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0345U -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0345U
CN219460345U CN202222809350.5U CN202222809350U CN219460345U CN 219460345 U CN219460345 U CN 219460345U CN 202222809350 U CN202222809350 U CN 202222809350U CN 219460345 U CN219460345 U CN 219460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eal
atomizer
seal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093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章贵
文治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093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0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0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0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及第一密封件,壳体组件具有储液腔和雾化通道;壳体组件的端口的侧壁具有下液口,下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壳体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对储液腔和下液口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下液槽,第一下液槽用于与电源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第二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其中,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从第一位置向储液腔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密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下液槽与下液口连通,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本申请可实现雾化器即装即抽,无需等待,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中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其中,雾化器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电源组件用于控制雾化器工作。
目前市面上的雾化器的雾化芯采用的油芯分离方案,虽然能杜绝运输过程中的漏液,但在客户使用时,在导通下液后,都需要让产品搁置一段时间后(60秒以上),客户才能进行抽吸,使得客户体验不佳。且若搁置时间不足,会因为雾化芯未完全浸润导致焦味,甚至报废产品,引起客诉/退换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芯未完全浸润、等待时间长,影响客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及第一密封件,壳体组件具有储液腔和雾化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壳体组件的端口的侧壁具有下液口,所述下液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对所述储液腔和所述下液口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下液槽,所述第一下液槽用于与电源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第二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储液腔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下液槽与所述下液口连通,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所述下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所述储液腔内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下液通道的体积和雾化芯组件的导液件的吸液量的总和;其中,雾化芯组件的导液件与所述下液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环形连接件,壳体具有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通道;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吸嘴,另一端为端口;环形连接件部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端口内,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的端口外;所述环形连接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端口内的一端具有开槽,所述开槽作为所述下液口;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雾化通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下液槽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所述第一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的端口为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具有环形密封凸起,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端口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且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内侧面抵接;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位于所述开槽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槽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且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保持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内侧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雾化通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相对所述雾化通道滑动且保持与所述雾化通道套接;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面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底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外侧面具有限位凸环和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源组件的第二卡接部卡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源组件,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进行连接,所述电源组件包括雾化芯组件和第二密封件,雾化芯组件用于加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外侧,具有第二下液槽;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雾化芯组件连通;所述第二下液槽用于与雾化器的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被配置为: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时,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所述下液通道。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部分嵌入环绕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环形连接件内。
