构来更好的引导形变部103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形变部103来带动外筒部101的一部分进行变形形成容污部105的效果。
其中,当形变部103呈倾斜结构时设置形变部103与内筒部102之间朝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构成的角度Q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75度,主要为形变部103上朝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外表面与内筒部10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主要与内筒部102的外表面的切线来构成角度Q,当形变部103为弧形倾斜结构时,则主要为形变部103上朝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外表面的切线与与内筒部102的外表面的切线来构成角度Q,在该角度范围内,形变部103可以更好的来沿倾斜方向进行变形,以便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可以更好的形成。
优选地,角度Q设置为大于等于45度小于等于60度,此时形变部103沿倾斜方向进行变形的效果更好。
优选地,角度Q设置为大于等于50度小于等于55度,此时形变部103沿倾斜方向件变形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
其中,可以设置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为B方向,A方向和B方向中,其中之一为顺时针方向,其中另一为逆时针方向,可以根据清洁件10的旋转滚动结构的需要来对应的进行设定。
本方案中,针对清洁件10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结构部分,当清洁件10在地面上旋转滚动运动并承受压力时,清洁件10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清洁设备2或用户施加的压力,即为当清洁组件1安装到清洁设备2上时且清洁组件1位于地面上时,此时清洁件10承受到清洁设备2的主体的压力和用户施加到清洁设备2的主体上的压力,在该压力的压接下,多个形变部103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依次进行变形并依次形成有多个容污部105,多个容污部105依次对应地朝向多个形变区104呈凹陷结构来形成对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移送的结构,具体地,在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中,外筒部101上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来依次接触地面,形成外筒部101上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来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结构,使得在旋转滚动方向上依次形成有多个容污部105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外筒部101上的外表面的不同位置来形成连续面结构,依次形成的多个容污部105来依次对应的朝向多个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形成对地面上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凹陷结构,形成清洁件10在旋转滚动运动中来持续不断的形成容污部105,形成持续不断地来对地面上的垃圾或垃圾和污水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
可见,本方案的清洁件10在未接触地面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均呈连续面结构,或连续平滑面结构,此时外筒部101不会藏污纳垢,且很容易被清洗干净;当清洁件10接触地面时,此时外筒部101的外表面接触地面的位置区域形成有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且在外筒部101旋转滚动运动中持续不断的在不同位置上形成容污部105,实现容污部105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外筒部101上未接触地面的区域位置则呈保持连续面结构或连续平滑面结构,可以有效的来对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污水和垃圾进行清洗干净。
本方案中,为了提升形变部103来带动外筒部101进行稳定变形的效果,以及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的形成效果,设置形变部103的长度值L大于外筒部101的外径值D1的五分之一,使得在外筒部101的外径值D1的范围内形变部103可以具备较好的长度值L来使得形变部103可以有效的进行变形,同时使得外筒部101的一部分能够更好的来沿形变部103进行变形,使得容污部105可以有效的形成。
本方案中,为了提升形变部103来带动外筒部101进行稳定变形的效果,以及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的形成效果,设置形变部103的长度值L大于内筒部102的外径值D2的五分之一,使得在内筒部102的外径值D2的范围内形变部103可以具备较好的长度值L来使得形变部103可以有效的进行变形,形成形变部103可以更好的相对内筒部102来进行变形,同时使得外筒部101的一部分能够更好的来沿形变部103进行变形,使得容污部105可以有效的形成。
本方案中,为了提升形变部103来带动外筒部101进行稳定变形的效果,以及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容污部105的形成效果,设置形变部103在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大于等于5毫米,使得形变部103来有效的将内筒部102和外筒部101形成为呈间隔分布的结构,同时有效的来形成形变区104的范围,使得容污部105可以更好的来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形成凹陷结构,同时,形成形变部103可以更好的相对内筒部102来进行变形,同时使得外筒部101的一部分能够更好的来沿形变部103进行变形,使得容污部105可以有效的形成。
