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8757U -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 Google Patents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8757U
CN219458757U CN202320321759.4U CN202320321759U CN219458757U CN 219458757 U CN219458757 U CN 219458757U CN 202320321759 U CN202320321759 U CN 202320321759U CN 219458757 U CN219458757 U CN 219458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core
stator
radial positioning
injection mol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17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17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8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8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8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包括定子芯体、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所述定子芯体包括内轮廓面,所述第一注塑体包覆部分所述定子芯体,所述第一注塑体包括径向定位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所述径向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内轮廓面,所述第二注塑体覆盖所述内轮廓面。本申请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Description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背景技术
图1为背景技术中一种定子部件(塑封前)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定子部件01包括定子芯体02,定子芯体02具有内周面021,该定子部件01塑封时,定子部件01需要先与模具进行定位。该定子部件01主要通过内周面021与模具接触实现径向定位。如此,定子芯体02与模具接触的部位无法实现塑封,影响定子芯体02的耐腐蚀性。
有鉴于此,如何对背景技术中定子部件的结构作出改进,从而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部件,包括定子芯体、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所述定子芯体包括内轮廓面,所述第一注塑体包覆部分所述定子芯体,所述第一注塑体包括径向定位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所述径向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内轮廓面,所述第二注塑体覆盖所述内轮廓面。
本申请给出的定子部件,第一注塑体包括凸出于定子芯体的内轮廓面的径向定位部,第二注塑体覆盖内轮廓面,本申请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其次,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子部件及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排水泵,排水泵还包括泵体、叶轮和转子部件,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泵体的泵腔,所述转子部件包括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和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所述定子部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芯体转动。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中一种定子部件(塑封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排水泵的剖面示意图;
图3:图2中定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4:图3中定子芯体的立体图;
图5:图3中定子部件(不包含第二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5中定子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a:图5中定子部件与模具的配合俯视图;
图7b:图7a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图2中定子部件的制造流程图。
图2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定子部件、10-容纳腔;
200-转子部件、201-转子、202-转轴;
300-泵体、3000-泵腔;
400-叶轮、500-紧固件;
1-定子芯体、11-内圆弧部;
111-内轮廓面、12-内腔;
110-间隙、112-外壁面;
2-第一注塑体、21-径向定位部;
211-径向定位面、212-倒角面;
22-拱形板部、23-夹持部;
231-轴向定位面;
3-第二注塑体、30-安装孔;
31-内壁面、32-限位面;
4-漆包线;
5-模具、51-壁面;
600-端盖部件;
61-支撑件、611-第一筒状部;
62-端盖、621-第二筒状部;