可选地,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发热座、导液件、发热件、发热引线及固定件,发热座具有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液孔;导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上;所述导液件通过所述导液孔吸收从所述下液通道进入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导液件围设形成雾化腔的至少部分;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上,并与所述导液件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发热引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的电路板电连接;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发热座外;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环形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具有若干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依次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导液件;所述顶壁具有第三通孔,所述顶壁用于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通道远离吸嘴的一端抵接,使得所述雾化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四通孔,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下液槽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面,所述第二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侧面的端口为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二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面的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一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的端口对应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暴露;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用于插入所述雾化器;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未抵接时,所述支架未与所述雾化器的壳体组件卡接固定;当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架与所述雾化器的壳体组件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所述雾化器的第一卡接部卡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具有环形支撑壁,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面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支撑壁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抵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三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雾化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可选地,当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所述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未与下液口连通;当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下液通道与所述下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部分被推入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所述下液通道,并通过所述下液通道进入所述雾化芯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及第一密封件,壳体组件具有储液腔和雾化通道;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壳体组件的端口的侧壁具有下液口,下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壳体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对储液腔和下液口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下液槽,第一下液槽用于与电源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第二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其中,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从第一位置向储液腔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密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下液槽与下液口连通,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通过在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组装的过程中将第一密封件更多地挤压进入储液腔,从而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进而可以进一步直接进入雾化芯组件进行加热,加速下液,实现即装即抽,无需等待,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一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5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另一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二位置;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环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雾化芯组件和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雾化芯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目前市面上的雾化器的雾化芯采用的油芯分离方案,虽然能杜绝运输过程中的漏液,但在客户使用时,在导通下液后,客户都需要让产品搁置一段时间后(60秒以上),客户才能进行抽吸,使得客户体验不佳。且若搁置时间不足,会因为雾化芯未完全浸润导致焦味,甚至报废产品,引起客诉/退换货等问题。且,目前市面上的油芯分离方案,在连通下液通道后,未设计专门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挤推的机构,而是让气溶胶生成基质自然浸润雾化芯,因此浸润速度慢,需要长时间等待,影响客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为植物草叶类基质或膏状基质等。具体的,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其中,雾化器10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雾化、休闲吸食或美发领域等。该雾化器10具体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具体的,雾化器10可为以下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0,其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中关于雾化器1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下文。
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连接,用于向雾化器10供电。其中,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以方便更换雾化器10,提高电源组件20的利用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也可以是一体设置,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电源组件20可以包括电池201、支架202、气流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等,电池201具体用于为雾化器10供电,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抽吸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控制电路板,以控制雾化器10的启停。电池201、气流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电路板(图未示)等部件均设置于支架202上,支架202对其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的外部设有外壳30,对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进行连接和防护。外壳30与电源组件20和雾化器10具体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一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一位置;图5是图3提供的A部分的另一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件处于第二位置。