本方案中,形变区104的结构部分,设置形变区104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形成的位于相邻两个形变部103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值大于等于形变部103在外筒部101和内筒部102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的两倍,使得形变区104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具备更适中的空间距离,以便形变部103和外筒部101来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同时形成的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形成的凹陷尺寸更适中,可以防止出现凹陷结构过小导致无法对相对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移送的问题;同时,使得形变部103形成的垂直距离H使得形变区104具备较大的空间距离来用于外筒部101的一部分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以便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可以稳定地形成,还可以提升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来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的效果,进而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本方案中,设置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使得外筒部101在该厚度值范围内可以有效的来进行变形,可以有效的来形成容污部105结构,同时,不仅使得外筒部101具备柔软性结构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韧性结构,不容易摩擦破损,以及外筒部101的柔软性结构不会出现过硬的问题,实现容污部105可以有效的形成,通过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来有效的带动污水和垃圾进行移送,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优选地,本方案中,设置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8毫米且小于等于1.2毫米,使得外筒部101具备更好的柔软性来进行变形,有利于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的形成,进而有效的提升外筒部101来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收集的效果,提升外筒部101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优选地,设置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9毫米且小于等于1毫米,此时外筒部101不仅具备更好的柔软性变形结构,还具备更好的韧性结构,使得外筒部101的变形效果和使用寿命相对更好。
为了进一步提升外筒部101进行变形来更好的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的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形变部103的厚度值H2大于等于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使得外筒部101具备相对形变部103更好的柔软性效果,使得外筒部101可以相对形变部103来进行更好的变形,同时外筒部101上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来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形成容污部105,实现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更有利于形成,进而可以提升清洁件10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外筒部101进行变形来更好的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的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形变部103的平均厚度值H0大于等于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形变部103可以设置为呈不规则的厚度结构,可以形成在延伸方向上呈厚度逐渐减小的结构,使得外筒部101具备相对形变部103更好的柔软性效果,使得外筒部101可以相对形变部103来进行更好的变形,同时外筒部101上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来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形成容污部105,实现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更有利于形成,进而可以提升清洁件10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
优选地,设置形变部103由内端部1031朝向外端部1032方向呈厚度值逐渐减小的结构,使得形变部103的外端部1032位置具备更小的厚度值来实现具备更好的柔软性变形效果,进而提升外筒部101相对形变部103进行变形的效果;使得外筒部101可以相对形变部103来进行更好的变形,同时外筒部101上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来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形成容污部105,实现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更有利于形成,进而可以提升清洁件10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清洁件10在旋转滚动运动过程中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本方案中,设置形变部103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101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部且设置加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外筒部101的厚度值H1且大于形变部103的厚度值H2;其中,加厚部主要形成形变部103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101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