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0476U - 一种运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0476U
CN219450476U CN202320056374.XU CN202320056374U CN219450476U CN 219450476 U CN219450476 U CN 219450476U CN 202320056374 U CN202320056374 U CN 202320056374U CN 219450476 U CN219450476 U CN 219450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piers
pier
distribution
br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563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功建
王寅峰
王杰
沈大才
涂满明
赵鹍鹏
潘博
顿琳
张爱花
刘爱林
王令侠
李柯瑶
李路远
魏琪
丁庆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MBEC
Priority to CN2023200563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0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0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0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梁系统,其包括:至少两根纵梁,至少两根所述纵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纵梁沿纵桥向延伸,沿横桥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纵梁的底部均设有桥墩;每个所述纵梁的顶部均设有轨道,且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纵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纵梁上均设有运梁台车,所述运梁台车可沿所述轨道延伸方向行进,平行设置的两条纵梁上的运梁台车用于运载同一钢梁。由于具有沿纵桥向延伸的至少两根纵梁,在纵梁顶部设有轨道,通过运梁台车与轨道的配合可方便得实现长距离运输,相比拖拉法而言,可避免由于拉索的限制运输距离。同时,相比船运而言,其在浅滩或陆上均可正常运输钢梁,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运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架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建造多往工厂化、整体化、装配化发展,主梁常采用整节段架设,提高桥梁的建造速度。
相关技术中,常通过船运的方式将预制钢梁运至目的位置。或采用在贝雷片上拖拉的方式拖运钢梁。
但是,船运的使用范围较窄,无法用于浅滩场地的运输。同时拖拉法拖拉钢梁的效率低,并且无法适用于长距离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运梁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钢梁运输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运梁系统,其包括:至少两根纵梁,至少两根所述纵梁平行设置,且所述纵梁沿纵桥向延伸,沿横桥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纵梁的底部均设有桥墩;每个所述纵梁的顶部均设有轨道,且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与纵梁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纵梁上均设有运梁台车,所述运梁台车可沿所述轨道延伸方向行进,平行设置的两条纵梁上的运梁台车用于运载同一钢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存梁结构,所述存梁结构用于支撑运梁台车顶部的钢梁脱离运梁台车;所述存梁结构包括间隔设于所述纵梁宽度方向两侧的垫体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横跨所述纵梁支撑于间隔设置的所述垫体上,所述支撑梁与间隔设置的垫体围成孔洞结构,所述运梁台车可穿过所述孔洞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纵梁包括沿纵桥向依次相连的若干联,相邻两联之间形成有伸缩缝,每一联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沿纵桥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桥墩,所述桥墩分为制动墩以及若干非制动墩两类,其中所述制动墩位于对应联中间区域的下方,所述非制动墩分布于所述制动墩的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墩包括第一分配梁、第二分配梁以及至少三个第一墩柱;所述第一分配梁的顶部与所述纵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配梁位于所述第一分配梁的下方,且若干第一墩柱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的底部;所述第一分配梁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配梁与所述第二分配梁之间夹设有若干第一抄垫;所述第一抄垫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分配梁的承载力均匀的传递至第二分配