当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第二密封件22与第一密封件12抵接,第二下液槽221与第一下液槽121配合形成下液通道220,下液通道220未与下液口1101连通。第一连接状态可以为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未连接,或者未完成装配的状态,此时第二下液槽221与第一下液槽121也是处于配合形成下液通道220的状态,但是第一密封件12对下液口1101进行密封,因此下液通道220与下液口1101未连通,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能进入下液通道220。
当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第二密封件22将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推动至第二位置14,下液通道220与下液口1101连通,第一密封件12的一部分被推入储液腔114,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220,并通过下液通道220进入雾化芯组件21。其中,第二连接状态可以理解为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已经完成装配的状态,也是电源组件20和雾化器10的最终连接状态。此时,第一密封件12被第二密封件22推动并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使得第一密封件12更多地进入储液腔114,优选为第一密封件12进入储液腔114的体积等于下液通道220的体积与雾化芯组件21的导液件211的吸液量之和。使得第一密封件12的环形密封凸起123移动至下液口1101附近,从而使得第一密封件12对下液口1101解除密封,使得下液通道220与下液口1101连通,并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通过下液口1101进入下液通道220,并进一步进入雾化芯组件21进行加热雾化。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雾化器10包括壳体组件11和第一密封件12,壳体组件11具有储液腔114和雾化通道113;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通道113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被雾化产生的气溶胶输送至吸嘴112,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的,壳体组件11包括壳体111及环形连接件110,壳体111具体形成储液腔114和雾化通道113;在壳体111的一端具有与雾化通道113连通的吸嘴112,使得用户可以直接从吸嘴112吸食雾化通道113内的气溶胶。壳体111的另一端为端口115。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1的端口115的侧壁具有下液口1101,下液口1101与储液腔114连通,可以将储液腔11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入至下液口1101。第一密封件12设置于壳体组件11的第一位置13,具体为壳体111的第一位置13,第一位置13可以理解为壳体111远离吸嘴112的位置,可以对储液腔114和下液口1101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12具有第一下液槽121,第一下液槽121用于与电源组件20的第二密封件22的第二下液槽221配合形成下液通道220,该下液通道220可以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也可以将来自下液口1101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一步导入至电源组件20的雾化芯组件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2被配置为能够从第一位置13向储液腔114内移动至第二位置14。此处的第二位置14可以理解为相对于第一位置13更加远离吸嘴112,且更靠近电源组件20的位置。当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的过程中,第一下液槽121与下液口1101连通,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220。当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完全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完成装配,下液通道220与下液口1101、储液腔114完全导通,从而使得下液通道220可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进一步导入至电源组件20的雾化芯组件21,使得雾化芯组件21可以将该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以产生气溶胶,气溶胶通过雾化通道113和吸嘴112进入用户口中,以供用户吸食。相对于单纯依靠重力和雾化芯组件21的毛细作用力来吸附储液腔114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大幅度缩短雾化芯组件21的浸润时间,对于客户来说可以实现0秒等待,大大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
请参阅图6至图9,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环形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雾化芯组件和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雾化芯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7所示,环形连接件110部分套设于壳体111的端口115内,部分延伸至壳体111的端口115外。环形连接件110设于壳体111的端口115内的一端具有开槽1120,开槽1120作为下液口1101。
具体的,环形连接件110包括相互连接或者一体化设置的本体部1102和延伸部1103,其中环形连接件110的延伸部1103套设于壳体111的端口115内,本体部1102延伸至壳体111的端口115外。在环形连接件110的延伸部1103远离本体部1102的一端开设有开槽1120,开槽1120作为下液口1101。该开槽1120的数量可以为均匀分布的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环形连接件110的外侧面具有限位凸环1104和第一卡接部1105,限位凸环1104可以设置于环形连接件110的本体部1102上,且限位凸环1104靠近延伸部1103的端面与壳体111远离吸嘴112的端面抵接,可以对壳体111进行限位。第一卡接部1105设置于本体部1102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卡接部1105可以与电源组件20的第二卡接部2021进行卡接,以对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的连接处进行固定。
第一密封件12设置于环形连接件110内,第一密封件12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一通孔122,第一通孔122与雾化通道113远离吸嘴112的一端连通。第一通孔122与雾化通道113远离吸嘴112的一端连通,使得雾化芯组件21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可以从雾化腔210依次进入雾化通道113和吸嘴112供用户吸食。第一密封件12能够相对于环形连接件110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当第一密封件12位于第一位置13时,第一密封件12对开槽1120进行密封,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能流入下液口1101及下液通道220中。当第一密封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第一密封件12解除对开槽1120的密封,即,将下液口1101暴露,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被挤入下液口1101及下液通道220中,并进一步进入雾化芯组件21进行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雾化通道113插入第一通孔122,第一通孔122的侧壁与雾化通道113的外侧面相抵接,且雾化通道113能够相对于第一密封件12的第一通孔122进行相对移动。
具体的,在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的过程中,第一密封件12相对雾化通道113滑动且保持与雾化通道113套。也就是说,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的过程中,始终是在第一通孔122内进行移动的,并未脱离第一通孔122的范围。当第一密封件12位于第一位置13时,即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未完成装配,且雾化通道113远离吸嘴112的一端与雾化芯组件21未接触,此时第一密封件12的顶面与环形连接件110的顶面平齐,第一密封件12的底面与环形连接件110的底面平齐,第一密封件12的外侧面与环形连接件110的内侧面相抵接,且第一密封件12对下液通道220密封,以使得下液通道220处于密封状态。