A-芯体组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附图2中所示的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排水泵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定子部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3中定子芯体的立体图;图5为图3中定子部件(不包含第二注塑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定子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a为图5中定子部件与模具的配合俯视图;图7b为图7a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请参考图3、图4、图5、图6及图7a、图7b,本方案的定子部件100包括定子芯体1、第一注塑体2、第二注塑体3和漆包线4,第一注塑体2与第二注塑体3的材质不同,第一注塑体2用于绝缘定子芯体1与漆包线4,第二注塑体3用于整体塑封定子芯体1,提高定子芯体的耐腐蚀性。定子芯体1由磁钢片堆叠而成,包括内轮廓面111,内轮廓面111呈不相连的圆弧状。第一注塑体2为塑料材质,通过注塑成形,第一注塑体2包覆部分定子芯体1,用于隔离定子芯体1与漆包线4。本方案中,第一注塑体2包括径向定位部21,沿定子芯体1的径向,该径向定位部21凸出于定子芯体1的内轮廓面111,第二注塑体3覆盖定子芯体1的内轮廓面111。
具体的,径向定位部21包括径向定位面211,在定子芯体1的径向,径向定位面211位于内轮廓面111的内侧,且,径向定位面211沿定子芯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当注塑第二注塑体3时,上述径向定位面211与外部模具5的壁面51贴合以实现两者的限位配合。限位配合后,内轮廓面111与模具5之间具有容纳腔10,第二注塑体3填充该容纳腔10。第二注塑体3成形后,第二注塑体3包括覆盖上述内轮廓面111的内壁面31,该内壁面31沿定子芯体1的轴向延伸设置,定义垂直于定子芯体1的轴向的面为基准投影面,内壁面31在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覆盖至少部分径向定位面211在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注塑体2上设置凸出于定子芯体1的内轮廓面111的径向定位部21,该径向定位部21用于与模具5限位配合,如此能够使得内轮廓面111与模具5的壁面51之间具有容纳腔10,容纳腔10大体呈圆环形,容纳腔10环绕模具5,该容纳腔10用于填充第二注塑体3,第二注塑体3的内壁面31能够覆盖内轮廓面111,内壁面31在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覆盖至少部分径向定位面211在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如此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注塑第二注塑体3的质量,也即提高了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第一注塑体2具体包括拱形板部22和朝定子芯体1的径向向内凸出的夹持部23,夹持部23沿定子芯体1的轴向支撑定子芯体1,该夹持部23向内凸出于内轮廓面111的部分作为上述径向定位部21,即径向定位部21一体形成于夹持部23。如此设置,夹持部23一方面能够在轴向支撑定子芯体1,另一方面包括了与外部模具5定位配合的径向定位部21,一件两用。此外,注塑第一注塑体2时能够一体形成该径向定位部21,加工简单方便。
如图4、图5所示,定子芯体1包括若干内圆弧部11,该内圆弧部11的内壁面作为内轮廓面111,上述拱形板部22包覆该内圆弧部11的外壁面112。本方案中,内圆弧部11至少具有三个,且相邻内圆弧部11之间具有间隙110。径向定位部21至少具有三个,径向定位部21沿定子芯体1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使得定子部件100注塑第二注塑体3前(参考图5、图7a、图7b)与模具5定位更可靠。更进一步,径向定位部21位于拱形板部22的靠近间隙110的一侧。
如图5、图6所示,沿定子芯体1的轴向,径向定位部21位于内圆弧部11的下方,上述夹持部23还包括轴向定位部231,该轴向定位部231位于内圆弧部11的下方,即,径向定位部21和轴向定位部231位于定子芯体1的轴向同一侧,沿定子芯体1的轴向,轴向定位部231能够与模具5限位配合。具体的,将注塑第二注塑体3前的定子部件100放入模具5的模腔中,在轴向利用轴向定位部231与模具5的顶针(未示出)接触定位。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塑封质量,也即提高了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另,径向定位部21和轴向定位部231沿定子芯体1的周向错开设置,能够使得径向定位部21和轴向定位部231两者互不干涉,提高了与模具5的配合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3还包括了轴向定位部231,夹持部23除了夹持功能外,还具有径向定位功能和轴向定位功能,一件三用,此外,注塑第一注塑体2时能够一体形成该径向定位部21和轴向定位部231,解决了定子部件100注塑第二注塑体3时,与模具5在径向及轴向的定位问题,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径向定位部21还包括倒角面212,在定子芯体1的轴向,倒角面212位于径向定位面211的下侧,倒角面212与径向定位面211连接。通过设置倒角面212,使得注塑第二注塑体3前的定子部件100放入模具5的模腔时,能够对模具5进行导向,便于两者装配。
进一步的,如图7b所示,定义沿定子芯体1的径向,径向定位面211与内轮廓面111的距离为D,则满足:0.1mm<D<0.4mm。当D≤0.1mm时,第二注塑体3在内轮廓面111处的厚度过薄,会影响第二注塑体3与定子芯体1的结合强度,从而影响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当D≥0.4mm时,第二注塑体3在内轮廓面111处的厚度过厚,对转子201与定子芯体1之间的电气性能影响过大,主要是励磁损耗增大。因此,当0.1mm<D<0.4mm时,既能保证第二注塑体3与定子芯体1的结合强度,从而保证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又能够降低转子201与定子芯体1之间的励磁损耗。
