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2255U -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2255U
CN219452255U CN202320148875.0U CN202320148875U CN219452255U CN 219452255 U CN219452255 U CN 219452255U CN 202320148875 U CN202320148875 U CN 202320148875U CN 219452255 U CN219452255 U CN 219452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flow control
intake
air inlet
f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88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绍明
王树青
张亚军
杜乐
姚卓
程传辉
徐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88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2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2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2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其中系统包括进气管路、排气管路、全负荷呼吸管和冷启动连接管。进气管路的出气口经由进气歧管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进气歧管上游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部件。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与进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全负荷呼吸管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冷启动连接管的进气口与加热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之间的全负荷呼吸管连通、出气口与进气歧管连通。冷启动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部件。本方案解决了冬季运行时全负荷呼吸管结冰的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发动机冷启动排放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乘用车在市场上的占有量大幅提高,车用汽油发动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我国政府不断颁布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从2017年开始实施接近当时欧盟水平的国五排放标准到2020年迅速实施更加严格的国六b排放标准,只有短短四年。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乘用车采用混合动力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对比传统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运行工况比较复杂。借助于电机辅助驱动,混合动力汽车运行期间,发动机需要频繁启停,由此会造成瞬态污染物(包括气态和固态污染物)的排放急剧增加。特别是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器温度比较低,对气态污染物的转化效率也较低(一般低于50%)。此时,如果排气流量较大,会使得大量废气污染物不经转化就被排入空气,这会对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据统计,乘用车70%的HC尾气(汽车尾气中有害废气的碳氢化合物)排放来源于发动机冷启动阶段。而混合动力汽车因发动机频繁启停,冷启动阶段的排放问题更为严重。
现有技术中,大都通过提高发动机冷却水温度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从而降低冷启动排放。但是,将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加热至适宜的温度需要的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加热效率,需要安装功率较大的PTC加热部件,这会增加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排放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进气管路的出气口经由进气歧管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管路上、进气歧管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部件;排气管路,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全负荷呼吸管,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部件上游的进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连通,并且,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全负荷呼吸管上、加热部件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部件;以及冷启动连接管,冷启动连接管的进气口与加热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之间的全负荷呼吸管连通、出气口与进气歧管连通,并且,冷启动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进气管路、全负荷呼吸管、以及冷启动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部件,可以通过调节各流量控制部件的开度以控制各管路中气体的流向。在寒冷的冬季、发动机在大负荷运行时,经由全负荷呼吸管回流至进气管路的气体会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可以解决环境温度较低时全负荷呼吸管容易结冰的问题。在发动机冷启动时,加热部件会对流至发动机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可以解决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排放较高的问题,进一步防止了因全负荷呼吸管结冰而造成的发动机运行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进气管路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滤器、压气机、中冷器、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部件;排气管路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涡轮、催化器、以及消音器;并且,压气机与涡轮同轴连接;并且,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连接至空滤器和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路。
采用上述方案,将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连接至空滤器的下游,可以使得进入全负荷呼吸管的气体都是经由空滤器过滤的,杂质较少,不会出现因杂质进入发动机从而对发动机的运行产生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还包括排气再循环管路;其中,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经由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与涡轮和催化器之间的排气管路连通、或与催化器和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路连通;排气再循环管路的排气口与空滤器上游的进气管路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排气再循环管路,可以提高发动机排气的利用率,降低整车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进气歧管的进气管路上,且第一流量控制部件为节气门;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发动机的全负荷呼吸管上;并且,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和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均为调节阀;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为三通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加热部件为包覆进气管路与冷启动连接管之间的全负荷呼吸管的外周壁的电阻加热部件;并且,电阻加热部件的外周还包覆有保温层。
