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6117U - 一种定向耦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向耦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6117U
CN219436117U CN202320606799.3U CN202320606799U CN219436117U CN 219436117 U CN219436117 U CN 219436117U CN 202320606799 U CN202320606799 U CN 202320606799U CN 219436117 U CN219436117 U CN 219436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onductor
coupling transmission
coupling
connector
wir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67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宇恒
刘畅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ib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eib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eib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eib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067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6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6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61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icrowave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定向耦合器,它包括壳体、耦合传输导体一、耦合传输导体二和绝缘固定块;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间隔设置,并相互耦合,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设置在绝缘固定块内;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所述绝缘固定块设置在耦合腔内。该定向耦合器利用绝缘固定块来包裹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通过绝缘固定块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在耦合腔内,能够避免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局部使用绝缘支撑杆固定所造成的阻抗变化,能够整个提高整个定向耦合器电参数性能,便于定向耦合器的生产加工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定向耦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微波无源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定向耦合器作为一种无源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射频微波领域的通信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为将工作频带内的射频微波信号按照一定比例一分为二进行功率分配,且具有方向性。
现有的定向耦合器通常采用渐变线结构的金属耦合导体作为传输导体,采用空气作为传输介质,设计成一种渐变线定向耦合器,如图1所示,现有的定向耦合器包括壳体1、耦合传输导体一3、耦合传输导体二8和设置在壳体1外侧的四个连接器;壳体1、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由金属制成;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呈条状;壳体1内开设有耦合腔6,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设置在耦合腔6内,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从壳体1的左端向右端延伸,即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间隔设置,并相互耦合;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与连接器一2电连接,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与连接器二5电连接;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与连接器三9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与连接器四7电连接。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通过一个或多个绝缘支撑杆4固定设置在耦合腔6内;在图1 中,绝缘支撑杆4竖直设置位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下方,由于图1为俯视图,绝缘支撑杆4在图1中呈圆形,图1中共有6个绝缘支撑杆4,绝缘支撑杆4的上端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相连,绝缘支撑杆4的下端于耦合腔6的底部相连。
通过绝缘支撑杆来固定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会影响定向耦合器的电参数性能,且不便于耦合器的生产制造。
在电参数性能方面,安装绝缘支撑杆时,需要在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上打孔,以便安装绝缘支撑杆,由于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上打了孔,且设置了绝缘支撑杆,信号传输过程中安装绝缘支撑杆处的传输介质不均匀,产生了阻抗变化,这会导致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变差,使驻波恶化。
在生产制造方面,绝缘支撑杆体积较小且精度要求较高,并且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上打孔位置和孔的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加工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是一种定向耦合器,该定向耦合器利用绝缘固定块来包裹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通过绝缘固定块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在耦合腔内,能够避免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局部使用绝缘支撑杆固定所造成的阻抗变化,能够提高整个定向耦合器的电参数性能,便于定向耦合器的生产加工制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耦合传输导体一、耦合传输导体二和绝缘固定块;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间隔设置,并相互耦合,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设置在绝缘固定块内;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耦合腔,所述绝缘固定块设置在耦合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固定块填满整个耦合腔,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右两端均伸出绝缘固定块。
进一步的,从壳体的左端至右端,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的正面伸出,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的背面伸出。
进一步的,为了使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右两端隔离开,所述耦合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隔离件和右隔离件;
所述左隔离件的左端设置在耦合腔的左侧壁上,左隔离件的右端插入绝缘固定块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右隔离件的右端设置在耦合腔的右侧壁上,右隔离件的左端插入绝缘固定块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右端隔离开。
进一步的,除了采用左隔离件和右隔离件的方式来隔离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右两端外,还可以采用隔离板的方式来隔离;采用隔离板的方式为绝缘固定块内设置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位于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之间;
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长度小于隔离板的长度,且所述条形槽贯通隔离板;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通过条形槽耦合;
所述隔离板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隔离板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右端隔离开。
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槽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左端的两个顶角处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波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开设有与耦合腔连通的接线孔一和接线孔二,所述壳体的背面开设有与耦合腔连通的接线孔三和接线孔四;