第一通孔122优选开设于第一密封件12的中心位置,且第一通孔122的内表面具有环形凸起(图未标),该环形凸起可以对雾化通道113和第一通孔122之间进行密封,同时增强第一密封件12和第一通孔122的连接紧密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2被配置为:当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第一密封件12进入储液腔114内的体积小于等于下液通道220的体积和雾化芯组件21的导液件211的吸液量的总和。其中,雾化芯组件21的导液件211与下液通道220连通。
具体的,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即第一密封件12远离雾化芯组件21的一端向储液腔114移动时,使得第一密封件12更多地进入储液腔114。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芯组件21的导液件211与下液通道220连通,使得下液通道2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进入导液件211,并通过导液件211进入发热件213进行加热。当第一密封件12进入储液腔114的体积小于或者等于下液通道220的体积与导液件211吸液量的总和时,整个下液通道220和导液件211刚好都会被浸湿,且此时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刚好装配到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下液槽121从第一密封件12的外侧面延伸至第一密封件12的底面,形成具有两个端口、且侧壁均为不规则的弧形的第一下液槽121,第一下液槽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下液槽121优选为两两对称设置。其中,第一下液槽121位于第一密封件12的外侧面的端口为第一端口1211。
第一密封件12的外侧面具有环形密封凸起123,环形密封凸起123位于第一端口1211靠近吸嘴112的一侧,具体可以位于第一密封件12的外侧面上第一端口1211的顶部。且,该环形密封凸起123与环形连接件110的内侧面抵接,以使得当第一密封件12位于第一位置13时,环形密封凸起123位于开槽1120远离吸嘴112的一侧,使得该环形密封凸起123可以对该开槽1120进行密封,防止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下液口1101。当第一密封件12位于第二位置14时,开槽1120与第一下液槽121的第一端口1211连通,且环形密封凸起123保持与环形连接件110的内侧面抵接,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通过开槽1120进入第一下液槽121内,进而通过第一下液槽121进入第二下液槽221,充满整个下液通道22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组件20。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组件20包括雾化芯组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雾化芯组件21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第二密封件22设置于雾化芯组件21外侧,具体可以环绕雾化芯组件21设置。第二密封件22具有第二下液槽221,第二下液槽221与雾化芯组件21连通,且第二下液槽221与雾化器10的第一密封件12的第一下液槽121配合形成下液通道220,使得下液通道2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进入雾化芯组件21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密封件22被配置为:在雾化器10与电源组件20连接的过程中,也就是将雾化器10装入电源组件20的过程中,第二密封件22能够与第一密封件12抵接并将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第一密封件12与第二密封件22抵接,使得雾化通道113与雾化芯组件21抵接时,雾化芯组件21对第二密封件22施加使得第二密封件22远离第一密封件12的方向的力,同时第二密封件22推动第一密封件12向储液腔114的方向持续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可以理解,当第二密封件22与第一密封件12抵接时,第二下液槽221与第一下液槽121配合形成下液通道220,且雾化器10的下液口1101被打开使得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从下液口1101进入下液通道220,并进一步进入雾化芯组件21。
当第二密封件22推动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第二密封件22部分嵌入环绕第一密封件12的环形连接件110内。具体的,第二密封件22的外侧面与环形连接件110的本体部1102的内表面相抵接,同时第二密封件22的顶面与第一密封件12的底面相抵接。优选地,第二密封件22的外侧面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环形凸起(图未标),以对第二密封件22与环形连接件11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并可以防止下液通道2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该连接处漏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雾化芯组件21包括:发热座212、导液件211、发热件213、发热引线214及固定件215,发热座212可以为中空筒状的结构。发热座212具有第一环形侧壁2121,第一环形侧壁2121开设有多个导液孔2122,该导液孔212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导液件211设置在第一环形侧壁2121上,具体可以设置于发热座212的第一环形侧壁2121的内表面。导液件211通过导液孔2122可以与下液通道220流体连通,并通过导液孔2122吸收从下液通道220进入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液件211优选设置为多层,通过将多个导液件211层叠设置,形成一个弧形的导液件211,优选为优弧的结构,以增强导液件211的导液效率。
导液件211围设形成雾化腔210的至少部分或全部的雾化腔210,雾化腔210用于储存发热件213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所产生的气溶胶。
如图6所示,导液件211可以从发热座212的其中一个导液孔2122的位置伸出,吸收下液通道22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好地导流至发热件213上,提高导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液件211为导液棉,使得导液件211可以吸收更多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导流至发热件213。
发热件213设置于导液件211上,具体设置于导液件211的内表面,并与导液件211贴合设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件213可以为发热网或者发热丝等。在发热件213靠近电源组件20的一端设置发热引线214,发热引线214与发热件213电连接,且发热引线214与电源组件20的电路板(图未示)电连接,使得电源组件20的电池201可以为发热件213供电,从而使得发热件213能够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固定件215套设于发热座212外;固定件215包括第二环形侧壁2151和顶壁2152,第二环形侧壁2151具有若干第二通孔2150,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依次从第二通孔2150和导液孔2122进入导液件211,并通过设置于导液件211内表面的发热件213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固定件215的顶壁2152具有第三通孔2153,顶壁2152可以与雾化器10的雾化通道113远离吸嘴112的一端抵接,使得雾化通道113通过第三通孔2153与雾化腔210连通,使得发热件213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能够通过雾化腔210和第三通孔2153进入雾化通道113,并进一步进入吸嘴112以供用户吸食。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密封件22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四通孔222,第四通孔222与第三通孔2153连通,且第四通孔222也套设于雾化芯组件21外部,使得雾化芯组件21穿设于第四通孔222内。第二下液槽221从第二密封件22的内侧面延伸至第二密封件22的顶面,并与第一下液槽121连通。第二下液槽221位于第二密封件22的内侧面的端口为第二端口2210,第二端口2210与第二通孔2150对应连通,使得第二下液槽22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从第二通孔2150进入导液件211。第二下液槽221位于第二密封件22的顶面的端口用于与第一下液槽121位于第一密封件12的底面的端口对应连通,从而使得第一下液槽121和第二下液槽221可以流体连通,用于存储和输送气溶胶生成基质。