采用上述方案,电阻加热部件能够对全负荷呼吸管内的空气实现主动加热,相较于直接在全负荷呼吸管外周壁包覆保温层的方式,加热效果更好。而在电阻加热部件的外周包覆保温层,可以提高保温加热的效果,节省电阻加热部件的耗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进气歧管的冷启动连接管上;并且,冷启动连接管的进气口与第三流量控制部件之间的冷启动连接管的外周壁上还包覆有辅助电加热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辅助电加热部件的设置可以对经由冷启动连接管流至进气歧管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了流至发动机内的气体温度以及流出发动机的气体温度,从而提高了污染物的转换效率,进而更加快速高效地降低了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排放。将第三流量控制部件设置在靠近进气歧管的位置,使得辅助电加热部件可以覆盖冷启动连接管更多的面积,可以尽可能地快速提高冷启动连接管内的气体温度,提高降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排放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汽车处于低温工况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开启、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关闭。
采用上述方案,在低温工况时,通过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开启、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关闭,可以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第一流量控制部件流至发动机内,并经由全负荷呼吸管回流至进气管路,回流至进气管路的气体会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可以解决环境温度较低时全负荷呼吸管容易结冰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汽车处于发动机冷启动工况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关闭、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开启。
采用上述方案,在发动机冷启动时,通过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关闭、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开启,可以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冷启动连接管、第三流量控制部件流至发动机内,加热部件会对流至发动机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流出发动机的气体温度也比较高。由于高温气体的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排气管路的催化作用不是很明显,也不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可以很好地解决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排放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如上任意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该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该发动机总成在冬季运行时并不会出现全负荷呼吸管结冰的问题,在发动机冷启动时排放也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动机总成。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总成,使得该汽车在冬季运行时全负荷呼吸管不会结冰,并且,即使是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排放也比较低,提高了驾乘体验、也尽可能地降低了车辆行驶对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在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进气管路、全负荷呼吸管、以及冷启动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部件,可以通过调节各流量控制部件的开度以控制各管路中气体的流向。如此一来,该进排气系统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发动机在大负荷运行时,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第一流量控制部件流至发动机内,并经由全负荷呼吸管回流至进气管路。回流至进气管路的气体会通过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可以解决环境温度较低时全负荷呼吸管容易结冰的问题,避免了因全负荷呼吸管结冰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驾乘体验的问题。并且,该排气系统还可以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冷启动连接管、第三流量控制部件流至发动机内,加热部件会对流至发动机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流至发动机内的气体温度也较高,相应的,流出发动机的气体温度也比较高。由于高温气体的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排气管路的催化作用不是很明显,也不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可以很好地解决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排放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在低温工况时的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在发动机冷启动工况时的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2、进气管路;3、空滤器;4、压气机;5、中冷器;6、第一流量控制部件;7、进气歧管;8、排气管路;9、涡轮;10、催化器;11、消音器;12、全负荷呼吸管;13、加热部件;14、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5、冷启动连接管;16、第三流量控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在冷启动阶段排放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具体地,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管路2、排气管路8、全负荷呼吸管12和冷启动连接管15。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进气管路2的出气口经由进气歧管7与发动机1的进气口连通。进气管路2上、进气歧管7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并且,排气管路8的进气口与发动机1的出气口连通。并且,全负荷呼吸管12的一端与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上游的进气管路2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1的油气分离装置(图中未示出)连通。并且,全负荷呼吸管12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13,全负荷呼吸管12上、加热部件13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并且,冷启动连接管15的进气口与加热部件13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之间的全负荷呼吸管12连通、出气口与进气歧管7连通。冷启动连接管15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具体地,进气歧管7的上游是指在进气方向上、进气歧管7的上游。
具有这样的结构,由于全负荷呼吸管12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13,进气管路2、全负荷呼吸管12、以及冷启动连接管15上分别设置有流量控制部件,可以通过调节各流量控制部件的开度以控制各管路中气体的流向。如此一来,该进排气系统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发动机1在大负荷运行时,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2、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流至发动机1内,并经由全负荷呼吸管12回流至进气管路2,回流至进气管路2的气体会通过加热部件13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12内的气体温度升高,可以解决环境温度较低时全负荷呼吸管12容易结冰的问题。并且,该排气系统还可以在发动机1冷启动时,使气体经由进气管路2、冷启动连接管15、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流至发动机1内,加热部件13会对流至发动机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由于全负荷呼吸管12内的气体温度升高,流至发动机1内的气体温度也较高,相应的,流出发动机1的气体温度也比较高。由于高温气体的污染物的转化效率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排气管路8的催化作用不是很明显,也不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可以很好地解决发动机1在冷启动时排放较高的问题。