梁底部的若干第一墩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配梁底部的所述第一墩柱沿水流方向间隔排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配梁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抄垫,且两个所述第一抄垫分布于所述纵梁在横桥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分配梁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墩柱,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墩柱之间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抄垫;所述第一抄垫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墩柱的排列方向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墩柱之间设有桩间连接系。
一些实施例中,每联底部均设有一个所述制动墩,与所述制动墩相邻的两个非制动墩的墩顶与所述纵梁底部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工型支撑件,所述工型支撑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连接上板与下板的腹板;所述上板与所述轨道的底部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工型支撑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系相连。
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板上均设有一个轨道,所述运梁台车至少与两个上板上的轨道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梁系统,由于具有沿纵桥向延伸的至少两根纵梁,在纵梁顶部设有轨道,通过运梁台车与轨道的配合可方便得实现长距离运输,相比拖拉法而言,可避免由于拉索的限制运输距离。同时,相比船运而言,其在浅滩或陆上均可正常运输钢梁,适用范围更广。因此,提供了一种使用场景广,且可长距离运输的运梁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梁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Ⅱ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Ⅰ-Ⅰ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梁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存梁结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纵梁;11、工型支撑件;111、上板;112、下板;113、腹板;12、第一连接系;121、第一斜撑;
2、制动墩;21、第一分配梁;22、第二分配梁;23、第一墩柱;231、柱体;232、柱顶连接部;24、第一抄垫;25、桩间连接系;
3、非制动墩;31、第三分配梁;32、第四分配梁;33、第二墩柱;34、第二抄垫;
4、轨道;
5、钢梁;
6、运梁台车;
7、存梁结构;71、垫体;72、支撑梁;73、孔洞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钢梁较重船运过程中船体会下沉,无法在浅滩环境下通过船运的方式实现钢梁的运输。同时,拖拉的方式会受限于拉索的长度,当需要长距离运输时,需要预先布置较长的拉索,拖拉运输的运输效率较低。而在一些特殊的施工环境中,需要在浅滩环境下搭设长距离钢桥,需要长距离的运输钢梁。无法通过船运实现钢梁的运输,且难以采用低效率的拖拉运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梁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钢梁运输困难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梁系统,其可以包括:至少两根纵梁1,至少两根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且所述纵梁1沿纵桥向延伸,沿横桥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纵梁1的底部均设有桥墩;每个所述纵梁1的顶部均设有轨道4,且所述轨道4的延伸方向与纵梁1的延伸方向相同;每个纵梁1上均设有运梁台车6,所述运梁台车6可沿所述轨道4延伸方向行进,平行设置的两条纵梁1上的运梁台车6用于运载同一钢梁5。通过纵梁1上的运梁台车6运输钢梁5,可以利用运梁台车6自身的驱动力牵引钢梁5移动至目标地。通过在纵梁1的顶部设置轨道4,使运梁台车6于轨道配合,实现钢梁5移动方向的引导。通过多个纵梁1上运梁台车6同时驮运同一钢梁5,减轻了每个纵梁1的负载,且可以避免钢梁5单点受力而倾斜。提高了运梁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运梁系统包括两根纵梁1,在其它实施例中,运梁系统可以设有三根或者更多数量的纵梁1,并在每个纵梁1上设置用于驮运钢梁5的运梁台车。可在纵梁1上同时设置多个运梁台车6以运输同一钢梁5,降低每个运梁台车6的承载量。也可以通过多个运梁台车6在纵梁1上同时满足多个钢梁5的运输。进一步的提高钢梁5的运输效率。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存梁结构7,所述存梁结构7用于支撑运梁台车6顶部的钢梁5脱离运梁台车6;所述存梁结构7包括间隔设于所述纵梁1宽度方向两侧的垫体71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横跨所述纵梁1支撑于间隔设置的所述垫体71上,所述支撑梁与间隔设置的垫体71围成孔洞结构73,所述运梁台车6可穿过所述孔洞结构73。