电源组件20还包括外壳30和设置于外壳30内的支架202,外壳30套设于支架202和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11除吸嘴112之外部分的外部,可以进行防护和防尘。支架202的第一端(图未标)与外壳30的第一端口1211间隔设置并通过外壳30的第一端口1211暴露,支架202的第一端为靠近雾化器10的一端,外壳30的第一端口1211为靠近雾化器10的端口,支架202的第一端与外壳30的第一端口121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且支架202与电源组件20的壳体组件11通过环形连接件110的限位凸环1104也间隔设置,具体为支架202与电源组件20的壳体组件11分别设置于该限位凸环1104的相对两侧。外壳30的第一端口1211可以用于插入雾化器10,雾化器10的壳体111顶端与外壳3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02的第一端具有安装槽2020,第二密封件22、雾化芯组件21以及环形连接件110的本体部1102设置于安装槽2020内。安装槽2020的侧壁具有第二卡接部2021,第二卡接部2021用于与雾化器10的第一卡接部1105卡接。例如,第一卡接部1105和第二卡接部2021其中之一为凸起,另一个为凹槽或者通孔,通过第一卡接部1105和第二卡接部2021匹配连接,以使得两者可以卡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202与环形连接件11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安装槽2020的底面具有环形支撑壁2022,第二密封件22的底面具有环形凹槽223。环形支撑壁2022设于环形凹槽223内并与环形凹槽223的底壁抵接,可以增强第二密封件22对第一密封件12的推力,使得在雾化通道113向雾化芯组件2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密封件22不至于被挤压变形。可以理解,安装槽2020的底面和第二密封件22的底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者多边形等,只要能够实现两者的匹配连接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202被配置为:当第二密封件22与第一密封件12未抵接时,支架202未与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11卡接固定。如图2和图4所示,当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未安装完成时,支架202的安装槽2020与环形连接件110的限位凸环1104未接触,且第一卡接部1105与第二卡接部2021未进行卡接固定。当第二密封件22将第一密封件12从第一位置13移动至第二位置14时,支架202与雾化器10的壳体组件11卡接固定。如图2和图5所示,当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安装完成时,支架202的安装槽2020与环形连接件110的限位凸环1104接触并抵接,此时第一卡接部1105与第二卡接部2021进行卡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30与壳体组件11和支架20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磁吸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公开的雾化器包括:壳体组件及第一密封件,壳体组件具有储液腔和雾化通道;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壳体组件的端口的侧壁具有下液口,下液口与储液腔连通;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壳体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对储液腔和下液口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下液槽,第一下液槽用于与电源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第二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其中,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从第一位置向储液腔内移动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密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下液槽与下液口连通,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通过在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组装的过程中将第一密封件更多地挤压进入储液腔,从而使得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下液通道,进而可以进一步直接进入雾化芯组件进行加热,加速下液,实现即装即抽,无需等待,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下液槽,所述第一下液槽用于与电源组件的第二密封件的第二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能够从第一位置向储液腔内移动至第二位置;且,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所述雾化器的储液腔内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下液通道的体积和雾化芯组件的导液件的吸液量的总和;其中,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导液件与所述下液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所述储液腔和雾化通道;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壳体组件的端口的侧壁具有下液口,所述下液口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位置,以对所述储液腔和所述下液口进行密封;
所述第一密封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下液槽与所述下液口连通,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直接被挤压进入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雾化芯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具有所述储液腔和所述雾化通道;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的吸嘴,另一端为端口;
环形连接件,部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端口内,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的端口外;所述环形连接件设于所述壳体的端口内的一端具有开槽,所述开槽作为所述下液口;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环形连接件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雾化通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环形连接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液槽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所述第一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的端口为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具有环形密封凸起,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端口靠近所述吸嘴的一侧且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内侧面抵接;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位于所述开槽远离所述吸嘴的一侧;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槽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且所述环形密封凸起保持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内侧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通道插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相对所述雾化通道滑动且保持与所述雾化通道套接;当所述第一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面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顶面平齐,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底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外侧面具有限位凸环和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电源组件的第二卡接部卡接。
7.一种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进行连接,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雾化芯组件,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产生气溶胶;
