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4091U - 一种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54091U CN219454091U CN202320707178.4U CN202320707178U CN219454091U CN 219454091 U CN219454091 U CN 219454091U CN 202320707178 U CN202320707178 U CN 202320707178U CN 219454091 U CN219454091 U CN 2194540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ute
- throat
- air
- tongue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机壳、贯流风机、换热器和蜗壳风道,换热器和蜗壳风道均设置在机壳内,贯流风机设置在蜗壳风道内;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贯流风机的相对两侧并与蜗壳风道连通,换热器位于进风口与贯流风机之间;蜗壳风道包括蜗喉和蜗舌,蜗喉位于蜗壳风道上侧靠近进风口的位置,蜗舌位于蜗壳风道下侧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蜗喉处设有沿蜗喉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蜗舌处设有沿蜗舌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蜗喉和蜗舌两者的长度方向均与贯流风机的轴向平行。由贯流风机驱动的气流经过蜗喉和蜗舌时可以分别被蜗喉凸起和蜗舌凸起有效打散,从而降低风道进风处和风道出风处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消费者日益注重空调体验,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由于风机的快速转动,进入风道的气流经常会产生异常噪音,导致消费者使用空调时的舒适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以解决现有空调的风机转动时会产生异常噪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机壳、贯流风机、换热器和蜗壳风道,所述换热器和所述蜗壳风道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在所述蜗壳风道内;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蜗壳风道连通,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贯流风机之间;所述蜗壳风道包括蜗喉和蜗舌,所述蜗喉位于所述蜗壳风道上侧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位置,所述蜗舌位于所述蜗壳风道下侧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所述蜗喉处设有沿所述蜗喉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所述蜗舌处设有沿所述蜗舌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所述蜗喉和所述蜗舌两者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蜗舌包括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蜗舌段和第二蜗舌段,所述第一蜗舌段与所述贯流风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蜗舌段朝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蜗舌凸起从所述第一蜗舌段延伸至所述第二蜗舌段。
可选的,多个所述蜗舌凸起沿所述蜗舌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多个所述蜗舌凸起的高度均相等。
可选的,多个所述蜗喉凸起沿所述蜗喉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可选的,多个所述蜗喉凸起的高度均相等。
可选的,所述蜗喉凸起的宽度为T1,相邻的两个所述蜗喉凸起之间的间距为T2,T1≥T2。
可选的,所述蜗喉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或梯形;和/或,所述蜗舌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或梯形。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板状换热器和第二板状换热器,所述第一板状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的夹角为60°±5°;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
可选的,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与所述贯流风机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16.8mm±0.5m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通过在蜗壳风道的蜗喉处设置沿蜗喉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以及在蜗壳风道的蜗舌处设置沿蜗舌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使得由贯流风机驱动的气流经过蜗喉和蜗舌时可以分别被蜗喉凸起和蜗舌凸起有效打散,防止气流在蜗喉和蜗舌处形成大尺度涡流,从而减小气流与风道内壁面的相互作用,实现降低风道进风处的噪音和风道出风处的噪音,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空调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空调的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空调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空调的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空调的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机壳;101、出风口;102、进风口;200、贯流风机;300、换热器;310、第一板状换热器;320、第二板状换热器;400、蜗壳风道;410、蜗喉;420、蜗舌;421、第一蜗舌段;422、第二蜗舌段;430、蜗喉凸起;440、蜗舌凸起;500、电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如图1-图10所示,该空调包括机壳100、贯流风机200、换热器300和蜗壳风道400,换热器300和蜗壳风道400均设置在机壳100内,贯流风机200设置在蜗壳风道400内;机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分别位于贯流风机200的相对两侧并与蜗壳风道连通,换热器300位于进风口102与贯流风机200之间;蜗壳风道400包括蜗喉410和蜗舌420,蜗喉410位于蜗壳风道400上侧靠近进风口102的位置,蜗舌420位于蜗壳风道400下侧靠近出风口101的位置;蜗喉410处设有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430,蜗舌420处设有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440,蜗喉410和蜗舌420两者的长度方向均与贯流风机200的轴向平行。
其中,“蜗壳风道400上侧”是指蜗壳风道400靠近机壳100顶部的一侧,“蜗壳风道400下侧”是指蜗壳风道400靠近机壳100底部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通过在蜗壳风道400的蜗喉410处设置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430,以及在蜗壳风道400的蜗舌420处设置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440,使得由贯流风机200驱动的气流经过蜗喉410和蜗舌420时可以分别被蜗喉凸起430和蜗舌凸起440有效打散,防止气流在蜗喉410和蜗舌420处形成大尺度涡流,从而减小气流与风道内壁面的相互作用,实现降低蜗壳风道400进风处的噪音和蜗壳风道400出风处的噪音,提高空调的舒适性。也就是说,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430可以降低蜗壳风道400进风处的噪音,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440可以降低蜗壳风道400出风处的噪音,经过两次降噪后,可降低贯流风机200旋转时气流在蜗壳风道400中产生的噪音,提升空调整机的性能。