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布置于靠近进气歧管7的进气管路2上,且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为节气门。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布置于靠近发动机1的全负荷呼吸管12上。并且,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和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均为调节阀。具体地,调节阀可以是电子膨胀阀或其他任何能够调节管内流量的调节阀。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进气管路2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滤器3、压气机4、中冷器5、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空滤器3、压气机4、中冷器5、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之间经由进气管路2连通。本方案中空滤器3、压气机4、中冷器5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部件的连接方式和结构没有本质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排气管路8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涡轮9、催化器10、以及消音器11。涡轮9、催化器10、以及消音器11之间经由排气管路8连通。本方案中涡轮9、催化器10、以及消音器11与现有技术中上述部件的连接方式、结构等没有本质区别,在此不再赘述。
事实上,本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列举了进气管路2和排气管路8上可能设置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进气管路2、排气管路8上,甚至该进排气系统其他位置处设置其他任意与进排气相关的部件。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压气机4与涡轮9同轴连接,以共同构成涡轮增压器。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2,汽车处于低温工况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开启、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关闭。图2中箭头的指向即为气体的流向。具体地,低温工况一般指汽车的发动机1处在环境温度低于-10℃至0℃的温度范围的工况。在寒冷的冬季,当发动机1在大负荷运行时,冷启动连接管15上的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完全关闭,全负荷呼吸管12上的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完全打开,空气沿进气管路2依次经过空滤器3、压气机4、中冷器5、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进气歧管7进入发动机1,通过加热部件13对全负荷呼吸管12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从而解决全负荷呼吸管12的结冰问题。此时,发动机1的负荷比较大。发动机1的负荷的大小可以由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和涡轮增压器对应的废气旁通阀一起来控制。
更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3,汽车处于发动机冷启动工况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关闭、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开启。图3中箭头的指向即为气体的流向。具体地,发动机冷启动是指发动机1距上次关机已有一段时间,在其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的情况下开始启动。无论冬季还是常温天气,当在发动机1冷机启动时,全负荷呼吸管12上的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和进气管路2上的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可以完全关闭,冷启动连接管15上的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打开,空气依次通过进气管路2、空滤器3、全负荷呼吸管12、冷启动连接管15、进气歧管7进入发动机1,通过加热部件13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解决发动机1的冷启动排放问题。此时,发动机1的负荷比较小,发动机1的负荷的大小可以由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的开度来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动机在热启动时,也可以控制第一流量控制部件6和第二流量控制部件14关闭、且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开启,以降低发动机启动时的排放。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全负荷呼吸管12的一端连接至空滤器3和压气机4之间的进气管路2。具有这样的结构,将全负荷呼吸管12的一端连接至空滤器3的下游,可以使得进入全负荷呼吸管12的气体都是经由空滤器3过滤的,杂质较少,不会出现因杂质进入发动机1从而对发动机1的运行产生影响。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还包括排气再循环管路(图中未示出)。其中,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经由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与涡轮9和催化器10之间的排气管路8连通、或与催化器10和消音器11之间的排气管路8连通。排气再循环管路的排气口与空滤器3上游的进气管路2连通。具体地,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为三通阀。并且,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可以连接至涡轮9与催化器10之间的排气管路8,也可以连接至催化器10与消音器11之间的排气管路8,以将气体催化后送入进气管路2中,以提高进入进气管路2的气体的质量。更为具体地,当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与涡轮9与催化器10之间的排气管路8连通时,第四流量控制部件的一个入口连接至涡轮9,其中一个出口连接至催化器10、另一个出口连接至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当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与催化器10和消音器11之间的排气管路8连通时,第四流量控制部件的一个入口连接至催化器10,其中一个出口连接至消音器11、另一个出口连接至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参考图1,加热部件13为包覆进气管路2与冷启动连接管15之间的全负荷呼吸管12的外周壁的电阻加热部件。优选地,电阻加热部件的外周还包覆有保温层。具有这样的结构,电阻加热部件能够对全负荷呼吸管12内的空气实现主动加热,相较于直接在全负荷呼吸管12外周壁包覆保温层的方式,加热效果更好。而在电阻加热部件的外周包覆保温层,可以提高保温加热的效果,节省电阻加热部件的耗能。
进一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中,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布置于靠近进气歧管7的冷启动连接管15上。并且,冷启动连接管15的进气口与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之间的冷启动连接管15的外周壁上还包覆有辅助电加热部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在冷启动连接管15的进气口与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之间的冷启动连接管15的外周壁上还包覆有辅助电加热部件,辅助电加热部件的设置可以对经由冷启动连接管15流至进气歧管7的气体进行加热,提高了流至发动机1内的气体温度以及流出发动机1的气体温度,从而提高了污染物的转换效率,进而更加快速高效地降低了发动机1在冷启动时的排放。而将第三流量控制部件16设置在靠近进气歧管7的位置,使得辅助电加热部件可以覆盖冷启动连接管15更多的面积,可以尽可能地快速提高冷启动连接管15内的气体温度,提高降低发动机1在冷启动时的排放的效率。
实施例2:
基于上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如上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具体地,由于该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该发动机总成在冬季运行时并不会出现全负荷呼吸管结冰的问题,发动机不会因全负荷呼吸管结冰而产生抖动或其他影响乘员驾乘体验的现象。并且,该发动机总成在发动机冷启动时排放也比较低,提高了车辆行驶时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例3:
基于上述的发动机总成,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发动机总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也可以是混动汽车。事实上,由于混动汽车的发动机运行工况比较复杂,在运行期间发动机需要频繁启停,因此会造成瞬态污染物排放急剧增加。而本申请涉及的发动机总成及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对于混动汽车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具体地,由于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总成,使得该汽车在冬季运行时全负荷呼吸管不会结冰,并且,即使是发动机在冷启动时排放也比较低,提高了驾乘体验、也尽可能地降低了车辆行驶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出气口经由进气歧管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管路上、所述进气歧管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部件;
排气管路,所述排气管路的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气口连通;
全负荷呼吸管,所述全负荷呼吸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上游的所述进气管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连通,并且,所述全负荷呼吸管的所述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全负荷呼吸管上、所述加热部件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部件;以及
冷启动连接管,所述冷启动连接管的进气口与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部件之间的所述全负荷呼吸管连通、出气口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并且,所述冷启动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滤器、压气机、中冷器、以及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
所述排气管路沿排气方向依次设置有涡轮、催化器、以及消音器;并且
所述压气机与所述涡轮同轴连接;并且
所述全负荷呼吸管的所述一端连接至所述空滤器和所述压气机之间的所述进气管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再循环管路;其中
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进气口经由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与所述涡轮和所述催化器之间的所述排气管路连通、或与所述催化器和所述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路连通;
所述排气再循环管路的排气口与所述空滤器上游的所述进气管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进气管路上,且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为节气门;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全负荷呼吸管上;并且
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均为调节阀;
所述第四流量控制部件为三通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包覆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冷启动连接管之间的所述全负荷呼吸管的外周壁的电阻加热部件;并且
所述电阻加热部件的外周还包覆有保温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布置于靠近所述进气歧管的所述冷启动连接管上;并且
所述冷启动连接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部件之间的所述冷启动连接管的外周壁上还包覆有辅助电加热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处于低温工况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开启、且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关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汽车处于发动机冷启动工况时,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部件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部件关闭、且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部件开启。
9.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CN202320148875.0U 2023-01-19 2023-01-19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9452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8875.0U CN219452255U (zh) 2023-01-19 2023-01-19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8875.0U CN219452255U (zh) 2023-01-19 2023-01-19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2255U true CN21945225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8875.0U Active CN219452255U (zh) 2023-01-19 2023-01-19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2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46079B1 (ko) 충전 공기 냉각기 및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을 갖는 엔진 어레인지먼트
Kohketsu et al. EGR technologies for a turbocharged and intercooled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US20110179770A1 (en) Exhaust gas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80178591A1 (en) Arrangement of a two stage turbocharger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1237102B (zh) 一种发动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312731B (zh) 用于车辆的柴油发动机
US20160153337A1 (en) Engine system having turbocharger
CN219452255U (zh) 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汽车
US11761408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operable in at least two operating modes
US11536227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KR101071873B1 (ko) 볼텍스튜브를 이용한 배기가스재순환시스템
KR101071874B1 (ko) 볼텍스튜브를 이용한 엔진시스템
US20220341379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operable in at least two operating modes
CN114320676A (zh) 发动机egr冷却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US11698010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system
JP2002317640A (ja) 過給ガスエンジン
CN114396344A (zh) 一种车辆滑行发动机后处理保温控制装置及控制程序
CN219452256U (zh) 发动机热循环系统及汽车
EP3645846B1 (en) Method for vehicle system
CN108798930B (zh)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WO2017105525A1 (en) Twin scroll turbocharger with waste heat recovery
Mayer et al. Emissions Concept for Vehicle Diesel Engine Supercharged with COMPREX®
JPH07166973A (ja) エンジンの排気ガス再循環装置
CN216811971U (zh) 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发动机
CN218913040U (zh) 发动机气路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