所述接线孔一和接线孔三位于壳体的左端,所述接线孔二和接线孔四位于壳体的右端;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位于接线孔一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位于接线孔二处;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位于接线孔三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位于接线孔四处。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孔一、接线孔二、接线孔三和接线孔四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器一、连接器二、连接器三和连接器四;所述连接器一、连接器二、连接器三和连接器四位于壳体的外侧;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左端与连接器一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右端与连接器二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与连接器三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右端与连接器四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一与连接器一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二与连接器二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三与连接器三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四与连接器四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的定向耦合器利用绝缘固定块来包裹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使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在绝缘固定块内,通过绝缘固定块将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固定在耦合腔内,则不需要再利用绝缘支撑杆来固定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则避免了在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上开孔,避免了利用复杂工艺来加工精密的绝缘支撑杆,避免了孔的精密加工,减小了机械加工难度,更利于整个定向耦合器的生产制造。
2、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上没有开孔,没有安装绝缘支撑杆,且被绝缘固定块均匀包裹,则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周围的介质是均匀的,不会产生阻抗变化,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介质始终是均匀的,进而不会导致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变差,使驻波恶化,有利于改善电参数性能。
3、绝缘固定块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有利于减小产品尺寸。
4、由于隔离板或左隔离件和右隔离件的存在,能够隔离掉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左右两端不必要的耦合量,有利于整体提高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
5、由于吸波组件的存在,能够吸收产生耦合腔内产生的杂波,提高整个定向耦合器的电参数性能。
6、弹性组件的弹性补偿能够始终使耦合传输导体与连接器接触,避免接触不良出现断路。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的俯视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定向耦合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 为没有绝缘固定块的结构图;
图4 为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设置在绝缘固定块的结构图;
图5 为耦合传输导体一和耦合传输导体二间设置隔离板的结构图;
图6 为隔离板的结构图;
图7为条形槽左端倒角的结构图;
图8为耦合传输导体二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三与连接器三电连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耦合器,它包括壳体1、耦合传输导体一3、耦合传输导体二8和绝缘固定块10;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间隔设置,并相互耦合,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固定设置在绝缘固定块10内;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耦合腔6,所述绝缘固定块10设置在耦合腔6内。
由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定向耦合器利用绝缘固定块10来包裹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使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固定在绝缘固定块10内,通过绝缘固定块10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固定在耦合腔6内,则不需要再利用绝缘支撑杆4来固定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则避免了在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上开孔,避免了利用复杂工艺来加工精密的绝缘支撑杆4,避免了孔的精密加工,减小了机械加工难度,更利于整个定向耦合器的生产制造。
同时,由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上没有开孔,没有安装绝缘支撑杆4,且被绝缘固定块10均匀包裹,则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周围的介质是均匀的,不会产生阻抗变化,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介质始终是均匀的,进而不会导致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变差,使驻波恶化,有利于改善电参数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固定块10填满整个耦合腔6,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均伸出绝缘固定块10。
由于上述结构,绝缘固定块10填满了整个耦合腔6,能够使整个耦合腔6内都是绝缘固定块10的绝缘介质,而不在有空气,使耦合腔6内的传输介质成为单一介质,这样能够避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因传输介质变化,造成阻抗变化,导致电参数性能下降。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均伸出绝缘固定块10,这样便于和连接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均为金属;绝缘固定块10则和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一体成型;绝缘固定块10可以采用3D打印的方式制造,制造时,事先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固定好,然后利用3D打印的方式制造绝缘固定块10,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包裹;绝缘固定块10形状和大小于耦合腔6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这样便于缘固定块填满整个耦合腔6。同时,绝缘固定块10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有利于减小产品尺寸。
本实施例采用罗杰斯制造的Radix可打印树脂材料来制造绝缘固定块10,该材料是一种低损耗可数字光处理和立体光刻的3D打印材料,介质损耗0.0043,固态介电常数2.8。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壳体1的左端至右端,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10的正面伸出,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10的背面伸出。
进一步,所述耦合腔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
所述左隔离件12的左端设置在耦合腔6的左侧壁上,左隔离件12的右端插入绝缘固定块10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右隔离件13的右端设置在耦合腔6的右侧壁上,右隔离件13的左端插入绝缘固定块10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隔离开。
由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主要用于和连接器相连,定向耦合器工作时,不需要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相互耦合,若耦合则会影响定向耦合器的电参数性能。由于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的存在,则能够隔离掉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不必要的耦合量,有利于整体提高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提高电参数性能。
所述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为金属块,如图2所示,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插入绝缘固定块10的一端呈楔形。当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存在时,3D打印绝缘固定块10时,绝缘固定块10的左右两端需预留出插入孔。
除了采用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来隔离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外,还可以采用隔离板14来隔离。
如图5~7所示,所述绝缘固定块10内设置有隔离板14,所述隔离板14位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之间;所述隔离板14上开设有沿壳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15,所述条形槽15的长度小于隔离板14的长度,且所述条形槽15贯通隔离板14;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通过条形槽15耦合;
所述隔离板14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隔离板14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隔离开。
具体实施时,隔离板14的长度和绝缘固定块10的长度一致。根据实际情况来开设条形槽15的长度,可以调整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耦合量,调整左右两端的隔离量。
如图6、7所示,所述条形槽15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左端的两个顶角处有倒角。
由于倒角的存在,能够增强整个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倒角形状或角度来调节方向性。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腔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波组件11。
由于吸波组件11的存在,能够吸收产生耦合腔6内产生的杂波,提高整个定向耦合器的电参数性能。
当吸波组件11存在时,3D打印绝缘固定块10时,绝缘固定块10的侧面可以预留出吸波组件11安装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与耦合腔6连通的接线孔一23和接线孔二22,所述壳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耦合腔6连通的接线孔三20和接线孔四21;
所述接线孔一23和接线孔三20位于壳体1的左端,所述接线孔二22和接线孔四21位于壳体1的右端;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一23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二22处;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三20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四21处。