此外,第二注塑体3具体为热固性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尼龙材料。第一注塑体2的材质的熔点高于第二注塑体的材质的成型温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注塑体2具体采用BMC材料。如此能够保证注塑第二注塑体3时不影响第一注塑体2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径向定位部采用何种形状或结构,在定子芯体的径向,只要其能够与模具限位配合就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排水泵,该排水泵包括泵体300、叶轮400和转子部件200,泵体300包括泵腔3000,叶轮400位于该泵腔3000中。转子部件200包括转子201和转轴202,转子201与转轴202固定连接,转轴202与叶轮400固定连接。该排水泵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定子部件100,定子部件100与泵体300固定连接,定子部件100的定子芯体1与转子201配合,转子201能够相对于定子芯体1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该排水泵并不限于在空调上使用,可以理解,凡是需要排水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排水泵。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定子部件100的第二注塑体3包括安装孔30,安装孔30位于定子芯体1的径向外侧,上述排水泵还包括紧固件500,紧固件500贯穿安装孔30,定子部件100与泵体300通过该紧固件500固定连接,本方案中,紧固件500具体为螺钉。
图8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如图3、图8所示,定子部件100包括内腔12,上述转子201位于该内腔12。上述排水泵还包括端盖部件600,端盖部件600包括支撑件61和端盖62,支撑件61和端盖62分别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支撑件61包括沿转子部件200的轴向延伸的第一筒状部611,该第一筒状部611至少部分位于内腔12,形成内腔12的壁包括限位面32和上述内壁面31,沿转子部件200的径向,限位面32相比内壁面31更远离转子201,第一筒状部611的外周壁至少部分与限位面32紧配。端盖62包括沿转子部件20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筒状部621,该第二筒状部621至少部分位于内腔12,第二筒状部621的外周壁至少部分与第一筒状部611的内周壁紧配。通过将端盖部件600部分伸入内腔12,并且支撑件61的第一筒状部611的外周壁与限位面32紧配,端盖62的第二筒状部621的外周壁与第一筒状部611的内周壁紧配,能够阻止外部水汽进入内腔12,从而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图9为图2中定子部件的制造流程图。
下面结合图2-图9说明上述定子部件100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定子芯体1和漆包线4,以定子芯体1为嵌件注塑第一注塑体2,第一注塑体2形成凸出于定子芯体1的内轮廓面111的径向定位部21,在第一注塑体2上绕制漆包线4作为芯体组合件A,将径向定位部21与模具5在定子芯体1的径向进行定位,以芯体组合件A为嵌件注塑第二注塑体3。
该制造方法,通过在注塑第一注塑体2时一并注塑出径向定位部21,径向定位部21与模具5定位后,再注塑第二注塑体3,从而能够保证第二注塑体3覆盖定子芯体1的内轮廓面111,以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需要说明的是,径向定位部21与模具5的定位优选采取贴合的定位方式,也即通过径向定位面211与模具5的壁面51贴合进行限位,如此能够提高两者的配合精度,能够保证覆盖内轮廓面111的内壁面31的厚度均匀,提高了定子芯体1与上述转子201的电气性能。
进一步的,注塑第一注塑体2后,第一注塑体2还形成轴向定位部231,将径向定位部21与模具5在定子芯体1的径向进行定位的同时,将轴向定位部231与模具5在定子芯体1的轴向进行定位,以芯体组合件A为嵌件注塑第二注塑体3。
在注塑第二注塑体3前,通过径向定位部21、轴向定位部231与模具5进行定位,能够提高第二注塑体3的注塑质量,从而能够提高定子部件的耐腐蚀性。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芯体、第一注塑体和第二注塑体,所述定子芯体包括内轮廓面,所述第一注塑体包覆部分所述定子芯体,所述第一注塑体包括径向定位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所述径向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内轮廓面,所述第二注塑体覆盖所述内轮廓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定位部包括径向定位面,所述径向定位面沿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注塑体包括覆盖所述内轮廓面的内壁面,所述内壁面沿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向延伸设置,定义垂直于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向的面为基准投影面,所述内壁面在所述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径向定位面在所述基准投影面的投影轮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体包括拱形板部和自所述拱形板部朝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向内凸出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向支撑所述定子芯体,所述夹持部向内凸出于所述内轮廓面的部分作为所述径向定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芯体包括若干内圆弧部,所述内圆弧部的内壁面作为所述内轮廓面,所述夹持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轴向支撑所述内圆弧部,所述拱形板部包覆所述内圆弧部的外壁面,相邻所述内圆弧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径向定位部位于所述拱形板部的