其中,为解决空调在卧室等空间狭窄受限的问题,可以将空调设计成一个小尺寸空调,使机壳100的尺寸为200mm*300mm,即设计机壳100的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00mm和300mm,机壳100的长度则根据空调的功率更改而适应性变更;贯流风机200的直径为112mm,贯流风机200与蜗舌420的距离为5mm以上。该小型化风管机的整体布局,不仅可以缩小整体尺寸,适应狭窄的安装尺寸,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材料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可选的,可以将机壳100上的出风口101设计成向前平吹,确保送风距离较远,整体舒适性较好。
可选的,蜗喉凸起430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梯形或其它形状;同理,蜗舌凸起440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梯形或其它形状,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当蜗喉凸起43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时,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430共同形成锯齿结构;当蜗舌凸起44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时,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440共同形成锯齿结构。
具体的,如图6-图9所示,多个蜗喉凸起430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蜗喉410的长度方向与贯流风机200的轴向平行。通过将多个蜗喉凸起430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蜗喉凸起430之间则形成了过风槽,多个蜗喉凸起430对气流的打散效果更佳,能够使得集中气流涡变成更多微小的气流,进一步降低噪音。可选的,多个蜗喉凸起430在蜗喉410上可以是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在垂直于蜗喉410长度方向的方向上错位排列,进一步提高打散效果。
可选的,多个蜗喉凸起430沿蜗喉4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也就是说,蜗喉410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了多个蜗喉凸起430,即相邻的两个蜗喉凸起430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气流被打散的均匀性较好,保证蜗喉410的长度方向上每一处的气流均匀,更进一步降低噪音。可选的,多个蜗喉凸起430的高度均相等,通过设置多个蜗喉凸起430的高度均相等可以使得对气流的打散高度也相同,进而形成的气流分流也较为均匀,进一步降低噪音。
可选的,如图9所示,蜗喉凸起430的宽度为T1,相邻的两个蜗喉凸起430之间的间距为T2,T1≥T2。需要注意的是,T1值不能过小,否则对气流的切削与打散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当然,T2值也不能过大,否则对气流的切削和打散效果也不佳,此处设置T1≥T2,可以在蜗喉凸起430的间距大时通过蜗喉凸起430的宽度也变大进行弥补,从而相互配合保证了对气流的打散效果,有效改善噪音问题,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本实施例中,T1=5.1mm,T2=5.0mm。
如图4所示,蜗舌420包括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蜗舌段421和第二蜗舌段422,第一蜗舌段421与贯流风机200相对设置,第二蜗舌段422朝出风口101延伸,蜗舌凸起440从第一蜗舌段421延伸至第二蜗舌段422。这样可以使蜗舌凸起440的长度方向与空调的风向保持一致,尽可能少的对空调中流动的风造成阻碍,因而蜗舌凸起440可以在尽可能少的引入新的噪声的情况下,降低空调中的噪声。其中,第一蜗舌段421与第二蜗舌段422的夹角一般为锐角,以增大出风空间。
具体的,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多个蜗舌凸起440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蜗舌420的长度方向与贯流风机200的轴向平行。通过将多个蜗舌凸起440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蜗舌凸起440之间则形成了过风槽,多个蜗舌凸起440对气流的打散效果更佳,能够使得集中气流涡变成更多微小的气流,进一步降低噪音。可选的,多个蜗舌凸起440在蜗舌420上可以是排列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在垂直于蜗舌420长度方向的方向上错位排列,进一步提高打散效果。
可选的,多个蜗舌凸起440沿蜗舌4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也就是说,蜗舌420在自身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了蜗舌凸起440,即相邻的两个蜗舌凸起440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气流被打散的均匀性较好,保证蜗舌420的长度方向上每一处的气流均匀,更进一步降低噪音。可选的,多个蜗舌凸起440的高度均相等,通过设置多个蜗舌凸起440的高度均相等可以使得对气流的打散高度也相同,进而形成的气流分流也较为均匀,进一步降低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换热器300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板状换热器310和第二板状换热器320,第一板状换热器310与第二板状换热器320的夹角α为60°±5°,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30°±5°。具体的,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板状换热器310和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使得换热器300形成折弯结构,贯流风机200围设于折弯结构内,能够增大使换热器300的各个位置换热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300的换热效果。通过设计第一板状换热器310与第二板状换热器320的夹角为60°±5°,既可以保证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机壳100的高度,以缩小空调的整体尺寸;通过设计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较大的倾斜角度便于排除凝结水。
可选的,为解决蜗壳风道400的噪音问题,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与贯流风机200外边缘的最小间隙L为16.8mm±0.5mm。该间隙在保证贯流风机200能够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降低贯流风机200的噪声,并提升贯流风机200的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板状换热器310与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之间还设置有电加热装置500,通过设置电加热装置500能够大幅提高空调的换热能力,从而增强对室内的制热作用。