加厚,来使得形变部103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101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具备更大的厚度值,实现清洁件10在旋转滚动的运动过程中,及时形成较深的容污部105也可以确保形变部103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101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处不容易被磨损破损,防止因旋转滚动运动中接触地面摩擦导致破损引起外筒部101与形变部103之间的脱离问题发生,有效的提升清洁件10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提升清洁件10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升清洁组件1在旋转滚动运动过程中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本方案中,设置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在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设置有增厚部且设置增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上除增厚部以外的区域位置的厚度值,在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中,外筒部101上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此时容污部105在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主要形成弯折结构,弯折结构位置处一端接触地面另一端朝向形变区104凹陷,此时容污部105两侧的弯折结构位置处即为容污部105在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容污部105的两端位置在接触地面的过程中会与地面之间形成摩擦,在清洁件10持续的旋转滚动运动中,容污部105的两端位置持续间断地来接触地面进行摩擦,因此容易被磨损破损,通过设置增厚部结构,使得容污部105的两端位置上因增厚部的设置形成该两端位置的厚度值大于容污部105的凹陷结构上除增厚部以外的区域位置的厚度值,进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容污部105的两端位置处的耐磨性,防止因旋转滚动运动中接触地面摩擦导致破损引起容污部105破损的问题发生,有效的提升清洁件10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提升容污部105进行容纳污水和垃圾的稳定性,提升清洁件10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升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相对内筒部102进行有效的变形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内筒部102的厚度值H3大于形变部103的厚度值H2,使得形变部103具备相对内筒部102有更小的厚度值,形成形变部103可以更好的来相对内筒部102进行变形,以便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更有利于形成,进而可以提升清洁件10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相对内筒部102进行有效的变形效果,本方案中,设置内筒部102的形变量小于外筒部101的形变量且小于形变部103的形变量,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相对内筒部102具备更大的形变量,以便提升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相对内筒部102来进行变形的效果,以便形变部103带动外筒部101来进行更好的朝向形变区104进行变形,进而提升外筒部101上的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更有利于形成,进而可以提升清洁件10对垃圾和污水进行带动移送的效果。
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有效的提升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的稳定性和被清洗干净的容易度,至少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设置为由疏水性材质构成来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呈不吸附液体的结构,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设置为疏水性材质使得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不会吸附污水,且不容易粘附垃圾,使得外筒部101很容易被清水来进行清洗干净,同时清洁件10在对地面清洁的过程中的重量不会出现过度的增大,使得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的稳定性更好;疏水性材质的构成使得清洁件10在自然状态很容易被干燥,无需设置烘干或风干的结构来进行干燥处理,使得清洁件10不容易出现发霉发臭的问题。
优选地,外筒部101、形变部103和内筒部102均设置为由疏水性材质构成来使得清洁件10整体呈不吸附液体的结构。
其中,疏水性材质可以设置为硅胶材质、硅橡胶材质等类似的材质。
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清洁件10对地面的清洁效果,至少设置外筒部101由两种材质均匀混合制成且设置两种材质的硬度值不相同来使得至少外筒部10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呈磨砂结构或呈颗粒状结构,两种材质均匀混合制成使得清洁件10不仅具备较好的柔软性来进行变形,同时还具备使得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形成一定的磨砂或颗粒状效果,以便实现增大外筒部101的外表面的粗糙度,使得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在接触地面时能够形成更好的摩擦带动效果,有利于提升清洁件10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可以实现将地面上的顽固脏污进行有效的去除。
其中,设置两种材质的硬度值不相同,使得其中一种材质让清洁件10保持较好的柔软性结构,其中另一种材质让清洁件10上的外筒部101的外表面具备一定的粗糙度效果,可以有效的提升清洁件10对地面的清洁效果。