也就是说,通过在纵梁1上安装存梁结构7,以临时支撑钢梁5。实现钢梁5的存放,以便运梁台车6运输后续的钢梁5。通过存梁可以预先将钢梁5存放至预设位置,方便后续的使用。通过存梁结构7形成的孔洞结构73,可以将运梁台车6移出,在存梁的过程中不影响运梁,提高桥梁整体的施工效率。本实施例中,存梁结构7包括间隔设于纵梁1两侧的垫体71,其中垫体71可以安装于桥墩上,或者将垫体71安装于纵梁1的侧面。通过纵梁1两侧的垫体71以及支撑于垫体71上方的支撑梁72围成孔洞结构73。通过在钢梁5底部垫设垫体71实现支撑钢梁5脱离运梁台车6。其中,可以通过吊机起吊的方式将纵梁1移至垫体71上方,也可以采用可伸缩的垫体71,先将垫体71收缩并安装至钢梁5下方,再通过伸长垫体71驱动钢梁5上升脱离运梁台车6,或者可在运梁台车6上设置顶升结构,驱动钢梁的顶升,继而实现将钢梁支撑于支撑梁7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钢梁在横桥向至少横跨两个支撑梁72,且支撑梁72将负载传递至其下方的两个垫体71上。使每个垫体71的负载较小。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纵梁1包括沿纵桥向依次相连的若干联,相邻两联之间形成有伸缩缝,每一联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沿纵桥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桥墩,所述桥墩分为制动墩2以及若干非制动墩3两类,其中所述制动墩2位于对应联中间区域的下方,所述非制动墩3分布于所述制动墩2的两侧。也就是说,纵梁1可以是多段联组合而成,相邻两联之间形成有伸缩缝。通过在联中间区域的下方设置制动墩2,而在制动墩2的两侧设置非制动墩3。当联在温度影响下沿纵桥向收缩时,最大的收缩量为桥梁端部向桥梁中央固定点的收缩。相比于常规联通过在伸缩缝位置设置制动墩2而言,联体的最大收缩量降低至常规梁体的一半。本实施例提供的联体结构由于伸缩产生的弯曲应力也相比常规联体小,更适用于长距离梁体的搭架。在运送钢梁5的过程中,当钢梁5移至非制动墩3的上方时,纵梁1会在钢梁5的重力下紧贴底部的非制动墩3,使纵梁1与对应的非制动墩3之间摩擦力增大而锁定形成固定连接。即使用过程中布置非制动墩3并不会过多的影响梁体架设完成后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纵梁1与非制动墩3之间仅在横向约束,在纵向上滑动连接,当纵梁1未处于非制动墩3上方时,非制动墩3与纵梁1滑动连接,收缩的纵梁1会与非制动墩3产生相对滑动,即使纵梁1收缩也不会在非制动墩3连接处产生弯曲应力。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动墩2包括第一分配梁21、第二分配梁22以及至少三个第一墩柱23;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顶部与所述纵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配梁22位于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下方,且若干第一墩柱23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所述第一分配梁21与所述第二分配梁22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配梁21与所述第二分配梁22之间夹设有若干第一抄垫24;所述第一抄垫24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承载力均匀的传递至第二分配梁22底部的若干第一墩柱23。也就是说,制动墩2经过第一分配梁21与第二分配梁22两层分配梁的分配将其承受的承载力传递至底部的第一墩柱23。使下方的第一墩柱23承载力大致相等,可通过增加第一墩柱23的数量实现承载,避免承载力集中于中部,必须设置直径更大的墩柱承载。可以方便墩柱的运输。具体的第一分配梁21承载纵梁1的重力,并通过第一分配梁21底部的第一抄垫24将其承载传递至第二分配梁22。使第二分配梁22的受力点集中在第一抄垫24的位置,再通过第二分配梁22将其承载的第一抄垫24处的承载力分配至底部的第一墩柱23上,通过控制第一分配梁上第一抄垫24的位置布置可将承载力均匀的穿至各个第一墩柱23上。使每个第一墩柱23的承载力基本相等,避免由于某一第一墩柱23集中承载而受损。本实施例中,第一墩柱23包括柱体231以及设于柱体231顶部的柱顶连接部232,通过柱顶连接部232将第二分配梁22与柱体231相连。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连接有三个第一墩柱23,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也可以连接有四个第一墩柱23。
参见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配梁22底部的所述第一墩柱23沿水流方向间隔排列。也就是说,水流经过同一制动墩2的各个第一墩柱23时,阻水面积与单个第一墩柱23的阻水面积相等,在提高承载量的同时保存的阻水面积。有利于河道保护,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抄垫24,且两个所述第一抄垫24分布于所述纵梁1在横桥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墩柱2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墩柱23之间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抄垫24;所述第一抄垫24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墩柱23的排列方向相同。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一抄垫24分布于纵梁1在横桥向的相对两侧,使第一分配梁21将其承载力传递至纵梁1在横桥向的两侧,通过相邻两个第一墩柱23之间对应设有一个第一抄垫24,借助第二分配梁22的传递,将每个第一抄垫24承载的力均传递至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墩柱23上。