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定位部位于所述内圆弧部的下方,所述径向定位部至少具有三个,所述径向定位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周向分布,所述夹持部还包括轴向定位部,所述轴向定位部位于所述内圆弧部的下方,所述径向定位部与所述轴向定位部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周向错开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定位部还包括倒角面,所述倒角面位于所述径向定位面的下侧,所述倒角面与所述径向定位面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定义沿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所述径向定位面与所述内轮廓面的距离为D,则满足:0.1mm<D<0.4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体的材质为热固性材料,所述第一注塑体的材质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二注塑体的材质的成型温度。
9.一种排水泵,包括泵体、叶轮和转子部件,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泵体的泵腔,所述转子部件包括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和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部件,所述定子部件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芯体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体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定子芯体的径向外侧,所述排水泵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安装孔,所述定子部件与所述泵体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件包括内腔,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内腔,所述排水泵还包括端盖部件,所述端盖部件包括支撑件和端盖,所述支撑件包括沿所述转子部件的轴向延伸的筒状部,所述筒状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腔,所述第二注塑体还包括限位面,沿所述转子部件的径向,所述限位面相比所述内壁面更远离所述转子,所述筒状部的外周壁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面紧配,所述端盖包括沿所述转子部件的轴向延伸的下伸部,所述下伸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腔,所述下伸部的外周壁至少部分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壁紧配。
CN202320321759.4U 2023-02-27 2023-02-27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Active CN219458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1759.4U CN219458757U (zh) 2023-02-27 2023-02-27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1759.4U CN219458757U (zh) 2023-02-27 2023-02-27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8757U true CN219458757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2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1759.4U Active CN219458757U (zh) 2023-02-27 2023-02-27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8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5578B1 (ko) 모울드 모우터
CN205725208U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09185196B (zh) 电风机
JP2014180146A (ja) ロータ構造および電動流体ポンプ
CN213341784U (zh) 转子组件及电子水泵
CN219458757U (zh) 定子部件及具有该定子部件的排水泵
JP2017158340A (ja) 電動モータのロ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0503721B1 (ko) 직류 전동기
KR102087523B1 (ko) 팬 모터
CN216016565U (zh) 无刷电机
CN216054094U (zh) 一种粘结钕铁硼磁体及应用该磁体的转子组件
EP4123179A1 (en) Electric pump
CN210225092U (zh) 一种注塑转子及电机
CN117458750A (zh) 转子铁芯及注塑转子
CN105449900A (zh) 带安装脚的塑封外转子电机
CN220527744U (zh) 一种带轴注塑的注塑定子
CN212850164U (zh) 一种注塑定子及外转子电机
CN218041003U (zh) 一种家用电器循环泵的转子及家用电器循环泵
CN220915002U (zh) 一种电机用包塑定子结构及电机
CN216216106U (zh) 一种无刷直流排水电机定子的一体化成形结构
CN109888938A (zh) 一种伺服电机
CN212563673U (zh) 一种微型离心泵
CN220605706U (zh) 风机及使用其的制冷系统
CN215186177U (zh) 一种端盖、塑封电机及空调器
CN217486253U (zh) 一种电机外转子组件、转动部件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