所述接线孔一23、接线孔二22、接线孔三20和接线孔四21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器一2、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9和连接器四7;所述连接器一2、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9和连接器四7位于壳体1的外侧;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与连接器一2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与连接器二5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与连接器三9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与连接器四7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一19与连接器一2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二18与连接器二5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三16与连接器三9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四17与连接器四7电连接。
弹性组件的弹性补偿能够始终使耦合传输导体与连接器接触,避免接触不良,出现断路。
所述弹性组件一19、弹性组件二18、弹性组件三16、弹性组件四17均为弹簧或弹片,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选用弹簧。本实用新型以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和连接器三9的连接为例,对弹簧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所述弹簧一端与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相连,另一端则与连接器三9的接线端接触;或如图8所示,所述弹簧一端与连接器三9的接线端相连,另一端与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接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耦合传输导体一(3)、耦合传输导体二(8)和绝缘固定块(10);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间隔设置,并相互耦合,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固定设置在绝缘固定块(10)内;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耦合腔(6),所述绝缘固定块(10)设置在耦合腔(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固定块(10)填满整个耦合腔(6),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右两端均伸出绝缘固定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从壳体(1)的左端至右端,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10)的正面伸出,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和右端从绝缘固定块(10)的背面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腔(6)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隔离件(12)和右隔离件(13);
所述左隔离件(12)的左端设置在耦合腔(6)的左侧壁上,左隔离件(12)的右端插入绝缘固定块(10)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右隔离件(13)的右端设置在耦合腔(6)的右侧壁上,右隔离件(13)的左端插入绝缘固定块(10)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隔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固定块(10)内设置有隔离板(14),所述隔离板(14)位于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之间;
所述隔离板(14)上开设有沿壳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15),所述条形槽(15)的长度小于隔离板(14)的长度,且所述条形槽(15)贯通隔离板(14);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通过条形槽(15)耦合;
所述隔离板(14)的左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隔离开;
所述隔离板(14)的右端将耦合传输导体一(3)和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隔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15)为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左端的两个顶角处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腔(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吸波组件(1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与耦合腔(6)连通的接线孔一(23)和接线孔二(22),所述壳体(1)的背面开设有与耦合腔(6)连通的接线孔三(20)和接线孔四(21);
所述接线孔一(23)和接线孔三(20)位于壳体(1)的左端,所述接线孔二(22)和接线孔四(21)位于壳体(1)的右端;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一(23)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二(22)处;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三(20)处;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伸出绝缘固定块(10),位于接线孔四(21)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孔一(23)、接线孔二(22)、接线孔三(20)和接线孔四(21)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器一(2)、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9)和连接器四(7);所述连接器一(2)、连接器二(5)、连接器三(9)和连接器四(7)位于壳体(1)的外侧;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与连接器一(2)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与连接器二(5)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与连接器三(9)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与连接器四(7)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向耦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一(19)与连接器一(2)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一(3)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二(18)与连接器二(5)电连接;
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三(16)与连接器三(9)电连接,所述耦合传输导体二(8)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四(17)与连接器四(7)电连接。
CN202320606799.3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定向耦合器 Active CN219436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6799.3U CN219436117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定向耦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6799.3U CN219436117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定向耦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6117U true CN21943611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6799.3U Active CN219436117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定向耦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6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8056U (zh) 天线滤波器单元、以及无线电单元
CN210443665U (zh) 一种880-960MHz带滤波特性的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10350312B (zh) 一种基于电路解耦的5g移动终端mimo天线
CN110350315B (zh) 天线和电子设备
EP4340124A1 (en) Radiation unit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6247408A (zh) 一种耦合组件、定向耦合器、提高定向耦合器方向性的方法
CN219436117U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CN211858898U (zh) 一种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和天线阵列
CN211530193U (zh) 天线阵列和基站
CN116315562A (zh) 一种定向耦合器
CN216750292U (zh) 一种雷达天线及雷达天线模组
CN219436118U (zh) 一种耦合组件和定向耦合器
CN211238500U (zh) 平面磁电偶极子天线
CN211126071U (zh) 天线及传输网络装置
CN212542675U (zh) 一种定向天线及其家电设备
EP4027453A1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725597B (zh) 介质传输线耦合器、介质传输线耦合组件及网络设备
EP3883056A1 (en) Microstrip antenna and television
CN211507848U (zh) 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110661072A (zh) 一种Ka波段波导功分器
CN211240266U (zh) 电路板、天线组件和双极化天线
CN211507850U (zh) 一种滤波器及通信装置
CN216852623U (zh) 一种l波段印制板空气带状线校正网络
CN219457993U (zh) 一种耦合结构及耦合装置
CN216015703U (zh) 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