使分布在两侧的第一墩柱23同时可以受压。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墩柱23之间设有桩间连接系25。通过桩间连接系25连接间隔设置的第一墩柱23,进一步提高制动墩2的强度。桩间连接系25包括斜撑以及支撑,斜撑与支撑相连形成三角形结构,提高桩间连接系25的抗变形能力。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联底部均设有一个所述制动墩2,与所述制动墩2相邻的两个非制动墩3的墩顶与所述纵梁1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将与制动墩2相邻的两个非制动墩3的墩顶与纵梁1底部固定连接,可在不约束纵梁1端部的情况下提高对纵梁1的支撑。
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非制动墩3的包括第三分配梁31、第四分配梁32以及至少三个第二墩柱33;所述第三分配梁31顶部与所述纵梁1的底部设有横桥向约束;所述第四分配梁32位于所述第三分配梁31的下方,且若干第二墩柱33;所述第三分配梁31与所述第四分配梁32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分配梁31与所述第四分配梁32之间夹设有若干第二抄垫34;所述第二抄垫34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三分配梁31的承载力均匀的传递至所述第四分配梁32底部的若干所述第二墩柱33。也就是说,非制动墩3也设有两层分配梁结构,同制动墩2类似,非制动墩3的第二墩柱33同样沿水流方向间隔排布。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纵梁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工型支撑件11,所述工型支撑件11包括上板111、下板112以及连接上板111与下板112的腹板113;所述上板111与所述轨道4的底部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工型支撑件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系12相连。通过工型支撑件11实现承载力的功能。相比贝雷片的框架结构而言,工型支撑件11具有连接上板111与下板112的腹板113,可将上板111上每个截面的承载力传递至下板112,具有更强的抗弯性能。通过第一连接系12连接平行设置的工型支撑件11,可以避免工型支撑件11之间的间距变化。其中,第一连接系12包括倾斜设置连接相邻工型支撑件11的第一斜撑121,可形成三角形结构,提高纵梁1的抗变形能力。本实施例中,纵梁1包括两个工型支撑件11,在其它实施例中,纵梁1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工型支撑件11。本实施例中,工型支撑件11可以为工型钢。
在一些实施例中,纵梁1也可以为空心的箱体结构或实心的柱体结构。其中,当纵梁1为空心的箱体结构时,还可以在纵梁1的内部设置斜撑,以提高纵梁1的承载能力。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板111上均设有一个轨道4,所述运梁台车6至少与两个上板111上的轨道4配合。由于纵梁1包括至少两个工型支撑件11,且每个工型支撑件11的上板111上均设有一个轨道4,可以推出纵梁1上设有多个轨道4。通过多个轨道4与运梁台车6配合,可以避免运梁台车6偏离预设路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两根纵梁(1),至少两根所述纵梁(1)平行设置,且所述纵梁(1)沿纵桥向延伸,沿横桥向间隔排列,每个所述纵梁(1)的底部均设有桥墩;
每个所述纵梁(1)的顶部均设有轨道(4),且所述轨道(4)的延伸方向与纵梁(1)的延伸方向相同;
每个纵梁(1)上均设有运梁台车(6),所述运梁台车(6)可沿所述轨道(4)延伸方向行进,平行设置的两条纵梁(1)上的运梁台车(6)用于运载同一钢梁(5);
所述纵梁(1)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存梁结构(7),所述存梁结构(7)用于支撑运梁台车(6)顶部的钢梁(5)脱离运梁台车(6);
所述存梁结构(7)包括间隔设于所述纵梁(1)宽度方向两侧的垫体(71)以及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横跨所述纵梁(1)支撑于间隔设置的所述垫体(71)上,所述支撑梁与间隔设置的垫体(71)围成孔洞结构(73),所述运梁台车(6)可穿过所述孔洞结构(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纵梁(1)包括沿纵桥向依次相连的若干联,相邻两联之间形成有伸缩缝,每一联的底部均设有若干沿纵桥向间隔排列设置的桥墩,所述桥墩分为制动墩(2)以及若干非制动墩(3)两类,其中所述制动墩(2)位于对应联中间区域的下方,所述非制动墩(3)分布于所述制动墩(2)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墩(2)包括第一分配梁(21)、第二分配梁(22)以及至少三个第一墩柱(23);
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顶部与所述纵梁(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分配梁(22)位于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下方,且若干第一墩柱(23)间隔的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
所述第一分配梁(21)与所述第二分配梁(22)上下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分配梁(21)与所述第二分配梁(22)之间夹设有若干第一抄垫(24);