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外侧,具有第二下液槽;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雾化芯组件连通;所述第二下液槽用于与雾化器的第一密封件的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下液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被配置为: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源组件连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进入所述雾化器的储液腔内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下液通道的体积和所述雾化芯组件的导液件的吸液量的总和;当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时,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所述下液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件部分嵌入环绕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环形连接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
发热座,具有第一环形侧壁,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液孔;
导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上;所述导液件通过所述导液孔吸收从所述下液通道进入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导液件围设形成雾化腔的至少部分;
发热件,设置于所述导液件上,并与所述导液件贴合设置,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
发热引线,与所述发热件电连接,并与所述电源组件的电路板电连接;
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发热座外;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环形侧壁和顶壁,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具有若干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依次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导液件;所述顶壁具有第三通孔,所述顶壁用于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通道远离吸嘴的一端抵接,使得所述雾化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贯穿顶面至底面的第四通孔,所述雾化芯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第二下液槽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面,所述第二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侧面的端口为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二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面的端口用于与所述第一下液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面的端口对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暴露;所述外壳的第一端口用于插入所述雾化器;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雾化芯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支架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未抵接时,所述支架未与所述雾化器的壳体组件卡接固定;当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架与所述雾化器的壳体组件卡接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所述雾化器的第一卡接部卡接;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具有环形支撑壁,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面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支撑壁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壁抵接。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抵接,所述第二下液槽与所述第一下液槽配合形成所述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未与下液口连通;当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密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下液通道与所述下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一部分被推入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被挤压进入所述下液通道,并通过所述下液通道进入所述雾化芯组件。
CN202222809350.5U 2022-10-24 2022-10-24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9460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9350.5U CN219460345U (zh) 2022-10-24 2022-10-24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09350.5U CN219460345U (zh) 2022-10-24 2022-10-24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0345U true CN219460345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7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09350.5U Active CN219460345U (zh) 2022-10-24 2022-10-24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0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298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09664B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137177A (zh)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CN113017152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3812682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796U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065383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9460345U (zh) 雾化器、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931963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3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557484A (zh) 一种发热体、雾化芯以及雾化器
CN21545543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015964U (zh)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CN115119981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储液组件
CN113287789A (zh)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62478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2057154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308427U (zh) 电子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837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45538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吸嘴组件
CN22101197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支架
CN22042314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369591A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708958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