针对本方案的清洁件10的材质构成部分,至少设置外筒部101由硅橡胶材质制成且硅橡胶材质的硬度值设置为35度-55度,硅橡胶材质使得外筒部101具备较好的柔软性且通具备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可以有效的提升外筒部101的变形效果且提升外筒部101的使用寿命,可以较好的满足本方案的清洁件10实现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设置外筒部101由硅橡胶材质制成且硅橡胶材质的硬度值设置为45度-50度,此时外筒部101的柔软性变形效果更好,且耐磨性效果也更好。
可选的,本方案设置外筒部101、形变部103和内筒部102均为由硅橡胶材质制成且硅橡胶材质的硬度值设置为35度-55度,使得清洁件10的整体结构具备较好的柔软性变形效果,且整体结构的韧性效果更好。
可见,本方案的清洁件10,设置外筒部101、内筒部102和形变部103,外筒部101在未接触地面时呈连续面结构,即为构成为呈连续的面结构,连续面结构不容易藏污纳垢,也不容易粘附或堆积垃圾或污水,当外筒部101接触地面时在变形结构下会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105,通过容污部105来实现容纳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实现将地面上的垃圾和污水移送进而进行收集。
本方案的清洁组件1的结构部分,还设置支撑筒,支撑筒来位于内筒部102内实现内筒部102通过内筒部102的内表面来套接在支撑筒的外表面上,使得内筒部102与支撑筒之间形成相连安装的结构,当清洁组件1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支撑筒进行旋转滚动运动,使得支撑筒带动内筒部102、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进行同步的旋转滚动运输,实现清洁件10旋转滚动运动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组件1主要用于安装到清洁设备2上来实现对地面的清洁效果,清洁设备2启动工作时,使得清洁组件1进行工作,具体的,清洁件10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来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在此过程中,外筒部101接触地面来实现将地面上的垃圾或垃圾与污水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实现对垃圾和污水的收集效果。
本方案的清洁设备2,包括机器主体,机器主体来位于地面上进行移动实现在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对地面的清洁效果,还包括如前所述的清洁组件1,清洁组件1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器主体上的清洁腔201内,当清洁组件1旋转滚动运动时可构成为接触地面进行清洁的结构;主要将清洁组件1安装到机器主体上的清洁腔201内,清洁腔201设置为呈下部敞开的结构,且呈中空结构,主要将清洁组件1可拆卸地安装到清洁腔201内,同时,在机器主体上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来启动工作实现带动清洁件10在清洁腔201内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清洁件10在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来接触地面进行清洁处理。
其中,在机器主体上设置有供液箱和回收箱,供液箱主要用于供给液体,此时液体为清水,清水供给到清洁件10上的外筒部101上的清洗区1011上来实现对外筒部101的外表面的冲淋清洗效果,因外筒部101上的清洗区1011位置呈连续面结构,未形成有容污部105,导致外筒部101上的连续面结构的区域位置很容易被清洗干净,不容易出现藏污纳垢的问题,有效的实现将外筒部101清洗干净,同时在清洗的过程中清水和在清洗过程中形成的污水沿外筒部101的外表面上的连续面结构进行流动移动来向下流动至容污部105位置,清洁件10在旋转滚动运动中通过容污部105来实现将垃圾和污水进行容纳后带动移送,进而实现对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回收箱主要来实现对污水和垃圾进行收集处理,被清洁件10带动移送的污水和垃圾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来进入到回收箱内进行收集,用户只需要定期来对回收箱进行维护清洗处理即可。
其中,本方案中,在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供液箱相连通的供液部,供液部设置为用于向清洁件10进行供给液体的结构,供液部主要来实现将供液箱内的清水进行供给移送到清洁件10上,具体地,主要将液体即清水进行移送到外筒部101上的清洗区1011位置,实现外筒部101的清洗区1011位置上能够形成清水来有效的对外筒部101上的连续面结构区域位置进行冲淋或喷淋清洗,因清洗区1011在外筒部101的连续面结构上,使得外筒部101很容易被清洗干净,有效的提升清洁件10被清洗干净的容易度,解决清洁件10容易藏污纳垢和发霉发臭的问题。
其中,针对污水和垃圾的回收结构部分,本方案中,在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回收箱相连通的回收部,回收部可以来构成与清洁腔201呈相连通结构,回收部设置为用于对容污部105带动移送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流动通过并收集到回收箱内,回收部可以设置为管道或通道结构,回收部实现将清洁腔201与回收箱之间进行相连通,使得固体物即垃圾,液体即污水与垃圾的混合物能够在被清洁件10进行带动移送的过程中从清洁腔201进入到回收部,并通过回收部进入到回收箱,进而实现对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效果。
其中,本方案中在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动力件,动力件设置为提供动力来将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移送到回收箱内收集,动力件可以设置为泵结构,如真空泵或抽液泵,或者将动力件设置为可产生气流吸力的结构,如抽吸泵或大吸力的风机,可以将动力件设置为与回收箱呈相连通结构,在动力件启动工作的情况下使得提供动力来将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使得清洁件10在将垃圾和污水进行移送的过程中并在动力件产生的动力的结构下实现对垃圾和污水的进一步移送,进而将污水和垃圾移送到回收箱内。