所述第一抄垫(24)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承载力均匀的传递至第二分配梁(22)底部的若干第一墩柱(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配梁(22)底部的所述第一墩柱(23)沿水流方向间隔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配梁(21)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抄垫(24),且两个所述第一抄垫(24)分布于所述纵梁(1)在横桥向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二分配梁(22)的底部设有三个第一墩柱(23),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墩柱(23)之间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抄垫(24);
所述第一抄垫(24)的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墩柱(23)的排列方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墩柱(23)之间设有桩间连接系(2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联底部均设有一个所述制动墩(2),与所述制动墩(2)相邻的两个非制动墩(3)的墩顶与所述纵梁(1)底部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工型支撑件(11),所述工型支撑件(11)包括上板(111)、下板(112)以及连接上板(111)与下板(112)的腹板(113);
所述上板(111)与所述轨道(4)的底部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工型支撑件(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系(12)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梁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上板(111)上均设有一个轨道(4),所述运梁台车(6)至少与两个上板(111)上的轨道(4)配合。
CN202320056374.XU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运梁系统 Active CN219450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6374.XU CN21945047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运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56374.XU CN21945047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运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0476U true CN21945047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56374.XU Active CN219450476U (zh) 2023-01-09 2023-01-09 一种运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0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1268A (en) Construction of large structures by robotic crane placement of modular bridge sections
US7669272B2 (en) Method of launching bridge span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CN102367650A (zh) 一种钢管拱桥的施工方法
CN219450476U (zh) 一种运梁系统
CN110565531B (zh) 一种施工通道结构与安装方法
CN116043720A (zh) 一种运梁系统
WO2023000921A1 (zh) 一种轨桥一体捷运系统及翻坝运输系统
CN217325062U (zh) 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横梁的拼装滑移支架
CN114164773B (zh) 一种挂篮结构
CN109823970B (zh) 一种桥梁建造用钢结构运输方法
CN113774813A (zh) 便于安装大节段钢桁架箱梁的牵引纠偏设备
CN110700098B (zh) 一种双导梁式架桥机安全过跨的方法
EP3702231B1 (en) String track structure
CN216377240U (zh) 一种钢桁梁内铁路桥面系用桁车
CN102191745B (zh) 一种桥梁
CN215482226U (zh) 一种公铁合建斜拉桥钢桁梁
CN217104777U (zh) 一种临时栈桥拆除装置
CN218932906U (zh) 一种水上钢梁构件起吊转运平台
CN219239033U (zh) 一种桁车控制侧移的制动系统
CN217536681U (zh) 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混组合横梁的拼装支架
CN214733976U (zh) 一种斜拉桥超重缆索起升的提升站装置
CN210064941U (zh) 一种设备运输小车
CN219137447U (zh) 悬臂空中作业平台的前移设备
CN217601230U (zh) 一种桥架工字梁结构体
CN219637728U (zh) 用于悬臂拼装超小高跨比全焊钢桁梁桥的空中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