如图5所示(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动方向),当空调向室内送风时,贯流风机200旋转并驱动气流自进风口102进入机壳100内部,该气流与换热器300换热后形成出风气流,该出风气流自蜗壳风道400吹向出风口101,送风过程中出风气流会经过蜗喉凸起430和蜗舌凸起440,并自出风口101吹向室内,实现制冷或制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贯流风机(200)、换热器(300)和蜗壳风道(400),所述换热器(300)和所述蜗壳风道(400)均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内,所述贯流风机(200)设置在所述蜗壳风道(400)内;所述机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所述进风口(102)和所述出风口(101)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蜗壳风道(400)连通,所述换热器(300)位于所述进风口(102)与所述贯流风机(200)之间;
所述蜗壳风道(400)包括蜗喉(410)和蜗舌(420),所述蜗喉(410)位于所述蜗壳风道(400)上侧靠近所述进风口(102)的位置,所述蜗舌(420)位于所述蜗壳风道(400)下侧靠近所述出风口(101)的位置;所述蜗喉(410)处设有沿所述蜗喉(4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喉凸起(430),所述蜗舌(420)处设有沿所述蜗舌(42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蜗舌凸起(440),所述蜗喉(410)和所述蜗舌(420)两者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轴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420)包括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蜗舌段(421)和第二蜗舌段(422),所述第一蜗舌段(421)与所述贯流风机(2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蜗舌段(422)朝所述出风口(101)延伸,所述蜗舌凸起(440)从所述第一蜗舌段(421)延伸至所述第二蜗舌段(4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蜗舌凸起(440)沿所述蜗舌(4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蜗舌凸起(440)的高度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蜗喉凸起(430)沿所述蜗喉(4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喉凸起(430)的宽度为T1,相邻的两个所述蜗喉凸起(430)之间的间距为T2,T1≥T2。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蜗喉凸起(430)的高度均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喉凸起(430)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或梯形;和/或,所述蜗舌凸起(440)的横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弧形或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0)呈夹角连接设置的第一板状换热器(310)和第二板状换热器(320),所述第一板状换热器(310)与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320)的夹角为60°±5°;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换热器(320)与所述贯流风机(200)外边缘的最小间隙为16.8mm±0.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07178.4U CN219454091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07178.4U CN219454091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54091U true CN219454091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381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07178.4U Active CN219454091U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一种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54091U (zh)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20707178.4U patent/CN2194540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6298249B2 (en) |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 |
US9995303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US9885364B2 (en) | Fan, molding die, and fluid feeder | |
JP4831707B2 (ja) | 貫流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WO2013150673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4993792B2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EP1152193A1 (en) | Ceiling-embedded type air conditioner | |
JP2016142431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309183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EP2597315B1 (en) | Cross 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5293684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19454091U (zh) | 一种空调 | |
AU2009245176B2 (en) | Cross-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equipped with same | |
JP2004301451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CN215372694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5774206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EP3064777A1 (en) | Cross-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 |
JP2012013092A (ja) | ファン、成型用金型および流体送り装置 | |
JP3120959B2 (ja) | 送風機 | |
JP599711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20817910U (zh) | 一种立式空调 | |
WO2024021329A1 (zh) | 贯流送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EP3064776B1 (en) | Cross-flow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 |
WO2024087274A1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WO2023089658A1 (ja) |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