在本方案中,清洁设备2可以设置为自移动式结构,如拖地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洗地机器人等;清洁设备2还可以设置为手持式结构,如手持拖地机、手持洗地机等;自移动式结构和手持式结构均可实现将清洁组件1安装到清洁设备2上来实现接触地面进行清洁的效果。
优选地,本方案的清洁设备2设置为洗地机,如手持式洗地机,实现对清洁件10进行供给清水并通过清洁件10来将污水和垃圾进行移送后进行回收收集处理。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清洁组件1,清洁组件1主要设置有清洁件10,清洁件10主要设置有外筒部101、内筒部102和形变部103,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呈可变形的结构,当清洁件10接触地面并受到压力时,外筒部101和形变部103能够进行变形,当清洁件10在地面上旋转滚动运动时沿旋转滚动方向上依次形成有容污部105,容污部105呈凹陷结构来对地面上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来进行带动移送,实现对垃圾或垃圾与污水的混合物的收集处理,而当清洁件10不接触地面进行清洁时,此时因外筒部101不接触地面且不承受到压力,使得容污部105由凹陷结构变形复位呈连续面结构或连续平滑面结构,此时可以对清洁件10来形成有效的清洗效果,可以有效的将清洁件10清洗干净,同时清洁件10可以有效的来将地面进行清洁干净;清洁组件1主要安装到清洁设备2上,清洁设备2启动工作来实现通过清洁组件1将地面进行清洁干净。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清洁组件,包括用于接触地面来进行清洁处理的清洁件,其特征在于:清洁件包括内筒部和外筒部,且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设置有形变部,形变部的一侧设置有形变区;
至少外筒部和形变部设置为呈柔软性可变形的结构;
当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外筒部的外表面构成为呈连续面结构;
当外筒部在地面上且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接触地面并在外筒部上构成有朝向形变区方向呈凹陷结构的容污部;
容污部上形成有敞口部并使得容污部通过敞口部来构成为朝向地面呈敞开的结构;
当清洁件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构成为容污部将地面上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带动移送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清洁件位于地面上来进行旋转滚动运动时,外筒部上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有凹陷结构的容污部且外筒部上未接触地面的部分形成为连续面结构;
在清洁件持续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上的一部分构成为在凹陷结构与连续面结构之间进行持续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设置对清洁件进行供给液体的结构时,设置在外筒部上呈连续面结构的区域位置上形成有清洗区,且设置清洗区位于容污部的上方,使得液体在清洗区上来形成对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部分进行清洗,并使得液体沿外筒部的连续面结构部分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部位置被容污部带动移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清洁件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当外筒部受到的压力变化时或当地面上的固体物的体积有不同大小时使得容污部的截面积呈可增大或减小的结构,并使得容污部对不同大小体积的固体物均可形成包覆结构来进行带动移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外筒部设置为呈柱形结构,当外筒部未接触地面时,设置外筒部的外表面在旋转滚动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弧面结构,且设置外筒部的外表面在其轴线方向上构成为呈完整的连续平滑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当外筒部在受到压力时至少外筒部上靠近地面的一部分和靠近地面的形变部均呈变形结构,来使得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朝向内筒部方向和形变区方向进行变形,且使得形变部朝向形变区进行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形变部和外筒部均设置为可弹性复位的结构,使得当外筒部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形变部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复位且外筒部上变形的部分在变形结构下进行同步复位,形成凹陷结构的容污部变形成为连续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形变部包括内端部和外端部,内端部设置为与内筒部呈相连结构,外端部设置为与外筒部呈相连结构,形变部使得外筒部和内筒部呈相互间隔的结构;
形变部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形变部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且相邻两个形变部之间构成为形变区,多个形变区沿旋转滚动方向呈间隔分布结构,形变区设置为沿清洁件的轴线方向呈中空结构或呈中通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清洁件的旋转滚动方向为沿A方向进行旋转滚动运动,且形变部设置为由内端部朝向外端部方向进行延伸伸出的结构,并设置形变部上延伸伸出的结构部分呈倾斜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形变部设置为由内端部朝向外端部方向来沿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呈直线倾斜的结构或呈弧形倾斜的结构;
当形变部呈弧形倾斜的结构时设置形变部朝向A方向呈弯曲的结构,或当形变部呈倾斜结构时设置形变部与内筒部之间朝向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构成的角度Q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7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9或10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清洁件在地面上旋转滚动运动并承受压力时,多个形变部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依次进行变形并依次形成有多个容污部,多个容污部依次对应地朝向多个形变区呈凹陷结构来形成对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沿旋转滚动方向进行移送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形变部的长度值L大于外筒部的外径值D1的五分之一,或设置形变部的长度值L大于内筒部的外径值D2的五分之一;
或设置形变部在外筒部和内筒部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大于等于5毫米;
或设置形变区在沿旋转滚动方向上形成的位于相邻两个形变部之间的最小空间距离值大于等于形变部在外筒部和内筒部之间形成的垂直距离H的两倍;
或设置外筒部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外筒部的厚度值H1大于等于0.8毫米且小于等于1.2毫米;或设置形变部的厚度值H2大于等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
或,设置形变部的平均厚度值H0大于等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
或,设置内筒部的厚度值H3大于形变部的厚度值H2,或设置内筒部的形变量小于外筒部的形变量且小于形变部的形变量;
或,设置形变部上朝向旋转滚动方向的外表面与外筒部的内表面相交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厚部且设置加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外筒部的厚度值H1且大于形变部的厚度值H2;
或,设置容污部的凹陷结构在旋转滚动方向上的两端位置处设置有增厚部且设置增厚部的厚度值大于容污部的凹陷结构上除增厚部以外的区域位置的厚度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外筒部和形变部设置为由疏水性材质构成来使得外筒部和形变部呈不吸附液体的结构;
或至少设置外筒部由两种材质均匀混合制成且设置两种材质的硬度值不相同来使得至少外筒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呈磨砂结构或呈颗粒状结构;
或至少设置外筒部由硅橡胶材质制成且硅橡胶材质的硬度值设置为35度-55度。
15.清洁设备,包括机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机器主体上的清洁腔内,当清洁组件旋转滚动运动时可构成为接触地面进行清洁的结构;
机器主体上设置有供液箱和回收箱;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供液箱相连通的供液部,供液部设置为用于向清洁件进行供给液体的结构;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与回收箱相连通的回收部,回收部设置为用于对容污部带动移送的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流动通过并收集到回收箱内;
机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动力件,动力件设置为提供动力来将固体物或固体物与液体的混合物进行移送到回收箱内收集。
CN202320453401.7U 2023-03-11 2023-03-11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Active CN219461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3401.7U CN219461033U (zh) 2023-03-11 2023-03-11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3401.7U CN219461033U (zh) 2023-03-11 2023-03-11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033U true CN21946103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3401.7U Active CN219461033U (zh) 2023-03-11 2023-03-11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639A1 (zh) * 2023-03-11 2024-04-18 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639A1 (zh) * 2023-03-11 2024-04-18 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3166A1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102949151B (zh) 用于清洁表面的清洁设备
CN219461033U (zh)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CN1174496A (zh) 清洗头
CN111166251A (zh) 刮条组件及包括该刮条组件的清洁头、清洁工具
CN219763255U (zh) 清洁滚筒及其清洁机器
CN116784719A (zh) 清洁组件及其清洁设备
CN215838755U (zh) 双滚刷扫拖一体洗地机
CN111150340A (zh) 清洁工具、控制助力的方法及实现方法的装置
CN111588318A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
CN211834240U (zh) 挤压辊及带有该挤压辊的清洁工具
CN212326300U (zh) 清洁工具
CN116784725A (zh) 清洁筒及其清洁机
WO2024109967A2 (zh) 清洁件及清洁机
CN219763258U (zh) 清洁筒及其清洁机
CN219763256U (zh) 一种滚筒组件及其表面清洁机
CN219763260U (zh) 分段式滚筒及其清洁机
CN113679301B (zh) 一种用于家政服务的地面清理装置
CN219661597U (zh) 清洁筒及其清洁装置
CN212939590U (zh) 一种清洁设备的壳体安装结构
CN115153372A (zh) 滚筒组件及清洁头
CN213216752U (zh) 刮条组件及包括该刮条组件的清洁头、清洁工具
CN212591944U (zh) 一种清洁工具
CN219763259U (zh) 分体式滚筒及其清洁机
CN220988719U (zh) 滚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